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记载古代女子事迹的古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有什么记载古代女子事迹的古书,第1张

  您好

  班固著《汉书》,除设《高后纪》和《外戚传》外,独列《元后传》,所记女性比《史记》要多。《汉书》还受《列女传》编撰主旨影响,增加了劝诫教化的色彩。

  其后陈寿《三国志》仍为后妃立传。

  到了南朝宋时,范晔著《后汉书》,除了立《皇后纪》(附皇女),又仿刘向《列女传》,在书中为皇族妇女之外的各阶层妇女设《列女传》,“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但又重“贞女亮明白之节”,立传原则、编撰形式几与刘向相合。

  《后汉书》设《列女传》,后史因之,成为定则,《晋书》、《魏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以及《新元史》、《清史稿》等,都设有《列女传》。

  望采纳,谢谢了。

古籍句读的特点及成因有语言简练、字音变化、文法结构、上下文思考。

1、语言简练:古籍句读文本通常以简练为主要特点。因为在古代,许多文本都是口头问答或者是演讲的形式,需要言简意赅地表达如下,使受众能够理解。

2、字音变化:古籍句读文本中经常会出现字音变化的现象,例如说句末的韵脚发生变化、声母失声等。这些变化在语音上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于不熟悉古汉语音韵规则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3、文法结构:古籍句读文本中的词序和语法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说动宾结构、主谓结构等结构有时被打破了。这些变化在语法上虽然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对于不熟悉古汉语语法规则的人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4、上下文思考:古籍句读文本通常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深刻理解。因为这些文本是一些演说或者讲述事情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中可能会有一些相关内容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因此,阅读时需要通过上下文推断作者的意图。

一、《医学三字经》

  这是过去绝大多数中医教徒弟推荐的入门书。医学入门的《医学三字经》,就相当于幼童启蒙读的《三字经》,它勾勒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本轮廓,而且朗朗上口,易于记诵。为清朝医家陈修园著,并附有他自己的注解,阅读时候宜先把歌诀读熟,再结合陈修园自己的注解去理解。

可注意看此回答中左上角或者右下角的标记,所有中医书籍都可在其内找到电子版

  二、《濒湖脉学》

  明朝医家李时珍著。是关于脉学的口诀,对脉象的描述生动、形象、准确,易于理解背诵。是脉学入门之书,学习把脉的必读之书。宜先熟读,并尽量在实践中去体会。若无人实践,可以先从摸自己的脉开始:细心体会自己一年四季、一天昼夜早晚、喜怒哀乐之时脉象的异同。

  三、《药性赋》

  为中药启蒙书。将248种常用中药分为寒、热、温、平四大类,用赋的形式,生动优美地呈现出来,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其对药性的概括,准确而实用。宜熟读。

  四、《医方集解》

  清朝新安医家汪昂著。收录方剂 800余首,列为21门。每方论述包括适应症、药物组成、方义、服法及加减等。切于实用,故流传甚广,为学习中医方剂的中药书籍。

  上四种,是中医的“入门经典”,特点是通俗易懂,切于实用。能够让你迅速走进中医,熟悉常规临床,培养起中医的思维。

  五、《素问》

  为《黄帝内经》的上半部,全面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其内容范围很广,包括天文、地理、人事、节气、养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断、治则等,堪称中医最根本的经典。值得一生反复研读,结合临床反复琢磨,悟其精义。

  六、《灵枢》

  为《黄帝内经》的下半部,阐释中医的基本理论,尤其偏重于经络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灵枢》与《素问》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尤其是有志于在针灸方面有所建树的医者,更应该在此书上多下功夫, 细读深思。

  七、《难经》

  用问答的形式写成,列八十一个问题,并给出回答。是对《黄帝内经》所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的解释和补充。内容涉及脉学、经络、脏腑、腧穴、针法等。宜反复研读。

  八、《神农本草经》

  这是学习中药的根本经典,全书列中药三百六十种,以应一年三百六十日,又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一百二十味,列其性味主治,言简意赅,值得反复品味。

  九、《伤寒论》

  为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伤寒论》从外感病出发,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其中的113个基本方剂,至今仍在临床广为运用。宜先熟读原文,再结合诸家注解学习。

  十、《金匮要略》

  为《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杂病的部分。重点论述常见内科病症的起因、变化、辨证、方药,奠定了中医脏腑辨证的基础,与《伤寒论》一脉相承,同等重要。

  上六种,是中医的“根本经典”。须反复读,熟读精思。医学水平的提高,一靠临床实践,二靠体悟经典。体悟经典,医学思想才能不断提升境界。读经典,宜心存敬畏。若有所心得,千万不能将其作为攻击他人的工具,或自高自大的资本。否则,便堕魔道!

