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燕京图书馆5.3万卷善本数字化完成了?
8月1日,哈佛燕京图书馆正式宣布,馆藏的4200部/53000卷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工程已全部完成,更让人欣喜的是,网友可以免费在线浏览、下载。整个数字化项目耗时十年,合作机构包括中国国家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及浙江大学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图书馆等机构。
根据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2014年接受采访时提供的数据,目前,哈佛燕京图书馆的藏书将近150万册,其中中文文献逾80万册,日文文献将近35万册,朝鲜文文献将近20万册。“在中国本土之外,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西方世界里两个最大、最好的中国古籍善本收藏图书馆之一(另一个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高兆煌 光州志 :68卷, 附志馀 : 12卷 [China], 乾隆35
为什么哈佛燕京图书馆馆藏如此丰富?这要从这个图书馆的源头讲起。哈佛燕京图书馆1928年开馆,是哈佛燕京学社下面的一个私人图书馆,当时叫“汉和图书馆”,主要收藏中国和日本的文献。1976年,哈佛燕京图书馆变成哈佛文理学院图书馆系统的一个分馆,改名为“哈佛燕京图书馆”。
裘开明是哈佛燕京图书馆第一任院长,也是美国第一个华裔图书馆馆长,在他的带领下,图书馆的善本珍藏数量增长很快,到1936年,藏书已增长至7万多册。日本侵华时期,许多古籍流散于上海等地,图书馆便购入大批书籍;二战以后,日本流出大量私藏古书,裘开明又多次赴日访书。
中华民国海关进口出口税税则 :自中华民国二十七年六月施行
此外,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发展也和二战后美国汉学、东亚研究的兴起密不可分。根据郑炯文的介绍,“二战以后,美国成为西方国家的领袖,因为要理解几个国家的国情,才发展出大量的东亚图书馆”,而哈佛燕京图书馆是这类图书馆中的佼佼者。
在哈佛燕京图书馆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数字化工程下共列包括中国旧海关资料、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稿、基督教传教士文献、中国珍稀方志、拓片收藏、莫里士中国老照片、明清妇女著作、韩南教授藏书在内的25个大类文献。
现在,通过这个链接(http://guideslibraryharvardedu/Chineseutm_source=Library+Staff&utm_campaign=9fca5a7bb3-EMAIL_CAMPAIGN_2017_06_28&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4bb25c0228-9fca5a7bb3-26352423#s-lg-box-6321879)就可以直接去浏览、下载这些珍贵善本的电子版。
中国为世界做出贡献了。
一、燕都。
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二、日下。
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
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
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三、幽都。
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四、燕京。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
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
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
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五、春明。
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
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六、京城。
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七、南京。
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
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八、燕山。
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
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九、大兴。
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十、大都。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十一、汗八里。
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
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十二、北平。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十三、北京。
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将准备都城迁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就是北京,燕京具体位置可以从燕台八景推得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边缘,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较短、冬季稍长,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春秋的气候适中,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北京最佳的旅游时间为每年的5、9、10三个月份。5月是北京文艺生活最丰富的时节之一,经常有国际水准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国际爵士音乐节。冬天的北京也别有韵味,在北海滑冰,上西山观雪,再来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乐趣。当然,选择这个季节来北京,可别忘了带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绒服。
北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有天气预报栏目和解说,请注意收看。也可以拨电话121,它以汉、英两种语言提供当天和次日的天气预报。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指北京的八处名胜古迹。八景之说始于金明昌年间(1190年),但八景之名历来传说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为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并有乾隆帝亲笔御题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满四方……
