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淇淇课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最后的淇淇课文,第1张

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着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1980年1月,它在洞庭湖被渔民捕获时受了重伤,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放养在专门为它建立的水族馆里,人们给它取名"淇淇"20多年来,淇淇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1986年,曾捕获一头雌性白鳍豚,取名"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两年多眼看婚期将至,珍珍却患肺炎死了现在,淇淇老之将至,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白鳍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1999年底,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贵州一个10岁的孩子,得知白鳍豚的危急处境和保护工作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展开后,每月从零花钱中省下10元,以"爱淇"之名,寄给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两年多来从未间断爱淇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再不抓紧抢救工作,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只能从书本上,从我们讲的故事中知道长江白鳍豚了……我决心为保护它们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想,只要全社会每个人都尽一点力,白鳍豚一定会像大熊猫一样有一个生存的空间"爱淇的这一感人行动,引起了许多人对白鳍豚的关注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珍稀动物,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有灵性,早在几千万年前,白鳍豚就从海洋进入长江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是这条大江中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在2000多年前汉代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白鳍豚的记载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白秋练》中,讲述了慕生与美丽聪明善良的白姑娘相爱的故事,姑娘的母亲白媪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仅仅30年前,长江中的白鳍豚还有1000多头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的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白鳍豚数量约有300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进入2000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下二三十头了这种可爱的生灵,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作最后的诀别专家们绝望地称其为"活着的灭绝动物"

白鳍豚和大熊猫、水杉一样,都有"活化石"之称,都是"孑遗生物"孑遗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古时期,发充生长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大衰退,只剩下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有的甚至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水杉、银杉、银杏、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著名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了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现在,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白鳍豚的命运,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缩影

登临武汉长江边的黄鹤楼,唐人崔颢的诗句浮上心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们不禁要问,在长江这部大书中,难道注定要由我们亲手写上"地球上最后一只白鳍豚,已在长江中孤独地死去"这样一笔吗

要对白鳍豚进行人工繁育,至少需要捕获20头而1992年就斥资兴建的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鹅洲两个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至今依然空空如也

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便从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转地永远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独特基因库亦不复存在欧洲和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都搞得不错,但过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许多野生动物基本上已经灭绝,因此那两片大陆也就丧失了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何损失,都是即使花再多的钱和用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恢复、无法弥补的

如今,爱淇和许多人还在为保存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免遭灭顶之灾,但是,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灵们的灭绝熟视无睹,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也就为时不远了

