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海棠中两段文言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大鱼海棠中两段文言文,第1张

1 大鱼海棠原文

1关于《大鱼》段落的创意。

一者“自由”,自由是人所向往的境地,鱼追寻大海象征着人追寻自由。

《大鱼》段落讲的便是一条属于天空的鱼追寻自己归宿的历程。

二者便是“归宿”,“回归”是一个弥久的主题,在本片中一个小岛上的鱼向往着回归大海,便是隐喻着台湾岛的心情。

2关于《海棠》段落的创意——“沟通”

一首片中未出现的诗:

“断肠花,思乡草,

凤凰树叶,

纸短书情浓;

出大陆,沐海风,

三朝风雨,

路曲盼直通。”

“思乡草”,“每天都是春天”,“合欢山”,“捷运”,其实都是台湾岛的样子,她的呼吸她的笑颦,无不牵系隔海的他。

这是她和他的心情,也是两片土地的心情。

大者大鱼,海者海棠,大海,前者回归大海,后者隔海相望。

海棠又名断肠花,解语花,思乡草,也是有其隐喻的。

关于片中的建筑。

是以闻名世界的中国福建省田螺村客家土楼为原型设计的。

关于水井。

闻名的“三眼井”,传说打出的水能唤来新生。当地农村小孩出生将举行仪式以其沐浴。

关于片中开出的巨百合。

古希腊神话:白百合是追寻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流下的眼泪变成的。它在片中暗示着大鱼的追寻虽然艰辛,却值得期待

关于片中的星座和湖。

星座是鲸鱼座,湖是日月潭

2 求大鱼海棠彩蛋关于椿湫的那个古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海底有木,其名为椿,椿之心,不知湫之所爱也,海上有风,其名为湫,湫怀愿,护椿一生平安也,桩去湫来,海棠花开,椿偿鲲命, 谁还湫情,本该椿花湫月,奈何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千里也。

南生海棠,起名为椿, 椿存梦,梦执鲲之翼,天涯海角,中有人,其为湫,湫恋椿,愿以身之血肉成其二人眷属。世间比翼不易,且行且珍惜,从此以后,三千年为椿 你说你欠鲲一条命 你得还清欠他的 却不知道你欠湫的 远不止一条命 你说你要送鲲回家 他的妹妹你说你欠鲲一条命,你得还清欠他的,却不知你欠湫,不止一条命。

你说你要送鲲回家,他的妹妹还在等他,却不知道湫没有父母,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你受苦。他爱你,为你忍受痛苦,而你却爱上一条大鱼。

他为了帮你找鲲,跳进臭水沟,和鼠婆跳舞,冰天雪地将你和鲲带回家,毫不犹豫的用一条命换回你的半条命,法力不足还为你强行开启海天之门。你的眼里只有鲲,而他只有你。

你何时在意过他,他对你很好,他后悔那夜没有紧紧抱住你,从未后悔过为你所做的一切。他也想送走鲲后和你一起生活,可是他不能,因为他为你,付出的不仅是一条生命,还有灵婆那永恒的孤独,他将你和鲲一起送到人间,因为他爱你,所以成全你,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3 大鱼海棠里面的各个人物分别出自哪些古籍,各有什么故事和梗

首先,北冥有鱼的鲲就不用说了,其次,椿是是“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逍遥游》;而后,湫不太肯定,但网上有人说是逍遥游中:“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中一个叫做冥灵的大乌龟

背着个大树枝的应该是句(gōu)芒,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中的木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辅佐伏羲氏。 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

胤母:水族云仙,司云雨雷电。以乐挥云,福泽人间,胤就不用说了。这个是大鱼官方微博找到的,出处不清楚。

开头出现了织布化彩云的嫘祖,一作累祖,中国远古时期人物。为西陵氏之女,轩辕黄帝的元妃。她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湫与椿参加成人礼骑得白马应该是: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

灵婆哪里的抬轿猫:

山左称雌猫为女猫。

女猫成胎,三个月而产者,为奇(ji)窝;四个月而产者,为偶窝。

以单胎为贵,双胎为贱。一胎四子,名曰抬轿猫,贱而无用。若四子毙其一二,余者则贵。猫胎以少为贵,有一龙二虎之说。

猫以腊月产者为佳;初夏为早蚕猫,尚可;秋次之;夏犹劣,盖不能耐寒,冬天必向火,曰:偎灶猫。

养至十二年为上寿;八年为中寿;四年为下寿。

有猫偷食画眉,主人怒。取核桃一剖为二,去其仁而空其壳,以明矾凝结于四爪。不能捕鼠,不得爬树,行于街,如马蹄得得有声,狗以为怪,遂咬致死。

——《续聊斋·相猫经2》

山间飞来飞去像小精灵的应该是混沌也称帝江,《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只是在山海经里像混沌这么牛逼的存在不应该戏份这么卑微,所以不太肯定。

