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炒菜菜谱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食堂炒菜菜谱,第1张

食堂炒菜菜谱

食堂炒菜菜谱,食堂的菜一般都是指公司或者学校的团餐,这样的菜系在选择的时候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菜,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下面就为大家分享食堂炒菜菜谱。

食堂炒菜菜谱1

1、地三鲜。

地三鲜是很有特色的一道东北汉族传统家常菜,选用了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来搭配,不仅在于鲜浓的味道、天然绿色的食材,更胜于它涵盖多种食材的营养,让三味非常普通的蔬菜做成鲜爽无比的佳肴。

2、西红柿炒鸡蛋。

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烹饪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色泽鲜艳,口味宜人,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其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营养素互补的特点以及健美抗衰老的作用。

3、海米烧冬瓜。

海米烧冬瓜是以海米、冬瓜为主要食材制成的一道美食。白烧口味,清香味类别:家常菜,肠炎调理,防暑调理,主料:冬瓜250克,配料:虾米50克,调料:植物油40克,盐3克,味精2克,料酒5克,淀粉(豌豆)15克。

4、香菇油菜。

香菇油菜是江苏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

香菇油菜是以香菇和油菜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丰富,容易上手。做法一制作食材主料:鲜香菇。

5、红烧豆腐。

红烧豆腐是一道经典的特色名菜,豆腐作为中国传统的、大众化的一种豆制食品,在一些古籍中都有记载。豆腐作为食药兼备食品,具有益气、补虚等多方面的功能,现代营养学证明豆腐属于碱性食物,对改善体质有帮助。

食堂炒菜菜谱2

1、香干回锅肉

这道菜是学校里的土豪加餐必点,制作要领是要加入洋葱和葱花会有淡淡的甜味,同时可以去腥解腻,还有要加上“老干妈”麻辣酱,对于学校学生而言,那简直就是“米其林”般的`享受。

2、香肠炒蒜苗

这道菜一定要点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还有就是别用广式腊肠,广式腊肠和农家香肠炒这盘菜完全是两个菜!

3、西红柿炒蛋

最高性价比的炒菜之一,首先是鸡蛋相比于肉类还是便宜多了,2-3个蛋就能炒一盘,还有就是这道菜相比其他菜更简单,从来没有下过厨的同学自己炒一般也不会翻车,放鸡蛋和西红柿、佐料只管炒就行了,起锅前记得下点葱花点缀,好看。

4、麻婆豆腐

又一个高性价比的名菜,可谓“吃出肉味不见肉”,神马减肥、高热量在学校里在这道美食面前,这通通不是你要考虑的问题,这是一款美味巨下饭的美食,在学校食堂中唯一能和小卖铺辣条正面抗衡的食物。

5、青椒肉丝或鱼香肉丝

还有学校的老饕做法,跟食堂师傅强调“加点豆干子”,变身为青椒香干肉丝,再或者要求“江湖做法”——鱼香肉丝。是学校食堂学生改善伙食或者发生活费后的第一“加餐选择”,常年学校食堂菜谱网红前3,连小时候的“蜡笔小新”们上了中学也会因为这道菜不再拒绝青椒。

食堂炒菜菜谱3

1、砂锅菜

大多数食堂里总有一个卖砂锅菜的窗口,砂锅丸子、砂锅肥牛、砂锅蔬菜在冬天冒着氤氲的热气,它们都成为了人民在这冬季最喜欢吃的食堂菜。砂锅菜里面的配料非常丰富。通过砂锅慢慢炖煮吧,味道融合在一起。是一道深受喜爱的食堂菜。

2、水饺

食堂里的饺子能尝出一分两分家的味道。酸菜水饺、猪肉白菜水饺、韭菜鸡蛋水饺成为了人们慰思乡之情的菜。水饺总是在食堂里面被一抢而空的。蘸一点醋。能做菜又能吃饱,是物美价廉的代表。

3、炒饭

炒饭非常受欢迎。食材异常丰富,蔬菜、香肠、鸡蛋各式各样,看上去五颜六色也非常容易引起食欲,这种食堂菜比较好做,等的时间不用很久。炒饭的形式也有很多种,有非常简单的蛋炒饭,也有食材丰富的扬州炒饭。在食堂这个地方。一碗炒饭就能解决一顿饭菜。深受大众喜欢。

4、瓦罐汤

汤鲜味美,喝汤能养生。瓦罐汤一直是食堂里受到人们喜爱的一个菜。一般瓦罐汤以江西的为正宗。老母鸡,排骨,山药等食材放在瓦罐中慢慢小火煨炖一天,汤中的滋味非常浓郁。适合吃清淡的人们。

5、米线米粉

各色米线和米粉成为了温婉的南方同学的最爱。这也是一道借着“乡愁”榜上有名的食堂欢迎菜。南方的湖南的牛肉米粉,广西的干捞粉,老友粉,螺蛳粉等,云南的过桥米线不一而足。这些美食满足了人们对于自己家乡的愿望。

