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
我们很多人身上其实都是由很重的湿气,并且身上如果湿气很重是有很多的症状表现,比如说,会感觉自己容易长痘,并且肥胖很难减下来,整个人都感觉没有精神,在我们身上是有排湿气的学位的,那么。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怎样按摩排出湿气。
1、身体排湿气的穴位
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
(1)委中穴
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
(2)曲池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可爱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3)极泉穴
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
2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
3热水泡脚
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热水不宜太热,也不宜太凉,一般40度左右即可。
4适当运动
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哦!
白天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总之,有运动就是好事!
5少吃生冷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6睡眠充足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
除了晚上早睡之外,中午11:00到1:00间最好“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
2、体内湿气主要来源
睡眠不足
睡不够很大程度与脾虚有关。若脾虚,会影响其运化水湿功能,湿邪易乘虚而入。建议每天晚上11点钟前就睡觉,提高睡眠质量。
口味偏重
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而加重体内湿气。
嗜酒吃凉
其中,酒助湿邪;贪吃生冷食物伤损脾胃之阳,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这是加重湿气的关键因素。
坐多动少
久坐及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动则升阳,静则养阴”,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喜湿贪凉
衣着“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久留潮湿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让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所以,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
关于“海盐文书”文献的综述
陈磊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沉淀着丰富的人文遗产,在有形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里面,沉淀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被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 “海盐文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于“海盐文书”历史文献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一、海盐文书的起源
吴戈在《海盐腔纵谈》中认为在海盐腔的发展过程中,它对弋阳腔、昆山腔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影响,在海盐骚子先生所唱海盐文书的曲调中保留了海盐腔的成分浙江瓯剧所唱昆腔的专家也认为海盐文书保存了海盐腔的余音。那么弄清了海盐腔的历史渊源,相信对认识海盐文书的起源及其音乐特点都会有所帮助
在学术界对于海盐腔的起源存在几种观点:其一为南宋说。代表人物为明代的李日华,他在《紫桃轩杂缀》中认为:“张滋,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必新声,所谓海盐腔也。”其二为元代说。清代王士祯在《香祖笔记》中说:“《乐郊私语》云:海盐少年多善歌,盖出于澉川杨氏。其先人康惠公梓与贯云石交善,得其乐府之传。……家僮千指,皆善南北歌调,海盐遂以善歌名浙西,实发于贯酸斋,源流远矣。”《乐郊私语》的作者是元末侨居于海盐的姚桐寿,他认为海盐腔创于贯云石、杨梓两人当然有待商榷,但表明元代时浙西已流传海盐腔,这是不争的事实。还有一种是浙江传媒学院文学系, 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认为“海盐腔是秦时关中囚民所带来的”,1、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谬也。2、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也表明它是“形南实北”的腔调,是北曲不径意散落在南方珍珠之遗音,具有北曲衍变成南曲的过渡中间站与衔连的纽带。3、南宋定都杭州,为海盐腔的第一次勃兴创造了客观外加有利条件,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海盐腔的出现,既受到北方迁居而来的官僚之青睐,也受到浙北当地黎民之垂爱,于是自然在官府的鼓励和民间的需求刺激下在东南区域传播开来,声誉鹊起。4、降至明初,海盐腔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从内部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进而完成了“蜕变”式裂分——昆山腔终于在“海盐腔”的母体中呱呱坠地、应运而生了。拍捱冷板、调用水磨、低腔吟哦、婉协柔音、转喉押韵,成为一种“新声”。韵致高雅、空谷传音、极受欢迎,唱遍南北,被奉为“戏祖”。
笔者在海盐当地考证,并查阅大量大量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也比较认同第三种就是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的观点: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有谬。