山海经这段描写很像是影视中的大鱼: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像椿的爷爷和奶奶不难猜是类似神农凤凰之类的,凤栖梧桐什么的更不用多提了。

基本也就这些,其他可能有些没有太在意的小细节,随时补充。

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列仙传》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今之雨师本是焉。眇眇赤松,飘飘少女,接手翻飞,冷然双举,纵身长风,俄翼玄圃,妙达巽坎,作范同雨。是说赤松子本是神农时人,并为雨师,教神衣服水玉,使之能跳入火中自焚。至昆仑山上,西王母石室之中,能飞行,随风雨上下,无所依凭。炎帝的少女曾跟随他,亦成仙升丢而去。 赤松子是服食水玉而成仙的。《山梅经·南山经》

4 《大鱼海棠》里的那段台词:我告诉你什么事最可悲:你遇见一个

1、“我告诉你什么事最可悲:你遇见一个人,犯了一个错,你想弥补想还清,到最后才发现你根本无力回天,犯下的罪过永远无法弥补。我们永远无法还清犯下的…”

这一段是出自**《大鱼海棠》中的经典台词。

2、《大鱼海棠》主题曲-《大鱼 》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

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

凝望你沉睡的轮廓

看海天一色 听风起雨落

执子手吹散苍茫茫烟波

大鱼的翅膀 已经太辽阔

我松开时间的绳索

怕你飞远去 怕你离我而去

更怕你永远停留在这里

每一滴泪水 都向你流淌去

倒流进天空的海底

海浪无声将夜幕深深淹没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

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

凝望你沉睡的轮廓

看海天一色 听风起雨落

执子手吹散苍茫茫烟波

大鱼的翅膀 已经太辽阔

我松开时间的绳索

看你飞远去 看你离我而去

原来你生来就属于天际

每一滴泪水 都向你流淌去

倒流回最初的相遇

扩展资料

大鱼海棠是一部动画**,讲述了两个人的凄美爱情故事。在天空与人类世界的大海相连的海洋深处,生活着掌管着人类世界万物运行规律的“其他人”。

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女孩“椿”,十六岁生日那天变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为了报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帮助男孩的灵魂——一条拇指那么大的小鱼,成长为比鲸更巨大的鱼并回归大海。

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男孩死后终于获得重生,但这一过程却不断地违背“神”的世界规律而引发种种灾难。

《大鱼海棠》是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奇幻动画**,由梁旋、张春执导,梁旋编剧,季冠霖、苏尚卿、许魏洲、金士杰等配音。

该片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影片于2016年7月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史记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庄子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与孔子被后人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由荀子及其弟子所著,旨在总结先秦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二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摘 要:陶渊明辞官归田,他热爱田园,维护了自己的生命尊严。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陶渊明 回归故园 生命尊严 人生价值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故园在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他高洁脱俗,热爱生活,是我国东晋时期的大诗人。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1]”姜夔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诣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2]”陶渊明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故而陶渊明及其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渊明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的诗具有极高的造诣,对后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彭泽县令任上八十余日,因厌恶官场污浊,便辞官回归故园,之后他不再外出做官。他回归故园有助于他的创作,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正确的选择。

陶渊明少有壮志,欲“大济苍生”[3],出仕后,他对腐败现实有了清楚的认识,自知在官场折腾,即使耗尽生命,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如早还家,他高瞻远瞩,他回归故园的选择是果断的、正确的。渊明生活在东晋,那时反动的门阀制度阻碍着庶族寒门才子的仕途的发展,他的祖父虽做过晋朝高官,但他不属仕族,到陶渊明时代,其家世没落,他的成长没有有利的政治资本。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目睹了官场的腐败,自己工作经常必须降身辱志,他自知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不可能实现。他没有在官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苟延残喘,昏天黑地,不知东西,厮混歌楼,以待终老。他是成熟的、清醒的、冷静的,他是成熟的思想家,更是勇敢的实干家,他追寻着他的理想的天地,他追寻着生命的美妙状态,他向往着生命的美丽境界,他向着自己心仪的田园眺望、走去,没有回头!他看清了,看透了,他走的脚步是那样沉稳、坚定!渊明回归故园是对自由、平等的呐喊,是对生存权力的呼唤,是对安和的生命状态的维护,是对幸福勇敢的寻觅!

