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四大发明的外传概况及影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如何把握四大发明的外传概况及影响,第1张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基于近30年间对考古发掘资料的利用、出土文物的考察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即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及其在东西方各国传播的历史,并论述四大发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同时,探讨四大发明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工艺制造,对相关器物作新的技术复原研究。全书共13章,插图305幅,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潘吉星,1931年7月生,辽宁省北宁市人,1954年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毕业。近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科学史和中外科学交流史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国际科学吏研究院(巴黎)通讯院士、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历任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Bye Fellow、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文理学院及日本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教授、京都同志社大学新岛讲座第九任讲师。著有《中国造纸技术史稿》、《中国科学技术吏·造纸与印刷卷》、《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吏》、《天工开物校注及研究》、《宋应星评传》、《中国火箭技术史稿》、《中外科学之交流》、《卡尔·肖莱马》等书,以中外文发表论文187篇,主编《李约瑟文集》等书。

  目录

  第一章 造纸术的发明

  第一节 有关纸的一般概念

  一、纸未出现前的古代书写纪事材料

  二、论纸的定义

  三、成纸的科学原理

  第二节 从西汉纸的出土看造纸术的起源

  一、为什么造纸术起源于中国

  二、造纸术起源于西汉

  三、论蔡伦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评造纸起源于外国之说

  一、造纸起源于欧洲或埃及吗

  二、评造纸起源于中美洲或印度说

  第二章 中国造纸术的发展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纸技术

  一、麻纸的改进与普及

  二、纸的新原料和新用途的开拓

  三、纸的施胶、涂布和染色技术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造纸技术

  一、皮纸的发展和竹纸的兴起

  二、纸的产地和用途的扩大

  三、造纸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的造纸技术

  一、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

  二、明清时期的造纸技术

  第三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第一节 印刷术发明前的古典复制技术

  一、纸上钤印对印刷术的影响

  二、碑石文字拓印技术

  第二节 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的发明

  一、木版印刷起源于隋

  二、唐初有关印刷的记载和实物资料

  第三节 唐至北宋木版印刷的发展

  一、唐中叶至唐末的印刷

  二、五代十国及北宋的印刷

  三、传统木版印刷技术

  第四节 版画和多色印刷的发展

  一、版画的起源和发展

  二、彩色印刷的起源和发展

  第五节 评木版印刷起源于外国说

  一、为什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

  二、评印刷术起源于印度说

  三、评木版印刷起源于韩国说

  第四章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

  第一节 非金属活字技术的发明

  一、木活字印刷的发明

  二、木活字印刷在元代以后的发展

  三、泥活字或陶活字印刷的发明

  第二节 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明

  一、铜活字印刷起源于北宋

  二、铜活字印刷在宋以后的发展

  三、锡活字印刷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节 评韩国发明金属活字说

  一、评此说所据的物证

  二、评此说所据的文献证据

  第五章 火药技术的发明

  第一节 火药出现前的古代纵火武器

  一、古代以弓弩发射的纵火箭

  二、古代的火炬、飞炬、火禽、火兽

  三、五代和北宋的猛火油机

  第二节 火药的定义和燃烧理论

  一、火药的定义

  二、古代火药燃烧理论

  三、近代火药燃烧理论

  第三节 为什么火药发明于中国

  一、中国最早利用和提纯硝石的史实

  二、中国最早发现火药混合物的史实

  第四节 中国火药技术的发明和早期火器

  一、10世纪以来出现的北宋早期火器

  二、10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军用火药方

  第五节 评外国发明火药说

  一、评印度发明火药说

  二、评拜占庭发明火药说

  三、评欧洲发明火药说

  第六章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早期发展

  第一节 高硝粒状火药的制造

  一、两宋之际的烟火和爆仗

  二、南宋出现的铳炮和火枪

  第二节 南宋出现的突火枪、火箭和硬壳炸弹

  一、1259年的突火枪

  二、火箭和火箭弹

  三、硬壳手榴弹和炸弹

  第三节 元明时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展

  一、元代的金属火铳

  二、明代的金属火铳、火炮和火铳箭

  三、火箭、集束火箭、二级火箭和火箭飞行