二、海盐文书与海盐腔音乐特点联系
何坦野副教授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的观点:海盐腔在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 海盐腔中使用的不是当地的吴语而是北方话,当地人称“官话”准确的说是秦朝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乡音,就是关中,河南一带的语音。这就使北宋以及仍以北方人为主的南宋朝廷和文人雅士的垂爱和青睐,也正是海盐腔在那时繁盛的原因吧。海盐腔以拍为节。古时秦地以瓮、缶作为打击器具,拍打大腿作为节拍,而海盐腔可伴奏演唱,也可一人清唱。清唱时,可不用乐器,仅用拍板或拍手替代乐器,用拍为节乃秦音之遗声也。海盐腔内有不少高腔成分。古时陕西、河南一带民风古朴、关中人、中州人干活时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这样就形成了高昂激越、响遏悠长的特点。海盐腔里也保留了关中、中州一带高亢入云的高腔余迹,少有南方水乡之域柔婉轻细的特点。吴戈在《海盐腔纵谈》认为:1两者均盛行于海盐县,且海盐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何况在同一地方,各种艺术形式也总是相互渗透的。2两者均用于富家宴请的场合(所),唱者皆穿长衫。海盐腔服饰可参看明刊本《金瓶梅词话》中的一幅海盐子弟演剧的插图,厅堂里豪绅家中的宾客在两旁饮酒看戏,女眷在室内垂帘听戏,中间两个角色穿着古装正在表演。3“海盐文书”中也有海盐腔那样的戏曲痕迹,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海盐腔演唱时,以锣、鼓、拍板伴奏,无弦管;海盐文书一般也无丝弦伴奏,唱者常常用手暗暗打拍子掌握节奏。4两者都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都有衬词“禄来,禄里来”的帮唱。这已在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传奇刻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中,找到了印证。这个戏的开头第一段唱词是:“里禄来禄禄里来来来里禄里来来禄来里来……”也有见于福建“四平调”及江西孟戏演出正本前的《调财神》。由此可见两者的联系,按照民族艺术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应是海盐腔吸收了“海盐书”作为其曲调。
海盐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海盐腔和海盐文书的研究,专门成立了“海盐腔艺术馆”(筹),编辑、整理了内部资料24期,并于2000年6月7日至10日在风景秀丽的南北湖举行了“首届海盐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戏剧专家学者观摩了江西遗存的海盐腔演出的折子戏、浙江永昆的折子戏、海宁皮影戏的录像和“海盐文书”的演唱录音,并进行了论文交流。2002年5月22日,全国惟一演出海盐腔的剧团--江西抚州市汤显祖艺术实验剧团曾被邀请参加“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精彩的演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我们相信,通过大家认真、细致、艰苦、不遗余力的发掘、研究、鉴别和提炼,海盐腔,海盐文书这些古老的声腔将重新焕发光彩,流传于后世。
“海盐文书”起源及其音乐特点考略
陈磊
摘要:根据海盐有关地名传说及戏曲史资料,可论证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随着历史的发展,海盐腔并未绝迹,通过学习研究,在海盐县尚有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海盐文书”,发现它的音乐特点与海盐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海盐文书”起源、音乐特点、演唱形式作简略的考证。
关键字:海盐腔, 秦始皇 ,海盐文书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沉淀有丰富的人文遗产。在这些有形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里面,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被呈现,这是一个民族创造力,想象力和智慧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被打破和商品经济的强烈冲击, “海盐文书”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对于海盐文书的研究,弄清海盐文书的起源及其音乐特点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海盐文书”的起源
宋末元初,在海盐区域形成了一种海盐腔剧种。作为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戈阳腔,昆山腔)之一,海盐腔是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在明嘉靖年间曾风靡一时,流行达百年之久,并对戈阳腔,昆山腔的演变发展曾起过一定的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海盐腔如今几乎已成绝响,文字记载的材料也寥寥无几,这给现代学者的研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史词典》编入了[海盐腔]和[四大声腔]目。该词典称:海盐腔,“古代戏曲声腔、剧种名,宋元南戏三大声腔之一。起始于元时浙江海盐,遂以地名名之。”海盐腔,一说:认为渊源于元代流行在海盐的“南北歌调”,经杨梓(-1327年)等加工后发展而成,当时被称为“官腔”,为士大夫所喜爱。王骥德在《曲律》中说“旧凡唱南词者,皆曰海盐。”[1]根据元人姚桐寿《乐郊私语》说:海盐少年多善于唱歌,又因为元代末年杭州路总管杨梓也是海盐人,他和当时的散曲作家贯酸斋(1286-1324)很有交情,贯酸斋不但会作散曲,同时也善歌唱。杨梓得贯氏传授,教给自己的家童,后来杨梓的儿子杨国材、杨少中又和另一散曲家鲜于比较友好,而鲜于也是个歌唱能手。因此,杨氏家童千指,无一不善南北歌调者。可见海盐少年之善于歌唱,多得自杨氏家法。另一种说法为海盐腔起于宋末元初,创始祖为南宋张鎡。明李日华在《紫桃轩杂缀》中说:“张鎡,字功甫,循王之孙,豪侈而清尚,尝来吾郡海盐,作园亭自恣,令歌儿衍曲,务为新声,所谓海盐腔也。”[2]事实上,海盐腔不可能凭空突然在宋朝或元代创建出来,张滋、贯酸斋等人无非说明当时一些文人已介入海盐腔,并进而改造,成为与过去不同的“新声”。
