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我国首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女科学家是谁,第1张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正确理解“艺术起源于劳动说”》 《复旦学报》1982年第6期

《中晚唐间著名诗人张祜》 《文史知识》1984年第6期

《演化与革命:中国文化型态转换的临界点》 《反思:传统与价值》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

《明代文人文学中的游侠主题》 《汕头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道南理窟”重围中的一次文化更新——试论郑善夫在明代中期福建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福建论坛》1991年第5期

《汉赋与赋诗制度》 《殷都学刊》1993年第2期

《锺惺万历己未在吴越交游考述》 《复旦学报》1995年第1期

《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 日本早稻田大学宋代诗文研究会会志《橄榄》第4辑(日文);《中国诗学》第四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中文修订稿)

《晚明福建地区的城市诗人》 《中西学术》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论明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东亚文明的共振与环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假晶现象:明代福建地区文化特征漫说》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1期

《竟陵派领袖锺惺》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4期

《论“锺伯敬体”的形成》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1999年第4期

《二十世纪竟陵派研究的回顾》 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19辑,1999,12;《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论文集》(西北大学文学院编) 中华书局2004,11

《论竟陵派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文学研究》(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第2辑,2000,3

《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 《复旦学报》2001年第6期

《竟陵派诗歌评点之学中的传释论》 《中国学研究》第5辑 ,2002,6

《万历文坛“楚风”之崛起及其背景》 《中国文学研究》(湖南师大编)2002年第3期

《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 《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

《谭元春启、祯间交游考述——兼论竟陵派发展后期影响的进一步拓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述模式的构建》 《中国文学》第40辑(韩国汉城大学),2003,11;《卿云集续编——复旦大学中文系八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

《曾毅〈中国文学史〉与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史纲〉之比较研究》 《中国语文学》第42辑(韩国岭南中国语文学会)2003,12;《罗宗强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9,10(修订稿)

《后李、何时代的文学变局》 《中国学研究》第3辑(韩国东国大学东西研究所),2003,12

《谭元春年谱》 《中国文学研究》第7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 香港国际学术文化信息出版公司2005,5

《晚明文学变奏的政治考察——锺惺、谭元春与晚明党争关系平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韩国“汉学”向“中国学”转型之沉重一页——日据朝鲜时期京城帝国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 《韩国研究论丛》第12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5

《元明之际宗唐诗风传播的一个侧面 ——以“二蓝”师法渊源为中心》 《中华文史论丛》第82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6

《竟陵派文学的发端及其早期文学思想趋向》 《复旦学报》2007第1期

《中晚明女性诗歌总集编刊宗旨及选录标准的文化解读》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1期

《鲍照诗风及其文学史意义的重新解读》 莫砺锋主编《谁是诗中疏凿手——中国诗学研讨会论文集》 凤凰出版社2007,7

《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上篇)》 《韩国研究论丛》第15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0

《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 《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张以宁诗歌创作历程考论》 《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山林别响、闽派先声——元明易代际蓝仁、蓝智之诗歌创作论》 《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946-1979:韩国中国文学研究格局的形成及其早期发展(下篇)》 《韩国学研究》第17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12

《晋安诗派:万历间福州文人群体对本地域文学的自觉建构》 《中国文学研究》第12辑(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编),2008,9

《晚清以来侠情小说的发达与“侠”观念的变迁》 韩国高丽大学《中国学论丛》第24辑,2008,9

《许筠与朝、明文学交流之再检讨》 《韩国研究论丛》第19辑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12

《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 《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龚自珍与中国抒情文学的前现代转型》 《中国文学研究》第13辑,2009,6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本土与西方维度》 《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

《王慎中与闽学传统》 《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

《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韩国中文学会《中国文学研究》第38辑,2009,6;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2010,3(修订稿)

《关于钟惺的〈诗经〉评点》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9辑,2010,6

《明代文学东传与江户汉诗的唐宋之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第6期

《元明之际唐诗系谱构建的观念及背景》 《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第4辑

《刘大杰文学史思想的形成与日本》 日本九州大学《中国文学论集》第39号,2010,12

《关于斋藤木的<支那文学史>讲义录——东京专门学校文学科创立期的中国文学史讲义》 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6期,2010,12(日文);北京大学汉学家研修基地《汉学研究通讯》2011年第4期(中文)

