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与桂柳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 ????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普通话与桂柳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研究 ????,第1张

普通话与方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虽然,汉民族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语,但是许多方言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高水长,交通阻隔,方言比较复杂。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区:

一�6�1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在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人口总和的 73%。

二、吴方言 :沪、苏长江以南、浙,以苏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72%

三�6�1 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32%。

四�6�1 赣方言 :江西大部,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33%。

五�6�1 客家方言 :两广、闽、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以梅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36%。

六�6�1 粤方言 :两广、港、澳,以广州话为代表。占总人口的 4%。

七、闽方言 :分布区域跨越六省。闽、琼、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浙江温州部分、广西部分、台湾。占总人口的 57%。

八大方言区 的划分,是将闽方言分成了闽东和闽南两个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北京话、四川话、桂柳话、东北话,等等,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和南方的一部分汉族70%的人口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8%

3、粤方言:白话就是。(广州),5%

4、湘方言:(长沙),5%

5、客家方言:“客家”,语言方言学专有名词,以粤东、赣南、闽西连片最为集中,广泛分布于粤、闽、赣、桂、川、湘、琼、台、港澳等省,无法用地名命名的方言,(梅县)4%

6、闽南方言:福建的闽南地区、台湾、潮汕、雷州半岛、海南,(厦门),4%

7、赣方言:(南昌),3%

8、闽东方言(福州),

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四川客家人与广东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彼此可以交谈。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6%。

湘 方 言

又称湘语或湖南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地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的岳阳、南县、汨罗、湘阴、沅江、益阳、桃江、安化、宁乡、长沙、望城、株洲、湘潭、湘乡,双峰、涟源、娄底、新化、冷水江、叙浦、辰溪、 邵阳、 邵东、新邵、隆四、洞口、武冈、新宁、城步、 东安、 零陵、双牌、祁阳、祁东、衡阳、衡山等地,约占全省面积的一小半。此外,广西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等 4县也通行湘方言。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分区 由于社会、历史、地理以及政制变革等各方面的因素,古老湘语南、北、西三面长期以来处于官话方言包围之中,东部又受客、赣系方言的影响,以致语音系统不断产生变化,逐渐形成了新湘语和老湘语两种明显有别却又并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从地理上看,新、老湘语的通行地域恰好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因此,有人把它称为北片湘语和南片湘语,这就是湘语的两个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系统上。南片老湘语比较保守,古全浊声母字一般仍多念浊声母;北片新湘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而有逐渐靠拢官话的趋势,语音上突出的表现是由繁到简,古全浊声母字一般都已念为清声母字了。北片新湘语主要通行于湘北、湘中一带,如长沙、株洲、益阳等;南片老湘语广泛通行于湖南中部、沅水东南、 湘水以西和资水流域, 如湘乡、双峰、邵阳、武冈等。

作者: 洪荒乌鸦 2006-6-14 15:53 回复此发言

--------------------------------------------------------------------------------

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吴 方 言

习惯上称吴语,也叫江浙话或江南话。"吴"是古代地域名称的沿用。

通行地域 吴方言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地区,大约有 110多个县市,使用人口7000万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江苏省境内属吴语或以吴语为主的县市共有21个:丹阳、金坛、高淳、溧阳、宜兴、武进、常州市、江阴、沙洲、靖江、南通、海门、启东、常熟市、无锡、无锡市、苏州市、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溧水县南部孔镇、新桥、白马等乡镇也属吴语区。上海市以及所属的10个县:上海、松江、青浦、金山、奉贤、崇明、南汇、川沙、宝山、嘉定都说吴语。浙江省除西部淳安(包括旧遂安)和建德(包括旧寿昌)两县外,基本上都在吴语区的范围之内,但浙江南部洞头、玉环、平阳、苍南、泰顺、庆元等县是吴语和闽语的交错分布区。建德县北部下包、乾潭及其以东的各乡镇,南部唐村、里叶、大店口等地仍在吴语区内。江西省东北玉山、广丰、上饶3 个县和上饶市也是吴语区。此外,福建省西北角的浦城县县城及其以北的乡镇,安徽南部郎溪县北部的梅渚、岗南一带和广德县的下寺、芦村等地也说吴语。

