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10大古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8收藏

失传10大古书,第1张

1、《青囊书》

第一个上榜历史失传10大古书排行榜的是《青囊书》,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名的中医著作,其作者就是中国五大医学家之一华佗。据说华佗将自己所有的心得体会都记录在这本书籍当中,但是可惜青囊书已经失传。

2、《连山易》

《连山易》是《易经》这套书当中的一本,其他两本分别是《周易》和《归藏》。《连山易》主要讲的是用推算的办法来了解世界的变化,古代风水先生就是凭借这本书为基准更好判断风水,可惜这本书已经消失不变,据说是世界公认的历史十大帝王之一秦始皇将其烧毁,这可以说是相当遗憾了。

3、《六韬》

《六韬》又名太公兵法,顾名思义就是一本专门研究兵法的书籍。很多人对这本书抱有一定争议,有人觉得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在1972年的时候,山东一处古墓被成功挖掘,其中很多竹简被人们找到,经过专业专家鉴定发现,它们就是《六韬》的部分残骸,奈何只有五十多片被找到其他都不见了。

4、《六国史书》

严格来说历史失传10大古书之一《六国史书》并不是指的某一本书,它指代当时战国时期六国的史书。后来秦始皇在成功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让自己政权更加稳固,想出了很多办法,并且将其他国家的书籍都烧毁了。

5、《黄帝外经》

《黄帝内经》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黄帝外经》知名度就要低很多。据说这本书相当神奇,主要讲述的长生之术,不过这本书已经失传。

6、《山海经》

《山海经》主要讲述了很多神话故事,很多人为之着迷,其中的故事很是特别,不过现存《山海经》并不完整,仅仅存在18篇,其他的都消失不见了。

7、《太平要术》

《太平要术》据说是一本专门讲述权谋及道术的书籍,有人认为张角之所以在三年时间内就有如此大的本事就是因为这本书在帮助。后来东汉朝廷为了降低影响,在张角被灭之后,将这本书也摧毁了。

8、《鲁班书》

鲁班相信大家都认识,这是相当有名的木匠祖师,《鲁班书》就是鲁班创作的。据传这本书有上下两部,上部主要记载一些木匠的手艺,特别的是下部,下部记载的是一些特别的法术,不过下部已经找不到了。

9、《太公阴符》

《太公阴符》是姜子牙写的一本书籍,这本书算是姜子牙的知识汇集,不仅有很多兵法策略,还有一些特别的咒语。《太公阴符》最开始被历代齐王珍藏起来学习,后来在民间也有所传播。不过可惜秦始皇将很多民间书籍烧毁,这本书也不知所踪。

10、《永乐大典》

这本书在明朝永乐年间成功编制,是一本相当全面的百科全书,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当时有两千多人参与编制,对于中华文化来说意义重大。不过比较可惜现在只有200多卷留存,这本书的失传被认为是未解之谜。

经过孔子几十年的工作,他亲手完成了六种古籍的整理和编纂。

(一)《诗》:后称《诗经》,包括“颂”(周、鲁、宋的宗庙祭祀乐歌)、“雅”(贵族创作的歌诗)、“风”(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歌诗),编集了距今两千五百年至三千年之间的歌诗共305篇。这是中国由口头文学转化为书写文学的第一部诗集,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源头,与希腊史诗、莎士比亚戏剧并称世界古代三大文学名著。孔子不但对这本诗集的歌诗进行收集、整理、校勘,还进行正乐(校正音律)和语言规范化的处理。《论语》中有他教学生读《诗》以及他用《诗》和讲《诗》的记录。

(二)《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夏、商、周三代历史档案文献。《尚书》就是上古的书,上起尧舜,止至东周,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录了距今四千年到两千六百年间的若干政事活动,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宗教、法律、地理、历法等诸多领域,是研究古史不可缺少的历史文献资料。据《纬书》说,《尚书》原有3240篇,经孔子辑佚整理,得120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时还有100篇,经魏晋南北朝又有散佚,现仅传58篇,包括《虞书》5篇、《夏书》4篇、《商书》17篇、《周书》32篇。

