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养生是否有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降养生是否有道?,第1张

霜降养生有道。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 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补冬不如补霜降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所以霜降之时要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而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霜降时节的饮食要注意健脾养胃润肺,防秋燥。

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米、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还可根据不同体质选择药膳。

目录(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

《秘授古脉法抄本》

中医-急救仙方

中医三补 养生

中医与汉方医腹诊

中医专家谈糖尿病饮食调养(高清版)

中医主治医师考试资料

中医之钥

中医五字经

中医人沙龙民间中医绝学专号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娄绍

中医体表疗法妙治百病(王启才)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学2008

中医入门

中医入门·秦伯未

中医入门一学就通-林政宏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中医入门歌诀

中医入门谈

中医入门(高清版)

中医六方治百病(张子明)

中医典籍PDF电子书《经穴秘密》

中医内科学笔记图解

中医减肥秘传

中医十大名方+归脾汤

中医十大名方--小青龙汤-谭庆刚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谭宗艾等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逍遥散-温平康主编

中医十大名方-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六味地黄丸

中医十大名方-小柴胡汤

中医十大名方-温胆汤

中医十大名方

中医十大名方_五苓散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升降学(寇华胜)

中医单方应用大全(黄国健)

中医原来这么有趣—胡献国编着

中医古籍医论荟萃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28遵生八笺校注-[明]高濂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35名医别录(辑校本)-[梁]陶弘景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主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89随息居饮食谱清王士雄扫描版()

中医古籍珍本提要(余瀛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一见能医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丁甘仁先生家传珍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临症经应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儒医心镜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医通祖方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吴氏医方汇编1-5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孕育玄机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医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惊搐门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幼科折衷秘传真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济世珍宝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温病辩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王应震要诀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考证病源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脉理集要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薛氏济阴万金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诊验医方歌括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诚求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资生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01脉学类编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1原幼心法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18贯唯集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20慎五堂治验录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中医临床思辨录(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一)—医家明镜(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结合探讨脏象(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中西医证病对照问答(高清版)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二)—肾病诊疗(高清版)

中医名言大辞典

中医名言录(邓铁涛)

中医名词术语精华辞典

中医四大基础讲稿合订本

中医四大方证治要气血痰郁(刘山雁编著)

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

中医四部经典之温病条辨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7版

中医基础理论名言名句诵读

中医基础理论图表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哲学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孙广仁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第二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

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版)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外感热病学史(曹东义)

中医外治法简编(理论骈文)

中医外治法集要

中医外用药治腰痛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大词典-PDF电子书下载-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大词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太美《字里藏医》徐文兵

中医奇异治法

中医奇方妙治真传(张俊庭)

中医如何辨证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学习交流(第二讲小林谈阴阳)

中医学和藏医学基础理论特征的比较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稿(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高清版)

中医学基础(上、下册)

中医学概论--陈文慧2008(2)

中医学派

中医学熟读精选(2)

中医学谚语一百条

中医学辨证概要(精华版)(1)

中医学问答·上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下册_杨医亚等_

中医学问答(上册)

中医学问答(下册)

中医学(第7版)

中医实践经验录(魏长春)

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余奉仙医方经验汇编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好东西)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中医手心疗法大全

中医执业医师全科精华汇总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解析(上下)

中医护理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护理学—第三章经络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中医教程新编

中医敲打术经络拳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文献学马继兴

中医方法全书

中医时间医学(繁)

中医望眼辨证图解(0303;郑德良;彩色)

中医望眼辩证图解(郑德良)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彩图版

中医望诊彩色图谱(0809;本书编委会;彩色)

中医望诊测 健康

中医望诊相法--仿佛居士(1)

中医望诊相法-1991年版清晰版

中医望诊识病图谱(0606;陈家旭;彩色)

中医术语-证治要览

中医止咳糖浆功效各异

中医正骨学(岑泽波)

中医气机圆运动机理本源探讨

中医治愈奇病集成

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丛书—高血压病的中医预防保健(高清

中医治未病解读王琦扫描版

中医治法精华(邢玉瑞)

