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潮汕话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潮汕人潮汕话的历史,第1张

1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潮汕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潮州话源自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有部分不同。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著名的事件。

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

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

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

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

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

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

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 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

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

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 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

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故潮州话又被认为可能是最古老的闽南话。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

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

2潮汕话发展史

外地人都说潮汕话太难懂了,很多在潮汕呆了很多年都没能学会。

也难怪,潮汕人说的大都是2000年年前的中原古语,时间跨越先秦,汉魏及六朝。你用普通话与“古人”交流当然难以沟通了。

仅如此,日本、韩国、泰国、印尼、马来等国家语言里有大量的潮汕话谐音的词汇,这连潮汕人本身都不知道。 理由一:潮汕话大都是近2000年前, 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原古语 郭沫若曾称,“潮汕话是中国古语保留得最多的一种方言”。

数万个潮汕话词汇都能找到对应的古汉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原如大家(源自汉代,指丈夫母亲), 大人(父亲), 阿奴(南北朝, 意为儿子), 苞(源自秦代之前,意为茂盛)等等 理由二:潮汕人天生会日语, 日本人天生会讲潮汕话? 日语为什么很多词和潮汕话发音和意思一样呢?原来,在日语里有大量的汉字词,通常日本人只需认识常用的1942个汉字。汉字组成的日语词汇就数以万计了。

这些汉字词其中大部分是历代由中国传入。一部分是日本人创造的,有的后来还传入中国。

日语的汉字词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训读,一种是音读。训读是按日语原本意思的读法。

音读则是按照汉字词传入日本时候,该词的读法。通常情况下,两个字以上的词是音读,单字的是训读。

音读按照传入的时间先后,可分为古音(公元5世纪前)、吴音(公元5、6世纪,即南北朝时期),汉音(隋末唐初),新汉音(唐末),唐音(宋代后,狭义上也指明清),宋音(南宋到元初)。潮汕话大都是魏晋时期的中原古语,所以和很多日语的汉字词发音与意思一致也就理所当然了。

所以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潮汕人会讲很多个日语单词,日本人会说很多潮汕话单词,但双方都不知道自己有这天生的本事。 潮汕人都会讲数千个日语词汇 找到了很多汉字词音读与潮汕话发音几乎一致的,数以千计,篇幅有限,列出若干个供大家参考。

先生(医生、老师)、箸(筷子)、意味、也也(无奈,勉强)、机、基准、基板(基准、基础)、基本、暗记、印度、金、攻、点国语、低、自身、实习生、亚铅(锌)、安定 、意、异、疗、落、趣味、神经、说、具、觉、内、性、勘、心、温、九、技、映、筋、近、具、下届、稿、见、高、动、住、段 、瞬间、真、人、新、信 水、米、感觉、心信、微面 温 阶段 来、语、留、冷、感觉、心、确信、各棋、上下、作、性、缶、太平洋、暗示、意地、遗、密、遗言、容、洋、欲、分、来、类、冷、动、论、爱娇、久、星、文、演技、演说、断、段、确认、各国、西、监视、干、记号、民间、军、孤儿、滑、娱乐、算、诗、视、车库、出身、主、上、面、略、进、真理、水、达、纪、税金、密、责任、印、坠、独立、南、附近、问人、保存、视、优 、美人、军、静 罗马字、论文、恶、衣、移、以、依赖、运、禁、开始、英雄、卵生。

理由三:潮汕人天生会讲韩语词汇上万 一般认为,汉字在公元前三世纪传入朝鲜半岛,并在公元四世纪开始流行。

在次前朝鲜半岛没文字。所以韩语是用汉字来书写,韩国的古籍也都是用汉字记载。

十四世纪,虽然发明了韩文,但真正广泛使用还是近百年的事情,现在很多四十岁以上的朝鲜与韩国人还是看得懂大部分汉字。现在表音的韩文词汇里,汉字词占有一半以上,有八万多个。

由于传入的时间不同,所以汉字词的发音跨越了中国各个朝代,也接近古代的官话。里面有的接近客家话,普通话,广州话,潮汕话,闽南话。

换句话说,韩国一半以上的词汇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地方方言里找到对应的“孪生兄弟”,所以潮汕人天生会说很多数以千计的韩语也很正常。 韩语里其中不少单词发音与潮汕话里的潮南潮阳一带口音几乎一致,举例如下: 登、厝、阿爸(爸爸)、阿跄阿跄(踉跄行走)、大学生、学生、留学生、去了(音:卡料) 运动氏、角、新妇(新娘)、美、机会、什、民俗村、信封、全、元旦、真心、回信、小心、文化、纪念、量、主人公、票、氏。

潮汕话与韩语单词谐音,数以千计,列举如下: 阿跄阿跄(踉跄行走)、阿爸(爸爸)、甲板、新闻、回转、劳动者、社长、主妇、高、的士(英语外来词),味、餐、酒、好、一、二、三、七、百、亮(音:啪嗒)、吃饭、农、对、毛、汉堡、姨母(阿姨)、男、夫人、童、具、高、银行(行字多音)、疲、起始、饮料、色、昏暗、勤、片、市、新、长、恭喜、利、做得好、暖和、春、酒、凉、近、月亮、危、是、铅、门、慢慢、浏览室、金、所以、信息、心、久、信任、作者、最、充分、谦逊、工、残、记、时间。

理由四:潮汕人天生懂得数以千计的印、马、菲、泰等语言单词 印尼语、马来语、菲、泰相互间的借词数以千计 由于历代广东及福建与东南亚的海上贸易频繁,特别是清代大量向东南亚的移民,促进了文化交流, 相互间也就存在大量借词,在菲律宾的语言中,有1500个词汇来源于汉语,主要是闽南方言(包括潮汕话),有关统计, 印尼语及马来语中,闽南方言占达450多个, 泰语中的潮汕话借词也达300多个。 举例:汝(你)、衰(倒霉)、。

3潮汕话有多少年的历史

古代潮州话源自古闽南语。

潮州先人本来居住在中原一带。9至15世纪期间,为了逃避战乱,一些闽人往海边迁徙,到达福建莆田,定居一段时间之后,又集体向南迁徙到广东东部,即今潮汕地区。

移民原因很可能是福建人口过剩。 由于地理隔绝,潮州话便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方言。

