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第1张

  [编辑本段]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四、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屈原《楚辞·天问》)  (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那好处是什么,而抚育一个兔儿在怀里?)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杜甫《一百五十夜对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梦天》)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荡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辛弃疾《木兰花慢》)  [编辑本段]赏月佳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一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月亮斜挂在天空,笑盈盈的,星星挤满了银河,眨巴着眼睛。  ★一轮圆月升起来了,像一盏明灯,高悬在天幕上。  ★月亮睁大眼睛,和蔼地望着村落和田野,极像一只擦亮的铜盘。  ★圆月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明净似的圆月,已经被远方蓝蓝的高山托上天空。  ★月亮,圆圆的,像纺车,纺着她浪漫的遐思。  ★夜,静极了,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淡淡的月光洒向大地。  [编辑本段]月亮的美称与雅号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编辑本段]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  ●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飞行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前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  《自然科学宝库》(太阳·月球·星球卷)  《亿万个为什么》(天文地理卷)  《牛津现代科技大百科》(宇宙科学卷)  《新编十万个为什么》(天文卷)  《当代博物馆丛书》(天文博物馆卷)  《从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月球人》(彼埃尔·布勒)  《飞向月球》(J普特卡梅)  

参考资料:

  正面:

  背面:

  [编辑本段]物质介绍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 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4月7日,《无心法师3》低调收官,这个IP人气最高的角色岳绮罗的身世已经揭晓,他是长明老祖,一个追求长生极度扭曲的老妖怪。但是,无心的身世依然是谜,想必很多网友对此好奇。

在《无心法师3》中,无心有一段自我介绍式的内心独白: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他长得像人,却不是人;他没有心,不老不死,不会遗忘;他拥有世人羡慕的永生。

尼罗所著《无心法师》关于无心设定的描写

魔术师不会说出魔术的秘密,作家不会透露自己的灵感来源,因为他们知道观众知道真相后就不会再感兴趣了。《无心法师》制作团队不公开无心的身世,观众会因为好奇把这个IP一直追下去。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根据无心的特征,从神话传说、历史典籍中找出相似 原型

一、 鲛人

鲛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 鱼尾人身 的神秘生物,外形类似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

在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鲛人的记载。

"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 其眼泣,则能出珠 。 "

——《搜神记》

"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 泣而成珠 满盘,以与主人。"

——《太平御览》

从古籍的记载中,我们知道鲛人的眼泪哭出来是像珍珠一样的,而且鲛人重情重义,把哭出来的珍珠赠与自己的主人。

在《无心法师1》和《无心法师3》中都有无心因失去爱人泪落如珠的桥段,无心每一百年沉睡起来,都会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他的生理特征和心性都十分符合神话传说中鲛人的特点,因此推断无心是接近于鲛人的物种。至于无心为什么没有鱼尾,可能是因为进化,或者他是人类和鲛人结合产生的后代,保留了鲛人的部分特征。马和驴生育的骡子没有生育能力,无心不能生育的原因大概与骡子类似。

二、 无启民

无启民,即无启国的人,在《山海经》中有记载。

"无启民,居穴食土。其人死,其心不朽,埋之,百年化为人;录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为人;细民,肝不朽,埋之,八年化为人。

"

——《山海经·大荒东经》

无启国的子民住在洞穴里,以土为食。他们死后把不朽的心、膝、肝埋在土里,在一定时间内都可以再次生长为人。靠器官生长出整个人,这与无心的无限生长能力完全一致!除了无启民有心以外,其他的特征都和无心法师的设定吻合,无心可能是无启民的后人。

三、太岁

太岁,又称肉灵芝,传说是长生不老的仙药。在神话传说和医书典籍中记载颇多,是一种真实存在非常罕见的珍贵生物。

"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

——《山海经》

"肉芝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本草纲目》

太岁被吃了以后,它会自己生长成原来的样子。它的形态是一种肉状、有头有尾的生物。

在《无心法师》第一部中,无心被张显宗及其手下打得只剩一只胳膊,后来在月牙的悉心照料下长成了一致虫子,最后恢复了人形。无心的虫子形态和生长能力都与太岁相似,无心可能是一只太岁精怪。

