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书特别的多,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国古书特别的多,中国各城市历史的书,人文,特产的书有哪些?,第1张

1、《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是根据中央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要求,为全面打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影响力,由国家有关部门主导,中国地图出版集团组织实施的“十三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根据中央的有关要求,《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拟于“十三五”时期开始,通过2-3个五年计划,实现334个地级市的全覆盖。其中,“十三五”时期拟计划出版100个城市分卷。

2、《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本书系《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0章,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概况。主要内容包括民族与疆域、行政区划及其变迁、政治中心的分布与变化、人口分布与变迁、农业开发与地域特征、工矿业分布与发展、城市与交通、商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形成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等。

3、《走遍中国》是一本实用的原生态自助旅行指南,书中提供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文、风光、地理信息,精彩的大图附有原始的拍摄数据,让摄影爱好者获得更多有用的参考信息。

4、《读城记》,易中天在2003年首次出版的城市散文集,于201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新版,记录了北京、上海、厦门、武汉、成都、广州六座城市 的城市面貌。

5、《中华文化史》是2005年12月1日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冯天瑜、何晓明。本书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成机制,以及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陈暮开新、烂熟式微、蜕变新生的发展历程。

-走遍中国

-《中华文化史》

-《读城记》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丛书

中国地理方面的古书有《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梦溪笔谈》、《太平寰宇记》、《徐霞客游记》等等。

一、《汉书·地理志》

《汉书·地理志》包括上、下两分卷,是东汉班固新制的古代历史地理之杰作。

该书叙述汉以前的地理沿革,着重写了《禹贡》九州和《周官》九州;接着叙述西汉的地理,以郡国为条,用本文加注的形式,依次写各郡国及其下属县、道、侯国的地理概况,诸如郡县的民户、人口,废置并分更名的历史,各项特产,都尉、铁官、盐官、工官等治所,山川湖泽,关塞要隘,名胜古迹,道路交通,等等。

二、《水经注》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该书所记大小河流有1252条,所记湖泊、沼泽500余处,泉水和井等地下水近300处,伏流有30余处,瀑布60多处,各种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灾、蝗灾、地震等,记载的水灾共30多次,地震有近20次。

记各种地貌,高地有山、岳、峰、岭、坂、冈、丘、阜、崮、障、峰、矶、原等,低地有川、野、沃野、平川、平原、原隰等,仅山岳、丘阜地名就有近2000处,喀斯特地貌方面所记洞穴达70余处,植物地理方面记载的植物品种多达140余种,动物地理方面记载的动物种类超过100种。

三、《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历史地理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成书于北宋,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四、《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是古代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等,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太平寰宇记》作者为北宋地理学家、文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五、《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游记》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汉书地理志

-水经注

-太平寰宇记

-徐霞客游记

-梦溪笔谈

中国古代十大旅行家

1徐霞客  

  徐霞客,生于明朝万历十四年,江苏江阴人,名弘祖,字振之,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探险家。他又被后人称为“游圣”、“霞仙”、“驴友祖师”,一生之中,游遍了中华秀美山川,极富传奇性。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宿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240多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3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4岁正月病逝于家中。徐霞客经30年考察撰写成的260多万字《徐霞客游记》,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2玄奘  

  玄奘(602~664),名陈袆,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滑国故城)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三年,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徒弟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孤身一人前进。

  经十七年坚韧不拔的苦行,玄奘法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

  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均由其事迹衍生。     

   3张骞  

  张骞(约公元前164~前114年),汉族,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张骞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虽然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来,他终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后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但仍然被匈奴捕获,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元朔六年,张骞随卫青征匈奴,有功,封博望侯。后张骞复劝武帝联合乌孙(在今伊犁河流域),武帝乃拜骞为中郎将,公元前119年率300人,牛羊金帛以万数,出使乌孙。张骞到乌孙,分遣副使往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旁国,此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遣使送张骞归汉,并献马报谢。

  元鼎二年(前115),张骞还。汉能通西域,由张骞创立首功。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

   4郑和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他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4年。在世界航海史上,他被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等大洋的直达航线。600年前,从1405年开始,在28年间,郑和率领中国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访各国。