居庸叠翠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的重要关隘,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曾扼据此口,称“居庸塞”。关城附近自然风景十分壮美,城关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溪谷中间,两旁群峰起伏,重峦耸叠,山花野草,葱茏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
蓟门烟树
相传是古蓟州遗址,又叫蓟丘,俗称土城,是辽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胜门外西北,距城内约4公里。古城墙和古建筑物都已废圮,只有古城门旧址两个土阜还存在。相传当年其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名“蓟门烟树”。
卢沟晓月
卢沟桥拂晓晨景,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晓雾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故称“卢沟晓月”,卢沟桥的东头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发生于此。
玉泉趵突
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畅,从雕龙口中喷射出来,很象雪花,故又名“喷雪”。乾隆时,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点,故改名“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
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径朝阳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雾窟”。该处每当冬雪初霁,在重叠的峰峦上,凝聚着银白色的积雪,茫茫无边,闪耀不溶,显得格外奇丽。
琼岛春阴
位于景色别具一格的北海琼华岛东侧。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丽,树木成荫,苍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环岛,莲叶亭亭,分外有幽静。
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内。太液之名,源于西汉长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间相隔一座石桥名叫“金鳌玉东”桥,桥南东水口方亭即为“水云榭”。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凉亭,环境是相当优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说是人间洞天水国。
金台夕照
金台即黄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其准确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台七八处。乾隆时定的黄金台约在今朝外关东店(台已夷为平地,现有金台路)。在清代,这里原是镶白旗满蒙军队的校军场。传说,校场中有个高台,称为金台。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时,由于金台地势较高,还有阳光照到这个地方。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这一景色就动了疑心。据说,他问明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担心苗姓得天独厚,对朝廷不利,于是下令为“金台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
燕京称呼的来历: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燕京啤酒,因其产地北京(燕京)而得名。
北京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北京历史上有四个时期称为燕京
1、唐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应天皇帝,国号大燕,建元顺天,改范阳为燕京。这是今北京称燕京之始。过了二年,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部将所杀,史朝义继位。高广德元年(763年),史朝义兵败自杀,燕京遂废除。
2、辽会同元年(93年),升幽州为南京,列为陪都开泰元年(1012年),改南京为燕京。宋宣和五年(1123年)入宋改为燕山府。
3、金天会三年(1125年),地入于金,复称燕京,设置燕京路;至贞元元年(1153年),改称中都,定为国都。
4、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占金中都,改称燕京,设置燕京路总管府;至元九年(1272年),改为大都。定为首都。
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1]一带。
为什么有人称呼北京燕郊
第一种人是最早的一部分北京人,户籍在北京,燕郊工作生活。
第二种人是燕郊的那些中直单位,一部分户籍在燕郊,一部分在北京,但是和北京的关系比较密切,当初燕郊很多单位邮编都是归属北京的,有些新来的单位员工也搞不清楚这是哪里。
第三种就是前2种人的后代,基本也就这么称呼了。
第四种就是后来的新移民,有一部分的确和亲朋好友说在北京燕郊,但是也是无奈之举,毕竟这里距离天安门太近了,主要的是和亲友解释太麻烦,说北京燕郊也无所谓。
第四种就是很多新来打工的人,真的搞不清这里倒是属于哪里,满大街的京牌车,北京公交,010电话,谁会搞得清楚呢。
本地及周边人都说河北燕郊或者三河燕郊。
只是一种称谓的变化。
河北投资开放政策打下了燕郊的基础,吸引北京外来移民发展燕郊,叫啥没关系,发展好了是根本。
北京为什么原来叫北平? 100分
北平改北京和北京改北平一样,都是主要取决于它当不当首都,因为古代叫"京"都是首都的意思所以,它不做首都时是会不叫北京的
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燕王朱棣(明成祖)发动靖难战争、夺得皇位后,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先建好北平城,于1421年(永乐十九年)迁都,并改名为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南京作为留都。清朝时北京亦称京师顺天府。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定都南京,1912年迁都北京,自此到1928年北洋 时期的中华民国也定都于北京。1927年北伐战争后,中国的首都迁到南京,北京被改名为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在这里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1945年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
北京最早是什么时候被当作都城 叫什么 听说是燕国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
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朝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中国皇帝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抄自
北京古代到底叫什么名字?