海盐是一个小县,负海枕山,交通闭塞,人烟稀疏,却会出现一个声名遐迩的大声腔,真乃奇异! 对于海盐腔的起源,还有一种新说,浙江传媒学院的何坦野在《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中认为“1、海盐腔是秦朝始皇遣派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来浙北沿海挖河晒盐、筑宫造桥,完毕后一一留下的“迁民”所带来的。历经千年,一直在当地以角斗戏、高腔民歌、幻术、六合歌舞、插科打诨等形式在延续流传。故海盐腔源于南宋说与元代说的观点均谬也。2、海盐腔本体内使用的是北方中州音、以拍为节、含有高腔成份,有不少北高(曲)、采用曲牌联套体结构等,也表明它是“形南实北”的腔调,是北曲不径意散落在南方珍珠之遗音,具有北曲衍变成南曲的过渡中间站与衔连的纽带。3、南宋定都杭州,为海盐腔的第一次勃兴创造了客观外加有利条件,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海盐腔的出现,既受到北方迁居而来的官僚之青睐,也受到浙北当地黎民之垂爱,于是自然在官府的鼓励和民间的需求刺激下在东南区域传播开来,声誉鹊起。4、降至明初,海盐腔在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从内部进行了第二次改革,进而完成了“蜕变”式裂分--昆山腔终于在“海盐腔”的母体中呱呱坠地、应运而生了。拍捱冷板、调用水磨、低腔吟哦、婉协柔音、转喉押韵,成为一种“新声”。韵致高雅、空谷传音、极受欢迎,唱遍南北,被奉为“戏祖”。海盐腔又在它的子体昆山腔中绵延传调、经久不绝!”[3]确实海盐与秦始皇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笔者在海盐当地考证,秦始皇当时派了大批囚民在海盐及附近承担了以下工程:一、秦皇石桥柱、秦塘、秦皇妃墓、秦驻石碑、秦皇驰道。
海盐腔至南宋时已衍变了一千多年了,除了从地理沿革考证之外,我们还可以从海盐腔腔调本体及流变中来考证:1,海盐腔中使用的不是当地的吴语而是北方话,当地人称“官话”准确的说是秦朝大批关中、中原一带的囚民乡音,就是关中,河南一带的语音。这就使北宋以及仍以北方人为主的南宋朝廷和文人雅士的垂爱和青睐,也正是海盐腔在那时繁盛的原因吧。二、海盐腔以拍为节。古时秦地以瓮、缶作为打击器具,拍打大腿作为节拍,而海盐腔可伴奏演唱,也可一人清唱。清唱时,可不用乐器,仅用拍板或拍手替代乐器,用拍为节乃秦音之遗声也。三、海盐腔内有不少高腔成分。古时陕西、河南一带民风古朴、关中人、中州人干活时出大力,吃饭用大碗,唱起戏来自然也用大嗓门,这样就形成了高昂激越、响遏悠长的特点。海盐腔里也保留了关中、中州一带高亢入云的高腔余迹,少有南方水乡之域柔婉轻细的特点,后者至昆曲时才走上北方高腔改造本土化的历程。四,海盐腔本身包含不少的北调成分,《乐郊私语》说:海盐少年多善于唱歌,又因为元代末年杭州路总管杨梓也是海盐人,他和当时的散曲作家贯酸斋(1286-1324)很有交情,贯酸斋不但会作散曲,同时也善歌唱。杨梓得贯氏传授,教给自己的家童,后来杨梓的儿子杨国材、杨少中又和另一散曲家鲜于比较友好,而鲜于是一位北散曲作家。海盐腔的北调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它于中原、关中的囚民所带来的。
海盐腔以其清柔、细腻的演唱风格作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而名噪全国,对戏剧声腔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后来,由于昆山腔继承和发扬了海盐腔的清柔特色,从而发展、改造成为更细腻的“水磨调”,再配上管弦丝乐,海盐腔便逐渐被昆腔所取代。由于海盐腔既没留下曲谱(至今未找到),也没留下音响资料,因此,要对它进行研究,实非易事。在海盐县尚有一种古老的文艺形式--“奉文书”,它与海盐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规律,任何一个戏曲剧种中的戏曲音乐总是在当地的民歌、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因此,“海盐文书”这种说唱形式(或它的前身),肯定是形成海盐腔的因素之一。
“海盐文书”的音乐特点
“海盐文书”是海盐地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演唱活动中所使用的抄本,整个演唱过程称“奉文书”或谓“唱神歌”。旧时,一般演唱于为东家结婚、生子、过继(认干爹干妈)、生病还愿、祝寿等喜庆之日所举行的一种叫“赕佛”的敬神祭祀活动。它形成于宋元间,盛行于民国前,历史久远。但由于种种原因,到“文革”结束时,海盐文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基本停演,到现在会唱者所剩无几;即使能唱,也皆已古稀残年。可以说,海盐文书已快面临与海盐腔同样的命运--成为“绝唱”。面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胡永良、顾希佳、钱建中等民间文艺工作者,从1979年就开始了抢救工作,他们挖掘、收集到近百册海盐文书的原始手抄本,为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颇有学术价值。
经考察,海盐文书有近百种之多,唱词中有十六个韵脚:如天仙、团圆、堂杏、沙花等。海盐文书按基本特点,可分为:“正书”,“汤书”两大类。
“正书”俗称“神歌书”,是代代相传或师授的手抄秘本,每部书的内容就是某个神佛或人物(当地有名之人死后亦被封为神)的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无宾白的称“小轴书”,如《华光》、《蚕花》;有宾白的称“大轴书”,篇幅长,有“生”、“旦”、“净”、“末”等多种角色进行演唱,类似现在的戏剧。例子见《直年太岁》(民国五年抄本)。
正书中每首开头、结尾各唱两句为起调、落调,两句与两句之间为“夹说”(有说“隔沙”),分“单夹说”与“双夹说”。“单夹说”一般为四句,“双夹说”可以是各种曲牌,如《陈三姑娘》中的一段:“花园景致百花香,桃红柳绿倒垂杨(起调)。春景天花草争妍,蝴蝶花对对成双;百花台万紫千红,茉莉花喷鼻子香(单夹沙)。紫燕穿帘双和合,鸳鸯游湖配成双(落调)。”[4](注:《海盐腔研究》(内部资料),海盐腔艺术馆筹建小组编。第6期(98年4月)第20页。)