不能容纳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作家金辉写

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着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1980年1月,它在洞庭湖被渔民捕获时受了重伤,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放养在专门为它建立的水族馆里,人们给它取名“淇淇”。20多年来,淇淇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1986年,曾捕获一头雌性白鳍豚,取名“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两年多。眼看婚期将至,珍珍却患肺炎死了。现在,淇淇老之将至,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白鳍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1999年底,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贵州一个10岁的孩子,得知白鳍豚的危急处境和保护工作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展开后,每月从零花钱中省下10元,以 “爱淇”之名,寄给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两年多来从未间断。爱淇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再不抓紧抢救工作,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只能从书本上,从我们讲的故事中知道长江白鳍豚了……我决心为保护它们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想,只要全社会每个人都尽一点力,白鳍豚一定会像大熊猫一样有一个生存的空间”。爱淇的这一感人行动,引起了许多人对白鳍豚的关注。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珍稀动物,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有灵性,早在几千万年前,白鳍豚就从海洋进入长江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是这条大江中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在2000多年前汉代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白鳍豚的记载。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白秋练》中,讲述了慕生与美丽聪明善良的白姑娘相爱的故事,姑娘的母亲白媪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仅仅30年前,长江中的白鳍豚还有1000多头。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的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白鳍豚数量约有300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进入2000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下二三十头了。这种可爱的生灵,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作最后的诀别。专家们绝望地称其为“活着的灭绝动物”。 白鳍豚和大熊猫、水杉一样,都有“活化石”之称,都是“孑遗生物”。孑遗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古时期,发充生长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大衰退,只剩下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有的甚至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水杉、银杉、银杏、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著名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了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现在,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白鳍豚的命运,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缩影。 登临武汉长江边的黄鹤楼,唐人崔颢的诗句浮上心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们不禁要问,在长江这部大书中,难道注定要由我们亲手写上“地球上最后一只白鳍豚,已在长江中孤独地死去”这样一笔吗? 要对白鳍豚进行人工繁育,至少需要捕获20头。而1992年就斥资兴建的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鹅洲两个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至今依然空空如也。 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便从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转地永远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独特基因库亦不复存在。欧洲和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都搞得不错,但过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许多野生动物基本上已经灭绝,因此那两片大陆也就丧失了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何损失,都是即使花再多的钱和用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恢复、无法弥补的。 如今,爱淇和许多人还在为保存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免遭灭顶之灾,但是,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灵们的灭绝熟视无睹,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也就为时不远了。 不能容纳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化石(fossil) 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活动遗迹。化石一词源自拉丁文fossillis,意为挖掘。化石是古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它为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中国古籍中早已有关于化石的记载,如春秋时代的计然和三国时代的吴晋,都曾提到山西省产“龙骨”,“龙骨”即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的化石;《山海经》也有“石鱼”(即鱼化石)的记述;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有对琥珀中古昆虫的记述;宋朝沈括对螺蚌化石和杜绾对鱼化石的起源,已有了正确认识。迄今,发现最早的细菌化石为距今35亿年前的澳大利亚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 形成条件 地史时期的生物,只有一小部分与地质环境相适宜,保存下来成为化石:①生物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如无脊椎动物的贝壳、甲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牙齿,植物的树干、叶子和孢子、花粉等;②生物死亡后必须迅速地被沉积物埋藏起来,免遭生物、机械或化学作用的破坏;③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各种石化作用。生物遗体如果是原地埋藏,就比较容易形成完整的化石,如中国山东临朐晚第三纪中新统山旺组中保存大量完好的动、植物化石。另一种情况是生物死后的遗体可能经受各种搬运作用,这些在异地埋藏的化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分选程度较好,有时还有定向排列现象。以生物的遗体、遗迹的埋藏和化石的形成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埋藏学。 保存类型 化石保存类型一般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①实体化石是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全部或部分被保存下来的化石,如中国抚顺第三纪煤层中琥珀内的昆虫化石,是在严密封闭的情况下保存下来的。西伯利亚第四纪冰期冻土中的猛犸象,是在严寒冷冻的条件下整体保存的。但多数化石仅能保存生物的硬体部分,而且经受了明显的变化,即石化作用。具有几丁质、几丁—蛋白质或蛋白质骨骼中容易挥发的成分(氧、氢、氮)经升溜作用而消失,仅留下碳质薄膜,因而又称炭化作用,如笔石和植物的叶子经炭化作用保存下来。生物硬体的组成物质,部分被地下水溶解,由外来矿物质填充代替,就可以保存原来硬体的微细构造,称为交代作用,如硅化木,其年轮甚至植物细胞形状仍能清晰可见。②模铸化石是指生物遗体在底质、围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根据化石与其围岩的关系可以分为若干类型,如印痕化石、印模化石、铸型化石和复型化石。③遗迹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生活活动时,在底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脊椎动物的足迹化石、蠕形动物的爬迹化石和动物的排泄物粪化石或卵化石。广义的遗迹化石还包括旧古器时代古人类的劳动工具、文化遗物等。④化学化石是指古代生物的遗体虽然未能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足以证明古代生物的存在。这类化石叫化学化石。 研究意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W.史密斯在地层层序律的基础上,根据化石的纵向分布建立了化石顺序律。这不仅利用化石确定地层时代,且为生物进化提供了证据。古生物学家发现地层层位越高,所含化石类别越多,化石的形态构造越复杂,反映了生物类别从少到多、形态构造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规律。 生物化石的古生态研究是重建地史时期古地理、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每种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适应环境的结果。各种生物在其习性行为和身体形态构造上都具有反映环境条件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就可以推断生物的生活环境,例如海生生物化石珊瑚、有孔虫等反映海洋环境;陆生植物叶片、树根、昆虫等则反映大陆环境。根据一个地质时期各种生物化石的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研究,就可以推断该时期的海陆分布、海岸线位置和湖泊、河流、沼泽的范围等。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建对地质历史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此外,生物的硬体部分还可以形成反映古环境、古气候的岩石标志,如贝壳岩反映海滨环境,生物岩礁反映低纬度暖海环境,泥炭或煤反映潮湿沼泽环境等。 化石资料的大量收集还为古生物的系统分类提供了基础。现代生物是古代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发展而成的,各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从而建立了一个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 化石的类群 古生物与现代生物一样,一般分为低级的原核生物和高级的真核生物两大类,共有5个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界以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等单位。 由于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发展到现代的,地史上各个时期的生物门类都不相同,每个时期的化石类群与当时的生物门类相关。不同地史时期有其发达的生物门类,也就有其特征的化石类群,有些门类在该时期占统治地位,有些门类在该时期衰退或灭绝。总之,按时间的进程,生物门类与化石类群的变化,显示了生物演化的系统发展历史。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推荐于 2017-12-1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3个回答

