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国家没有发明近代报纸
关于中国报纸起源的几种说法
(1)周朝说
我们在前面提到,先秦时代的周朝出现了记事的史官和采风的乐官,因此,有人就推测,像《春秋》和《诗经》这样的史籍,在当时很可能就是一种报纸,它们带有宣传和公报的性质。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几位外国学者,比如说曾在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多年的美国新闻学者白瑞华。但是,这种说法大部分只是学者们的大胆假设,并没有足够的史实根据。先秦的任何典籍中也没有记载周朝的“报纸”的文字。所以,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2)汉朝说
持这种说法的以我国著名的新闻史学家戈公振为代表。在他的《中国报学史》中的有一节专门论述汉朝的报纸,节的题目是“汉有邸报乎?”他认为,汉朝幅员广大,工商繁荣,文化发达,各藩王与汉武帝之间关系密切,对于京师的政治情报,必定有殷切的需求,而邸报自然应运而生了。应该承认,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汉朝的确具备了一定的抄发报纸的客观条件,而且也的确有了“邸”这个机构,但是,却没有关于“邸报应运而生”这样类似的记载,在现存的汉朝文献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的字样。因此,汉朝有报纸的说法也不能成立。
另外还有东晋说等,我们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报纸的起源是需要用能看到的实物或是确定的记载来证实的,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做学问需要有这样的方法“大胆推测、小心论证”,这用在我们新闻史的研究中也非常合适,我们需要根据现有的材料大胆的推测一些材料背后的事情,但是翻回头还需要找大量的史料来对想法进行论证,只有想法是不够的。
根据现有的材料,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的报纸开始于唐朝。
3、唐代的进奏院状报
到了唐朝,我们知道,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朝代。它采取了一种与前朝不同的行政制度——藩镇制度。我们在中学历史中已经学到,藩镇割据的形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随着藩镇势力的日益发展,各藩镇的办事代表“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自己的办事机构,叫做“邸”,后来又改叫做“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这里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地方长官呈递章奏,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中枢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其中,我们注意到,由邸吏或者是进奏官们,为地方长官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而传抄的报告,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诏书性质的文件,诏书是有强制性的行政公文,而这些报告,却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仅仅是提供了信息,因此它是一种专门用来传递新闻的渠道。而“邸”或“进奏院”这样的机构,也就成为藩镇首领们设在首都的、了解朝廷和全国情况的信息中心。只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的,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还有称“留邸状报”的等等。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唐代确实存在“进奏院状报”的话,那么它将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现在,我们需要证明的就是,唐代确实有“进奏院状报”。有两种途径:一是需要在古籍中找到关于这种形态的报纸存在的确切记载,或者是找到“进奏院状报”的实物来证明。恰巧,这两方面的证据我们都已经找到了。
(1)先说史料的记载。
在唐人的著作和有关唐代的史籍中,已出现“新闻”、“编辑”等名词,至于“报”、“状”、“条报”、“杂报”等词语,更是频繁使用。在有些著作中还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个叫孙樵的人在自己的著作《经纬集》中的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
孙樵,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弟子,生活在公元八百多年的唐朝中后期,曾作过中上级的政府官员。
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作于公元851年,这一年,他在科举考试中中了进士,从自己的家乡——襄汉(也就是今天的湖北)一带,来到皇都长安,在长安亲眼看到了“进奏院状报”之后,回想起自己在家乡曾经见到的出自开元年间(713-741)的报纸,所作的一篇文章。(见附录)
在这篇文章中,孙樵生动地描绘了开元杂报的有关情况,使我们研究我国最早的报纸产生情况的宝贵资料。
在文章中,关于《开元杂报》的外观提了两点:一,“数十幅书”,也就是几十张未加装订的单页书面材料。二,“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是按日记事,没头没尾,各页之间互不衔接。
关于它的内容,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等等,孙樵后来拿《开元录》核对了一下,“条条可复”,也就是说都可以得到印证。(《开元录》是关于唐朝开元年间的编年史,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我们从其他的史书中仍然可以验证,《开元杂报》的内容确实是发生在开元年间的政治事件。)
孙樵还把他在襄汉间看到的《开元杂报》与后来在长安看到的“条报朝廷事者”相类比,可见它们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它的存在,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进奏院状报”提供了一个证明。
我们把它和现在的报纸相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孙樵所看到的“数十幅书”,在当时并没有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随意给它加的一个称呼。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否印刷,现在也还没有定论,但是它肯定是经过复制的多份“条报于外者”的,而且,内容纪录的是最近发生的新闻,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我国的早期报纸。这也就证明了我国在唐代就出现了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时间可以追溯到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引述的史实的上限,也就是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
《开元杂报》的原件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后人根据孙樵的记载作了一份复制品。(见附录)
(2)现存的唐代报纸——“敦煌进奏院状”
我们说,孙樵的《读“开元杂报”》虽然从史实上为我国唐代报纸的出现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但是,“开元杂报”却并不存在了,这不得不使人遗憾。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先后发现了两份唐朝进奏院状报的原件,再次为我国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实物证据。这两份报纸分别保存于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有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曾长期封存于敦煌莫高窟,属于敦煌文物,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见方汉奇通史54页图)
从两者的内容看,并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因此,它和开元杂报一样,也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
从以上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我国早期报纸的特征:
内容:进奏院下发的这些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所有这些特征,我们用先前给出的“报纸”的定义来衡量一下,就可以看出,我国早期的报纸并不符合报纸所具有的全部特征,只能说,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但正是这种原始状态的报纸,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渠道的主导。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情况。
三、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宋朝时的发达、明朝时的独立、清朝时的完备。下面我们就依次来看一下它的发展轨迹。
1、发达的宋朝报纸
我国早期的报纸,到了宋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邸报。负责发行邸报的机构是进奏院。