食堂炒菜菜谱4

大食堂菜谱

1、 红烧猪脚

2、 红烧秋刀鱼

3、 鸡腿菇炒三层肉

4、 蒜苔炒鱿鱼须(新)

5、 炒南瓜

6、 炒青菜

7、 丸子白萝卜汤

8、 卤鸡腿

9、 卤芋头

10、 土豆炒肉

11、 红萝卜炒蛋

12、 红烧排骨

13、 紫菜坷海蛎

14、 木耳炒瘦肉

15、 西芹炒肉片

16、 豆芽炒肉丝

17、 三层肉炖豆皮

18、 韭黄炒肉丝

19、 炒青菜

20、 水煮肉片

21、 红烧肉鱼

22、 香菇炒瘦肉

23、 黄瓜炒肉

24、 蒸蛋

25、 红萝卜炒三层肉

26、 红烧猪脚

27、 红烧鱼块

28、 玉米粒炒三层肉

29、 麻辣豆腐

30、 苦瓜炒蛋

31、 三层肉卤蛋

32、 炒花菜

33、 洋葱炒三层肉

34、 炸鸡翅

35、 垛椒鱼

36、 西兰花炒肉

37、 红烧茄子

38、 四季豆炒三层肉

39、 白萝卜炒肉

40、 紫菜煮三层肉

41、 豆皮炒三层肉

42、 炒大白菜

43、 三层肉炖豆腐

44、 蒸鱼尾

45、 青椒炒肉片

46、 花菜炒三层肉

47、 西红柿炒蛋

48、 海带结炒三层肉

49、 炒包菜

50、 卤鸡翅

51、 煎豆腐

52、 炸醋肉

53、 韭菜炒蛋

54、 炒娃娃菜

55、 南瓜

56、 蛋肠花菜肉丝汤

57、 卤蛋

58、 卤白萝卜

59、 炒地瓜粉

60、 包菜炒三层肉

61、 红烧鸭肉

62、 韭黄炒肉丝

63、 蒸鱼尾

64、 三层肉炖黑笋

65、 青红椒炒猪肚

66、 木耳炒香肠

67、 炒白萝卜

68、 红烧猪血

69、 西芹炒肉丝

70、 海带结炒三层肉

71、 梅菜扣肉

72、 洋葱炒肉

73、 蒜苔炒肉片

74、 菱白炒肉

75、 木耳炒尖椒

76、 糖醋排骨

77、 炒花蛤

78、 炒茄子

79、 炒青椒

80、 文蛤蒸蛋

81、 青椒炒猪肝

82、 豌豆炒小肠

83、 凉拌海带丝

84、 豌豆炒猪舌头

85、 鸡腿菇炒三层肉

86、 豆干炒西芹

87、 小肠炒荷兰豆

88、 凉拌黄瓜

89、 青椒炒牛肉

90、 白灼豆芽

91、 三层肉炒洋葱

92、 炒花蛤

93、 青椒炒肉丝

94、 三层肉炖黄豆

95、 莲藕炒肉丝

96、 坷海蛎

97、 三层肉炖腐竹

98、 红烧茄子

99、 卤豆腐

100、 菜椒炒香肠

  去当地琴行,买贵的,一般都是不错的。

  [乐器知识]笛子基础教程(自学手册)2007年04月22日 星期日 上午 07:51基础教程一

  怎样吹响笛子呢?

  很简单,只要能吹响“笔套“这个简单的小玩意儿,您就已有足够的天份来学笛子了!现在,请先相信自己, 再配合以下说明及方法要领,吹笛是用口将气息吹进笛子的吹孔而发出的声音。吹响它的要领: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 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 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几个专用名词的解释:

  1、何谓“风门”? 风门是指上、下唇间的小孔。吹低音时风门要大,吹高音时风门要小。吹强音时风门要大,吹弱音时风门要小。

  2、何谓“口劲”? 口劲是控制唇部松紧的肌肉伸缩力。通过口劲的松或紧,达到控制音量、音色、音高的目的。在初学时,用一般的口劲,随着练习的进度,逐步提高控制的能力。

  3、何谓“口风”? 口风是指吹气的强度及用气的流量。

  4、何谓“筒音”? 筒音是指告诉你笛子的指孔现在要全按作1或2或其它的“指法”提示。

  5、何谓“小工调”、“正宫调”? “小工调”是全按作5的指法;“正宫调”是全按作2的指法

  笛子演奏中的姿势问题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先生曾经在其《笛艺春秋》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姿势要领的口决: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姆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 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忌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其中青龙、白虎指的是左撇子持笛叫左青龙,右撇子叫右白虎。)另外须注意“小指轻贴笛身”是持笛的需要,也是日后增加音孔的需要,初学者手指一定要摆好位置。“指指放松”亦是重点,持笛手指最忌僵直,僵直则欠缺弹性。关于坐姿或立姿,大致需要身体稍侧向右方,面向正前, 两眼平视前方,下颌微微抬起,胸部自然挺起,腹部放松,两脚自然分开呈小八字形。持笛向左向右其实都一样,只是国际上由于波姆式长笛的广泛采用,乐器构造一律向右,因此, 初学者以右方持笛为宜,习惯左方持笛者亦无妨。 另外,赵先生对于呼吸要领亦有一诀,与姿势略有相关: 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吹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自忙。急吹超吹劲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始终要有余气藏。强而不噪弱不虚,均匀呼气流水长。 最后,提醒自己养成以笛就人的好习惯,千万不要以人就笛。

