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如何分类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书籍是如何分类的,第1张

图书分类法又叫图书分类词表,是按照图书的内容、形式、体裁和读者用途等,在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下,运用知识分类的原理,采用逻辑方法,将所有学科的图书按其学科内容分成几大类,每一大类下分许多小类,每一小类下再分子小类。

中国图书分类基本分为马列主义毛邓思想、哲学、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 历史、地理、自然科学总论、 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综合性图书等这些类别。

1、哲学(缩写:Phil)(英语:Philosophy,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的研究。哲学分支有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逻辑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其按其词源有「爱智慧」之意。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

2、政治:它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4、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5、艺术: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参考资料: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古代印度的典籍之多,真是孙悟空也背不回来

成书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荷马史诗,可谓是古希腊文明的源泉,为古希腊人保留了很多历史记载、神话故事和文学诗歌。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及后世的西方学者,经常引用荷马史诗,从中汲取营养、智慧和佐证。我国古代的《诗经》也有类似的作用,但诗经的篇幅无法与荷马史诗相提并论。诗经共311篇,而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共48卷,约2万8千行。

 

而印度史诗《梨俱吠陀》规模更为宏大,有4万多行诗。并且成书年代要远远早于荷马史诗和《诗经》,一般认为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它是人类保持至今最早的诗歌集。

《梨俱吠陀》是雅利安人在祭祀、祭神时用以唱诵的,早先没有文字,靠世代口口相传,成书为后世笔录。“梨俱”意为“赞颂”,“吠陀”本意是“知识”或“明”,可理解为“赞颂明论”。

 

《梨俱吠陀》之后还有三部吠陀:《娑摩吠陀》(歌咏明论)、《耶柔吠陀》(祭祀明论)、《阿达婆吠陀》(禳灾明论)。

《娑摩吠陀》是歌曲集,有1549首圣歌。《耶柔吠陀》是祭祀用的祷文集,共84章。《阿达婆吠陀》是密语和符咒的总集,共20卷,731首诗。

这四部吠陀称“吠陀经”。吠陀经的注解书是“梵书”。“梵书”又分为《仪规》、《释意》、《极意》。其中《极意》最为重要,《极意》有多部,以《森林书》为最重要。《森林书》又有多部,以《奥义书》为最重要。印度各教派哲学大多从《奥义书》来,相传有108部。

《森林书》是哲人们栖居于森林深处苦思冥想后撰写的,属宗教哲学书。(印度通用的季节分法是三季:暑季、雨季、凉季,暑季酷热,人们常躲进树林乘凉)。《奥义书》是探索宇宙奥秘和吠陀启示的精华之作,意味“深奥的论述”,是关于自然现象与事务的神学推理,是关于至上灵魂(梵天)的性质的推理。

 

吠陀文献的最后一部分是《经书》,是研究吠陀各学科的简明论述,可独立出来。经书又分广义、狭义两种。广义六类:声调学、音律学、文法学、难字集解、天文学、礼学;狭义(礼学)三类:所闻经、家范经、法经。从生到死、从此生到彼生都包括了。

以《法经》为例,讲述人们的社会职责、行为规范和宗教义务,可以说是印度最古老的法律学著作。《法经》中有部分叫《法论》,以韵文写成,现存八十多部。《法论》中论政事的叫《实利论》,共五派十三部。

吠陀文献的编成可分为三个时段。第一阶段是《梨俱吠陀》的前九卷。第二阶段是《梨俱吠陀》的第十卷和另外三吠陀经、梵书成型期,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经书》编成最晚,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后200年。

 

吠陀文献还只是印度古代典籍中的一类。以史诗为例,印度史诗是讲故事的形式,吠陀用梵文写,而史诗用俗语写成。以对句构成,每句分16音节,两句为一对,末尾有抑扬的声韵。

史诗数量很多,最重要的是两部:《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其中《摩柯婆罗多》共10万对句,8倍于荷马史诗。这部史诗主要描写部落战争,也叫“大战争史诗”。《罗摩衍那》有24000对句,讲述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