(1)邸报
邸报,只是从宋朝开始的,对封建官报的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宋朝的报纸和唐朝一样,也没有固定的名称,邸报是其中一种。
宋朝建立之初,对唐朝的进奏院进行了整顿,我们知道,唐朝的进奏院是由各地方藩镇首领建立的,他们各自为政,各进奏院的官员们只负责摘录各自的长官所需要的信息。这种状况到宋代有了质变。宋朝在这些分散的进奏院之上建立了一个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活动实行统一管理,其中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进奏官或邸吏,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这样一来,原来由各个地方诸州的进奏院自行开展的对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新闻信息传递的工作,就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只是在发报环节上,仍由各地的进奏院和进奏官们负责。因此,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起来,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官报的色彩。
首先,它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自己的上级藩镇长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第二,它的读者已经不像唐代进奏院那样,只限于少数藩镇长官,而是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加强。
第四,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发行的周期,各时期不太一样,从每日、每五日到每月,都有过。
不过,虽然邸报比起进奏院状报来显示出更多的进步性,但是邸报和进奏院状报在本质上都是同一种事物,他们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即都是封建官报。这一点大家要引起注意。
宋朝邸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为了巩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宋代开始注意到对邸报的传发工作进行管理。其中,严令规定了不许刊登的一些不利于统治的内容,比如说灾异、军情、朝廷机事(也就是皇帝认为容易引起反对和非议的一些事情)、还有未经批转公布的臣僚章疏,这些内容一般都是不允许报道的。为此,宋代还实行了“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出这个范围。
(2)小报
另外,宋朝之所以被称为我国古代报纸的发达时期,原因不仅仅在于邸报有了质的发展,还在于,在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古代报纸——小报。说到小报,我们一定会想起“小道消息”这个词,它和我们正常的信息来源相对,是一种非官方的说法。有时候,小道消息比正规的消息来得早,有时候,小道消息传播了正规渠道不传播、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又是迫切想知道的新闻。
“小报”记载的也是非官方发布的消息,它是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由于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他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说,小报是比邸报更为先进的报纸。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仍从报纸本身的特征来看。
首先,小报的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高。大家翻回去看一下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邸报,它的内容很局限,无非是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这些正常的朝廷政事。而小报比起邸报来,内容则广泛的多,有进奏官提供的邸报没有报道的事情,也有从朝廷泄露出来的和报探大街上窃听到的,等等,内容多,来源广,人们读小报的积极性大大超过读邸报。
其次,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由于小报不用审查,因此小报往往比邸报传播的早,而且快。
另外,小报的读者面也更广,不仅是官员、士大夫知识分子,社会上关心朝廷政事的人,也有不少是小报的热心读者。
小报的出版,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突破了官方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封锁,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和很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清末。但同时,它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的禁忌,泄露了新闻,因此,小报自诞生之日起,都一直处于非法的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
2、明朝时民间报房的出现和报业的独立
目前有关元朝新闻事业的记载不多,因此,这段时期在新闻事业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到了明朝,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布抄传情况又有了巨大的突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民间报房的出现和报业的独立。
明朝的新闻事业与以前的朝代有所区别,它不设进奏院,而是由中枢部门统一安排封建官报的发布抄传工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成为邸报。
明朝邸报的发布和抄传活动,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通政司汇集各类题奏和地方上报的信息,也就是说臣僚们的章奏,要让皇帝看到,必须经过通政司,因此朝野人士对这个部门都十分重视,认为它是“朝廷的喉舌”;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令和题奏,通政司的给皇帝的章奏,经过御览之后,有一部分就交给六科分类抄传,他们抄录的内容逐日装订成册,成为邸报的母本,为了工作方便,六科设在故宫午门外的阙右门和端门之间的长廊一带;提塘的办公地点称为“提塘报房”,没有固定的地点,靠租民房来维持,一般也离故宫不远,比如说,《醒世姻缘传》中提到的一处提塘报房就设在人民大会堂西南侧一带。提塘将这些诏令和题奏从六科抄出,经过筛选和复制,传发到省,再传到府县,通过辗转抄录,在各级官绅中传阅,这就是明代邸报抄传活动的全过程。
明朝邸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加了社会新闻,比如说,有这样一则史料:
弘治末,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与抄发邸报的地方——提塘报房相比,明代更具重要意义的是民间报房的产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由于邸报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内容非常有限,是许多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小报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但是由于小报是私自发行,政府很难对其施加有效的控制。于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明朝开始,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样,从事抄报和送报工作,就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这一现象在许多史料中都有记载。比如说,明末有一个叫祁佳彪的御史,在他的日记中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何甥来,云送邸报为业。
其中的何甥,是他的亲戚,他的职业就是送邸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姓名可考的与邸报发行活动有关的人。
明朝既有抄报行、报房,又有送报人,作为独立的社会行业之一的报业也正在形成,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3、清朝的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
到了清代,民间报房有了明显的发展,以京报的刊行为代表。
明代的民间报房,更多是依靠着提塘报房的,他们的消息仍然得自六科和提塘,所刊行的报纸与邸报内容基本一致。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一部分人开始从提塘报房中分化出来,他们摆脱了官方的身份,专门以编发报纸为职业。清代的民间报房具有了更强的独立性,他们所刊发的报纸,也与以前的邸报有了明显的变化。清代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统称为京报,这些报房因而也被称作京报房。
大家把教材翻到25页,这是一份清代京报的封面。我们知道,在这之前的报纸是没有报头和封面的。这时报纸的封面是用**的连史纸作的,所以有“黄皮京报”的名称。封面上用“京报”两字作为报头,因此,清代的京报,又可以写作《京报》。报头下面通常给有某某报房的印戳,比如我们书上的这个,就盖的是“集文报房”,说明这份报纸出自当时的集文报房。当时北京存在的像这样有名号的民间报房很多,聚兴、集文、同顺、公兴、连升等十余家。每期报纸一般为4-10页,对叠后装订成册,大小就同书上的差不多。