   5鉴真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鉴真,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天皇之病(见天台乌药)。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大师”。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6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洲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7法显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书中记述的地域甚广阔,对所经中亚、印度、南洋约30国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物产、风俗乃至社会、经济等都有所述及,是中国和印度间陆、海交通的最早记述,中国古代关于中亚、印度、南洋的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在中国和南亚地理学史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战国末期秦国君主、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又称秦始皇帝。嬴姓,赵氏,名政。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修驿道,设郡县”。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宫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秦始皇构筑了从咸阳辐射全国、四通八达的驰道,从统一天下的第二年起,他开始举行了大规模的巡游。12年为帝,先后巡游达5次,平均2年多一次。

  第一次巡视旅行到宁夏西部、甘肃东部,经甘肃陇西,到达秦人祖先故地天水、礼县,再沿祖先东进线路回辇宝鸡、岐山、凤翔,归咸阳。

  第二次巡游旅行,首次东行登峰山、泰山,封山勒石刻碑。他去了烟台、胶南,沿东海到江苏的海州、徐州,又南下安徽,渡淮河,到河南,车辙又碾过湖南长沙等地。

  第三次巡游了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为去海上仙岛求取不老仙药,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驾船出海。

  第四次巡游是在公元前215年,他向北而去。从潼关过黄河去山西,到了河北邯郸,东抵秦皇岛。出了山海关,到达辽宁绥中海滨。回途内蒙古,经陕西榆林、延安,回咸阳。

  公元前210年,他开始了第五次巡游旅行。先后到达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结果他死在了旅途之上。  

   9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

  贞观十七年三月,唐派行卫尉寺丞李义表为正使、王玄策为副使,伴随印度使节报聘,贞观十九年正月到达摩揭陀国的王舍城(今印度比哈尔西南拉杰吉尔),次年回国。

  贞观二十一(或二十二)年,王玄策又作为正使,与副使蒋师仁出使印度。未至,戒日王死,帝那伏帝(今印度比哈尔邦北部蒂鲁特)王阿罗那顺立,发兵拒唐使入境。玄策从骑三十人全部被擒,他本人奔吐蕃西境求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发兵一千二百人,与泥婆罗(今尼泊尔)王那陵提婆兵七千骑及西羌之章求拔兵共助玄策,俘阿罗那顺而归。高宗显庆三年,玄策第三次出使印度,次年到达婆栗阇(今印度达班加北部)国,五年访问摩诃菩提寺,礼佛而归。  

  贞观二十二年,大臣王玄策在对外作战中,俘获了一名印度和尚,名叫那罗迩娑婆。为迎合李世民乞求长生不老的心理,把他献给李世民。这个印度和尚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长安时,已是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李世民立即给王玄策连升两级,册封他为朝散大夫,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押阿罗那顺献俘于太庙。   

  不久李世民中毒而死。此时距王玄策归国仅仅一年。王玄策受李世民之死牵连,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玄策几度出使印度,带回了佛教文物,对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天竺国行记》十卷,图三卷,今仅存片断文字,散见于《法苑珠林》、《诸经要集》、《释迦方志》中。  

   10杜环  

  杜环,中国唐代旅行家,又称杜还。襄阳郡(今湖北襄阳)人,生卒年不详。唐天宝十年(751),随高仙芝在怛逻斯城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军作战被俘,过了近十年俘虏生活。后来他旅游了非洲埃及等国,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宝应初年(762)乘商船回国,写了《经行记》一书,惜已失传,惟杜佑的《通典》(801年成书)引用此书,有1500余字保留至今。《经行记》是中国最早记载伊斯兰教义和中国工匠在大食传播生产技术的古籍,还记录了亚非若干国家的历史、地理、物产和风俗人情。

  唐代是中国与西方各国接触甚多的时代,大丝路的交通在盛唐时期络绎不绝。杜环身为一个游历的文人,他在那个花团锦簇的时空留下一本名为《经行记》的书本。杜环于751-762年遍游了黑衣大食国全境,也因此他留下了丰富的所见所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伊斯兰医药的部分,包括拔汗那国产的庵罗、地中海南岸突尼斯产的鹘莽、亚俱罗河洲产的香油、扁桃等、末禄国所产的军达、茴香等。杜环还曾游历过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且称赞过当时地中海的医学。