分区 吴语按其语言特点可区分为 5片: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丽衢片。

太湖片 即北吴语片,包括江苏吴语21个县市,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浙江旧杭州、嘉兴、湖州 3府,以及浙东旧宁波、绍兴两府,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这一片分布面积最广, 使用人口最多, 可再分 6个小片:①常州小片,包括沙洲、江阴、武进、宜兴及其以西苏南吴语各县市和安徽郎溪、广德的部分乡村,江北靖江的老岸话,南通东部、海门和启东北部的通东话也属这一小片。②苏沪嘉小片,包括上海市及其所属各县,常熟市、无锡市及其以东苏南吴语各地,浙江省的嘉兴市、平湖、嘉善、海盐、桐乡、海宁,江北南通、海门和启东南部的启海话属这一小片。③湖州小片,包括湖州市、长兴、安吉、德清和余杭。④杭州小片,即杭州市及其郊区。⑤临绍小片,包括临安、富阳、桐庐、萧山、绍兴市、上虞、诸暨、新昌、余姚、慈溪和建德县的下包、乾潭以东乡镇。⑥明州小片,包括宁波市、鄞县、镇海、奉化、象山、宁海、定海、普陀、岱山。

台州片 包括天台、三门、临海、仙居、黄岩、椒江市、温岭、玉环,宁海县岔路以南和乐清县清江以北地区也说台州话。这片以临海话为代表。

东瓯片 即温州片,温州话旧称瓯语,通行于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文成以及洞头、苍南、青田的部分地区。这片以温州话为代表。

婺州片 包括浙江中部金华地区的金华市、兰溪、浦江、义乌、东阳、武义、永康、磐安,以金华话为代表。

丽衢片 包括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①处州小片,包括缙云、丽水、云和、青田等县和景宁畲族自治县。武义县南部旧宜平县部分、文成县的南田区、泰顺县北部和庆元县的东北部也属这一小片。②龙衢小片,包括龙泉、庆元、松阳、遂昌、江山、常山、开化、衢州市、龙游。福建省浦城县的北部,江西省的玉山、广丰、上饶和上饶市也属这一小片。这片以丽水话为代表。

粤 方 言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 ,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作者: 洪荒乌鸦 2006-6-14 15:53 回复此发言

--------------------------------------------------------------------------------

3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 、梧州、玉林 、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 、浦北、灵山 、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 、浦北县 、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 、昭平县 、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 洪荒乌鸦 2006-6-14 15:53 回复此发言

--------------------------------------------------------------------------------

4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作者: 洪荒乌鸦 2006-6-14 15:53 回复此发言

--------------------------------------------------------------------------------

5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阿无?"(你看了**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赣 方 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赣方言并非"江西话",江西省境内除赣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江西的邻省也有赣方言。由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可以把二者合并为一个大方言区,称为客赣方言。

通行地域 赣方言通行于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和皖西南一些县市通行的方言,其特点近似赣方言,有的学者认为也可以划入赣方言。

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 60 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 清江、丰城、 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 黎川、崇仁、 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 吉水、吉安、 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 万安,上饶、 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 万年、鹰潭、 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 永修、德安、 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 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 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使用人口约3000万。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面对南方方言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现在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正面证明杨贵妃所吃荔枝出产于四川或重庆,但是我们可以用反证法,证明她所吃荔枝不可能出产于广东或福建。

  我们没有关于唐代如何运送荔枝的资料,但是却有唐代传送加急公文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

  从广东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9天到达长安;

  从福建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10天到达长安;

  从重庆发出的加急公文,需要大约4天到达长安。

  传送荔枝无论如何不会比传递加急公文更快吧?

  你如果了解荔枝的特点就知道,荔枝摘下来后,顶多保存4-5天,过了这个期限,就会坏掉,无法食用了。

  以上足以将广东和福建排除。

  事实上,在唐代,虽然没有官方记载,但是一些文人记载了杨贵妃所吃荔枝,正是从四川(靠近重庆的地方)或重庆一带送过去的。但没有关于从广东福建送荔枝去长安的记载。

  另外还有一条事实,虽然不能证明什么,却对推理有用:杨贵妃是四川人,她很可能当年在四川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吃荔枝,所以在进宫后,会要求用加急方法将荔枝送往长安。

  具史料记载杨贵妃所食荔枝产自涪州,就是今天的涪陵,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杨妃生于西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热,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涪州是哪里呢,今天重庆涪陵。可见杨贵妃所食荔枝不是产自合江。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当选人(不分名次)为:

  艾青,徐志摩,胡适,郭沫若,冰心,

  季羡林,范光陵,臧克家,余光中,北岛。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中国是伟大的诗的王国, 五千年来从未开过世界诗人大会 范光陵与国内外有志之士在国际及国内经过千辛万苦, 忍辱负重, 终於在2005年10月29日起在山东省泰安市及泰山之巅召开了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 19th World Congress of Poets, 并被推为中国首次世界诗人大会主席 大会名誉主席有陈香梅, 王光英, 高占祥, 冀朝铸, 李国彝, Benjamin Yuzon, Natica Angilly, 季羡林, 程万琦, 金炳华, 陈本昌, 贾学英, 龙宇翔, 贺敬之诸位名流 范光陵在大会指出了新古诗运动及新五四运动之方向, 以振兴中华文化, 提升人民素质及生活, 使中国与世界同轨, 为世界所敬爱 范光陵被世界报刊尊为五四精神代言人及文艺复兴人 Renaissance Man