《章培恒先生的中国文学研究》 《文汇报》2011年6月21日

《闽诗传统在明代的形成与展开》,韩国现代中国研究会《韩中言语文化研究》第28辑,2012,2

《移植与调适:近代学科体制下的文学史形态——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成因及其性质的再检讨》,《复旦古籍所学报》第1期,2012,6

《<列朝诗集>闰集“香奁”撰集考》,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中国语文学志》第39辑,2012,6

《“古文辞”沿革的文化形态考察》,《文学遗产》2012年第4期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朝鲜版装<空际格致>版本及其价值初探》,早稻田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第38期,2012,12(日文)

《关于明诗话整理的若干问题》(与侯荣川合作),《复旦学报》2013年第1期 《胡适如何认识〈老残游记〉》(日)樽本照雄 《近代文学研究》第1辑,1993

《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上)(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道德之旅:张衡的<思玄赋>》(下)(美)David R Knechtges 《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1期

《酒中趣》(日)荒井健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第2期

《八景现象考》(日)内山精也 (与益西拉姆共译) 《新宋学》第2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2

《联系刘铁云与李伯元的纽带》(日)樽本照雄 《中国学研究》第八辑2005,12

《祁彪佳社交界中的园亭:晚明的财富与价值观念》(美)Joanna F Handlin Smith 《中国文学研究》第9辑,2007,4

《白行简与〈李娃传〉》(日)内山知也 《中国学研究》第十二辑 2009,6 《锺惺年谱》(硕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明代福建地区城市生活与文学》(博士学位论文,1990,未刊)

《侠的人格与世界》(与汪涌豪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中国文学演变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文本、史案与实证:明代文学文献考论》(台湾学生书局,2013)

编著《历代小品选》(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中国诗学》(第二卷,与郑利华、归青合著)(东方出版中心,1999)等

校点《锺惺集》、《谭元春集》(均为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等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David E Pollar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参加《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隋唐小说研究》(内山知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等翻译。

《汉语日历》(兴膳宏)(与潘德宝合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1、《明“闽中十子”诗派论略》获1994-199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2、《中国诗学》(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版)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2000)(汪涌豪、骆玉明主编,本人为第二卷第一作者)。

3、《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获2000-2001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4、《泰纳的文学史观与早期中国文学史叙事模式的构建》获2002-200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5、《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获2006-2007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学术基金《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

6、《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获2010-2011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7、指导硕士学位论文《王思任年谱》(作者:吕明)获2006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

8、指导博士学位论文《明代中央文官制度与文学》(作者:叶晔)获2010年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并获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直至今天,对于中医的质疑依然不绝于耳,著名学者方舟子就曾旗帜鲜明的表示中医是伪科学,是一种蒙昧的、神秘主义的治疗方法,应该彻底地否定、抛弃。那么,中医到底有没有用呢?鲜为人知的是,东晋一部中医经典,竟然记载了现代两个诺贝尔奖的成果。

谈及魏晋时代的医学大师,我们最熟悉的是华佗与张仲景,但其实还有一位,这个人叫葛洪!

葛洪,江苏镇江句容人,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道家领袖,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据说最后成功飞升。当时,道家之人往往精于炼丹,服丹炼道,因此在我们印象中,葛洪身上的标签是道士与炼丹师。但鲜为人知的是,道家还会研究养生秘术,研究神仙方药、养生延年等,因此葛洪还是一位顶尖的医生。

不经历风雨,焉有彩虹,葛洪就是如此!葛洪出身江南士族,祖父名字叫葛玄,号葛仙公,师傅是三国时代的左慈,但葛洪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为了继续学习,葛洪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在劳作之余抄书学习,常至深夜。乡人因而称其为抱朴之士,他遂以“抱朴子”为号,典型的人穷志坚。16岁时,葛洪拜祖父师弟郑隐为师,因潜心向学,深得郑隐器重。

