芒针疗法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芒针疗法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书名·《芒针疗法》 41 赵宪岐述,北京市针灸门诊部编 42 杨兆刚主编 5 治疗方法·芒针疗法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芒针疗法 1 拼音

máng zhē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

long needle therapy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awnneedle therap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elongated needle therap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芒针疗法:1书名;2治疗方法。

4 书名·《芒针疗法》

《芒针疗法》为书名[1]。

41 赵宪岐述,北京市针灸门诊部编

《芒针疗法》为书名[1]。赵宪岐述,北京市针灸门诊部编[1]。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42 杨兆刚主编

《芒针疗法》为书名[1]。中国针法精髓丛书 2004年7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该书介绍芒针特有的性质、操作方法、特定穴位、芒针的治疗及分析等[1]。

5 治疗方法·芒针疗法

芒针疗法(elongated needle therapy)是用针身细长,形如麦芒的针具(芒针)深刺腧穴治疗疾病的方法[2]。

芒针是在古代长针基础上改进发展的,一般用极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形如麦芒,长度约为5~8寸,也有在一尺以上者。因其针长且细,具有独特之处,其通调腑气,疏理气机的功效优于其它针种,用于治疗一些适宜深刺的疾病。

芒针疗法选穴配方应少而精,一般只选用l~2个主要穴位,如坐骨神经痛取环跳,腰痛取带脉等。

进针时两手相辅操作,轻捻缓进,协调均匀。以右手持针柄捻转,左手持针体下压,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并出现较强针感时为止[3]。针刺务求有效感应,一旦感应出现,即达到所刺深度,施行捻转手法。捻转时左右交替,幅度宜小不宜大。对面部、胸部的一些穴位,要根据不同解剖特点变换针刺方向,以达到深刺目的。 时如患者感觉不适,即应停针[3]。腹部可直刺,腰臀及肘膝关节处直斜刺,头面或腰背部应横刺[3]。施术应认真谨慎,防止刺伤内脏[3]。

指南针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司南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二、古代罗盘

后来古人又在司南的基础上制作了古代罗盘。这时的罗盘已很像现在使用的指南针了,它具有指方向的磁针和显示方位的刻度盘。把罗盘装在船上,可以为人们航海指引方向。

三、指南鱼

大约在北宋初年,由于军事和航海等需要和材料与工艺技术的发展,先后利用人造的磁铁片和磁铁针以及人工磁化方法制成了在性能和使用上比司南先进的指南鱼。

四、指南针

在指南鱼发明后不久,又发明了一种意义更重大、制法更简单、使用更方便和用途更广泛的指南针。最早是北宋的著名政治家和科学家沈括在其著作《梦溪笔谈》(公元1086年)中记述的,大意是利用天然磁石磨铁针,受磨的铁针就能指向南方。还记述指南针并不完全指南,而是略微东。这就是磁偏角现象。

扩展资料

原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叫地磁体,地磁体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体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因此地球上的小磁针静止时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用法:把指南针平放、周围不要有磁场干扰,待指针摆动停止后,看指针,南、北指针对应的方向就是南北;如果标有N和S,那N是北,S是南。

参考资料:

指南针_

李杲为金代著名医学家 ,金元四大家之一 。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张元素的弟子。临床上善用温补方法调理脾胃,后世称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思想为补土派。明·高武的《针灸聚英发挥》辑录“东垣针法”一篇,推崇其在针灸学术上的见解和经验。李杲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李杲出身富豪之家,自幼沉稳安静,极少言笑,十分喜爱读书。李杲20多岁时,他的母亲患病,请了许多医生前来,治疗无效,也就糊里糊涂地病死了。这件事对他的触动极大,从此便立志学医。他听说易州的张元素的名声很大,便携重金前去拜师学医。由于他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学习得很快,几年以后,就已经学得很好了。李杲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时有瘟疫流行,他见到许多人患了“大头天行”的病,头大得像西瓜一样,非常痛苦,便潜心鉆研《内经》、《伤寒》等书,终于研究出了一张方子,治疗此病非常有效,后来,他将这张方子刻在木碑上,插在人来人往的热闹地方,病者抄了回去,几乎没有治不好的。有人还将这张方子刻在石碑上,以便流传更广,当时人们都以为是神仙留下的神方,李杲也就有了“神医”之名。他精通医术,但并不行医。而每次为人治病,疗效甚佳,常给亲朋看病开方,对于治疗十分有心得,尤其对中焦脾土在治疗中的意义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老师,易水学派的张元素就很重视脾胃。他的学说就充分地继承了这一点。李杲是富家子弟,平时交往的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有钱有势的贵人,他们养尊处优,膏粱厚味,易伤脾胃,所患疾病多属此类。另外,当时适值元兵南下,战乱频繁,人民在饥饿、惊慌、忧愁中生活,大多起居饮食没有规律,也很易伤脾胃。鉴于此,他认为只读古方是不够的,必须面对新的社会现实,分析病人的特点来研究方药,这些也是他建立脾胃学说的社