中医治疗学

中医治疗法则概论

中医流派

中医湿病证治学

中医熏洗疗法大全高树中冯学功

中医熟读背诵精选

中医理论辩(瞿岳云)

中医生理入门

中医病因病机学

中医病机论

中医病理(赖畴)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症治精华录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中医眼科学

中医神志病学

中医筋伤学(韦贵康)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五脏病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儿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内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外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妇科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学基础

中医精华丛书-中医诊断学

中医精华丛书-中药学

中医精髓图解汤泰元1997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标幽赋(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温病条辨-04下焦篇78秋燥(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八十一难经(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01(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2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1(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35(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0(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2(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4(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8(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4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59(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6(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6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灵枢73(繁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3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7(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4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黄帝内经素问58(简体)

中医经典大字拼音诵读本合并版

中医经典必背(高清)

中医经典必背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内经_全156页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金匮要略

中医经典钢笔字帖_内经

中医经穴秘密(中医典籍电子丛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脉法解

中医脐疗大全

中医脐疗大全·高树中

中医脾胃论白话解

中医自学百日通1

中医舌像与胃镜像对照图谱

中医芳疗

中医薪传

中医要籍重言研究:阅读中医古籍必懂的词汇

中医论证处方入门(龙野一雄)

中医证病名大辞典

中医诊断学学习记忆手册便携式

中医运气学解秘

中医面诊(高清版)

中医顽症金方—妇产科顽症金方

中医顽症金方—精神神经科顽症金方

中医食疗学_倪世美_11930348P

中药外治及外用配方实用专利精选CHM

中西医汇通派

丹溪学派(滋阴派)

人体核周天医学 王英秋

任督二脉及十二经脉图x

众方大成

医理大概约说 刘止唐

古今名医验方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

吉林省中医验方秘方汇编 (第三辑)

周宁中医锦方第一辑

周易与中医学

周易大传今注

唐容川

孙一奎

宗筋疗法讲义

寒凉学派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

山东省中医验方汇编(第二辑)

攻邪学派

易水学派

智能医药学(郭志辰)

最全中医自学笔记

杏林集叶

温病学派

温补学派

祖传中医手抄本[失红方]

祖传九代老中医的神奇脉法

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_邢斌黄力注解

竹棠医镜(钱远铭)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经络三焦九道脉诊学(台湾 张胜利)

脾胃派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1阴阳五行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2病因病机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3脏腑经络学说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4诊法概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5八纲与八法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6六经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7卫气营血辨证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8脏腑病证常用方药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09心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0肝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1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2肺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3肾病辨治

自学中医之路丛书14中医病案分析

著名中医张锡纯著作

诸病源候论校释·上册

诸病源候论校释·下册

诸症歌诀

走廊医生事件再次升级:兰越峰被“拟解聘”-爱爱医医周精选第23期

走近中医_唐云着

走近中医_唐云著

走近中医大家周仲瑛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朱良春口述曹东义整理

走进中医

跌打秘方

重剂起沉疴古今医家大剂量用药经验集萃

重楼玉钥

重订十万金方(1958)

针灸快针治疗法则(周左宇)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目录

守一为养生术语。指集中意念于任何一种事物。一般集中于下丹田、中丹田或上丹田中(《抱朴子内篇》认为丹田有三:上丹田在两眉间;中丹田在心下;下丹田在脐下。道家称丹田在人身脐下三寸)。集中则有益于健康。《抱朴子内篇·地真》:“子欲长生,守一当明;思一至饥,一与之粮;思一至渴,一与之浆。”收心守神,形神合一,其源出于《老子》的“抱一”、《庄子》的“守其一”。汉魏六朝时代,成为道教最为重要的气功功法。《太平经》:“子若守一,无使多知,守一不退,无一不知,所求皆得,端坐致之。”其方法,或本道家虚无之旨,身心双志,不起思念,不为声色利害所动心,如此常行,心则“清静”,以求长生。《太平圣君秘旨》:“守一之法,当念本无形,凑液相合,一乃从生,去老反稚,可得长生。”或专守丹田之神,葛洪又称为“守真一”、“守玄一”。

