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一书有多少字?用毛笔抄写一遍道家典籍得用多长时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道藏一书有多少字?用毛笔抄写一遍道家典籍得用多长时间?,第1张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籍。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你要抄一遍的想法值得颂扬。俺服了你。抄不到一半你就得道成仙了,祝贺先!鼎!

1955年,新中国组织了一批专家,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成员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王昆仑、邓拓、范文澜、张苏、夏鼐、郑振铎等九人。

委员会下设一个工作队,具体负责发掘工作。自周代发展到明清,我国的帝王墓葬已趋向定式,封土基本采取宝城、宝顶的方式。经过勘探,并未发现长陵地宫的线索。

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和两位皇后合葬陵墓。考古人员最先准备发掘朱棣长陵,因试掘失败,结果定陵成为了替代品。

定陵先后历时6年修建,耗银达到了800万两,其中地宫位于地下27米深处,由隧道券、前殿、中殿、左右配殿以及后殿组成,总占地达到1100多平方米。经过研究,委员会决定将目标转向定陵。偶然的一次,定陵地宫入口被工作人员成功发现。

1956年5月17日,工作人员正式发掘定陵。1957年5月17日,经过委员会一年的努力,定陵金刚墙的封口终于被发现,定陵的地下玄宫入口被找到。排完地宫内的气体后,为了防止剩余的有毒气体伤人,发掘人员并未立即进入地宫,而是把一只大公鸡放到了里面,此法未成功。

工作人员只好派一名队员戴着防毒面具下到洞里。还好,一切无事。队员们纷纷下洞,中央新闻记录**制片厂的摄影师也在此时跟进了洞。走过墓道尽头,定陵的地宫石门矗立在队员们的眼前。此两扇门由整块汉白玉做成,高33米、宽17米。每扇门上有乳状门钉,纵横各九排,共81枚。

因为石门背后有石条顶住,工作人员用一根八号铁丝自制了古籍中《肃松志》中描述的“拐钉钥匙”。石门打开后,定陵地宫终于呈现在队员们眼前。石门之内是地宫的前殿,东西长25米,南北长6米,高72米。

地上有一层腐朽的黄松地板,板上有车轮痕迹,这是下葬时为保护砖面而设计的。经过前殿,打开第二扇石门进入,是定陵中殿。此殿陈设着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宝座,座前有**琉璃五供,即一香炉、二烛台、二花瓶。中殿南北两壁各有一甬道通往配殿,但却有棺床而无棺椁。

带着疑问,队员们打开了地宫的最后后殿,只见殿中部偏西的位置赫然摆放着三座棺床,棺床上并排着三口朱漆棺材。经过专家鉴定,确定中间的一口是明神宗的。经过紧张的清理,工作人员清理出了三个棺椁内以及棺椁外的随葬品,共计2648件。图为万历皇帝的头骨。

据专家研究,万历帝牙齿的磨损程度极其轻微,说明他的食物极为精细,也正是因为食物精细,所以万历帝拥有严重的牙周病和龋齿。另外,万历帝的牙齿上有楔形缺损,一则说明他的刷牙方法不正确,二则说明当时宫廷使用牙刷已是普遍情况。

万历皇帝的金丝蟠龙翼善冠,全部用02毫米细的金丝编制,薄如蝉翼,重量仅为826克。上有二龙戏珠的图案,孔眼匀称,外表不露任何接头痕迹,堪称巧夺天工。当时因为考古经验不足,工作人员并未戴手套,而是直接用手取出了金冠。

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复原,万历帝是驼背,身高164米。通过检验万历帝尸体上遗留的头发,万历帝血型为AB型。1958年7月底,考古人员耗时两年零两个月后,终于让这座深藏368年的陵墓重现天日。但因为技术原因和经验不足,地宫中的许多文物并未得到妥善保存。

定陵的建筑结构

陵区的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宝城和地下宫殿等,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此外,在陵墓四周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祠祭属、神宫监等附属建筑。

地宫是定陵的主要部分,深27米,由前、中、后、左、右5个厅组成,建筑面积1195平方米。其中左、右配殿是相对称的两个殿,中间各自有一个用汉白玉垒砌的棺床,两配殿有甬道与中殿相通。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并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

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椁周围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装满殉葬品的红漆木箱。出土的随葬品包括帝后服饰、册宝、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银、玉、瓷器皿以及大量丝织品。

  朱安约1878年出生于绍兴。

  1906年7月6日,她坐花轿嫁到了周家,成了周家长媳。朱安孤独的终身正是从拜天地开始。丈夫周树人在新婚之夜坐了半夜,婚后第四天就逃回了日本。她和先生很可能一生都没有圆过房。

  朱安安分守己地陪伴着婆婆,终日盼望着先生回来。她知道先生和自己不好,就想好好地服侍他。她想将来有一天总会好的。她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点往上爬,以为终有爬到顶的一天。可这只蜗牛老到没有力气的时候,掉到了墙底。朱安心碎地说:“我待他再好,也没有用。”