  十一、《温热论》

  清朝大医叶天士于舟中口述,其弟子整理而成。为温病学奠基之作,创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篇幅不长,见解大异于前人,开创了中医的新一重境界。

  十二、《温病条辨》

  清朝医家吴鞠通著。系统地构架了了温病的基本体系。全书以三焦辨证为主干,分条论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与叶天士的学问一脉相承。

十三、「敖氏伤寒金镜录」,舌诊入门。

十四、「人身通考」,身体各部分名称在中医体系中究竟指什么,代表什么,有何内涵,非常有趣。

十五、「运气辩与临证录」,关于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应该有很多人都感兴趣吧。

十六、「灸绳」,周楣声老先生的著作,研习灸法必读。周老先生的「针灸穴名释义」也很有趣。

十七、「中国刺血疗法大全」,研习刺血疗法必读,业界良心,纯正干货。

十八「医林掇英」,名医柯雪帆的所著小说一本,寓教于乐,有益身心。

十九、「本经疏证」、「本草问答」,了解药性的难得好书。

二十、「增订伪药条辨」,如题所言,如何辨别药物真伪,非常有趣,可以做睡前读物。

二十一、「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写在最后,往往是最重要的。熟悉「伤寒」的诸位都知道,医圣曾提到一本重要的参考文献「汤液经法」,此书已佚,但「辅行诀」中摘录了大量「汤液经法」的内容。这本书的篇幅不大,反复研读,收获颇深。个人认为,这还是一本学习五行理论的好书。不过,最有趣的是,学习了它之后,你就可以尝试真正的“食疗”了。

二十二、「中藏经」,到底是不是华佗所著还有待考证,但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却是事实。这本书篇幅不大,只有上、中、下三卷。有趣的地方,在下以为有三点:首先是谈了许多“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观念非常好的体现;其次是这本书对于脏腑辨证谈论多且细;第三这本书中有大量非常有名的方剂。

二十三、「针灸甲乙经」,这本书亦是对于「内经」的分类整理,而且自这本书之后,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此书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便是摘录了部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内容,这本书现在已佚,但我们可以通过「甲乙经」来了解它。

二十四、「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著,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后一部分叫做「千金翼方」。这本书对于临床的帮助非常大,而且非常有趣的是,里面有许多涉及“房肿木”的内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籍拍卖会场场火爆,且价格越拍越高。书价大幅提升是否等于所有古籍都能升值?王令策认为,善本古籍和版画古籍的增值潜能较大。

善本古籍

善本古籍主要指具有历史文物、学术资料和版本艺术价值的版本书。它包括内府刊刻的殿版书,海内外绝无仅有的孤本,内容好、书法精的明清抄本,以及清初以前的精美刻本。年代越久远,书品就越珍贵。往往衡量私人藏书是否达到藏书家水平,也经常以收藏多少善本书为标准。

宋版书一向被认为善本书之佼佼者,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由于宋版书弥足珍贵,有宋版书的人大都不愿意轻易出手,特别是收藏家手里的宋版书,别说让他出让,甚至从不示人。所以,一旦有缘与宋版书相遇,只要财力允许,下决心买下定是一条增值财路。元版书虽不能同宋版书相提并论,但收藏界一向认为,宋元本同属珍稀善本,爱好者值得关注。现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年代较近的古书便自然升华,明版乃至清初版本,凡是具有文献价值和刻印精美的古籍,也已步入善本行列。王令策说,目前明清善本尚不难寻,价格也不算太高,但增值潜力颇大,收藏者值得关注。

王令策告诉记者,善本的古籍有以下9种代表性:

①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②明刻本和明抄本(刻印模糊和流传较多的除外);

③清代乾隆以前的流传较少的刻本和抄本;④太平天国及历年农民政权所刻印的图书;⑤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⑥辛亥革命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⑦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⑧在印刷上能反映我国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印本、套印本,或有较精版画的刻本。

⑨明代的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的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

版画古籍

在收藏者关注善本古籍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版画古籍的收藏了。王令策说,从历次书刊拍卖会的图录看,无不将漂亮的版画画面精印拍卖图册中,哪怕书中只有一幅也从不放弃。我国版画古籍很多,诸如《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百孝图说》、《红楼图咏》、《唐诗画谱》、《鸿雪因缘图记》、《三才图绘》、《孔子圣迹图》、《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诗》以及《耕织图》、《棉花图》和《蝴蝶秋斋所藏画册》等。最为精美的要属明末画家胡正言的版画力作《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这两套版画古籍不仅在于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而且还开创了木版水印先河,解放初年,一部明版装裱成册的《十竹斋书画谱》仅售10元,如今它的价值已经超过10万,可见版本好,刻印精美,书品完整的版画古籍,都值得投资收藏。