东汉的甘英和唐朝的杜环都到过西亚,但没有到欧洲。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到欧洲旅行的中国人是列班·扫马(1220-1294)全称列班·巴·扫马(Rabban Bar Sauma),元朝景教(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教士、外交家,畏兀儿(维吾尔)族人,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出生于元大都(今北京)。列班(Rabban),叙利亚语“教师”之意,聂思脱里派教士的称号;扫马(Sauma),他的本名。他出身于信奉基督教聂思脱里派的畏兀儿富家。父昔班,任教会视察员。扫马自幼受宗教教育,二十多岁时弃家修行,居于大都附近山中,成为著名教士。东胜州(今内蒙古托克托)汪古部景教徒马忽思(Marcus))来向他学习。约在至元十二年(1275),两人决意赴耶路撒冷朝圣,得到朝廷颁发的铺马圣旨,从大都出发,随商队西行。沿途经过东胜、宁夏(银川)、斡端(和田)、可失哈耳(喀什),答剌速河、徒思(今伊朗马什哈德附近)等地,抵伊利汗国蔑剌哈城(今伊朗马腊格),谒见了聂思脱里派教长马儿·腆合 (Mar Denha)。随后历访波斯西部、亚美尼亚、谷儿只(格鲁吉亚)等地,参观基督教遗迹,但因当时叙利亚北部常有战乱,去耶路撒冷朝圣的计划未能实现,便寓居毛夕里(今伊拉克摩苏尔)附近教堂。马儿·腆合召两人至报达(今伊拉克巴格达),任命马忽思为大都和汪古部主教,改其名为雅八·阿罗诃;扫马为教会巡视总监,遣返东方,因伊利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在阿母河一带发生战争,道路不通,还居寓所。1281年,马儿·腆合去世,马忽思被选为新教长,称雅八·阿罗诃三世(Yahbh-Allaha Ⅲ)。1287年,伊利汗阿鲁浑欲联合基督教国家攻取耶路撒冷和叙利亚,遣扫马出使罗马教廷及英、法等国。扫马使团经君士坦丁堡至罗马,恰遇教皇虚位,于是继续西行抵巴黎,向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呈交了阿鲁浑汗的信件和礼品,受到隆重接待。在巴黎逗留月余,又向西南到波尔多城(当时属于英国国王的领地,今属法国),会见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法、英两王都同意与伊利汗国建立联盟。1288年,扫马在回国途中,获悉新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已即位,再至罗马呈交国书。教皇对阿鲁浑汗优待基督教表示感谢,厚赠使臣礼品遣归。扫马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受到阿鲁浑汗的嘉奖,特许在都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宫门旁兴建教堂一所,命他管领。后移居蔑剌哈(马腊格),又建一宏伟教堂。1293年去报达(巴格达)辅佐雅八·阿罗诃三世管理教务,直到去世。

(一)世界(以欧美地区为主)旅游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参照世界历史的分期,可将世界旅游历史发展大体分为:

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3个时期。

(二)现代旅游的特征

1.游客的大众性

所谓大众性(这里并非指“大众旅游”模式),一是指旅游者阶层的广泛性,尤其是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成为现代旅游的主力军,使旅游从贵族化向平民化发展;二是指规模性,即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一生一次到每年一次甚至每年多次出游,因而形成大规模旅游的态势;三是指群体性,即多数以有组织的团体旅游,尤其是远程的洲际性旅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游客大众性,说明原来只有小数权贵和富有人士才能享受的旅游活动,已变成普通劳动阶层的人民也能积极参与的社会活动。

2.地区的广泛性

旅游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游和旅游业首先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普遍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逐渐有条件参加旅游活动,先是国内,再到国外。例如中国。不仅国内旅游发达兴旺,如今已成为亚洲一个新兴的旅游输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旅游业经受世界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仍然兴旺不衰,显示出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看好,发展中国家也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当今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地区)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参加联合国的世界旅游组织。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业的普遍发展,使得现代的旅游者几乎可以无处不到,区域或边远地区旅游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像新几内亚、澳大利亚腹地乃至南极洲都有旅游、探险者光顾。

3.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旅游虽然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同时也严重地存在着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旅游的发展,无论是从旅游者的人数上,还是从旅游者的消费额上,欧洲一直占着绝对优势,而非洲与中东所占比例很小。

4.增长的持续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起伏兴衰的变化过程,尤其是西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经历了多次经济危机的冲击。惟独旅游业一花独秀、经久不衰,至今发展方兴未艾,成为永远不知“夕阳产业”为何物的产业。