(三)《易》:即《周易》。原本是卜筮用书,但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也有许多社会史料和文学资料。孔子不迷信鬼神,也从不占卜。他五十岁时钻研《周易》,发现了它的哲学价值。《论语述而》第十七章记录:“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读《易》曾“韦编三绝”。据说,他为讲解《易》,写了《周易大传》,发掘《易》的哲学内涵,孔子是第一位把《易》作为哲学来读、来讲的学者,从而确定了这部文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四)《礼》:又称《礼经》,实际指《仪礼》17篇。(后来“十三经”中的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周礼》是战国人编的,《礼记》是汉代人编的礼学论文集。)这17篇,全是周代礼仪的详细记录,记录婚、冠、丧、祭等礼节仪式的过程及其具体安排,其中保留了我们民族原始礼仪的若干成分。《仪礼》是孔门弟子从事司礼活动的依据,其中若干成分一直沿袭到现代的礼俗活动之中。

(五)《乐》:又称《乐经》。孔子特别爱好音乐,也精通音律。他认为音乐的功用是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情感。如何运用音乐,既关系人的意志,也影响社会风气和国运兴衰,所以他推重一些乐曲,也坚决反对一些乐曲。《乐经》是他推崇的乐曲的曲谱,也有一部分理论说明文字。到汉代时,《乐经》已经失传。

(六)《春秋》:《春秋》本来是鲁国历代史官逐年逐月大事记的名称,孔子依据鲁国的史记,参考其他国的史册,以鲁国纪年及十二公年次为序,进行整理修纂,记载了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共242年间各国史事1800多条。因为孔子编著的这本书,中国历史分期便把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时期。孔子将其作为教学用书,就是当时的近代史教材。它用的鲁国纪元,记的是这一历史大变革时期的各国之事,书中记的都是原始记录,经后人考证,所记的天象一一符合现代的科学推算,再验证出土文物和他国史书,记事可作为可信的历史资料。孔子编修《春秋》,并非只是抄集各国的史官记事,也非单纯记述史事,而是“以述代作”,在记述中表现出他的政治主张。司马迁《史记》说:孔子“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后人把书中表现的政治思想,称为“春秋大义”;把他一字不苟、字寓褒贬的严谨笔法,称为“春秋笔法”;《春秋》的义理和笔法,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春秋》文字简约,最长的一条记事,也只有23字,读《春秋》必须有“传”、“记”作解释和补充,才能够明了。通行的传记有《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后世将经和传合编,《春秋》三传均列入“十三经”。

学者孔丘整理编修以上六种古籍,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珍贵的上古文献,而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成绩巨大的古文献整理专家。

教师孔丘用这种教材教授学生,用《诗》作文学和语言教材,用《书》作政治教材,用《易》作哲学教材,用《礼》作礼仪教材,用《乐》作音乐教材,用《春秋》作近代史教材。

《增补秘传万法归宗》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玄虚、最神秘又最民俗的文化典籍

所谓万法归宗,这里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科教、法派、教戒、炼养方法等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真思志道。对一个道士来说,无任是正一还是全真,都应是心身与道法同修,不能偏废。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说:此身身外本无法。也就是说,修炼道法,首先要修炼心身,积累道功,凝炼神气以合道,达到度己(修炼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济度他人)的目的。

此册《增补秘传万法归宗》在图中右下角可获得

《万法归宗》里的一般符咒或法术来源多为前辈修道大师根据自己所得符图文字。这类符图一般有规律可循,初学者得传授后即可看懂,它们属于中下乘符咒。他们以自己对宇宙的理解,使后学者有所依据而描绘出来的符图。《万法归宗》里所记载的大部分是这种符图,故《万法归宗》是符咒书中比较有代表的书籍。

此套书共16册5卷,此本作者不详,刊印日期不详。

特别提醒:此类玄学道术只用于学习和研究,并不能做为治病救人或预测未来的根据。

《万法归宗》部分目录内容

 辟兵符(辟刀矢兵石法)