藏古籍辨版本

我国的古籍图书总体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为主,多种形式(活字、石印、影印)并存的局面。所谓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然后用来印书的印刷工艺。先在木板上刻出阳文反字,再在板上涂墨,蒙上纸张刷印出书页。古人称用这种方法印出的书叫刻本或者刊本,现代人把它称为木刻本。木刻本又根据不同情况分成原刻本、翻刻本,写刻本、套色刻本几种不同的版本系列。周海鹰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原刻本,亦称祖本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第一版,是一部书的原貌和“灵魂”。作者、出版者往往十分重视原刻本,所以大都是精工细刻,同时对纸墨也很讲究,印出的书版面整洁、字迹清朗。一般来说,原刻本印刷的数量不大,所以古籍中的原刻本一直是藏家的首选。

判断一部古籍是否是原刻本,通常要从资料记载、出版者署名、书中的序言、跋语中的叙述去综合判断,有多个序言的古籍,要重视最后的序言是否被抽毁。此外,由于古籍雕版一经刻竣,便不会变动,所以还可用原刻本雕版的尺寸、字数去比对。周海鹰说,清康熙年间编纂出版的《康熙字典》,其中的武英殿内府原刻本是清初的著名善本,但《康熙字典》在清中期、清末,直至民国,翻刻、翻印已不知其许,原刻本与后印本价值差距甚远。从博物馆所藏康熙内府宫装本得知,原刻雕版板框19.5×14厘米,8行12字,小字按双行计。根据这个尺寸与实物一比对,是否原刻本便一目了然了。

翻刻本,也称重刻本或复刻本目前存世的古籍中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翻刻本与原刻本相比,虽然基本相同,但往往因为政治、人为或技术的原因而有所变化,有时还产生一些差错。而且翻刻次数越多,错讹的地方也就越多。因此收藏价值相对于原刻本有一段距离。

翻刻本一般从牌记、序言中可以看出,但不排除少数不良书商为获得暴利,有挖补书牌、抽毁后序、后印改前印的做法。这就需要藏家从书品、纸张、不同时代的刻本特征去综合判断。周海鹰说,尽管如此,但有几种翻刻本倒是值得藏家关注。其一,原刻本已佚失不存,或只有孤本残卷存世或流失。那翻刻本也就成了存世的惟一,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原刻本。其二翻刻者是历史上著名的刻书机构。如历代的官书局,声名显赫的通志堂、汲古阁等等,这些机构往往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工匠,刻工精湛,校勘仔细,纸墨上乘,其刊本以其印刷工艺上精美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价值。三是影刻本。由于古籍中的宋元善本,书写多出名手,并非匠人所为,故字均肥细有则,佳者有欧柳笔法,墨色清润,印刷皓朗。影刻就是先在原刻本上进行影摹,然后再上版雕刻,如此印出的书与宋元版原刻本不仅内容相同,细节也相符,连版心中刻工的名字,所作的记号均原样保留。此种影摹宋刻的称“复宋本”,影摹元刻的叫“复元本”。古时影刻宋元版古籍最多也最精的是明末毛子晋的“汲古阁”。这些影刻本的价值要大大高于一般的翻刻后印本。

写刻本,是指由擅长书法的人书写上版,有时也有作者自己书写上版的这类刻本数量很少,属木刻本中的精刻精印本,也是古籍收藏中的上乘佳品。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家之手,常常一页书就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甚为难得。比较著名的有宋代苏轼写刻的《陶诗》,明代夫容馆本《楚辞章句》,清代郑板桥自书的《板桥集》。另外,清代扬州诗局也出版了不少这类写刻本。

套色刻本,又称套印本这类刻本是在同一书页上,分次印上颜色不同的文字和图画。这种套色印刷技术最早出现在元代,至明万历年间发展成熟。当时刊刻了不少朱墨套印、三色、五色的套印本。这些套印本的价值,往往高于同时期墨本价值的数倍,历来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其经典作品有《程氏墨苑》、《春秋左传》、《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等。

活字本,即用活字排印出来的书最早使用活字印书的是北宋庆历年间的平民毕升。当时他用的是泥活字。此后陆续出现多种材质的活字本古籍。元代首先用木活字印出《大德旌德县志》;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后创立铜活字,清代又出现了磁活字版的《周易说略》,咸丰七年上海出现最早的铅活字本《六合丛谈》,开近现代铅字印刷之先河。活字本在古籍中所占份额极小,有记载说,流传至今的古籍总共有数万种,但其中有书目可稽考的活字本仅220种,明以前的活字本基本无实物存世。

目前藏家所想收藏的基本围绕着清武英殿木活字“聚珍版”和清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

石印本是由一种特殊的药墨把文字写在纸上,待其微干将它移到石面上,再施油墨印书。这种方法在清末由欧洲传入,由于它省去了繁琐的雕版工艺,所以很快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并逐步替代了雕版印刷术。

石印本存世量极多,早先收藏古籍的人对其不屑一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用此法影印的前代古籍佚失后,这类石印本也成了珍品。因此,收藏石印本,要关注那些用宋元善本、明清版画为底本的影印本,一般的石印写本无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周海鹰说,在古籍收藏时,我们只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把握住“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同一时期的古籍中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就一定能提高鉴赏能力,淘到更多有价值的古籍。