  四、炸弹、定时炸弹、地雷和水雷

  第七章 指南针的发明和早期发展

  第一节 指南针发明前古人定方位之法

  一、战国以来以圭表测日影的定位方法

  二、观看北极星确定方位之古法

  三、中国古代用于天文导航的牵星术

  第二节 指南针的前身司南仪的发明

  一、磁石指极性的发现和司南仪的制成

  二、司南的形制和用法

  三、晋至唐期间对司南仪的技术改进

  第三节 指南针的发明和早期发展

  一、唐末堪舆用水浮式罗盘针的发明

  二、北宋水罗盘的构造和复原

  三、南宋时发明的旱罗盘

  四、明清的水、旱航海罗盘

  第四节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

  一、宋代的航海罗盘和航海图

  二、元代的航海罗盘和航海图

  三、明代郑和航海针路图和清代的旱罗盘

  第八章 中国造纸术的外传

  第一节 造纸术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

  一、造纸在朝鲜半岛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二、高丽朝和朝鲜朝的造纸

  三、造纸在日本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四、奈良朝以后日本的造纸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亚非其他国家的传播

  一、造纸术在越南的传播

  二、造纸术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传播

  三、造纸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传播

  第三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美的传播

  一、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造纸之始

  二、造纸术在欧美其他国家的传播

  三、18世纪欧美从中国引进的造纸技术

  四、中国造纸技术对19世纪欧洲的影响

  第九章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

  第一节 印刷术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传播

  一、日本木版印刷之始

  二、日本活字印刷之始

  三、朝鲜半岛木版印刷之始

  四、朝鲜半岛活字印刷之始

  第二节 印刷术在亚非其他国家的传播

  一、越南印刷术的早期发展

  二、菲律宾和泰国印刷术之始

  三、波斯印刷术之始

  四、北非埃及印刷术之始

  第三节 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

  一、欧洲木版印刷之始

  二、欧洲木活字印刷之始

  三、欧洲金属活字印刷之开端

  第十章 中国火药技术的外传

  第一节 中国火药术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

  一、阿拉伯人关于硝石和火药的早期记载

  二、伊利汗国枪手哈桑兵书中的火药知识

  三、《焚敌火攻书》和《诸艺大全》中的火药、火器知识

  ……

  第十一章 中国指南针在国外的传播

  第十二章 约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第十三章 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简短的结论

  附录 ·查看全部>>前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素称发达,近代世界所赖以建立的各种基本发现和发明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影响的重要发现和发明至少有100项,因此在中世纪漫长岁月里中国在科技方面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①其中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就其对社会历史进程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而言,可以说是近两千年来震撼世界的、具有革命性的超级发明。16世纪英国学者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认为这些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万事万物的原有状态,其波及范围不限于某一局部地区,而是整个世界;其影响所及不是一时一世,而是持续达数百年之久,这是世界上任何帝国、宗教和伟人都做不到的。②中国的四大发明内容丰富,每一大项都包括一系列单项发明,如印刷包括木版印刷、铜版印刷、活字印刷和彩色印刷等,火药包括炸药、发射药、引爆药和各种火器,指南针有水罗盘、旱罗盘,还涉及航海技术,研究四大发明史应当说是科学文化史的一项重大课题。

  过去中外学者对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的历史虽有专著出版,但都只限于其中一项或至多两项,将四大发明史放在一起加以深入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国内外还一直没有出现。人们所能看到的综论四大发明的书,多是篇幅很小的通俗性作品,且其中有些观点现在已显得过时,需要有这方面新的专著问世。有鉴于此,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约笔者写出这样一部书,由他们出版,这是个有创意的出版选题,遂不揣冒昧欣然承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2000年完成初稿,再经修订于2002年5月定稿,名之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

  精彩书摘 

  最早的纸是由麻头、破布造成的麻纸,而麻布由中国原产的大麻和苎麻织成。其他国家或地区有亚麻、黄麻,亦可织布,破布亦可造纸。但为什么造纸术发明于中国,而非别的地区?这个问题需要讨论。促成人们造纸的因素是社会对新型书写材料的实践需要,而这又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技术背景有关。公元前几个世纪内世界上只有少数几种材料供书写用,即简牍、缣帛、莎草片、羊皮片、贝叶和树皮。这时希腊、波斯、埃及、罗马和印度等国仍处于奴隶社会,战争频仍,版图不断变换,或处于割裂的动荡时期。奴隶主统治集团只求掠夺财富、土地和争霸,对发展文教事业并不关心,古典书写材料足以满足社会需要,没有对新材料的需求。