“汤书”的引子部分称“汤头”,后面部分为“汤书”。“汤书”的格式较为自由,可以有夹说,可以是一唱到底,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转韵。文书从曲调上分,则可分为“长腔慢曲”、“汤调”、“急板调”、“杂曲”等四类。1“长腔慢曲”一般用于“正书”,占曲本的大多数,有七、八、九、十言四种,具有抒情、悠缓的特点,字疏腔圆,由相帮叔叔帮唱“禄来,禄里来”作衬词。附“杂曲”有世代相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一般为艺人在演唱过程中吸收当地流传与外来传入的曲调后逐渐演化而成,主要在正书中插入演唱。海盐文书大多为五声调式,以宫调式、羽调式为主,也有商调式和徵调式。旋律平稳,以下行为多,笔者认为这与海盐方言为下行语调有关。如“内到阿里启(你到哪里去)这句话的音调近似”“sol mi re re do”。旋律由高到低,抒情优美。多级进及小跳进,以大二度、小三度为多,偶有纯四、五度。采用五声级进,是因为级进的旋法最柔和,旋律中没有尖锐的小二度,乐句起唱位置均为顶板(强起),使之平和、流畅、上口,如长腔《北岳·游曹王》。
海盐文书中由相帮叔叔帮唱“禄来,禄里来”,这与昆曲、江西海盐腔及文史资料中记载的海盐腔极其相似,如《白兔记》,当然,它们不完全是巧合。海盐文书一般为单段体,音域不宽,很少超过八度,节奏变化少,以前倚音及上波音为装饰音的多,几乎没有变化音,有较多的变拍子,如急板腔《水仙》。休止符也甚少,偶尔用也只是放在句末一字上,用来换气或停顿,故旋律基本填满。海盐文书的音乐语言比较简洁,如果是正书中的大轴书,则综合应用各种唱腔以及诗、词、韵白等手段交待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定调常根据演唱者自身声音条件来定。演唱时侧重真假声结合,真切感人。与此同时,它也要求气沉丹田,咬字清楚,演唱与动作表演协调自如。如为正书,通常有剧情,往往一人要同时承担二、三个角色,先是自报家门,再是各角色登场,有念白,具备戏剧的特点,有别于民间小调,可见与海盐腔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采访了吴关金(1925-)老先生,耳闻目睹了他的演唱,感到他气息畅通,声音有较强的穿透力(看得出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专门训练才达到的),咬字吐词也十分讲究,极有韵味,而同时具备唱声、字、情、味儿、神的特点,其内容既有唐宋的五七言诗式,又有宋元词曲的长短句式,还有元明以来的各种曲牌。
“海盐文书”的演唱过程
海盐文书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小调,据老艺人介绍,“赕佛”祭祀活动时间较长,少则一天一夜,多则三天三夜,相传甚至有七天七夜的。无论时间多长,曲目不能重复,所以必须满腹曲调者才能演唱。而当时大凡演唱者,都会唱几十部文书。从已收集到的文书看,只有唱词没有曲谱,演唱者均为男性,被称为“骚子先生”。其得名源于演唱后需焚烧纸扎的“龙舟”或“纸人”,因此称为“烧纸”(取其谐音);又因演唱颇有难度,故很受尊重,称为“先生”。“骚子先生”一般是祖传,有代代相传或拜师学艺者,有些从五六岁时就开始了。活动常在冬春两季农闲时举行,半职业化。它是一种以当地方言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综合艺术,大多是叙事体,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它与海盐腔的演唱形式相同,不用丝竹伴奏,均是一唱众和的清唱形式,也不化妆。受仕绅富豪之家特邀去府上演唱的情形,仿佛当年海盐子弟去达官显贵家用海盐腔演唱文本,其所唱内容具有浓重的戏曲风味。从这一点看来,它多少显露了点海盐腔之遗音遗风。演唱者既区别于巫师,又不同于僧道。所祭之神包罗了儒、释、道诸教,由能会全套曲本以及剪、画、写、捏、扎的技艺的掌坛来主持,其余称为客师,仪式一般在东家的堂屋内举行,设列神筵,名目繁多,由八仙桌、椅子、茶几等组成。相传最多时为十三筵(需一百张八仙桌方可),各筵前插有各种用纸做的彩印神像,称“马幛”,又称“纸码”,如:玉皇、观音、土地等。桌上放着祭品,全猪、鸡、水果、等数百件,桌无空隙,整个仪式排场称“赕佛”,有款待神佛,祈求神灵保佑的意思,既庄严又虔诚。接神前,打扫厅堂、净洗门窗,杀猪宰羊,东家和族中诸男沐浴更衣,妇女回避,午夜后接神,手执檀香一股,牌子出厅(另请的乐队)用唢呐迎接,鞭炮齐鸣,异常热闹。入座后,上香敬酒,骚子先生开始不停地演唱。次日上午,开始用米粉捏制各种供品;下午结束上筵唱本,上第一汤(豆腐衣),说明豆腐衣制作过程,作汤头,所唱的即称“汤书”;午夜上第二汤(元宵),第三汤(茶叶),当时也有新编的适应时事的时政汤书,如尖锐抨击反动派的横征暴敛的和《东洋人打进来》、《澉浦城里强盗抢》等,针砭时弊,颇受喜爱。后半夜为送神(因传说中的鬼神均在夜间出没),把所扎的龙舟送到河边焚烧,一路高声吆喝,神情威严。而后,唱《交纳》,在下筵前跪诵,告诉神界,请勾销此“愿”;加唱各种曲调,非天亮不得收场;直至众人和歌“禄来,禄里来”,敬神仪式才全部结束。
“海盐文书”与海盐腔的联系
综上所述,海盐文书与海盐腔确有密切的联系,可大致概括如下:1两者均盛行于海盐县,且海盐腔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何况在同一地方,各种艺术形式也总是相互渗透的。2两者均用于富家宴请的场合(所),唱者皆穿长衫。海盐腔服饰可参看明刊本《金瓶梅词话》中的一幅海盐子弟演剧的插图,厅堂里豪绅家中的宾客在两旁饮酒看戏,女眷在室内垂帘听戏,中间两个角色穿着古装正在表演。3“海盐文书”中也有海盐腔那样的戏曲痕迹,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海盐腔演唱时,以锣、鼓、拍板伴奏,无弦管;海盐文书一般也无丝弦伴奏,唱者常常用手暗暗打拍子掌握节奏。4两者都有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都有衬词“禄来,禄里来”的帮唱。这已在1967年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传奇刻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中,找到了印证。这个戏的开头第一段唱词是:“里禄来禄禄里来来来里禄里来来禄来里来……”也有见于福建“四平调”及江西孟戏演出正本前的《调财神》。由此可见两者的联系,按照民族艺术发展的规律,一般说来应是海盐腔吸收了“海盐书”作为其曲调。5两者都用了长短句式格律及各种曲牌。6两者曲调皆显平稳、流畅,抒情柔美。明汤显祖说过这样的话:“海盐腔体局静好,婉丽妩媚。”所不同的是,海盐腔是用官话演唱的,《客座赘语》说“……海盐多官语,两京人用之”。流传于士大夫阶层,所以能传遍全国;而“海盐文书”大多用方言演唱(但笔者在听吴老先生演唱时发现有几个字不完全是海盐方言),这也正是“海盐文书”得以流传和保持的原因。
总之,海盐文书中有着海盐腔的遗音,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事实上,即使在昆山腔兴起并风靡全国之后,海盐腔也与之并行演出达200年之久。“海盐腔与其他声腔一样,既不可能突然创立起来,也不可能莫名其妙地消失,至少能找出一条衍变的线索。[5](注: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1999年11月第50页。)”我们可以设想,各种艺术在它的家乡,必然会渗透到兄弟艺术的形式之中。另据音乐理论家周大风先生所述:“海宁(海盐邻县)皮影戏来省作内部调演,……发现有称‘寿曲’的曲牌,似与昆曲‘豆叶黄’差不多,老艺人说上几代传下来的惟一的海盐腔是“祖宗牌子”。经研究,昆曲中确有两种曲牌,一是‘双调北曲’,一是‘仙吕入双调的南过曲’,都是宋元南戏的曲牌,而海盐腔也是有北有南,‘寿曲’前后两阙相连,因而很有研究价值。”
