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的有趣故事
仓颉造字是神话传说,是人们对于汉字形成的猜想。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仓颉造字的有趣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仓颉造字的有趣故事 篇1一、仓颉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用祖传结绳记事的老办法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没法辨认了。
有一次,黄帝要和炎帝谈判,命仓颉整理炎帝几年来侵境杀民的史实。仓颉在记史的库房里泡了几天,泡得头昏脑胀,耳鸣目眩,谈判时仍然出了差错。民族的尊严受到损伤,他本人也遭到黄帝的指责。
这件事,使仓颉受到很大的刺激。他决心搞出一种符号,让大众都能用符号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他苦思苦想,把肠子拧了九十九个过,也没能想出条明路来。母亲劝他到大众中开阔眼界,妻子送他上了阳关大道。他跑了九九八十一个村落,翻了七七四十九座大山,涉过了八八六十四条河流,拜访了九百九十九个善思会道的人。脸跑瘦了,腿跑肿了,汗水淌干了,头脑开窍了。他回到家乡阳武村,躲进村西沟内,着手整理从大众中采访的素材,创造代表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符号。为了不受外界干扰,他不让亲朋知晓,不让妻子近身,连吃饭也不回家。饭由母亲来送,但是,他对母亲也有个规定,饭送到沟畔,摇铃打招呼,他听到铃声自己来接,不让母亲到他的住处来看。就这样,一个月光景过去了,一年、两年也很快地过去了。他仍钻在山沟里不肯露面。妻子担心他的健康,母亲不知儿子到底搞些啥名堂。一天,母亲提着饭菜,不摇铃不打招呼,悄悄来到儿子住的地方。到了那儿一看,只见满沟满岔的石猪石羊在驮石头,数不清的石人正在砌楼房。母亲惊讶地喊道: “乖乖,这些石猪石羊多可怜,快让歇歇,莫把它们压死了。”话音刚落,石猪石羊卧倒了,石人也扑倒在地。山沟立时变得死寂无声了。仓颉听到母亲的声音,急忙跑出山洞,见到此情此景,干急却没有法儿。
原来,仓颉孤身住在沟内,日夜忙着创造新的符号。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符号取了名字,叫做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园红园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亮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到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创造着字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造的字也越来越多。那时,没有笔墨纸砚,他就折来沟岔的树枝,把字儿写在山洞的墙壁脚地上。一个山洞写满了,他就挖出第二个山洞继续写。这种精神感动了玉皇大帝,给仓颉托了个梦,说“人间没有字,万古如夜黑。你快点造字吧,不要担心没处写,我给你造一座石楼,能把你造的字全部藏在里面。”第二天,仓颉起床后出门一看,只见石猪石羊驮着石头,石人挖着地基,心知天神暗助,心中十分高兴,不用说,造字的劲头也更足了,等到第二个山洞画满时,石楼也砌到了一半,仓颉又挖了第三个山洞,仍在紧张地造字。不料,母亲不打进来了,一句话泄了天机,破了仙气,石楼没有修成。据说,石楼修成后,在楼顶可以俯视西安,卧看北京,能听到天宫群仙聚会时的说话,可唤来百鸟绕楼齐鸣,白水县附近各地,也要出三石六斗油菜籽多的官呢。
仓颉造出的三窑字儿无处妥善地保存了。他只好从头到尾地记在心里,走出山洞,回到村庄,要给兄弟姊妹们教。但是,家乡的人们习惯了走老路,不大肯接受新事物,仓颉一气之下,跑到外地去传授自己创造的字。据说仓颉在西安附近教千名学生,还在河南、山东、河北各地办过教字的临时学堂,真是誉满四海内,桃李满天下。
仓颉回到故乡时,已年过半百,眼睛发花,家乡子弟们求他教字,他高兴得坐着凳子,伏在桌子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终于教会了家乡的子弟。但他年轻时,教是站着悬腕写,写得龙飞凤舞,笔力劲秀,因此,教出的学生也是站着悬腕写字。而教家乡的子弟时,坐下伏在桌子上写,家乡的人至今仍不会站着悬腕写字。这件事,使仓颉很伤心。
仓颉到底创造了多少字据说有一斗油菜籽那么多。当然,人们只学会了几升,就是后来成为圣人的孔子也只学了七升,还有三升没处用,撒到蛮夷之乡,这才使外国人开始有了文字。
二、仓颉造“够”字
“够”字该咋造呢这可难住了仓颉。他想了好久,仍想不出明道道。于是,他去请教黄帝。
黄帝是个大智大勇的`人,也被难住了。但他没有推卸不管,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认真和仓颉进行讨论。他问仓颉:“天下的事儿,什么已经使你够了,什么使你不够”
仓颉回答:“食能饱腹,衣可蔽体,我就感到够了。而知识再学,却永远也不得够”。黄帝说:“食仅能饱腹,衣仅可蔽体,这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而我们的目的,是使天下人不仅能吃饱,还要吃好呢,不仅能穿暖,还要穿得很体面呢。你感到够了,说明你一门心思用到造字上,别的事顾不上想,而我是一族首领,总感到我们民族在这方面还缺乏,很不够。”
仓颉问:“那么,什么使你感到够了”
黄帝答:“大臣议事,罗哩罗嗦,我听到谁说一句多余话,心里就够了,一句话说多了,我也够得不行。”
黄帝这么一说,仓颉的头脑立即开了窍,忙蹲下身子,用指头在地上划了两个形样不同的字,一个是多左句右的“够”,一个是句左多右的“够”,究竟哪一个合适,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黄帝看了看,想了想,说:“都让它存在吧!叫人们看了,少说些废话。"就这样,够字造出来了,而且有两
三、仓颉造“法"字
仓圣造了那么多字,却不会造一个法字,他怄愁了好久,仍不得要领,烦得实在不行了,就到村外去散步。忽然,一只状如山牛、头长一犄角的怪兽从他身旁跑过。跑到一小片树林里,就用尖利的独角去顶那些长得七扭七歪的树,顶倒一棵,又顶一棵,样子十分凶狠。不一会,那些不端正的树都被顶倒,独独剩下一些端正高大的法树。仓颉感到奇怪,悄悄地跟在野兽后边,看它还要干些什么。
怪兽休息了一会,满意地看了看树林子,然后悠哉闲哉地向前走去。正走着,突然听见前方有吵闹的声音,立即停下来,警惕地竖起耳朵细听,听了一会,便愤怒地朝吵闹的地方奔过去。仓颉吓懵了,惊呆了,及至醒转过来,慌忙尾随其后,紧追不舍。他要大声警告吵闹的人:赶快避开,野兽过来了!但是,还没有等他跑到跟前,那怪兽已用独角把一个彪形大汉顶落溪水之中,还要再顶,只见那人泡在水里作揖叩头,口里还不住的呼叫求饶哩。而旁边站着一人,手里死死抓住一头野猪,他眼看着野兽攻击落水者,丝毫也不害怕,不仅没有搭救那人的表示,反而流露出些许的得意之色。仓颉看到这里,对那个见死不救的人,心里憎恨极了,而对落水者的生命安危,十分担心。不由多想,他三几步就蹦了过去。这时,那野兽又