  笛膜的选用及粘贴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基础教程二

  笛子演奏中口风、风门、口劲及舌头位置的关系

  在演奏笛子的时候,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现象,例如:吹奏高音的时候,嘴唇也闭得紧,吹低音的时候,费气些,吹出的气也不必太冲,吐音的时候,音愈高愈难吐等等,以下仅用表格来分析:

  笛子的型制、音域与口风、风门、口劲、舌头的位置的关系:

  口风 风门 口劲 舌头位置

  高音域或高音笛 略急 略小 紧 前

  中音域或中音笛 适中 适中 适中 中

  低音域或低音笛 舒缓 略大 松 后

  笛子的吐音也因音域或笛子型制的不同而有异:

  高音域(笛):吐音口决=TiKi或DiGi(D、G是加重力度)

  中音域(笛):吐音口决=TuKu或DuGu

  低音域(笛):吐音口决=TaKa或DaGa

  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

  1、何谓“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2、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3、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4、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 其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 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其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其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其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其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5、女性吹奏者真不如男性吗?事实上从肺活量看,男性正常值为36565ml左右,女性正常值为25113ml左右,生理上较男性吃亏些。但是只要经过生理辅助、心理辅助、 技术辅助,女性甚至表现得较男性为佳。在生理上可借助游泳、慢跑来提高肺活量;在心理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女性吹奏乐器较有感情, 音色较优美;在技术上,女性的呼吸方法可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基本上这是西方公认的较科学的呼吸方法。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功力是日积月累的,只要持之以恒,当能日起有功,乐展风华!

  6、何谓“抢气”? 抢气一般用于快速乐曲中连续吹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抢气主要是用口吸气且动作要快。

  7、何谓“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 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当您在练习过程中,除锻炼手指运用灵活,舌头动作敏捷,音乐强弱有层次,力度变化明显及丰富的表现外,最主要的目标是把笛子的声音吹得漂亮,吹得动听,这就要谈谈如何处理笛子音色的问题了。基本上一般人总以为把笛子音色吹得亮就很捧了, 所谓“二胡贵其柔,三弦贵其暴,笛子贵其亮。”其实不然,要针对乐曲风格、背景及情绪来处理笛子的音色问题,笛子若只求一单一音色,则其不仅限制发展,亦影响表现。笛子的音色变化事实上非常复杂。例如:俞逊发先生演奏的笛子独奏曲“竹迹”、 已故白台生先生演奏的“青竹青”等。而平时该追求怎样的竹笛音色表现呢?应该是明亮且富有穿透力、放松且华丽的音色,低音域部分音色要深沉、要厚,中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饱满、扎实、华丽,高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透明、最忌又暴又噪以又刺耳。 要怎样才能吹出这样的音色呢?

  1、全身要放松,呼吸肌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2、颊肌放松,吹笛时切忌鼓腮,唇肌自然闭合,保持适度的松紧。

  3、舌头收起,舌根下压,喉头尽量放松,好象含了颗卤蛋似的,这叫做“含气”。

  4、风门尽量成圆形,由于上下唇关系,自然略成椭圆形,理论上风门口形愈圆愈好。

  5、假想的那一条由风门冲出的空气柱,愈集中成一小束愈好。

  6、笛膜尽可能贴得松些,以高音仍能吹出为原则。

  如此去调节各个发声部位,得以协调一致,便能求得好音色。

  笛子的选择、保养与维修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如笙、手风琴、风琴等)对照试吹。首先以笛子本调的主音和筒音与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的D音A音核对如笛音与标准音同高或形成八度关系,那么,这支笛子的调高是准确的,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同样一种竹制六孔定调膜笛,分为三类,每一类中又有各种不同调的笛子。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笛类E调或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调和F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D调曲笛和一支G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具备了这三支笛子,等到学会了在同一支笛子上转调的方法以后,各种调子的乐曲,大体上都可以吹出来了。

  你拥有一支竹笛的时候,用毕最好使用绵花,将笛子水气擦去,而后将笛子挂起,让其自然风干,以免发霉、发臭、掉漆,笛子最怕摔、怕晒、怕虫蛀、怕长霉,所以要好好爱惜使用。笛子某个音不准,音偏高的时候,可以在该音的出音孔(次一孔)从上往下使用适当材料 填补起来,直至音准为止;音偏低的时候,位置亦同,从下往上使用刀具去挖,直至音准为止高八度音偏低的时候,将笛塞往吹孔方向推进,直至音准,高八度音偏高的时候,笛塞往吹孔反方向调整,直至音准。高音不好吹时,可将吹孔边缘修得钝些,或调整前出音孔, 或修改笛尾管内径大小。泛音不准时,笛子本身的开孔比例或管内径就大有问题,相对音准八成也完蛋了,笛子可说是废了。摔裂了就想办法补,发霉就用药用酒精擦拭,掉漆就重新刷漆,长虫就用樟脑油驱虫,缠线掉了就重做,真的没救了,就干脆换一支新的笛子。