京报的内容与当时的邸报基本相近,包括宫门抄、上谕和章奏三大部分。宫门抄,实际上就是由朝廷内部传出、张贴于宫门外的新闻,主要包括朝廷的重大活动,比如召见军机、臣僚们的谢恩谢赏、朝廷的典礼和祭祀活动等等。上谕部分主要是照发皇帝的谕旨,任免、褒奖、赏赐等等。章奏部分是臣僚们的奏疏,包括皇帝的批示。由于这些内容很多,一天的报纸不可能全部容纳,因此选择上的不同,就成为京报和邸报之间、以及各报房所处的京报之间的区别。
京报的发行范围不像官方的邸报,只局限于官府的官员中,而是发自社会各界、甚至全国各地。据史料记载,在晚清时期,京报的发行量曾达到1万份左右,这在当时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我们知道,邸报的发行是靠提塘从京城、到省城、再到县乡这样一级一级来完成的,而京报则是由各报房雇用的送报人直接送给订户的,在北京的订户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就可以收到前一天的报纸,外地订户最快的两天就可以收到,而边远的省份也能订阅到京报,只不过收到的要慢一些,需要1个月的时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另外,与民间报纸相对的朝廷官报——邸报,仍然是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在清朝,这种官方新闻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地方新闻事业的开创上。也就是说,除首都北京外,清代的各省省会和大一点的地方州府,也出现了专门的新闻传播活动。
在清代的地方新闻事业中,各省的提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的提塘分京塘和省塘两种,京塘就是设在北京的提塘,它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明朝时的提塘相类似。此外,在各省的省会还设立了各自的提塘,叫做省塘,他们除了按规定向各衙门发送官文书和转发来自京都的官报外,也通过自设的报房,翻印京报,向省内的官绅出售。这些翻印的京报,已经不局限于官僚机构内部传抄的官报。
除了翻印京报外,地方报房还刊行了一种报纸,受到当地官绅们的注意,这种报纸叫做“辕门抄”。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私营报纸。它们和当地发行的京报相配合,以个体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地方人士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一个大致情况,内容非常多,为了使大家有个清晰的印象,我们在最后对我国古代报纸的状况作一个小结。
四、小结
我国的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其中官报指的是“邸报”,它有很多名称,比如“状”、“邸吏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称。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京报。它们突破了官方的信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和邸报比起来,形式和内容都更为先进,具有更多的社会进步性。
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间的小报和京报,都只能是古代报纸。它们共同的具有古代报纸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什么呢?是通过与现代报纸相比较,而得出的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同新闻体裁的区分。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成小册子的形式。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100多年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京报、辕门抄,也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信息量和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都难以和西方的近代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新闻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明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产生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和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是这时,旧时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变的要求,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只得逐渐被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
孙樵《读“开元杂报”》:
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某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自长安来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太学,见丛甓(pi,四声)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地,则射堂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戌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国家则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meng二声),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惊于西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御史以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人,至今卿士□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罢乎?安有廷铮事焉?”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开元政事,该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条可复。然尚以为前朝庭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畋(tian二声)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桥恨不生为太平男子,及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开元杂报复制图
几个新闻传播学的专业网站:
http://wwwchuanboxuenet 传播学论坛
新的《传播学论坛》开设有“重点推荐”、“热点问题”、“近期热点”、“专家、学者视角”、“传播人视点”、“网上学术会”、“媒介批评”、 “学子论坛”、“学术、著作评介”、“学者、传人访谈”、“信息专栏”、“调研报告”、“研究资料”、“新书架”等十多个窗口,并新开设了“网上学堂”以满足广大学子。所有内容分类设为“传播理论”、“新闻传播”、“舆论传播”、“教育传播”、“报纸传播”、“书刊传播”、“广播影视传播”、“广告传播”、“网络传播”、“公关传播”、“传媒传播”、“传媒经营与管理”、“企业传播”、“行政事业传播 ”、“经济传播”、“政治传播科技传播”、“文化传播”、“军事传播”、“局域传播与国际传播”、“传播方式与技艺”、“学者与传人推介”等共二十余个栏目,以保证阅者资料查询的需要。
《传播学论坛》是一家专业学术网站,创办于2001年上半年,5月正式上网。
《传播学论坛》编辑部是一种新型结构——虚拟化编辑部。编辑人员在大陆和香港两地工作。有大学教授,有传媒的高级编辑,有新闻传播研究专家、学者。是科研、教学、传媒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论坛编辑均是自愿者,至今义务工作。
创办人阮志孝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副研究员,是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科研与教学的学者,熟悉传媒,有较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在其策划与运作之下,自创办以来,《传播学论坛》发展迅速,不到半年时间,每日浏览量就达到数百台IP。现在,在一般情况下,一日上千台IP。浏览总量现已达60多万多台IP。
《传播学论坛》的受众都是大专以上的知识分子,主要群体是新闻、传播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和博士、硕士、本科生及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广告公司、咨询传播公司等从事传播工作的记者、编辑、公关人员等传媒工作者。
《传播学论坛》创立的初衷是:为社会提供一个自由学术空间,并以此凝聚一批有志之士,以更为高远开阔的眼界来尽可能全面的研究作为人类三大活动之一的传播活动及种种传播现象;对局限的、支离的、片面的各种传播现象研究加以系统整合,为传播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科学贡献一份力量。
创办三年多来,《传播学论坛》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不仅发表了大量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论著,而且刊载了大量后起之秀的高质量的文论,被各华文重要学术网
—作者:天空灰烬

