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沉索隐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3收藏

钩沉索隐什么意思,第1张

钩沉索隐什么意思

1、钩沉释义

动探索深奥的道理或散失的内容:如《古小说~》 、《史海~》。

钩沉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里:正常人的脉象会随四时的更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动,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难经》把石脉解释为沉脉,基本上后代都公认这个注释。古代创立钩沉这个词语的人必定熟悉这一点,钩应夏,沉应冬,钩沉其实就是夏冬的意思。钩沉就是夏冬,是春秋的另一种说法。现在网络一般称钩沉为把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翻腾出来。

2、索隐释义

即索引,对古籍的注释考证。它将图书或报刊中的字、词、句、人名、地名、书名、主题等著录成简括的条目,注明其出处和卷次页码,按一定的检索方法编排成册。我们从一套大部头的书中找一名一事,要从头翻到尾,耗时又费力;成千上万种报刊,要从中寻找某个专题的资料,也好比大海捞针。假如利用索引,就可按图书索骥,二索即得。

3、钩沉和索隐的意思是相近的,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努力探索真理

整理古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人才;出版古籍,也需要有专业的审稿和编辑人员。中央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需要有一个几十年陆续不断的领导班子,保护连续的核心力量”;“从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识基础好,而且要有兴趣”。这对于出版古籍的出版社和古籍编辑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而要做一个胜任的古籍编辑,第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第二要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兴趣与事业心。二者不可缺一。 经过整理和编辑加工的古籍,有两种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

排印本:分标点本、点校本、笺校本、新注本、选注本等;今译和索引也属于排印本。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排印古籍与影印古籍,一般说各不相涉。但是过去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在一部丛书内排印与影印并举的格式,这就是古籍爱好者所熟悉的《丛书集成》(初集)。它收录 100种丛书,去其重复,有的排印(加黑点断句),有的影印。这个例子说明古籍整理出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一定的体例就行了。20世纪30年代的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创造性是应该肯定的。

标点、分段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这就是将古籍加上新式标点,分出段落。标点中又分加专名线与不加专名线两种。专名线指人名、地名,也包括书名。加有专名线的标点本,比不加专名线的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判断一个人、地、书名该不该加专名线,需要较高的学识水平。从当前的古籍出版物来看,有直排与横排两种形式,采用横排形式的大都不加专名线,书名线则用尖角号(《 》)标明。

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选好底本、配补缺页、残页,描修或换字、补字,这几项都是学术性与技术性密切结合的工作。影印书也常发生错误,原因主要出于学术性注意不够。 古书的文字比较艰深难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古书更是难以读懂。为了祖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发扬光大,所以今译也是当前古籍整理应该重视的工作。过去古诗方面的今译较多,散文方面的今译几乎没有,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当然今译要求做到准确、优美,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索引是研究与使用古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所以也应视作古籍整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和美国的汉学家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中国近年也开始重视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索引可以附在一部书的书后,篇幅大的则可以单行。古籍索引的检索,一般采用笔划方法和四角号码方法。

“九年规划”曾将部分近代和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史哲的研究,包括对专书、专人、专题史的研究著作,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范围,如《中国天文学史》、《中国通史》等。这是就广义的古籍整理而言。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8

将明清进士题名碑录抄于后,供宗亲研究参考使用

例:童 文 应天府上元 明永乐 13/3/90

这是说,童文的籍贯为应天府上元县,在明永乐13年榜录取为第3甲、第90名。

例:周同安 福建晋江 明洪武 18[2]

[2]据《闽省贤书》补阙

例: 10400干

12 璠

廷煚

08谦

10玉立10404要

77问政

例 1 黄金耀 见黄淳耀

于 翰 见梁羽翰

例 2 朱慎鋆

玉鼎柱

例 1 解 缙 江西吉水

例 2 汤显祖 江西临川⑩

例 3 王 谟 河南颍川卫20

(山东东平州)

例1 傅 金 广西南丹卫50

《广西通志》作:广西临桂○

(浙江鄞县)

刘以修 明崇祯 13/3/141

(碑作明崇祯13/3/139)

例2 杨子荣 福建建安⑩[1]

