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手切羊肉怎么做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火锅手切羊肉怎么做的,第1张

手切鲜牛肉火锅多是秋冬季时节里服用,这一时节里吃羊肉能补充人体营养成分,人体会更温暖,但不适合吃太多,牛肉太补,吃多了大会上火,不利身心健康,喜欢吃手切鲜牛肉火锅的人能够 自身买牛肉做,在吃的东西就需要留意牛肉的食物禁忌,一些食材与牛肉是不可以另外吃的。那麼手切鲜牛肉火锅作法及营养成分忌讳有什么

手切鲜羊肉火锅的做法

原材料:

川芎30克,牛肉1500克。调味品:特制油100克,姜5克,蒜5克,葱5克,鸡精20克,味精20克,米酒20克,白胡椒粉5克,高汤3000克。

做法:

(1)葱姜切成片,葱切割成“马耳朵”形,川芎切割成4mm厚的片。(2)牛肉清洗,切割成3公分厚为的块,入火锅氽水捞出。(3)炒菜锅置火上,下油加温,放葱姜片,葱,炒出香味,掺高汤,放牛肉,鸡精,味精,白胡椒粉,米酒,川芎,烧开,除掉白沫子,倒进压力锅,压10分钟后出锅入盘,登台就可以。

吃羊肉的禁忌

一部分症状禁吃牛肉

如果是常常身患咽喉干痛、牙龈肿疼者、口苦口臭、心烦、口角糜乱、眼睛发红及其腹泻的人,或是是服食中药材的方子中有石菖蒲何半夏的人一定不可以吃羊肉。

不适合与醋同食

怪味的醋具备收敛性功效,不利身体气血的止脱生发,与牛肉同吃会让它的清补功效受到非常大影响。

不适合与冬瓜同食

中医古籍中也有牛肉不适合与冬瓜同吃的记述。这关键是由于牛肉与冬瓜全是湿热食材,假如放到一起服用,非常容易“容易上火”。一样的大道理,在烹饪牛肉时也要少放些朝天椒、胡椒粉、姜片、丁香花、小茴香等辛温躁热的调味料

5月18是国际博物馆日,所以北京会有99家博物馆都是可以免费前往观赏景点的,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免费的景点,还有开放的时间、地址、交通等信息可以查看。

东城区

1、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目前光展厅就有48个,包括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清朝传位玉玺等精品,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开放时间: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天安门东站下车;乘坐地铁2号线到前门站下车;或乘坐1、120、2、52路等公交车到天安门东站下车

2、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品近3万件,展出大量与妇女儿童生产生活有关的实物、、文化艺术作品。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极阁路9号

交通:乘坐地铁1、5号线到东单站下车;或乘坐1、52、39、111、684等公交车在东单路口下车

3、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这里有动物的奥秘、植物世界、恐龙公园、古哺乳动物、古爬行动物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交通:乘坐7、20、35、110、120路等公交车到天桥站下车

4、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近现代美术作品和民间美术作品10万余件,兼有国民初期、清代和明末的艺术家杰作,其中仅齐白石的作品就有410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交通:乘坐地铁5号线或6号线到东四站下车;或乘坐103、111路等公交车到美术馆站下车

5、北京百工博物馆

北京百工博物馆,又名百工坊,该馆是中国首家以汇集国家级大师、展示、推广其技艺和作品,传播文化的大型工艺美术综合文化服务平台。这里可欣赏到传统宫廷艺术精萃“燕京八绝”。

开放时间:9:00—17: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光明路乙12号

交通:乘坐116、34、35、36、41、6、60路等公交车到北京体育馆站下车

6、中国海关博物馆

中国海关博物馆收藏有各类藏品、资料18700多件,展品包括战国时期青铜剑、宋代观音立像、孔子鸟化石等珍贵文物,其中最为特别的是“海关902”艇。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号

交通:地铁1号线、2号线到建国门C口出站向西步行200米左转沿大羊毛胡同步行150米;或乘坐公交1、52、120、126、特2路到北京站口东站下车

7、中国医史博物馆

中国医史博物馆展出有丰富的祖国医药文物珍品:著名的医学图书、御制稿本、书画拓片、陶瓷玉器等藏品3000多件。展览展现了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开放时间:周三13:30—16:30(节假日除外(参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新仓18号

交通:乘坐公交24、106、107路到东直门内下车,路南沿一巷到北新仓胡同

8、盛锡福博物馆

盛锡福博物馆是一个公益性的帽文化博物馆,该馆藏有为孙中山制作的海龙皮帽和为周恩来总理制作的呢帽(复制品等。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368号

