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永乐大典的修书过程:永乐修书保存了失传古籍,第1张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永乐三年(1405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广孝、解缙、礼部尚书郑赐监修以及刘季篪等人重修,动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编写。组织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蒋用文、赵同友各为正副总裁,陈济为都总裁[1] ,参用南京文渊阁的全部藏书,永乐五年(1407年)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清抄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书。据《进永乐大典表》称,全书缮写成22,877卷,目录60卷,成书11,095册。

《永乐大典》修书过程中,对收录书籍未做任何修改,采用兼收并取方式,保持书籍原始内容。但据专家表示,《永乐大典》有不少错漏,并非如人所誉不曾擅减片语,谢保成即指出《永乐大典》卷一九六三七目字韵下医目条引《林唐语》,原文出自《因话录》卷六《羽部》,《永乐大典》随意删改此文的情况非常严重,连善医者沈师象也讹作喜医者沉大师象。

永乐年间修订的《永乐大典》原书只有一部,现今存世的皆为嘉靖年间的抄本。明世宗十分喜欢《永乐大典》,经常随身携带,翻阅查找验方。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下令抄写了一部。隆庆初告成,原本归还南京。其正本贮文渊阁,副本别贮皇史。这套书到乾隆年间存有8,000册,因此有人怀疑当时并未抄完。对于原书的去向一直是一个不解之谜,历史学界有多种猜测。顾炎武《日知录》断定大典全部皆佚。另一个猜测是,原书已给嘉靖皇帝殉葬。嘉靖驾崩后没有马上入葬而是等了很久,当时抄本正在进行中,有人认为是在等抄写工作结束。而最后嘉靖的抄本只有8,000册,让人怀疑可能是急于下葬而没有抄完。若果真如此,嘉靖入葬的永陵经遥感探测已证实内部全部积水,那么《永乐大典》的原书已经无法再让后人看到了。

《永乐大典》在明代即有佚失。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已遗失缺失2,422卷,约千余册。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大量佚书,其中有385种收入《四库全书》,以为菁华已载,糟粕可捐,原(书)可置不复道了。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翰林院遭劫掠,丢失大量《大典》。光绪元年(1875年)修缮翰林院建筑时,清查《大典》不足5,000册,《永乐大典》之所以迅速流失,主要是职员监守自盗,据说文廷式一人即曾盗走百余册《永乐大典》。[11] 光绪二十年(1894年)六月翁同入翰林院清查时仅剩800册,现今尚存约400册,810卷,不到原书的4%。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翰林院被义和团的拳民焚毁,《永乐大典》损坏三百余册。光绪二十七年(1901)六月十一日,英使馆交回《大典》330册。不久又遭到监守者瓜分1912年翰林院所藏《大典》移交京师图书馆时,仅剩64册。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珍藏161册,另外美国国会图书馆还藏有40册,英国各地包括英国图书馆、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英国剑桥大学等存有51册,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德国科隆大学图书馆、德国柏林人种博物馆等存有5册,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东洋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日本三理图书馆、日本静培堂文库、日本斯道文训、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日本武田长兵卫、日本石黑传六、日本小川广己和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亦有搜集, 立故宫博物院则存有62册。

中国海底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上亿的宝贝

南海的古代沉船现在有多少,并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这些沉船都是古代的货船,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外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沉船一旦打捞上来,当时的这些货物,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成了文物,当然,一部分茶叶和丝绸沉入海底会腐烂,并不能成为文物。

南海的古代沉船虽然很多,但是,进行水下考古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潜水员要潜入到深海,对沉船进行探测,了解了这艘沉船的详细资料之后,然后,再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整体打捞上来,成本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沉船一直沉没在海底。

中国南海的宝船也吸引着一些外国的盗宝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英国的职业寻宝人迈克·哈彻,二十年前,他曾在一本大约200年前的古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书中记载了两百年前清朝一艘商船沉没在南海的事件,而且他又依据这个线索找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欧洲商船留下的航海日志,这本200年前的航海日志如今已经成为文物被收藏,但Mike Hatcher还是想办法详细地翻阅了这本日志。

最终Mike Hatcher在这本航海日志中找到了古书中记载的那次事故——一艘名叫“泰星号”的清朝商船载满瓷器等商品前往西方时,意外沉没在南海某处,而记载了此事的欧洲商船碰巧经过事发地救起了部分遇难者,1999年5月,哈彻雇用一条盗宝船和300多名水手,找到了“泰星号”沉船的位置。哈彻从海底捞出来60万件康熙时期的精美瓷器和130块1斤重的金块,这一笔价值上千万英镑的财宝让哈彻疯狂。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从瓷器里挑了356万件精美的瓷器带走外,竟然下令将剩下的20多万件全部砸碎在海底。在文物市场,物以稀为贵 ,砸了这20多万件,剩下的365万精品将升值2——3倍。一年后,哈彻又来到南海盗走了239万件青花瓷和125块金子,100个康熙元宝。