北京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华夏民族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等。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奭于今日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尧之后人(一说黄帝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西城区。后燕国灭蓟国[8],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太祖五年,今北京地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北燕、后燕和北魏的统治而不变。
隋开皇三年废除燕郡。但很快在大业三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唐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监察区。后北京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梗之乱期间,杂胡安禄山在范阳(今日北京、保定附近)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
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这里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后晋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为了打败后唐,投降契丹人,将燕云十六州在后晋天福元年(936年)送给契丹。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蓟(今天津蓟县)、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新(今河北涿鹿)、妫(原属北京怀来,今为官厅水库库区)、儒(今北京延庆)、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县)、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马邑镇)、朔(今山西朔县),并向契丹称自己为儿皇帝。 石敬瑭割让包括今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为辽国或金国后来对后汉、后周、宋朝威胁打开了门户。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战斗,意图收复被后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未果;辽于会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北宋末年连金灭辽,曾短暂收复燕云十六州,并设置了燕山府路和云中府路,北京属于燕山府路。后金国以张觉事件为借口大举侵宋,再次侵略今北京市。
贞元元年,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此后大元帝国、明清的都城均建立于此。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于1215年5月31日攻下金中都,对城市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大屠杀,并彻底夷平了这座城市,后设置燕京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据马可波罗游记叙述:京师蒙古人笃信藏传佛教,象为佛教祥兽,当时大都常有大象漫步。
明朝初年,以金陵应天府 (今南京市) 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升燕京北平为北京,暂称“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朱棣行在北京后,一改元态,北京城秩序井然,繁荣安乐。
永乐十九年正月,朱棣正式移鼎燕京,以之为京师,称为“北京”。金陵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的部分时期,则因皇帝个人的喜好因素,北京之法律地位还曾一度由首都,降为君主暂幸之行在,复称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明英宗正统时才恢复燕京京师的地位。
清顺治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廷在北京实行旗民分居政策,即八旗居住内城, 和 居住外城。
以前北京叫什么
1 燕 商王朝奴隶制下的北方属国就是古燕国,房山县琉璃河的古城址是召公封燕,以前的古燕国的遗址
2 幽州 隋文帝把燕郡改为幽州
3 中都 女真族首领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为了巩固王位开始讨伐南宋夺取中原(1151年)天德三年三月,正式来到燕京,把燕京改称金中都
4 元大都 成吉思汗死后孙子蒙哥继承大位,蒙哥战死于四川,弟弟忽必烈北上与弟弟阿不理争夺王位,经过激烈的较量,忽必烈在开平继承汗位 元至四年(1267年)开始修建新的燕京城 把中都改为大都
5 北平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大部分的领土(1368年)明军一举拿下大都城 从此北京又换了主人改称北平府
6 顺天府 洪武三年(1370年)朱隶被封为燕王 1399年七月燕王发动叛乱 打败了他的侄子 1403年称帝迁都北平 北平改称北京(同年的二月又改名为顺天府)1664年福临入关来到北京 北京仍称为顺天府
7 北京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浮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迫使清 退位 从此结束了2千年的封建帝制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称北平市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真正回到人民手中
解放前北京叫北平,这是公元一九二八年 把 迁到南京后改的。其实北京也罢,北平也罢,其名称都始自明朝。
相传黄帝曾率本部落和炎帝部落在现在北京附近的琢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虽尤,并建立部邑。
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有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
后晋石敬瑰在公元九三六年,把燕云十六州(即北京地区)割给契丹;第二年契丹统治者(辽)改为南京,又称燕京。
公元一一二三年北宋花了每年五十万岁币外又增加一百万贯的代价从女真族手中把北京赎回,改名燕山府。
不到两年,公元一一二五年,金朝又攻占了燕山府,改名为南京。
到公元一一五三年又正式取名为中都。这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
后来元灭了金,把北京又改名为大都。
公元一三六八年,明军哀入大都,改名为北平。
到了明成祖船占了北京,一四0三年改为北京,
现在北京城基本上是那时所建。北京这个名称,经过了民国,除 统治的二十年外都一直叫北京。
北京为什么叫北京
北京正式定名为“北京”始于明成祖朱棣。他夺位成功工,就将明朝的首都由南京迁至他的发祥地——北京。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对于原来的首都南京而言的。
北京的别称都有什么?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有20多个别称。
蓟: 据史书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外一种说法称周朝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后,设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名,其国都称为“燕都”。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为北京的别称,上世纪80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类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代称。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都将“日下”指代北京。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今河北涿州)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变动,而燕京却被广泛使用。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别称。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前,称长安为京城,北京成为国都后,也称其称为京城,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将燕京改为中都,又设大兴府,在今北京东南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故元朝定都北京后也称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平: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元后,为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称帝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迁都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师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公刘》,后世遂称国都为京师。还有一种说法,陕西凤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师,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统名为京师,以后便将京师当成国都的代称。