  臧克家: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的亲密朋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臧克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2月5日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代表作品: 出版《余光中诗歌选集》及《余光中散文选集》共七册。 诗人北岛,原名赵振开,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八闽文化·八闽文学与方言·福建方言

福建方言的形成是与中原汉族迁徙入闽的历史密切相联的。福建在东汉以前是闽越族杂居的地方,土著居民有自己的语言,汉族人虽然也有到福建定居的,但人数很少,对土著语言影响不大。到了三国鼎立时,孙吴百姓大批进入福建,聚居在闽北、闽中地区,他们带来的语言第一次较有力地冲击了当地的土著语言。

因永嘉之乱入闽的中原汉族人数较多,他们带来三世纪河南中州一带的汉语,成为闽方言形成的基础。唐高宗时期,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率军入闽征蛮,后来定居于漳州一带,他们带来了七世纪的中州汉语。唐末五代,河南光洲固始人王潮、王审知率兵入闽,建立闽国政权,他们则带来了十世纪的中州语言。尽管这三次大规模入闽汉人均来自中州一带,但由于入闽年代相差数百年,加上各地区社会生活的差别,因交通不便交往不多以及与当地土著语言融合程度不同等原因,造成了闽东、兴化、闽南三个方言区的方言虽同源于中州,但语言差异较大,以致不能相互通话。宋亡前后,跟随宋端宗南下的数十万军兵,后来都定居在闽、粤各地,对闽方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闽客方言的形成是客家人南迁的结果。唐末战乱,居住在河南、安徽、江西中部等地的客家人大批南迁至闽西,其数量大大超过原居住在闽西地区的汉人,客家人因此逐渐取代了当地汉人,成为闽西的主要居民,客家话也就成为当地的主要方言。

福建方言以丰富复杂而著称,中国汉语方言按一般的划分有八大类,即北方方言、吴语方言、湘语方言、赣语方言、客家方言、粤语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其中福建就占了三种,即客家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

福建境内的汉语方言,就大的区别来说,主要是闽方言和客方言两大系统,外加被称为北方方言岛屿的北方方言。闽方言内部互相不能通话的有十多种支系以及小片方言达三十种以上,其中主要有五种次方言区。闽东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包括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以福安话为代表,包括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以福鼎话为代表,包括福鼎。莆仙方言区:以莆田话为代表,包括莆田、仙游两县市及福清南部、惠安北部。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包括厦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以龙岩话为代表,包括龙岩、漳平;以大田话为代表,包括大田、尤溪。闽中方言区;以永安话为代表,包括永安、三明、沙县。闽北方言区:以建瓯话为代表,包括建瓯、松溪、政和、建阳、崇安;以浦城话为代表,包括浦城。福建客方言,包括闽北客话区:以邵武话为代表,包括邵武、光泽、建宁、泰宁。闽中客话区:以将乐话为代表,包括将乐、顺昌。闽西客话区:以长汀话为代表,包括长汀、连城;以上杭话为代表,包括上杭、武平、永定;以清宁话为代表,包括清流、明溪、宁化。闽南客话区:以平和话为代表,包括南靖、平和、诏安。

福建方言的纷繁复杂还表现在方言区内部的封闭和交叉关系。如闽东方言区虽以福州话为代表,但又可分为福州话、福安话和福鼎话三片。而地处北部的霞浦、福鼎等县,因地当闽南渔民扬帆北上的停泊处,所以境内濒海地区也多有讲闽南方言的人。同时,由于闽东方言与闽南方言的相互影响,使福鼎话形成了许多和福州语、福安话不同的特点。再如闽南方言区的龙岩话,因与闽西客话为邻,深受客话影响,使本属闽南方言的龙岩话与厦门话有许多不同的特点。福建境内有些县,由于四方杂处,产生了数种互不相通的方言土语,有的地方还存在着过一重山、一条水就不能通话的现象。如闽西的连城县、闽中的大田县,根本就没有一种能通行全县的方言和土语,只有普通话才是彼此能够进行交际的共同语。