潮州话源于潮州府,也就是其名称的由来,古代潮州府包括今揭西、潮州、汕头、揭阳、潮阳、普宁、潮安、饶平、惠来、澄海等。客家话地区大埔和丰顺都有说潮州话的居民。

而饶平等主要潮州话分布区,也有说客家话的居民。另陆丰三甲地区附近也有说潮州话。

18至20世纪期间,潮州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操潮汕话。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国和柬埔寨定居,成为当地最大的华人族群。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内省、北苏门答腊省、南苏门答腊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数族群。

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洲和欧洲居住,一些从潮州地区而来,一些则从东南亚而至。 可是,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

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和闽南语(与潮州话有些互通)。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

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人。

4历史上潮汕人是怎么来的

全球潮汕人源自中国广东潮汕地区,历代同属潮州府,名号潮州八邑,潮汕古称别称潮州,当代原称汕头,1983年-1991年汕头市分置为今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市,为潮汕四市,以及梅州市丰顺县统称潮汕地区。

潮汕地少近海,潮汕人跨海至他国始于宋元。 一说是起源于中原地区已经得到了来自历史学家、语言学研究、生物学、社会人类学、考古学发现以及成文家谱的支持,其翔实的历史史料为我们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线索。

二是无论是从史籍上的考证,还是从考古上的发现,都足证潮地的远古居民,当为古越族。

扩展资料:

潮汕人具有团结、拼搏、创新、反哺、海洋、重商文化特征,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各行各业有着极高的成就。

潮汕人以低调务实、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 18世纪下半叶,潮汕人华裔郑信打败了缅甸的入侵,拯救了泰国,郑信被拥立为吞武里王朝国王,郑信登基后,平定诸雄统一暹罗,被尊为泰国五大帝之首,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海外当国王的华人。

—潮汕人。

5潮汕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1“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词出现在广东省的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至1952年),现指潮州文化影响的人文地理概念。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位于粤东沿海、广东与福建交界处,与台湾对望,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唯一交汇的地方,是海西经济区组成部分。

2潮汕襟山带水,是著名的侨乡,海洋文化浓郁,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等美称,是古代近代潮商乘坐红头船过番出洋的始发地。时至如今,潮汕人以潮汕平原为中心,分布于粤琼港澳台、东南亚、澳洲及欧美等沿海国家地区,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3潮汕地区古代历史上为揭阳县(秦汉三国)、义安郡(两晋南北朝)和潮州府/郡(隋开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新中国成立后依次为潮汕专区、汕头地区、汕头市所管辖。1991年汕头市析出潮州市,揭阳市,三市统称为“潮汕地区”。他们同根同祖,永远一句“胶己人”便紧紧地团结起来。 因原长属潮州府郡民,亦称潮州人。

6潮汕人的历史发展过程,潮汕著名代表人物,潮汕传奇故事都有那些

潮汕人最早是从中原地区迁移到广东一带,定居于海边,因善于外出打拼及经商,现分布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于潮汕地区靠近大海,所以潮汕的文化是“海”的文化。潮汕人天生就对大海,对远方充满向往。喜欢漂洋过海,闯荡天下,所以潮汕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人们常说,在“唐山”(中国)有一个潮汕,在海外还有一个潮汕,以形容潮汕地区旅居海外的游子之多。其中以珠三角,香港澳门为最集中,其次是东南亚,再有就是美国和西欧。有首歌叫做《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汕人》,反正哪里有钱,潮汕人就往哪里跑。所以广义上的潮汕人指的是一切会讲潮汕话的人。

著名的代表人物应该就属李嘉诚了!

马化腾也应该算是一个很著名的任务了吧,QQ之父啊

我就知道这些了

7潮汕人的起源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潮汕人,毕竟这个概念对于许多外地人而言比较混淆。

潮汕人的定义不是一成不变,而应是一个历史地域文化不断演绎的称呼。狭义上的潮汕人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以及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丰良镇、埔寨镇、东留镇(04年并入留隍)等镇,有着相似潮汕文化背景的河洛民系,他们又自称潮州人,因为这几个地区大部分原属潮州府城管辖。

这其中也包括境内为数不少的客家人,其中一些由于通婚各种因素已经河洛化,如丰顺溜隍镇,潮阳谷饶镇,两英镇,惠来县前詹镇等镇的一些客家人就完全河洛化。这就是所谓“潮州人,客家祖”的一些现象。

广义上的潮汕人包括汕尾海陆丰一带的河洛民系,或者可以理解为原潮州府与汕尾市的融合,语言民俗文化相似。而陆丰靠近惠来这一带的三甲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以及碣石镇、南塘镇、内湖镇等镇,更有着潮汕文化鲜明特色的善堂,英歌与功夫茶。

至于碣石镇的玄武山佛祖更是潮汕人朝拜的圣地。历史上的潮惠会馆,当代分布各地的潮汕商会也可以见证出潮州商人与海陆丰商人的结合。

另外在外特别是港澳不少海陆丰人也会认同为潮州人。 不过由于海陆丰一带长期远离潮汕大本营,几乎一直属原惠州府管辖,难免认同感不足。

另外以往途径324国道海陆丰路段的潮汕揭人所受到的不愉快经历,也不太认同海陆丰。这就需要双方未来的共同努力与相互认同。

毕竟不管他们是否愿意,大潮汕的概念已慢慢为外地人所感性接受。其实也开始出现一荣皆荣,一损皆损的情形。

顺带说明一下,中国有两个比较喜欢“流浪”的民系,一个是河洛民系,一个是客家民系。两者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一群容易把他乡作故乡,不像后者总是四处为客。

虽然客家人会给人就是来自外地的感觉,但至少有客家人这个共同的名字做为纽带。而从闽南到潮汕,从雷州半岛到海南岛,从高州到温州再到台湾,河洛民系只会以其所生活的地方名来称呼自己。

所以他们相对于客家人要更容易丢失自己的语言而被同化,如原先生活在惠州一带的几万潮州渔民。他们大部分人中也不知道自己是属于河洛民系,甚至也不认为是什么河洛民系,直到近代才慢慢有感性认识。

另外河洛民系还有一种内斗性,虽然这是中国人的一种普遍恶习,但民风相对剽悍的河洛民系内部可能情况较为严重。这或许也就是广州的中专院校常常出现同属河洛民系的学生相互之间械斗的原因吧。