无论是鲛人、无启民后人,还是太岁精怪,都只是肉体或者说是外壳。无心法师的人格内核才是重要的,无心身上有太多普通人的情感共性,正义感、渴望爱情、呆萌逗比、孤独寂寞……这是《无心法师》IP与网友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

关于无心的身世,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

很好

内容简介

  《奇术百科》由章伟、解雪编著,是一部掷地有声的奇书。它记载了人类几千年历史进程中诞生的各种奇术、因为有些术数事涉民族或者家族的天机和隐秘,在秦统一中原后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仅有少数收人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有些被江湖术士用来谋生、更多的则是流传于民间。这类秘术目前虽有少量古籍记载,但始终未能被转化成适于广大读者欣赏和阅读的大众化文化产品,可以说无意间剥夺了人们了解它的权利。

 本书突出三点:一是通俗易懂,让普通读者和文化程度不高的读者也能轻松知晓奇术的奥秘。二是图文并茂,书中近200多幅图解,使得阅读更加直观。三是多种多样的条目,纳人了中西方近代的一些秘术、以及日常成活中给百姓带来危害的骗术,更具全面性和实用性。整部书生动有趣,是展现魔术、骗术、戏法、方术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百科书籍。

灌、躁、籍、鳞、蠕、馨、嚷、孀、鳜、礨、嚱、巉、醴、瀽、鳟、穯、继、趮、鐀、鬒、蓦、鯿、盭、籋、衊、飂、騬、聍、騯、鰦、𨬖、蠙、鶫、鏶、护、驆、魖、鐟、鐥、蘛、饐、鶛、蔹、鬑、譣、鐈、鞻、黥等。

一、灌

1、浇;灌溉:引水~田。往麦地里~水。

2、倒进去或装进去(多指液体、气体或颗粒状物体):~了一瓶热水。风雪呼呼地~进门来。那响亮的声音直往他耳朵里~。

3、指录音:~唱片。

4、姓。

二、躁

性急;不冷静:烦~。急~。不骄不~。性子~。

三、籍

1、书;书册:古~。经~。

2、登记隶属关系的册簿。引申指隶属关系:国~。党~。户~。

3、祖居或本人出生的地方:原~。祖~。

四、鳞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

2、像鱼鳞的:~茎。~波。遍体~伤。

3、姓。

五、馨

散布得远的香气:~香。如兰之~。

扩展资料

一、灌组词:灌输、灌水、灌溉、灌木、灌录、滴灌、灌音、灌顶、电灌、淤灌、排灌、倒灌、漫灌、灌浆

例:灌水[guàn shuǐ] 

给田地浇水或向容器等里面注水,借指在互联网上发表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

二、躁组词:浮躁、暴躁、骄躁、躁动、焦躁、毛躁、急躁、烦躁、果躁、忿躁、跑躁、躁乱、闷躁、惊躁

例:脉躁[mài zào] 

指患病过程中,脉象变得比原来急数躁动。一般表示邪气内传,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三、籍组词:书籍、祖籍、秘籍、外籍、簿籍、经籍、国籍、寄籍、版籍、古籍、原籍、籍没、学籍、土籍

例:寄籍[jì jí] 

指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地而有的外地籍贯(区别于“原籍”)。

四、鳞组词:鳞波、鳞茎、鳞爪、鱼鳞、鳞介、鳞片、鳞翮、肆鳞、龟鳞、鳞构、鳞角、鳞素、鳞崪、犯鳞

例:鳞茎[lín jīng] 

地下茎的一种,形状像圆盘,下部有不定根,上部有许多变态的叶子,内含营养物质,肥厚多肉,从鳞茎的中心生出地上茎。如洋葱、水仙等的地下茎。

五、馨组词:德馨、温馨、清馨、馨香、芳馨、宁馨、幽馨、懿馨、馨荣、馨德、馨祀、播馨、馨瑶、素馨

例:馨瑶[xīn yáo] 

馨表示英名、芳香、馨烈;瑶表示美好、美玉、瑶华。“芳香、美玉”。

中毒后要及时处理

一般食品污染事件是吃进污染食品的人同时或先后发病,虽然表现可有所区别,对不能判别是否中毒或出现不适不知该怎样处理时可拨电话向当地中毒控制中心获取帮助,那里的专家会免费提供中毒预防和急救的指导和帮助,也提供特效解毒药物和毒物检测服务。多数情况下可以在中毒控制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催吐、服用有吸附性的药物、休息等措施自己或通过亲友的帮助在家中就能处理,严重时专家也会指导你到专业单位处理。