[1]籍据《登科录》补阙

例 雷鸣臯 明崇祯 16/未殿试

清顺治 3/3/183

例 1 陈 安 明洪武 30春/1/1

韩克忠 明洪武 30夏/1/1

例 2 史 惇 明崇祯 15/特1/1

例 3 朱彝真 清康熙 18博/1/17

安 福 清乾隆 12译满/1

顾栋高 清乾隆 16经/4

方履中 清光绪 29经济/1/3

例 4 三 都 清顺治 9/策2/4

例 任伯安

宫梦仁

籍○、□

民籍⑩

儒籍11 生员籍11 医籍12 扑户籍13 民盐籍14 阴阳籍15 富户籍16 商籍17 军籍20 军匠籍21 弓兵籍22 力士籍23 勇士籍23 校籍、军校籍24 校尉籍24 旗籍25 总旗籍25 军官籍26 军灶籍27 军盐籍27 效籍28 军民籍29 匠籍30 民匠籍30 厨籍31 马船籍32 灶籍40 盐籍40 官籍50 监籍60 署籍61 站籍,驿站籍70 水站籍71 马站籍72

陈志达 著 《殷墟》文物出版社,这本书主要就是介绍殷墟的。

王襄还著有《甲骨文字典》以及《室殷契征征文》。1904年,孙诒让依据《铁云藏龟》,写成《契文举例》一书。罗振玉著《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奢华》、《铁云藏龟之余》、《殷商占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等有关甲骨文的书。董作宾著有《殷虚文字甲编》、《殷虚文字乙编》、《殷虚文字外编》。1933年董作宾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中提出的十项标准,即: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其核心断代标准是:世系、称谓、贞人,并依此把甲骨文分为五期——第一期:武丁及以前,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癛辛、康丁;第四期: 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金石学者王本兴把已有定论的甲骨文字归集成册,编成《甲骨文字典》,与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刘艳霞合作增加了汉语拼音索引,使检索更容易,开创了甲骨文拼音索引编典的先河。朱芳圃在1933年出版了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出版了《甲骨学商史编》。“甲骨学”之名即是朱芳圃首创。

上述提到的,除了陈志达,都是考古学,历史学里的大家。他们的书,很值得看的。推荐给你。

《四库全书》的“史部”将中国古代史类典籍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等11类,计7119种,275857卷。主要可分为通史,断代史、政事史、制度史、方志、历史地理和地图几大类。

通史主要有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郑樵的《通志》。

断代史有东汉班固的《汉书》,南北朝宋朝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唐代房玄龄等的《晋书》,梁朝沈约的《宋书》,梁朝萧子显的《齐书》,唐朝姚思廉的《梁书》、《陈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唐朝李百药《北齐书》,唐朝令狐德棻《周书》,唐朝魏征等人的《隋书》,唐朝李延寿的《南史》、《北史》,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宋代薛居正《旧五代史》,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元代托克托《宋史》、《辽史》、《金史》,明代宋濂《元史》,清朝张廷玉等《明史》,清遗臣赵尔巽、柯绍忞《清史稿》。二十五史中除《史记》外,其余皆为断代史。

政事史,如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唐许嵩《建康实录》,清毕沅《须资治通鉴》等。

制度史专详历代典章文物的,如唐人杜佑的《通典》、宋人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宋人王溥《唐会要》、《五代会要》,南宋末年徐天麟《西汉会要》、《东汉会要》,宋人李攸《宋朝事实》,宋人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清人徐松《宋会要》,清人孙楷《秦会要》,黄岩《三国会要》,龙文彬《明会要》等。

专论刑律法制者,如唐玄宗李隆基撰,李林甫等注《大唐六典》,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北宋窦仪等《宋刑统》,李善长刘基等《大明律》,朝鲜金祗等撰《大明律直解》(内容包括《洪武二十二年律》、《律条直引》、《军政条例》、《宪纲事类》、《吏部条例》、弘治《问刑条例》、《嘉靖新例》、嘉靖《重修问刑条例》、《宗藩条例》、《嘉隆新例》、《皇明诏令》、《皇明条法事类纂》等稀见的明代法律典籍25种)。清乾隆年间,三泰等编撰《钦定大清律例》和盛京满文档案中的律令、《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钦定回疆则例》等。