比如潮汕揭丰往往与海陆丰的学生联合起来与雷州一带的学生群殴,搞定对方后,他们双方可能也会出现分裂火拼。而在潮汕揭本地,他们关起门来又是斗得一塌糊涂。

所以在广东不像白话人外人都模糊认为是广府人,客家人说客家话的也认为是客家人,可河洛人说河洛话的却要分为几个地域。潮汕有识人士应该是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才先慢慢争取整合大潮汕的河洛民系。

8潮汕人的起源是什么

潮汕人指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以及梅州市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丰良镇、埔寨镇、东留镇(04年并入留隍)等镇,有着相似潮汕文化背景的河洛民系,他们又自称潮州人,因为这几个地区大部分原属潮州府城管辖。

这其中也包括境内为数不少的客家人,其中一些由于通婚各种因素已经河洛化,如丰顺溜隍镇,潮阳谷饶镇,两英镇,惠来县前詹镇等镇的一些客家人就完全河洛化。这就是所谓“潮州人,客家祖”的一些现象。

潮汕人,以前也叫潮州人,韩愈任潮州刺史那时,整个潮汕地区都是归潮州管的。潮汕人跟闽南人同一祖先。都是秦始皇时候中原汉族迁来的,先迁到福建,后来就有一些迁到了潮汕。所以潮汕话跟闽南话,台湾话很像。“潮”是水的意思,“汕”是沙子堆成的脊部。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潮汕地区背山向海。汕头是脊部的头,汕尾是脊部的尾,地域上的潮汕指的就是潮汕平原上的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个市。其中又包括潮阳(属汕头),普宁(属揭阳)这样的几个县级市。

潮阳以前是中国第一大县,现在风光不在,分化成潮阳区,和潮南区,属于汕头管辖。不过潮阳出过许多强人,全国首富黄光裕和他哥哥就是潮阳的,亚洲电视掌门人林百欣也是潮阳的。广东富豪前十名中有7个潮汕人,其中四个就是来自潮阳区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潮汕人努力拼搏,不甘人后自强不息的一面。 潮汕人以做生意闻名天下,先于温州人享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潮帮,和晋帮,徽帮,是中国的三大商帮。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是潮汕人,全国首富黄光裕是潮汕人,广东首富朱孟依是潮汕人。

另外,泰国,新加坡首富是潮汕人,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华人首富也是潮汕人。2006年中国富豪榜前三名有两个是潮汕人,前500名有74个是广东的,而广东这74名中,前十名有7个是潮汕人。那么小的潮汕地区出了这么多富豪,在全国任何地方都是找不到第二个的。为什么潮汕人这么有钱,那是有一定原因的。最近出了本书叫《最富是潮商》大家有空可以去看一下。相信可以找到一点原因。这个等一下再说……先说一下什么是潮汕人。潮汕人被称为中国的第57个少数民族,因为它很好的保存了自己的地区文化。有自己的语言—潮汕话。自己的戏剧—潮剧,自己的音乐—潮乐,自己的美食—潮州菜,自己的名人—潮汕富豪……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潮州赫然其中。

湘子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潮汕民居即俗称的“四点金”和“下山虎”,被民俗专家誉为比北京四合院更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中国民居模式,潮州菜风靡海内外,潮汕独有的“工夫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茶文化,潮绣是中国几大重要的刺绣之一,潮州陶瓷在唐宋之际已大行其市,目前陶瓷产业仍然是潮汕的支柱产业之一,潮州音乐保持并发展了唐宋宫廷音乐的制式,是人们研究古代音乐的不二之选;潮州戏剧称潮剧,为中国重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潮汕华侨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更做出了彪炳功绩:潮汕人又非常注重传统。

9潮汕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1“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词出现在广东省的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至1952年),现指潮州文化影响的人文地理概念。

潮汕地区,是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三个地级市的统称,位于粤东沿海、广东与福建交界处,与台湾对望,北回归线与中国大陆海岸线唯一交汇的地方,是海西经济区组成部分。 2潮汕襟山带水,是著名的侨乡,海洋文化浓郁,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等美称,是古代近代潮商乘坐红头船过番出洋的始发地。

时至如今,潮汕人以潮汕平原为中心,分布于粤琼港澳台、东南亚、澳洲及欧美等沿海国家地区,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诚实信义著称于世,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泛、影响深远的汉族民系之一。 3潮汕地区古代历史上为揭阳县(秦汉三国)、义安郡(两晋南北朝)和潮州府/郡(隋开皇十一年591至清朝)治所地,新中国成立后依次为潮汕专区、汕头地区、汕头市所管辖。

1991年汕头市析出潮州市,揭阳市,三市统称为“潮汕地区”。他们同根同祖,永远一句“胶己人”便紧紧地团结起来。

因原长属潮州府郡民,亦称潮州人。

招财爷又称财神爷,是潮汕工商银钱各行业普遍崇祀的财神,其他阶层也有崇奉者。每年六月廿四日是招财爷神灵,崇奉者必备五牲酒醴祭拜,并宴请伙计,称牙祭;平时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以及岁时大节也有祀拜。招财爷潮汕地方无庙,崇奉者多在家店厂坊墙上架设神座,贴着神像或仅置香炉,或与其他行业神同时奉祀。

  全国各地财神有多种:赵公明、比干、五显、五通、五圣、五路神、利市仙官、招财童子、陶朱公都被称为财神,还有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的子贡和三国刘关张三结义的关羽也被奉为财神,都各有其传说为根据,故招财爷或财神爷是个总称。潮汕人所祀财神,多指赵公明和陶朱公。赵公明,民间称为赵元帅、赵玄坛,神号全称是正一龙虎玄坛元帅,是道教之神,古籍有关记载及传说甚多,来源甚古。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谓上帝差三将军督鬼不取人命。赵公明即三将军之一。赵公明在道教诸神中是被视为冥神、瘟神的,名声并不好,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称其为峨眉山仙人,以助纣抗周亡身,后被姜子牙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下辖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之后,他就成了财神总管。各地奉赵为财神,实肇于小说。(参见宗力、刘群《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至于陶朱公,史有其人,春秋时期的越国大夫范蠡。他助越灭吴复国后,知越王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同享乐,遂携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经营生意,号陶朱公。后人以其善经营获富而崇奉为神。至于子贡这位孔门大弟子,姓端木名赐,以擅交际及经商,也被奉为财神。关羽是个历史人物,但进入民间心里,多得力于小说《三国演义》,是个面赤心赤备受人们普遍尊敬的忠义偶像,由人而神之后,是个全能的神明,也是儒、佛、道三教都崇奉的偶像。他被专视为财神则是因为“相传曾生擒关羽的曹操给他大量金银,并以礼相待(笔者注:封他为偏将军、汉寿亭侯),然而他把曹操给他的金银全部放还室内,趁夜晚护卫着刘备夫人逃回汉营。关羽就是这样一位重义气视金钱为粪土的武将,因此人们视之为财神,认为向他祈祷之定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另有传说,称他发明了金钱出纳帐簿和算盘,故被视为保佑买卖兴隆、能赚大钱的神而受到商人尤其是中国餐馆老板们的信仰”。(见日·睹德忠著《道教诸神》,四川人民出版社)近数十年海外华裔多祀这位关帝爷,因刘关张是结义兄弟,故也多有三位并祀者。潮汕每年出口瓷塑“刘关张”甚多,就是这个原因。有些老华裔迷信神像的胡子(俗称老爷须)要栽上去的才灵显,不买画胡子的瓷塑神像。/ U+ H( y1 D# G1 f