交通:乘坐106路、116路、684路等公交车到钱粮胡同站下车

西城区

1、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常设展览藏品数量为5622件,基本陈列有古都北京历史展、老北京民俗展,其他陈列有古代佛塔文物、古代瓷器等。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木樨地站下车;或乘坐26、45、80、114、308路等公交车到白云路站下车,向北100米

2、郭守敬纪念馆

郭守敬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向游人展示了我国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郭守敬的生平功绩。园林景色非常秀美,有曲径通幽之感。

开放时间:9:00—14:30(周一、周二闭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

交通:乘坐地铁2号线到积水潭站下车

3、北京鲁迅博物馆

馆区内包括鲁迅故居以及鲁迅生平陈列馆。目前博物馆馆藏文物、图书等7万余件,主要有鲁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书、藏画、藏碑拓片等文物藏品。

开放时间:9:00—16:00(15: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

交通:地铁2号线阜成门站下车;或乘坐13、42、61、101、102、103路等公交车至阜成门内站下车

4、民族文化宫

民族文化宫内收有珍贵少数民族文物5万余件;藏有24种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及汉文书籍60余万册,非常值得一观。

开放时间:9:00—16:0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9号

交通:乘坐地铁1号线到西单站下车

5、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坐落于长椿寺内,分为城南乐园、民族团结等八个展区,在这里游人可以感受到宣南文化的异彩纷呈和博大精深。藏经阁前还有一株500年树龄的古树,非常值得一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9号

交通:乘坐公交5、57、109、381路等公交车到牛街路口西站下车

6、中国消防博物馆

博物馆由序厅、古代展厅、近现代展厅、多媒体展厅四部分组成。陈列展出了从远古到现代,各个历史时期消防观念、消防组织、消防法制、消防科技世代延续发展的久远历程,以及异彩纷呈的消防文化。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周二和法定节假日闭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南街70号

交通:乘坐676、56路等公交车到大观园西站下车

7、北京空竹博物馆

博物馆分历史、工艺、技法三大方面展示空竹的发展演变历程、制作空竹技艺的流变及抖空竹的各种花样。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小星胡同9号

交通:乘坐19、381路、38路、40路、57路、5路等公交车到广安门内站下车

朝阳区

1、中国农业博物馆

博物馆保存有农业文物、标本、古籍和传统农具等各类藏品近5万件,其中文物2万余件,珍贵古籍图书3万余册。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交通:乘坐地铁10号线到农展馆站下车

2、民航博物馆

馆内藏有里2、BAe146、伊尔14等我国民航不同历史时期使用的运输机,及驼峰空运、两航起义等专题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和资料。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首都机场辅路民航200号

交通:乘坐公交359路、946路公交车到和平农场东站下车

3、北京税务博物馆

博物馆内2941件青铜器、陶器、铁器、货币、票据、契约等文物史料展示出了源远流长的税收文化。其中,“镇馆之宝”是一份乾隆年间旗人转卖北京中铁匠胡同民房的契约。此外,公园门票墙也极具回忆感。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9:30—16:30(参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临1号

交通:乘坐地铁10号线到太阳宫站下车;或乘坐地铁13号线到芍药居站下车

4、西藏文化博物馆

近千件藏民族珍贵文物见证了西藏的历史,并弘扬了藏族文化。展品包括历史文物、佛像、唐卡、宗教法器、档案文书等展品二千余件。

开放时间:周二、四、六9:00—17: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131号

交通:乘坐地铁五号线在惠新西街北口站下车

5、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

传媒博物馆有馆藏15000余件,是一座以广播电视为主体,涵盖印刷、广告、动漫、新媒体以及其它文化产业元素为核心的特色博物馆。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内

交通:乘坐地铁八通线到传媒大学站下车

6、中国**博物馆

展览区由**的发明、美术**、儿童**等10个展区组成,收藏了**拷贝、手稿、**海报和**器材等珍贵藏品3万多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影路9号

交通:乘坐402路、418路公交车到南皋路站下车

7、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馆内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等一万余件,还藏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极为珍贵的彝、藏、羌族人的生活近千幅。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民族艺术之美,细腻唯美震撼。

开放时间:周二、四8:30-11:30,13:30-16:30;周六13:30-16:30(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2号