古籍辨伪

采访时,王令策向记者推荐了四本收藏古籍的入门书籍,一本是毛春翔先生撰写的《古书版本常谈》,一本是《古籍基础知识问答》,再者就是李致忠的《古书版本学概论》和陈国庆先生的《古籍版本浅说》。王令策说,收藏古籍除了要掌握古籍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了解伪造古书的一些伎俩。历来各种藏品都有造假者,古籍也不例外。不法书商任意剜改书名、著者之名,伪造珍罕书者防不胜防。其手段之狡猾,竟使行家也常常陷入真假难辨的窘境。

根据历来古籍书版的作伪现象,王令策认为主要有一下一些方式:

杜撰书名、著者如果某一部书,前代公私书目都不曾记载过,在以后某一时期突然出现,这部书可能是伪书。如明代徐弘祖《徐霞客游记》,不法书商竟将其篡改为《游记名山》,骗人上当。

增删刻书牌记刻书牌记是考证此书的出版人、出版地点和年代的重要依据。版本异同,价差很大。故增删刻书牌记之事,在明清时期时有发生,如今虽未曾出现,但也要多个心眼。

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内容,撤换序跋,冒充古刻旧刻而从中牟利。

版本杂拼利用一本经多次传写或印刷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本子,杂拼成一书。古籍《唐诗品汇拾遗》十卷,不法书商硬把三种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书瞎拼一气,冒充明成化间刻本。

剜改目录、卷数目录是记录图书的书名、著作、出版、内容的纲目。不法书商常利用同种书由于刊刻者、刊刻时间不同,目录卷数产生差异的情况,篡改卷数,删割目录,伪加编造,以残本冒充全书。

染纸造蛀,以充古籍采用染纸和伪造虫蛀的办法作伪。染纸作旧,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传统经典读物

第一类: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孝经》

《弟子规》

《四书集注》朱熹

《增广贤文》

第二类:史书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左传》

《战国策》

《公羊传》

《读通鉴论》王夫之

第三类:老庄荀韩墨孙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孙子兵法》

《鬼谷子》

《明夷待访录》

第四类:其他子部古籍

《论衡》

《幼学琼林》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书》

第五类:先秦文选

《楚辞》

《汉赋》

《昭明文选》

第六类:唐宋诗文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宋词三百首》朱孝臧

《古文观止》吴楚材

《乐府诗集》郭茂倩

《十八家诗抄》曾国藩

第七类:古典小说戏曲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

《金瓶梅》

《西厢记》

《浮生六记》

《菜根谭》

第八类:工具书文艺理论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诗品》

《人间词话》

《书目问答》张之洞

《经典常谈》朱自清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第九类:古代科技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山海经》