史书记载,郑隐“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葛洪)见受金丹之经及 《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所谓《三皇内文》,就是《三皇经》,是《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称,据说可以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医死人肉白骨、起死回生等,已经失传。唯独葛洪能读此书,可见郑隐对其重视程度。

302年,郑隐察觉乱世将至,于是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隐居避祸,唯葛洪仍留丹阳。304年,五胡乱华序幕之年,葛洪加入军队,被封为“伏波将军”,十年之后,葛洪返回家乡,隐居深山。二年之后,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但葛洪对做官一直推辞。直到325年,因为生活所迫,出任咨议参军等职,后来听说交趾产丹砂,于是主动请求出任勾漏(今广西北流县)令。

但途经广州时,听闻罗浮山上有神仙洞府,相传秦代安期生在此山服食九节菖蒲,羽化升天,于是葛遂决定中止赴任的行程,从此隐居于罗浮山,中途又多次辞官不做。

隐居罗浮山期间,葛洪修行炼丹,著书讲学,留下了很多经典,除了道家著作之外,还包括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以及医学书籍《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等。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其中《肘后备急方》一书的价值,在1600年之后,竟两次在诺贝尔奖上得到验证!

1928年,法国细菌学家查尔斯·尼柯尔,因为关于辨认出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者,而获得192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查尔斯·尼柯尔的发现并非世界第一,因为早在1600多年前,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已经揭秘了虱子是恙虫病(斑疹伤寒)的传染源,并提出了预防的方案。

《肘后备急方》:山水间多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及阴雨日行草中,即著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是: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人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科学研究表明,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感染了一种叫“东方立克次氏体”的病原体引起的,而“东方立克次氏体”无法直接感染人类,需要一个叫恙虫(又称恙螨、沙虱)的媒介。恙虫的幼虫叫恙螨,但恙螨有好几百种,其中只有颜色发红的红恙螨和地里恙螨才会传播恙虫病。

那么,葛洪的“沙虱”与查尔斯·尼柯尔的是不是同一种呢?在《朴子内篇登涉》中,葛洪描述沙虱说:“其大如毛发之端,初著人便入其皮里……可以针挑取之正赤如丹。”这是世界上对恙虫病最早的记载。

可见,葛洪的著作要比诺奖得主要早了1600年之久,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医的博大精深!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证书。

屠呦呦是中国的骄傲,她的成果由来我们都已熟悉,即受到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鲜为人知的是,在诺贝尔颁奖时的演讲中,屠呦呦还提到了一件事,依然是这段文字的启发。

屠呦呦: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葛洪记载的内容,尽管比较含糊,但指明了两个方向:一是青蒿可以治疗疟疾,二是应该是常温榨取青蒿汁,尤其后一点,屠呦呦“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进而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可见,面对世界性的疟疾难题,古人智慧和流传千载的中国古代医书,给了现代科研人员两个关键的启示。

因此,中医有没有用,根本无需讨论,存在即是真理,中医流传数千年,无数智慧的结晶,让无数中国人远离病痛,让中国古代人口一直稳占全球人口25%左右,就已经证明了中医的作用。如今,中医的某些理论没有得到证实,并不代表没有道理,或许是现代医学还不够发达,毕竟人类医学还远没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医效果越来越显著,成功解决了不少西医难题,如今中医反而在世界范围内也越来越受欢迎。可笑的是,在国外愈发流行的中医,却在中国饱受质疑。

获得的主要奖项有:

1986年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获北京大学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

1987年论文集《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荣誉奖。

1989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授予“从事语言文字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

1990年论文集《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获全国首届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著作荣誉奖”。

1992年主编的《大唐西域记校注》获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奖。

1992年,印度瓦拉纳西梵文大学授予最高荣誉奖“褒扬状”。

1997年主编的《东方语言学史》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1997年主编《印度古代文学史》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

1998年德黑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99年《季羡林文集》(24卷)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2000年专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获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2000年获得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金质证书。

2006年9月26日,在中国译协庆祝国际翻译日?资深翻译家表彰大会上,季羡林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古代百科资料必读书

  北堂书钞

  (隋)虞世南编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1980年重印

  太平御览

  (宋)李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

  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1982年重印

  玉海

  (宋)王应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据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影印出版