详见百科词条:守一 [ 最后修订于2016/8/17 14:20:22 共35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一.猴子的故事

古代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那里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否则我们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没有了灵魂的活尸体。

二.眼镜蛇

西藏著名的瑜伽大师冈波巴曾评论人类的内心道:“心灵不要去干预,则它将可能自我痊愈,浊水不去搅动能自然清纯。”

部分精神烦恼的形成,很重要的问题原因是,我们试图去对于已经发生的现实或内心问题作一种修改。因为我们没有接受,所以我们当不去接受事实时,就有了问题。

当我们用这种习惯性的错误方式继续去解决问题或试图简单的超越这个问题时。我们的心理问题就开始真正发生。

而解决的方式是我们必须学习接受这一切,无论它是好的或是我们不愿意接受的。一旦,我们承认,接受这些时,问题就开始慢慢解除。治疗中经常有那么些强迫症或者焦虑症来访者,如果能理解这一自然的真理,那症状就可能不药而愈。这其实也是森田疗法的核心思想。

在泰国佛教中有一个眼镜蛇的比喻很好的说明了这件事情。

“心的活动就像能致人於死的眼镜蛇。假如我们不去打扰一条眼镜蛇,它自然会走它的;即使它非常毒,我们也不会受到它的影响;只要我们不走近它或去捉它,它就不会来咬我们。眼镜蛇会照著它的本性行动,事情就是如此!如果你聪明的话,就别去惹它。同样地,就让那些不好的和好的顺其自然——依它的本性而随它去不要执著喜欢和不喜欢,如同你不会去打扰眼镜蛇一样。一个聪明的人,将会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在他心中升起的种种情绪。当善的情绪在心中生起时,让它自是善的,并且了解它的本然;同样地,我们也让恶的自是恶的,让它顺其自然。不要执著,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要!我们不要恶,也不要善;我们不要负担和轻松,乃至不求快乐和痛苦。当我们的欲求止息时,平静便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三 魔鬼的眼睛

即使不是全部也占了大多数的情况,我们依自己的基本假设来经验外界。我们所觉知到的常是我们自己的投射。古代精神训练方法里面有许多不是因循习性所生的方法,能帮助我们克服染污的觉知能力,例如:如西藏佛教独特的施身法,就是慢慢减弱那些笼罩著我们的错误知觉的力量。这种修法通过独自在夜间天葬场等恐怖地区修行,观想对于天葬场的恶鬼们施舍自己的血肉而行持,由此对于人类内心深处恐惧的激发而使行者得以面对所有的幻觉和自己的情绪。由认识到这一切恐惧感都来自于自己颠倒是非的无明之心而获得终极认识和超脱。这是一个需要勇气的法,现在西藏好象很少有人实际实践这个法要。

这一方式用迷信的假想来作为开始,而以认识迷信假象都只是自己内心的展现来结束。

从前,有个专练习施身法的修行人独自在藏东闭关,他努力要认知实际。籍著施身法的修行,他逐渐能克服虚幻的假象,统称之为魔的现象。

一天薄暮时分,他妹妹用土罐提著一壶自制的乳酪来看他,他凑巧离开小屋出去了一下,她就等著他回来,左等右等都没有看见他,妹妹便把土罐放在小凳子上,然后离开了。

最后当隐士回来时,屋里已非常地暗,坛城上扑嗤作响的酥油灯微微地照著,那只装有乳酪的土罐,它的浑圆壶嘴被隐士看成是一只巨大的魔眼。

身为一位勇敢的瑜伽士,他不愿表示害怕。“呸!”他大叫:“魔是无实体的。”然后他脱掉外面的袍子来鞭打魔。

凳子翻倒,乳酪也飞出去。溅满黑暗的墙上,在闪烁不定的油灯下霎著白眼,魔眼突然从房间的每个角落瞪著他!

他不屈服地继续以披肩来拍打它们,但是愈打愈多,魔眼似乎已无所不在了!