第十类:宗教

《楞严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心经》

《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

《抱朴子》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地理合璧录要卷七 焦窗问答 骥江郑 熊西载着 秀水于 阶端士辑 上海朱之翰紫君校 戊申春,西来自钟山,扺华阳道荆溪而北,次毘陵馆于东皐沈氐之漫园,客有业岐黄者,与余剧谈南干山水之奇,更为阅旧扦衰盛,歴歴不同之应,颇可征信,因进而请曰,予二人者之专所业也,小道耳!俱藉以济世,然医活一人而已,葬则数代之荣枯系焉。阴阳之秘,元妙之理性传遇,恐不可骤晓,愿闻其略,予以略涉此道,古籍未淹,无以餍所闻,且臆说颇多,行刺谬于时贤,欲遂默息,而客不可以已也,乃抒所有以直陈曰,医之与葬异道也,之死而致生之义颇同,愿即因子之术以明之,可乎!今夫!灿然而可观者天文,隐然而难测者地理也,是有脉焉!六则攸分,有运焉!三元攸辨,脉分运辨,葬地之善经也,而愚以为不可不知葬天是何也,大地一人身也,气还于身,远乎脉,经行有六,阴数三,阳数三,(厥阴、太阴、少阴,沈而在里。太阳、阳明、少阳,浮而在表。) 地亦如之,是故高山一墩阜、一平冈,一脉行一线,气多沉,为阴。平洋,一平阳,一平原,一脉行一片,气多浮,为阳。医辨经而投剂,葬辨则而用法,剂不可以悮投,法顾可以乱用乎哉?高山也,墩阜也,势隆起,体属阴,法取阴中之阳,故穴必窝坦,而后必坐高,高则秀而寿,低则愚而夭。平洋也,平阳也,法取阳中之阴,故穴必隆起,而后必坐低,低则秀而寿,高则愚而夭。坐高亦砂亦高,高而关风者丁旺,漏则丁衰。(山阜之砂,左缺绝长,右缺绝幼,又有砂低穴高,浅开上半有蚁,深开下半无蚁者,上漏风,下关风也。) 坐低者,砂亦低,低而通风者,丁旺,蔽则丁衰。(平洋、平阳,贴穴左高绝长,右高绝幼。远高抱穴反吉,旁高隔水无妨。) 是四则者,阴阳正以相反而为用者也。(间有山阜,气旺石脉,不关漏风而有丁者,间有平洋后高,吉水相救,而有丁有秀者,相反之中,亦参活法。) 至若平岗,则后多坐实,(平冈起顶,出脉与山穴同,则后必坐寔。) 间有坐虚而发,平原则后多坐空虚,间亦坐寔而兴,法以脉之阔者属阳,而穴于束小之处,阳中以取阴。脉之狭者属阴,而穴于舒放之处,阴中以取阳。至如左右砂之远近高低,边有边无,活看为宜。(无砂一边,必有水抱,故曰水纒,即是砂纒。亦有下砂高大,逆关穴前之去水,上砂低薄现出来水照穴者,与山阜关风稍异。) 则以此二则者,介乎阴阳之交,又以相兼而为用者也,然尚有其变而用之者矣!合而用之者矣!而六则神明之法,又于是焉起,故有高山墩阜,结于湖心江畔者,则兼收水法之照神。(干龙正结,每襟江而带湖,力量宏大,较深山乏水之处结作,精神更加数倍,水之衰旺,照神大者,力胜于龙,墓之兴废,半由于水。) 有平洋、平阳,落在墩冈山侧者,则兼消星峰之砂法,有山隈石盘,而用平阳浮法者,(阴石外隆,坚不可锄,阳石中凹,有罅可凿,当随穴深浅下之,其气真穴的,而石平如镜者,培土攒葬大发。) 有平原气厚而用高山沉法者,(土厚界深故也。) 其平冈则多结水滨,(跌落平冈多结于水交砂会之处。) 平阳亦间生山麓,(目讲师曰,离山十丈作平阳。) 又或平阳扁墩,与平冈相类,或平冈穴阔界浅,舍水就局,与平洋平阳相类,(亦须培土结盘,藉以成星,住气阳中得阴,方成吉穴,平中有突,客水无侵经,所谓聚之使不散也。) 或先天平阳,无脊脉而肖台盘者,与平冈平原相类,(平地生成高土方圆成象,生气多归边角,但无脉证龙,无砂证穴,故亦同于平阳。) 或静水平洋,低田深路,两边关界者,与平原相类,(池沼为𥶹,田路低深三尺者,即作水推。) 种种不一,活法相参,此正如病之阴阳合拼,而剂之温凉并用者也。乃亦有按经投剂,而病不时痊,辨则扦茔,而初难召福者,何哉?气未详乎八卦,而运不准乎三元也。原夫!