此后,世界各地的海盗都来到了这里进行盗宝,在这里其他国家的海盗还发现了唐代到清代的各种珍贵宝物,这些东西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哈彻打捞上来的差。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才开始介入到了这一环节中,可惜已经有很多的宝物流落海外了,已是为时已晚。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于8月28日,八国联军在皇宫阅兵,各国军队在天安门广场金水桥前集结列队通过天安门、端门,穿过皇宫,出神武门。依次有俄军、日军、英军、美军、法军、德军、意军、奥军等3170人,俄国军乐队吹奏各国国歌、乐曲。这是对中国的严重的侮辱,对中国主权的践踏。阅兵之后,各国军官重新回到皇宫,以参观为名公然疯狂抢劫,一个英国侵略者事后回忆说:“一大群联军军官见到这些东西伸手就拿,把他们想要的东西装入口袋”。

北京被占领以后,八国联军统帅、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以后各国军队又抢劫多日。中国的珍贵文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俄军最高指挥官阿列科谢也夫将军等人把慈禧寝宫用黄金和宝石精制的数十件珍宝"洗劫一空"。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以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仅嵩祝寺一处,丢失镀金铜佛3000余尊,锦绣制品1400件,铜器4300件。就连太和殿前存水的铜缸上面的镀金,也被侵略军刺刀刮去,至今刮痕斑斑。法国天主教主教樊国梁从一个官员家里抢走价值100万两白银的财物,法国侵略军统帅佛尔雷一个人抢劫的珍贵财物就有四十箱。法军抢劫礼王府白银200万两。东四一带的商店被抢掠一空,著名的"四大恒"金号全部被抢。地安门以东、东安门以北,房屋被焚毁十分之七八,前门以北东四以南,几乎全部被毁。

当时一位目击者写道:“各国洋兵,俱以捕孥义和团,搜查枪械为名,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细软值钱之物,劫掳一空,稍有拦阻,即被残害。”一个英国人说:“凡是士兵所需要的,都是一派出一队一队的士兵去抢劫中国人的财产而得来的。如果士兵需要一些东西,而中国人稍一迟疑的话,就免不了送命。”八国联军抢走北京各衙署存款约6000万两白银,其中日军劫掠户部(今公安部院内)库存白银2914856两,并立即放火烧房,掩盖罪证。鼓楼的更鼓,被日军用刺刀刺破。

古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在世界天文史上有重要地位。法国侵略军和德国侵略军争抢这批仪器,瓦德西说:"这些天文仪器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的造型和各台仪器的龙形装饰都极为完美。"12月2日,法军抢去件,德军抢走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玑衡抚辰仪、浑仪,运到德国柏林。直到1921年才归还中国。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1403--1408)210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共22870卷。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被英法联军劫掠破坏,后来收藏在南池子大街的皇史晟里,1900年全部被八国联军损坏。《四库全书》是清乾隆时(1772--1782)360位学者编纂而成的,收集了3461种古籍,共79309卷,全书共7套,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时毁坏一套,1900年又被八国联军毁掉数万册。翰林院收藏了许多宝贵书籍,八国联军把藏书抢掠糟蹋一空。直到现在,伦敦、巴黎的博物馆里还有许多当年被抢掠去的图书。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继续进攻了保定、易县、永清、张家口、山海关、娘女关等地,沙皇俄国出动17万军队侵占了东北,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把城市乡村变成一片废墟 。

谁偷了唐十八陵?唐十八陵神秘盗墓贼探秘

唐代第十八陵的干陵

著名的“唐十八陵”或“关中十八陵”是中国唐代十八位皇帝的陵墓。他们分散在陕西关中的六个县,都位于渭河以北。自西向东依次为安钢陵、景陵、昭陵、建陵、崇陵、凌镇陵、仙陵、端陵、定陵、沅陵、丰陵、张玲陵、建陵、桥陵、泰陵、广陵。但遗憾的是,据历史和考古领域的专家考证,“唐十八陵”除了甘陵幸免于难之外,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盗掘。

“唐代十八墓”是谁盗的?根据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朱少玲说。曾在诏书中说:“朱反叛常,盗名器,暴犯陵。”如果朱没有偷陵墓,不会如此愤怒。有学者提出异议:如果说朱盗了唐墓,那也是在他称帝之后才有可能。但朱称帝不久,也就是杜氏西征,与唐军在奉天交战,不久就战败逃往长安,来不及盗陵。

2黄巢说盗墓。原因是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撤出长安后,高骈给唐僖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今园林被毁,祠堂荒废。”反对者认为高骈的奏折是公仆顾允知在失去兵权的情况下写的。其实都是淮南人,不太了解关中。宪宗曾指责他“指陈无度”。可见,说黄巢偷了唐玲是没有真凭实据的。

3陶文说盗墓。年:“唐朱令境内者皆知。”年:“华远帅贼陶文聚众,唐帝墓危。”有学者从陶文辖区分析入手,认为如果说陶文盗了唐墓,伟哥鸡年专场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由于历代古籍对“唐十八陵”被盗的记载并不了解,所以虽有记载,但难免有疏漏。因此,一些具体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