  鲁迅对朱安没有情,却有义。虽然夫妻终年不说一句话,但她身体不适,会陪同她去医院,搀扶她上下车。鲁迅和许广平生子后都不和她离婚,许广平也承认和先生只是同居关系,两人就是怕休弃朱安以后,她没有生路。朱安对鲁瑞,鲁迅,海婴的感情终生不渝,一部分是因为传统观念,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份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大陆新村住所去世了。朱安和鲁瑞老太太的生活费本来是靠他每月寄回100银元。后来许广平每月汇寄4、50元钱,从1938年冬起周作人每月承担两位老人50元生活费,后改为150元伪券。

  从感情上来说,朱安是特别不愿意接受这笔钱的,因为1923年7月,周氏兄弟失和的事件在她心里留下了阴影。1919年,鲁迅卖掉了绍兴老宅,花3500元购置了八道湾住宅。全家人都搬进了这所住宅。其中包括周作人的日本太太羽太信子和她的弟,妹。因为朱安不识字,所以由信子当家,兄弟二人平均每月收入高达600多元(购买力相当于人民币30000元左右),除自留一点零用外,绝大部分都交给信子,信子是在贫寒之家长大的,非但要接济日本的家人,自己更挥霍无度,经常要丈夫和大伯出去借钱。鲁迅叹说自己用黄包车拉回来,  弟媳妇用汽车拉出去。经济上的矛盾激化以后,信子有了想独霸大宅的念头。向周作人哭诉大哥调戏她,晚上在窗外听房,偷看她洗澡等。鲁迅想和二弟说清楚这件事,周作人写了字条,只说要大哥自重,永远不要再进后院。后来争吵之时,周作人用一个铜器向鲁迅砸过去。兄弟之情就此断绝。鲁迅搬出了自己一手经营的八道湾住宅。兄弟失和,不但在经济上打击,在感情上伤害,而且在人格上污辱了鲁迅。朱安内心可以说是憎恨周作人夫妇的。但她终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旧式妇女,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又要侍奉婆婆,每次接受这个她憎恨的人送来的钱,伤心和屈辱的眼泪只能暗自咽到肚子里。         

  1942年春,许广平被日本宪兵逮捕抄家,每月汇兑的款子中断了。她和朱安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1943年3月,鲁瑞老太太去世了。周作人仍给朱安生活费。朱安十分希望能有其他获得生活费的途径,可以不再接受老二的钱。

  1944年7月,物价节节飞涨,伪券日日贬值。150元实在不能维持老人的最低生活了。朱安决定变卖家产,西三条二十一号的房产是栖身之处,而且将来是准备留给先生唯一的骨肉周海婴的。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只有鲁迅的藏书,古文物拓片。早年鲁瑞老太太曾让鲁迅买些水田,吃米就不用使钱买。他坚持说田地没有用,有余钱都买了书,一生购置并保藏的9600多册书籍和6900多张古文物拓片,共16500多件图书。保守估计,总价值折合人民币在55万元以上。

  1912年春 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 41024元(据鲁迅日记,1922年缺损,为估算收入)。其中买书的开支约占一成。由于西三条寓所藏书中还有不少古籍珍本善本,实际价值远大于相当于20多万元人民币的买入价。

  周作人是十分眼热兄长的藏书的。他知道大嫂生活困难,并不设法增加供给,净向两位老人(家里还有一位为周家工作了几十年的垂暮女工)诉苦,极力怂恿大嫂售书。朱安不懂藏书价值,他就主动代编书目,向各大书店发布售书信息。编书目的时候,周作人提出要买一些书。朱安拒绝了他,还死死盯着,绝对不允许他拿走一本。于是周作人在看中的书上精心作了记号,准备出卖的时候搜刮下来。后来,书目整整编了一本厚。

  许广平得到消息,给朱安写了一封措辞恳切的信,请求她不要售书,生活费可以立即为她筹集。去信后许广平又委托律师事务所在1944年9月10日《申报》上刊登启事声明,大意是出售鲁迅遗物的行为没有法律效力,家属有权追回。启事主要不是针对朱安而是为了阻止购买者的。许广平还请了朋友去北平与朱安面谈,请她一定保存遗物。

  1944年10月15日,唐弢,刘哲民和宋紫佩见到了朱安,她和老女工正在喝着清水一样的粥,饭桌上几块酱箩卜。他们说明了来意。朱安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她冲着宋紫佩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原话)说着指指自己的鼻子,很激动的样子。自比为遗物,看来似乎有点诙谐,只有朱安自己才知道,这个“遗物”含着多少痛苦与辛酸!尽管来客触动了她的伤感,她还是惦记着海婴,急急询问来客许广平母子的情况。

