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石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白石英简介,第1张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及产地氧化硅类矿物石英的纯白矿石。产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陜西等地。性味归经甘,温。入肺、肾、心经。功能主治功在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惊悸,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煎服:9~15g。化学成分本品主含二氧化硅,尚含铝、铁、钠、钾等杂质。《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拼音名BáiShíYīnɡ来源为一种块状的二氧化硅矿石。全年可采挖,拣选纯白色的供用。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硬,体重,破而不平齐,边缘较锋利,可划刻玻璃。无臭,无味。炮制煅白石英:取净白石英,打碎,置坩锅或其他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反复2次,取出晾凉,用时捣碎即得(每100斤用醋20~30斤)。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止咳,降逆。用于惊悸不安,咳嗽气逆。用法用量3~4钱。备注(1)历代有紫石英入血份,白石英入气份之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出处出自1《本经》。2《吴普本草》:白石英,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3《别录》:白石英,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二月采,亦无时。4陶弘景: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惟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5《唐本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泽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拼音名BáiShíYīnɡ英文名Quartz来源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artz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柱状,柱体晶面上有水平的条纹,也常呈晶簇状、粒状等集合体产出。颜色为无色或白色,由于所含杂质关系

详见百科词条:白石英 [ 最后修订于2016/1/7 18:46:21 共20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全国中草药汇编》:珊瑚拼音名ShānHú来源矾花科红珊瑚属Corallium动物红珊瑚的石灰质骨骼。性味甘,平。功能主治镇惊安神,明目。用于惊风,癫痫,角膜云翳。用法用量内服少量,外用适量。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珊瑚出处出自《唐本草》。1《本草衍义》: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又一种如铅丹色,无纵纹,为下。入药用红油色者。2《纲目》: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红色者为上;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歼。拼音名ShānHú英文名Coral别名大红珊瑚、红珊、火树、红珊瑚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珊瑚科动物红珊瑚、日本红珊瑚、巧红珊瑚、皮滑红珊瑚、瘦长红珊瑚等多种红珊瑚的骨骼。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oralliumrubrum(Linnaeus)2Coralliumjaponicum3Coralliumsecundum4Coralliumkonojoi5Coralliumelatius采收和储藏:垂网入海底采捞。除去杂质,洗净。原形态1红珊瑚,群体灌木状分枝,最大群体高度约45cm,分枝不在一个面上,各个面上的分枝表面生有多数水螅体,即称珊瑚虫,其珊瑚萼呈半球形,疣状,上有羽状触手8条,触手中央有口,虫体所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骨骼,即通称为“珊瑚”。骨骼的表面和中轴均为殷红色(或称牛血红色)。中轴硬,皮层薄,其皮层骨针呈对称辐射状多瘤突绞盘形,大小约6610μm,为其鉴别特征。2日本红珊瑚,群体分枝扩展如扇,分歧较细,皮层有6,7,8辐射突和十字形骨针。外表面为公牛鲜血红色。3巧红珊瑚,群体分枝扩展在一个面上,最大高度可达75cm。正面的小枝瘦长而多。水螅体疣均匀分布,不呈丛状(小枝顶端除外),皮上乳突密。皮层有双茄形8辐射突骨针。4皮滑红珊瑚,群体分枝扩展在一个面上。水螅体疣成

详见百科词条:珊瑚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46:57 共21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夏日气温飙高,翻来覆去不易入睡怎么办?中医师指出,改善失眠应先从养心做起,同时应先了解自己为什么失眠,再进行治疗,不应该过度依赖安眠药,平日可利用风池等3穴位 ,或饮用酸枣仁汤这一味安神助眠。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名誉理事长陈潮宗指出,炎炎夏日,酷暑难耐,有许多人都反应有睡不好的情形发生,并且常会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早醒、心烦、疲劳等的情况发生,从传统中医观点来看,主要多因心浮气躁、心火旺所致。

夏季养心助眠 重在养阳

特别是夏季出汗量多,容易增加心脏负担。中医有「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一说,心主血脉,又有「津血同源」一说,津液是生成汗液的物质基础。当夏时阳盛极,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易伤人体之阳。再加上天气炎热,嗜食寒凉之品则更伤心阳。

据古籍《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心属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对全身都有温养作用,并有汗液调节等作用,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养阳重在养心,所以才会有「夏季养心」一词。