悠哉闲哉地走去了,走到不远处,卧在一个土岗上朝这里观望。
这时,仓颉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一颗悬着的心也才慢慢向下落。他急忙救出落水的人,怒视了站着的那位一眼,便拉着落水者快逃。谁知落水者不但不逃,还给站着的那位作揖说好话,仿佛对不起那人似的。仓颉感到奇怪,一问,心里才一下子亮堂了。
原来,这两个人住在同一村落,作伴上山打猎。落水者懒惰,走到这儿不走了,躺下睡大觉。站着的那位独自进山,冒死打死一只野猪,费力背了回来。而落水者见了,非要分一半不可,言说他不能白白来一趟。站着的那位不给。两人便吵开了,而且,已经动了武。眼看站着的要吃亏。那野兽奔过来了,一角就把落水者顶倒,又一角顶入水中,要不是落水者求饶恐怕还要再顶呢。
仓颉问:“那野兽不伤人吗”
站着的那位说:“不伤好人,专伤坏人。如果碰见有人争执,就攻击邪恶的一方,听到有人争论,就咬不正的一方,公正允当,不出偏差。”
听到这儿,仓颉又想起独角野兽刚才顶树的情况,不觉高兴地长长出了一口气,说道:“这原是一只善良的野兽啊!,,说罢,又扭头朝土岗上看去。土岗上这阵什么也没有,那兽已经离开了。仓颉忽然感到心里空落落的,便问:“那兽叫什么名字”
这两个人都说叫:“鸯”
就这样,鸯在仓颉的头脑里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当仓颉回到家里,又要造法字时,便不由得想起了堡蒙他想:法是端正的,象法树端正的那个样儿;法也是公正允当的,见邪恶就攻击,见不正就争斗,象驾那样正直。何不从鸯字方面考虑法字呢于是,他想呀想呀,终于想出了一个理想的字儿:法意思是鸯顶不直不正的人和物,一直把它顶去,使世界变得公平,平得象水一样鹿。故尔“法”字为“鸯”下一“去”,左旁“三点水’’儿。直到很久以后,人们才把它简化成今天这个法字。
仓颉造字的有趣故事 篇2仓颉造字的故事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牲口、食物的储藏量在逐渐增加,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这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这么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而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恳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使,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仓颉的简介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据《河图玉版》、《禅通记》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
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据史书记载,仓颉有双瞳四个眼睛,天生睿德,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祖仓颉”。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一些文献记载仓颉为黄帝左史官,为造字圣人;另有文献记载仓颉为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拜受洛书。
造字圣人
仓颉,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左史官,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仓颉以此造出的形象,遂称为文字。仓颉所创的文字有六类大意,一类是指代事情的字,如“上、下”,二是指形象字,如“日、月”。三是指形声字,如“江、河”,四是指会意字,如“武、信”。五是指转注字,如“老、考”。六是指假借字,如“令、长”。指事情的文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指象形的文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形声的文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会意的文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的文字,以老寿考也。假借的文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样,文意相同。所以自黄帝到夏商周三代,文字一直沿用未曾做改动。wwwgs5000cn
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部落首领
《河图玉版》中记载仓颉是一位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以甲辰年(前4637)为仓帝元年。
仓颉在位时,向南巡狩其领土,仓帝登上阳虚之山,然后顺着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处发现灵龟负书,由此仓颉拜受洛书。洛汭在今洛阳市洛宁县境内,今洛宁县兴华乡西北仍留有仓颉造字台,是后人为纪念仓颉帝而建造。在几千年前的上古,河图、洛书的出现,预示着天象的变化,人间新帝王的诞生。因为历史上许多文明始祖都和它有过一段故事,仓颉也是其中一位。
仓颉在位执政四十二年,卒于仓颉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岁。死后遗体葬在利乡,尊号仓帝。
仓颉怎么会有四只眼睛
仓颉又作“苍颉”,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都记了些什么,连他自己也忘记了。因此,仓颉想造出一种简单易记的符号,用来表达思想,传授经验,记载历史。因为怕人打扰而延误了时间,仓颉把自己关了起来,开始专心地创造新的符号。
为了叫起来方便,他给这些符号取了名字,称为“字”。这些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态造出来的。比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的模样绘的;“月”字,是仿照着月牙儿的形态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爪”字,是观察着鸟兽的爪印涂的……仓颉就是这样细心观察万事万物,辛辛苦苦造字。