陶渊明热爱故乡,向往田园。他崇尚自然,钟爱田园,厌倦官场生活,“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服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他对自己回归故园这样评述的:“悟以往之不鉴,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5]”他回乡的心情是那样的舒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他没有了那种媚颜屈志之态,没有了那种逢迎拍马之举,他通体畅达。他步态悠然从容,时而驻足,赏脱俗的松菊,时而眺望,看悠悠的云朵,归巢的鸟儿,西边落山的红太阳。他的生命和故乡的草木、泥土、房舍、山水最亲密,他和它们是久别的朋友。他和故乡的农人最亲切,他感到故乡是那样的祥和,自己在故园是那样的自在。他看到故乡,就听到了自己的心在加速的跳,他是故乡的一部分。他回到了故乡的怀抱,也听到了故乡的脉搏跳动的声音,他熟悉那种旋律,他熟悉那个画卷,“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7]渊明是故乡的孩子,故乡有山有水,有茂密的高大的绿树,有各种鲜艳的花朵,更有纯朴而美好的乡情。故乡是他向往的美丽的地方,是他圣洁的故园。

故园是陶渊明永远愿意停泊的港湾,故园是他最可靠的依傍。东晋时期政治极端腐败,政局动荡,在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中,宦海多恶浪,仕途多风险,许多有识之士不愿做官,社会隐逸风气很甚,陶渊明早年便有归隐之思,之后,渊明奔波于社会,他看过不少政治阴谋,看过不少动乱、战乱,看过不少专横跋扈的跳梁小丑,他不想与统治者合作,不愿做官,他选择归隐山水,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山水为伴,隐居田园。为了给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安宁的天地,陶渊明踏上了回归故园的征程。

回归故园,是陶渊明正确的选择,是他对自己的尊重,是他对自己尊严的维护。笔者欣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他辞官归田,维护了他的尊严,能让他生命之树的根基更加稳固,能让他的生命之树更加挺拔、茁壮,他用舍弃彭泽县令的方式保全自己生命的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伟丈夫的举动,“因事顺心”[8],他清楚自己的为人,尊重自己的生命。陶渊明站得直,他通体舒畅自如,他让自己的生命处在健康的阳光的状态下,不摇尾乞怜,不委曲求全,他认识到了自己的生命是重要的,认识到坚守自己的高贵人格,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生命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追寻这样的生活,“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9]在东晋时期,凭自己的家族关系,凭自己的才学,能当上个彭泽县令,可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可能很多人竭尽逢迎献媚之能事,想取得个一官半职,以得“公田之利”,很多人钻进官场,丑态百出,鱼肉百姓,坑害良民。而陶渊明把一个堂堂的彭泽县令官位抛弃了,回归故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是何等的气魄!这充分说明他无意于搜刮民脂民膏,无意于在百姓门前耀武扬威,无意于依官仗势,欺辱乡里。陶渊明的志趣不在升官发财,他不要去做官,而要去做民,他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他清楚自己那时最适合走什么路,他更清楚走什么路最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目光远大,他的举动被一代一代的后来者钦佩、崇拜,“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10]展示了渊明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对独立人格的捍卫!

陶渊明回归故园,成就了“陶渊明”的形象。他喜欢文学创作,所以他回故乡了,因为他的故园是一个诗的王国。他徜徉在故园的小径上,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在那里他采撷到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他用诗文表现他的生活情趣,人生感悟,生活追求,生存哲学,社会理想,他写故园的景色:“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2]他写田地里生机勃勃的新苗:“有风自南,翼彼新苗。”[13]“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14]他写自己亲自参加劳动的情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15]他写农余之时与朋友的真诚的友谊:“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16]“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17]他赞美自然之美,劳动之美,友谊之美,他歌唱平等、快乐、温馨的美好生活。《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移居》、《饮酒》、《读山海经》、《咏荆轲》、《桃花园诗并序》等名篇都是陶渊明归田之后所作,他勤奋地耕耘在自己广阔的诗歌天地里,收获到了丰硕的果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人生价值,他美髯飘拂,诗情满怀,行走在长满青青草的乡村小路上。

陶渊明从官场走向田园,完成了从官吏到百姓的角色的转变。陶渊明一个出色的果断的转身,完成了他人生发展的宝贵的转折。陶渊明回归故园,走向了属于他的瑰丽、圣洁的文学殿堂。

注释:

[1][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3][10][15]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中国文学史(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77页,第279页,第283页。

[4][5][6][7][8][9][11][12][14][16][17]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第198页,第327页,第335页,第333页,第331页。

[13]参见陶渊明《时运(其一)》。

(陶承良 安徽省天长市职业教育中心 239300)

基本是一样的,但郑金生所编著的书更为流行。

该书收录散佚海外的中医古籍珍善本427部,涵盖11大类,包括国外现存宋元本10余部、明清刻本数百部、近代抄本7部,另有和刻本、日本抄本、朝鲜刊本共计百余部,多为国内已经失传或存藏极少的珍稀种类和版本。

本书所收6种本草,均属善本、孤本,是研究明清本草的重要文献,对当今药学发展有借鉴作用。经首次整理标点,增加注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可供中医药科研、医疗、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供图书馆、资料室收藏。