  当时有很多社会名流想在经济上援助朱安,但她不肯接受任何人的接济,只愿意许广平付给生活费,自死也不再接受周作人一分钱。许广平筹集的生活费不多,朱安尽力节俭,安于贫困。有时一次许广平汇了几个月的钱,她就托人写信,说如果许手头不宽裕,她可以把钱再汇一份回去。她还给海婴去了很多信,问身体,问学业,问生活。许广平于1946年10月24日来到北平,和朱安一起生活了将近半月。许在朱安的协助下,清点鲁迅藏书,安置鲁迅手稿,安装好鲁迅的各种遗物。 朱安于1947年6月29日晨因心脏病去世。她留下的遗嘱是:灵柩回南,葬在大先生之旁。

人人都希望有个户型好而且风水好的房子,以下是看房子风水的一些原则:

一、坐向要当旺

阳宅风水在于坐向是否当运,立向得旺气则吉,得衰气则凶,所以古籍有云:向首一星灾祸柄。阳宅风水中的坐向不是以一套房的大门为向,而是以一栋楼的入口为主。

判断一栋楼是否当运,要以三元九星的玄空法来计算,有如下两种方法:

1,收山收水(零神和正神之说)。例如第八运(2004-2023年)的零神方是东北方,正神方是西南方,所以如在东北方有水(或马路)则是旺财之宅,如在西南方有水则是破财之宅。

2,旺山旺向(玄空飞星法)。例如第八运旺山旺向是坐西南方向卯东北方的楼宇。

二、大门要当阳

在阳宅风水中,大门是至关重要的。在<<阳宅三要>>中将“门”、“主”,“灶”称为三要。门乃由之路。《八宅明镜》中有云:“阳宅首重大门,以大门为气口,纳气旺则吉,衰气则凶”。又云:“宅以门为吉凶,路为助,门向辨”。

大门的选择的方法如下:

1、门相配:卦是个人命卦,也就是常说的东四命和西四命。按照这个方法,大门要与命卦相配,开门要开在生气方和延年方以收旺气。

2、星到门:这个方法是运用玄空风水法来计算的。也就是当运星到门,能收山化煞,定能丁财两旺。财星(水)到门见真水主发财,丁星到坐山见真山主丁旺。

3、零正卦气:此也是玄空风水法。大门向处不论向水或向马路能收零神卦气,及真山实地收正神卦气。

三、房子要方正

做人要方正,长相也要方正。屋相如人相,屋也一样,一定要方方正正,大忌三尖八角,人与屋是有感应的。如果你住的房子是方方正正的,久而久之为人处事都会公公正正,而长相也会有变化,随时间的变异而长相男的会变得方方正正,女的会变得端庄大方。反之,如果你居住的房子是不方正的,时间一长,人的心也会变得歪斜,而长相上鼻子及腰骨都会变弯曲。同时,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稳定安全的感觉,而不方正的房子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四、周边环境好

购买房子,周边的环境也相当重要。除了传统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等之外,还要考虑周边有没有煞气存在,如低压煞(四面有楼、天桥、招牌下压等)、反光煞(强光反射)、声音煞、气味煞、割脚煞(过近马路)、镰刀煞(桥或马路成反弓)、白虎煞(楼宇右方有动土)、穿剑煞(走廊过长)、飞刃煞、梯冲煞等;此外房屋也不要对正政府机关、消防队、医院、电房、垃圾池、电线杆等煞气重的地方。

五、阳气要足够

中国易经的灵魂在于阴阳的平衡,人要阴阳平衡,房屋要阴阳平衡,房屋的光线也要阴阳平衡。书云:阴阳者,天地之理也。暗属阴,光属阳,阴阳平衡万物得以生长。经云: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房子的窗户太多,阳气过盛,财也难聚;窗户少,终日不见阳光,太暗,阴气重,容易招致阴灵作怪,病痛多。所以房子的光线适中,阴阳平衡,则财运也好,身体也会好。 如果确实买了这样的房子,建议在家里需多方阳气重的风水物品,比如植物,大象摆件,貔貅摆件和真品的久遇五帝钱这样的风水物品,即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六、水火忌十字

这里的水是指厕所,火指厨房。古书有云:水火不留十字线。意思是说在房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之位置及宅之中心点不宜有厨房及厕所。这是基于以下考虑,厕所是污秽之地,孤阴之地,要居不利之方,而厨房是煮食之地,独阳之方,要居有利之方。而现代建筑中,厨、厕都是固定的,所以购买时一定要观察清楚,不要在十字线上。水火相犯,易生不如意之事,财运反复,疾病丛生,桃花是非多多。厕所在屋中间的话,为水浸心,易得心、胃、肝、肺、小肠诸疾。房屋的十字,为阴阳不调,易患排泄、头、眼、口、手脚之疾。