福建汉族方言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特点方面,在汉语诸方言中是十分突出的。闽方言形成的历史悠久,它保存着上古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许多痕迹,即使是较晚形成的客方言,也保存许多中古汉语的特点。如清朝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的著名论断,可以在福建方言中找到大量的例证。如“飞、蜂、肥、饭、放、斧”等字,普通话读为唇齿音“f”,中古汉语为轻唇音声组的字,今天在闽方言、客方言白读音中,仍读为“b”、“p”。又如“中、竹、抽、畅、除、虫、直”等字,今天普通话读为“zh”、“ch”声母,但在闽方言、客方言的白读音中,许多地方声母仍读为“d”或“t”。又如现在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但闽方言、客方言中仍完整地保留着中古汉语的入声。在词汇方面,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基本词汇,一直被福建汉语方言继续沿用下去,有的只是读音上发生变化而已。如“骹”(脚),《尔雅·释畜》:“四骹皆白”,注:“骹,膝下也。”“潘”(泔水),《说文》:“淅米汁也”。“囥”(藏),《集韵》:“囥,口浪切,藏也”。其他闽方言中筷子称“著”、儿子称“囝”、男子称“丈夫仔”、锅称“鼎”、夜晚称“冥”、书称“册”、跑称“走”等等;客方言中稻子称“禾”、好称“精”、哥哥称“伯”、晕倒称“癫”、自己称“自家”等等。

长期以来,濒海的福建地区与东南亚来往密切,其中闽南方言同东南亚诸国的语言交流,使闽南方言中有一些外来语,东南亚及印度支那诸国语言也借用一些闽南方言的词语。如闽南方言中至今借用了不少印尼语。如闽南语洞葛(文明杖),印尼语toengkat;交寅(结婚),印尼语Kanin;巴刹(市场),印尼语pasar等。另一方面,印尼语、马来语也借用了数百个闽南话词汇。如闽南话的头家(老板),印尼语为tauke;公司,印尼语为Kongsi;情理,马来语为cengli;食(吃),马来语为ciak。近代厦门作为通商口岸,甚至连英语也借用闽南话,如英语的tea,是闽南话茶的借词,Sampan也来源于闽南的舢板。

方言的形成是文化发展中的历史现象,方言之间的差异直接反映着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文化差异。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经济生活,不同的习俗和观念无一不在方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如闽南地区远渡重洋谋生者较多,敢于到海外冒风险、闯天下,故方言中流行着“行船走马三分命”,“敢死提去食”,“东洋无洋过西洋”的俗语。历史上的客家人不断迁徙,地域观念淡薄,而群体意识则十分强烈。他们以方言作为客家群体的重要标志和维系力量,因此世代恪守着“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宁卖身,不卖声”的古训。他们迁徙到一个陌生之地,为求得生存,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其俗语“拳头向外打,手指向内弯”就表达了这种精神。闽北山区数百年来处于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交通不便,来往困难。这使当地农民安土重迁,恪守旧章,但求温饱。所谓“观音佛年年十八”,“闲事莫管,白饭食三碗”,“有菜莫食菰,有 路勿坐船”等,就反映了旧章不可逾越、安分守己、勿冒风险的心态。

在文学创作中,尤其在通俗文学的创作中,一般都离不开方言。方言的应用往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达到独特的艺术效果。如福州评话中有一段婆媳争吵的情节,艺人用一连串的福州俗谚,入微入化地刻画出一个封建老太婆“拿大”的嘴脸和架势:“我做鲎 (鲎壳做的杓子)故惊(还怕)汤烫做老大(掌舵的)故惊晕船溪水莽大伓(不会)流我石椿臼,毛(没有)眉毛难道也有髭须”方言中的许多艺术效果是其他语言难以代替的。如福州的《榴花梦》曾流传到广东和浙江的温州等地,但因其作品的说唱受到福州方言的束缚,只流传了一阵就消声匿迹了。《闽都别记》中的郑唐故事,虽然十分诙谐、生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道,但由于故事中夹杂着大量福州方言土语,所以一直只在福州话方言区流传。

倭寇的意思: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

13世纪末,日本施行海禁政策。但日本商人锐意搜求中国货物,违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带经商。元政府则通过庆元(今宁波)、泉州市舶司收税来接待日本商人。这些商人多是流劫日本西部沿海的武装商人。

14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

扩展资料

1597年,朝明联军抗倭进入决战阶段。明朝调动了陆水军共14万兵力,再度增援朝鲜,并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倭寇盘踞的三座要塞:蔚山、泗川、粟林。中国援朝抗倭大军的东征军,在中路提督董一元、副总兵张榜率领下,明军分四路向盘踞在朝鲜半岛南部永春、昆阳等地的倭寇发起进攻。

朝鲜庆尚右兵使郑起龙也率兵2200人与明军组成联军,共同作战。朝明联军英勇杀敌,势如破竹,连连取胜。1598年9月28日半夜,朝明联军向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要塞泗川古城发起进攻。29日凌晨3时,被围在城里的日寇打开城门企图夺路逃窜。

朝明联军击退倭寇多次反扑后,攻进泗川城,日寇守将川上忠实身中36箭而死,数千日寇被歼,日寇在城内的粮草库烧了两天两夜,火光冲天。倭寇盘踞在朝鲜南部的最重要据点被摧毁后,士气低落,其余10几个据点的倭寇“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越来越多。

-倭寇

人民网-明朝出兵援朝:联军大胜倭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