三织造殚精竭虑,为皇帝四出采办贡品,举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优特产,都在他们搜罗进贡之列:江宁织造曹玺一次就进呈轿子、铁梨案、博古围屏、名人字画、淳化阁帖、秦镜汉唐鼎、太极图端砚、程君房墨以及各种名玉笔架等无价之宝;李煦两次进呈名贵西洋漆器30余件;李煦不时进献苏州戏班女孩、丝竹技师;康熙嗜好的鲥鱼、冬笋、火腿、茶叶、腐乳、卤蛋、糟鹅蛋、小瓶卤菜、茭白、新鲜佛手、洞庭桔子等,曹寅和李煦会不断地进贡。三织造鞍前马后,积极迎接圣驾南巡:康乾隆祖孙二人,各各6次南巡,多住在织造府第;各地行宫的修葺摆设,风景点的点缀,街道的张灯结彩,寿宴的演戏宴筵,必有织造忙碌张罗。三织造心领神会,千方百计笼络江南文人,与他们诗文往还,觥箸交错:曹寅与著名文人朱彝尊、施闰章、尤侗、洪升等,明遗民中的重要人物钱澄之、顾赤方、杜浚等都有交谊;洪升到江宁,曹寅奉为上宾,搬演其剧作《长生殿》;施闰章、顾景星、朱彝尊等名流的著作由曹寅资助刊刻;曹寅、李煦在扬州开设书局,校订刊刻《全唐诗》、《资治通鉴纲目》等大部头古籍。江南织造利用其特殊身份,凭借其诗词书法戏曲上的造诣,也依靠其官声吏治方面的盛誉,延揽了大批社会名流,李果、沈槱元等竟成为其幕僚,出色地扮演了皇帝主子耳目的角色。

  笛箫好!

  笛子特点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箫特点长笛由于是金属管身(为白铜、纯银、铂金亦不罕见,也有木制的,少见),音色较“冷”;笛子因为是竹制,加上有笛膜对音色的润色,音色较“甜美”。

  这两者我个人的体会是:

  长笛的在初学时低音难掌握,指法比较复杂;笛子指法较简单,但特殊技巧比较多。正确音色都需要一段时间。

  两者的气息、音色感觉和作品处理差别还是蛮大的。

  价格上,同级别的情况下,笛子相对比长笛便宜得多。

  祝你成功。

  。。。。。。。。。。。。。。。。。。。。。。

  长笛(Flute)

  乐器本调:C 调。

  应用谱号:高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实用音域:小字一组C-小字四组C。

  结构组成:管身(含吹节, 主节和尾节)和音键系统。

  使用材质:普通型:无缝镍银管,专业型:硬质真银。

  乐器特色:清新、透彻,色调是冷的。高音活泼明丽,低音优美悦耳,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和军乐队。

  长笛(Flute)为吹孔气鸣乐器,广泛用于现代管弦乐队,有时用于军乐,也常用于独奏、重奏。它的家族有短笛、高音长笛、中音长笛、低音长笛等,而以伯姆式C调标准笛为其代表。长笛为管弦乐队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 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 首长笛四重奏,用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长笛的流传已有好几个世纪,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代,当时它还只是竖吹的上面开孔的 粘土管。到了海顿所在的年代(1732-1809),长笛已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19世纪初, 随着特奥巴尔德·波姆发明的按键装置(后来亦被用于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等),长笛完成了定型。

  长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中、高音区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低音区婉约如冰澈的月光; 而且擅长花腔,演奏技巧华丽多样,在交响乐队中常担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独奏乐器。

  长笛的种类很多,除常见的普通C调长笛外,还有降D、降E调长笛,G调次中音长笛,C调低音长笛等,不过应用较少。

  它的家族横吹笛最早于12世纪从亚洲传入欧洲,形似中国笛子(无膜的闷笛),约600余年不断改进,始成现代长笛。中世纪期间,早期的无键长笛主要用于军乐。至17世纪中叶始作为重要乐器,用于歌剧和宫廷乐队。长笛的首次重大改进,在17世纪后期,由法国人木管乐器制造家J奥特泰尔及其家族完成。而更重要的根本改革,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初,由慕尼黑的T伯姆作出。