  三才图会

  (明)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等编,1980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出版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

  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查考古籍必读书

  古籍流传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3年编印,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

  现存古籍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溶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出版

  古籍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四部丛刊书录

  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

  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上海扫叶山房,1923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1990年分别出版其经部和丛部

  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古籍辨伪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

  伪书通考

  张心编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查考传记资料必读书

  日记

  清代道咸日记知见录

  陈左高编,刊《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三十五种近代日记书录

  丁丁编,刊《文教资料》1988年第6期

  现当代日记篇目选录

  乐齐编,刊载《文教资料》1989年第5期

  现代外国日记译作书目提要

  孙继林辑,刊载《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年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疑年录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编,1920年小双寂庵刻本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初版于1937年,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4年

  传记资料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中华书局1935年初编,1956年重印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79年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中华书局,1982年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增订本)

  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至1980年出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王德毅、李荣村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79年至1982年出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出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昌彼得等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四朝学案人名索引

  世界书局,1936年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

  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

  高秀芳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代碑传文通检

  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汇编

  林明哲编,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

  清代学者像传

  第一集由清代叶兰台撰绘,商务印书馆1930年影印出版;第二集叶恭绰编绘,商务印书馆1953年影印出版

  明清人物肖像画选

  南京博物院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编辑出版

  历代古人像赞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无双谱

  清代金古良绘,中华书局1961年

  晚笑堂画传

  清上官周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黄河东流去》(李)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浴血罗霄》(萧克)

  第四届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抉择》张平著群众出版社

  《尘埃落定》阿来(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恨歌》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

  《茶人三部同》(1、2)王旭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鲁迅文学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1997-2000年)

  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     《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人民文学》

  《吹牛》  红 柯     《时代文学》

  《厨房》 徐 坤     《作家》

  《清水洗尘》 迟子建     《青年文学》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阎连科 《收获》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梅 洁     《报告文学》

  《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        杨黎光     《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        西 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   《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 屠 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 董燕生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   董 纯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   陶 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1998-2000)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免子德国草》《吹响欧巴》《大绝唱》《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中短篇小说集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永远的哨兵》

  童  话

  《笨狼的故事》

  散  文

  《中国孩子的梦》《小霞客西南游》《怪老头随想录》

  诗  歌

  《我们去看海》《笛王的故事》

  幼儿文学

  《幼儿园的男老师》

  寓  言

  《美食家狩猎》

  科学文艺

  《非法智慧》

  传记文学

  《严文井评传》

  纪实文学

  《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村小:生字课》(诗歌)  《单纯》(小说)

他的《中国戏剧史》被台湾“国立艺术学院戏剧学系”列为教材;《中国文学年鉴1994》评价本书有纵横结合、深刻科学、匡误正疑三个显著特点,全面系统,新见迭出,是研究戏剧史的重要贡献。

《中国戏曲史论集》被《博览群书》评为具有综合艺术的大视角,敢于对戏曲界有争议的问题发表深思熟虑的见解。

《西厢记浅说》被袁行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第三卷列为参考书,香港《大公报》认为论述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论述的每项内容都引证丰富的材料加以说明;立论在平实稳妥中时有新颖精辟见解,新人耳目,令人叹服。《博览群书》认为本书见解新颖,是很有理论深度的专著。

他校注的《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国家古籍整理出版小组办公室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有专文评介。

《十五贯校注》被王季思主编的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戏曲选》(人民文学出版社)下册注明吸收其成果;作为副主编完成的《古本戏曲剧目提要》获北京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关于陆游事迹的考证,纠正了大学教材和著述中的错误,已为学术界接受。

张燕瑾的戏曲研究,不仅具有多方位性,而且逐渐走向综合研究的道路,即以戏曲为核心,进行历史、哲学、文学及其他艺术的多层次探索,将古代戏曲发展的真实面貌、深层规律,作出新的发现与描述,为民族文化的弘扬和新文化建设服务。

以张燕瑾为第一带头人,1998年申报下来博士点;由他承担的北京市重点项目、12本约550万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2002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1 第一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5年/8项)

王 力(一等奖):工具书《同源字典》;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林 庚(一等奖):著作《天问论笺》;