一天天过去,仓颉创造出了我们今天用的所有汉字,并将它传说仓颉在造字之初捉了许多甲壳类昆虫,并将昆虫沾了黑水让其在草叶上爬行,以昆虫爬行时所留下的印记来造字。由于初期造字并不多,不够使用,仓颉焦急至极,竟然又急出了一双眼睛,一张面孔上长了四只眼。后仓颉又依象形、会意、形声等方法创造出了汉字,传授给了后人。
找到了宋人笔记<诚斋诗话>
欧阳公作省试知举,得东坡之文惊喜,欲取为第一人,又疑其是门人曾子固之文,恐招物议,抑为第二。坡来谢,欧阳问坡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此见何书,坡曰:"事在《三国志》、《孔融传注》。"欧退而阅之,无有。他日再问坡,坡云:"曹操灭袁绍,以袁熙妻赐其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尧皋陶之事,某亦意其如此。"欧退而大惊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然予尝思之,《礼记》云:"狱成,有司告於王。王曰宥之,有司曰在辞。王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三宥不对,走出,致刑於甸人。"坡虽用孔融意,然亦用《礼记》故事,其称王谓王三皆然,安知此典故不出於尧。
关于苏轼典故有这么一个故事
苏轼科举,在文章中引用了一个关于尧的典故
说考官王安石一看之下,连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典故大惊
就去问苏轼,这个典故出于何典
结果苏轼很老实的告诉他:"我自己编的"
王安石于是大笑,从此认为苏轼是个人物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这只是一个趣闻
在实体书上的话
<古文观止>点评本上有这个故事
是文章后面的评论
一般垃圾版本上是找不到的
哈哈,找到了
出道之初,苏轼一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名扬天下,,以浅显的文字论述了“仁可过,义不可过”的道理。
文中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连大文豪欧阳修和梅尧臣竟不知出处。当欧阳修事后就此询问苏轼时,回答竟是苏轼自己杜撰的。得知答案后,欧阳修非但没有怪罪苏轼,而且还对苏轼活学活用、不读死书的精神大加赞赏。
不过主角又成欧阳修了流言的另一个版本
1 《晋书 阮籍传》翻译
《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他说:“我平时曾经游历过东平,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很高兴,便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骑着毛驴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以便内外相望。法令轻平简约,十来天便回京,司马昭推荐他做大将军从事中郎。
到了司马昭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辅助他登帝位,让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公卿们临到公府时,让人来取,见阮籍在伏案醉眠。使者把这事告诉他,阮籍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没什么改动,言辞十分清正难辩,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和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 阮籍又会做青白眼,见到崇尚礼义的世欲之士,就用白眼相对。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因此礼义世俗之士嫉恨他如仇人,而文帝司马昭总是保护了他
2 求晋书阮籍传的翻译《晋书·阮籍传》原文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子浑,字长成,有父风。少慕通达,不饰小节。
籍谓曰:"仲容已豫吾此流,汝不得复尔!"太康中,为太子庶子。 《晋书·阮籍传》翻译 阮籍,字嗣宗。
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瑀,魏朝丞相下属的官吏。
很有名。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率性而为,不受羁绊。
但是喜怒不形于色。有时关起门来读书,几个月不出来。
有时登临山水,整日不记得回来。博览群书,尤其钟爱《庄子》、《老子》。
嗜好喝酒。会放声长啸。
擅长弹琴。当他得意的时候,忽然之间超然物外、旁若无人。
人们大多认为他痴。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
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阮籍曾经跟随叔父到东郡。
兖州刺史王昶邀请他见面。阮籍一整天不答一句话。
王昶认为阮籍深不可测。太尉蒋济听说阮籍有杰出才华,就召他去做官。
阮籍拜见都亭,呈上奏记,写道:。
3 《晋书·嵇康传》文言文句子翻译译文 嵇康,字叔夜,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谯郡人,因曾任中散大夫,后人有称其为嵇中散。
嵇康的祖先本姓奚,原籍是会稽人,后来因避祸来到谯郡,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嵇山,嵇康祖先遂舍弃原姓,改姓嵇姓。 他的兄长嵇喜,很有才能。
嵇康很小的时候就成为孤儿。嵇康)有不一般的才华。
在很大范围内也没有能与之相匹配的人。身高七尺八寸,有美丽的文采和优雅的风度。
但是不在意自己的外在,不对自己进行多余的打扮。人们认为他风采非凡,天生本质与自然相合。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遮掩别人的过错。宽容简约有大度量。
学习不用师傅传授,广泛的阅读,没有不完全了解的。长大之后喜欢读《老子》《庄子》。
和魏朝的宗室之女结婚,官拜中散大夫。常常修行导养性情、服食丹药(一类)的事情。
(嵇康)认为神仙禀受于自然,不是积累修行能够达到的。但是如果能够引导修养合理,还是能够长寿。
于是写了《养生论》。又认为君子是没有私心的。
(释私论,不译)因为有同样高远志趣的知己很找到。常常希望能有一个能与他相得益彰的人。
能与他进行心灵的对话的只有阮籍和山涛,参与到他们中间的有向秀、刘伶、阮咸。王戎说自己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从没见过嵇康表现出欢喜或是愤怒的表情。
嵇康曾采药游山泽,遇到得志的时候,便忘记了返回。当时正好有砍柴的人遇上他,都称(他)为神人。