硬核军文,西线背景,一主一副,双主角互动的群像戏。两个主角,一个穿成西线的德军大兵,一个穿成西线的美军空降大兵。无改变历史剧情,完全就是两个倒霉蛋意外被卷入那个时代,在时代的漩涡中挣扎的故事。作者笔力很强,写出了一段反映西线战斗的铁血史,伪纪实体类二战军文。比起上一本写浴血东线的作者,这本书文字运用方面更活泼和贴近时代。正文中时不时穿插穿越回现代后的生活片段,试图表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描写:战争结束后,两个意外穿回二战时代的主角回到现代后,互相打招呼时男主一:你妹可好?男主二:你姐可好?然后姐控和妹控互相恶狠狠地瞪眼……已完结,字数105万。
2《大时代1958》——作者:青山铁杉

以苏联为背景的一本很用心也很有味道的历史小说。这是一本三观很正的书,讲述一个特务头子的发家史,看伟大的苏维埃的剑与盾如何颠覆那些摇摆不定的国家如何挥舞着卢布从资本崩溃中割回羊毛,如何从苏联解体的阴影下逆转时局拯救毛妹的故事。这样的文,正经又严肃,读的时候即紧张又会觉得热血沸腾。作者对苏联的了解令人惊叹,文章的爽点节奏把握得也比较好,对苏联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内容上是承接上本我的苏联,是上本书河蟹后续写的,建议先看看上本书。不然别说明白来龙去脉了,连主要剧情人物和毛妹们都不认识。本书已完结,字数311万。3《二战亲历记之浴血东线》——作者:丁丁猫