公元前后,有许多的仿两大史诗的历史著作,称为《往世书》,有十八部。

这些印度古籍记录了印度古代历史的方方面面。如种姓制度的二分格式(皮肤颜 别,分割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最早见于《梨俱吠陀》第九卷。第十卷则已经可以看到种姓制度的四分格式。

 

印度古代典籍对我们现代的生活也有影响。如“业”、“轮回”这两个概念,最早见于《奥义书》。来生是幸福是悲惨,取决于今生,与西方的上帝支配人不同,印度人和中国人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每一位龙的传人都应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而感到骄傲,为我们的杰出的祖先而感到自豪,并为沉睡了两百年的祖国中医的现代化及世界化而做一些诚挚的努力, 因为仅有极少数人的努力是不足以推动这个伟大的事业的!所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吧。

 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有哪些

 简介

 四 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古代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五 经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古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在统治阶级的倡导下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经典,也是衡量"君子"礼仪文明的社会标准。六 经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十三经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三字经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千字文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千家诗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史 记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沈括和《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代的沈括所著。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一位以博学著称的科学家。对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技术、历史、考古等各门学问都有深入研究。沈括一生在各地为官,积极参加王安石的变法,也是一位政治家。1088年他奉旨可以任便居住,后定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内。1095年病故于此园,终年65岁。他一生论著甚多,仅据《宋史·艺文志》所录就有22种,共155卷,但现在有传刻本的仅有《梦溪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长兴集》19卷等。其中《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不少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忠实记录,还有沈括本人深入钻研的科学成果,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在天文历法方面,沈括注重观测的思想贯穿于他的天文研究中。1074年沈活分别对测量天体位置的浑仪、测量时间的浮漏和测量日影长短的景表这三种天文仪器,提出了改进意见和设计方案。沈括在奉命兼任司天监职务时,曾亲自推荐精于历术的淮南人卫朴于1074年修成奉元历,并于1075年起颁行。沈括大胆主张使用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十二气历,即以“十二气为一年”,以立春为一年之始,“大尽三十一日,小尽三十日”,“一大一小相同,纵有两小相并,一岁不过一次”,这样,可以做到“岁岁齐尽,永无闰余”。他的建议十分简便科学,比现行的公历――格列高利历还要合理。  在数学方面,沈括主要研究了“隙积术”和“会圆术”等。隙积术属于求解垛积问题和高价等差级数求和问题,对此,沈括创立了一个正确的求解公式。会圆术是一个已知弓形的圆径和矢高求弧长的问题。沈括推得求弓形弧长的近似公式。之后,元代的王恂、郭守敬在修改历法制定授时历中就利用了沈括的这个公式。  在物理学方面,沈括通过纸人实验发现了“共振现象”,他还亲自做凹面镜成像实验。用实验探讨阳燧引火的原因。对古代的透光镜作过细心的观测和研究。  在地学方面,沈括对地形地貌2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指出泥沙的淤积作用是形成华北平原的真正原因。他首创的立体地图很快得到推广。  在医药学方面,沈括根据实物,对药物名称做了大量的证同辨异工作,并注意收集验方,编有《苏沈良方》15卷。他在实地考察、仔细观测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合理的逻辑推理方法,从自然界引出符合科学的结论。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灿烂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 同时,也是中华传统医药学的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 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医圣。《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 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 中国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弟子规》是什么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北京弟子规教育培训中心邓卫东老师指出,"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姑获鸟之夏》这本推理小说挺好看的

《姑获鸟之夏》是日本作家京极夏彦的处女作,也是“京极堂”系列推理小说的第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人称“京极堂”的主人公中禅寺秋彦运用广博的民俗学知识、复杂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缜密的推理能力解开了久远寺妇产科医院发生的一系列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件的真相。

内容梗概:

梅雨季节,作家关口巽来到老朋友中禅寺秋彦的家中。中禅寺秋彦是旧书商、神社宫司,并兼职替人除魔驱邪,可凭借广博的知识和三寸不烂之舌替人除去邪祟,熟人多用书店的字号“京极堂”来称呼他。关口谈起这段时间从京极堂的妹妹敦子处听来的八卦奇闻——某个女子怀胎二十个月却不生产,而孕妇的丈夫却失踪了。京极堂发现传闻中的“丈夫”正是他与关口的学长藤野牧朗。于是,京极堂叮嘱关口去找两人共同的朋友、私家侦探榎木津。巧合的是,经营妇产科医院的久远寺家族的长女凉子也到榎木津处求助,她的妹妹梗子怀胎二十个月却没有分娩的迹象,而且妹夫久远寺牧朗(藤野牧朗)早在一年半前就在宛如密室的房间中离奇失踪,她希望榎木津能找到牧朗。以“世上没有不可思议的事”为座右铭的京极堂与关口、榎木津开始调查此事。密室失踪、久孕不育、婴儿连续死亡事件、久远寺家族的诅咒,诡谲神秘的外壳中包裹的是一个忧伤无奈的故事。

人物介绍:

中禅寺秋彦(京极堂)

东京旧书店“京极堂”的店主,神社武藏晴明社的宫司,帮人除鬼驱魔的祈祷师(即阴阳师)。熟人以店名称呼他为“京极堂”。平日总穿黑衣。嗜书如命,认为是“世界上没有不有趣的书”。因为博览群书,再加上记忆力惊人,故而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对日本民俗学特别是妖怪文化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对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心理学、精神病学、物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本人并无宗教信仰。观察力敏锐,口头禅是“这世上没有不可思议之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发生可能发生之事”。能言善道,特别喜欢长篇大论地阐述道理,而这些言语恰恰是解决案件的关键。

关口巽

靠在三流杂志上发写奇闻异事养家糊口的作家,京极堂的多年好友,常被京极堂叫做“笨蛋”,被榎木津叫做“猴子”。曾得过抑郁症,常怀有挥之不去的自卑感,意志软弱,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榎木津礼二郎

东京神保町玫瑰十字侦探社侦探。旧华族世家出身,榎木津子爵的次子,相貌英俊,性格天真烂漫到古怪的地步,常常把别人的名字叫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为某个事故拥有了能看到别人过去的记忆的能力,因此在战后无视家族的社会地位开办了玫瑰十字侦探社。凭借能够看见他人记忆的特殊能力,与京极堂一起破除迷障。

久远寺凉子

28 岁,是久远寺菊乃与外远寺嘉亲的长女,自幼身体状况欠佳,极少出门,因此少与外人有所来往,当家中出现了一系列普通人不可想象的怪事的时候,极少出门的她毅然去寻求私人侦探的帮助。她外表苍白纤细,有一种似乎不应为“人类”所拥有的美。幼年时曾被主治医生菅野博行下药并施以性虐待,产生人格分裂。

久远寺牧朗(藤野牧朗)

久远寺梗子的丈夫,京极堂、关口巽的学长,外号“藤牧”。早年丧父,深受母亲影响。学生时代,在鬼子母节上偶遇久远寺梗子,一见倾心,请关口代为转交情书,因为写错名字和关口的失误,而与凉子密会导致其怀孕,却一直误以为交往对象是梗子,于是向久远寺夫妇求婚并按对方要求去国外留学,归国后入赘久远寺家。在德国留学期间受伤,失去性能力,婚后一心研究人工授精,对于妻子因受到冷落而搞外遇一事视而不见,后来在房间中离奇失踪。

创作背景:

京极夏彦很喜欢日式传统文化,从小就对神社、寺庙、民间传说着迷,深受日本推理小说开拓者江户川乱步、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及妖怪漫画家水木茂的影响,热衷于妖怪研究,并涉及民族学、人类文化学等等方面。他发现推理小说的写法其实跟妖怪小说很相似。推理小说作者制造出谜案,再把这个谜案合理地解决,这与写妖怪小说的时候妖怪从形成到被驱除的经过是一样的。由此,他将二者相融合,把多年前原本打算画成漫画的故事重新改写,创作了《姑获鸟之夏》,不但继承了绫辻行人、岛田庄司以来的新本格派推理小说风格,并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妖怪型”推理小说模式。