交通:乘坐地铁13号线到光熙门站下车

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

馆内共收藏历代医史文物930余件、古代线装医籍200余种、中医书刊6000余册。从药用植物的标本到中药饮片,从药材实物到丸散成药,绝对会让你目不暇接。

开放时间:周一、三、五、六8:30-16: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内

交通:乘坐地铁5号线到和平西桥站下车

9、北京禁毒教育基地

展览分前厅、序厅——“北京行动”、“船——历史的回顾”、“蛇——揭示毒魔”、“剑——人民的力量”、“路——人生的抉择”等八个部分。在这里,参观者可以深入了解毒品的危害。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乡黄厂路

交通:乘坐公交363路、535路到五方桥东站下车海淀区

1、海淀区博物馆

海边区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已经达到6000余件(套,这些文物藏品涵盖从新石器到明清直至近代的各个时期,涉及瓷器、玉器、金银器、铜器等十多个门类。

开放时间:9:00—16:30(16:15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8-1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10号线在海淀黄庄站下车即可

2、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展览馆是一座仿古建筑,环境幽雅,宁静怡人。馆内设有五个展厅及贵宾厅,外廊设有画廊、书吧。目前,“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正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

开放时间:9:00—16:00(参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交通:乘坐87路、360路、运通104路到紫竹院南门站下车

3、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馆内藏品包括:石器、铜器、甲骨、陶器、瓷器、书画、碑帖等几大类。基本陈列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明时期七个部分。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校内

交通:乘332、333、584,运通106、114路等公交车到北大西门站下车

4、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现有陈列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北国春秋”陈列展,另一部分是校史展。“北国春秋”陈列展很有看头,藏品年代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

开放时间:周一、三、五14:00—16:30(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闭馆(参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内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到人民大学站下车

5、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展品包括P-61夜间战斗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二战名机波-2轰炸机等300多件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机件、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

开放时间:校内:周一至周六9:00—16:30;校外:周二、六9:00—12:00

咨询电话:010-8233970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

交通:乘坐地铁10号线到西土城站下车

6、中国化工博物馆

博物馆由序厅、古代化工厅、近代化工厅等8个厅组成。各展厅除布置有大量的文字、照片、图表、模型等展品外,还收集有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化工文物360多件。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6:00(周六、周日及其他国家法定节假日团体参观需提前三天预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2号

交通:乘26、718、740、983路等公交车到中关村西站下车

7、中国蜜蜂博物馆

博物馆分三个展室,展出500多幅,标本、模型和实物700余件。馆内有一个2300多万年的蜜蜂化石,是镇馆之宝。

开放时间:8:30-16: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西侧(进北京植物园需买票

交通:乘331、505、563、360、318、698路公交车到北京植物园或卧佛寺站下

8、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展馆由世界艺术基本陈列厅、专题陈列厅和数字艺术馆等三部分组成,其中世界艺术基本陈列厅集中展示世界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而专题展览是本馆最精彩和最富吸引人的部分。

开放时间:9:00—17:00(16:10后停止检票,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9号

交通:乘坐地铁1、9号线到军事博物馆站下车;或乘1、21、65、68、78、99、308路公交车到军事博物馆站下车

9、李大钊烈士陵园

陵园建筑古色古香,正面是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其内主要展出了烈士生平事迹250余幅及部分实物。

开放时间:周一、周三—周日8:00—15: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

交通:乘坐公交630路、698路到门头新村站下车

10、曹雪芹纪念馆

馆藏主要有与曹雪芹身世相关的文物,曹雪芹一家与正白旗村有关的文物,以及名著《红楼梦》所描述的实物仿制品等。

开放时间:夏季8:30-16:30(16:15停止入馆;冬季9:00-16:00(15:45停止入馆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卧佛寺路正白旗村39号(进北京植物园需买票

交通:乘坐331、运通112路到北京植物园下车或卧佛寺下车

11、北京市团城演武厅

团城演武厅的东西朝房是有关演武厅历史沿革及健锐营创立始末的展厅,在这里可以看到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画的肖像,以及一些服饰和兵器等。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参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路红旗村1号

交通:乘坐公交318、360、505、698、运通112路到红旗村站下车

丰台区

1、中国园林博物馆

园博馆由主体建筑、室内展园与室外展区三部分组成,重在展示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

开放时间:9:00—16:30(15: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

交通:乘坐327路、385路、951路至芦井站下车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的文物藏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相关实物为主,同时也收藏日本自1874年以来侵略和占领台湾的各类文物。