  近年潮汕个体户和三资企业发达,祀关帝爷也成为风尚,牙祭也有改在五月十三关帝爷诞辰,而六月廿四依然忘不了,因为财神爷多尊,神诞也不必严格,潮汕人于六月廿四祀赵公明或陶朱公,两者就是混在一起的。江南江北祀赵公明为财神为正神,其神诞在正月初二。民间还有文财神和武财神,而背倚青龙偃月刀,捧读《春秋》的关羽,也有被认作文财神的,此皆视神像之为文为武而定神格。

you,第三声,同潮汕话的“右”读法,宽宥。

宥是一个汉字,读作yòu,上下结构,部首为宀。基本字义为宽容,饶恕,原谅。宥罪,宥恕,原宥,宽宥,赦宥,尚希见宥。

宥古籍解释——康熙字典

《寅集上》《宀字部》宥。

《唐韵》于救切《集韵》《韵会》尤救切《正韵》爰救切,音又。《说文》宽也。《徐铉曰》宽之而已,未全放也。《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

又《周礼·秋官》司刺掌三刺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

又《书·大禹谟》宥过无大。《注》谓不识而误犯,虽大必赦宥也。《君》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注》犯此三者,虽小罪不可宥也。

又宏深也。《诗·周颂》夙夜基命宥密。《注》言其夙夜积德,以承藉天命者,宏深而静密也。

又助也。《左传·僖二十五年》晋侯朝於王,王飨醴,命之宥。《注》又加之以币帛,以助劝也。

又以乐劝食也,与侑同。《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又姓。

又通作又。《礼·王制》王三又,然後制。

人物生平 家庭出身

翁万达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八日(1498年7月17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明纪年表,下涉及处折算皆同),为广东潮州府揭阳县D江里举登村(今属汕头市金平区D浦一带。据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附录:潮汕地区的历史沿革)人。

翁万达的出身,据《翁氏族谱》载:翁氏的始祖翁雄,为避战乱,在72岁时入潮汕,居于D江畔之举登村,创下初基,二年后去世。后四代单传,至翁万达之祖父翁可,才育有四子,翁万达父亲翁玉排行第三。翁家至翁万达出生,早已家道中落。

翁万达5岁丧母,从小就过着清贫艰辛的生活,但一直勤于诗书。至嘉靖五年(1526年)得中丙戌科进士,时年28岁。一朝成名后,翁万达开始了26年的从军从政仕途生涯,其中,戎马生涯就达16年之久。

仕途生涯

翁万达的仕途生涯,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28岁到34岁为户部属吏时期

翁万达中进土后不久,即授户部广西司主事,此后历任广西司员外郎、山东司郎中。在此期间,他查勘悬案,诅抑权贵,督税课兑,陈盐政利弊,赈畿辅饥民,精明练达。诸如豪强侵夺官地商税,阻挠漕运河道等等,都逃不出他的严正惩处。虽因此备受诽谤,他依然“略不为动”,秉公执法,诸豪强“毋敢挠其令”,因此“以廉法著称”

从35岁到43岁为梧守、征南副使、参政时期

嘉靖十三年(1533年),35岁的翁万达出任梧州知府。梧州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处的地方,边防要地,师旅众多,翁万达治理梧州4年,声绩大著,被誉为“治行第一”。期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仇鸾,纵悍卒横行,翁万达不惮权贵,拘缚其为首分子十余人投之于狱。翁万达治梧声名远播,受兵部尚书毛伯温极力荐举,任命为广西副使。

嘉靖十七年(1538年),安南国(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篡位称制,勾结广西土官反叛朝廷,明世宗朱厚忻两广总兵仇鸾、兵部尚书毛伯温率部征安南。征南号令传出后,兵部、礼部意见不一,翁万达提出以“重兵威慑,抚剿兼施,迫其乞降”的策略,被毛伯温和两广总督张经接受,转呈中央,成为朝廷的国策。翁万达遂被推荐为征南副使,成为征南大本营决策层中的智囊以及广西一路前线的指挥官。在征南一役中,翁万达先平定与莫登庸互为呼应的少数民族上层(土司)的叛乱,并实行策反,兵不刃血迫使莫登庸乞降。两广总督张经大称之:“翁君神算也。”班师论功,翁万达功居第一,毛伯温上奏,朱厚写笙玻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擢升其任四川按察使。次年,先后转任陕西左、右布政使。

从44岁至51岁为川、陕巡抚,宣、大总督,人掌本兵时期由于安南一役受知于朱厚校翁万达开始步步荣升,由四川按察使、陕西布政使,一跃而为右副都御史(明设都察院,专司察劾,副都御史和佥都御史、监察御史均为副职),巡抚陕西,不久又被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偏、保军务,即三边总督。最后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这中间,还曾半载两迁。由于练达夷情,深谙边务。翁万达率领明军赢得了多次胜利,包括:铁裹门鏖兵、鹁鸽峪血战、阳和退顽敌、曹家庄大捷等。

同时,翁万达嫉奸锄暴。宣府总兵部永、副总兵姜爽与豪宗恶少盘居城中,多方盘剥致万军茹苦。翁万达上书弹劾,直至罢其官,撤其职。大同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等通敌谋反,约为内应。翁万达发觉后,一面秘密地按名捕获反者,一面发兵埋伏于各关隘,迎击如约进犯的敌兵,终大获全胜。