作品主题:

《姑获鸟之夏》故事设定在介于反科学与科学之间的1950年代,日本正处在战后百废待兴而振奋不起来的时候,谜案发生在森林深处阴森的妇产医院,交织着战争的阴影,神秘兮兮的家族传说,“姑获鸟”、“产女”等妖怪故事,节奏紧凑,谜团四起。京极夏彦的推理,并非搜集证据找凶手,没有人会去收集指纹、毛发,匪夷所思的谜,他所钟情的、从头至尾着力描写的,正是人缺乏这样的确信。真相从一开始就摆在那里,只是相关者看不见,读者想不到。人的思维与事实之间有着奇特的关系,人被主观的情绪蒙住眼,只相信愿意相信的事,去看愿意看到的现象,比如,记忆深处藏着不愿想起的过去会令人失去判断,无法看清事实;或那些历史上人的非理性,导致曲解现实情况的坊间流言逐渐变成针对某人或某家族的民间传说,分不清是人是妖,结果产生了更多悲剧。作者籍此指出,幽微深暗的人心,才是真正要除掉的“妖怪”。

《姑获鸟之夏》的核心是驱除凭物。为了解释凉子被凭物附身的必然性,作者将人们的视线引到了整个久远寺家族的兴衰以及家族不可思议的传说上。在封闭自律的村落共同体中,表面上强调共同性和合作性,但事实上集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明确,集团整体利益固定,分配平均。所以贫富不均会导致其他成员的不安,唯恐自身利益缺失,从而出现仇富心理。这种认识的方向性体现在凭物信仰上,人们对富者心怀敌意却无法解释其致富的原因,最终将其归结为有某种事物附身,从而与己区分,并加以排挤,进行社会制裁。京极夏彦将日本人的这些认识融人到了小说中。久远寺家族的诅咒是主人公凉子被凭物附身的直接原因,体现出日本传统凭物传说的内容,而对于共同体内贫富不均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是凭物传说产生的基础。《姑获鸟之夏》一作围绕驱除姑获鸟这一凭物展开,凭物的三重属性和双重构造作用于人物身上,使得案情既扑朔迷离又合乎情理。这一切能够顺利铺陈则源于久远寺家族的诅咒中所体现的日本传统凭物信仰,而利害结构失衡产生的愤怒情绪的指向性是其深刻根源,也是《姑获鸟之夏》创作的源泉。

艺术特色:

京极夏彦对犯罪心理的设定和描写没有停顿于对犯罪心理的剖析,而是主动地将复杂且深刻的心理理论巧妙而通俗易懂地糅合到笔下的人物中去。《姑获鸟之夏》当中的主角——凉子的种种心理现象,受到了精神分析学说鼻祖弗洛伊德的深刻影响。作者多次利用其他人物之口来描绘凉子的美貌和气质,从而给予了凉子两种身份:一种是正常生活在人世间的“人类”的身份,而另一种则是活在另一个虚幻世界的“非人类”的身份——“姑获鸟”。随着故事进入尾声,所有迷团经由京极堂之手被一一解开,读者们也了解到久远寺凉子拥有三种人格:第一种人格为凉子本来的、最初的、周遭环境一切正常下的人格,即“凉子”; 第二种为心智完全处于动物本能的支配下,四处寻找婴儿并将之掳走的人格,即野兽般的“京子”;最后一种则是京子为求获得施加痛苦者的认同而从痛苦中解脱,只好使自己产生出一种与施加痛苦者相同的人格,也就是久远寺家族的“母亲”。“京子”、“凉子”、“母亲”这三种人格的设定,正是他将弗洛伊德的“三我”(即“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理论运用到作品中的意图的完美实现。