游到汲郡的山里遇见了孙登。嵇康于是跟从他行动。
孙登沉默不言,自己做自己的事。嵇康临别要走,孙登说:“你性格刚烈而有才,难道能免祸吗!”嵇康又遇到了王烈,一起进到山里。
王烈曾经得到像软糖一样的石髓。马上自己吃了一半,剩下一半给嵇康。
(嵇康品行灵活善于打铁。院里有棵柳树很茂盛,于是饮水环绕它,每到了夏天,就在柳树下打铁。
东平吕安敬佩他高雅的兴致,一想念嵇康,就从千里外的地方启程去见嵇康,嵇康以他为友对他很友善。后来吕安被哥哥诬陷起诉,因此入狱,嵇康作文来证明吕安清白,于是又逮捕了嵇康。
从前嵇康贫困,曾与向秀共同在树下打铁,来自己补给。颖川钟会,是个贵公子,才思敏捷,文章精辟,于是前往造访嵇康。
嵇康对他不施礼,却仍旧打铁不停。很久之后钟会离去,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来的?看到什么走的?”钟会回答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走的。”
钟会因此怨恨嵇康。到了嵇康被捕,钟会进言给文帝说:“嵇康是卧龙,不能让他起来。
您想让天下无忧,因此就要顾虑嵇康。”于是进谗言说:“……嵇康、吕安等人言论放荡,诽毁礼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应该找个理由除掉他,来净化风俗。”文帝亲近并听从了钟会,于是一块把嵇康和吕安杀害。
嵇康即将在东市受刑,太学学生三千人,请求让嵇康做他们老师,没有得到允许。嵇康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说:“过去袁孝尼曾经跟随我想学习《广陵散》,我吝惜保密没有传授给他,《广陵散》现在要绝响了!”时年四十。
海内之士,没有不痛惜的。文帝不久也醒悟后悔了。
) 先前,嵇康曾经在洛阳西边游玩。晚上住在华阳亭,拿过琴来弹奏。
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辞致清辩。于是(那古人)要来琴弹奏,弹奏了《广陵散》,声调美妙得无与伦比。
于是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起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他也不说他叫什么。嵇康擅长辨析道理,又能够写文章,他的高远的情趣,自然便达到了玄妙悠远的境界。
收集了自上古以来的高尚之士,为他们写了传并写了赞。是希望能与千年以来的圣人交友。
又写了《太师箴》,也足够用来阐明帝王之道了,又写了《声无哀乐论》很有条理。儿子嵇绍,另外有传。
原文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
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
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
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
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
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
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
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
盖其胸怀。
4 列传第十九 阮籍的翻译《阮籍不拘礼法》译文
阮籍秉性极孝,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对方(听说阮籍的母亲去世)要求终止这盘棋,阮籍却要留着这盘棋一赌输赢。接着饮酒两斗,大声一号,吐血几升。等到母亲快要下葬时,吃了一只蒸熟的小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作最后的诀别,一直到说不出话,大声一号,于是又吐血几升,过度哀伤,形体消瘦,几乎到了没命的地步。阮籍又能够用青眼和白眼看人,见到拘于俗礼的人,就用白眼对待他。等到嵇喜来安慰他时,阮籍用白眼对待,嵇喜十分不高兴的回去了。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就带着酒夹着琴去拜访他,阮籍高兴,就用青眼对待嵇康。因此,拘于礼法的人都十分恨他。
阮籍的嫂嫂准备回娘家,阮籍与嫂嫂相见并与嫂嫂告别。有人讥笑他的这种做法,阮籍说:“这些俗礼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家有个美貌 ,在柜台前卖酒。阮籍曾前去买酒喝,喝醉了,就睡在这个美貌 的旁边。阮籍自己已然不知避嫌, 的丈夫了解(阮籍的行为),也就不起什么疑心。兵家的女儿有才气且有姿色,还没有出嫁就死了。阮籍不知道她的父亲和哥哥,径直前往她家哭泣,发泄尽自己心中的悲哀才回来。那种外表坦荡内心纯朴的人,都是这种情况。
5 有关阮籍的古文的译文阮籍作品今存赋 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
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
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
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说他“作《咏怀诗》八十余篇”,看来全部流传了下来。明代曾出现多种辑本,张溥辑《阮步兵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
6 古文《晋书 卷四十九》的翻译,谢阮籍传全文选自《晋书》中列传第十九: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
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 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 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 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尝随叔父至东郡,兖州刺史王昶请与相见,终日不开一言,自以不能测。
太 尉蒋济闻其有隽才而辟之,籍诣都亭奏记曰:“伏惟明公以含一之德,据上台之位, 英豪翘首,俊贤抗足。开府之日,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而下走为首。
昔子 夏在于西河之上,而文侯拥彗;邹子处于黍谷之阴,而昭王陪乘。夫布衣韦带之士, 孤居特立,王公大人所以礼下之者,为道存也。
今籍无邹、卜之道,而有其陋,猥 见采择,无以称当。方将耕于东皋之阳,输黍稷之余税。