  构造与发音原理 长笛为木质或金属管状体,全长62厘米,笛头闭塞,塞头距管端约5厘米,笛尾开放。为便于携带与调音,由2或3段插接组成。笛身为圆柱体,内径19厘米,从与笛身插接处起,其内径至塞头渐缩细为171厘米。以离塞头17厘为中心,开椭圆吹孔,上覆吹孔盖,开同样椭圆孔,与吹孔相连,使盖面与孔壁形成锐角,气流即冲击此边棱,激棱发音,管壁开指键孔若干,用指尖控制音键启闭,以变换开管长度,产生不同音高。

  音域 古六孔横笛的音域仅有两个八度多。后屡经改进,19世纪初为d1~a3,有完全的半音阶。伯姆长笛扩展为c1~d4。现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长笛制作日精,指法屡有创新,专业型笛尾加长,可下行至b音,此与吹奏#f4等泛音有关。因此目前音域扩展为b~#f4,共44个半音。

  低音区b~#c2音色丰美醇厚,惟穿透力较为逊色;中音区d2~#c3音色清澈朗润;高音区d3~b3音色光辉明亮,穿透力强;超高音区c4~#f4,音色尖锐刺激,穿透力极强。近代作品有时用断音强奏,以显示特殊效果。

  演奏 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应用与曲目 长笛为管弦乐队中木管组中的高音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奏法繁多,表现力丰富,与弦乐、木管、铜管乐器亲和力强。一般交响乐队至少用3只,第3兼短笛,规模较大者再加中音长笛。作为独奏乐器,长笛可以不用伴奏,如JS巴赫的《a小调奏鸣曲》等。用钢琴、竖琴、吉他或乐队伴奏之独奏曲、协奏曲等,曲目也极多。在室内乐中,长笛加双簧管、单簧管、大管成为管乐四重奏;再加圆号,即成管乐五重奏。此外尚有各种组合,如WA莫扎特写了3首长笛四重奏,用

  长笛取代第1小提琴,加上小、中、大提琴组成。长笛本家族也有多种组合,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长笛等搭配成长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历代大作曲家都有长笛曲目创作,如巴赫的 6首奏鸣曲,3首《勃兰登堡协奏曲》,《b小调组曲》;Lvan贝多芬的《B大调奏鸣曲》;莫扎特的3首协奏曲;A维瓦尔迪的13首协奏曲;GP泰勒曼的12首幻想曲;GF德尔的7首奏鸣曲;J海顿的协奏曲与3首奏鸣曲。

  中国作曲家的长笛曲目,主要有贺绿汀的《幽思》、田保罗的小奏鸣曲《清晨》和黄虎威的《天山之歌》等。

  长笛族系 短笛,一种较常用的小型长笛。管长仅为长笛之半,在交响乐队中多由第3长笛手兼用。短笛为

  C调,音域d2~c5。记谱与长笛相同,而实际发音高八度,为所有吹管乐器中的最高音乐器。音色尖锐,光辉明亮,穿透力极强。在配器上,无论规模多大的乐队中,用一只已足可扩展音域,增大纵深能力。对于铜管乐队尤其重要。常用于欢欣鼓舞的热烈场面。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终乐章的胜利进行曲中,用它来增加巍然屹立、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的《第六交响曲》第4乐章中,用短笛来描绘雷电轰鸣的场景。□П穆索尔斯基在交响诗《荒山之夜》中,用它来描绘群魔乱舞时阴森凄厉的哭声。

  为短笛写的独奏曲有维瓦尔迪的4首协奏曲等。

  中音长笛,1854年为伯姆所创制的G调笛。基本形制是将C调长笛放大加长,指位指法不变。G调长笛长8275厘米,内径为26厘米,音域g~c3。发音丰厚甘醇,洪亮有力,从pp到ff始终如一,听起来颇似圆号。在室内乐、重奏及交响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低音长笛,C调,较标准长笛低一个八度,笛头下端的管,拐两个弯而直下。在近代作品中,它的地位日趋重要,尤其是在长笛合奏中,能使音色浑然一体,可与弦乐重奏媲美。

  。。。。。。。。。。。。。。。。。。。。。。

  竹笛

  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

  结构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长管,上面开有若干小孔。

  常见的六孔竹制膜笛 由笛头、吹孔(1个)、膜孔,(1个)、音孔(6个)、后出音孔(1个)、 前出音孔(2个,又名筒音)和笛尾组成。

  使用材质:笛身一般为竹制。

  笛膜(演奏时贴于膜孔处的一个小薄片)一般用嫩 芦苇杆中的内膜制成。

  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乐器特色:属于木管乐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鸣乐器类。是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

  笛子的选择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别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校音仪器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手风琴、电子琴等)对照试吹。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6、初学者应选调性。同样一款竹笛有各种不同调性。怎么选择?一般来说,初学者以选用中音笛类,E 调或 F调笛子较为合适。因为这类笛子音高适中较易吹奏,演 奏也常用到。如果有条件,想多选几支笛子,那么,除E 调和 F 调中笛外,还可再选一支 D 调曲笛和一支 G 调梆笛,这两个调子的笛子也常用到。