翁万达督边六载,主要对手是蒙古鞑靼部的俺答汗。其时,俺答虽“势方张,控弦数十万”,但总不敢大规模进犯。边关一度出现了升平景象。

从52岁至55岁为丁忧、起复、罢官时期

曹家庄大捷后,朱厚惺谟栉掏虼锉部尚书之职。不久,又召其回京“入掌本兵”,主持兵部大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翁万达的父亲去世,他遂于年底南归奔丧。按明制,大臣遇丧事,可守丧三年,称“终制(终三年之制)”或“终丧(终三年之丧)”。俺答汗得知翁万达离开边关,即兴兵犯境。在他归乡后,大同失守。朱厚胁还“终制”,急诏翁万达返抵边关,掌其督抚重任。翁万达因丧期未满,又加之背疽发作,所以匆忙修书,派义子翁从云携带《乞恩陈情终制疏》上京,请求“待三年服阕而后起用”。翁从云至河间府地界遇盗,失落表疏;尚未抵京,而俺答已从古北口“溃墙南下,直薄都城”。朱厚杏至下两道金牌,催促翁万达起程。翁万达命侄翁思远带《题知起程疏》先行赴京。由于翁万达家处“岭海极南之地,去京万里,虽间道兼程,犹必历四十一日”才抵京到鸿胪寺报到。

当朱厚性诩钡任掏虼锏志┦保权贵严嵩上疏,谓翁万达“盘桓久顿,未知至日”,“谋武盈朝,何必翁某,”仇鸾则更是“衔宿怨,谗言构于帝”,结果翁万达被降职派往边关,经略紫荆诸关。越年,翁万达因背疽发作,故乘“京察”,呈上《再辞免重任恳乞陈情疏》,终引起朱厚械姆锤校遂免其职,接着又以翁万达的《谢疏》有讹字为由,将其“削籍为民”。于是,翁万达“冒暑买车,微服就道,人亦不知其曾为尚书”。

客死归旅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55岁的翁万达约同友人抵闽游武夷山,途经三河,被当地山川形胜所吸引,顺便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在福建清流县途中,背疽疾发,急忙回归,至上杭县,于十一月十三日(1552年11月28日)卒于舟中。此前,朱厚杏指械椒辣咧厝畏峭虼锬属,于是年十月十三日(1552年10月30日)颁诏,曾第三次起复其为兵部尚书,但为时已晚。翁万达卒后二日遗体运抵家乡,又四日诏命才临门。《明史》说其“未闻命而先卒”,即指此。死后葬于大埔三河镇。隆庆(1567年-1572年)年间,明穆宗追赠太子少保,谥号“襄敏”。

历史评价 史书评价

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翁万达:

“(平安南役)是役也,万达功最,赏不逾常格”。

“(修长城)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亦日省。初,客兵防秋,岁帑金一百五十余万,添发且数十万,其后减省几半”。

“(守疆)万达顺风鼓噪,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闻名)东去。诸将追击。大胜。”

(综述)“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与欧阳德、罗洪先、唐顺之、王畿、魏良政善。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为人刚介坦直,勇于任事,履艰危,意气弥厉。临阵尝身先士卒,尤善御将士,得其死力。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U者,万达称首。”“赞曰:毛伯温能任翁万达、张岳,以成安南之功,不失为持重将。万达饬边备,整军实,其争复套,知彼知己,尤深识远虑云。”

历代评论

叶春及·《翁襄敏安边记·序》:曾有躬出御虏,介而先驱若襄敏者耶?史臣谓嘉靖中边臣动合机宜,画中綮U,惟公一人而已。

霍尚守《翁襄敏安边记·序》:“①嘉靖中套虏跳梁,边事孔棘,阃臣战守无策,屡获重谴。故边阃有命,莫不惴惴孤任使是惧。独翁襄敏公以雄才当之,功盖可纪云。”“②公开府宣大、偏保六载间,诸所注厝,悉具载焉。余观公安边之术,大都有十:选将校,抚士卒,固险要,饬守备,广库蓄,明赏罚,严诘边,谨侦谍,奖豪俊,急救援。经画布置,详密周悉。岂非折冲之宏谟,保障之长策哉。乃其匪躬自矢,见虏必赴,决胜若神。即《诗》所称:‘赫赫南仲,文武吉甫。’何以加焉。然公分部苍梧,身肩其事,首诛土酋之外构者,两江积寇以次剪平。寻募死士,间入莫氏伪都,尽获要领。机算既定,则请大司马帅诸军临之,莫氏震惧,束身归命者谁之力哉?西北之烈,何足以概公也。”

王锡爵《翁襄敏公神道碑》:“治行第一。”

何乔远《名山藏》:“万达言(阙),谈说时事,如倒囊出物。心灵敏健,遇事一思,便彻终。始家居,束修无少瑕玷,论者以方郭泰、徐a云。”

郑莆样《刻东涯集书后》:“学闻至道,文率性成,笔引千钧,心雄万变。”

查继佐《罪惟录》:“余谓兵有三十声,威近袭远,此声之大者也。而当时录安南(阙两字)及此。使以刍杖远因交南,而交南之耳目应之,即不(阙四字)必登庸就G,乃及藤峡等,是先难而后易也。何似先易(阙)难者亦易,所差岂寻杖哉。曳柴之计,与昔蒙马虎皮一例,是误之以形耳。”

冯奉初《潮州耆旧集·东涯集题辞》:“经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

个人作品

翁万达虽然著述丰赡,诗、文、议、纪等各种文体充备,除了现能见到的书札集《稽愆集》、诗集《稽愆诗》,以及纪念集《东涯集》外,尚有见诸目录家著录的《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平交纪略》和《思德堂集》,等。其中,翁万达好友兼亲家邹守愚将关于他所写的序、碑、记、议、论、说、疏、书、传、墓表、墓志铭、祭文编定为《东涯集》,凡17卷。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奏疏,有10卷之多。《东涯集》最初的刻本为嘉靖乙卯邹刻本,此后多次重刻。另,据饶锷在《潮州艺文志》中所说,上述《总督奏议》、《三镇兵守议》二议,在明代时还有单行本。

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出版有吴奎信、朱仲玉整理的《翁万达集》,该书结集了有现存可见的大部分翁万达各时期的作品,为研究翁万达的重要资料。