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 吏之召,非所克堪。乞回谬恩,以光清举。”
初,济恐籍不至,得记欣然。遣卒迎 之,而籍已去,济大怒。
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后谢病归。
复为尚书郎,少时, 又以病免。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 其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高贵 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 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 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 “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 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 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 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 若。”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 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 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 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 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 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 客乃为礼。
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 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 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 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 有美 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 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 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 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 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 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 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
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 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群 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 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 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译文为: 《阮籍传》译文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奇美俊伟,志气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
他博览群书,尤其喜好《老子》《庄子》。嗜酒并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
当他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有剂世之志,正当魏晋之际,天下多有变故,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不参与世事,便经常饮酒至醉。文帝司马昭想为武帝司马炎向阮籍求婚,阮籍醉了六十天,文帝没有说话的机会才中止。
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以大醉而豁免。在文帝辅政时,阮籍曾从容不迫地对。
古籍,顾名思义,便是古代的书。除了纸质之外,还有简牍、帛书向姜觉得自己文武全才,怕他怎的,就要前去理论。向君赶忙上前拦阻。正在这时,又有人来报,说莒国使臣大怒,责问为什么还不回话。向君掉着眼泪对女儿说:"孩子,你年幼无知,不能莽撞行事。那莒国早有吞我向国之心,在边界上陈兵十万,咱们国小力弱,如何抵挡得住呢?旦莒国攻打过来,这十里封疆的子民,转眼就要遭殃。要是把你送去,为父又于心不忍。这些日子,爹爹就是为这而发愁的啊!"及金石铭刻等等。搞古籍收藏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收藏过程中带给人的文化乐趣。收藏古籍,就是收藏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本文作者龚笃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日喜好收藏古籍,所藏达六七千册之多,其中“八股文”刊本达千册,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他的运气好”、“他今天走了鸿运”是常挂在古籍收藏者嘴边的一句话。
所谓运气,即指机遇、缘分、机缘,运气是其一种通俗的说法。
古籍收藏界不少人的确信运气,这不是在搞唯心论,而是在古籍收藏过程中,对寓于必然性中之偶然性的一种通俗概括。偶然性在古籍收藏界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回,我赶大早去了一个旧货市场,绕着密密麻麻的地摊地毯式巡视了几周,没有发现什么值得购买的古籍。天亮后,一位廖姓朋友兴冲冲地跑过来,举起一叠清代光绪年间的邸报给我看。这真是难得的好东西,忙问他是在哪儿买到的,他说是在进门的那个摊子上。那儿我是起大早扫荡过四五回的,为什么就没发现,他凭什么姗姗来迟,刚进门就买到了这么好的东西呢?这不是缘分,不是运气又是什么?