孙钦善(一等奖):著作《中国古文献学史》;

陈贻焮(二等奖):著作《杜甫评传》;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古汉语词汇纲要》;

乐黛云(二等奖):著作《比较文学原理》;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2 第二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何九盈(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王福堂(集体,二等奖):著作《汉语方言词汇(第二版)》;

裘锡圭(二等奖):论文《释殷墟卜辞中的“▲”等字》;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袁行霈、孟二冬(二等奖):著作《中国诗学通论》;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

沈 阳(三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陈平原(三等奖):著作《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

乐黛云(集体,三等奖):著作《世界诗学大辞典》。

3.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3年/2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陈保亚(三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4.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年/6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沈 阳(二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

李 杨(三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孟二冬(三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夏晓虹(三等奖):著作《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

5.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9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三卷)》;

袁行霈(集体,二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四卷)》;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孔江平(二等奖):著作《Laryngeal Dynamics and Physiological Model》;

刘勇强(三等奖):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叙论》;

陈泳超(三等奖):著作《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轨辙》;

陆俭明、沈阳(普及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李 零(普及奖):著作《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7项)

1 第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7年/8项)

王 瑶(荣誉奖):论文《鲁迅〈故事新编〉散论》;

朱德熙(一等奖):论文《自指和转指》、《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

裘锡圭(一等奖):论文《战国货币考》;

陈贻焮(一等奖):著作《杜甫评传(上卷)》;

严家炎(二等奖):著作《求实集——中国现代文学论集》;

徐通锵(二等奖):论文《宁波方言的‘鸭’[e]类词和儿化的残迹》;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野草〉研究》;

葛晓音(二等奖):论文《论初盛唐诗歌革新的基本特征》。

2.第二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1年/7项)

裘锡圭(特等奖):著作《文字学概要》;

袁行霈(一等奖):《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褚斌杰(二等奖):教材《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葛晓音(二等奖):著作《八代诗史》;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古典文艺美学论稿》;

吕德申(二等奖):著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史》;

陆俭明(二等奖):论文《“V来了”试析》、《“VA了”述补结构语义分析》;

3.第三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4年/6项)

徐通锵(一等奖):著作《历史语言学》;

孙钦善、倪其心(集体,一等奖):古籍整理《全宋诗》;

金开诚(一等奖):著作《屈原辞研究》;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方锡德(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

张双棣(二等奖):工具书《吕氏春秋词典》;

4.第四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6年/5项)

何九盈(一等奖):著作《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商金林(一等奖):著作《叶圣陶传论》;

沈 阳(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蒋绍愚(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研究概况》;

夏晓虹(二等奖):著作《晚清文人妇女观》。

5.第五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8年/9项)

张双棣(一等奖):著作《淮南子校释》;

钱志熙(一等奖):著作《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

孟 华(罗芃等,集体,一等奖):著作《法国文化史》;

张联荣(二等奖):著作《汉语词汇的流变》;

徐通锵(二等奖):著作《语言论》;

佘树森(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

马 真(二等奖):著作《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沈 阳(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郭 锐(二等奖):论文《过程和非过程》。

6.第六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0年/7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国文学史》;

王洪君(一等奖):著作《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张 健(二等奖):著作《清代诗学研究》;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

张少康(二等奖):著作《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孙玉石(二等奖):著作《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褚斌杰(二等奖):著作《诗经全注》。

7.第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7项)

张少康(一等奖):著作《文心雕龙研究史》;

沈 阳(一等奖):著作《生成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

詹卫东(一等奖):著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

杜晓勤(张燕瑾等,集体,一等奖):著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

张 健(二等奖):著作《元代诗法校考》;

傅 刚(二等奖):著作《文选版本研究》;

王岳川(二等奖):著作《中国镜像:90年代文化研究》。

8.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7项)

袁行霈(一等奖):著作《陶渊明集笺注》;

郭 锐(一等奖):著作《现代汉语词类研究》;

孟二冬(一等奖):著作《登科记考补正》;

董秀芳(二等奖):著作《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胡敕瑞(二等奖):著作《〈论衡〉与东汉佛典词语比较研究》;