“京子”即等于“本我”,不受理性和逻辑的准则制约,也不具有任何价值、伦理和道德的因素。它只受一种愿望的支配,这也是一味地遵循快乐原则,满足本能的需要。在京子的内心之中,对小孩的渴望就是她无可替代的本能的需要,当被他人夺去自己孩子的生命后,原欲能量未能得到满足的京子无法抑制她那股在内心中难以抑制的对孩子的渴望,进而完全地丧失正常人的理智,任凭她那锐不可挡的欲念爆发,导致她在医院之中像“野兽”一般依照“快乐原则”热切地寻找婴儿。这个凭借着“野兽本能”行事的人格,不仅不顾及社会的是与非,她甚至不会像“正常人”那样去顾及他们的感情。

“母亲”等同于“超我”(集中了所有崇高的道德理念,是追求理想欲望或者高尚生活方式的主体)。父母们的不容孩子们质疑的、不容孩子们有任何辩驳空间的种种言行举止,自然而然地化为“超我”行事所凭借的“道德理念”。经受了接连十几天折磨的凉子终于藉由认同作用接受了母亲的观念,也接受了在久远寺菊乃身后的世世代代的久远寺之母的观念。这时候的凉子是京子,她将这一被久远寺家族自古以来所守护、遵守的“规矩”也就是道德理念纳入意识中进而诞生了“母亲”这个等同于“超我”的人格。她所认同的母亲久远寺菊乃的杀子行为实质上就是久远寺家的“母亲”们自古以来所尊崇、所守护的一种变相变质的“道德理念”。在凉子身上的超我的“母亲”彷佛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般奉命“执行”那个规矩———不包含任何一点人性的爱以及怜悯的关心,且事后还对梗子采取类似监视、指导和威胁的行为。

作为调节“本我”与“超我”保持平衡的润滑剂——“自我”人格的体现,当家中出现了一系列怪事的时候,“凉子”承担起了作为这个悠久家族的继承人的义务和责任,毅然去寻求私人侦探的帮助。但是藏在美丽外表下的脆弱的体质和心灵实在无法履行“自我”的职责,既不能解开现实中的谜题,挽救久远寺家族的命运,也不能避免自己身上的其他人格造成的凄凉悲剧,挽救自己那宿命的命运。

因此,发生在凉子身上的悲剧的根源,就是“自我”的极度脆弱和“本我”、“超我”不定时的急剧膨胀所造成的“心灵三我”的极度失衡,也就是“凉子”、“京子”、“母亲”这三者的不协调。“凉子”这个人格无法与“京子”以及“母亲”沟通,所以最后的结局就是人格不断地被扭曲,悲剧不断被上演。

书中的线索人物“我”(即关口巽)既不是华生那样破案机器般的侦探的陪衬,也不只是一个案件的记录者。“我”,在整个故事中,有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在思考着、感受着,跟读者一起处理着扑面而来的信息,又跟作者合谋对某些事知情不报,读到最后,会发现这个“我”原来是如此至关重要,影响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京极夏彦谈论的是更深层次的人的思维的问题。以“我”为代表,展现出普通人的逻辑,才给了作者讲道理的空间。

作品评价:

《姑获鸟之夏》是京极堂系列的第一部,也是最熟为人知的一部。京极夏彦仿佛故意设置了一道门槛,在第一章就安排京极堂给读者结结实实地上了一堂理论课。文中引用大量的古籍、事例来阐述了京极堂对于宗教、神秘体验、科学、意识的认知与理解。这也是为之后的几部小说打下了世界观基础。(新浪网评价)

《姑获鸟之夏》的缺点也很明显,颇有一些过场对白、装傻充愣的谈话、繁复的学说与解释可以加以精简。即使有颇具深度的道理藏在里面,513页对于除了字典的任何书来说,都有点儿太厚了。(南方都市报评价)

作品影响:

1994年《姑获鸟之夏》的出版在日本推理文坛引起惊叹,作者一度被誉日本“最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推理小说家”。《姑获鸟之夏》不但被改编为漫画,更在2005年被改编为同名**,由实相寺昭雄执导,堤真一、永濑正敏、宫迫博之、阿部宽、田中丽奈等主演。