这样的事在古代笔记中屡有记载。明代有一士子酷爱书籍,可是家藏的宋版《史记》缺失一本,便出高价四处罗致,多年也没觅到踪影。有一天,他外出访友,走错了方向,跑到一家农夫的茅舍中去问路。一进门,便看见一只瓦罐上盖着一本当罐盖的书。他心中一动,走过去抓起书一看,这正是他苦苦寻觅了多年的那本《史记》,连上头所盖的藏印都不差分毫。他路也不问了,开口求售,那农夫倒痛快,竟要送给他。他千恩万谢,留下一两银子走人。这种奇遇真叫皇天不负有心人。
清初大学者、藏书家钱谦益的藏书楼绛云楼失火,家藏宋元佳椠几乎毁尽,只留得一部宋版《汉书》。劫后留存,珍爱异常,可惜缺了两卷,便四处求购,多年无音讯。一次,他拜托过的一位书商因日薄西山,临时泊船乌镇,上岸买面做晚餐。那面铺主人称好面后摸出一本旧书,撕下两页包面。书商接过一看,竟是钱谦益托觅的那两卷《汉书》,真个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立即购得,连夜送至常熟钱谦益手中,使得那部《汉书》终成全璧。
笔者也曾有过类似的好运气。十几年前,我购得两册明天启时的《兵垣四编》。闵刻,二色套印,纸白如玉,字大行疏,墨如凝漆,上面钤有十几种藏书印,真是好书。可惜的是还缺三册。这样的书虽残也有价值,价虽高了点,我也没犹豫,买下挟归。
此后我走南闯北,四处寻访,总想把它补齐,都似大海捞针,无功而返,慢慢地便死了这条心。
十年后,刚过了春节,长沙清水塘旧货市场头次开张,来摆摊的人不多,我几分钟就遛了一圈,两手空空走出场来,在门口碰阿里虽然被雷火击死了,但他死后不久,这座秃山的漫山遍野却长出了片片的树木。人们都说,这些树木,是阿里被雷火击碎了的皮肉和头发变成的。那棵神木呢?据说就是老寿星的那根龙头拐杖所变成的。那两个仙女,见到这种情景,深受感动,她们合计了下说:"阿里哥是为我俩和大伙儿而死的,他死后,皮肉头发都变成了树木,为人们造福。我们俩就变成花草,好给阿里哥做伴,也为人们造福。"见古董商廖若能。互相拜过年之后,他问我要不要书,要就到他家中去看货。
一到他家,他捧出一叠报纸包着的书,接过一翻,天啦,正是我缺失的那三册《兵垣四编》。不仅纸张、墨色、版式都与我那两册一模一样,连上头十几种藏书印也一一相同,更叫人高兴的是,其中一册还有明代木刻九边图和海防图。九边图将山海关至嘉峪关的明长城及驻兵处、关隘都刻了出来,工细绝伦,共有十几页。我强压住心头的激动,按廖若能的喊价二话不说,付钱挟书,赶回家中将书合璧。
明刊《黄眉故事》,公私目录均不见著录,却被我一个偶然的机会购得。一次到浏阳乡下去寻访古书,中午时到一个农民家中去吃饭。等饭吃时闲着无聊,见碗柜旁有一堆现代出的书,想找一本打发时光,没想到从中发田光仁说:"好,野果就野果,今天先将就着,明天再派人到附近村子讨粮食和鸡鸭。"说完,田光仁拿起个野果子,用袖子擦了擦上面的绒毛,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大家看,也都拿起野果大嚼起来。现了几册线装书,急忙翻开一看有封面,上书《黄眉故事》。凭经验,知是明版,再翻一翻,中间缺了几卷。不管它,先买下阔少爷眼珠转,向管家吼道:"把她的儿子撂到河里去!"(神话叔父把桌子拍:"不读书哪行?"接着,他说起了读书多、把书读好的好处。故事)再说。回家仔细一查,并未缺,是装订时发生了错误,将后面的几卷移至前面,再查各种书目,才知这是一本稀这日,宫中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驸马张和公主大宴群臣,皇上驾坐正位,朝元老宰相和驸马张左右对坐,其余百官均列案作陪。酒过巡,宰相有意要考察驸马的才学。敬酒之后,宰相用手向上指,张即刻用手往下指;宰相用个手指正冠,张用个手指比。这两个回合使得宰相暗位公主同时放箭,大公主的箭射到位大臣的院里,所以她和大臣的儿子结婚;公主的箭射到家大商人的宅内,于是她和大商人的儿子结婚;轮到公主了,她拉弓箭就飞了,它后来落在森林中个樵夫的茅屋顶上。国王为难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怎么能和樵夫成亲?他让公主重新放箭,但她不香雪正色道:"我懂些药草之理,明日起我就教你,你要用心学记!"同意,坚持以前自己的诺言。国王只好允许她和樵夫成亲。自叹服,张才学不凡。遂又用手在胸前划,这时,张竟用手在自己的 上乱摸起来,再看宰相,频频点头赞叹不已。见之书,那种惊喜,真是不可言说。
到旧货摊上去淘文物,有点像旧时京城里赶“鬼市”,天不亮就人头攒动。文物贩子都是半夜入场,中午时分即收摊回家。想捡漏的阔少爷眼珠转,向管家吼道:"把她的儿子撂到河里去!"(神话故事)人便带着手电筒,早早地候在场中等候携货入场的贩子们。那些窜来窜去的身影,在夜黑和雪亮的手电光映衬下,有如幢幢鬼影,“鬼市”二字真将这种场景刻画无遗。所以想买点好东西,特别是想“捡漏”的人非得赶早不可,误了钟点别说吃肉,连汤都喝不上一口。还真有不少人在“鬼市”中捡了漏,用很少的钱买到了很好的东西。
一位朋友生性疏懒,好睡懒觉,每天不到临近上班的时间决不离开被窝。星期六、星期天更是不到中午不起床。这天他睡到12点,突然想起今天是旧货市场开市的日子,也想去看看,连脸都没洗,打的直奔市场。进得门去,已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场中人已收摊做鸟兽散了。他心中颇为懊丧,将眼光往四周扫巡了一下,只见角落里有个贩子正把一叠书往蛇皮袋里塞,连忙抢上前去,一把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册《古今图书集成》,雍正时用白开化纸、铜活字排印的。贩子说:“要不要,早上有人出200元,我没卖,现在要散场回家了,我也懒得带回去,你若要,就按那人出的价给你。”这位朋友也是个懂书的人,二话不说,撂钱走人。回到家中一查资料,雍正殿版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连残本都存世不多,已卖到每册5000元以上。