  造纸术作为新型书写材料和文教事业发展的产物,不可能产生于奴隶社会,只有比奴隶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和文教较发达的封建社会才能促进造纸的发明。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已进入封建社会,比其他国家早。当时世界其他地区,奴隶主贵族在发动战争,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征服,前330年波斯又被希腊马其顿王国征服,前146年罗马又臣服了希腊。东方的印度于前323年遭希腊亚历山大的蹂躏,至阿育王在位(前273~前232)时,印度才建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他死后又陷入分裂状态。一些古老文明国家一个接一个被外国征服,文化遭到破坏,甚至连原有的文字都没能保留下来。

逍遥子的《后红楼梦》

◆秦子忱的《续红楼梦》(又称《秦续红楼梦》)

◆兰皋居士(兰皋主人)的《绮搂重梦》(又称《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

◆陆士谔的《新红楼梦》(系抄吴沃尧(吴趼人)的《新石头记》)

◆陈少海(小和山樵南阳氏)的《红楼复梦》

◆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又称《续红楼梦新编、续红楼梦稿》、《海续红楼梦》)

◆梦梦先生(临鹤山人)的《红搂圆梦》(又称《绘图金陵十二奴后传》)

◆归锄子的《红楼梦补》

◆郎袁山樵的《补红楼梦》(又称《增补红楼梦》)

◆花月痴人的《红楼幻梦》(又称《幻梦奇缘》)

◆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

◆张曜孙的《续红楼梦》

◆无名氏的《红楼拾梦平话》

◆膺叟的《红楼逸编》

◆惜花主人的《太虚幻境》

◆吴沃尧(署名“老少年”)的《新石头记》

(以上均为清代产生的续书)

◆颗川秋水的《红楼残梦》

◆毗陵绮缘的《红楼全梦》

◆郭则泛(云)的《红楼真梦》(又称《石头补记》《红楼春梦》)

◆陶明浪的《红搂梦别本》(又称《木石缘》,《宝黛因缘》、《新续红楼梦》、《红搂三梦》)

◆刘承彦的《红楼梦醒》

◆姜凌的《红楼续梦》

◆无名氏的《红楼后梦》

◆无名氏的《红楼再梦》

◆无名氏的《红楼重梦》

◆无名氏的《再续红楼梦》

◆无名氏的《三续红搂梦》

◆无名氏的《红楼补梦》

◆无名氏的《疑红楼梦》

◆无名氏的《疑疑红楼梦》

◆无名氏的《大红楼梦》

◆无名氏的《风月梦》

◆无名氏的《红楼翻梦》

◆继又云所见抄本《红楼梦》

◆端方藏抄本《红楼梦》

◆三六桥藏本《红楼梦》

◆陈套庵所见旧时真本《红搂梦》

◆戴诚甫所见旧时真本《红楼梦》

(以上为民国间的续书)

注:上面所列的无名氏,均为作者不详,非指一个人。

一、 探佚研究及补佚类续书

《石头记探佚》,梁归智著,山西人民出版社,83年5月。

《石头记探佚》(增订本),梁归智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2年10月。

《被迷失的世界--红楼梦佚话》,梁归智著,北岳文艺出版社,87年11月。

《论红楼梦佚稿》,蔡义江著,浙江古籍出版社,89年8月。

《红楼梦新探》,王湘浩著,吉林大学出版社,93年12月。

《秦可卿之死》,刘心武著,华艺出版社,94年5月。

《红楼梦的庐山真面》,石建国等著,94年(家印本)。

《红楼三钗之谜》,刘心武著,华艺出版社,99年9月。

《红楼梦新补》,张之著,山西人民出版社,84年12月。

《红楼梦--根据曹雪芹原意新续》(电视文学),周雷、刘耕路、周岭改编,中国**出版社,87年7月。

《红楼梦新续》,周玉清著,团结出版社,90年3月。

《红楼遗事》,都钟秀著,中国文学出版社,94年4月。

《红楼梦的真故事》,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5年12月。

《红楼佚貂本事》,石建国著,96年7月(家印本)。

《梦续红楼》胡楠 2007年 作家出版社

《刘心武续红楼梦》 刘心武 2011年

二、 外传类续书

◆《龄官》,刘肇霖著,青海人民出版社,83年2月。

◆《司棋》(红楼梦外编之一),金寄水著,山西人民出版社,81年8月第1版,85年12月印刷。

◆《芳官》(红楼梦外编之二),钱世明著,北岳文艺出版社,88年8月。

◆《馒头庵》(红楼梦外编之三),苗培时著,北岳文艺出版社,87年12月。

◆《红楼外传》,萧赛著,四川文艺出版社,85年12月(上、下册)。

◆《秦可卿与宁国府》,周玉清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92年9月。

◆《金陵十二钗》,周玉清著,四川人民出版社,98年11月(共4册)