万汇根柢,统于河洛,圆图经天,配天干以十数,积而造歴,书方纬地,布地支于九宫,周而纪运,上元一统,黑碧佐治,中元四统,五只鼎峙,下元七统,八九迭制,龙水互看,短长 递次,九曜旋飞,吉凶环致,喉舌之司,令星是恃,此乃地学之科律,虽管郭无以易,而株守双山者,不此之究,第区区为就禄迎官之向,爰定百年之局,以幸长祥,卒乃吉凶爽应,兼之兴废推迁,或朝生而嗣续犹艰,或会旺而盈宁鲜庆,或一身而前后不齐,或再世而凋荣逈别,而人已讶其术之疎矣!夫!孰知阀阅衡茅,固莫不听于三元之递嬗,而叠为隆替也耶,试观冰纨轻举,俄委置于秋风,狐白重温,旋卷藏于夏日,用与时违,物尚有然,矧此脉乘龙水,必随天运而旋转灵光,气感阴阳,岂能背地运而幸邀福庇乎哉!夫!脉既分乎六则,运又辨乎三元,若业岐黄,经络明,时令协,爕理阴阳,保合太和,其亦庶乎其可矣!然而分量轻重之不中于度,炮制生熟之不适其宜,活人者,未必不有时不腍也,自是相地之法,且更有进,穴分上下左右,葬分浅深浮沉,(界深宜沉,界浅宜浮。) 向分偏正饶减,(凭唇就界,缓急吞吐。) 砂分增削高低,以及罗围之大小厚薄,台盘之凹凸方圆,冢墩之木金火土,或出水、或关风、或迎生、或化煞,随地而异用,究精而殚微,是亦炮制之合宜,而分量之不爽也矣!夫!金以冶而良,玉以琢而宝,锦以制而衣,虽有珍错,烹饪不和,不能以得味,虽有良材,朴琢不工,不可以成器,百物之生于天也,苟可利用,皆须人事以成之,况夫名山巨区,结而为球,融而为晕,乃大造阴阳,摩荡于万亿千年,留之以有待者,特其气盛而势躩形庞,不可以绳尺拘,奈何㐈区处之用,缺条理之宜,废先贤天矩矱,而道其所道哉。是以砂水萦盘,恒藉曾杨之手眼,参苓具备,咸推卢扁之刃圭,至道融通,是万是一,此其最深切而着明者,第医调弱质,以扶元为本,而葬返游魂,以乘生为急,凤翥鸾翔,此形象之生气也。(断断续续,起起伏伏,左柄右闪,阳变阴化,乃形家入手之先务。) 得令当元,此运会之生气也,(统论六十年大运,为当细分,二十年小运为当令。) 而尤必以葬天之大生气,为堪舆第一义,今夫庶物露生,大都甲拆于土肤,(种太深者,其苗不出,葬太深者,其嗣必绝。) 土肤之上,空而阳者为天,其下实而阴者皆地,万物逢阴则杀,逢阳以生,乘生气者,乘阳气也,乘阳气者,乘天也,气天也,形地也,龙与穴之高也,形随气起,地上交天而天下包地也。堂与界之低,气随形陷,天下交地而地上包天也。葬也者,藏也,藏于天地交之中也,欲识地中所含之天,宜见天中所含之地,内以含天,其象次也。外以含地,象则离也。是故高山之地,脉由巅降,上穹而下坦葬多沉,然必界空炒卫,环以天阳,昭旷乃来,若蛮顽一片,则阴煞结矣!墩阜之地,气自地升,下伏而上行,其立穴也。沉以七,浮以三,扦必边唇肥厚,高出众畦,(釜中坎饭,火下盛者,上沸加沤,墩阜之脉类是。) 用虚其三面之天,否则两界不明,而生气莫即。平冈之地,横行扁阔,(田龙起脊脉乘一线者,皆平冈也,人多以平阳概之,悮矣!) 浮沉宜半,(宜半培浮土,以捍御客水成星住气。) 虽大江南北,山左山右,地有广狭厚薄之不同,然必两畔低空,界神清澈,(地界大河为上,界小河次之,界田荼干流砂生,本身又次之,大略如此。亦有内界田原,外界河流者,尚须活看。) 前有小堂凹陷,余气层低,穴以三面之天,不得没界穿堂,致浸客水。(平冈界浅,有全浮而大发者,土色不拘也。若泥于土色而过深,反为吉地之殃矣!) 此三阴之地之上,葬乎天者也。(穴星小巧且居心,扁大纯阳,弦上㝷木,节金边并,土角空灵,扦㸃自 。) 平洋之地脉以局收,局以水定,(亲离作坎,贴艮作坤之类。) 圆界环龙,曲水引气,穴滨河天光浮动,(近水葬深丁亦绝,阳须扶起,作阴盘。) 大都三丈而近,二丈而遥,故曰龙胎虽固称人心,远水安坆死气侵,沾著水痕扦贴肉,阴阳交度自生春。要之穴虽临下而坐必居高,沮洳之塲,奚堪痊曰公位若然见逆龙,男女失其踪。) 平阳之地,中无落脉,与平冈异,外鲜环流,与平洋又异,其地衍以敷,气四达而不守,道在培土成星,(必湏有局方,可培星下穴。) 置棺其上,使游走之气,遇星而结,平中一突,笼聚天阳,薰蒸磅礴,由表而达,是其培也。高不过二三尺,阔不过四五丈,稍或逾数,名浮寔沉,地多天少,行将冷退而丁稀,至若平原之地,形厚气丰,北郡为多,立穴恒在高坪,其通天之法,后坐低空,前亲堂局,旁倚干流,道虽略近平阳,而一尺以高其象山,一尺以低其象水,(蒋公曰,江北中条,平地龙无山,切莫强㝷踪,干流隐隐,看真水葬法,寔与江河同。) 