2012年,过云楼藏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以216亿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古籍类藏品的成交纪录,这或许令很多藏友记忆犹新。近年,古籍类藏品以稳健的价格表现,丰厚的历史价值,深厚的学术底蕴,逐渐吸引着藏家的眼球。时至今日,这个项目已经不容小觑,很多大型拍行纷纷开设古籍专场。古籍收藏成为市场中的一颗明星。古籍收藏,历来是收藏界中品味较高的一个项目。不仅需要藏家具有欣赏、鉴别的能力,更需要藏家具备一定的学术修养。历来大学问家大多嗜好收藏古籍。为了探寻古籍类藏品的魅力,记者走进中国书店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拜访了资深古籍鉴定专家窦水勇老师。在业内,人们都称他“窦师傅”。访谈之中,故纸墨香扑鼻而来。古籍收藏,投资正当时古籍收藏自古就是文人雅好,而古籍类藏品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在艺术品市场中异军突起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中医古籍太多了,海内外保留下来的中医古籍数不胜数,

以下罕见的中医古籍均出自此处图中,自己注意看一下图中右上角

中医古籍目录:

《医方考 巻之1-6  呉昆 著 寺町通円福寺町(京都) 》

《一夕医话 巻上,中,下  革溪 记 [出版地不明》

《丛桂亭医事小言日 南阳先生口授》

《东医宝鉴朝 许浚》

《东垣十书明嘉靖八年(1529年)刻本》

《伤寒论注来苏集和刻本》

《伤寒论疏义和刻本》

《伤寒论辑义日 丹波元简撰》

《保婴全书明刻本》

《先哲医话 巻上,下  浅田惟常 著 ; 松山挺 校 东京府  松山良祯, 明治》

《内科秘录日 元治刻本》

《内科秘录日 本间救著 彩色插图版》

《医书六种清 乾隆刻本 半松斋藏版》

《医事说约  香川秀菴 撰 ; 暘谷 阅 本石町(江戸)  万笈堂, (之一) 》

《医便 巻1-5  [王三才] [辑] ; 张受孔,姚学颜 重订》

《医典襍钞 写, [书写年不明]》

《医医谈  大矢贞吉 著 [出版地不明] 》

《医学正传 巻之1-8  虞抟 编集 [出版地不明] 》

《医学统旨玉夏斋藏板》

《医学読书记 巻上,中,下  尤怡 著 [出版地不明]  松风阁, 嘉庆 》

《医家千字文注  惟宗时俊 撰 本町(名古屋)  东壁堂, [出版年不明]》

《医方口诀集 上,中,下  土佐道寿 编集 ; 中山三柳  》

《医方启蒙 巻1-2 香城老人 编述 [出版地不明]  医卜堂 明治 》

《医方大成论  孙[允贤] [撰] [江戸]  须原茂兵卫, 贞享5[1688]》

《医方大成论和语钞 巻之1-8 》

《医方大成论钞 巻1-5  意安宗恂 解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寛永 》

《医方考縄愆 巻之7  呉昆 述 ; 北山友松 縄愆 京极通円福寺前町(京都) 》

《医方考绳愆(明)吴昆撰 (日本)友松子绳愆版本》

《医方集解 巻上,中,下  汪昂 著辑  》

《医案类语 巻1-2  淇园 訳定 ; 吉冈元亮,中川僖,厚木有则 纂辑》

《医眼方  顾公 著 东都(江戸) 万笈堂英平吉》

《医范  吉益南涯 著 ; 大江広彦 校正 纪伊  稽古馆》

《医范提纲 巻之1-3  宇田川榛斎 訳述 ; 诹访俊 笔记》

《医籍考日 天宝二年写本》

《医者谈义 巻1-5  粪得斎 [著] 金沢安江町(加州) 》

《医蔵书目  殷仲春 甫辑 写, [书写年不明]》

《医道二千年眼目编和刻本》

《医门法律和刻本》

《医雑録 写, [书写年不明]》

《千金方明刻本》

《千金方衍义清 嘉庆刻本》

《丛桂亭医事小言 巻之1-6  原南阳 口授 下町本町(水戸)  须原屋安次郎  0004》

《古方药品考和刻本》

《名医类案日 寛文元年刻本》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呉医汇讲 巻1-11  唐大烈 纂辑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嘉庆元》