三、其他续书

◆《红楼惊梦》(红楼四梦丛书),司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3年7月。

◆《痴情司》,[香港]亦舒著,海天出版社,96年9月第1版,98年6月印刷。

(三)、其他类红楼书目

◆《红楼梦符号解读》,林方直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96年1月。

◆《红学辩伪论》,欧阳健著,贵州人民出版社,96年2月。

◆《红楼解梦》(第二卷),霍国玲等著,中国华侨出版社,96年5月。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胡晓明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96年5月。

◆《曹雪芹祖籍考论》,王畅著,河北教育出版社,96年6月。

◆《红楼梦的语言》,吴竞存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96年7月。

◆《红楼梦四字格辞典》,高增良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96年9月。

◆《论红楼梦人物形象》,李锦文著,人民日报出版社,96年10月。

◆《红楼梦风物考》,郭若愚著,陕西人民出版社,96年10月。

◆《从<娇红记>到<红楼梦>》,陈益源著,辽宁古籍出版社,96年。

◆《红楼拾萃》,贺信民著,西北大学出版社,96年10月。

◆《红楼梦艺术世界》,李希凡著,文化艺术出版社,96年10月。

◆《红楼梦艺术精神》,陈冬季著,新疆人民出版社,96年12月。

◆《红楼非梦》,李国文著,中央编译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雾障——玩味脂砚斋》,克非著,四川文艺出版社,97年3月。

◆《红楼梦与个人家事及宫闱秘事》,张庆善、孙玉明主编,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梦本事之争》,于景祥、孙玉明主编,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梦与金瓶梅之关系》,张庆善、于景祥主编,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梦真谛》,孙玉明、张国星主编,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梦释真》,邓狂言著,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红楼梦与顺治皇帝的爱情故事》(上、中、下卷),王梦阮、沈瓶庵撰,辽宁古籍出版社,97年1月。

◆《岁华晴影——周汝昌随笔》,周汝昌著,东方出版中心,97年1月。

◆《曹雪芹文艺思想新探》,翟胜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7年4月。

◆《眼前春色梦中人》,王启忠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红楼解梦》(第三卷),霍国玲等著,中国文学出版社,97年5月(上、下册)。

◆《红楼梦成语辞典》,高歌东、张志清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97年5月。

◆《曹雪芹祖籍在辽阳》,冯其庸、杨立宪主编,辽海出版社,97年7月。

◆《走近曹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刘上生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97年7月。

◆《末世悲歌红楼梦》,曾扬华著,汕头大学出版社,97年7月。

◆《红楼梦研究史论》,白盾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97年7月。

◆《蔡义江论红楼梦》,蔡义江著,宁波出版社,97年8月。

◆《红楼真味》,邹晓丽著,辽宁人民出版社,97年8月。

◆《红楼梦探微》,胡文彬著,华艺出版社,97年8月。

◆《曹雪芹家世新考》(增订本),冯其庸著,文化艺术出版社,97年8月。

◆《红楼梦人物新论》,周五纯著,三秦出版社,97年8月。

◆《五大小说评述》(内有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97年9月。

◆《红楼梦对话研究》,孙爱玲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7年9月。

◆《红楼梦续书研究》,赵建忠著,天津古籍出版社,97年9月。

◆《红楼梦趣谈与索解》,张国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97年10月。

◆《曹雪芹祖籍铁岭考》,李奉佐著,春风文艺出版社,97年12月。

◆《红楼梦人物谈》,刘晓明著,南京出版社,97年12月。

◆《97'北京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专辑》,97年12月。

◆《红楼撷英》,邸瑞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7年12月。

◆《红楼梦谫论》,薛瑞生著,太白文艺出版社,98年1月。

◆《红楼梦真相》(增订本),刘铄著,华艺出版社,98年1月。

◆《红楼梦与三十六计》,范传新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98年1月。

◆《名家解读<红楼梦>》,张宝坤选编,山东人民出版社,98年1月(上、下册)。

◆《中国小说研究论集》(内有吴组缃红学论文7篇),吴组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98年1月。