指纹检查

原理: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用品: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1 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 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 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 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制取氢气的一些新方法课程

教材研究所 梁英豪

近年来,各国科学家研究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我国科学家也试验出一些制取氢的新方法,现在把这些新方法的一部分介绍如下:瓷跟水反应制取氢气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在300 ℃下,使陶瓷跟水反应制得了氢。他们在氩和氮的气流中,将炭的镍铁氧体(CNF)加热到300 ℃,然后用注射针头向CNF上注水,使水跟热的CNF接触,就制得氢。由于在水分解后CNF又回到了非活性状态,因而铁氧体能反复使用。在每一次反应中,平均每克CNF能产生2立方厘米~3立方厘米的氢气。从微生物中提取的酶制氢气葡萄糖脱氧酶。美国橡树岑国家实验室从热原体乳酸菌中提取葡萄糖脱氧酶。热原体乳酸菌首先是在美国矿井中的低温干馏煤渣中发现的。葡萄糖脱氧酶在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的帮助下,能从葡萄糖中提取氢。在制取氢的过程中,NADP从葡萄糖中剥取一个氢原子,使剩余物质变成氢原子溶液。从细菌制取氢气 许多原始的低等生物在其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也可放出氢气。例如,许多细菌可在一定条件下放出氢气。日本已发现一种名为“红极毛杆菌”的细菌,就是制氢的能手。在玻璃器皿里,以淀粉作原料,掺入一些其他营养素制成培养液,就可以培养出这种细菌。每消耗5毫米淀粉营养液,就可以产生出25毫升的氢气。

用绿藻生产氢气

科学家们已发现一种新方法,使绿藻按要求生产氢气。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科学家说,绿藻属于人类已知的最古老植物之一,通过进化形成了能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本领。当绿藻生活在平常的空气和阳光中时,它像其他植物一样具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植物维持生命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然而当绿藻缺少硫这种关键性的营养成分,并且被置于无氧环境中时,绿藻就会回到另一种生存方式中以便存活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绿藻就会产生氢气。科学家介绍,1升绿藻培养液每小时可以产生出3毫升氢气,但研究人员认为,绿藻生产氢气的效率至少可以提高100倍。

人工降雪

自古以来,老天爷一直是高兴下雪就下雪,不高兴就不下。有没有办法使老天爷根据人类的需要,让它下雪就下雪呢办法是有的,这就是人工降雪。天上的水汽要变成雨雪降下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必须有一定的水汽饱和度(主要与温度有关),另一个是必须有凝结核。因此,人工降雪首先必须天空里有云,没有云就象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一样,下不了雪。能下雪的云,棸0℃以下的“冷云”。在冷云里,既有水汽凝结的小水滴,也有水汽凝华的小雪晶。但它们都很小很轻,倘若不存在继续生长的条件,它们只能象烟雾尘埃一样悬浮在空中,很难落下来。我们在冬天里经常能看到大块大块的云彩,就是不见雪花飘下来,因为组成这些云彩的雪晶太小,克服不了空气的浮力,降水能力很差。如果在云层里喷撒一些微粒物质,促进雪晶很快地增长到能够克服空气的浮力降落下来,这就是人工降雪的功劳。

喷撒什么物质能够促使雪晶很快增长呢 早期,人们各显神通采用过许多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在地面上纵火燃烧,把大量烟尘放到天空里;用大炮袭击云层;利用风筝高飞云中,然后在风筝上通电,闪放电花;乘坐飞机钻进云层喷洒液态水滴和尘埃微粒。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都很不理想。 直到1946年,人们才发现把很小的干冰微粒投入冷云里,能形成数以百万计的雪晶。当年1l月3日,有人在飞机上把干冰碎粒撒到温度为-20℃的高积云顶部,结果发现雪从这块云层中降落下来。