由於专心拍打,切断一切妄想之流,在刹那的清明中,瑜伽士发现手上沾有乳酪。他突然发现自己是多么荒谬,不禁大笑出声。

原本就无魔须要摧毁,用太多的哲理去判断,却不用双眼去做常识的观察,以致自己愚弄了自己。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认识迷信或者狂热的假象都只是自己内心的展现来解释所有的迷信和狂热行为,迷信和狂热只是人内心在外景上的心理投射。

四 一只狗的故事

一只狗站在水池边,快要渴死了,当他每次把头伸到水边时,它就看见池中也有一只狗,就吓了一跳,急忙把头缩回来,直到它渴得不能再忍受时,再也顾不及恐惧,跳入了水中。而另一只狗却不见了。

那狗的障碍原来正是它自己,是隔在它和它所要寻求的事之间,它成了自己的障碍。

当人类发现“我的障碍”是“我自己”之时,“我”的障碍也就消除了,自己已战胜了自己。——摘自苏菲古籍

五.THINGS ARE NOT ALWAYS WHAT THEY SEEM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

“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有些人走进我们的生活然后很快就离开了……

有些人成为朋友并稍作停留… 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美丽的足印。

因为有了一个好朋友,我们会变得跟从前不一样!

昨天是历史

明天是一个谜

今天是一个礼物

因此它才被称为present(注)!

带着这个小天使,不要让她远离你。

她是专门来照看你的守护天使

注:present同时具有当前、目前和礼物的意思。

六.倒下的金刚不坏之身

唐代,禅宗婺州木陈从朗禅师一次在寺庙里,寺庙的泥塑金刚正巧因失修而轰然倒地。

旁边一个和尚问从朗禅师:“既然这是金刚不坏之身,为什么却倒下来?”

木陈从朗禅师敲着禅床说道:“喔!这是因为那位金刚也有行、住、坐、卧的缘故。它也要躺下睡会儿觉。”

这是个有趣的禅案。

我们如果能结合心理咨询或许可以有一些思考。当我们设置某些事情为必须应该如此时,那些事情未必按照我们的意图来进行。因为我们的意图更多是来自自己主观想象的,”事情应该这样,事情应该那样!”但我们未必思考这件事情未必是不可以这样的,许多事情其实是自然的一部分。当我们能理解包括坏的想法或者心理症状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时,那某些结就会自然打开。有什么事情是能够超越自然之外的呢

当我们出现问题时候,我们往往是说,这并不是我需要的部分,让问题赶快离开但问题或症状是否就真的离开了呢我怎么能有这个问题呢我这样是否要给看不起

不是的!当你越这么要求和紧张的时候,你的问题其实是越因为你的焦虑而可能加重一些问题本来的出现,都是带有偶然性的,但如果你开始执着了它,而希望它快速消逝,那你就会加强和固着于这个问题。

而当你越放松的面对问题时候,了解这只是自然的某一显现时,事情却会变得简单和轻松

任何症状难道不是我们自己身体或者心灵的一部分吗

症状仅仅是身心出现了一个常规意义上外的情况,就自然本身来说这无所谓正常不正常当你完全融合自然时候,症状问题就是自然的,而不是你之外的某些东西强加给你的

当你这么去面对生活时,你会发现问题其实不是原来那么假设的

就象那座金刚似乎不应该倒地的,因为宗教意义的设计中,它是金刚不坏之体。

如果从这点来看,那个倒地的金刚绝对有精神病但那位杰出的禅师却给了一个意外但合情合理的答案——金刚也要躺下睡觉。于是那个心结被自然释放了。

我们每个人能接纳自己的杂念或症状是自然的那你就没有什么可以被治疗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被强加在你身上。如果说强加,其实正是自己那些不实际的必须和应该的主观假设害自己,没有人真正强加你什么。所以也就是说,没有什么可以解脱的,因为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真正的束缚

从面色看身体内部 健康

通过面色能看出身体 健康 与否?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甚至会以为这是迷信。然而,事实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理论认为,面色与内脏有一定的关系,如白色与肺脏、**与脾脏、红色与心脏、青色与肝脏、黑色与肾脏等,进而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面色看出相应脏器的疾病。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的内脏,例如心、胃、肾等都与人脸部的不同部位有特定“联系”,内脏机能的好坏会在人的脸部反映出来。