实系先天所定,非若平阳一则,就局亲砂,或藉人工挑筑而成也。(北地之隐隐隆隆起一线之脊者皆属平冈,其坦平一片之气,有干流格界者,则平原也。而葬法则与平洋、平阳同,而沉浮各异。) 此三阳之地之上葬乎天者也。原夫!人之始生,十月而形乃全,及其终也亦十月而生炁乃尽,葬也者藏也,藏于天地交之中也,引阳之义也,是故天子七月而葬,诸候五、大夫三、士庶逾月,大约月不过十,以乘生也。父天也,母地也,诞乎母,还乎地,假地灵以摄天阳,盖欲乘生炁之未尽,反其天而复入于枯骨也,故曰引阳之义也,照之以日月,临之以星辰,和之以风雨,为之聚其秀灵,而通其天地,此孝子之意也,若夫!沉阴偏闭,(内则深陷水坑。) 密篟丛林,(外则阳和掩蔽。) 寒日淡于外,寂寞夜台,泉侵蚁蚀,体魄如斯,气感何来,是以六则之穴宁就于阳,浮出界水之上,无失之阴沉入界水之下。(三阴之地开见龟鱼生气等物,或有异土,香如檀桂者,皆穿过界水所致,龙力必然顿损。) 盖育仁贤者荫阳和,繁丑类者受阴惨,(凡得龙得穴而葬骨过深,虽发富贵亦鲜贤良。) 邵子曰,幽暗巖崖生鬼魅,清平原野见鸾凰,此固天地自然之理,不可不知也。(凡阳宅尤喜明亮,屋有幽深暗黑者,每多鬼祟,阴宅可以类推。) 客喜而笑曰,允矣!至道乃今得以闻所未闻也,抑吾闻之,㝷龙十里易,㸃穴一时难,顷闻所开示者详矣!而扦穴之传,未经指授,愿子之更有以示仆而尽泄之也。予曰然,不究乎穴,无为贵葬矣!大抵来龙千里,要归八尺,(脉狭,棺多葬之不吉,故曰以气胜棺,则久以棺胜气,则伤。) 八尺者,冲阳和阴,至精至粹之生气也。(急硬中气暴未和,当求离闪粗突处,阴重无阳,定是旁行,故曰落脉隐微知气旺,来情显露定虚花。又日二吉多因生巧出,四凶只为拱粗强。) 有如地上交天,多成乳突而为阴,纯阴不化,不可以穴,或生凹靥,或生口唇,而阴中之少阳见矣!(眠体者,自狭而阔。立体者,自峻而平。坐体者,自覆而仰,皆阴化阳也。) 天下交地,多作窝钳而属阳,纯阳不变,不可以穴,或生毡块,或生棱弦,而阳中之少阴见矣!(自阔而狭,自平而峻,自仰而覆,皆阳化阴也。) 阴多者,必下而亲阳。(到头粗硬穴难㝷,离却来龙问气唇,就局乘生埋薄处,两砂圆抱水合襟。) 阳多者必上而就阴,(到头平坦成阳体,扶作阴堆,盖杖亲或就气毬乘脉点,或骑龙脊狭中寻。) 是故星辰成象而穴以呈,天地互根而穴乃就,则以阴阳之气,固以老而亢,以少而生也。(突不过饱窝不饥,阴阳相含嫩老合。) 但乘此八尺之生气,上下左右必寻确证,分清十字交关,方可放手下穴,譬彼方几,指中为中,未为中也,绳其四角,腰折以取中,而中之十字显矣!(拿定十字证,据穴绕㸃出并非虚拟乱猜,方不悮人。) 其为左右分中也者,定盘竖看,前唇后枕,(枕如交椅,唇如鼈裙。) 前堂后乐,(真穴明堂定是圆不图穴,恐在旁边横穴后空,闪穴侧顶,俱要乐山。) 前官后鬼,(贵龙前必有官,横龙后必有鬼,官与鬼同有偏对者,须兼审乎穴晕、元唇、堂案也。) 前案后屏,(案在贴身者,必欲其湾环,又封拜大地,或前或后,多有出角土屏,有土斯贵,故曰尊星。) 前朝后照,(大地必结尊贵朝山开面正向,不比小地之借朝偏向也,又大地必有远坐山峰照穴,单坐其顶,双坐其凹,平冈墩阜皆然。) 种种不一,得一明证则下十字之一竖,上下分中者,先看两砂曲池之湾抱,(或微凹如新月,或湾曲如角尺,两砂相对,穴在中间,如癸山丁向兼子午者,其间两旁拿穴处,必乙辛兼卯酉,十字玄微,天然不爽,故曰左右依砂湾处别,高低随界闲相宜。) 再看两肘𠲜曜之尖圆。(短者为𠲜,长者为曜,皆生气之发现处,穴或正对,或微上,或微下,曜亦有生于砂背者,初中罕遇尽结,则有力与官鬼并重,又曜于官鬼外要四山,仍来则结聚始真。) 更看夹穴之峦头,(大地方生夹穴峦头,是名太乙,太乙有两边齐均者,有边尖边圆,有边大边小,边远边近,边无边有者,须要活看。)及指穴之衬砂,(龙虎内小砂如指头,与穴齐名,曰指穴砂。又山窝深大,不见外峰者,旁生一小石,定穴上下,名指穴石。) 