以记载地域、风俗、物产为中心的方志,最早是三国时代吴人顾启期《娄地记》。据《隋志•史部地理类》记载:此后专绘各州地形者,有《周地图记》、《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等;记载风俗者有《陈留风俗传》、《北荒风俗记》等;记载山川者有《衡山记》、《游名山志》等;记载各地建筑者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记载寺观者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等。隋大业年间尚书省编纂的《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诸州图经集》首开编纂全国范围方志图经之端。继后则有唐代李吉甫所修的《元和郡县制》,宋代王存﹑曾肇﹑李德刍共同编修《元丰九域志》,乐史所修的《太平寰宇记》,元初扎马剌丁和虞应龙所修的《大元一统志》,明英宗时李贤等重修的《大明一统志》,清代的康熙《大清一统志》,乾隆《大清一统志》和《嘉庆重修一统志》。私人编修的全国地域图经者有宋人祝穆《方舆揽胜》,清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私人编修的地方志有晋人常琚《华阳国志》,朱长久《吴郡图经》,梁克家《三山志》,范成大《吴郡志》,罗愿《新安志》,高似孙《剡录》,陈耆卿《赤城志》,常棠《澉水志》,元代于钦《齐乘》,明代康海《武功县志》,韩邦靖《朝邑县志》,清代章学诚《和州志》、《亳州志》、《永清县志》,董方立《长安志》、《咸宁志》,郑珍、莫友芝《遵义志》,洪亮吉《泾县志》、《淳化志》、《长武志》,武亿《偃师志》、《安阳志》,段玉裁《富顺志》,钱坫《朝邑志》,李兆洛《凤台志》等。

史部还包括大量学者为上述史书所作的集解、索引、考辨、补注,如宋代裴骃《史记集解》,唐司马贞《史记索引》,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清沈钦韩《汉书疏证》,清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清徐松《汉书西域传补注》宋熊方《补后汉书年表》,清杭世骏《三国志补注》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清厉鹗《辽史拾遗》等。

答案:B

四角号码法是国家标准《文字条目通用排序规则》确认的汉字排序规则之一,也是国家标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推荐的三种汉字排序规则之一。四角号码法多用于编排汉语古籍索引,一般需要附设汉语拼音检字表或笔画笔形检字表。

  语文常用的工具书

  一、查文字

  1,常用字的查找一般查《新华字典》即可。

  2,冷僻字和古文字,一般可查《康熙字典》。此书共收四万七千余字,缺点是征引书篇错误较多。王引之的《康熙字典考证》,日本人渡部温的《康熙字典考异正误》可作参考。

  3,读古典韵文,掌握字韵十分重要。可查《佩文韵府》,《诗韵合璧》。 4,辩证字汇,可查《容易写错的字》。 二、查词语

  1,常用词语查《现代汉语大辞典》。

  2,古代汉语查《辞源》、《辞海》。如果进一步追溯文字的古意,参考汉代的《尔雅》和清人的《经籍纂诂》。

  3,成语、方言、俗语、谚语、外来语查《汉语成语词典》、《汉语方言词汇》、《汉语谚语词典》、《通俗编》、《外来语词典》等。

  4,查各科词语,除使用综合性词典外,如《大百科全书》,还可利用专科性词典。

  三、查诗文字句出处

  1,有专书所引的,可一索即得,如《毛诗引得》、《诗经所引》、《杜诗引得》一类。

  2,还可用另一些广引诗文的类书,如《艺文类聚》、《古今图书集成》、《子史精华》、《太平御览》等。 四、查篇目

  1,综合性的查《全国报刊索引》。

  2,古籍方面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元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 五、查书籍

  1,如果想了解我国图书流传变迁的经过,以及学术发展源流,可利用历代正史中的艺文志和经籍志以及各种官私书目。

  2,要查现存的古籍和丛书,可查《中国丛书综录》、《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

  3,如果想了解古籍编撰经过、内容得失、文字异同、版本源流、款式体例、作者生平等,可查《四库全书总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等。

  4,查地方文献利用地方志。

  5,按学科查找书目,如冯炳文编的《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

  六、查年代 查万年历。

  七、查地名 查地方志和古今地名沿革变迁的工具书。

  八、查人物

  1,查人名。综合性的专书,如《中国人名大辞典》。查《姓氏寻源》。查《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2,查传记。从史书列传中查找。从学科传记中查找。方志传记。年谱。

  3, 查近现代人物。可利用《中国百科年鉴》等工具书。

  《康熙大字典》是清朝康熙年间编成的字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