那么,通过面色如何“知” 健康 呢?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嘴唇干裂

嘴唇出现干燥、脱皮、剥裂现象,表示身体缺乏维生素B族,需要加以补充。

脸色发黄

**主脾,人面萎黄、脾气虚弱、身体消瘦,这表明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若面黄如橘子色,则多是黄疸,常见于肝胆病。

粉刺丛生

脸颊出现粉刺,表示饮食必须加以节制,不要暴饮暴食,要多食用帮助身体去毒的食物,如苹果,它对肠胃自净有很大的功效。

鼻子发红

心脏负担过重,应该立即放松、休息,并应该戒烟,少吃含脂肪的食品。另外,食用过多的巧克力和甜食会在鼻尖上形成红色血管,所以可用果仁、水果和酸奶来代替巧克力当零食吃。

脸色苍白

这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痉挛、局部充血不足或者是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所致,是贫血的表现。另外,身体寒冷、惊恐、高血压、大出血、白血病、久病卧床者也可以表现为面色苍白。

脸色黑紫

黑色主肾,面色黧黑,则表明阳虚阴盛。中医认为,肾主水,其在色为黑,面见黑色则病在肾,多为肾阳虚衰,水饮泛滥之相。如果同时出现小便不利,下肢浮肿,或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症,则可能患有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心脏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等病。

脸色潮红

具体来讲,脸色潮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前者出现与饮酒、日晒、剧烈运动或情绪活动,如愤怒、害羞等有关;后者主要是发生在由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病,如伤寒、疟疾、肺结核、肺炎等。当然,药物也可以引起脸色潮红,例如服用阿托品等扩张血管的药物,以及大量服用激素后,也会引起脸部暂时潮红的现象。

干燥脱皮

脸上出现黑头粉刺、轻微干燥脱皮现象,表示血液循环不良,可以适度地进行按摩,加强这部分皮肤的血液循环,或是适量补充锌、维生素B2及维生素B6,这对于改善面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很大帮助。

脸上长斑

脸上长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外,更多时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中医将成年女性面部色斑称为“肝斑”,并认为肝郁气滞的人易出现面部色斑。也就是说,情绪异常与面部色斑的形成和加重有着直接的关系。

青紫脸色

各种痛症,手脚抽搐都会令面部转青。体内寒气过重者,或出现胃寒,脘腹剧痛,也会导致面色苍白、淡青或青黑。老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心力不足,气血运行不畅,心血淤阻,也会出现心胸刺痛,脸色紫青现象。小孩惊风,通常会在眉间、鼻柱及口唇四周出现青色。妇女若面带青色,可能是肝强脾弱、少食多怒或月经不调所致。面色青中带红,为少阳病,症状为时冷时热;面青耳赤,多为肝火;面青赤而晦暗,多为郁火。

指甲反映出来的 健康 问题

中医认为,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也就是说,通过观察指甲的形状、大小、颜色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基本 健康 状况,甚至看出他潜在的 健康 危机;通过指甲的光泽、纹路、斑点等的变化,则可以推断出身体正在悄悄发生的病变。所以,学会观察指甲,就是学会了一种最为简易的 健康 自测方法。

指甲的纹路与 健康

1.指甲出现絮状白云,是有蛔虫的迹象。

2.指甲出现竖的条纹,多是缺乏维生素的表现。

3.指甲条纹紊乱,并呈现深褐色,是脱水和初期肾虚的反应。

4.指甲出现横纹,可能是心肌梗死的一种征兆,也和麻疹、腮腺炎有关。

5.如果横纹凸起则表示心脏有问题,可能还有肝脏的问题,多缺乏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A等。

6.如果有一条很深的横纹,则表示有过很严重的肠胃疾病。越深就越严重,越浅就越慢性。

7.如果横纹细小而且多,就表示有长期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肠胃炎、结肠炎、胃病等。