长沙结石专科胆结石怎样排石,专业取石

长沙南湖结石医院,结石检查9元+保肾取石+护胆取石,不开刀,不打孔,无疼碎石,就来长沙南湖结石医院

长沙南湖医院有限公司广告

玉石是什么_看完你就明白了

根据文中提到的化石为您推荐

玉石是什么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玉石是什么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lppinduoduocom广告

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1888493 正在咨询一个教育问题

2条评论

热心网友赞

太谢谢谢谢媳妇

查看全部2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原石价格多少_这方法真管用

原石价格多少, 这方法真管用 , 翡翠的辨别 , 少听忽悠 , 翡翠真假辨别方法 , 货比三家 , 能够让水滴聚集 , 呈现出圆珠形状

广告2021-03-13

关于化石的资料

化石是存留在古代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最普遍的方式是按其留存的生物遗迹类型分为三类:实体化石,遗迹化石,分子化石。 生物分界一般以一万年前为界限,一万年前的生物为古生物,一万年前以后的为现生生物。由于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瞬间将其掩埋隔离氧化形成。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 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被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扩展资料:

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 CFPF )发起于2005年,成立于2008年。公募基金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开展促进中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募捐活动,接受海内外热心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公益事业的有关组织和个人的捐赠。为增加本基金会资金而进行的基金保值、增值运作和投资活动; (2)开展有关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知识的科普教育活动,宣传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唤起全民保护意识; (3)协助政府做好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建立化石博物馆、防止古生物化石被乱采滥挖、倒买倒卖、走私贩运; (4)重点资助一些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的资源调查研究、科学发掘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项目。奖励对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 (5)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资助项目; (6)开展其他有利于古生物化石及地质环境保护的公益项目和活动;承担政府部门委托的其他专项任务。 ——化石

145赞·19,846浏览2019-08-30

关于各种化石的资料

一、 辽西化石概述: 当地球别的地方被海水浸泡时,这里的大地却被甘甜的淡水包围着,因而成了中生代的生物王国;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荒凉时,这里绽开了地球上的第一朵花,成为芬芳花果的起源地; 当地球别的地方一片沉寂时,这里飞起了地球上第一群鸟,成为古鸟的园; 当地球别的地方初等动物尚未爬行时,这里乳汁育雏的生物类群,成了哺乳动物的摇篮; 当地球别的地方悄无声息时,这里蜜蜂采花、鱼翔浅底、恐龙奔跑、鸟语花香……,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水陆空辐射的生物群落。 20世纪90年代,中国辽西,中生代晚侏罗纪的各种鸟类及动植物化石被发现,这片贫瘠的土地震惊了世界,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古鸟类专家、古地质专家及各国的化石爱好者的目光。尤其是1996年“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连美国的克林顿总统都称之为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辽西化石群在世界古生物研究史上创造了6个“世界之最”,即年代最早、鸟化石最多、属种最多、密度最大、含鸟化石层次最多(共6层)、未知领域最广(含有千米以上陆相地层)。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早期哺乳动物张和兽的骨架,有地球上第一枝“花”,距今145亿年(晚侏罗纪)的被子植物“辽宁古果”的发现改写了被子植物起源史;有世界上第一批从“恐龙”向“鸟类”过渡的动物化石——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古生物的遗体能成为化石的机会极为稀少,大概为十万分之一,沉睡了亿万年的化石重现于世,是大自然的杰作,珍贵过于宝石。 地球属于生活在其上的一切时代的生物,它们对人类及人类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物种,我们有权利和义务爱护好我们的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包括曾经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地球曾经的主人吧! 化 石 整 体 分 类 一级化石 鸟类 横道子长城鸟、杜氏孔子鸟、长趾辽宁鸟、三塔中国鸟、燕都华夏鸟 稀有爬行类 中华龙鸟、尾羽鸟、原始祖鸟、杨氏东方翼龙、东方喙龙、热河潜龙 稀有哺乳类 五尖张和兽、金氏热河兽 稀有两栖类 三燕丽蟾、葛氏辽蟾 二级化石 确已研究清 楚的鸟类 圣贤孔子鸟、孙氏孔子鸟、小凌源鸟、娇小辽西鸟、步氏始反鸟、郑氏波罗赤鸟、有尾华夏鸟、三燕龙城鸟、侯氏尖嘴鸟、六齿大嘴鸟、北山朝阳鸟、松岭鸟 爬行类 长趾大凌河龙、弯齿树翼龙 哺乳类 远腾兽 稀有植物类 辽宁古果、古尔万果 三级化石 爬行类 鹦鹉嘴龙、细小矢部龙、满州鳄 稀有昆虫类 逆蛇蜓、光箭蜓 稀有植物类 陈氏辽西草、常氏似画眉草、硅化木 确已研究清楚的鸟类、爬行类 新生代鸟类、满洲龟、蜥蜴类(亚目) 一般化石 一般鱼类 狼鳍鱼、北票鲟、满州鱼、海州鱼、吉南鱼、褶鳞鱼、原白鲟 蜉蝣类 中拟蜉蝣、中蜉蝣 双壳类 球蚬、豆蚬、中村蚌、日本蚌 腹足类 前贝加尔螺、田螺、肩螺、平滑螺 一般昆虫类 蜚蠊类、蚊类、蜂类、蜓类、甲类 叶肢介类 东方叶肢介、亚洲叶肢介、平滑叶肢介、延吉叶肢介 介形虫类 女星介、达尔文介、狼星介 三叶虫类 高里山虫、德氏虫、莱得利基虫、蝴蝶虫 松柏类 短叶杉、纵型枝、苏铁杉 苏铁、本内苏铁类 侧羽叶、似查来亚、蕉羽叶 蕨类 锥叶蕨、拟金粉蕨、茹福特蕨 银杏类 裂银杏、拜柱、似银杏、茨康诺斯基叶