《和兰药镜日 宇田川榛斋著》

《和兰医方纂要 巻之1-4,附録  江马元弘 訳 大垣(浓州) 》

《和语本草纲目和刻本》

《外台秘要唐 王焘著》

《大和本草日 宽永刻本》

《奇效医述》

《女科证治准绳》

《妇人良方和刻本》

《小青囊德聚堂藏版》

《巢氏诸病源候论和刻本》

《广义本草大成和刻本》

《弁医断 上,下  堀江道元 著 心斎桥通安土町(大坂)  》

《张氏医通纂要 [首巻],巻之1-4  张ロ玉 著 》

《御纂医宗金鉴清乾隆七年(1742年)武英殿刻本》

《新编集成牛医方  赵浚,金士衡 [等撰] 》

《新编俗解八十一难经图要和 刻本》

《普救类方日 亨保乙酉年官刻本》

《景岳全书明·张景岳撰,乾隆33年藜照楼版,早稻田藏》

《景岳幼科良方明·张景岳撰,书肆植村氏梓行版》

《本朝医家古籍考  壶山逸人 著 东都(江戸)  中邨雪山(写), [书写年不明]911》

《东医宝鉴 目録,内景,外形,雑病,汤液,针灸篇  许浚 撰 [出版地不明] 0002》

《格致余论疏抄和刻本》

《汉土医方沿革论  冈田昌春 [著] 白峯(写), 明治29》

《疡科秘录日 本间玄调撰》

《病家示训  洛下隠士 [著] [出版地不明]  [出版者不明], 正徳3[1713]》

《病家须知日 择善屋藏版》

《眼科新书和刻本》

《种痘亀鉴  久我克明 述 东京府  岛村屋利助, 明治》

《类经明张景岳日本版早稻田大学藏0004》

《类经(日文注释版)》

《素问识日 天宝八年(1837年)刊本》

《経络歌诀  汪昂 编辑 ; 汪端 较》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7  李梃 编注 金ショウ  同青堂》

《编注医学入门 巻之首,1-8,生理解剖図说  李梃 编著》

《脉经日文注释版》

《葛氏方 巻上,中,下 写, [书写年不明]》

《薛氏医案明 薛己等撰 吴琯辑》

《行馀医言日 香川修德著》

《订正东医宝鉴和刻本》

《质问本草和刻本》

《赤水玄珠日文注释版》

《辩证录(宽政6年日本刻本)》

《达生录明·褚胤昌(字百斯)著》

《远西医方名物考日 宇田川榕校补》

《远西方药日文版》

《遵生八笺明 高濂撰 弦雪居重订本》

《金匮玉函经清 道光 经义斋藏板》

《金匮要略国字解和刻本》

《金匮要略正义汉张仲景原著手写本》

《金匮要略心典 遂初堂》

《金鶏医谈  畑秀竜 著 ; [畑]毛义 校 日本桥通(江戸)  》

《集验良方清 乾隆刻本 喻义堂藏版》

《青州先生医谈  [华冈青洲] [述] 江口良斎(写), 天保13》

《风寒热病方经篇日 宇津木撰》

《养寿院医则  山脇尚徳 著 ; [山脇]侃 校 京都  林芳兵卫, 天保》

《黄帝内经素问日藏版》

《黄钟录日 尾张山碕克辑》

《新刊仁斎直指附遗01》

正保本《重刊巢氏诸病源候总论》

珍版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系列

医说 著者张杲(宋)朝鲜刊本

医门法律6卷清喻昌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0年(1765)黎川陈守诚刊本

医林指月十一种十九卷清王琦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清乾隆32年(1767)宝笏楼刊本

医方集略乙 编者郭鉴(明) 朝鲜刊本

新刻针医参补马経大全 著者马师问(明)江戸刊本

新刊医家必用 著者孙応奎(明)朝鲜刊本

新刊仁斋直指附遗方论26卷小儿附遗方论5卷方论医脉真经2卷伤寒类书活人总括7卷宋杨士瀛撰明朱崇正补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嘉靖29年(1550)朱崇正刊本

新刊刘河间伤寒直格3卷后集1卷续集1卷别集1卷金刘完素撰元刘洪撰元马宗素撰金张从正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天顺7年(1463)建安熊氏种德堂刊本

万氏家钞济世良方7卷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汤液本草2卷

四部丛刊·注解伤寒论

伤寒明理论

伤寒论集成 巻之1-4、6-10 山田正珍著

伤寒集注

伤寒明理论4卷金成无己撰明巴应奎校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查氏书林刊本

伤寒论译解卷

伤寒论

明清医药精华读本

明清名医全书大成

名医名方录

名医经典医案

疗治茶谈 初、後3-4 勧学治体、5-6 続编 続编附録 津田玄仙述

立斋外科发挥8卷

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

近代名医学术经验选编

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明徐春甫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藏明万历间古吴陈长卿刊本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当代中医世家系列(共十册)

病因精义 巻之1-10 小森桃坞讲述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神方

本草纲目卷1-17,19-52,濒湖脉学1卷奇经八脉考1卷脉诀考证1卷

本草纲目卷1-15,17-33,35-44,47-49,51,52序目1卷

本草纲目(合肥张绍棠本)