指甲的颜色与 健康

1.指甲苍白无色是贫血的征象。

2.白喉、急性肠道传染病与食道异物阻塞的病人的指甲多为蓝色。

3.青光眼患者或黏液性水肿、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患者及营养不良者的指甲多为灰色。

4.青色指甲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大叶性肺炎、重度肺气肿病人;癌症患者或中毒者的指甲也常出现青色淤斑。

5.心脏病、血液病人的指甲多为紫色。这表明血液内缺氧或某些成分异常,若紫色与白色交替出现,可见于肢端动脉痉挛症。

6.外伤或甲沟炎症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胃肠息肉综合征者的指甲多为黑色。维生素B12缺乏、黑色素瘤也可能在指甲上出现黑色。

7.指甲为**常见于慢性出血性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病综合征与胡萝卜素血症;指甲周围出现**,要警惕恶性黑色素瘤,但长期吸烟或长期服用四环素药物者及老年人也会指甲变黄。

指甲的形状与 健康

1.指甲的尖端平平并且嵌进肉里面的人,比较容易发生神经痛、风湿等疾病。

2.方形指甲的人,体质比较差,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大病,但是很容易成为很多遗传性疾病患者。

3.指甲偏短的人,属于比较容易急躁冲动的性格。这类人的心脏功能先天性相对较弱,比较容易发生从腹部到腰部,以及腿脚等下半身的疾病。

4.指甲偏长的人,性格比较温和不急躁。但是因为先天的体质比较弱,免疫系统较差,很容易患上急性炎症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以及脑部、胸部的疾病。

5.圆形指甲的人,一般来讲体格健壮,很少得病。但遗憾的是这类人对于疾病的反应十分不灵敏,很难自觉出身体的异况,所以,一旦生病,往往就很重。具体来讲,圆形指甲的人最易发生的病是溃疡出血、胰腺炎、心脏功能紊乱甚至癌症。

体毛状况与 健康

体毛是分布在人体表面的毛发的总称,广义的体毛包括头发、眉毛、胡须等。狭义的体毛仅仅代表身体除头部以外的毛发,如阴毛、腋毛、腿毛、胸毛、手毛等。体毛浓密与否与家族遗传、本人体质、雄性激素分泌量皆有关系。此外,体毛也能反映我们的身体 健康 状况。

毛发过多与疾病

毛发过多,即多毛症。如果是全身性的,应首先考虑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女性患者可出现胡须、浓眉、腋毛、阴毛、体毛显著增多的现象。其次应考虑是否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睾丸酮所引起,如由这些药物引起,肯定有明确的用药史,停药后多毛现象即可逐渐消失。此外还有特发性多毛症和遗传性多毛症。前者见于女性,用皮质醇或雌激素治疗后可减少多毛现象;后者见于毛孩。

头发状况与 健康

头发是人 健康 的标志和外在表现。俗话说,“强长发,弱长甲”。人的身体 健康 ,身体状况好,头发就会乌黑繁茂,润泽明亮。这个道理有点像植物,土地肥沃,枝叶才能茂盛。反过来讲,一个人头发的好坏,比较直观地反映了这个人的 健康 状况。头发好,身体就好。头发早白、枯黄、大量脱落,说明身体内部有问题了,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体内疾患蔓延。头发疾患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症状。如人的心、肝、脾、肺、胃、肾的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理疾病,血液和循环系统疾病,头部皮肤疾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头发上。头发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五脏之官

眼睛,肝之官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口,还是反映身体 健康 见证的窗口。也就是说,眼睛不仅是我们观察世界的“取景器”,还是透视身体 健康 的窗口,很多问题都能通过眼底反映出来。更进一步来讲,眼睛能直接反应肝脏的 健康 状况。中医讲:“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眼睛的位置在全身至高之处,只有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有神。如果某人目光炯炯地盯着你,说明他肝脏好。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通过眼睛的以下反映来判断我们的身体状况。

1.眼白发黄,表示是肝病引起的黄疸现象。

2.眼睛上有红色斑点,表示血液流通不畅。

3.喜欢闭目养神:表示气血不足,肝功能不好。

4.眼睛经常发花,眼角干涩、看不清东西,这是肝脏功能衰弱的先兆。如果按一按肝脏的四周,就会有发胀的感觉。这时除了及时就医外,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让眼睛太疲劳,有时用眼不当也会影响到肝脏。