诚然,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海盐腔”并未绝迹,但进行寻找和挖掘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没有曲谱和音响资料的情况下,这种研究尤为艰难。今天我们对海盐地区现存的即将灭迹的“海盐文书”进行抢救、整理和探讨,无疑将对海盐腔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尤其要抓紧将健在老艺人的演唱录制成VCD,予以保存,也可把“赕佛”的整个仪式演习一遍,制成光盘,这将为保存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正因为如此,海盐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海盐腔的研究,专门成立了“海盐腔艺术馆”(筹),编辑、整理了内部资料24期,并于2000年6月7日至10日在风景秀丽的南北湖(杨梓的故里)举行了“首届海盐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戏剧专家学者观摩了江西遗存的海盐腔演出的折子戏、浙江永昆的折子戏、海宁皮影戏的录像和“海盐文书”的演唱录音,并进行了论文交流。2002年5月22日,全国惟一演出海盐腔的剧团--江西抚州市汤显祖艺术实验剧团曾被邀请参加“中国·海盐南北湖旅游节”,精彩的演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我们相信,通过大家认真、细致、艰苦、不遗余力的发掘、研究、鉴别和提炼,海盐腔这个古老的声腔将重新焕发光彩,流传于后世。
注释:
[1]彭隆兴编著《中国戏曲史话》,1985年4月,第132页)
[2]王士 香祖笔记[A]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11卷
[3]何坦野 《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A]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02年12月第22卷
[4]《海盐腔研究》(内部资料)[P],海盐腔艺术馆筹建小组编。第6期(98年4月)第20页。
[5]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M],1999年11月第50页。
参考文献
[1]彭隆兴编著《中国戏曲史话》,1985年4月)
[2]王士 香祖笔记[A]四库全书[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
[3]何坦野 《秦始皇与海盐腔源流考》[A]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4期2002年12月
[4]《海盐腔研究》(内部资料)[P],海盐腔艺术馆筹建小组编。第6期(98年4月)
[5]叶长海《曲学与戏剧学》[M],1999年11月
[6] 汤显祖汤显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 王世贞曲藻[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4集[Z]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8]吴戈 戏剧艺术《海盐腔纵谈》[J]2003 年第1 期
[9]《辞海》[M]艺术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
1 文言文‘秦楼’的译文
《列仙传》卷上《萧史》原文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译文萧史,是秦穆公时候的人,擅长吹箫,他的箫声能招引孔雀和白鹤到院子里来。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喜欢她。
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做了妻子。他每天教弄玉学吹箫作凤凰鸣叫的声音,过了几年,弄玉吹出来的箫声就很像凤凰的鸣叫声了,凤凰来落在他家的屋顶上。
秦穆公为他们修建了凤凰台。他们夫妇二人住在凤凰台上,不到几年,有一天都一起跟随凤凰飞走了。
所以秦国人在雍州留建凤女祠,宫中不时传出箫声。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萧史》原文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
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
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
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译文萧史不能探知说出他生活的年代,样貌像二十左右的人,擅长吹箫作凤鸣的声音,而(他本人)风姿美好光彩闪耀,风采神态卓越高超不同凡俗,真是仙人神人。
在这个世界上隐身不露,当时没有人能了解他。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也擅长吹箫,秦穆公把弄玉嫁给了他。
遂于是就教弄玉吹箫做凤鸣,过了十几年,弄玉吹箫吹得就像凤鸣声了,凤凰飞来落在他家的屋顶上。秦穆公为他们修建了凤凰台,夫妇生活在凤凰台上,不喝水不吃东西,不到几年,有一天,弄玉乘着凤凰,萧史乘着龙,升天而去。
秦国人为他们修建了凤女祠,不时听到箫声。张岱《西湖梦寻》西湖中路之秦楼篇记载:原文秦楼初名水月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
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
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译文秦楼最初名叫水月楼,是宋朝时苏东坡修建的,他常常带着朝云至此游览。楼壁上有三首题诗,是东坡先生的手迹。
走过秦楼几百步(半步为武),就是镜湖楼,是唐代时白乐天修建的。宋朝时在杭州做官的人,春天踏青散步就会集到柳洲亭,夏天竞赛行船就会集到玉莲亭,秋天登高望远就会集到天然图画阁,东天观赏雪景就会集到孤山寺,平常宴请客人就会集到镜湖楼。
因战乱而遭到焚烧破坏之后,那秦楼已径废弃,变成民居了。
2 文言文‘秦楼’的译文《列仙传》卷上《萧史》
原文