●江户川柯南(えどがわ コナン) 为推理漫画《名侦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刚昌借用日本的推理作家江户川乱步及西方推理小说家柯南·道尔两人的名字创出推理能力强的人物。原为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

●维多利加·德·布洛瓦(ヴィクトリカ·ド·ブロワ/Victorique De Blois)推理小说及其衍生作品《GOSICK》的作者樱庭一树笔下的名侦探,身高仅一米四的美丽少女。拥有长至脚踝的金色长发、碧绿深邃的眼睛、令人惊叹不已的面容与常人不可及的惊人智慧。因其令人害怕的头脑自小受到来自残忍父亲的隔离,并于很小的时候被送至圣玛格丽塔学院的图书馆中看做兵器加以培养。博览群书,曾多次解决令人们毫无头绪的重大案件。

●紫苑寺有子(しおんじ ゆうこ/Shionji Yuuko)

推理轻小说及依其改编的漫画、动漫作品《神的记事本》中的侦探,人称Alice,集日本娃娃般精致的面容、过腰的黑色长发与娇小的身材于一身。自称NEET侦探,甚少出门,实为拥有高超网络技术的茧居族。NEET侦探事务所的所有者与领导,在案件中负责至关重要的网络资料查询与解谜环节。

●折木奉太郎(おれき ほうたろう/Oreki Houtarou)

推理小说《古典部系列》、动画作品《冰菓》中主人公。有出色的洞察力和推理能力,也是一个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宗旨的人。对校内的社团活动几乎没有兴趣,但在作为神山高中古典部OG的姐姐折木供惠的强烈推荐下,加入了古籍研究社。其洞察力和推理能力被千反田爱瑠看中,自然而然地担当了侦探的职务。登上了第83位《青山刚昌的侦探图鉴》中名侦探的宝座。

●金田一一(きんだいち はじめ/ Kindaichi Hajime)

为推理漫画《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的作者金成阳三郎借用横沟正史的推理小说人物金田一耕助创出推理能力强的孙子。

注1:“金田一一”与“江户川柯南”号称推理漫画中的两大死神,又名“东京双煞” (不论是各事件的死亡人数,或死伤的频繁度,或主角自身成为谋杀事件中的嫌犯,皆居推理漫画类的冠亚军),此外《名侦探柯南》曾与1996年开始播出的《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一起组合为“周一7点神秘时间”(日语:月曜7时のミステリーアワー)进行宣传。神通小侦探则是继金田一少年后第二个获得讲谈社漫画赏的推理漫画。

大家好,我是灵姗。

最近一部悬疑网剧在豆瓣上的评分迅速飙升到了9分以上,估计不少朋友已经看过了,就是《隐秘的角落》。

我之前看过这本书的原著《坏小孩》,本来没打算看剧,但架不住身边一帮朋友的安利跑去看了,一个虽然只有12集网剧,却很让我惊喜。

相比较原著来说,我觉得剧版改编完全超越了原有小说, 把书中一些小bug给合理化了,内容也更加隐晦,给观众留了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作为半个推理小说爱好者,忍不住想借这个机会来安利几本悬疑推理小说。

在推理小说的鄙视链中,欧美系和日系推理小说牢牢占据了顶端,除了我们非常熟悉的阿加莎老奶奶,东野圭吾,爱伦坡,柯南道尔等等,还有非常多优秀的作家。

这些国外的小说固然逻辑设计精密,推理酣畅淋漓,但是,因为年代和生活场景的不同,再加上翻译的问题,作为国人来说读起来难免有些怪怪的。

好在近些年国产推理小说也在慢慢进步,出现了不少很值得一看的作品。 今天灵姗同学就来安利几部国产小说。

一部不错的推理小说,我个人的标准,要包括以下几点: 周密宏大的犯罪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作案人合理的动机,简洁不套路的语言。