鼻子,肺之官

中医认为,鼻属肺系,为肺之门户,为肺窍。《素问·金匮真言论》:“西方色白,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主宣发肃降,肺气清利,则肺之气上注清窍,鼻得清阳充养则窍道顺畅、嗅觉灵敏。”《灵柩·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知香臭矣。”鼻为气道,为肺之门户。鼻道通畅,有助于肺之呼吸顺畅。《仁斋直指》说:“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一呼一吸,荣卫行焉。”

现代医学也认为,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赖肺的作用。如果肺功能很好,鼻窍一定通畅,嗅觉正常,反之亦然。这是因为肺与鼻子连通,外界的邪气能直接伤害到肺,使它功能失常。另外,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华盖,也就算五脏的顶盖,只要其他脏腑有病变,病气都会向上熏泛到肺。

这也就是说,鼻子的 健康 和肺的 健康 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肺的病变会引发鼻子的病变;另一方面,鼻子的病变也会引发肺的病变。例如:嗅觉不灵敏,经常咳嗽,甚至有时呼吸困难,这是肺脏功能逐步衰弱的标志。病人首先要注意饮食,戒烟或者控制吸烟量,也不要和经常吸烟的人在一起;还要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加强 体育 锻炼,防止肺部合并症发生。再例如:鼻子出血与肺热有关系,人就应该在饮食、生活上尽量避免导致肺热的情形发生。

耳朵,肾之官

耳朵和肾之间也关系密切。中医古籍中,对“肾”与耳的关系多有阐述,诸如“肾主耳”、“肾开窍于耳”、“肾通气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具体来讲,耳是肾在体表的孔窍。听觉是不是灵敏,和肾中贮藏精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只有肾精气充足,听觉才会灵敏。耳朵老是嗡嗡作响,声音也听不太清,这是肾功能在逐步衰退的信号,有时还会伴随着脚痛、腰痛、尿频等症状。工作过于劳累的人尤其要注意,要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要少饮酒、少吃姜、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另外,双耳最上部的边缘低于双眼,表示肾气不足;耳朵比正常瘦小,表示肾中精气虚、先天不足。

舌头,心之官

中医说:“心开窍于舌”。舌头是心脏在体表的“代言人”。如果心功能正常,舌头会很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否则的话,如果:

1.舌色紫红舌身瘦瘪,表示心阴液不足,体液缺少;

2.舌色淡白而且胖胖的,表示心阳气不足,血液流动迟缓;

3.舌头颜色呈紫暗色或有斑点,表示心血淤阻,血液流动不顺畅;

4.舌体又瘦又薄,颜色缺少光彩,表示心血不足,心肌供血减少;

5.舌头颜色赤红,甚至长期溃疡,表示心火上炙,心脏经络的火气向上蔓延;

6.味觉迟钝,尝不出味道,伴随而来的是心悸、梦多、失眠等症状,这就意味着心脏功能受到了损害。这是操劳过度所致,当口中干涩,舌苔厚重,尝不出食物的滋味时,尤其要警惕,防止心脏发生病变。

口唇,脾之官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我们的饮食、口味与脾功能密不可分。如果口唇颜色红润、食欲很好、口气清新,表明身体 健康 ,脾功能正常。否则的话,如果:

1.仅上唇发白,表示大肠有问题;

2.仅下唇发白,表示胃功能不好;

3.唇色淡白,表示血液缺少,贫血;

4.唇呈紫红色,表示体内血氧不足;

5.口唇干焦枯萎、失去光泽,表示脾虚。

另外,嘴唇感觉麻木,饮食减少,身体日见消瘦,这表明胰脏功能在逐步衰减,这主要是由于饮食失调,饥饱不当所致。由于胰脏不好,便殃及胃,当胃受到损害时,嘴唇就会明显地变得干燥欲裂。这时除了调整饮食外,还要注意不要吃生冷、油腻的食品。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