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偕随凤凰飞去。故秦人留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译文
萧史,是秦穆公时候的人,擅长吹箫,他的箫声能招引孔雀和白鹤到院子里来。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喜欢她。秦穆公就把女儿嫁给他做了妻子。他每天教弄玉学吹箫作凤凰鸣叫的声音,过了几年,弄玉吹出来的箫声就很像凤凰的鸣叫声了,凤凰来落在他家的屋顶上。秦穆公为他们修建了凤凰台。他们夫妇二人住在凤凰台上,不到几年,有一天都一起跟随凤凰飞走了。所以秦国人在雍州留建凤女祠,宫中不时传出箫声。
《太平广记》卷四《神仙四·萧史》
原文
萧史不知得道年代,貌如二十许人,善吹箫作鸾凤之响,而琼姿炜烁,风神超迈,真天人也。混迹于世,时莫能知之。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弄玉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饮不食,不下数年,一旦,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秦为作凤女祠,时闻箫声。
译文
萧史不能探知说出他生活的年代,样貌像二十左右的人,擅长吹箫作凤鸣的声音,而(他本人)风姿美好光彩闪耀,风采神态卓越高超不同凡俗,真是仙人神人。在这个世界上隐身不露,当时没有人能了解他。秦穆公有个女儿叫弄玉,也擅长吹箫,秦穆公把弄玉嫁给了他。遂于是就教弄玉吹箫做凤鸣,过了十几年,弄玉吹箫吹得就像凤鸣声了,凤凰飞来落在他家的屋顶上。秦穆公为他们修建了凤凰台,夫妇生活在凤凰台上,不喝水不吃东西,不到几年,有一天,弄玉乘着凤凰,萧史乘着龙,升天而去。秦国人为他们修建了凤女祠,不时听到箫声。
张岱《西湖梦寻》西湖中路之秦楼篇记载:
原文
秦楼初名水月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
译文
秦楼最初名叫水月楼,是宋朝时苏东坡修建的,他常常带着朝云至此游览。楼壁上有三首题诗,是东坡先生的手迹。走过秦楼几百步(半步为武),就是镜湖楼,是唐代时白乐天修建的。宋朝时在杭州做官的人,春天踏青散步就会集到柳洲亭,夏天竞赛行船就会集到玉莲亭,秋天登高望远就会集到天然图画阁,东天观赏雪景就会集到孤山寺,平常宴请客人就会集到镜湖楼。因战乱而遭到焚烧破坏之后,那秦楼已径废弃,变成民居了。
3 文言文《秦楼》翻译与注释翻译:水沐浴清掉,叶喧凉吹,街道马声开始禁止。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熟悉依露井,笑着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人平静夜久凭栏,愁不回家睡,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叹年华一瞬间,人们现在千里,梦见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空见说、鬓胆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渐懒惰趁时均匀染色。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梅风地消退,虹雨苔增多,一架舞都变红。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谁相信无聊为伊,才能减少江淹,情伤荀请。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但是银河影下,回看稀星数点。
注释:清蟾:指月亮。叶喧凉吹:谓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更箭:古代计时器中用以计时之箭。琼梳:梳子的美称。
金镜:铜镜。匀染:打扮。
梅风:梅雨季节的风溽湿润。舞红:随风飘舞的落花。
才减江淹:《南史·江淹传》云:“江淹少时,宿于江亭,梦人授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梦郭璞取其笔,自此为诗无美句,人称才尽。”
情伤荀倩:《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妻曹氏有艳色,妻常病热,奉倩以冷身熨之。妻亡,未几,奉倩亦亡。
明河:银河。
4 文言文《秦楼》翻译与注释翻译:
水沐浴清掉,叶喧凉吹,街道马声开始禁止。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熟悉依露井,笑着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人平静夜久凭栏,愁不回家睡,立残更箭。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叹年华一瞬间,人们现在千里,梦见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
空见说、鬓胆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渐懒惰趁时均匀染色。
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
梅风地消退,虹雨苔增多,一架舞都变红。
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谁相信无聊为伊,才能减少江淹,情伤荀请。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但是银河影下,回看稀星数点。
注释:
清蟾:指月亮。
叶喧凉吹:谓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更箭:古代计时器中用以计时之箭。
琼梳:梳子的美称。
金镜:铜镜。
匀染:打扮。
梅风:梅雨季节的风溽湿润。
舞红:随风飘舞的落花。
才减江淹:《南史·江淹传》云:“江淹少时,宿于江亭,梦人授五色笔,因而有文章。后梦郭璞取其笔,自此为诗无美句,人称才尽。”
情伤荀倩:《世说新语·惑溺》:荀奉倩妻曹氏有艳色,妻常病热,奉倩以冷身熨之。妻亡,未几,奉倩亦亡。
明河:银河。
5 张岱的文言文翻译《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与云层,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我回来岸边下船时,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 《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
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
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