这里所说的干冰不是由水冻结的冰,而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很象冬天压结实的雪块。干冰的温度很低,在-785℃以下。把干冰晶体象天女散花似地喷撒在冷云里,每一颗二氧化碳晶体都成为一个剧冷中心,促使冷云里的水汽、小水滴和小雪晶很快地集结在它的周围,凝华成较大的雪花降落下来。 怎样把这些凝结核散布到云层中呢?现代人大多使用大炮,把化学药品装在炮弹里,然后用大炮发射到云层里去的。不过这种方法喷撒不均匀,药品浪费较大,增加了人工降雪的成本。还有人把它们装在土火箭里,让火箭飞到云里去喷撒。

农药污染食物中毒的表现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后是否会出现中毒症状及出现症状的轻重程度要依农药的种类及进入体内农药的量来定。并不是所有农药污染的食品都引起中毒,如果污染较轻,人吃入的量较小时可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往往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一般性表现,当农药污染较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等表现,可引起死亡。中毒的表现也依赖于毒物的种类,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氧化乐果、呋喃丹等。

人味污染

人体的代谢产物共有400多种物质。由呼气排出的有149种,尿中有229 种,粪便中有196种,汗 中有151种,通过皮肤排出的271种,等等。排出物中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烃、丙酮、苯、甲烷、醛等。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污染物会迅速扩散,感觉不出什么味儿。若房间、车船舱人多,通风不良,就会“人味”十足。

如何清除蔬菜上的残余农药

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箩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储存法: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什么是矿物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矿物。比如建造房屋所需要的各种材料,随身佩带的宝石,日常食用的食盐,都来自于矿物。什么是矿物呢?

只有具备以下条件的物质才能称为矿物:

1)矿物是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比如火山作用。它们可以是固态(如石英、金刚石)、液态(如自然汞)、气态(如火山喷气中的水蒸气)或胶态(如蛋白石)。

2)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如金刚石成分为单质碳(C),石英为二氧化硅(SiO2),但天然矿物成分并不是完全纯的,常含有少量杂质。

3)矿物还具有一定的晶体结构,它们的原子呈规律的排列。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

如果有充分的生长空间,固态矿物都有一定的形态。如金刚石形成八面体状,石英常形成柱状,柱面上常有横纹。当没有生长空间时,它们的固有形态就不能表现出来。

4)矿物具有较为稳定的物理性质。如方铅矿呈钢灰色,很亮的金属光泽,不透明,它的粉末(条痕)为黑色,较软(可被小刀划动)。

石墨粉里“飞”出金刚石

提起钻石,人们就会联想到光彩夺目、闪烁耀眼的情景,它随着拥有者的活动而光芒四射。但因它的昂贵价格,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却步。尽管如此,人们对钻石还是很向往的。 你知道钻石是什么吗?它的化学成分是碳(C),天然的钻石是由金刚石经过琢磨后才能称之谓“钻石”。天然的钻石是非常稀少的,世界上重量大于1000克拉(1克=5克拉)的钻石只有2粒,400克拉以上的钻石只有多粒,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重158786克拉,这就是“常林钻石”。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可做“钻石“用的天然金刚石很 罕见,人们就想“人造“金刚石来代替它,这就自然地想到了金刚石的“孪生“兄弟--石墨了。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C),称“同素异形体”。从这种称呼可以知道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但“形”或“性”却不同,且有天壤之别,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差别如此之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用人工合成方法来获取金刚石,因为自然界中石墨(碳)藏量是很丰富的。但是要使石墨中的碳变成金刚石那样排列的碳,不是那么容易的。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包括我国)均合成出了金刚石。但这种金刚石因为颗粒很细,主要用途是做磨料,用于切削和地质、石油的钻井用的钻头。当前,世界金刚石的消费中,80%的人造金刚石主要是用于工业,它的产量也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的产量。

最初合成的金刚石颗粒呈黑色,05mm大小,重约01克拉(用于宝石的金刚石一般最小不能小于01克拉)。现在我国研制的大颗粒金刚石达3mm以上,美国、日本等已制成61克拉多的金刚石。我们说金刚石已从石墨中“飞”出,宝石级的人造金刚石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供应于市场。

“世界水日”