宛平:这是老北京人对北京的泛称,其实明清的宛平县治只是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废京兆,改北京为北平。
此外,北京还有广阳、涿郡、渔阳、析津和顺天府等别称
北京古代叫什么名字
叫做燕京
开放分类: 北京、古称
燕京称呼的来历: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绩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60万年前的北京,有了它的第一批居民,就是现在我们非常熟悉的北京人。尽管当时他们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北京人经过一代代的繁衍,终于形成了具有思维能力的人,走出洞穴来到平原,学会了耕作,建造起房屋。
北京地区的真正形成是在三千年前,当时它分成两部分,分别是燕国和蓟国的国都。蓟的国都蓟城在今天的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北京的第一个名字叫做蓟城。
这两个诸侯国,燕强蓟弱,一场战争之后燕灭了蓟,燕就把国度迁到了蓟城。
建都后的燕国一天天强盛起来,到了战国时期成为七雄之一,蓟城那时候已经相当繁荣。
后来随着七雄争霸,秦灭了韩、魏、楚,破了赵,燕国危在旦夕之际,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荆轲刺秦。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发源地就是今天的北京。
作为燕都的蓟城,也成为北京城的一段光辉的开端。至今在北京以燕、燕京命名的地名、人名、商号、商品品牌仍处处可见。
随着一次次的改朝换代,隋朝将它称为涿郡,到了唐朝被改名为幽州。由于它与北方游牧民族相邻,所以饱受战火煎熬,所以一直没能得到发展。
公元936年,辽国的契丹族举兵南下。两年后取得了幽州,改称南京。关于这段历史,恐怕连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北京人都不一定知道。当时南京人口已达三十万,包括 和新迁入的契丹人,逐渐发展起来。在北京的历史上,南京这个名称延用了将近两百年。
公元1114年,聚集在松花江以北的女真族,起兵攻打辽国,取得节节胜利后,在第二年,女真首领称帝,定国号为金。1122年,金军占领了南京,1126年金把国都迁到了幽州,并在残破的旧城城置上营建新城,定名中都,第一次成为半
北京名字的由来?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的称谓
北京青年报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蓟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克商以后,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奭于燕。另说周以前就有燕国,后燕并蓟,以蓟城为国都,这就是现在北京的前身。秦灭燕之后,设置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以后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为北京的别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出版过一种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作为北京的代名词来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旧闻》和乾隆年间成书的《日下旧闻考》等。
幽都唐代曾设置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置过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燕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称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安史之乱平定后,罢燕京。后来北京的正式命名虽屡有变动,而燕京这个名称却广泛使用。近百年来,“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甚至一些企业的名称、产品的命名也多用这两个字。
春明起源于唐代,唐朝首都长安的正门(东门)名为春明门,古人认为东方主春,于是后人遂以“春明”作为首都的别称,北京成为国都后,也曾被称为“春明”。清人孙承泽著有《春明梦余录》,盖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时至今日也是人们称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词。
南京辽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1123年),宋、金联合伐辽,攻占燕京。宋、金议和后,燕京回归北宋,建燕山府(因临近燕山脚下),故燕京又称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1125年),金人南侵,占领宋的燕山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金人迁都燕京,改称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带。
大兴金在将燕京改为中都的同时,设大兴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东南部,包括今东城区、崇文区、朝阳区及大兴区的东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汗八里元时蒙古人称大都为汗八里,蒙语的意思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处。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为汗八里,马可·波罗在他著的游记中就称大都(北京)为汗八里。
北京为什么以前叫北平?
北京城从诞生到今天,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北京最早的名字叫做蓟早在2000多年以前,蓟城就见于文字记载在
唐朝的时候,蓟城又叫幽州
离现在1000多年的时候,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他们占领了幽州城,在这
儿建立陪都,把蓟城改称南京,又称为燕京
1153年,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强大起来,建立了金朝,金朝正式在蓟城
建都,改名叫中都中都城是北京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从这时候开始,
北京就成为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建都的地方
元朝建立了版图辽阔的大帝国并且把它的都城从蒙古高原迁到北京,
在这里重新营建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城市,它的名字叫做大都城,我们今天的
北京城实际上就是在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经过100年,元朝被朱
元璋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明朝定都在今天的南京城,元大都在明朝初年改名
叫做北平公元1403年,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夺取了皇位,他把首
都从南京迁到这里,把北平改为北京从这时起,北京这个名称才正式出现
统治时期一度把北京改为北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伟大祖
国的首都又恢复了"北京"这个富有历史传统的名字
本文2023-08-06 10:04: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0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