李 杨(二等奖):著作《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顾永新(二等奖):著作《欧阳修学术研究》。

9.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6年/4项)

陈平原(一等奖):著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韩毓海(二等奖):论文《所谓无词的言语》;

陆俭明、沈阳(二等奖):著作《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杨荣祥(二等奖):著作《近代汉语副词研究》。

10.第十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8年/4项)

袁行霈(集体,特等奖):著作《中华文明史》;

严绍璗(一等奖):著作《日藏汉籍善本书录》;

温儒敏(二等奖):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汪 锋(二等奖):著作《Comparison of Language in Contact》。

11.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0年/3项)

陈平原(二等奖):著作《历史、传说与精神——中国大学百年》;

陈晓明(二等奖):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袁毓林(二等奖):著作《基于认知的汉语计算语言学研究》。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1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及指导教师(5项)

孙玉文(导师郭锡良):博士论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1999年);

詹卫东 (导师陆俭明):博士论文《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2000年);

张 赪(导师蒋绍愚):博士论文《汉语处所介词词组和工具介词词组词序变化》(2001年);

陈 剑(导师裘锡圭):博士论文《殷墟卜辞的分期分类对甲骨文字考释的重要性》(2002年);

姜 涛(导师温儒敏):博士论文《“新诗集”与新诗的发生研究》(2003年)。

2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项)

陆俭明:第一届国家教学名师(2003年);

蒋绍愚:第二届国家教学名师(2006年);

温儒敏:第四届国家教学名师(2008年)。

3.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

陆俭明等:《现代汉语》(2003年);

蒋绍愚等:《古代汉语》(2005年);

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2005年);

洪子诚等:《中国当代文学》(2006年);

袁行霈等:《中国古代文学史》(2006年);

商金林等:《中国现代名著导读》(网络课程/2008年);

陈保亚等:《理论语言学》(2009年)。

4.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陆俭明等(一等奖):“现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6年);

王福堂等(二等奖):“汉语方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

蒋绍愚等(一等奖):“古代汉语系列课程建设的新开拓”(2005年);

温儒敏等(二等奖):“建立严格的博士生教育管理制度”(2005年)。

5.国家级教学团队(1项)

沈 阳等:“现代汉语”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

为进一步推进世界记忆计划的各项目标的实现,教科文组织于 2004 年 4 月起设立直指世界记忆奖(UNESCO/Jikji Memory of the World Prize)。根据《教科文组织直指奖章程》中的规定:“这一奖项旨在纪念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作品 Buljo jikji shimche yojeol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促进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献遗产的保存和利用。”

“直指”(Jikji)这本古籍的内容是高丽(Goryeo)王朝末期僧人白云(Baegun)总结的佛教禅宗中“禅”的要义。该书曾于1377年7月在韩国清州(Cheongju)城中的Heungdeok-sa 旧庙里,用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印制。全书分两卷印制,第一卷现已散落,第二卷现由法国国家图书馆保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167次会议上,韩国代表团建议在世界记忆计划的框架内设立由该国政府资助的教科文组织直指奖,授予保存和利用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献遗产领域里的优秀项目,且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会议上重申了对设立这一奖项的承诺。

直指世界记忆奖的奖金为 3 万美元,每两年颁发一次,奖励那些对保存文献遗产并使这些文献遗产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做出卓越贡献的机构和个人。该奖项的奖金、管理费以及与颁奖仪式相关的一切费用完全由韩国承担。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根据教科文组织直指奖评审团(由世界记忆计划国际顾问委员会的7名全体成员组成)的建议,确定获奖者。2005年,捷克国家图书馆因其为保存和传播文献遗产做出的贡献,而成为首个直指世界记忆奖得主。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将宣布获奖者姓名。自 2004-2005 双年度起,总干事(或其代表)将于“直指日”之际在巴黎或韩国清州(Cheongju)举行的专门的正式仪式上颁发本奖。

获奖名单 年 度 名 称 所在地 2005 捷克国家图书馆 布拉格 2007 奥地利科学院的下属机构视听资料馆(Phonogrammarchiv) 维也纳 2009 马来西亚国家档案馆 吉隆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