反凶变吉法

辟神怪符

隐形法

鸟卵蔽形法

太上金锁连环隐遁真诀

念总咒

步阴斗图

步阳斗图

踏魁罡步斗法

合用物件

恰掌诀

令牌前面式

令牌后面式

磨光秘法

安精神咒

金刚灵通宝剑法

通天如意大法序

普召咒

六甲六丁印

信香方

灯水遁诀

召土地咒

请黑杀神咒

灵符式

执草隐形避难法

移山换景法

葫芦上敕符

神仙火坑法

杏子假尸术

六甲六庚神名

鞋遁法

脱身守尸咒

雷震符

鸟神铁脚报

喝么呼色法

湘祖白鹤紫芝遁

步罡诀

白鹤灵形咒

鹤符式

紫芝灵禽咒诀

开坛召斗咒

祝关符使咒

请吕真人咒

请紫姑仙咒

请八仙咒

请九仙咒

请太白仙咒

敕水咒

净口神咒

净心神咒

净身神咒

安慰神咒

祝启式

净法界真言

佛母法

皈依真言

后汉太极左宫葛仙翁治三部诸病心法灵符

葛仙翁宝诰

敕纸笔咒

治上部诸病灵符

治中部诸病灵符

治下部诸病灵符

总敕符咒

治诸疮肿痛秘诀

咒枣秘诀

咒枣秘言

治诸寒热毒疮等症火丹

秘传六甲天书上卷

六甲天书序

六甲阳神名

六丁阴神名

六甲神像

六甲神总咒

六甲印式样

第十六甲印

祭六甲神物料

六甲神坛式

整理古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人才;出版古籍,也需要有专业的审稿和编辑人员。中央的指示中指出,“整理古籍,需要有一个几十年陆续不断的领导班子,保护连续的核心力量”;“从事整理古籍的人,不但要知识基础好,而且要有兴趣”。这对于出版古籍的出版社和古籍编辑来说,同样也是重要的。而要做一个胜任的古籍编辑,第一要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第二要有从事这项工作的兴趣与事业心。二者不可缺一。 经过整理和编辑加工的古籍,有两种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

排印本:分标点本、点校本、笺校本、新注本、选注本等;今译和索引也属于排印本。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排印古籍与影印古籍,一般说各不相涉。但是过去商务印书馆创造了在一部丛书内排印与影印并举的格式,这就是古籍爱好者所熟悉的《丛书集成》(初集)。它收录 100种丛书,去其重复,有的排印(加黑点断句),有的影印。这个例子说明古籍整理出版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一定的体例就行了。20世纪30年代的出版界,在这方面的创造性是应该肯定的。

标点、分段是古籍整理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这就是将古籍加上新式标点,分出段落。标点中又分加专名线与不加专名线两种。专名线指人名、地名,也包括书名。加有专名线的标点本,比不加专名线的要高一个层次,因为判断一个人、地、书名该不该加专名线,需要较高的学识水平。从当前的古籍出版物来看,有直排与横排两种形式,采用横排形式的大都不加专名线,书名线则用尖角号(《 》)标明。

古籍的影印本主要是选好底本、配补缺页、残页,描修或换字、补字,这几项都是学术性与技术性密切结合的工作。影印书也常发生错误,原因主要出于学术性注意不够。 古书的文字比较艰深难读,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古书更是难以读懂。为了祖国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延续,发扬光大,所以今译也是当前古籍整理应该重视的工作。过去古诗方面的今译较多,散文方面的今译几乎没有,现在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变。当然今译要求做到准确、优美,达到信达雅的标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索引是研究与使用古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所以也应视作古籍整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和美国的汉学家有专门的研究人员,从事中国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中国近年也开始重视古籍索引的编制工作。索引可以附在一部书的书后,篇幅大的则可以单行。古籍索引的检索,一般采用笔划方法和四角号码方法。

“九年规划”曾将部分近代和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史哲的研究,包括对专书、专人、专题史的研究著作,列入古籍整理出版范围,如《中国天文学史》、《中国通史》等。这是就广义的古籍整理而言。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