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
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
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
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
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译文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
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
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
(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潮水好像十分愤怒,水花四激,好像大炮把雁荡山瀑布打碎了,像漫天大雪在飞舞,看的人心惊目眩。(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
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
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
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
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
(《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
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
耀芳“教习小蹊,鼓。
6 陈允平《过秦楼》译文这是一首即景思人之作。
先写秋夜之景:夜空里一弯新月,凉风使树叶晃动,街头人马声已归于沉寂。这唤起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当年凭栏闲看她的娇憨可爱,历历在目。
又转写今日孤独,离别后天各一方,音信阻隔,连梦也无。又写所思之人:自别离后怕梳妆,镜里容颜日瘦,“梅风”三句在景语中进一步表述人生来都要自然老去的不可抗拒。
接下说自己为了所思之人而伤感,只能数着稀落的星星发呆。此词深婉缠绵地表现了男子思念情人的细腻真情,很有意识流的色彩。
[解释]碧天如水,明月皎洁,叶子在凉风里作响,门外路上的车马声沉寂了。那时她闲依在井栏边,笑着扑打着飞舞的流萤,把扇子也弄破了。
眼下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我靠着栏杆,不去睡觉,独自愁苦,也不管时间到多晚。感叹那时光飞逝,就如同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分隔千里,梦魂不到,音信断绝。
只是徒然的听说,她现在头发也稀落了,不耐梳掠,镜里的容颜日渐憔悴,根本无心装扮自己。我居住的地方正是黄梅季节,潮湿多雨,地面上满是滋生的苔藓。
春天早已过去,曾经满是红花的花架也改变了模样。有谁知道我正为你百无聊奈,情伤才减啊。
陪伴我的,只有夜空里横渡的银河、数点疏星而已。
7 文言文,过秦论全文翻译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窥伺周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已经死了,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商议削弱秦国。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这四位封君,都见事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人很宽厚,对贤能之士很敬重,以合纵之约,使秦的连横之策离散,联合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因此,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
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
秦有富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来制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
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个诸侯国,登上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
秦始皇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在咸阳集中它们,销毁刀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
然后凭着华山当作城池,就着黄河当作护城河,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
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秦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板的贫家子弟,是下底层一类的人,是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兵卒;才能不如平常的人,更没有孔子、墨子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公、猗顿那样的富有。他在戍卒的队伍中跻身,从田野间突然突然兴起,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折断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纷纷响应聚集,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行般地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消灭了秦王朝。 况且那天下并非很小,很衰弱,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是保持原来的样子。