轶事传说 落海遇救

翁万达四岁时随父亲翁玉出海打鱼为生。翁万达,天天缠着要跟父亲去打鱼。传说,海中鱼虾将翁万达看成是白毛老虎,互相呼喊着逃开了。他父亲网网落空,只好返航。自此,凡是带翁万达跟着出海便打不到鱼;反之则鱼虾满载。翁玉终于得出晦气来自儿子的结论。

某次,父亲翁玉见翁万达不在,遂上船出海。正要下网,忽见船舱里钻出万达来。翁玉一时气急,顺势将翁万达抛进大海,随后后悔不迭,以为以致溺死亲子,不由眼泪直流。悲哀回家里,却见翁万达在床上睡觉。传说,翁万达掉进大海之后,南海龙王知道他是天上“白虎星”再世,日后要为明朝建功立业,便急命几名虾兵蟹将,护送“白虎星”回家。翁玉只认为是神明保佑,大难不死,必成大器。从此,便不再翁万达将当成晦气。

张飞再世

明世宗朱厚畜菩诺澜蹋终日炼丹服药,某晚,正在品尝长生不老药间,突后官起火。朱厚形疟ù缶,就在这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忽闻空中有人大喊道:“兄皇勿忧,为弟来救驾。”朱厚形派,见空中来者是关羽,朱厚芯醯闷婀郑遂问:“云长称朕为皇兄,莫非我是刘备再世,那三弟张飞在何处。”关羽答道:“三弟张飞,就是前三边总督翁万达。”朱厚幸惶,心头不禁一惊。关羽接着说:“即是翁万达贤。”说罢便腾云而去。朱厚刑了关羽的这席话,很是后悔,连夜命一位大臣为钦差,即时奔赴揭阳宣召已被罢官的翁万达回京升用谁知这时翁万达正与友人在福建游山玩水解闷,不想骤染急病,背发大疽,不幸中途死在船中。当钦差带圣旨跨进揭阳蓬州所城尚书府大门时,翁万达已归天六日了。

斩诸翰林

传说,翁万达更有一事,亦为乡人所传诵者,顺及之。盖万达与潮州状元林大钦原为中表。当其为新进士时,一日与林大钦到翰林院参观,大钦谓:“尚有人询汝现居何官,但说是举人可也。”万达颇感奇怪,自思:明明为进士,如何以举人对。心甚不然。而不钦之意:以为进士未入翰苑,恐势利之人不加敬重;而举人还得再考,前程未可 ,故诸翰林不敢轻蔑耳。两人一进翰林院,众人见其与状元同来,皆礼而迎之。其时果有人询其官职,万达以“进士”对。其人一听顿现蔑视之态,背后并对诸翰林曰:“吾以为是何大官员,原来一个小小进士耳,劳动我等迎接。”适为万达听见,一时怒不可遏,乃曰:“海水虽阔,船头有时相撞。”不料其人曰:“撞是撞,但汝不得撞到翰林院。”万达一听,更为愤怒,即刻离座而去。迨后万达统军征摇,奏请诸翰林为押粮官,藉故一一杀之。此虽传说,却可为势利而蔑人者诫。事或未可全信,然而妄言妄听可也。

怒贬土地神

翁万达少年时在桑浦山龙泉岩一个幽僻去处读书,往返该处需要涉水过小沟。某天清晨,不知谁人搬来“土地之神”字样的石碑在沟中垫脚,翁万达不慎被碰鲜血。遂骂石碑道:“土地神,我贬你到北口外充军喝西北风去。”并把脚朝石碑一踢,据说这块石碑顿时飞去无踪。

后,翁万达成边塞重臣。某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忽进军帐,跪倒说道:“老朽本是广东潮州府揭阳县桑浦山土地神,三十多年前在龙泉岩坑沟被大人踢了一脚,贬到北口外充军,现请求解除军籍,复回桑浦山。”翁方达应允了,但提出:“你是土地之神,老虎属你管,你得派一只猛虎来替本总督擎旗打先锋,为国杀敌。”老兵(土地神)随即立即唤来一只老虎听总督差遣。从此,翁万达打仗时,总有猛虎擎旗打先锋。

相关争议

关于翁万达罢官、起复以至逝于旅途各节,其莆田姻亲邹守愚所撰《翁公万达行状》及其《墓志铭》(薛应脐撰)、《神道碑》(王锡爵撰)、《明史》等都说得十分清楚。后人无端生造出如翁万达错斩十八翰林,惧帝加罪,藏于棺内,终至在三河坝遇暴雨被沙土堵住气孔,活活闷死于棺木之中等故事,只是传说而已。

墓址

翁万达墓位于梅州市大浦三河坝汇城虎星山,建于1551年,座西向东,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于1957年开山造田时被毁坏,1986年由旅泰华侨陈宾出资重建。墓碑有“明赐进士出身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赐太子少保谥襄敏崇祀名宦乡贤东崖翁公墓”,墓前左右对称竖有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寓意千里扬威,是封建时代皇帝诏封有军功的大臣将士的一种殊荣。这些石像雕刻精美,是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品,但石翁仲的头部被不法分子盗走,其后人依照原造型做了修补。墓左是新建的翁衙书屋,内陈列翁万达生平事迹,墓右侧建有一凉亭,供游人歇息。

从墓前可见韩江、梅江和汀江蜿蜒流过,据说古代顺流而下的船只至此因江流曲折,不能扬帆而象下旗致哀,逆流而上的船只因水流喘急,船工要府身船舷奋力撑篙而象匍匐跪行,而夜间因三段水域都有船只灯火,故此墓人称“日受千夫拜,夜观万盏灯”。

来,坐,嗜茶。

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潮汕”。

潮汕=潮州市+汕头市?no!