5.影响的双重性

古代旅游因限于小数人的自发活动,对社会还不足以产生影响。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兴起虽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因影响力不大,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现代旅游和旅游业的普遍快速发展,不但创造了旅游经济奇迹,而且对于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和不同价值观的沟通与谅解而增进友谊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对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才能使旅游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以造福后代,将是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共同课题。

6.运作的综合性

现代旅游与为旅游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需要众多产业部门、政府机构、全社会参与并具有特定经济、文化功能的市场综合体。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都无法独立地发展国际或国内旅游业。因此,现代旅游业将是旅游者与旅游服务提供者之间构成的一个相互依赖和影响的统一体。由此决定,现代旅游业又具有高度开放性和交叉性特征。

作者 鲍定赏

古城邯郸是一个值得走走看看的地方。“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初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

邯郸,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她有着厚实的文化底蕴:国家 历史 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中国散文之城,太极拳之乡,五大祭祖圣地之一(娲皇宫)等,多项美誉冠于一身,实在不多得,同时邯郸也是***、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沿根据地,为纪念这些为中华民族自由解放而牺牲的英雄与志士而修建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就座落在邯郸市中心。而且邯郸也有我多名青年时代的同学与工作挚友。我一直期望能到邯郸去一次,这次正好在北京小住,因此择期前往邯郸两日,在清林、连元、张广、服从几位同学加挚友的陪同下,两天安排的充实而又愉快!

我乘北京西至成都东的高铁,两小时就到达,出站张广、服从就在出站口等候了,我与他俩还是90年代南京同学聚会时相见过,又过20多年了,虽然还相互熟悉面容,但都老了。到了站外上了充当司机的清林驾驶的专车,直接前往连元的住所---供电公司家属院。

连元俩口和我们一起参加了去年的南京聚会,到楼下连元就从窗户探头招呼。按北方人待客礼节,连元俩口今天专门剁肉、和馅、包饺子来招待大家。连元是个细心人,见面叙谈中,他竟然拿出69年毕业分别时,女生赠送男生的“玻璃丝线编结的腰鼓包”,毕业离校已46年,难得他还保管至今。

午后,我们一行五人坐清林驾驶的专车开始邯郸探寻游。第一站就是成语“邯郸学步”典故中的“学步桥”。与邯郸有关的中国成语典故有上千条,因此邯郸被列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但被开发出来用于文化教育与 旅游 的典故之地并不多。“邯郸学步”算是一个,传说春秋时期的燕国少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

学步桥横跨滏阳河支流沁河,现重建的石桥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小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雕塑。

第二站,我们去了很有名气地坐落在邯郸市北部的黄粱梦镇,这个景点的全称是“黄粱梦吕仙祠”,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汤显祖《临川四梦》中《邯郸记》所讲述的著名的”黄粱一梦“的故事而建。是黄粱一梦故事中,卢生睡觉的地方,很值得一看。

门前“蓬莱仙境”石刻为明代遗存,书写者尚待考证。相传此石刻为“仙笔”,明嘉靖年间,朝廷扩建吕仙祠,背下四块青石,拟请名人题字。不想来一乞丐,以帚蘸剩菜汁在石上乱涂。可惜只涂了三块青石,便被驱走,随后石上显现出“蓬莱仙”三字,众人始知为吕祖显灵,但因为是“仙笔”,后世无人敢补余,直到清代乾隆皇帝初下江南,经过吕仙祠,才补上一个“境”字。

吕仙祠的东跨院,还有一个以梦为题材的《中国名梦馆》,把古籍、传说中比较著名的“梦”,如“黄帝梦游华胥国”、“赵简子梦游钧天”以及“庄子梦蝶”、“红楼梦”、“南柯一梦”等等,用绘画和说明形式展出,生动有趣,仿佛进入了梦的世界,反映了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传统心态。

第三站是“赵王城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该城址由西城、东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平面呈"品"字形。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据记载,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把国都从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代王君,共158年。公元前209年,秦将章邯攻赵王歇,下令“夷其城廓”,一代名都从此毁坏,以后逐渐变为废墟。

据考,“赵王城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战国古城址,属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我们几个满怀激情来到盛名在外的赵王城,看后很是失望,面积是很大,规划也宏伟,现场除了绿化与道路完成以外根本找不到感觉,仅建成的反映赵王城文化的整个公园的精华部分—赵王城遗址博展馆四面围起,唯一能见到的158米长、由众多“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的“ 历史 长卷”加工质量也欠佳,不能细看。“ 历史 长卷”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 历史 事件或成语典故。

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刘邵的>中当年赵王城的恢弘气势已一复不存,遗憾!