陈涉的地位,没有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加尊贵;锄头木棍没有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兵也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陈涉的谋略,行军用兵的方法,也比不上先前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条件好者失败而条件差者成功,功业完全相反,为什么呢?假使拿东方诸国跟陈涉比一比长短大小,量一量权势力量,就更不能相提并论了。
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之后把天地以及东西南北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一个戍卒发难国家就灭亡了,皇子皇孙都在人家手里死去,被天下人耻笑,为什么呢?是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
8 求 张岱 陶庵梦忆 (梅花书屋) 古文翻译陔萼楼后面的老屋坍塌后,我命人造了一间大书屋。
两旁的耳室如同纱橱一样,里面放着卧榻。因为前后都是空地的缘故,在后面种了三株西瓜瓢大牡丹,盛放之时,大约有三百朵花自墙上蔓延出来,甚为好看。
前面种了两株西府海棠,花开时如同三尺香雪一般漂亮可人。前面四壁稍稍有点高,便在它对面设了石台,放上了几峰太湖石。
西溪梅花梅骨古劲,滇茶自有一份妩媚。梅花旁边还种着西番莲,缠绕着如同璎珞一般。
窗外有竹棚,颇为繁茂。台阶下面翠草三尺,中间秋海棠疏落间杂。
前后明窗下种以各种花木,渐成暗绿色。我坐卧其中,若不是高雅的客人,我绝不会让他进来。
因为仰慕倪瓒,所以仿照他的清閟阁给这间书屋起了个名字,叫“云林密阁”。
9 求周邦彦的《过秦楼》的译文 谢谢过秦楼① 周邦彦 水浴清蟾②,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③,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栏,愁不归眠,立残更箭④。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⑤。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消金镜,渐懒趁时匀染⑥。
梅风地溽⑦,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⑧。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
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注释〕 ①过秦楼:词牌名。
②清蟾:明月。 ③笑扑流萤:扑捉萤火虫。
④更箭:古代以铜壶水滴漏,壶水中立箭标刻度以计时辰。 ⑤梦沉:梦灭没而消逝。
⑥趁时匀染:赶时髦而化妆打扮。 ⑦溽(rù):湿润。
⑧舞红:落花。 赏析 此词为静夜愁立,怀人伤情之作。
上片写回忆情侣。水浴前六句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但词人却用实写,好像是在写今天,当词人完全沉浸在过去的美好生活的回忆时,这段生活的感情与形象是明朗的、欢快的。
“人静”六句辞意顿转,折笔写词人现境:自己凭栏夜久直到“残更”欲晓的“愁不归眠”,感叹情侣“人今千里”,往昔欢聚已如“梦沉”,充满怅惘失落的感伤。下片写两情眷恋。
“空见说”三句借平空传言悬想爱侣对自己的相思憔悴,以“怯”、“懒”二字幻化出她对镜怕见瘦容的胆怯心理和无心梳妆打扮的懒散情态。“梅风”三句插入江南梅雨景物,反笔写词人独处溧水地卑溽湿,苔滋花残的难堪境况,而借“舞红都变”的残花凋落的具象化手法,遥映“年华一瞬”,隐喻情侣的“鬓怯容消”的芳华憔悴。
“谁信”数句抒写词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深情:独处无聊,才思涣散,心为情伤,暗示自己对情侣如荀奉倩般生死相恋。“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以见明河侵晓星稀,表现出词人凭栏至晓,通宵未睡作结。
全词写景摹状,融情传意,不同时空的画面切换、转接无迹,虚实交映,以实写虚,曲折顿挫,具体生动。 译文:碧天如水,明月皎洁,叶子在凉风里作响,门外路上的车马声沉寂了。
那时她闲依在井栏边,笑着扑打着飞舞的流萤,把扇子也弄破了。眼下也是夜深人静的时刻,我靠着栏杆,不去睡觉,独自愁苦,也不管时间到多晚。
感叹那时光飞逝,就如同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分隔千里,梦魂不到,音信断绝。 只是徒然的听说,她现在头发也稀落了,不耐梳掠,镜里的容颜日渐憔悴,根本无心装扮自己。
我居住的地方正是黄梅季节,潮湿多雨,地面上满是滋生的苔藓。春天早已过去,曾经满是红花的花架也改变了模样。
有谁知道我正为你百无聊奈,情伤才减啊。陪伴我的,只有夜空里横渡的银河、数点疏星而已。
端午踏来,闲翻《风》《骚》,感受传统佳节如酽酽暖光,催开了中华民族的心灵之花。民风民俗遍地多彩,屈子魂兮魄兮可在一片吆喝声中归来?我怀念起屈原。想汩罗江畔,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仰天长啸又在拍打江岸。他用自己生命的毁灭,铺开了一条能让人们自由行走的哲理之路。他似乎告诉我们,浇灌生命,要会寻找水源;浇灌生命,要有利用水资源的智慧;浇灌生命,更重要的是思想指向,要懂得生命如花卉一样需要辛勤抚育。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奠基了一个端午,千年万年,我们快乐地过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所以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是为了避邪。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女诗人秋瑾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与祭有关。我想,清明是春祭,进入初夏,迎来夏祭中的端午,其后是中元鬼节,夏祭中最隆重的节日,之后的中秋、寒衣是发生在秋天的两大秋祭,大年是冬祭,把祭与节推向一年的高潮,做一个盛大的总结。
古代的祭祀,必须用乐。其实祭的背后,已经拱出了狂欢。哀以乐感,乐以哀感,中国人玩人生,玩出的是大幽默,大安详,大智慧。如此看来,端午祭祀屈原,其实就是把中国人的生命在阴阳两界展开,让死者芳菲,让生者芬芳,中国生命就在这样的大戏里一代一代演下来,生生不息。
端午的重头戏,以竞龙舟的形式在水上演出。我想,这是对端午之前的清明节的一种补充。有水滋润山才“清”,日月同在才“明”,这种山水日月关系,诠释了天地秘密。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
本文2023-08-06 09:16: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2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