养心补帖 终结失眠妙招

中医师陈潮宗强调,失眠在传统中医又称为「不寐」、「不得眠」、「著不得卧」。病因多以情志(精神)、饮食或气血亏虚、心火旺、肝机能不佳等内因居多,外加上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心神不安引起失眠等症状。

1心静安神: 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在高温酷热的夏天,不容易平心静气及保持心平气和,其实越是天热心态越要调整到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须避免心浮气躁产生暴饮暴食的行为出现。

建议: 平日应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尽量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以怡养心神。

2苦味入心: 可适当食用如苦瓜、莲心等食材,可清热泻火,缓解因心火旺导致的失眠、烦躁等问题。

3助眠食物:

a各色蔬果如青椒、甜椒、地瓜、番茄、樱桃、葡萄等,不只拥有维生素C,还有其他抗氧化、多酚类营养素,能够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身体氧化压力。

b从黑芝麻、牛奶等食物中摄取钙质,帮助稳定情绪、放松肌肉。

c像香蕉富含矿物质钾、镁,也可以帮助安定神经、避免抽筋。

d可多喝无糖豆浆,其含有色胺酸,能帮助合成血清素,让人睡个好觉。

助眠养生/保健3穴:

1神门穴: 位于手腕横纹处,从手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肌腱凹陷处,

功效: 能够安神定志,纾解焦虑,也可改善失眠。

2风池穴: 后头枕骨下,发际内有个凹陷处。

功效: 缓解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失眠等。

3百会穴: 两耳尖直上头顶中央。

功效: 平肝熄风、安神、醒脑、开窍、升提阳气。

法: 用拇指用力按压10次,一天2-3回,可左右手的指尖交替按压,可改善失眠。

助眠茶饮/酸枣仁汤

中医师陈潮宗推荐:有睡眠困扰者可买一些可供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回家熬煮成茶饮来服用。

材料:酸枣仁(捣碎)12克、百合10克、桂圆5克,加入500cc水,中火熬煮浓缩剩下至150cc,于睡前30分钟服用。

功效: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夏日常失眠,可多吃些苦瓜清热泻火助眠。 夏日失眠中年女性居多,平日可喝酸枣仁汤助眠安神。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归神定志丸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归神定志丸 1 拼音

guī shén dìng zhì wán

2 处方

川归7分,茯神1两,人参5钱,远志1两(去心),酸枣仁5钱,龙齿5钱,辰砂3钱,琥珀3钱,金箔10张,银箔10张,真珠3钱。

3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金银箔为衣。

4 功能主治

男妇癫痫;或用心过度,神驰出舍,怔忡失志。

5 归神定志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麦冬汤化下,不拘时候。

6 摘录

《活人心统》卷下

古籍中的归神定志丸 《医方集宜》:[卷之五忡悸门(怔忡惊悸健忘)]治法

全温脾汤一思虑过度损伤心气健忘失记宜用养心汤归脾汤定志丸《医方集宜》明丁毅公元13681644年

《丹溪治法心要》:[卷五]健忘(第七十五)

主心脾,宜归脾汤、定志丸。精神短少者,多用安神丸之类,亦有痰迷心窍者。戴云∶健忘者,为事有始无终,言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九心风门]治法

舍,卒成心风。故知其始皆属虚也,归脾汤养心汤、定志丸之类。至于病久,则心志变而美恶不知,无思无虑,

《医学心悟》:[卷四产后颠狂]泽兰汤

枚)桂心(三分水煎服。失笑丸(见胞衣不下。安神定志丸(见不得卧。归脾汤(见虚证。《医学心悟》清程国

《医学心悟》:[卷四鬼胎(梦与鬼交]雄黄丸

脑立清丸为中成药,主要成分为磁石、赭石、珍珠母、清半夏、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脑、冰片、猪胆汁(或猪胆粉)。具有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的功效。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呜口苦,心烦难寐;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脑立清丸的药典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载有脑立清丸的部颁标准。

详见百科词条:脑立清丸 [ 最后修订于2017/6/3 18:58:37 共303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人参,首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温补上品。西晋末年开始栽培,迄今1660多年历史,我国系世界最早引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固脱生律,保脾养胃,安神益智,治多种疾患。诸如《本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药性论》谓之“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下不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名医别录》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本草纲目》记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出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疠,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人参亦为与他药配伍的主品,单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人参的方剂达41条,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介绍含人参的处方计62条。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