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调查山西有关历史的遗址及传说,进行考察分析。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1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周朝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战国时,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国,与秦、楚、齐、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山西设有太原、上党、河东、雁门、代郡等五郡。到隋时,太原是黄河流域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第三大城市。隋末 ,李渊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长安后,把太原尊为“北都”,意即“别都”。五代时期,后唐 、后晋 、后汉和北汉都是以山西为根据地起家。在中国封建社会期间,山西的地位举足轻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乱世越是显得重要 ,谁拥有了山西,谁就可以称雄天下。所以,清人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指出:天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时期,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北部居领先地位。明代时,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统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开始称为山西。
早在18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就在晋南芮城大(黄)河拐弯处的一个叫西侯度的地方,点燃了人类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火,从此,开启了一个伟大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同位于晋南的襄汾,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丁村人”遗址、陶寺夏代遗址,驰名中外。侯马的春秋晋城遗址,展示了春秋霸主晋国都城的辉煌雄伟。另外尚有汉末黄巾军郭太部屯兵的白坡垒;以及史威村金代建筑的“普净寺”,丁村明、清居民建筑等宝贵文物。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朔州旅游区的应县木塔、崇福寺;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天龙山石窟、窦大夫寺、玄中寺、卦山和天宁寺、文水则天庙;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侯马晋都遗址;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万荣飞云楼,等等。其中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对于月球,从古至今一直都非常神秘莫测,很多人都对月球有着各种各样的憧憬。比方说古代人们认为月球上住着嫦娥,而到了现代则有很多人相信月球是外星人的基地,用来监视地球。
通过查阅古籍,我们会发现月球曾经有过很多不寻常的情况,比方说在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的手稿中曾记载一万多年前的天空中并没有月亮,后来直到大洪水退去,月球才出现在夜空中。
而在《彼得伯勒纪事》中的记载则更加匪夷所思,900多年前五月的一天夜里,月亮突然变得格外的明亮,之后光线逐渐变弱。此后连续很长时间,天空中都再也没有出现过月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月亮会突然的凭空消失?
诡异的记载引发科学家调查
根据《彼得伯勒纪事》中的记录,当月亮消失后,天空中出现了很多恐怖的白点,这些白点并不是星星,而且一连数月都挂在天空之中。前段时间,有一支科研团队根据这篇记载进行了调查,通过大量的取证分析之后,认为在900多年前地球曾经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火山爆发事件,火山灰遮天蔽日长达数月,月亮自然也就看不到了。
宋朝时期的火山喷发事件
在南极和格陵兰岛,研究者都发现了古老的冰芯,这些冰芯中包含着大量的沉积物,而且还有很多的气泡。从时间上推测,大约发生在12世纪初,当时我国正处于北宋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我国也曾经历过一场“小冰期”。
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有很多,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是除了太阳黑子活动减弱之外,还有就是地球上火山喷发会导致小冰期的到来。比方说距今最严重的一场小冰期,发生在明朝的崇祯年间,当时因为坦博拉火山的爆发,导致整个地球经历了长达40年的极寒时期,极大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真凶”是日本的浅间山
