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肺痈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肺痈简介,第1张

肺痈(abscess of lung、lung abscess)为病名,又名肺雍。是指以骤起发热,咳嗽,胸痛,咯腥臭脓血痰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即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症证。属于内痈之一。《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解释说:“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㿉也。”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肺痈的特征为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病因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肉腐血败,成痈化脓。

辨证为病位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表证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

治疗应以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为主。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在束成脓前应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当解毒排脓,按照“有脓必排”的要求,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清除后,再予补虚养肺。

在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的清除,脓毒去则正自易复,若早予补敛,反致助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阴气内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需防其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若溃后脓痰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或腥臭脓血迁延日久,反复不尽,时轻时重,此为邪恋正虚,脓毒未净,虚实错杂,提示复燃或转为慢性,更须重视解毒排脓之法。

一般而言,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溃脓阶段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照“血证”治疗,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脓溃后流入胸腔,是为严重的恶候。此外如迁延转为慢性,有手术指征者,可请外科处理。

详见百科词条:肺痈 [ 最后修订于2016/9/20 13:56:51 共767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蒲黄丹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蒲黄丹 1 拼音

pú huáng dān

2 《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21 方名

蒲黄丹

22 组成

蒲黄3合,干地黄1两,桑耳1两,甘草1两,芒消1两,茯苓1两,人参1两,柏叶1两,阿胶1两,艾叶1两,生姜1两,禹余粮1两,黄连1两,赤石脂1两2钱半。

23 主治

血痢。

24 蒲黄丹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4升,分作5服。

古籍中的蒲黄丹 《笔花医镜》:[卷四女科证治]产后诸症

童便酒下。牛膝散治胎衣胀急。缓则不救。牛膝川芎炒蒲黄丹皮(各一两)桂心(四钱)当归(一两五钱)共为

《血证论》:[卷二]咳血

怒火逆上。侮肺作咳。则用柴胡梅连散。加青皮牡蛎蒲黄丹皮生地。又有热邪激动水气。水上冲肺。咳逆不得卧

《血证论》:[卷五]血臌

数口渴。便短气逆等证。宜小柴胡汤。加知母石膏防己丹皮桃仁猪苓茯苓车前子治之。另详六卷肿胀门。《血证

《血证论》:卷七

)丹皮(三钱)桂心(三钱)当归(四钱)当归川芎蒲黄丹皮。四药和血。桂枝辛温以行之。牛膝下走以引之。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龙眼汤 1 拼音

lóng yǎn tāng

2 处方

龙眼、丹参、人参、远志、麦冬、茯神、黄耆、甘草、升麻、柴胡。

3 功能主治

健忘,上虚下盛者。

4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古籍中的龙眼汤 《经验丹方汇编》:[经验丹方汇编]虚劳血证

等分。煎膏,滴水不散为度。每晨空心,汤下半盏。龙眼汤更好。病深者多服全愈。忌服寒凉药。不救。(《单

《回生集》:[卷下小儿门]小儿痘极多不能灌浆丹方

用白水牛身上虱二三钱。新瓦焙干。龙眼汤送下。此方妙不可言。服后亦不灌浆。只起黑衣而愈。其虱在牛耳中

《保婴撮要》:[卷十]惊悸

,各一钱半)上用猪心血为丸,粟米大,每服百丸,龙眼汤下。本事辰砂远志丸消风化痰,镇心安神。人参石菖

《目经大成》:[卷之三热阵]春阳回令丸五

(参汤下。如吝,龙眼汤亦好)枸杞(一斤)补骨脂(八两)白术(四两)胡椒(二两)久蒸,晒,极纯为妙。

《续名医类案》:[卷二十一]惊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