所以,那些读起来很爽,但是恐怖玄幻、故弄玄虚的小说内容,今天就不说啦。

01紫金陈的三部作品

紫金陈的作品更偏向“社会性”,喜欢写人性的恶和生活中的不得已,并不是纯推理,故事性更强,所以读起来很吸引人。

除了被改编为《隐秘的角落》的小说《坏小孩》,他还有两部作品比较好看,被改编成为了电视剧。

一部是《长夜难明》,故事的一开始就把凶手给交代了,一位著名律师醉酒后在地铁站内,谎称自己携带的行李箱有爆炸物,但打开行李箱后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一名被开除公职的检察官。

这样的开局,很难不被吸引读下去,这本书也是他的作品中豆瓣评分最多的。

另一部是《无证之罪》。比较短的一本小说,手机上看只有500多页,其实看到一半的时候可以猜出凶手,但是依然会为了结局,和他的犯罪动机唏嘘不已。

02 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暗黑者》

周浩晖的所有作品中最好看的一部,他虽然是清华工科硕士出身,但是文笔也非常不错。这本书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暗黑者》。

剧我没有看过,书很能吸引人,内容悬疑的部分大于推理。书中,凡是收到“死亡通知单”的人,都会按预告日期,被神秘杀手杀害。

尽管这样,凶手的人设很“可”,里面也包含有在悬疑小说中少见的爱情部分,不过直男写的爱情还是很僵硬,如果能多写一些就更好了。

04陈浩基的《1367》和《网内人》

陈浩基也是高产的推理小说作家,他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又是个工科高材生,他的书中讲的也是香港故事。

陈浩基的小说推理部分过硬,设计非常精巧,有伏笔有反转,是本格推理流派中水平过硬的了。

他的《1367》这本书在日本接连获得了“周刊文春本格推理十佳”和“本格推理十佳·海外篇”的榜首,还获得了日本翻译推理小说大奖的第一名。

对于推理小说人才辈出的日本来说,这个荣誉非常高了。整本书由六个中篇小说组成,用倒叙的方法展示这个时期香港警察的现状,而且最后的那张底牌,也让我非常惊喜。

另外一本书《网内人》,是国内比较火的校园霸凌题材,也是在香港的背景下。以14岁的女中学生跳楼身亡为开端,讲述发生在死者以及死者家人身边的故事,对香港市井生活的描写及网络社会中人的自私和伪善都刻画的不错。

05陆秋搓的《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

陆秋搓是复旦大学古籍所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88年人,非常年轻,但是对推理小说的理解和创作功底都很深厚。

全书由四个短篇组成,每一篇都借用了一些数学领域的词语来对推理进行思考。

用是三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就是数学、推理和女孩子,主角是文学少女陆秋槎和数学少女韩采芦,少女和少女的日常,我喜欢。

05治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书名劝退了,以为是一个碰瓷清明上河图热度的垃圾书。然而后来打开一看,还是真香了。

这一部小说的故事背景建立在我们非常熟悉的画作《清明上河图》之上,给全画的824位人物,设定身世、性格、命运,并且让他们卷入到同一个事件中。

故事开始于我们非常熟悉的“画眼”,就是这里。船正要穿过桥洞,却没有放下桅杆,眼看就要撞到,船上人才慌忙放倒桅杆。看似一时疏忽,实则有意为之。

书一开篇,“画眼”上的这艘梅船就凭空消失,随后出现一艘新船,上面24具尸体却全是梅船上的人,然后以此为开端,将824个人,收进这张故事的大网里。

相比较其他几本推荐的小说,《清明上河图密码》很长,前后总共有六本书,记得充好kindle的电再看呀。

好啦,以上就是灵姗同学最推荐的几本国产推理小说了,借着《隐秘的角落》口碑爆棚的机会推荐给大家。

其实推理小说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流派,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只要好看就完事了!这几本小说基本都不恐怖,姑娘们也可以放心地去看。

(不过我感觉,姑娘们可能更喜欢的还是丁墨写的那种类型的悬疑爱情类小说哈哈)

以上都是我压箱底儿的推理小说推荐啦,在到处是坑的国产小说中筛选出了这几本, 如果喜欢,记得点「在看」支持我呀,食用愉快。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