七、房子忌直冲

大门直冲阳台、窗户,前后门相对冲,前后窗户相对,阳台与窗户对冲,这此都是风水大忌,会引至以下问题,一主财运不吉,易破财,易招盗窃;二是身体也不好,易生急病;三是家庭不睦,夫妻易生磨擦。 当然,现在家居中这些门冲情况多少都没法避免,遇到了后,可以通过装修时候改动也就好了。比如很多人装修的时候,在过门石下摆放铜钱或者五帝钱,如果大门和阳台或者卧室直冲,可以直接在大门处布置阳气比较盛的五帝钱这种专门化解门冲的风水物件即可(五帝钱指的是清帝顺冶、康熙、乾隆、嘉庆、雍正五位皇帝时代所使用的古钱币,五帝钱一定要选真的,如果当地有古玩市场可以自己去集齐5枚,用黄绳子串起来,如果当地没有,可以直接去网上找化煞最为经典的久遇五帝钱,利用钱币皆属圆形属水而金生水泄和法器挡其煞气,再加上**五行属土的东西,其非对称结构比单独五枚铜钱挡煞效果好很多,能很好的使气冲溶于吸纳之土,和房子建筑物和谐共气,非常适合别墅、大户型等情况的横梁煞使用,平时人很少在家更需要这种化煞比较强的风水五帝钱来进行挡煞,让室内阴阳趋于健康平衡)。

八、大小要适中

买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据居住的人口多少而决定大小,太大或太小都不好。屋大人小,阴多阳少,主暗病纠缠,阴灵寄居;屋小人多,阳多阴少,主脾气暴躁,官灾是非多多。按照我国城市的情况,最理想的居住面积,是每人平均占有25平方米左右的实用面积最好。

九、楼层要适合

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而不同的年份也有不同的五行,在易理中,运的五行生楼层的五行、助楼层五行,以吉论;克楼层五行、泄楼层五行,以凶论;但楼层的五行克运的五行,以中等论。具体的楼层五行为:一层属水,二层属火,三层属木,四层属金,五层属土,每五层按以上顺序循环。

十、宅命要相配

在中国较为流行的风水有“玄空风水”及“八宅风水”,而后一种是最简单的一种,但也是最多人用的一种,“八宅风水”又称为易卦风水。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八宅风水。在八宅风水里,把人的出生年份变成年命,年命又称卦命,分为东四命及西四命。东四命:震卦(木)、巽卦(木)、离卦(火)、坎卦(水);西四命:乾卦(金)、坤卦(土)、艮卦(土)、兑卦(金)。西四命宜住西四宅。东四宅:震宅(坐东向西)、巽宅(坐东南向西北)、坎宅(坐北向南)、离宅(坐南向北);西四宅:乾宅(坐西北向东南)、坤宅(坐西南向东北)、兑宅(坐西向东)、艮宅(坐东北向西南)。

,考之图籍,有徵云尔。

袁崧《全晋文·后汉书章帝纪赞》:孝章皇帝宏裕有余,明断不足,闺房谗惑,外戚擅宠。惜乎!若明、章二主,损有余而补不足,则古之贤君矣。

三、史料中有关敬陵的记载

《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第三》载:“(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后汉书·孝和孝殇皇帝第四》载:“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九里,陵周三百步,高二丈六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钟虡皆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

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记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

李贤《后汉书注》:“《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记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

《文献通考》载“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二亩。《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帝以章和二年正月壬辰崩,三月癸卯葬)。”

葛逻禄乃贤《河朔访古记·卷下》:“汉章帝敬陵。《帝王世纪》曰:“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九里,陵周三百步,高二丈六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钟ね皆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按《河南志》,作提封田二十顷五十五亩)。”

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卷十三》:“肃宗孝章皇帝讳炟在位十三年,戊自正月壬辰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三月癸卯葬敬陵,在河南府城东南。三月辛酉有司请上尊庙曰肃宗,共进武德之舞,制可。

宋太祖乾德四年诏给守陵二户,二年一祭。金章宗泰和三年依尚书省奏诏定祀典。”

四、陵园介绍

汉章帝刘炟敬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郭家岭村西南,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平顶圜丘形, 封土完好,基本被草及树木覆盖, 四周辟为一梯田, 共5层, 顶部东西长325米 , 南北宽313米,封土西侧有一水房和沟渠。

汉章帝刘炟敬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郭家岭村西南,此冢略呈平顶圜丘形,西南大冢,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平顶圆形,封土完好, 基本被草及树木覆盖, 四周辟为一梯田, 共5层, 顶部东西长325米 ,南北宽313米。另有西北大冢东西长95米,南北宽105米,高10米,与李家村西南大冢,白草坡南大冢无论规模形制都十分相似,郭家岭村所处地理形势为南高北低的缓坡地带,冢坐南朝北,背靠万安山,面对伊洛平原,是“原高土厚,易于厚葬。”的风水宝地。