根据资料显示,在1108年,日本的浅间山迎来了可怕的火山喷发,且持续了数月,火山灰大量的弥漫在大气中,对全球的生态系统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比方说很多植物都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全球的平均气温也下降了11摄氏度。
所以,当阳光被遮挡,自然月亮也就看不到了,当时的人们才会记录下这一可怕的情况。毕竟在900多年前的人们不像现在这样,地球哪里出事了,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得知。除了生活在浅间山周围的人们,其他地方的人根本不知道火山爆发,于是,他们看到月亮消失后便会认为有可怕的事情出现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有研究者认为,未来若美国的黄石火山再次喷发,人类或许会重回冰河时期。不过,黄石火山已经沉寂60多万年了,它是否会“苏醒”,目前是无法预知的。
原田淑人最初参加的国外考古调查,为朝鲜乐浪考古调查。1916年,日本“朝鲜总督府”设立“古迹调查委员会”。1918年,原田淑人、滨田耕作被任命为这一“古迹调查委员会”委员之一。同年,原田对早年池内宏调查过的乐浪新罗时代的一座古墓开始了调查,持续时间不长。不久,原田作为海外考古研究员被派往英国、法国留学。归国后的原田再赴朝鲜,开始主持乐浪古迹的调查。
事实上,以朝鲜平壌为中心的乐浪群时代的遗迹调査,最初始于日本学者关野贞,继而东京帝国大学教授荻野由之、白鸟库吉先后在此展开过调查。由于这一古迹盗掘活动不绝,日本历史学家黒板胜美甚为担忧,自认为让盗墓贼盗走文物还不如让日本学者挖掘出来带回日本进行研究更有价值,于是,他与史学家村川坚固商议,共同说服细川侯爵,获得其赞助资金,作为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的研究事业,委派原田淑人主持乐浪古迹的考古挖掘工作。1925年,在原田的指挥下,日本考古队对乐浪古迹中一座相对保存完整的古墓开始挖掘。同年9月8日开始破土,由于墓中漆器遗物取出的困难,挖掘工作至到12月6日才结束。
从中挖掘出的漆器铭文上判断:这座古墓为后汉时代的古墓,同时从出土文物中的木印刻字上推断出了被葬者的姓名和生前职务名。
这次考古挖掘确认的汉代完整“木椁墓”,为当时东亚地区的首次发现。原田将调查写成详细调查报告书,后以与田泽金吾共著的形式和《乐浪》题名于1930年由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出版。 这一调查报告作为当时东亚地区有关汉代古墓调查中难得一见的完整报告书,对后来东亚地区的汉代古墓调查产生了影响。这主要源于原田对汉代古籍的深厚修养。
基于这次考古调查的成果,1931年在平壌成立了朝鲜古迹研究会,专门从事乐浪郡时代遗迹的研究所同时在平壌设立。1933年,乐浪郡遗迹研究所获得了日本学术振兴会的补助金,原田淑人被邀担任研究员。因他忙于“东亚考古学会”的事务,一直无时间参加研究所工作。1935年春、秋和1937年夏,原田受朝鲜古迹研究会的委托,三次担任被推定为古乐浪郡治遗址的土城里土城考古发掘“主查”。当时在日本文献史学领域,有关乐浪郡治所在地的论争纷起,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乐浪郡治地最初在平壌,后来迁移到土城里。为了搞清乐浪郡治地何时迁移的问题,日本历史学界热望考古学界介入,由此便有了原田担任“主查”的这三次考古挖掘。
三次挖掘的结果,从中发现了楽浪郡属县名的封印泥以及后来辨明为“乐浪礼官”役所名的瓦片出土地点。由于土城里土城面积方圆达40万平方公里,这三次考古挖掘面积极小,作用不大,因而留下了大量未解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文献记载历数千年而未中断。中华民族的典籍文献,夙称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数量之丰富,内容之深厚,举世无双。这些丰富的典籍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刻影响,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并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要求今人对现存中国古籍作系统整理与研究,首先需要对文献资源作全面调查与清理。在中国历史上,像编纂《中国古籍总目》这样在全国图书馆界、学术界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清理,尚属首次。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出版,具有开创性与总结性,堪称中国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编纂全面反映中国古代文献流传与存藏状况的总目录,是文献学界、图书馆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国历代有编纂史志目录、公私藏书目录的传统,并重视书目编纂“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指导作用。史志与公藏目录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积累,私家藏书目录则较多反映民间的文献收藏,两者各有局限,互为补充。收罗完备、着录详明、体例精严的总目录,惟有文献典籍大多归于公藏,各地区、各系统图书馆开展联合编目的当代,才有可能产生。近代以来,各大图书馆逐步积累的馆藏古籍记录与各学科专家合作编纂的专科目录,是《中国古籍总目》编纂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大型书目,为《中国古籍总目》的编纂提供了文献调查与收集、书目汇总与校订的成功范例。
本文2023-08-06 09:23:4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