  笛子的种类

  梆笛

  梆笛用于北方梆子戏的伴奏

  笛身细且短小,音色高亢明亮有力,着重于舌上技巧的运用

  在演奏上表现了浓厚的地方色彩,在气息运用上较猛,并采用了急促跳跃的舌打音,强有力的垛音,富有情趣的花舌音等等特殊技巧。

  梆笛善于表现刚健豪放、活泼轻 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北方色彩,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

  曲笛

  曲笛用于南方昆曲等戏曲的伴奏,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多为C调或D调。

  管身粗而长,音色淳厚、圆润、讲究运气的绵长,力度变化细致,常采用先放后收,一音三韵,悠扬委婉,演奏的曲调比较优美、精致、华丽,具有浓厚的江南韵味。

  音色润丽、清晰,音色控制、强弱对比自如,并多应用笛子上的“唤音”、“送音”、“打音”、“倚音”、“颤音”等技术,在气息运用上要求饱满均匀,尽量少用吐音断奏。

  曲笛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适宜独奏、合奏,是昆曲等戏曲音乐、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中富有特色的乐器之一。

  笛是中国最具特色的吹奏乐器之一。1986年5月,在河南舞阳县贾湖村东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发掘出16支竖吹骨笛(用鸟禽肢骨制成),根据测定距今已有8000余年历史。竖吹,音孔由五孔至八孔不等,其中以七音孔笛居多,具有与现在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大致相同的音阶,骨笛音孔旁刻有等分符号,有些音孔旁还加打了小孔,与今天的中国音调完全一致,仍可用其吹奏现在的民间乐曲《小白菜》。

  笛子的历史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村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1978年,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两支竹篪,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支竹笛,出土的篪和古籍中记载的汉篪,除长度略有出入外,其他形制完全相同;出土的笛除与记载相同外,并在墓内的竹筒上写有篪的字样,显然是古代竹笛,古代的篪和笛非常相似,历来有人篪、笛不分,说成是同一乐器,实际是有区别的。从出土篪、笛可以看出:篪, 6孔,闭口,能奏五声加一变化音,全身髹(xiū)漆;笛,7孔,开口,能奏七声加两个变化音,不髹漆。战国时,篪是祭神或宴亭时演奏的主要旋律乐器之一,笛也非常流行,屈原学生宋玉的《笛赋》中也曾讲到当时南方的笛,与今日之笛已十分相像。

  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横笛,亦称“横吹”。它在汉代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两支竹笛,都属横吹类的笛乐器。

  北朝时,笛子不仅极为普遍,而且有所发展,形制、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到了北周和隋代,开始有了“横笛”之名。隋朝后期,出现了能演奏半音阶的十孔笛。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在古都奈良的正仓院中,珍藏着我国盛唐时期制作的4支横笛。其中有牙和雕石横笛各一支,竹质的两支,它们长短不同,但都开有7个椭圆形音孔。刘系作七星管笛,蒙膜助声,是为笛加膜的第一人。

  在晋时已有竖笛,吹头加一木头,使气从缝隙中通过,射向两哨孔边陵发音。

  宋笛制多样,有叉手笛、龙颈笛、十一孔的小横吹、九孔的大横笛、七孔玉笛等等。

  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由于戏曲的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并按伴奏剧种不同分为两类:梆笛和曲笛。

  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易于演奏。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而圆润的乐音。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

  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有曲笛、梆笛、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

  笛子的技法

  笛膜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气、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 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笛子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有: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王铁锤、简广易、俞逊发、蒋国基、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陈涛、陈中申等。

  笛子的制作

  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阴干以后基本上要经过裁料、上漆、钻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 笛子这个乐器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诗以及制作者的名称。比较著名的笛子制作师有:邹叙生、王益亮、 董雪华、应明章等。

  笛子的保养

  (1)新买回的笛子或自己新制作的笛子,如果发现竹质不太干,可将笛子所有洞孔堵塞住,然后灌进点盐水,泡浸一至二日(根据竹质湿度而定,竹质湿者浸泡时间应长一些),然后打开洞孔将盐水倒出,稍用清水冲洗,待一小时后,再在筒内涂些熟过的植物油(最好是油汤辣椒的纯红油,用此油日久可使竹体变红,永不生虫破裂),便可使用。如果买回来的笛子本来竹质很干而又坚固,最好用酒精擦洗一下笛筒和吹孔的周围,以达消毒之目的。另外竹内的少许水份也会随酒精的挥发而排除

  (2)专业吹笛的人,都有一个笛盒,没有盒的人,可做一个布套(最好是夹层或棉的)。平日将笛子放在里面,如果套,盒都没有,可找一块干净的布来包住,以免风吹日晒,灰尘进入

  (3)每次吹完之后,一定要将笛筒内的口水倒出来。最好做一个布刷,口水倒出后,捅进去轻轻一擦,然后装入盒或袋内。这样就免得口水在笛筒内发霉发臭,以至笛筒腐烂。

  (4)天气过热或过于干燥时,最好做一个“笛胆”(用相当笛筒长度的小棍,缠上几层干净的布,抹上些油),不吹的时候可将它塞入笛筒内,以防止笛身破裂。“笛胆”粗细要和笛筒的粗细相适应,粗了塞不进去,细了挨不上竹壁,起不到润笛作用。