五、祔葬后妃

汉章帝窦皇后,汉章帝梁贵人,汉章帝宋皇后

汉章帝窦皇后,即章德皇后,章德窦皇后(-97年),扶风平陵人,汉章帝皇后。曾祖窦融,官大司徒;父窦勋,追爵安成息侯;母为东海恭王刘强女沘阳公主,建初二年(公元77年)八月,窦氏及其妹妹被选入长秋宫。由于她貌美、举止言谈非凡,得到了马太后的赏识,更得到了汉章帝的喜爱。于公元78年被立为皇后。窦皇后通过阴谋手段,打击陷害宋贵人和梁贵人。建初七年,汉章帝刘炟废太子刘庆为清河王,立由窦后抚养的皇子刘肇为皇太子。不久,宋贵人饮药自杀。后窦皇后陷害汉和帝生母梁贵人,梁贵人自杀。章和二年(公元88年)二月,年仅33岁的汉章帝崩于章德殿前。十岁的皇太子刘肇即位,为汉和帝。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由窦太后临朝执政。随即窦太后下诏,任命窦宪违掌典辅政;太尉邓彪为太傅。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窦宪阴谋叛逆,走漏了消息。汉和帝决定诛杀窦宪。此后,窦氏家族做官的人全部免官,窦太后也由此被软禁,不得参与政事。汉和帝永元九年,窦太后忧郁而死,合葬于“敬陵”。

汉章帝宋皇后,即敬隐皇后,敬隐皇后宋氏,汉朝永平(58-75年)末年,选入太子宫,章帝即位,立为贵人(大宋贵人),生庆皇太子。旋以谗废,贵人自杀。后殇帝卒,庆长子祜为安帝。建光元年三月,追尊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

汉章帝梁皇后,即恭怀皇后,恭怀梁皇后(61年—?)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追封皇后。梁氏为褒亲侯梁竦之女。梁氏年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梁氏年十六,既在建初二年与姐姐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建初四年,梁贵人生和帝。章帝的窦皇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家而忌妒梁氏。八年,窦皇后作飞书以陷梁竦,梁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六、敬陵考察记录与研究

关于汉章帝敬陵的具 置,自明清以后便已鲜有确记。

清代洛阳县令龚松林曾遍访洛阳周边帝陵,并一一对应为之立碑。他将二汉冢考证为汉章帝敬陵,并立“汉章帝敬陵”石碑一通。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孟津县志·文物编·皇陵·名人墓葬》和《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卷》亦认可龚松林的观点。“章帝敬陵在洛阳东北四十一里,今查在东北路平乐保北”,立碑于二汉冢前曰:“陵周围三百一十五弓,高十六丈;四至:陵至东西各四弓二尺五寸,南六弓,北三弓,四方各八百余弓。以上连(两字脱)陵计地二十六亩六分六厘六毫,除陵十六亩零三厘九毫,旧占地七亩零六分二厘七毫,今查清正讫。”

建国以后,关于二汉冢墓葬归属和对龚松林考证的质疑,如陈长安先生在《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一文中纠正龚松林的观点,认为所谓“汉章帝敬陵”的“二汉冢”应为汉顺帝刘保宪陵,这一观点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二汉冢”前2005年所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碑上,亦记有“汉顺帝宪陵”。韩国河(2005)《东汉帝陵有关问题的探讨》亦认可认为所谓“汉章帝敬陵”的“二汉冢”应为汉顺帝刘保宪陵。而最新的考古调查认为,“二汉冢”当为汉安帝刘祜的恭陵。

历来关于东汉南兆域墓冢的考察,观点的差异重点产生在辨析东汉帝陵的两种方位系统之差别上。关于辨析东汉南兆域帝陵,有两种判定标准,其一是晋记,即皇甫谧《帝王世纪》,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等。另一种是唐记,即章怀太子做注的《后汉书》。两种记载除了晋里、唐里的差别之外,在具体方位上的记载也存在差别。王竹林、赵振华《东汉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即依据唐记记载,认为河南省偃师市庞村镇白草坡南大冢为汉章帝敬陵。而韩国河《东汉帝陵有关问题探讨》等文章则依照晋记,认为敬陵应在郭家岭一代。

笔者曾经于2007年,2014年两次考察东汉帝陵南兆域,认为郭家岭村西南大冢为汉章帝敬陵的可能性较大。

一、符合历史文献的记载

根据《帝王世纪》、《续汉书》等史料记载,汉章帝敬陵当位于东汉帝陵南兆域,南兆域包含六座帝陵(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汉殇帝刘隆康陵,汉质帝刘瓒静陵,以及汉桓帝刘志宣陵),即今天的万安山北侧岳滩、翟镇、高龙、寇店一带,整个陵区,北起伊洛河南岸,南到万安山下。六陵自北而南,错落有致,陪葬墓分列其间。

二、符合地望和地理方位的考证。

根据《帝王世纪》、《续汉书》等史料记载:“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二亩。《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按:《帝王世纪》一书,成书于西晋,所以这里的里就是晋里。从汉魏洛阳城的南门青阳门为圆心画弧,晋39里所在的位置,大致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李家村、郭家岭一代,这与之前学者所大致认定的,东汉帝陵南区位于今洛河之南翟镇,岳滩一带的论述有一定出入,但是大体范围不差。“