由于是开车,从北到南对邯郸整个外围有一个轮廓的印象,晚饭前去了邯峰电厂生活区,清林家小息。晚饭在南环立交桥附近的“又见炊烟”餐厅,这里交通方便,离清林与服从家都不远。聚餐时与大培、三学两同学见了面。大培的母亲是一位由上海支援内地建设的纺织女工,现在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为尽孝心,大培几次都未能参加同学聚会。三学同学一贯热心校友的活动,现在有了微信,除带来的他收集的校友聚会照片、信息,在微信上又分享了不少。现三学同学正忙于邯郸----邯郸散文之城的活动,仍充满着热情与活力。

同学盛情,晚上未去宾馆,在服从家中休息。9月5日原计划去涉县游览坐落古中皇山上的娲皇宫,祭祖与瞻仰“中皇山女娲文化”。因个人计划调整改为在市区附近游览。

一早清林就驾车前来,还是五人同行。第四站是前往市中心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瞻仰祭拜为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先烈。这座陵园规划、建设、管理得都很好!陵园1946年就开始奠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多位共和国领袖都有题词和碑文;陵园北院以园林建筑为主。独具民族特色的雄伟建筑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南院:以陵为主,有纪念亭纪念碑,及烈士墓。整个烈士陵园建筑雄伟,松柏长青,庄严肃穆,典雅壮观,为古城增添了无限光彩。

行车路上,途经与著名成语《负荆请罪》有关的“回车巷”,这是讲述战国时,赵国上卿蔺相如与老将廉颇两人乘坐马车相遇于窄巷之中,蔺相如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巷避让廉颇,使本与蔺相如有过节的廉颇深受感动,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之后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广泛知晓的成语《负荆请罪》。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古风尽失,由于停车困难也就扫眼而过,留下念想。

第五站是邯郸最有名的武灵丛台,它是古城邯郸的象征,这里原来是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的地方,现已辟为公园。赵武灵王是赵国 历史 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使国家强大,他勇于革新,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以致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据 历史 记载,丛台上建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名扬于列国。 历史 变迁,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现在所见丛台,是清同治年间修建的。

从石狮雄踞的南门拾级而上,右侧的台墙上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展示了丛台的地理形态。从北门,迎面立着清朝乾隆皇帝登丛台的题诗刻石,赞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 历史 业绩。我们是从北门上,南门下的,当年力154、讯118都是在北门,以武灵台为背景合影留念的,我们五人从南门以武灵台为背景留影。

公园内值得一看的还有丛台北面的“七贤祠”,内塑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西侧还有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还有国家一级文物,唐代末年节度使何弘敬墓志铭,据证是中国唐代最大的墓志铭。

成语“梅开二度”典故在丛台也能找到她的出处。相传受奸臣陷害,到外邦和亲的陈杏元与梅良玉送别的故事就发生在丛台,为游人平添了一段了解中国封建传统的趣话。

如今丛台已经成为邯郸市的地标建筑,像市区划分,丛台区。许多商品也都以丛台命名,90年代我们在电校聚会时吕服从就专门从邯郸带去一箱“丛台酒”,在南京“古林饭店”晚上聚餐,一顿全部喝光,造成还有同学醉后哭泣,大家兴奋到深夜。

赵苑公园正门坐南面北,高耸的两门柱之间,镶嵌着“完璧归赵”的“和氏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直奔“成语典故苑”,苑内精选出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一言九鼎”、“毛遂自荐”、“黄粱美梦”、“锲而不舍”等58条,以碑刻、壁画、雕塑等形式加以展现。