比较真实的二战描写,时间在乌克兰战役,德国闪击苏联,苏军措手不及。主角穿越烽火连天的二战苏德战场成为一个低级军官,一步步随部队转战。为了生存、为了完成任务历经苏联卫国战争的各大战役最终达成心愿。热血、兄弟情、冷漠、麻木,各种正面负面的情绪都要经历。无装逼打脸,无暧昧,只有尽量追求真实,贴近史实。你将进入一个真实的发生在70年前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既有小人物的胆小——热衷保命、也有自己的坚持,热血。虽然不情愿但是参加了一次次激烈战斗,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跟随主角历一次次战役还是很过瘾的。不一样的铁血和无敌,在这本书中会给你一个不同的二战画面。已完结,字数146万。
4《抗战之中国远征军》——作者:远征士兵

喜欢军旅的书友可以看看这本,作者是从二战时的国外战场的角度来写的,回国征战一次也是速度离开,避开国内纷争。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抗战,从这一点来说十分的稀少,也非常新奇,让人耳目一新,看得很过瘾,文笔不错。主角从小兵做起,主要靠一次次战术胜利来影响大局,一些战术写得很精彩,敌军智商也是都正常的,但是为了情节推动,大部分友军智商就下降了,虽然很多地方作者都引用了史料来证明友军的失败,但是随叫盟军优势太大呢,只能这么写…从缅甸到太平洋到非洲到欧洲,没有各种黑科技,没有什么逆天的金手指。一路的装备和智商碾压,各种各样的战术随手拈来。总体来说在军事小说这本也是属于上品,写战争就是要写这些谋略才好看! 已完结,字数262万。
5《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作者:重生的杨桃