如果按照与显节陵的方位和记载来分析的话,敬陵应该位于显节陵东南二里,如果我们认为李家村西南大冢为显节陵,那敬陵位于郭家岭一代无疑是正确的,但是韩国河先生在著作中也强调:“纯粹依靠《帝王世纪》提供的数据在地图上寻找对应,没有严密的可靠性。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提供了一种确认相对陵冢位置的途径。”所以在考察南兆域陵寝的时候,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的因素。

二、根据考古发现和与大汉冢、历史记载的数据对比

郭家岭村现存西北、西南两个大冢,根据历史记录记载,西南大冢,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西北大冢南北宽95米,东西长105米,高10米,两座墓葬相隔如此之近,不应为两座帝陵,而有可能是一座为皇帝陵,一座为祔葬的皇后陵,根据史料记载,“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孝章宋皇后之陵即位于敬陵之北,是符合郭家岭村西北大冢的规模墓葬的方位的。而西干村大墓的位置恰好唯一郭家岭村两座大墓的西侧不远。

三、根据考古发现的文物证据

另外,在西北大冢的北侧,当地村民介绍,曾发现由石子的小路和大砖垒砌的墙垣,现已埋于地下。这些遗址的存在与东汉帝王陵园“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的记载是相符的,墓冢北面的建筑遗址很可能是园寺吏舍一类的建筑,而这些建筑是唐代墓葬所不具备的。

笔者以为郭家岭村南北相邻二冢为敬北陵、敬陵,李家村西南大冢为恭怀皇后西陵,但似与考古发现不符。在郭家岭村大冢附近,发现有石碑一座,石虎两只,石碑和石虎出土于郭家岭小学教学楼南部操场,北距村西北大冢约800米,南距村西南大冢约100米。考察出土位置与其附近墓冢关系,似系村西南大冢神道石刻。石碑首身一体,碑首保存尚完整,六龙盘绕。额题篆书'大唐故安西副都护陶公之碑',分为3行,每行4字,长88厘米、宽107厘米、厚33厘米。碑身仅存约全碑的1/3,长73厘米、宽105、厚30厘米,风化残泐痕迹明显。现存楷书43行,每行约31字,半数字已漫漶不清。墓主为陶大有,为唐故安西副都护。据此,王竹林、赵振华《东汉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认为,郭家岭村的两座大冢与东汉皇陵无关,认为河南省偃师市高龙镇白草坡南大冢为汉明帝显节陵。

但笔者仍有疑问,虽然石碑和石刻出土于郭家岭村,但是否与郭家岭南北的两座大冢有关,仍显证据不足。两座大冢单纯从形制上看,似乎不符合唐代墓葬的特点,二冢皆为平顶圜丘状。西南大冢,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西北大冢东西长95米,南北宽105米,高10米,与李家村西南大冢,白草坡南大冢无论规模形制都十分相似,是否为官职仅为安西副都护的陶大有所有,尚不能确定,恐需要对两座大冢进行深入钻探方可。从这两座封土的相邻关系和与显节陵的相互位置来看,与汉章帝敬陵有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据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偃师阎楼东汉陪葬墓园》记录,对白草坡以南的东汉墓群进行调查和钻探,对白草坡南军屯村附近大墓进行了钻探,发现该墓规模较大,属帝陵级别。另外对宁村、郭家岭、李家村附近的大冢进行钻探,发现宁村、郭家岭、李家村附近四座大冢属帝陵级别,其中李家村附近大冢直径达180米,而西干村附近汉墓封土的直径100米左右,应不属帝陵。最新的考古调查通过钻探,也确定了郭家岭村西北、西南大冢的帝陵级别身份。

笔者就目前发现的考古证据和现场调查的实地情况,目前暂且认为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镇郭家岭村西南和西北的两座大冢为汉章帝敬陵和敬隐皇后陵的可能性较大。

敬陵攻略:

洛阳关林客运站有直接发往偃师市寇店镇的班车,在寇店镇下车以后,沿着寇店村中的一条一直向北的柏油马路走就是李家村,大冢在李家村的西南,如果沿着寇店村向东行的柏油马路走的话,可以到达西干村,参观西干村的大冢。继续沿着这条路往东,就可以走到白草坡村南直通宁村的南北向的村路上,郭家岭村两座封土位于这条路的东侧,封土的规模很大且相距不远,是可以看到的。

附录:陶大有墓碑相关资料:

《唐安西副都护陶大有碑》录文

1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2行:玉润江汉之洪川囗囗周则囗囗囗囗

3行:郡开国侯囗囗囗百户又除交州刺史南囗囗囗囗囗囗囗

4行:族必选无囗宇囗弘深信义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5行:囗山阴之叟囗囗一囗来还合浦之珠又授弘州刺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6行:西河囗囗囗囗囗皇朝清池令介州司马囗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男居德囗囗囗