本草纲目新校注本第三版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医学解难

中医实用技术丛书(全10卷 高清版)

中医师承十元丛书(全5册)

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全26册)

中医名家名师讲稿系列

中医临床捷径丛书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古籍新点、新校、新参考系列(全10册)

中医古籍临床新用丛书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仲景全书

中医海外古籍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147 册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中医典籍大全

中华医书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国医学大成全50册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清晰pdg)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中国古典医学大全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160册

中草药野外识别手册

中医方剂大辞典(高清十一卷完全版)

中医大辞典(全七卷)(扫描版)

中医必读百部名着

中药类书籍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中国医著系列丛书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高清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珍本医籍丛刊

针灸治疗常见病证图解(全6册)

#国学#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造成人们普遍压力山大。重压之下,身体就容易抑郁、容易进入亚 健康 状态。为每个人的心中植入一个疗愈花园,是我们的宏愿。中医又被称为岐黄之术。岐黄就是指的歧伯与黄帝。由此可见,《黄帝内经》在中医界的地位。“皇帝内经”提出的“上医治未病”,即医术最高明的人,能够预防疾病。因此,从今天开始,我们也来凑凑热闹,说一说中国传统 养生 的瑰宝《黄帝内经》。经是好经呀!就怕轩辕黄帝跳出来笑掉大牙。通过解读《黄帝内经》的方式,为我们减压,并传播 健康 的 养生 方法、安排好我们的生活节奏、自然而然的预防疾病,帮助我们度过生命中的美丽每一天。黄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因为居住在轩辕之丘,因此以“轩辕氏”为号,人们称他为轩辕。也有说因为他发明了轩辕,就是一种古老的车,所以人们称他为轩辕。据记载,黄帝即位的那一天,天空出现了“五星联珠”的现象。就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五星联珠就是指这5颗星在一条直线上。所以,道历就将其作为起算点。因为这一天也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即位的时刻,这一天天成为了中华民族历法的开端。道历,道家专用的历法。我们现在俗称的黄历、农历、阴历等,都是它的别名。另外,我会把道家的一些道家修真、 养生 、生活保健等方面的方式、方法穿插在解读的过程中。以便大家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解读的《黄帝内经》版本为:唐代王冰(启玄子)撰写的初刻宋版以及隋朝杨上善撰写的《黄帝内经太素》。同时,参考了《太乙版皇帝内经》。言归正传,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昔在皇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此六句经多方考证,疑似唐朝王冰(启玄子)个人所作,故置而不译。(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白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本篇多有“上古”字,天者,自然无上之谓也。上古即为伏羲以前,以神农以下为后世。为今时者,黄帝时也。(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读中国古书,认中国字一定要注意中国文字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另外,涉及到《老子》、《黄帝内经》、《周易》、《九真要》、《九常记》等中国传统文化金字塔顶端的古籍时,要求的更多了。甲骨文、金文、以及道家修真学异构象形表意汉字,都要了解。以《老子》一书,举例:马王堆帛书甲本保留着道家修真学藏诀于字、藏诀于句的重要学术传统特点。整部帛书甲本就隐藏着百余之字与句的口诀方法,是一部揭秘道家修真学的全书。《老子》帛书乙本就流失了很多,但仍有一些修真学法诀的参考价值。而到了《老子》通行本则基本常道、常态化,已经与原著面目全非了。只剩下道家修真学理论价值。我们在阅读时要高度重视这些特点。例《老子》帛书甲本第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於无闲,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这里的五,道家修真学与吾通假。攒簇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德(仁义礼智信)归一(德),方能体会“吾”无口止语的不同。帛书乙本和通行本《老子》都作吾,就丢失了修真学的诀义。而读《黄帝内经》就一定要把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就是宇宙万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岐伯:岐是山名。伯是尊称。《轩辕黄帝传》云:时有仙伯出于岐山下。号岐伯。好说草木之药性味,为大医。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知的是什么道?今天我们就说道说道。“道”字,甲骨文象意为人首与天相连《天人合一》而四达无碍。金文小篆:头顶与天相连《天人合一》而行动。道的象意为0,为无。即数的0“道”是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的。不可名状的物质、能量和环境。道虽然虚无。却生万有。以道路之道命名,意义在于让人们能够遵守。虚无的道生一(德。德是最初始的有),一生二(阴阳)、二生三(三乃一气含三,即德、阴、阳)、三生万物。它生成并养育着宇宙万物(包括人),贯穿于万事万物,万物皆含有道性的物质。万物及人的生与死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一定的阶段上是平衡的。有生就有死。有死才有新生。生死互为因果。当离开道之(0),失德之(1),就陷入(2)的阴阳因果变数之中。当天下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那么,恶就已经很严重了。都知道善是衡量不善的尺度时,不善就已经很普遍了。修真者,就要修到无善亦无恶之境。也就是复归于德(1)。抱一不散于二(阴阳)的修为境界中。道生一、一生二、从此阴阳分判。善恶同生,厉害并存。法于阴阳,就是要把握德一之(有),与道(无)相生之理。居无用一而不二。不陷入阴阳内的难易、长短、高下、先后之中。因为这些都是阴阳二的一体两面。陷入了就因果难解。要想长生,就要效法天地不自生也。反方向、反有相物质的常道运动规律而行持,就是进道的开始。返朴归真。回归德道是追本溯源的修心明德归道。顺常道私心、贪欲而行成为庶人逆反常道一般规律而动。则归道而成圣人。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个全真七子,里面有位女道姑叫清净散人孙不二。名字就是取“居无用一而不二”。 历史 上确有孙不二这个人。她是清净派的祖师。儒家之教,教人顺性命以还造化,其道公。禅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觉,其义高。道家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长生,其旨切。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比性命再大的事。儒释道三家,同是一母生,何须争高下。一母者乃先天一点灵火之光,性也!儒家:存心养性。道家:修心炼形。释家:明心见性。什么是性呢?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什么是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黄帝内经》曰:“人之一身精华上注于目。”龙门派丘处机祖师曰:“人,先生双目,死,先死双目。一目之中,元精、元气、元神。皆在内也。”住眼于心神,二目之光,乃是元神真意之体,即真性也。千佛万祖皆不肯说破此光是真性,是因为泄天机难免会遭天谴。道家修真心法全在其中了。释家经典《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时”的“观自”二字是练功之法门。《坛经》五祖诗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亦是不二练功法门。道家作偈二首壹混沌之先一点无,有了一点生万物。日藏月内丹作母,目隐身中体为始。贰巽风吹到水面上,海底常送无油灯。千言万语难说尽,一字道破定南针。天年是多少年?天年即先天赋予的寿命限度。根据 养生 方面论述,一般认为天年是120岁。《尚书》曰:“百二十为寿。”# 养生 # #疗愈# #疗愈花园# @师卓子