二战苏联小说中的经典,中国兵工厂小领导杨明志穿越1940年成为抗联小兵,小队战斗到弹尽粮绝为避免全军覆没,拉着女卫生员泅渡黑龙江进入苏联,竟被强制征兵!全新的身份,全新的时代,随军西调明斯克,卷入苏联卫国战争,转战于白俄的茫茫沼泽,拉起队伍等待大反攻,直到红旗插在柏林。书中有毛熊,毛妹,德棍。看一下苏德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怎么建立的。很难得没有像其他军事类小说那样开太多的金手指,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写得很仔细,总的来说写得还算不错。已完结,字数555万。
以上5本穿越二战时期的军事小说,战斗战术很精彩,剧情硬核值得二刷。如果你有喜欢的网络小说,欢迎评论留言。觉得推荐的不错,请点赞,收藏,转发一下,谢谢大家!
奥利司他胶囊:6天6粒排油速瘦装,寻120以上胖友体验,剩36名额

赛乐赛
广告

关注搜狐网,获取更多独家内容
关注
当魂师互换衣服,比比东太美了,这样的戴沐白我接受不了
动漫奇谈
08-20 19:01
竹清岛上越来越美,三美同框荣荣小舞被碾压,为何竹清成熟这么快
次元小木
08-22 10:41
《喜羊羊与灰太狼》决战次时代中,官方还有多少坑没填呢?
动漫星际
09-08 16:52
包装做好这两点,销量至少涨一倍!



特创易包装设计
广告
武魂殿三美罕见露面,同框似姐妹,气场差距一目了然
动漫奇谈
46分钟前
斗罗大陆:高颜值小舞COS来袭,还原度很高,简直大爱
田师傅私房菜
08-24 12:12
潜入美女的身体偷看?这个男主到底有多人渣
日本动漫网
09-07 20:40
cos:兔女郎学姐樱岛麻衣私房cos正片@森火因璃子
cosplay部落坊
09-03 09:32
输入手机号,查询实时位置,还能查看家人运动轨迹!



北斗智寻
版本 101 隐私 权限
上海榆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立即下载
北斗智寻
广告
斗罗174集,比比东“蛛皇真身”曝光,好邪恶!“罗刹九考”降临
陌蚁动漫
9小时前
《云南虫谷》献王墓有多凶险?胡八一三人差点就死了,献王墓的头为什么是蛇?
娱乐一家亲
08-30 10:05
不愧是松冈祯丞配的新番,不仅妹子很多,还有黄毛“须乡”
搞笑小呆说
20小时前
教师工资承诺兑现,超800条举报被处置,评论区却“翻车了”
暖妈说说育儿
09-03 11:53
电话不接?微信不回?找不到人?教你1秒查到位置!



小雷达
版本 105 隐私 权限
上海聆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立即下载
小雷达
广告
龙珠:赛亚人详解,官设也有前后矛盾
侃冻鳗
21小时前
衰衰复制自己倍感轻松,打击三连心情沮丧,不愿接受的现实
小师妹探娱
3小时前
英雄覆灭!漫威《假如What If》第三集解析:29个细节及彩蛋
风吹时光
08-27 11:01
衰衰迟到奇才并不受罚,脸脸忍耐不了不敢面对,贪心的感觉
影视星娱探
3小时前
孩子坐不住老爱动来动去,可能是有这个问题了!



秦水
广告
图集:俄罗斯动画片《玛莎和熊》征服世界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09-08 16:07
打脸“一星预定”,剧版《棋魂》有这些惊喜
白泽看星空
5小时前
《星辰变》第三季开播,情节不拖沓受好评,服化道却被吐槽
娱乐一家亲
7小时前
斗罗174集,炸裂!天使九考降临,九种天使卡牌,完全碾压海神九考
陌蚁动漫
9小时前
为什么体寒的人容易胖?先改掉5个恶习,花2分钟看完,不信你不瘦



普康
广告
海贼王1025话情报:标题是双龙图,凯多与28岁的桃之助相遇
贝尔**
6小时前
《熊出没》角色女装大PK,光头强竟然输给天才威,第五个最妖艳
陌蚁动漫
09-08 10:06
7月最怪的新番《漂流少年》,对不起欣赏不来还是弃番了
T哥小站
19小时前
动画《网球王子》公开许斐刚的特典作画视频
动漫之家
09-08 16:15
老人孩子都在用的一款定位软件,输入手机号查看位置



小雷达
版本 105 隐私 权限
上海聆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立即下载
小雷达
广告
《春秋封神》这部国漫的人设,因吹斯汀
奕轩动漫
09-08 18:20
深夜突发!“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最新进展:王某文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
每日经济新闻
09-07 00:25
海贼王1025话,凯多居然没偷看御田的日记,他太“讲武德”了
隔壁的小蜘蛛
3小时前
史上最差季度?第一名也有半数观众弃坑!
橙心社
09-02 12:42
孩子高考落榜了,国外留学选个好大学,一样有出息