7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之囗明神爱之如父母公干囗千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8行:矣长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之囗海内群囗囗囗囗遂公望囗囗之佳气候囗山之

9行:武皇膺玄图囗囗囗囗囗囗囗凤翔

10行:太宗解殷囗囗囗囗囗周戈而拯溺公以囗囗囗囗囗囗囗征囗囗囗囗囗囗囗

11行:囗囗屡囗戎囗行囗囗囗囗囗囗上柱国华容县开国公乱杂既平晨昏是奉囗

12行:囗囗神囗乎一丘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贞观六年以奇才就辟答 诏庭问

13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明略沉远用文则屈武任武则

14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摧云及囗囗溟雷行动天地于囗

15行:囗入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戟以囗囗若烈风之囗囗囗囗莫反类南陵之无遗雨

16行:之恩囗囗囗囗诏问词抗表陈荐曰干用英梁志行清淳囗工弓剑力能扛鼎勇

17行:干囗囗囗囗囗之乡兰山形胜之地囗囗囗囗北锋金囗武威制封何之摧灵囗

18行: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月氏携囗之囗囗日邀归化之心苑飞谷而回无雷包囗

19行:五姓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公自往公以囗囗囗卒囗囗囗高囗囗将轻骑百余

20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不满千囗旗鼓相望身先士众囗

21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知囗弊诸蕃既来方居延而寇囗

22行:勇兵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于明术九攻九拒驾墨子囗

23行:水囗注贼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其神公曰 国之威灵

24行:其不囗左囗囗囗囗囗囗囗而贼有囗囗囗进退俱囗公乃被坚执锐叱吒腾

25行:海政相知讨囗从化前后被囗六十余日囗囗凡经五十八阵杀获万计攻拔

26行:制胜必胜而后征彼逸我劳未囗囗囗囗挫其锐囗囗囗囗盈诸将不从遂囗

27行:骑简骁雄囗囗当其前衔枚出囗囗囗囗兵于雾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天

28行:将公等纵其囗囗何面而见 朝遂命捉门不囗囗囗囗今囗囗经夜囗

29行:尽采薇之役将称杕杜之歌凯入先回休兵按部诸姓囗囗咸革囗心雅弓囗

30行:在天玉关之路绵堤囗囗远日金门之拜无期瞻仰 君亲囗囗何极囗囗

31行:囗囗之囗朝庭囗河南之恸含霜辞影无复耀电之珍囗囗囗囗囗丧昭车囗

32行:囗囗囗而奄弃囗囗囗囗囗囗之负囗囗过囗而囗囗囗囗囗囗囗之情攀囗

33行:囗囗西之七叶貂蝉江东之五龙囗囗家囗孝义递载囗囗囗囗齐金紫光囗

34行:囗龚承则囗囗丝组是以子孙尽忠孝之道亲戚遵囗囗之诫囗士母之囗囗

35行:缑氏原礼也其原傍临洛汭伊川引清澜而注淮海左对嵩高少室叠翠岭囗

36行:恩威振虏庭忠烈囗囗囗少囗囗囗囗囗囗卿云囗宸诚感章矣囗以 囗

37行:策总良平囗囗囗而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以囗囗囗囗囗囗

38行:诗陈四牡陆平原之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39行:悠哉上代邈矣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40行:豪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41行:见德慎彼囗囗囗囗三惑其一 雍容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42行:州制胜柔囗囗囗囗宣囗都囗囗瑶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43行:日徒照夜台方晦长风曀陇阵云囗囗表忠杰于高碑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

残碑缺失文字太多,且仅存碑身上部的1/3,无可得知碑主的名姓族里。按:清陆耀遹《金石续编》卷六有唐《宣州刺史陶大举德政碑》,'在江南当涂县横山'。(《金石萃编》正、续、补正合刊本第五册第1页,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据1921年扫叶山房本影印)又载于《全唐文》卷九一二,题《唐宣州刺史陶府君德政碑》(《全唐文》第四册第421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碑文虽通篇保留,惜文字缺失不少。可能采用的拓本不同,两书录文略有异同。将《安西副都护陶公碑》对照《宣州刺史陶大举德政碑》,残文有相同之处。《宣州刺史陶大举德政碑》云:'父讳瓒,梁著作,随西囗司功囗囗囗囗囗州清池县令、介州司马、上柱国、丹阳县开国公。'《安西副都护陶公碑》有相对应的内容:'西河囗囗囗囗囗皇朝清池令、介州司马、囗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男',也是碑文前部叙述碑主先人的文字。《陶大举德政碑》云:'兄讳大有,囗囗通事舍人,廓州刺史,安西都护,上柱国、燕谷县开国公。'是碑文前部对父兄生平的介绍。《安西副都护陶公碑》云:'囗囗上柱国、华容县开国公',是陶大有于贞观年间勋受太宗封赐之爵号。《全唐文》记为'燕容县开国公'。中国历史上无'燕谷'和'燕容'县,当是华容县,可能因残泐缺损难以分辨为燕或繁体华字。由二碑所叙人事,可证知偃师郭家岭村出土残碑是《安西副都护陶大有碑》。