◆《曹雪芹祖籍辨证》,刘世德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98年3月。

◆《文史拾穗》(内有红楼零札27篇),陈诏著,山西古籍、山西教育出版社,98年3月。

◆《梦香情痴读红楼》,胡文彬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8年4月。

◆《酒香茶浓说红楼》,胡文彬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8年4月。

◆《红楼梦叙事》,王彬著,中国工人出版社,98年5月。

◆《红楼梦评论选》,王志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年5月(上、下册)。

◆《砚霓小集》,周汝昌著,山西教育出版社,98年6月。

◆《红楼访真》,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红楼梦的真故事》(增订本),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曹雪芹小传》,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红楼梦真貌》,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红楼梦新证》(增订本、上下卷),周汝昌著,华艺出版社,98年7月。

◆《红楼梦鉴真》,郭卫著,光明日报出版社,98年8月。

◆《红楼梦之谜》,赵国栋著,中州古籍出版社,98年9月。

◆《红楼真本——蒙府、戚序、南图三本<石头记>之特色》,周祜昌、周汝昌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98年10月。

◆《奇评曹雪芹与红楼梦》(问疑篇),马熙骅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98年11月(上、下卷)。

◆《林黛玉的悲剧》,李品珍著,广东旅游出版社,98年12月。

◆《红楼祭——20世纪中国一个奇特文化现象之破译》,胡邦炜著,四川人民出版社,98年12月。

(四)、1999年出版的红楼图书介绍

◆《红楼醒梦》,牧惠著,百花文艺出版社,99年1月。

◆《红楼梦精解》,王志尧、仝海天著,河南文艺出版社,99年1月。

◆《红楼漫拾》,邸瑞平选编,江西教育出版社,99年1月

个人喜欢刘心武的

藏经阁通过土城书店NPC神秘旅人进入,前提要求是自身角色达到46级。藏经阁标明红色的是过关有特殊奖励的关卡,获得奖励后会出系统公告红字。通过观察发现,越往后的房间,给好东西的概率越高,号越小的房间给好东西的概率越低。

目前发现的过关奖励物品有:(基本是越靠后的物品越难获得,越靠前的房间越难获得靠后的武平奖励) 精致材料、300万经验、赤月首饰、魔龙首饰藏宝图、魔龙首饰、强化魔龙首饰、狂战禁锢\太极禁锢\混世禁锢、怒斩\龙牙\扇子、战神\真魂\圣魔、传说禁锢\誓言禁锢\预言禁锢。

另外40号房间奖励的最好的,有星王,凤凰天衣,祝福糕,白金积分,3个小残片,怒斩/龙牙/扇子,传说禁锢\誓言禁锢\预言禁锢。

以下是藏经阁1-40号房间的攻略:

房间号:01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2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3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4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5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6 过关要求残片数:不需要古籍残片,骰子数单数前进,偶数后退。

房间号:07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8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09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0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1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2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3 过关要求残片数:不需要古籍残片,骰子数单数前进,偶数后退。

房间号:14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5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6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7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8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19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0 过关要求残片数:不需要古籍残片,骰子数单数前进,偶数后退。

房间号:21 过关要求残片数:6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2 过关要求残片数:6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3 过关要求残片数:6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4 过关要求残片数:6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5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6 过关要求残片数:6个小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7 过关要求残片数:不需要古籍残片,骰子数单数前进,偶数后退。

房间号:28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29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0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1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2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3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4 过关要求残片数:不需要古籍残片,骰子数单数前进,偶数后退。

房间号:35 过关要求残片数:2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6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7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8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39 过关要求残片数:4个中的古籍残片

房间号:40 过关要求残片数:1个大的古籍残片

古籍残片是藏经阁道具,可以使用10个古籍残片(小)解读成1个古籍残片(中),使用5个古籍残片(中)可以解读成1个古籍残片(大)。游戏角色在藏经阁房间,需要使用古籍残片来掷骰子,根据骰子数目进入下面房间,当达到40号房间并完成考验,即可获得一本47级技能书。

主要内容:

主要讲述成帝后宫合德姊妹恃宠、弄权,荒*无度最后致成帝精泻而亡的事迹,这成为后代诸多文艺作品的材料渊源。其中“外传”旧题“汉江东都尉伶玄撰”可见是中国小说史上艳情题材的早期作品。