东方国际留学
广告
叶罗丽冰莲花停播,原因惹人气愤,第九季仍未制作完成?
天师张品漫
09-08 17:45
#一图看懂# #ps# #平面设计# # 天影声辉
天影
2小时前
海贼王1024话:御田日记再次提到,最终之岛记录“未来”?
老白与动漫
09-04 23:45
海贼王1025话情报:标题双龙图!路飞重回巅峰,桃之助成大看板!
贝勒**
6小时前
孩子第一份保险就买这个,292元起保至30周岁,可享120万教育金



平安少儿险
广告
《撕光》苏他:反盗猎战士vs非人类男主,强强,绝佳脑洞
是蓝线线
08-14 22:17
《特利迦奥特曼》第0-1集将于2021年9月11日(周六)上映
暖气记
22小时前
「Takt op Destiny」公开新视觉图及主题曲情报
历史古籍谈
20小时前
孙悟空再战红孩儿 动画**《大圣降妖》定档国庆
1905**网
5小时前
海贼王世界的“动物园”果实,能在三系果实中排第几?
OPiece海贼王
9小时前
这可是超级大厂出品的优质国漫——《美影大乐园》
娘子说**
4小时前
畅聊犬夜叉第116期:母山犬——附身公主,吸取男人青春
剑吼西风
57分钟前
安徽姥爷扮奥特曼给外孙过生日,结果穿反了笑翻全场,暖心!
吴小史
10小时前
短漫丨可以搭一个顺风车吗?
VERYFriends非常家族
5小时前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这样的标题是由问题的,标题里面重复太多,标题应该改为:XX市XX局转发国家XX局办公室关于暂停使用XXXX的通知》。附件按照国家规定是不用任何标点符号的,直接转最原始的文件就可以了。
书名号是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标点符号,亦用于歌曲、**、电视剧等与书面媒介紧密相关的文艺作品。所以在引用公文时,是需要添加书名号的。
例如:在2018年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结果通报中,为深入贯彻落实上述大会讲话及文件精神,结合《《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及《2018年第一、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通报》等要求,
中国信息化研究与促进网联合国衡智慧移动大数据联盟、中国日报网等,于今年6月启动2018年中国优秀政务平台推荐及综合影响力评估。
在这篇文章中,引用“《《政府网站发展指引》《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及《2018年第一、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情况通报》”就加了书名号。
扩展资料:
历程
书名号“《》”,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还没有符号。原来的书名号是在文字下方(横写)或左方(直写)画波浪线__。但因为这种标点符号排印起来费事,因此很少使用。后来,为了印刷方便,节省人力物力,遇到书报刊名之类,就常用引号代替 [2] 。
《》号原是俄文中的符号,大致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引号。20世纪50年代,在学俄语的热浪中,不少人把《》搬用过来,用如引号,久而久之,便被人们所接受。开始时人们叫它“尖括号”,后来改称为书名号。
波浪线现在中国大陆仅在古籍中配合专名号使用,但在香港及台湾仍被经常使用,但香港普遍学生都会因为麻烦而不会用横线的书名号,而改用中国大陆规范的“《》”。
由于电脑和网络运用的普及,加上传统书名号(__)在电脑输入和排版上的不便,现今台湾也渐渐接受使用“《》”和“〈〉”做为书名号。同GB/T 15834-1955的规定不同,台湾在使用书名号时,有时可以在并非嵌套的情况下在篇章中直接使用单书名号,称作“篇名号”。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书名:太乙月孛雷君秘法
年代:明代
页数:43个筒子页,86面。
刻印方式:手抄本
简介:明代内府刻本就是明代皇家的刻书。作为皇家的刻书,明代内府刻书上承五代、两宋国子监刻书和元代兴文署刻书,下启清代内府(武英殿)刻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府刻书这一链条上重要的一环,也是古籍版本领域极为重要的版本类型之一。由于明代内府刻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由司礼监下属之经厂负责,所以内府所刻之书往往又被称为“司礼监本”或者“经厂本”。
《灵宝毕法》,五代后汉 钟离权著作。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灵宝毕法》与《钟吕传道集》《太极修真指玄图》等为钟吕丹法嫡传西山派丹法主要经典。本书为明代内府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
温馨提示:
1古籍书坊所发古籍是本人花费大量时间搜集而来,资源来自古籍收藏家、世界各大图书馆及论坛。内容真伪本人亦无从考证,仅供参考、鉴赏,请大家不要轻易尝试书中内容,否则后果自负!
2古籍书坊不会人为删减古籍内容,部分古籍因流传导致破损或缺页,均属正常现象!
3喜欢此文,烦请点赞并帮忙转发,在此感谢!更多珍贵古籍,请关注公号古籍书坊。
勺子的手柄指向(南侧),勺子指向(北侧)。 思南是一种用于区分古代中国方向的工具,是古代中国工人在长期实践中对物体磁性的认识的发明。 据《古代矿山志》记载,二战时期它最早出现在河北慈山。
1、用于识别中国古代方向的设备。 它是指南针的祖先,从脆性的天然磁铁矿中切出,放置在光滑的盘子上,刻在盘子上,并通过磁铁的作用加以区分。
2、类比原则;正确的指导。
3、思南机车的州名。
扩展资料:
司南由一块青铜板和一块用天然磁铁制成的磁匙组成,青铜板刻有24个方向。 磁匙位于盘子的中央圆形表面上。 静止时,汤匙的尾巴朝南。
每个磁体的两端都有不同的磁极,一端称为南极,另一端称为北极。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一块巨大的天然磁铁。 南北两侧也有不同的磁极。 地球北极附近的一个是南极,南极附近的一个是北极。 这是因为地磁极和地理位置不完全匹配。 之后,出现了地磁倾斜现象。
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为了学习汉字,他们开始用拉丁字母来拼写汉语。1605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其中有4篇汉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迹》原书已不容易找到,据说,梵蒂冈图书馆尚有藏本。
1626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字汇。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修改的。
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是以“官话读书音”为标准设计的,适于拼写北京语音。但是,在两三百年间,利玛窦和金尼阁的方案只是在外国传教士中使用,没有在中国人当中广为传播。
1815年到1823年之间,在广州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了一部《中文字典》,这是最早的汉英字典,字典中用他自己设计的拼音方案来拼写汉语的广东方言,实际上是一种方言教会罗马字。接着,在其他的方言区也设计了不同方言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中厦门的“话音字”1850年开始传播,仅在1921年就印刷出售五万册读物,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大约还有十万人左右使用这样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其他各地的方言教会罗马字,在南方的通商口岸传播,主要用来传教。
1867年,英国大使馆秘书威妥玛(Thomas F Wade)出版了北京语音官话课本《语言自迩集》,他设计了一套拼写法,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人名、地名和事物的名称,叫做“威妥玛式”。
1931年到1932年间,有两个外国传教士提出了“辣体汉字”,这是一种根据《广韵》设计的、以音节为单位的汉语拉丁字母文字,同音字几乎都有不同的拼写法,拼写的是方言。
这些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的方案,为以后的汉语拼音运动提供了经验。五四运动之后,于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四卷四期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的文章,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的主张。他说:“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甚至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他提出:“废汉文之后”,“当采用文法简赅,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Esperanto(世界语)”。
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源于近代以来在中国开展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
[B]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B]1931年9月26日在苏联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多个。
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
毛泽东对于当时新文字运动给以极大的赞赏。毛泽东对于新文字运动是积极支持的。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B]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B]同年,在延安出版的 《Sin Wenzi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