4赞·12浏览2020-01-17

关于化石的资料 多一点

化石是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数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有机体 自身完好保存,或在沉积岩中的印模,或生存时留下的痕迹(称为遗迹化石)。化石,通常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含水沉淀物迅速掩埋,产生化学反应,然后矿物质加入或有机体被排出。如果这一程序没有发生,有机体会被暂时保留下来,但不会成为化石。 化石收集是一项引人入胜的爱好,在最近的几十年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活动中。其迷人之处是收集者既可享受发现化石的激动心情,又掌握了收集和制作标本的操作技能,同时还具有鉴定化石发现物的学术挑战性。几乎没有其他的科学能像化石收集这样,让初学者对史前历史知识作出如此重要的贡献。 1910年,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爵士开始其具历史意义,但充满悲壮的南极探险。斯科特 和四个伙伴最后虽成为恶劣天气的牺牲品,但遗留了重要的科学发现。从探险家的遗物中发现了 已形成化石的种子蕨,玉羊齿属。这一发现证明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曾是肥沃大陆的一部分;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绐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同时可推知,斯科特了解他的发现具科学的重要性。从铸币到骨头“化石”来源于拉丁文fossil,意思为“被挖掘出的”,指任何埋藏的东西。不仅有石化动物、植物残体,还包括岩石、矿石和人工制品,如铸币。 现在,该词专指史前生存但被自然埋藏和保存的有机体的残体。多年之迷希腊哲学家认为化石是十分奇怪的自然现象,就像水晶和钟乳石一样是在地下形成的。马丁·路德(1483/u1546)相信在山峰上发现的化石是《圣经》之血的证据。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在他的笔记中写到:化石是曾经生存过的有机体的石化残体。他的观点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异端邪说,直到19世 纪,他的笔记才被公开。 化石的真正面具是17—18世纪才被人认识,这主要归功于化石收集书籍的出版以及人们对自然 史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种类的岩石含有不同种类的化石,这个重要发现对第一幅地质地图的制作具有极大的帮助,并由此开创了化石学和地层学这两门现代科学。 分类 当人们提到化石时,总是使用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科学名称,虽然并不是正式或是十分普通的,例如:牡蛎的拉丁文常被称为“魔鬼的脚趾甲”,另外腕足动物则被称为“灯壳”,这些有它们的 用处,但缺乏科学所需的准确性。科学名称常以斜体字写出,后面写上发现者(即第一次描述该化石的人)的姓名。第一部分是属,第二部分是种。如果发现者的姓名写在括号内,表示该种当使用时,被划分到其他不同的属中。