《陶大举德政碑》残文叙其于高宗总章元年(668)任廓州刺史,弘道元年(683)任相州刺史,不久去世,功德碑立于永昌元年(689),时武则天执政6年。宋赵明诚《金石录》卷五著录有《唐怀州刺史陶大举碑》,'姚崇撰,徐峤之正书。开元八年'。(《金石录》第9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宋郑樵《通志·金石略》亦著录《怀州刺史陶公碑(西京)》,可知其葬于东都洛阳。设陶大举高寿70,则其一生经历了初唐高祖、太宗、高宗、武后朝。兄弟二人的年龄相对接近,据碑文陶大有于太宗贞观六年(632)之前已受封爵为'华容县开国公',勋官为'上柱国'。作为朝廷靖疆大臣主要活动于太宗、高宗朝。碑文的前后被甲六十余日,凡经五十八阵,杀获万计,攻拔若干城的叙述,须将来找到碑的下半,方可知道战争发生之时地与征讨的对象。故陶大有很可能亡卒于高宗朝之末武则天于洛阳君临天下之初。《新唐书》卷四十九下《百官志四下》云:'大都护府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上。'(《新唐书》第131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安西为大都护府,则陶大有为朝廷四品官员。

历代陵墓遗存调查记录明细表 汉章帝刘炟敬陵 目录

记录内容

备注

方位

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郭家岭村西南

墓主

生平

详细事迹参见《后汉书·章帝纪》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范晔《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第三》

南朝

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范晔《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第四》

南朝

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九里,陵周三百步,高二丈六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钟虡皆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

皇甫谧《帝王世纪》

西晋

《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记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

梁刘昭、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仪志》

西晋

《古今注》具载帝陵丈尺顷亩,今附之后焉。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堤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五亩。帝王世记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

李贤《后汉书注》

章帝敬陵、山方三百步,高六丈二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石殿、钟虡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二十五顷五十二亩。《帝王世纪》曰:在雒阳东南,去雒阳三十九里(帝以章和二年正月壬辰崩,三月癸卯葬)。

马端临《历代文献通考》

南宋

汉章帝敬陵。《帝王世纪》曰:“在洛阳县东南三十九里,陵周三百步,高二丈六尺,无周垣,为行马四出,司马门、钟ね皆在,行马内寝殿园省在东园寺,吏舍在殿北,提封田十二顷五十七亩八十五步”(按《河南志》,作提封田二十顷五十五亩)。

葛逻禄乃贤 《河朔访古记·卷下》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在位十三年,戊自正月壬辰崩于章德前殿,年三十三,遗诏无起寝庙,一如先帝法制。三月癸卯葬敬陵,在河南府城东南。三月辛酉有司请上尊庙曰肃宗,共进武德之舞,制可。宋太祖乾德四年诏给守陵二户,二年一祭。金章宗泰和三年依尚书省奏诏定祀典。”

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卷十三》

章帝敬陵在洛阳东北四十一里,今查在东北路平乐保北,立碑于二汉冢前曰:“陵周围三百一十五弓,高十六丈;四至:陵至东西各四弓二尺五寸,南六弓,北三弓,四方各八百余弓。以上连(两字脱)陵计地二十六亩六分六厘六毫,除陵十六亩零三厘九毫,旧占地七亩零六分二厘七毫,今查清正讫。”

龚松林《洛阳县志·卷四》

丧 葬

时 间

章和二年(公元88年)三月癸卯

《后汉书·章帝纪》

祔 葬

情 况

章德皇后,章德窦皇后(-97年),扶风平陵人,汉章帝皇后。汉和帝永元九年,窦太后忧郁而死,合葬于“敬陵”。

汉章帝宋皇后,即敬隐皇后,建光元年三月,追尊祖妣宋贵人曰敬隐皇后。“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

汉章帝梁皇后,即恭怀皇后,恭怀梁皇后(61年—?)汉章帝刘炟贵人,汉和帝生母。追封皇后。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墓 葬

遗 存

汉章帝刘炟敬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郭家岭村西南,东西长104米,南北宽93米,高12米,平顶圜丘形, 封土完好,基本被草及树木覆盖, 四周辟为一梯田, 共5层, 顶部东西长325米 , 南北宽313米,封土西侧有一水房和沟渠。

二汉冢

河南人民出版社《孟津县志·文物编·皇陵·名人墓葬》

1991年版

洛阳东南翟镇、岳滩一代

杨宽、太田有子、高木智见等《秦汉陵墓考察》

1982年

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郭家岭村一代

韩国河 《东汉帝陵有关问题的探讨》

2004年

河南省偃师市高龙镇白草坡村东南

王竹林、赵振华《东汉南兆域皇陵初步研究》

2005年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