中午张广专门请人在永年县城永年饭店大楼,特色驴肉餐厅订了一桌。俗称“天上的龙肉,地下的驴肉”,一桌以驴肉为食材的宴席,餐厅粗看有20多个包厢,据讲还经常爆满,这得要多少驴,询问才知,与山东有协作,那边生产阿胶,这边要肉,互补。单一个冷拼就取自驴六个部位的肉,清爽诱人,也很上口;当地有一特色产品就是“驴肉香肠”。各位,如有机会前往邯郸,一定前往品尝喽!遗憾的是光顾拉呱未拍照。

午后,第七站,前往广府镇,虽然是秋天但中午仍很热,顶着烈日参观了杨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杨露禅故居》。杨露禅是中国 历史 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将太极武术传播并发扬光大的人,并且对后世文学,特别是武侠小说之影响巨大。25集电视连续剧《太极宗师》中饰演的杨昱乾的人物原型就是杨露禅。

下午,又去了广府老城参观了武式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故居》,其故居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故居原有房屋75间,现存42间,分为南、北三个院落,为当地典型的大户富宅,现主体建筑保存完整。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一个邯郸,除杨、武两大太极门派,还有吴派、孙派、赵派等多个门派,据介绍他们在各地习武、传拳,不仅互相不干涉,而且互相扶持,共同生存、发展,真是难得可贵,我想永年能成为太极拳之乡,重要因素也在于此吧。我们去时,当地正在筹备第十三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2016926 929)。

从杨府出来,绕着广府,沿着护城河和永年洼前往广府镇东25公里处的东桥村,瞻仰河北赵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隋朝,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的姊妹桥《弘济桥》,弘济桥东西横跨滏阳河上,初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建为石桥,明嘉靖年间重修。在全国现存的古代石拱桥中当数第二位。弘济桥结构与赵州桥相似,为单孔双敝肩石拱桥,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

最后一个景点是登永年城楼。我们从东门过护城河进东门(阳和门),经过瓮城进城的。东门内不远就是武禹襄故居,我们参观完,没有更多时间在城内浏览,上了城楼。

古城周长45公里,墙高10米,厚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虽然不如南京城但在冷兵器年代,也算得上固若金汤。

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洼环绕。永年洼面积达46万亩,平均海拔41米,比城南的滏阳河还低两米。依滏阳河供给以及雨季积存,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使得永年广府古城成为中国北方惟一的旱地水城,自然风貌独特。

除去独有太极文化,永年广府古城战国时期为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朝这里成为直隶省广平府治所,古文化底蕴丰厚,非名声在外的山西平遥古城所能比,也不逊色于四川阆中古城。

游到此处,天已近黄昏,坐在返程的车里,遥望夕阳下的广府水城,还真以为是在江南。

再见,永年广府!再见,古城邯郸!在挚友们的相送下结束两天邯郸之行,乘高铁返回北京。

鲍定赏:南京人,67岁,曾任淮南落河发电厂厂长、合肥第二发电厂厂长。

北京的名胜古迹很多,下面我给你简单的列一下天坛公园 明十三陵

颐和园 北京海洋馆

八达岭长城 北海-景山公园

中华民族园 中国科学技术馆

北京动物园 北京植物园

北京市等级景点:

北京香山公园 北京世界公园

北京房山云居寺 北京八大处公园

北京石景山乐园 陶然亭公园

北京慕田峪长城 雁栖湖旅游区

九龙游乐园 居庸关长城风景区

石花洞风景区 北京红螺寺旅游度假区

北京玉渊潭公园 北京湖景水上乐园

北京青龙峡景区 北京韩村河旅游景村

西山大觉寺 海定区凤凰岭自然风景区

房山青龙湖水上乐园 密云桃源仙谷风景名胜区

房山区银狐洞风景区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怀

鹫峰森林公园 海淀区百望山森林公园

松山森林旅游区 柔幽谷神潭自然风景区

宋庆龄故居 延庆康西草原

房山仙栖洞景区 怀柔生存岛旅游基地

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 春晖温泉度假村

古崖居风景名胜旅游中心 恭王府花园

八达岭残长城自然风景区 云蒙山森林公园

密云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 徐悲鸿纪念馆

门头沟灵山自然风景区 门头沟百花山自然风景区

门头沟珍珠湖风景区 门头沟小龙门风景区

密云白龙潭自然风景区 密云清凉谷自然风景区

怀柔百泉山自然风景区 平谷老象峰旅游景区

北京莲花池公园 丰台万方亭公园

丰台鹰山森林公园 中国印刷博物馆

北京石京龙滑雪场 怀柔响水湖自然风景区

怀柔神堂峪自然风景区 平谷湖洞水自然风景区

石景山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石景山希望公园

北京国子监 北京大葆台汉墓

花5元可以在天安门买一本北京旅游地图,地址里面全有

依据旅游者实际社会活动,可以将中国古代旅游活动分为以下几类:帝王巡游、外交文化旅游、文人漫游、科学考察旅行、佛教巡礼旅行、商务旅游、节会庆游

(1)帝王巡游

继承了奴隶制社会的特点,并且在经济能力、闲暇时间以及政治统治的需要上,帝王的巡游都要比普通社会成员更加方便。并且,由于当时社会中的流行趋势常常由帝王、封建官僚、权贵等势力所引导。因此,帝王巡游其实也部分的引导了封建社会中国旅行的发展。所以说,帝王巡游是当时一种极为重要的旅行形式。而且,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在少数。其中,周穆王、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乾隆等更是最典型的几个代表。虽然其巡游、巡幸、巡狩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总要包含或多或少的享乐的原因和休闲游览的欲望,这些,由于帝王所处的特殊的地位,都必然影响到当时的社会范围内的旅行的发展。

(2)官吏宦游

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古代官吏的宦游也十分繁多。奉帝王之命往返于国内各地的官员有时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甚至部分官员为了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原因千里迢迢远赴异域出使,可以说,这也是现代公务旅游的早期阶段。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大概要数西汉的张骞和明代的郑和两人。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也写下了光辉的一笔,他为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永垂史册的贡献。张骞是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和旅行家。曾经奉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西域,累计长达1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原因开始是处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了实现汉武帝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张骞远赴西域去联合当时与汉帝国一样,同为匈奴敌人的大月支,这是一次空前的壮举,被史学家称为“凿空”,历时长达13年。这次出使,张骞虽然没有完成军事上的外交任务,但是,搜集了大量的西域风土人情的重要资料,掌握了西进的交通等相关情况,为后来的旅行做了必要而充分的准备。张骞的第二次出使历时5年,其带领的使团本次主要以外交和经济交往为目的,先后到达了大宛(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康居(现在的哈萨克)、安息(现在的波斯)、大夏(现在的阿富汗)、身毒(现在的印度)、条支(现在的伊拉克)、大秦(现在的罗马)等国家,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古代交通,为中外的交流、交往开辟了新的纪元。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我国民间和史料上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当时的西洋指的是中国南海以西,包括印度洋及其沿海地区。郑和曾经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下西洋,累计历时28年。他们先后到达了印度支那半岛、马来半岛、南洋群岛、印度、波斯、阿拉伯,最远处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舰队出访,其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打开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通道,但是,其历史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这一目标,这些航行,加深了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起到了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并且扩大的贸易,也引发了各国人民到中国旅行的愿望,其影响之深远远非出使的最初目的所能预见。并且,郑和本人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其航海壮举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而且,技术、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也在当时世界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3)经商旅行

由于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历史极为悠久,商人一词可以追溯到商朝。并且虽然中国古代国家政治机构为了保证粮食生产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个别王朝还出现了歧视商人的政策,例如,商人不可以穿着丝绸等。但是,中国商业却一直随着中国精美产品的生产和经济的繁荣而不断发展繁荣。而且,随着中国古代水陆、陆路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加之商人的不断努力与开拓,中国历史上形成了相当一批举世闻名的“商路”,使中国的货品行销五洲、文明世界,经商旅行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直至今日,部分商路又演变为历史古籍成为现代旅游的优良资源。其中最为著名的包括:“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等。

(4)文人游学

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语。因此,中国的很多文人都有游学的经历,他们走遍了中国的名山大川,漫游名胜古迹,留下了很多经典的传世佳作。其中,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等人都是此中典型的代表。