潮汕,旧称“潮州”,英文名Teochew(旧时洋人根据潮州话音译)、TeoSwa、Chaoshan,指广东东部地区的潮州文化影响区域,她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国北方移民的主要栖息地及当下海内外三千多万潮籍儿女的故土。在历代建制史中,潮汕地区曾有过的行政名称包括“揭阳戍(秦军营地)”、“义安郡”、“瀛洲”、“潮州”、“潮州路”、“潮州府”等。

关于潮汕,向有“粤地闽风”、“南人北相”之说;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谓“南人北相”或因潮人多机灵且稳重,或因潮人虽是南方人却相貌偏北,前者为潮汕带来了“东方犹太人”这一别名;后者则为遗传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家所证实;

谓“海滨邹鲁”是因为该地自宋代开始便已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原句见陈尧佐诗题“海滨邹鲁是潮阳”(陈尧佐,宋咸平三年状元,曾在潮为官,宋仁宗时期升任丞相);

谓“岭海名邦”是因为该地人才辈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丰富、风情独体且在海内外饮誉已久;

在此重点谈谈“粤地闽风”:纵观所有权威古籍均指出潮汕曾属福建,且语言文风民风皆与闽同,而有别于粤地之广府客家。《通典》与唐代地理总志《十道志》言“潮州,潮阳郡,闽越地。”,北宋地理全书 《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均记载潮州为闽地,《闽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说:“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 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人等 。”

那潮汕一词是怎么来的?它具体涵盖了哪些行政区域呢?为便于普通读者了解,接下来将分别按名称由来、区域范围、地理概貌和历史沿革四部分展开表述:

词汇渊源

“潮汕”一词肇始于1904年“潮汕铁路”通车之后;

该词于1907年5月22日丁未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后开始被用着地名见诸报端,从此广为人知(《南洋总汇报》撰文指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黄冈起义);

于1921年汕头建市并正式成为粤东双核后开始为人们所接受(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要求将潮州开辟为通商口岸,后选定澄海县沙汕头,是年开埠的汕头并被恩格斯称为远东地区<�除五大通商口岸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港口,1921年汕头与澄海县分治,成为广东省第二个省直市政厅);

民国黄金十年(1928-1938)汕头的强势崛起更是令潮汕一词深入人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汕头市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港口城市、全国十大商业城市之一);

新中国解放后该词被作为原潮州府整个辖区的行政区名称(1949年至1952年)标上广东省行政区划版图,1958年县级潮州市成立,自此“潮汕”一词正式取代“潮州”成为潮州府新名词。

然而,该地向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海内潮汕人与海外潮籍侨胞缺乏信息往来,“潮汕”这一称谓在海外并未接过“潮州”的衣钵,故“潮州”(指潮州府,即潮汕地区,而非今狭义上的“潮州市”)、“潮州人”的称谓在海外及港澳台地区更为人们所熟知。

可以说,潮字代表的是古典的潮汕,富有历史文化底蕴,而汕字代表的是时尚的潮汕,富有现代都市气息。

地理范围

结合该地区历史沿革情况和文化影响范围来看,潮汕地区共有七种版图,即“三四、89、潮义文”

①潮汕核心区——潮汕三市

我们经常能在报纸上看到“潮汕三市”或“潮汕揭”的说法,这里的三市就是指潮州、汕头、揭阳,即“潮汕核心区”,是整个潮汕地理概念的铁打内,1991年,原汕头市正式拆分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详见李宏新的《1991:潮汕分市纪事》);

截至2015年底,以上三市涵盖共涵盖10区1市5县:

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

潮州市:湘桥区、潮安区(含枫溪)和饶平县

揭阳市:榕城区(含空港)、揭东区(含蓝城)、普宁市(含普侨)、惠来县(含大南侨区)、揭西县

②潮汕四市

又称“小粤东”,即在潮汕三市的基础上加入汕尾市(即海陆丰地区),以上四市曾同属汕头专区管辖,这种划法似乎更符合普罗大众的理解:一来汕头和汕尾,前有潮汕头,后有潮汕尾;二来海陆丰地区与潮汕核心区近亲近缘且同属一个语言文化体系;然而,以上理解是有失片面的。从历史渊源来看,无论是前面所述的潮汕三市(七邑)还是接下来将提到的潮州八邑、九邑都属原潮州府版图,而海陆丰地区则一直属惠州府版图,两地在文化特质和历史认同上也有一定差异;从市取意上看,汕尾这座成立于1988年的年轻地级市在起名时多少有些对应当时的广东第二大城市汕头市之意——以汕尾(海丰县属镇),确也是因了这“天时地利人和”。

不过,诚如前面所说,汕尾从历史关系上看与“潮”字确无渊源,这也难怪以汕尾人但与“汕”字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者“兄弟名”、二者“同地情”(1958-1983年隶属汕头地区)、三者“血缘亲”,没有千古不变的月亮,发展当需顺潮流,说汕尾人也应是潮汕大家庭的一份子。

③潮州八邑

即在核心区的基础上加入丰顺县,丰顺县是潮州府第八邑,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从潮汕地区析出并入兴梅专区(今梅州市),不久又回归汕头市,至1976年又被分入梅州地区,至今未曾脱离梅州市版图。

由于历史的原因,“八邑”版的潮州区划图在海外潮人心目中认可度最高,其影响力丝毫不逊色于“潮汕三市”。

那潮州八邑是指哪八县呢:

海阳-Teoann(潮安区、湘桥区)

潮阳-Teoyall(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

饶平-Joepen(饶平县包含潮安西部凤凰镇、南澳县)

澄海-Tenhigh(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

普宁-Poeland(普宁市北部及东部平原区)

揭阳-Kityall(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

惠来-Hwelie(惠来县、普宁市西部及南部山区)

丰顺-Hongsoon(丰顺县)

④潮州九邑

即在潮州八邑的基础上加入大埔县,该县直至上世纪才析出潮汕地区,今属梅州市管辖;

自北宋至清初,涌入潮州府的省外移民潮未曾间断,而内部间的迁徙和越过海禁闯南洋的潮州人亦与日俱增,时潮州府南部海患不绝、北部又时有俚乱,为便于管理,朝廷曾在潮州府北部分分合合析置梅州/嘉应州数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直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才最终奠定程乡(梅县)作为州府驻地之行政基础。

析置嘉应州后,域内余下的九邑组成新的潮州府,这一行政架构在潮州府内相对稳定的延续了近两个世纪,此时潮州文化恰好进入成熟期,在外潮商又跻身中国近代三大商帮之列,在纸媒往来与口耳相传间,“潮州九邑”的提法渐为人们所熟知和接受,通行既久,即约定俗成。

这里特别提一下“大埔”,该县属潮客两系文化缓冲区,一个最典型的范例就是潮州曲乐(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文化部门将大埔县的“潮州外江乐”改名“广东汉乐”)和客家山歌在该县并存,故很多最迟于清末民初出生的大埔籍文人(如碧野、邹文怀等)仍有很强的潮州认同感;然而从语言层面上看,诚如古籍所载“澄海无客,大埔无福”,通行客家方言的大埔县与通行闽南话(潮州话)的县邑间似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隔阂,因此清末部分在外大埔商人并未加入当地潮州会馆,这或许是“潮州八邑”的说法更盛的原因。