谁都知道,文物怕残,残了便身份大跌,再好的东西也值不了"魍魉"眼看自己的魔兵越来越少,不甘失败,於是就这样得到了江水流域重和黎部落的支持,颛顼实力大增,把共工逼走。《文子》曰:"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此时共工依然强大,为了取得长久的和平,颛顼与共工还搞了联姻关系,颛顼和女禄的后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为妻。商量了个歹毒的主意:"魍魉"妖各施魔法招集所有中璃毒死心踏地跟随它们的人,由自已驾驭分南北排成两条长蛇阵,远远望去妖雾缭绕,像盘踞在大地上的两条滚滚喷火的巨蛇,缓缓向中间挤来,所过之处,万物皆为焦土。它们企图把青黄龙和已经挣脱它控制的人齐同归於尽。多少钱。同样的道理,线装古籍若缺了几册,或少了多少页,那就只能称为残本,残本便不值钱,买书的卖书的都懂这个道理。可是偏偏有买残本却买出了全本的事发生。
一次一位朋友在旧货市场看见一堆书,问了一句:“什么书,全不全?”答曰:“《水浒传》,缺一本。”他一听是残本,意趣顿失,转身便走。那贩子却连忙喊住他:“老板你莫走,残书残价,一共还从此后,家大人再也不过分宠爱何涣了,能做的事尽量让何涣自己去做,何涣读书反而更用功,终于成了金华县中第个中状元的,而"何涣卖人头"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了。有九本,跳楼价20块钱一本卖给你。”一番讨价还价,以100元成交。这位朋友在路上翻检了一下,不仅是全的,还是明刊师爷止住笑,正色道:"小的怎敢取笑老爷?实在是老爷有些愚钝。您平时只在县城里呆着,实不知官场之道,这是种权术啊!巡抚大惹句话不是指老爷政绩没长进。我们那里山高皇帝远,巡抚衙门的人从未去过,知道什么?他这话实指老爷所送的银票分量太轻了。"本,著名版本学家叶德辉的旧藏,上有叶氏的题跋。这位贩子凭老经验,认为古籍一般为双数,故将燕窝鱼翅卖成了小菜钱。
上述奇遇在古籍收藏界时有耳闻,往往被视为走运的例子。确实,这类事情可遇而不可求,充满了传奇性、偶然"*贼你敢!"朱子峰忍着剧痛,小心翼翼地向向柳乘风靠近。性,故古籍收藏界很讲究缘分与运气。旧时开古玩店的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之说,搞收藏的则有“一命二运”之叹。所以,在这古玩界里混久了的人,往往会有一颗平常心。好东西看走了眼,从自己手里落进了别人怀里,哪怕它值个十万百万,顶多叹息几句,并不放在心上折磨自己,因为他懂得文物的归属要讲缘分,也即讲运气。
遇到机遇就牢牢地把握它,不让它错失,没有机遇也不去硬想它,这才是一个古籍收藏者的“运气”观。
选自《文史博览》
运气
纪晓岚(1724~1805),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流行的民间传说和电视剧中,纪晓岚与乾隆这对君臣的关系是十分融洽的,其间充满信任、调侃和幽默。这是经过美化了的描写,历史上并不如此。实际上纪晓岚不过是乾隆蓄养的文学词臣而已。这要先从纪晓岚的长相说起。
在民间传说中,纪晓岚的形象风流倜傥,一表人材;在银屏上,基本上由张国立“垄断”的纪晓岚形象,也颇说得过去。真实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曾经有诗这样描述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
如此说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当然,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科举考试,其间有审音官通过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以免上朝时影响朝仪“形象”,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但无论如何,纪晓岚长相不好看,却是无疑的。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貌合神离、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这里需要介绍一下背景知识。纪晓岚的官场命运是由乾隆掌握的。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圣主”,也是一位自小生长深宫的皇帝,有很多怪习。对于纪晓岚来说,乾隆最要命的一条就是对身边近臣的用人标准。他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轻漂亮。例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诰、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和珅的美貌是不用说的了,即使是福长安,能在乾隆晚年得到宠信,一方面是由于他死心塌地地追随和珅,与其结成死党,另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因为他年轻漂亮。曾经来华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其著作中记载说,福长安英气逼人,是一个典型的贵族美少年。