详见百科词条:李杲 [ 最后修订于2015/11/7 15:29:03 共130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罗天益为元代医学家 。(1220~1290年)。字谦甫。真定路嵩城人(今河北嵩城县)人。李杲、窦汉卿的弟子,医学造诣较深。撰《卫生宝鉴》 ,内容以方药为主,其中“名方类集、针法门”主要论述针灸,并首辑窦汉卿的《流注指要赋》(即《通玄指要赋》)。罗天益约生于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幼承庭训,攻读诗书。及长,逢乱世,弃儒习医。时名医李杲年迈,欲传术于后世。天益愿从之学十余年,尽得其妙。后为太医。遵师意,分经论证而以方类之,历三年三易其稿而成《内经类编》,今佚。至元三年(1266年),以所录东垣效方类编为《东垣试效方》九卷。对传播“东垣之学”起到了重要作用。又撰集《卫生宝鉴》二十四卷(1283年),讨论方、药及药理,附列验案。另著《药象图》、《经验方》,均佚。1251年后,他自师门回乡行医,以善治疗疮而显名,为元太医,元兵南下。罗天益一再随军征战,他在军中,还四处访师问贤,以提高医术。罗氏以《内经》及东垣学说为指导,提出了“脾胃人之所以为本者”的学术主张。在治疗中十分强调温补脾胃,钩玄东垣针法之精华,处方着重于中脘、气海、足三里三穴,而且其中绝大部分是以灸治获效。罗天益生活于金末元初,他的学术思想遥承于洁古,授受于东垣,又突出脏腑辨证、脾胃理论、药性药理的运用的“易水学派”特色,成为易水学派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位重要医家。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反映在《卫生宝鉴》(1281年)一书中,于《名方类聚》篇内,列有针法门,并最先收载他辑注的窦汉卿《流注指微赋》。罗天益用灸法以温补中焦,不仅能治中焦不足的虚寒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气阴两伤的虚热证,罗氏能补其师之不足,并发展了刘河间热证用灸,李杲甘温除热的理论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金元四大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另著有《内经类编》、《药象图》及《经验方》、《医经辨惑》(见刘因《静修文集》)等书,均佚。经过整理的张元素的著作

详见百科词条:罗天益 [ 最后修订于2015/11/7 15:38:32 共88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1、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地农村,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古琴艺术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传统乐器。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在古代称作“琴”,还有“丝桐”、“瑶琴”等别称。虽说“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的传说不可信,但它的历史确实是相当悠久了。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算盘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珠算”一词,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其中有云:“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2013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它在上古时代(或远古)已订立。古籍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2016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中国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2011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7、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8、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我国知名戏曲剧种,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文戏武戏各美其美。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的中国人民发明的。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是一种印刷方法,通过使用可以移动的金属或胶泥字块,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印刷版。活字印刷的方法是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

 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针灸包括了针刺与艾灸,它们是通过针刺穴位或者在穴位上用灸草加热,下面看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及相关资料。

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1

 临床上并没有针灸不能下午扎的说法,可能是一些非专业人士的言论或民间流传的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根据每个人生活习惯、体质、皮肤耐受性、是否有基础病等多种因素,扎针灸的时间与留针时间均有所差异,具体的针灸时间还需配合专业医生的建议等共同决定。

 进行针灸的时间主要以子午流注针法为主,此理论主要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推算人体气血经脉与穴位开阖,以此选择适宜针灸的时间。中医古籍中有记载表示,人体上午阳气比较旺盛,而病气比较衰弱,所以一般针灸时间优先选择上午。