⑤潮文化影响区域:

涵盖潮州九邑四市+漳州南部

该图几乎涵盖了广东省内的整整一个潮汕文化影响区域。

⑥义安郡

在大陆以外的地区,不便使用“潮州”二字的海陆丰同胞往往用“义安”一词替代“潮州”,义安即潮州府前身,其辖区范围包括今潮汕三市、汕尾市东部、漳州市南部和梅州市除兴宁、五华以外的整片区域。

⑦潮州府旧邑

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前相对稳定的潮州府版图,范围包括潮州九邑和梅州市的梅县、平远、蕉岭,共计十二邑,然而由于“嘉应五属”(程兴乐两平即“梅县、平远、蕉岭、兴宁和五华”)的叫法沿用至今已有近300年之久,加之“客家”一说自客家学创始人罗香林正式创立以来已风风火火宣传了近100年,普通梅州大众似乎已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认同感。分家已久,自成一统,所谓的认同似无太多讨论价值;

潮汕地区七种划分依据

潮州九邑

现在你知道潮汕地区在哪了吗?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大陆海岸线与北回归线交汇处。属潮汕文化区和潮汕方言区,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潮汕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潮汕地区地理景观丰富多样,让我们一起走近潮汕地区,了解乡土地理吧。

凤凰山

具体位置

潮州市潮安县凤凰镇

简介

潮州凤凰山,广东省潮州市一处独特的旅游景观,位于潮州市北30多公里处(有资料显示,位于潮州市北37公里处),境内群峰竞秀,万壑争流。主峰凤鸟髻海拔14978米,是潮汕地区第一高峰,以峭拔雄伟的山色,绚烂多彩的畲寨风情和奇香卓绝的凤凰茶传名于世。凤凰山是畲族发源地,以龙犬为图腾,有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凤凰山的石鼓坪村是畲族的聚居地。

凤凰山是粤东第一高山,其主峰凤鸟髻是潮汕地区首屈一指的动植物“物种宝库”,素有“粤东生态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观园”美誉,可以让学生在研学中感受生物与地理环境的相关性。

其第二高峰乌岽山顶峰西侧的天池是由古火山口形成的,常年泉水喷涌,池中繁殖着蝾螈(属于两栖类动物),还有软壳石螺及各种蛙类和高山蝶类。夏日,山上凉爽如秋,天池碧波荡漾;冬天,池水冰冷透骨,严寒时水面还有数寸厚冰,有时山上还纷纷扬扬飘洒着雪花,颇有北方冬天的景色,是粤东奇景。通过乌岽顶的研学可以让学生感受火山湖的形成、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凤凰山是我国著名产茶区之一,茶场有2万多亩,品种众多, 通过游览茶园,可以让学生学习湿热气候对生成红壤的的影响、农业生产区位条件,思考现代化茶业的发展方向。

畲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至今还保存许多古雅、淳朴、优良的传统礼俗。但在生活、婚嫁、生育、丧葬、祭祀、生产等方面有许多禁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禁忌文化”。畲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畲族人民爱唱山歌,山歌是畲族人民最热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无论在曲调、节奏、旋律等方面都是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同学们可近距离地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开阔人文地理视野。

研学名片

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农业景观

教材知识点

农业区位条件(茶树种植)、湖泊(乌岽顶天池)、土壤(红壤分布的影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梯田)、农业区位条件(茶业)、少数民族文化(畲族文化)

笔架山

具体位置

潮州市湘桥区

简介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或称东山,因形似古代的笔架遂称笔架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8个月,询民疾苦,重农桑,筑堤防,兴学校,祭鳄鱼,开潮州文风,给潮人留下深刻影响。《潮州三阳志》载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

笔架山的岩石为典型的碎屑岩类,学生可在研学中感受碎屑岩类的特征,同时笔架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笔架山也称韩山,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反映出历史文化对地名景观的影响。

研学名片

自然地理环境景观

教材知识点

碎屑岩类、历史与地理

牌坊街

具体位置:

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路古城石牌坊

简介

古时统治者提倡伦理道德,把城乡间于节义、功德、科第突出成就者,将其“嘉德懿行”,书贴坊上旌表,称为“表闾”,故牌坊也具纪念作用。

潮州牌坊街共修复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新增“三阳门”和“十相留声坊”2座牌坊。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与广济桥齐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潮州透过牌坊街这条“中轴线”,逐步修复建成一个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反映潮州历史文化的人文环境、历史风貌和经济生活的文化旅游中心区,并分传统文化街区、特色产业及旅游精品街区、 民居客栈街区、小吃一条街、 娱乐休闲街区五大个功能区对外开放,是潮州旅游观光的重点景区。

牌坊街是名城潮州的一处重要传统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这对于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牌坊街沿街的建筑以骑楼为主,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骑楼为商业活动为主,表现出开放意识和洋为中用的创造性思维;连廊连柱,立面统一,连续完整,中西合璧,多元共存的独特风貌。骑楼是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的生动体现,更反映出中西文化的交融。

牌坊街分传统文化街区、特色产业及旅游精品街区、 民居客栈街区、小吃一条街、 娱乐休闲街区五大个功能区对外开放,对研究现代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学名片

骑楼建筑群、牌坊历史文化

教材知识点

历史与地理、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潮绣、潮剧、手拉壶、木雕、抽纱)、旅游业

甲第坊

具体位置: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路

简介

谚云:“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潮州的古民居,是目前中国保留比较好的。在构成潮州古城框架的“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老街巷,随处可见明清风格的旧居老房。而在这十巷之中,府第较集中,保存较完整,修复工作最完善的,当属甲第巷。

甲第坊是最能体现潮州地区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文化景观之一。

物换星移、人事皆非,然古民居仍以其悠久而氤氲的韵味表达着潮州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修复完整的甲第巷集儒林第、大夫第、翰林第等多座典雅气派的府第,建筑形式上具有潮州民居的“下山虎”、“四点金”等特点;石雕、木雕、灰塑、嵌瓷和彩画齐备,门窗户扇、墙夹屋脊、外墙檐下皆意趣盎然、是潮州旅游的新亮点,学生在感受其中各类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的同时,学习气候对建筑的影响,感受古代建筑的智慧。

研学名片

具有潮汕地区各类典型的民居建筑风格

教材知识点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青岚国家地质公园

具体位置

潮州市饶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