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景观有所谓“沪城八景”之说,在上海发展成为超大型现代都市的今天,这些反映古代沪城民众特有的文化欣赏视角、体现旧时贴近自然的生活习俗的景观,现在是怎么样的情形上海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葛壮研究员的这篇文章,让我们在见识“沪城八景”实际内容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它们现在的留存情况。

若追溯历史上的上海地区景观,实在是不胜枚举。北宋时华亭县有所谓的“华亭十咏”,明朝又有所谓“沪城八景”之说,首见于官修的万历《上海县志》,根据清朝乾隆年间沪人李行南在《申江竹枝词》中所记,这八景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和江皋霁雪。斗转星移,时过境迁。随着上海地区的飞速发展变化,城市的面貌也早已非旧时模样,喜欢怀旧的人把手中的摄影机、照相机对准的是那些行将消失的旧屋老房或带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景观,至于昔日文人津津乐道的“沪城八景”,至多只是载见于泛黄的古籍,不再为今人所提及。原因在于它们折射的是旧时贴近自然的生活习俗,只属于古代沪城民众特有的文化欣赏视角。当然,随着“回归自然”的理念今又重新时髦起来,亦有依循旧俗的。我们且来看看“沪城八景”的实际内容。

多处景观或因自然环境变换而不复存在,或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拆除

“海天旭日”是指清晨去海塘边观看日出。“海日初升恰五更,红光晃漾令人惊。须臾已见腾腾上,碧落分明挂似钲”。近些年来已有旅行社组团,让市民去那因陆地向东延伸而形成的南汇芦潮港,专门观赏旭日初升于东海的美景。笔者就因单位组织职工和子女共度儿童节的活动,在1998年6月1日的凌晨,与儿子一起在该处得享眼福。

“黄浦秋涛”本指沪人在农历八月“陆家嘴上看潮头”的传统习俗,“三江入海接潮还,申浦秋涛涌若山”,虽没有浙江海宁观潮那般壮观,想来也颇具观赏性,否则不会留下如此佳话。如今陆家嘴早已成为著名的金融贸易区域,黄浦江两岸高楼耸立,狭仄的江面船舶密集,哪里还有半点波涛汹涌的气势,只有每天载着千百游客的游艇在波平浪静的黄浦江上游弋,让绝大多数来自外地的游人巡览浦江两岸建筑而已。该旅游项目美其名曰“浦江一日游”,但本地居民鲜有光顾者,因为每天来往两岸的摆渡轮,同样可让人们将岸边的风光尽收眼底。