以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为例。李白出生于亚碎叶,其父李客,为富商,家道殷实。李白青少年时期,唐代游侠之风盛行,李白读书学剑,二十岁前后便游历成都、峨眉山等地,留下了游历蜀中山水的许多诗作,其《蜀道难》家喻户晓。他遍游蜀中山水名胜,广泛接触社会生活,视野、胸襟开阔了。二十五岁时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漫游生活。出三峡,经襄阳、武汉至金陵(现在的南京)、扬州,回到湖北。27岁到35岁时虽然基本定居长安(现在的西安),但是期间,北游洛阳、龙门、嵩山、太原;东游齐鲁,登泰山;南游安徽、江苏、浙江,游踪遍及半个中国。35岁后离开长安,再度游历了江苏、浙江、安徽等地。43岁与同时代的大诗人杜甫、高适同游开封、济南。分手后,又南游江浙,北涉燕赵,来往齐鲁之间,以梁(现在开封)、宋(现在商丘)为中心“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直到晚年还曾到达巫山。可见,李白的一生都与旅行游学有着不解之缘。这也部分地代表了古代文人的游学生活。

另外,由于我国古代政府的人才选拔是通过科举的方式,而学子考学往往要赶南纬(南京的进士考试)或北纬(北京的进士考试),因此,举子赶考也就往往必须有一段旅行的必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形式的文人游学。

(5)专业旅行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专业技术水平都远远领先于当时世界其他国家,这就要求有众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专业研究。而很多的专业研究又都要求一定的旅行经历,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旅行形式,专业旅行。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包括:郦道元、徐霞客和李时珍。

其中,郦道元志趣于江河水利事业。其所著的《水经注》是为魏晋人的一部地理书《水经》作的注,兼具科学与文学性,记载了河道水利,并且,因水记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为了此书的写作。郦道元对于中原水利系统作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对于我国中部130多条河流以及1200多条水道都有调查研究。与此类似的,还有《河水注》以及《洛阳伽蓝记》。其中,《洛阳伽蓝记》是记述佛寺园林风物的建筑著作,作者北魏杨铉,以北魏洛阳的佛寺魏中心,广泛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掌故传闻等,作者的写作也是建立在资料的亲身游历上完成的。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鄙弃科举,终身从事游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和旅行家。其著作《徐霞客游记》由作者游历祖国各地时所写的日记汇集而成。作者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每至一地,必考察其地形、地质、水源等状况。其以地理学家的眼光记述山川大河,旅行与写作都服务于地理学爱好,可以说,也是专业旅行的典型代表。

(6)宗教云游

象其他许多宗教国家一样,由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拜火教、犹太教先后传入我国,我国从很早开始就有了宗教云游的记载。我国古代更是将宗教的信仰者为修行问道而云游四方称为游方。由于宗教云游在我国的长期发展,在我国更是形成了佛教四大圣山、道教五大名山等名胜,吸引着众多的信徒。而所有宗教云游中最富盛名的,只怕要数玄奘与鉴真两位大师。

玄奘,由于一部《西游记》闻名全球,而他的经历,虽然不象西游记中描述的一样奇幻,但是,从他本人奉唐太宗之命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奇迹般的游历生涯。该书记述的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记载了他所到的110多个国家和传闻中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成为研究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重要历史地理科学巨著。

鉴真则是以其6次东渡日本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抵达日本宏扬佛教与中国文化所取得的积极而重要的历史意义传为美谈。

(7)节庆聚游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重视节庆的民族传统,每逢佳节常常有各式各样的节庆聚会。春节的庙会、元宵节的灯市、清明节的踏青春游、端午节的龙舟庙会、中秋节的赏月家庭聚会、七夕节的观星鹊桥会、重阳节的登高会等等,都会吸引各地的人们作长途或短途的旅行。其中的春节、中秋节聚会旅行都部分地类似今天的探亲旅游。

中国古代旅游的特点

1.古代旅游多属少数人的个人活动。游者范围主要有帝王、贵族、官僚、地主等人及其附庸士大夫阶层。平民百姓仅在佳庆节日到近地出游,如踏青、赶庙会等。

2.国内旅行家多以学术考察旅行为主,是在古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影响下进行的。

3.古代旅游活动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当社会处于安定、强盛的时候,旅游活动就特别活跃,反之,便一蹶不振。因此,不同的历史时期,旅游具有不同的时代内容和特点。

4.国际旅游以政治交往(如互派使者)、宗教求法和经商贸易等形式为主。游程比较艰险,历时比较长。游历的成果多以“游记”、“见闻”等题材出现。

5.旅游基本上停留在旅行的阶段,与以获得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旅游业有本质的不同。但是某些私立旅馆业和观光业,已具有初级旅游业的雏形性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