长相本由天注定,没有办法选择。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预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清朝廷的摆设而已。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纪晓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其实,长相不过是一个表层原因。纪晓岚跟乾隆的隔阂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专制君主从本质上来说,不会喜欢稍有个性、具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有一次,内阁学士尹壮图指陈弊政,称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废弛。我经过各省地方,问起官吏的好坏,人们都皱眉叹息,各省风气大抵皆然”。由于这些话惹恼年岁已高、再也听不进忠言的乾隆,结果军机大臣要将尹壮图拟斩。尹壮图之父尹松林与纪晓岚为同年进士,当纪晓岚打算为尹壮图求情时,乾隆竟勃然大怒,当即骂道:“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原来,皇帝让纪晓岚总纂《四库全书》,并不是真正把他当成独当一面的重臣,只是把他当作给皇帝解闷的戏子之流。公元前一世纪,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了几句话,竟惹得汉武帝大怒而受到残酷的宫刑。司马迁痛定思痛,说道:“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1800多年过去了,纪晓岚面临的竟是同样的处境:在专制的皇权面前,一个知识分子是难有尊严的。纪晓岚面对乾隆的指责,只能忍气吞声。我想,在电视剧中,是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镜头的吧?
正如清史专家邓之诚先生所言,乾隆用人“颇以貌取,文达(即纪晓岚)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帝(即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朱竹君、王兰泉、邹一桂皆不得朊(ruǎn)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长相作为选用人才的标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如上所述,纪晓岚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不过如此。那么,从纪晓岚这一方来说,他是怎么认识自己的处境呢?纪晓岚一生,做过翰林院编修、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左庶子、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总理中书科事务、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官,诰受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兼文渊阁直阁事,赐紫禁城内骑马。中间只有乾隆三十三年(1768)因给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而卷入盐政亏空案,被发配到乌鲁木齐,但也仅仅两年多就被召回京师做官。所以在一般人眼里,纪晓岚也可以算是官运亨通的一个人。然而,久在官场浮沉的纪晓岚并没有体会到多少飞黄腾达的快感,他的内心更多的时候是充满孤独、愁苦的感叹。这从纪晓岚一生中的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不敢著书纪晓岚一生著述甚丰,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但在纪晓岚生前,就有关于他平生不著书的说法流传。
有人说,纪晓岚认为自己的作品超不过古人,所以不重著述,不存作品。纪晓岚的门生刘权之就说他老师文名满天下,经常给人写文章,但都“随手散失,并不存稿”,原来纪晓岚总是认为这些文字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没有刊刻的价值。纪晓岚的另一门生陈鹤也说,老师自从主持纂修《四库全书》,纵观古今著述,知道该有的都已经有了,后来的人再怎么挖空心思,所著也不出古人的范围,而那些自谓超过古人的人,都是自不量力罢了。所以纪晓岚“生平未尝著书”,偶尔为人作序记碑表之类的文字,也都随即丢弃,未尝保存。陈鹤感慨地说,如今某些人偶尔写了一点小东西就四处炫耀,急欲表露,真是厚颜啊!
清代大学者江藩在其《汉学师承记》中却说,纪晓岚一生精力全都耗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一书,又喜欢写些稗官小说,故而“懒于著书”,他青少年时期的著作都藏在家中,未曾流传于世。
而按照纪晓岚自己的说法,与上面都稍有出入。纪晓岚晚年就曾讲起,“我早年就学习诗歌,其间意气风发,与天下同好互相唱和,总是不甘人后。如今我年纪差不多80岁了,却转而瑟缩不敢著一语,平生所写的稿子也不敢自存”。他说这是因为随着阅历的增长,回过头来看自己的得意作品,大多都是古人已经说过的东西,自己辛辛苦苦地著述,不
本文2023-08-06 08:40: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