  (5)笛子吹久了,笛筒内慢慢会有许多灰尘。灰尘加之气水的浸透,久而久之结成了污垢,这不但不卫生,常常发出臭味,甚至要影响音色、音准。这时就需要洗涤。特别是没有笛盒和笛套的同志,应在一定的时期内洗涤一次笛子。洗时要注意,水温不可太热太冷。一般将手浸入在水中不冷不热为适。因水太冷,脏东西洗不干净,水太汤,笛子的浸吸水分太多,一湿又猛一干,对笛子不好,竹质易变,易破裂。另外可用软布或药绵等,捆缠在木棒上(木棒要细不可太粗太坚实),浸水(洗洁精、香皂等)擦洗。但不可用洗衣粉和肥皂,因它们刺激性大,易破坏竹质内壁

  (6)有时由于天气的变化,太冷或太热或由于竹质过嫩,竹节过少,笛身都易破裂。为防止这种破裂,或者在已破裂之后,可在两

  端和吹孔至膜孔之间,膜孔至第六孔之间,这两处各用丝线捆缠(有伸缩性的塑料最好不用)。或将头尾用铜(或铝)圈箍住。

蔡志忠谈成功学: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中新网10月24日电 什么样的人叫不醒?知名漫画家蔡志忠说,“装睡的人,叫不醒。装睡的人,是指什么事都不做,只会妄想好事自动发生的人,通常是失败者的同义词。台湾《讲义杂志》文章说,看似“出世”却隐于市,蔡志忠的确有资格给这个答案。因为,很少人能像他活得这般“清醒”且早慧。蔡志忠的成功学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

文章摘录如下:

一九四八年生于彰化的蔡志忠,初中没毕业就在台北找到画漫画的工作,从此一个人只身北上闯荡,十五岁成为职业漫画家,出版第一本漫画,至今已画出三百本作品,在全球卖出四千万册。

这位初中肄业的“资深中辍生”,以漫画实力及自学狂热,画出了《庄子说》、《老子说》等一系列畅销古籍漫画,他也曾创立卡通公司,拍摄《老夫子》、《乌龙院》等**,获颁金马奖,一九八五年更当选十大杰出青年。

在这个重视文凭与人脉的现代社会,究竟蔡志忠迎向成功、避免失败的秘诀是什么?蔡志忠强调,一个人想要不失败,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愈早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愈可能远离失败。因为“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最极致,就会很成功、很有名、很有钱。成功,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蔡志忠指出,还必须订定明确目标,且分分秒秒朝着目标逼近。只可惜,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装睡”,也就是什么都没做,却一直妄想好事会自动发生。“如果你不想失败,一定要从装睡中醒来,一定要做好所有准备,并付诸行动。”

蔡志忠一直很知道“我是谁”。早慧的他,对着爸爸买给他学写字的小黑板,四岁半就决定以后要画画;上初二时,他主动把作品寄给台北出版社并获录用后,告诉父亲自己要休学,到台北开始专业漫画家的生涯。他父亲反问他:“找好工作了是吗?”就让他顺性发展。

虽然课业中断,但蔡志忠对知识的探索从未停止,这从他令人惊叹的“自学”成果即可看出一二。蔡志忠家中有近千本排列整齐的笔记,全部都是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自学心得,包括老庄思想及佛法要义,还有他在五十岁后,兴趣转向物理、数学及时间等领域,闭关多年潜心研究自创的科学公式。

对蔡志忠而言,“成功”是指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并且把事情做对;“失败”则是不对的人,在不对的时间,做不对的事,也没把事情做对。

“成功需要客观的条件,但失败往往百分之八十是自己的因素。”他强调,人贵自省,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才能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知变化。

他说,很多人常讲自己多爱画画、多么喜欢音乐,但因为家里的期待或为了现实因素,只好“被迫”从事一份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这在蔡志忠听来,都是“不够爱”。“一个说自己很爱画漫画的人,画不画跟有没有人刊登,两者有什么关联?关键在于,你够不够爱它,爱到可以不怨不悔地一直做下去。”

没有文凭的蔡志忠,凭着超强实力,建立起无畏的自信,就在于他了解自己的绘画天分与狂热。这也是他常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一辈子至少都可以找到“一把刷子”吃饭,问题是你得尽早找到这把刷子;而成功者,多半是很早就找到的人。

现代人多数不爱自己的工作,做一行怨一行,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者。在蔡志忠看来,抱持这种心态,想要成功,简直是缘木求鱼。因为他从来不认为有怀才不遇这回事,通常自以为怀才不遇,问题多半出自于自己“没才”、“没料”。蔡志忠深信,每个人都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最擅长的角色,就会成功。“让鱼当鱼、让鸟当鸟,因为天性不一样,会飞的鱼绝不是鸟,看在鸟的眼里,那怎么叫飞,不过是跳跃罢了。”

清楚了解自己后,蔡志忠认为,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是立定明确目标。就像登山能攀顶的人,通常不是走得最远、最快的人,而是在第一时间就确定目标,并且分分秒秒都朝着目标逼近的人。但确定目标前,必须先知道“我是谁”、有什么条件,否则会立下“假的”目标。

二十三岁时,蔡志忠想成为动画导演,利用每天午休时间,画漫画、写剧本、编故事,后来果然有机会,拍了日本芥川龙之介的原作《杜子春》。可见“如果都准备足了,怎么会失败?”