种种不一,得一明证,乃下十字之一画,其有未经垦破之真穴,则但取证于太极晕星,(凡垦破成田者,无从看晕,必要证砂。) 静观谛视,微微隆起,旁有微微低界,蟹眼上分,金鱼下合,(金鱼明暗分生死,弓脚偏长得水情。) 唇前小堂微又窝聚,(乳突面前平晕下,略低似掌心,鸡窠螺靥檬微茫隐约不深明。) 斯为得之,反是而求,则为阳晕,乃畧略低似圆圈,此又即窝即晕,(窝太深者,又当别论。) 阴中求阳之法,(察晕之呼吸动荡,识生死之活泼恬肥,高不破毬而伤龙,低不离檐而脱气,旁不出晕而侵界,晕星既定四围,诸证自然应合不差。) 至于平阳、平洋,既无生成之晕星,又无生成之穴证,八尺之乘,其法安在?凡属平阳则论局,外取翼䘙有情,堂案朝拱,内则培土成星,取气化之活动者为生,或飞边、或挂角、或开口、或出唇、或凹脑、或环带、或高低折浪、或二曜相生,(图俱见后。) 法固不一,备载于幕讲禅师千里眼一书。其在平洋,则取小枝之息道,收大干之通流,(转入不分名息道,漏道多转总成空。) 定卦乘龙,水以为程,滨底水聚,扦龙头穴。(经曰,裹局穿珠垂乳源头,即时富贵。) 滨腰水湾,扦龙腹穴,滨口水动扦龙尾穴。(经曰,裹局阔大则不巧,交牙紧小而有情。) 或两朝于上下,或横纒于左右,或五吉八神之齐照,(蒋公曰,不是八神齐照穴,出元之局莫相依。) 内必水环砂抱而生炁乃固。外必水潮沙护而生气以凝,(顺流随水案无力,此穴名为破城裹,朝水案外暗循环,此穴自非中下地,旺水之直撞横冲,犹君子而怒我者也,福荫难期,煞水之湾环屈曲,犹小人之好我者也。凶星自化水固重矣!砂亦非轻如尖射反背,歪斜抝捩等,形水吉亦凶,故凡平冈行龙,高低活动之旁砂不驯伏整齐,反难下手,平洋一例。) 法固不一,大鸿蒋公所辑水龙经五卷,可考而知,(有图载后。) 此 平阳、平洋八尺乘生之大较也,(平原之穴,虽属三阳,但看法作法必兼平冈一则,故与此二则差别。) 间尝策蹇浮舟,览冈峦于经亘之交,水云参错之会,恣情绵想,心目想咨,大都帐盖多偏侧,而龙身必中正,砂头每伸出,而穴星尽隐藏,故凡到头八尺,无论高平,其垣局星辰,皆喜清和圆净,柔嫩而灵秀,(砂如美女舀临穴也,未至穴场必然直硬老相。) 是以天下贵星,不履魁罡之域,人间吉穴,宁栖煞曜之乡,此如天子至尊,深宫永巷,悉属承颜妇寺,而万骑千乘,远列九门,又若元戎柄武,中军幕府,偏多翰墨文人,而负戟横戈,外罗八阵,盖行龙护从,水口关栏,方贵武猛威雄,不厌巉巖峻石也,吾更以远征诸物者,近取诸身心窝,天穴也。脐轮,人穴也。男女之人道,地穴之乳突,窝钳也。天穴多结立体,凡人拱手直立,则两肩曲凹,必上抱其心窝。人穴多结坐体,凡分手危坐,则两臂曲凹,必中抱其脐轮。地穴多结眠体,凡垂手仰卧,则两掌曲凹,必下抱其人道,(不当穴处,手皆硬直。) 此与两砂曲地之湾抱何异,又两肩圆耸,与夹穴峦头相似,两臂肘夹,与卫穴睁曜相似,两头拇指短缩,与指穴衬砂相似,之数形者,即傍砂拿穴,上下分中之明验也,至如左右分中,则上以随乎额鼻之准,下以当乎胯马之交,天地人穴犁然一线焉矣!此所谓人身之三穴者也。而大地之八尺,尚复何疑哉!明乎八尺之义,谙乎六则之分,协乎三元之运法密而道宏,于以乘生,于以引阳,魂返其宅,魄滋其膏,阴阳之撰合,而天地之泰交,没者以宁,存者以顺,葬天之义,蔑以加矣!吾与子异事同心,异用同功,窃尝谓良医疗疾,无伐天和,先哲名扦,不亲地煞,养生送死,其道一而已矣!愿子之有以察之也,客曰,谅矣哉子之说也,是足发大地之藏,而泄古贤之秘矣!在昔 作赋,命曰雪心,青田著书,号称露胆,夫!岂浪泄天机,实欲剖呈地理,慨自仙踪既邈,新书错出,执此嗤彼,争鸣互轧,丝分瓜衍,宗旨茫茫,夫!其祸世也何极。自子六则三元之说出,葬天之义明,邪说熄而正道光,旷野幽城,尽免寒泉之浸,冢中枯骨,具回黍谷之春,从兹奥府灵区,孕奇毓异,味墨香于官涧,瑞种 ,瞻笏立于天平,挺生文正,震聋开瞆,所至蒙休,岂直一家休戚而已哉!愿录斯言,普赠同志,予时义不得辞,遂次其说,于漫园之蕉雨轩颜之日,蕉窗问答,骥江郑熊西载氏撰。 卷中细注太繁,删其正文,自明,无关紧要者。 兰林于楷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