 但是没有研究表明,下午扎针灸会明显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并且临床有部分学者还认为,针灸治疗对改善失眠有所帮助,此时下午的针灸疗效基本优于上午。而且下午经过午饭的热量补充、午休的适度休息,身体状态相对良好,进行针灸治疗也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时间点。

 建议选择针灸的人群无需过度关注扎针灸的时间,到正规医院遵嘱持续治疗即可。同时也可配合电疗、艾灸、拔罐、小针刀等中医治疗方式,促进不适症状的缓解。

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2

 扎针灸不分上午还是下午,不是上午就好或者下午就好,没有这样的说法。针灸主要是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整阴阳、调整脏腑的功能,疏通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因此,针灸跟时间并没有具体的相关性,并没有什么时间扎一定很好,只要做到针灸调整的作用,就能出现效果,因此不分时间。

 但是有的时候为了追求疗效,有的病人还会加刺一次,比如睡不着觉的病人晚上扎一下,可能起到更好的安神作用,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用的一个方法,并不拘泥于时间,没有太多的关系。

 在选择针灸方式进行身体治疗的时候,具体针灸的时间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病情进行决定。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一种疗法,并没有具体的针灸时间,需要根据自身条件以及病情决定针灸的时间。同时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自身的身体保暖工作,以及情绪的调节。

 在临床上下午是可以进行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可以在上午进行,也可以在下午进行。针灸治疗是临床上中医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尤其是骨科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以及疼痛类疾病有明显的效果。

 比如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腿麻等情况有明显的缓解效果。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缓解效果。同时对于各种内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综合的分析,针灸是非常好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辨证,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并没有不能下午扎,这个说法可能是民间流传的不科学言论。

 没有研究表明下午扎针灸会影响到具体的效果,而且有学者认为针灸治疗能够改善睡眠,下午扎针灸相对上午更好一点,因为下午经过午饭的补充和午休,身体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进行针灸治疗效果会更明显,是相对比较好的一个时间点。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皮肤耐受性也有差异,影响针灸的扎针时间和留针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扎针灸时间可根据医生的建议来进行综合的评估。

 要选择扎针灸建议去正规的医院,在医生的嘱托下持续的进行治疗,若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

针灸为什么不能下午扎3

  针灸上午好还是下午好

 中医讲的是阴阳,这叫大道至简。不像西医几千种病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一年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天讲上午7点以后阳气最旺,晚上7点以后阴气最浓。针灸是顺经络为阳,逆经络为阴。治疗阳虚的病症在上午最好,治疗阴虚的病症在下午或者晚上最好。

  针灸概括

 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

 在临床上按中医的诊疗方法诊断出病因,找出关键,辨别性质,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那一类型,做出诊断。然后进行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族医疗方法。千百年来,对保卫健康,繁衍民族,有过卓越的贡献,直到如今,仍然担当着这个任务,为广大群众所信赖。

  针灸的分类

  艾灸法

 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其他刺法

 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拔罐法

 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太平圣惠方》为官修中医方剂著作 ,简称《圣惠方》。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吸取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一百卷,成书于淳化三年(992年),是一本大型的临床实用方书。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卷1~2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3~7分论五脏诸病;卷8~14,伤寒;卷15~59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眼目、口齿、咽喉);卷60~68,外科病;卷69~81,妇人病;卷82~93,小儿病;卷94~95,服食及丹药;卷96~98,食疗及补益方;卷99,针经十二人形图;卷100,明堂灸经及小儿灸经。其中第九十九卷载针经十二人形图,并介绍290个穴位的位置、主治、针法等;第一百卷载《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所辑方剂达一万余首,并保存了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本书系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但本书选材不够精炼,兼有某些迷信的记述。建国后有排印本。全书共1670门,载方16834首。涉及临床所有各科病证。每一病证,皆冠以《诸病源候论》的有关论述。其中外科的五善七恶之说,小儿急慢惊风的分辨,眼科所载白内障针拨手术之详细过程等,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记录。此外,还保存了一些古典医籍的佚文。本书系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参考价值。但本书卷帙浩繁,流传很少,且受时代局限,书中也杂有某些糟粕。《太平圣惠方》全文阅读:zhongyiguji21tcm/55/taipingshenghuifang/indexs

详见百科词条:太平圣惠方 [ 最后修订于2015/11/6 13:12:38 共72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