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出笼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他曾经问斯大林,中国的文字改革应当怎么办;[B]斯大林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B]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10月15日,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报告,他说,民族形式方案搞了三年,难以得到大家都满意的设计,不如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同意采用拉丁字母,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1956年1月20日,毛泽东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发表了赞成拉丁字母的讲话。他说,“关于文字改革的意见,我很赞成。在将来采用拉丁字母,你们赞成不赞成呀?我看,在广大群众里头,问题不大;[B]在知识分子里头,有些问题。[/B]中国怎么能用外国字母呢?但是,看起来还是采用这种外国字母比较好。因为这种字母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向一面写,简单明了。我们汉字在这方面实在比不上。比不上就比不上,不要以为汉字那么好。有几位教授跟我说,汉字是‘世界万国’最好的一种文字,改革不得。假使拉丁字母是中国人发明的,大概就没有问题了。[B]问题就出在外国人发明,中国人学习。[/B]”(转引自郑林曦《论语说文》)。
在中国制定拼音方案的时候,苏联已经不再搞拉丁化,改为搞斯拉夫化,把所有的拉丁化民族文字一律改成了斯拉夫字母。蒙古人民共和国也把蒙古字母改成了斯拉夫字母。50年代,中国向苏联一边倒,有人主张采用斯拉夫字母,跟苏联在文字上结盟。苏联派到中国的语言学家谢尔久琴柯也提出使用斯拉夫字母的建议。据说,苏联的一位副总理来中国访问时,曾经向陈毅副总理说,希望中苏两国都采用相同的字母。陈毅副总理回答说,中国文化必须跟东亚和东南亚联系,东亚和东南亚都习惯用拉丁字母。这样,中国才没有采用斯拉夫字母。
1955年10月,国务院成立“汉语拼音方案审定委员会”,经过一年的工作,于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作为新的《汉语拼音方案(草案)》通过,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开始,《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小学生必修的课程进入全国小学的课堂。
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标准号: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汉字拼音化
1951年,毛泽东曾经指示:“文字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化方向”。在我国的学者中,还有一些公开主张“双文制”(digraphia)的人,例如,周有光就主张实行“two-script system”(文字双轨制),冯志伟提出首先在计算机通信中实行“文字双轨制”,认为文字书写方式的改革应该先从信息科学做起来。 政府对于这些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并不干涉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继续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受到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该学会的宗旨之一就是倡导和研究“拼音化”问题。我国政府这样宽松的政策,为“双文制”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于双文制的想法,早在清朝末年的汉语拼音运动中就产生了,后来有许多、著名的学者都关心这个问题。郭沫若曾经说过:“我们可以预想到必然还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让汉字和新造的拼音文字平行使用,在新文字的逐渐推广中而让汉字在大多数人民的日用中逐渐归于隐退,汉字的归于隐退,是不是就完全废弃了呢?并不是!将来,永远的将来,都会有一部分学者来认真研究汉字,认识汉字,也就跟我们今天有一部分学者在认真研究甲骨文和金文一样。”
茅盾说得更明白,他说:“我希望,至少我们的孙儿孙女这一代能够两条腿走路,既能用汉字写,也能用拼音字母写,听报告作笔记,用拼音字母写,会比汉字写得快。如果可能,还能用上拼音字母的打字机。这样该是多么幸福呢!我并不幻想,在不远的将来,就可以废除汉字(方块字);然而即使在百年之内或在百年之后还要用汉字,让我们的子孙的一代能用‘两条腿走路’又有什么不好呢?”
郭沫若和茅盾生活的那个时代,计算机还没有普及,他们大约也没有使用过微型计算机,更没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去访问互联网的网络、在网络上自由地漫游,但是,他们当时就已经慧眼独具地看到了双文制的好处,如果他们今天还健在,一定会举双手双脚赞成在计算机通信中首先实行双文制的建议。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条规定,学好汉语拼音,用好汉语拼音,让汉语拼音在信息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汉语拼音化进程急刹车
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
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指出:“关于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应该强调,《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指定公布的法定标准。它的制定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公布之后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汉语拼音方案》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案,我们应当努力推行,而不应当另起炉灶;要想用其它方案来取代,事实上难于办到。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今后要继续加强拼音教学,逐步扩大《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并研究、解决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如汉语拼音的同音字和同音词的区分,汉语拼音正词法的标准,汉语拼音技术应用中的标调法等。”
刘导生的报告完全没有提毛泽东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谈到扩大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
平日里,我的家族群中的长辈们,总是转发好多养生信息和保健信息,但很多都是一些媒体为了博眼球而写的一些文章。
这几天,又看到有一条说的是:老人用玉石床垫,让您健康长寿!
打开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
第一:花钱是买了健康,还是买了心理安慰?
68岁的老人3万多块钱买了个玉石床垫,商家说:只要在这个玉石床垫上睡觉,就能治百病,这玉石床垫能治病的说法。
曾经购买过玉石床垫的刘大爷说,自己去年买了一款带有电热功能的玉石床垫,商家宣称能治疗风湿和腰椎间盘突出。
刚开始用的时候确实感觉到身体轻松了不少,但现在就越来越没感觉了。再深入了解后发现,当时刘大爷购买时是冬天,有开电热功能,而现在天气热了后,在没开电热功能的情况下,跟睡在普通石头上无区别。
对此,重庆市药监局下属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古籍记载玉石具有多项中医治疗效果。但在现代来说,权威部门及法定机构从未认定过玉石具有治疗效果,商家宣称的玉石保健效果,更多也是民间流传。
您可能也听说过,国家药监部门在开展过的药品科技周活动上,这个玉石床垫儿首当其冲!它被药监局专家鉴定,根本没有商家宣传的治疗保健效果!
不过呢,有的人可能就问了,我睡过玉石床垫儿啊,感觉的确有效,而且很多古籍上也有记载玉石床垫的好处,
老人们会说:这流传百年的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吧!
并不是!
今年的5月21日至5月26日,全国药监部门集中开展药品科技周活动。重庆市药监局专家表示,玉石治病缺乏科学依据,保健效果也有待考证。鉴定人员在现场,对询问的百姓们明确表示:一些玉石产生的所谓治疗作用,其实是床垫的按摩功能所产生的,并非玉石本身有奇效!
民间一直有养玉的说法,其实只是玉石和人体接触久了氧化的效果,并不代表身体状况有了改善!
所以说商家就是利用了咱老百姓对玉石的盲目信服心理,兜售名不符实的产品。
第二:民间所说的“玉养人,人养玉”是怎么回事?
“玉石有变化,不代表身体状况改善”!
重庆市多年从事销售玉石、蜜蜡的刘婷告诉重庆晚报的记者说:
我国公认的几大名玉当中,,新疆和田玉售价最贵。根据品相不同,不同玉石价差上百倍。被玩家认为品相差或残次品的一些废料,被用来加工成玉石床垫。
“民间一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
其实,就是玉石和人体长时间接触和氧化过后,看起更加润泽。玉石有变化,不代表身体状况改善。比如,绿松石、南红、蜜蜡长时间佩戴,同样会有类似变化。”刘婷说。
刘婷介绍,虽然民间流传玉石具有保健效果的饰品,但身边朋友佩戴数年依旧会生病,仍然要选择看病吃药才对。
第三:老人们总是被蒙在鼓里!
老人们在家族群里总收到类似这样那样的信息,包括:什么与什么食物不能一起搭配吃,否则会有毒,哪些食物能够净化血液?哪些食物能够降血压等等。
但其实究其原因:都比较偏颇!要么是片面夸大其中的某一种元素,单独说这种
本文2023-08-06 10:45:4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0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