至于“吴淞烟雨”、“野渡蒹葭”和“石梁夜月”等景观,有的因自然环境变换而不复存在,有的因城市建设需要而拆除。如污染严重的吴淞江(俗称苏州河),在近代上海人心目中已成黑臭浜的同义词,原来的烟雨朦胧荡然无存,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市政府开始着手治理苏州河的黑臭现象,两岸重现柳枝婆娑,河面泛蓝的景况,才让人能稍稍体会古人笔下“别有归舟烟雨里,迎潮无那泊吴淞”的意境。

“野渡蒹葭”本来只是描述浦南一带莲径苇塘、遍地蒹葭和石桥野渡的溪舍渔庄景象,这种宛如图画,充满诗意的农家生活,在以往的上海郊县俯拾皆是,所谓“金风飒飒响回塘,渡口呼船正夕阳。知否侬家烟水外,蓼花红处近渔庄”,可在乡镇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乡村中,已很难再觅到这样的天然野趣。更有甚者,有的乡间竟然还充斥着一些生产伪劣冒牌产品的小工厂或作坊,从而沦为工业污染严重的受害地!

另如小东门外的陆家桥(明代正德年间翰林学士陆深出钱所造,又名学士桥),由于在填没方浜筑路时,该大石桥被拆,致使“携伴良宵出城去,陆家桥上月如霜”的景况不可能重现于今世。上海的妇女向有“走三桥”之习俗,在“桂樽环饼答秋光,处处氤氲朝斗香”的中秋夜携伴同行,须到三座桥上赏月,还要看水中月穿桥洞,其中学士桥是不可或缺之处,这才逐渐形成“石梁夜月”之佳景。此种悠乎悠哉的闲适意境和传统习俗相融共合的场面,已非驾驶小车穿梭于现代高架桥之间的今人所能想象,也许只可从古装戏中去欣赏那种踱步于青石板桥或抬头赏秋月的扮相了。

“凤楼远眺”亦属同样情况。沪地民众旧有重阳登高之俗,在“题糕醉菊酒新刍”的日子里,“携朋共有龙山兴,海邑龙山是凤楼”。现已荡然无存的丹凤楼,原在小东门外供奉天后的顺济庙内,明嘉靖年间筑城墙后,此楼被移至城头万军台上,在尚无高楼广宇遮蔽人们视野的当时,丹凤楼本身所具有的一定高度,显然成了重阳节里上海人的首选去处。每年端午节时,黄浦江上举办龙舟大赛,丹凤楼自然也是最佳的观赏之地。清代上海贡生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中称:“鼓角声中焕彩游,浦江午日闹龙舟。红儿绿女沿滩看,看客多登丹凤楼。”丹凤楼在民国拆城风兴起之时,遭到同样的厄运。其旧址上建有大楼,楼旁的马路就叫丹凤路。前些年,丹凤路一带的居民,曾一度伸着脖子等盼着拆迁那鳞次栉比的老式石库门旧屋,目前已经有部分地段变化为城市绿地,恐怕很少有人会相信,当年这里居然还是赫赫有名的沪上景观哩。

“江皋霁雪”和“龙华晚钟”两景所在地硕果仅存

与上述景观相比,“江皋霁雪”和“龙华晚钟”两景所在地总算硕果仅存,前者指民国初期拆城墙时仍被保留的大境关帝庙,始建于明代,清代多次修葺,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扩建为三层杰阁,底层倚城墙,二、三层在城楼上。后有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陈銮为东首新建石坊题“大千胜境”额,遂有“大境”之称。由于城外是空旷田野,遇冬日雪至,放眼望去,是一片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昨夜天公剪鹅毛,北风吹散遍江皋。垆头买得双蒸酒,同上楼头劈蟹螯。”从李行南的竹枝词中反映的习俗来看,上海人也喜欢登此处城楼,持螯饮热酒,邀友共赏雪,能够列为“沪城八景”之一,足见当年“江皋霁雪”的景况之盛。尽管大境阁一隅尚残存于今日上海城区,市政府还有意拨款修复,而“大境”的名称,从同名的市级重点中学上,也还能让老上海依稀感到几分熟悉和亲切,该学校“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教育战线上栽培大量人才的卓越成就,亦曾在沪上传为佳话。但“江皋霁雪”这一意境幽雅,更多地带有文人闲云野鹤况味的习俗,却因再无白雪蔽野可言,而永久地从人间蒸发了。

后者所发生之地,即沪上天台宗名刹龙华寺,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左右皆有庙会,因此引来远近各地的大量香客。所谓“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踪多集古禅关。浪堆载得钟声去,船过龙华十八湾。”来自梵宫的晨钟暮鼓之声,传到朝至夜归、载满善男信女的船上,肯定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龙华庙会至今犹存,千年古刹的钟声,也仍响遏行云,其特殊的穿透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龙华寺从古代的沪城八景之一,转圜为今日新上海的城市景观。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