故事原型是《汉书·外戚传》,基本情节与史书相合。本书始叙赵氏姐妹的出身,接写她们入宫前的苦难生活,然后写她们进入深宫后如何一步步得到成帝的专宠,得宠后又如何擅威擅福,*欲无度,一直写到赵合德呕血而死。

艺术成就: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建集权的行政、法律等措施逐渐完备,所谓的男女之规与女子的贞节等观念也得到大肆的推行,这使得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礼教开始发展的源头。

虽然封建礼教不提倡甚至禁绝人欲的自然流露,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性欲渴望着融为一体,这已经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欲望了,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人对生活中的一切痛苦紧张的缓和。

所以在秦汉时期,上至帝王下至普通人,仍然把性作为一种生活的享受来看待、来追求。这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如世传为汉江东都尉伶玄撰写的《赵飞燕外传》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据本书《伶玄自叙》,知玄字子于,潞水(今山西长治)人。生性率朴,学无不通,由司空小吏历守州郡,官至淮南相。汉哀帝时告老致仕,买妾樊通德,能言赵飞燕姊妹事,遂撰本书。 

《赵飞燕外传》此书内容是记述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昭仪赵合德姊妹的宫中荒*生活,颇多猥亵之辞。但叙写生动细致,故事紧凑,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艺术成就较高。

-赵飞燕外传

上篇(二):乃服

原文

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②,赅③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④,以治天下。贱者短褐⑤、枲裳⑥,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注释

①乃服: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梁周兴嗣《千字文》:“乃服衣裳。”乃服,此作衣服解。

②五官百体:人体的各种器官。

③赅:完备。

④垂衣裳,煌煌山龙:《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注:垂衣裳以辨贵贱。《诗·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注:皇,狁煌煌也。煌煌,鲜明。山龙,绘绣在衣裳上的图案。《书·盖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

⑤短褐:古时穷人穿的短粗毛衣。

⑥枲(xǐ)裳:麻织的粗衣。枲:麻的一种。

⑦天孙机杼:天孙:天上的织女。《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机杼:织机与梭。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⑨“治乱”、“经纶”字义:治乱、经纶,人们都作为治国的名词,其实这两组词全是由织布、治丝演变而来。所以学童自小诵读它,却不明其本源。

⑩贵贱有章,天实为之:人有贵贱,是天经地义,即以所穿衣服的等级而言,老天就生有丝、麻,以为区别。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妥当的。

译文

宋先生说:人为万物之灵长,五官和全身肢体都长得很齐备。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而统治天下,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因此而与禽兽相区别。因此,人们所穿着的衣服的原料是自然界所提供的。其中属于植物的有棉、麻、葛,属于禽兽昆虫的有裘皮、毛、丝、绵。二者各占一半,于是衣服充足了。

巧妙如同天上的织女那样的纺织技术,已经传遍了人间。人们把原料纺出带有花纹的布匹,又经过刺绣、染色而造就华美的锦缎。尽管人间织机普及天下,但是真正见识过花机巧妙的又能有多少呢?像“治乱”、“经纶”这些词的原意,文人学士们自小就学习过,但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见过它的实际形象,对此难道人们不感到遗憾吗?

麸子心语:

与其浏览八卦,不如省点时间学点文化;

与其嚼食残渣,不如与圣贤跨时空对话。

古书注解的体例: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2、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随文释义的注疏向来有很多名称,最初叫做“传”,叫做“说”,“解”,也称为“诂”“训”,后来又有“笺”、“注”“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别名。

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为新的名称,如“训诂”“诂训”“解诂”“校注”“义疏”“疏证”等,其用途各不相同。

现试举主要者一二:传,即传授讲解的意思,《春秋》有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传有的阐明大义,有的引申未言之意,有的逐句解释。

古语云“圣人作其书,贤者作其传”。传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之分。注,取义于如水注物,对文字古奥、文义艰深之处,略疏典故。注也是现在通用的注释名词。

扩展资料:

古书注解的术语:

1、曰、为、谓之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处于术语之后,其含义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除了一般释义外这些术语有时还用来分辨同义词。

2、谓 意为“说的是……”、“指的是……”,被释词在术语之前。

3、貌、之貌表示性质或状态的术语,意为“……的样子”。

4、犹“犹”表示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意为“如同”、“等于说”。

5、读若、读如表示注音的术语等。

参考资料:

-古书注解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阳见老子(亦称老聃,孔子同时代人,其生卒年代和世,今已无法确考)问礼

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中《知北游》、《天道》、《天运》等古籍中均记载有“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