一般人以为努力就会有成就,蔡志忠也认为“那是骗人的”,但这不代表不需要努力,而是要有目标及方法;采取行动前,必须先思维,才不会失败。

目标明确后,行动更要有节奏、有决心,就像《孙子兵法》所说:“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只是一般人多半很认真,却不懂快慢节奏的时机判断与拿捏。

“针对单一目标,成功只有一条路,但失败则有一百万条路。”蔡志忠也指出,人会失败是因为准备不足,一招半式就想闯江湖,遇到险恶当然无法因应。

一个人若不认识自己的底线就贸然挑战,必然会失败;一旦习惯失败,就会习惯负面思考,所以,他奉劝想要成功的人,千万不要受失败者的负面思想所影响。

对于成败,蔡志忠还有两个透彻的观察及反思:一般人为什么小事易成、大事易败?为什么别人说“不”,是我的失败?

他举例,假如口袋里只有五十元,外出吃饭就是买一碗阳春面加两颗卤蛋,绝不会做超乎自己能力的事。但“为什么面对大型投资或人生重大决定时,就不会想先摸摸自己口袋呢?”蔡志忠说。很多人失败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底线,以为自己做得到,但却停留在“装睡”的空想阶段,自然不可能达到目标;又或者误以为未来的趋势,会朝着自己所想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不然。

此外,很多人会将自己的提议遭人拒绝,视为天大的失败,事业如此,感情更是如此。但蔡志忠认为,“如果我确定那件事是对的,我也做了对的事,但对方不答应,我不定义那是我的失败”。例如,提出很棒的企画案,却遭事业主拒绝,他也不会归类为失败。蔡志忠观察,一个人只要心存失败的想法,“执行计划时手会发抖,讲话零零落落;追女孩子偷偷摸摸……成功怎么会靠近?”

人很容易因为害怕失败,而却步不前;蔡志忠比喻,有哪只鸟、哪条鱼或哪棵树会因为怕失败,就不唱歌、不游水、不成长的呢?除非是高山的树,硬被移植到盆栽,逆了天性,否则“只要把自己摆在对的位子上,没有不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他认为,年轻人要远离失败,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可以从做笔记开始。拿出两张纸,一张写我会做什么、我不会做什么,另一张写我想做什么、我不想做什么。经常思考,就会愈来愈了解自己。

即使已是公认的成功者,蔡志忠还是有感而发地说,虽然我们有很多时间,能兑现的只有此时此刻;就算拥有再多的房子,也只有一个身躯可以居住;因此,每个人都应把握当下,了解自己,只要是对的事、对的时间、对的路,就要全力以赴。

“扮演自己,才是善待自己,”蔡志忠说,虽然云会飘、鸟会飞、水会流、鱼会游,但还是当自己最妙。一个人若能确切知道“我是谁”,并以万全的准备,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地把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人生又怎么可能失败。

蔡志忠访谈录

罗庆朴

全球每天至少有15部机器印他的作品。1987年、1988年,他连续两年名列台湾10名畅销书作家之首。他是个没有昨天,没有明天,只有今天的人。

1989年春,在三联书店举办的蔡志忠漫画北京首发式期间,本文作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罗:听说蔡先生15岁就迷上了漫画,能说一说入迷的经过吗

蔡:我1948年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农村,父亲在乡公所当秘书,兼种自家的九分地,母亲是传统的农家妇女。因为家里房子多,大约从两三岁起,我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渐渐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念小学时,我很用功,毕业时,全校只有我一个人考取了彰化中学。我记不清是从哪一年开始对漫画产生了兴趣,反正小学课本和作业本的白边上,到处都活跃着我信手涂鸦的小人国。考上中学后,态度才认真起来,将书报杂志上的漫画拿来细细品味揣摩,然后将心中的构思画在纸上,向出版社投稿。画稿不断地被采用,两年后,台北一家出版社请我去工作。

罗:那时您初中毕业了吗

蔡:还没有,只差半年。可我太热衷漫画了,别说半年,就是一个月也等不得。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

罗:您的父亲亲没有阻拦吗

蔡:我能有今天,要特别感激父亲的相知和宽容。那天我对他说出自己的决定:“爸,我要去台北。”父亲正在看报,头也没抬:“有工作吗”“有。”“那就去吧!”父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