5赞·209浏览2016-08-04

化石的资料

4赞·1播放

关于恐龙的化石资料

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虫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一一恐龙。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恐龙化石多达几百种,这样一个主宰地球l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覆灭。写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费解的一章。 迄今为止,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近年来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备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黏上层时发现微量元素枣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地层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检测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合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国地球内部呢?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枣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被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黏土层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证明当时地壳曾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 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黏土层下的地层中,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相吻合。 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龙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群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龙化石许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层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因为,如果地球的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是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群恐农幼仔化石的。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大量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右均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衫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发后,当那些身躯硕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也无法适应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在。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保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遵循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蜴蝎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物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生物进化史上惟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曾发生过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就

76赞·1,224浏览2016-03-08

结石怎么排出石头治结石 到京石

长沙京石医院有限公司广告

震惊 买玉石要注意了 如何辨别真假翡翠

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活着世界上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鳍豚。1980年1月,它在洞庭湖被渔民捕获时受了重伤,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放养在专门为它建立的水族馆里,人们给它取名“淇淇”。20多年来,淇淇一直过着独身的生活。1986年,曾捕获一头雌性白鳍豚,取名“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两年多。眼看婚期将至,珍珍却患肺炎死了。现在,淇淇老之将至,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白鳍豚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1999年底,新华社播发了一条消息,贵州一个10岁的孩子,得知白鳍豚的危急处境和保护工作因经费不足而难以展开后,每月从零花钱中省下10元,以“爱淇”之名,寄给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两年多来从未间断。爱淇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再不抓紧抢救工作,我们的下一代说不定只能从书本上,从我们讲的故事中知道长江白鳍豚了……我决心为保护它们尽一点微薄之力。我想,只要全社会每个人都尽一点力,白鳍豚一定会像大熊猫一样有一个生存的空间”。爱淇的这一感人行动,引起了许多人对白鳍豚的关注。

  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特有的珍稀动物,它的大脑同猩猩一样发达,极有灵性,早在几千万年前,白鳍豚就从海洋进入长江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是这条大江中最早的“原住民”之一。在2000多年前汉代古籍《尔雅》中,就有关于白鳍豚的记载。清代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白秋练》中,讲述了慕生与美丽聪明善良的白姑娘相爱的故事,姑娘的母亲白媪就是白鳍豚的化身。

  仅仅30年前,长江中的白鳍豚还有1000多头。由于江水的严重污染、繁忙的航运(螺旋桨击打)和乱捕滥捞,白鳍豚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6年,白鳍豚数量约有300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进入2000年的时候,估计白鳍豚大概仅剩下二三十头了。这种可爱的生灵,正在以倒计时向我们作最后的诀别。专家们绝望地称其为“活着的灭绝动物”。

  白鳍豚和大熊猫、水杉一样,都有“活化石”之称,都是“孑遗生物”。孑遗生物在地质历史的较古时期,发充生长旺盛,种类繁多,分布很广,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大衰退,只剩下一两种孤独地生存于个别地区,有的甚至有逐渐灭绝的趋势。

  大熊猫、白鳍豚、扬子鳄、中华鲟、白鲟等动物,水杉、银杉、银杏、香果树、树蕨等植物,都是仅存于我国的世界著名孑遗生物,它们是在长江的庇护下才躲过了九死一生的地质灾变。长江流域正是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世界罕见的孑遗生物避难所。现在,长江正日益失去这种特质。白鳍豚的命运,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危机的缩影。

  登临武汉长江边的黄鹤楼,唐人崔颢的诗句浮上心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我们不禁要问,在长江这部大书中,难道注定要由我们亲手写上“地球上最后一只白鳍豚,已在长江中孤独地死去”这样一笔吗?

  要对白鳍豚进行人工繁育,至少需要捕获20头。而1992年就斥资兴建的洪湖新螺和石首天鹅洲两个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至今依然空空如也。

  一个物种灭绝之后,它便从地球的生命序列中不可逆转地永远消失了,它所具有的独特基因库亦不复存在。欧洲和美国现在的环境保护都搞得不错,但过去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许多野生动物基本上已经灭绝,因此那两片大陆也就丧失了生物的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任何损失,都是即使花再多的钱和用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恢复、无法弥补的。

  如今,爱淇和许多人还在为保存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进行着最后的努力,虽然谁也不敢奢望这种努力能够使白鳍豚免遭灭顶之灾,但是,如果我们对身边的生灵们的灭绝熟视无睹,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也就为时不远了。

  不能容纳白鳍豚生存的长江,最终也必将不能容纳人类的生存。保护长江,保护像白鳍豚一样的珍稀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