1999年3月22日是第七届“世界水日”,也是新的“中国水周”的第一天,全国人大农委、环资委和水利部在京联合召开纪念座谈会,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并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为唤起全世界公众对水问题的重视,1993年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人人都生活在下游”,旨在提醒人们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时候,都要考虑下游居民的利益。由于中国从黄河抽取越来越多的水来满足其经济增长的各种需要,黄河在25年前就开始难以满足供水需求。1972年黄河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导致黄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第一次未能入海就干涸了。那年黄河断流15天,并在随后的10年中间歇性地出现断流。1985年以来,黄河年年断流,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6年,黄河断流133天。1997年,由于干旱,黄河断流长达226天,这一年,河水有很长一段时间未能流到黄河出海所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份山东省。

此外,日益严重的水质污染也会造成水质性缺水。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时,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等。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的生物和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还算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铝等金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酸雨的发现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卫生饮水与化学

在炉上长时间沸腾的水,还有电热水器中反复煮沸的水。这种水因煮开过久,水中多含不发挥性物质,如钙、镁等重金属成份和亚硝酸盐。久饮这种水,会干扰人的胃肠功能,出现暂时腹泻、腹胀;有毒的亚硝酸盐,还会造成机体缺氧,严重者会昏迷惊厥,甚至死亡

人们饮用的自来水,都是经氯化消毒灭菌处理过的。氯处理过的水中可分离出13种有害物质,其中卤化烃、氯仿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当水温达到90℃时,卤化烃含量由原来的每公斤53微克上升到177微克,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2倍。专家指出,饮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当水温达到100℃,这两种有害物质会随蒸气蒸发而大大减少,如继续沸腾3分钟,则饮用安全。

酸 雨

简单地说,酸雨就是酸性的雨。

什么是酸 纯水是中性的,没有味道;柠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较大,它们都是弱酸;小苏打水有略涩的碱性,而苛性钠水就涩涩的,碱味较大,它们是碱。科学家发现酸味大小与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关;而碱味与水溶液中羟基离子浓度有关;然后建立了一个指标:氢离子浓度对数的负值,叫pH值。于是,纯水的pH值为7;酸性越大,pH值越低;碱性越大,pH值越高。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值近于7;当它为大气中二氧化碳饱和时,略呈酸性,pH值为565。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值小于565的雨叫酸雨;pH值小于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弥漫的雾,pH值小于565时叫酸雾。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 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一滴水中的生命

一滴水,晶莹透亮,肉眼看上去,里面什么也没有,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嘿,真是别开生面了!看哪,有象闪光的“表带”,有象细长的“大头针”、扁平的“圆盘”,甚至象精致的“铁锚”……令人眼花镣乱。这是些什么呢?这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身材短小,大多数只有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厘米,肉眼是看不见的。它们游泳本领也不高,有的根本不会游泳,只是随波逐流而已。但也别轻看这些小个子,它们繁殖能力可很强呢!如果在适宜环境下,一个浮游生物的个体,任其发展,几天功夫就可填满整个水体!即使受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其数量仍可观得很,他们可称得上水中的“大家族”了。

没有阳光,浮游植物不能生存,所以它们大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水体表层。

浮游植物的个体虽然小得微不足道,却是水中原始食物的生产者,要是没有它们,水里的大生命恐怕也就无法生存了。 浮游生物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也是人类食物来源的一部分。我国沿海劳动人民早已利用潮流捕捞较大的浮游生物如磷虾、毛虾等,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大量捕获。今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更好地掌握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不断改进捕捞技术,把浮游生物作为人类直接的食物来源是很有希望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浮游生物固然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浮游生物都有益。有些浮游生物对鱼类反而有害。象蓝绿藻、鱼腥藻等,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繁殖,使水质变坏,就严重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鱼类大量死亡。1946年至1947年,墨西哥湾里就繁殖了许多有毒的浮游植物,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海水散发着臭气,严重地妨碍着人们的呼吸。我国沿海也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这种现象。1972年秋,东海海面曾大量漂浮一种黄褐色的污物,并带有臭味,渔民叫它“臭水”,这就是颤藻大量繁殖引起的。

利用浮游生物有利的一面,防止有害的一面,并化害为利,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一氧化碳

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此首先受累。常见表现有:精神障碍,失语、失明等需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应用高压氧疗法,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