开放时间:9:00—16:30(16:00止票,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宛平城内街101号

交通:乘309、661、662路等公交车到抗战雕塑园站下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

雕塑园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雕塑群区、中心广场、宛平城墙、绿林等主要景区。其中,群雕以《国歌》为主题,以中国传统碑林形式布阵,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开放时间:8:00-17:0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丰台区卢沟桥城南街77号

交通:乘坐77、96、309、310、313、329、339路等公交车到抗战雕塑园站下车

4、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

馆内基本陈列“北京都城发展史”由“辽金以前的北京”、“辽南京”等几部分组成,展陈着各具特色的历代文物和介绍水关遗址的发现发掘经过以及水关建筑结构、价值的实物、照片、图表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甲40号

交通:乘59、122路到大观园站下车,沿北京商务会馆西侧路向南

大兴区

1、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国印刷博物馆以印刷技术为主题,陈列历代有代表性的印刷品、印刷技术设备和相关原材料,包括唐人写经、南宋孤本《春秋经传》、清顺治元年《安民告示》等珍品。

开放时间:8:30—16:30(周一闭馆

电话:预约服务:010-60261243;咨询电话:010-60261988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大街(二段1号

交通:乘坐地铁4号线到清源路站下车;或乘公交968、631、969、456路到清源西里站下车

2、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

它是我国第一座以散养方式为主的麋鹿自然保护区,主要展示的内容有《麋鹿沧桑展览》,展览以和文字等形式介绍了麋鹿、麋鹿苑以及鹿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旧忠路

交通:乘坐地铁亦庄线到旧宫站下车,转乘兴15路到麋鹿苑路口站下车

通州区

1、通州博物馆

馆内固定陈列为“古代通州”展,共展出收藏本地区珍贵历史文物114件套,其中一级品2件,体现了通州区自新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及西汉置县以来2200年的悠久历史。

开放时间:8:00—17:0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通州镇西大街九号

交通:乘坐804、806、808路等公交车到新华大街站下车

2、北京韩美林艺术馆

艺术馆主体建筑以灰白色为主基调,藏品包括韩美林捐赠的绘画、书法、雕塑、陶瓷等在内的2000件艺术作品,还将有近3000件展品在此轮换展出。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九棵树东路68号

交通:乘地铁八通线到临河里站下车;或乘938、810、801、802路等公交车到通州小街桥东站下车

昌平区

1、昌平区博物馆

博物馆主要陈列为《古代昌平·文物展》、《风情昌平·民俗展》等,详细介绍了在昌平发掘出土的历代珍贵文物。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0号

交通:乘坐地铁昌平线到昌平东关站下车

2、老甲艺术馆

艺术馆由画家老甲筹资兴建,里面展示了老贾的大写意作品,极具审美价值。

开放时间:周六、日及节假日9:30—11:30,13:30—17:00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霍营老甲艺术馆

交通:乘坐地铁8号线到回龙观东大街站下车;或乘坐607路公交车到霍营乡站下车

顺义区

1、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来这里主要参观的内容有五项:一参地道遗址;二看地道战**;三听焦庄户村战斗历史;四吃“抗战饭”(即窝窝头、玉米渣粥和咸菜;五看“地对空导弹基地”。

开放时间:8:30—16:00(周一、二闭馆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

交通:乘坐地铁15号线到俸伯站下车,转乘顺31路到焦庄户西站下车

怀柔区

1、北京怀柔喇叭沟门满族民俗博物馆

全馆设有葛岩书画作品展室、赵书藏品展室、舒乙艺术展室、爱新觉罗毓兰藏品展室、书画作品展室、满族名人展室、满族民居展室。七个展室内收藏了自汉代以来各种珍品1000余件。

开放时间:8:30—11:30,13:00—16:0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村北

交通:乘坐936、867路公交车到于家园站下车,转乘H43路到喇叭沟门站下车

平谷区

1、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

纪念馆展出革命文物近百件,珍贵历史照片200多幅,记录了抗战时期平谷鱼子山地区军民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的事迹。

地址: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

交通:乘坐852路公交车到平谷汽车站下车,转乘平12路到大峡谷站下车

门头沟区

1、永定河文化博物馆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其前身为门头沟区博物馆,现有《平西抗日斗争史展》、《从历史走来的门头沟》两个基本陈列,其内有着丰富的史实资料和文物。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门头沟路8号

交通:地铁苹果园站乘坐992、370路等公交车到河滩站下车

2、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陈列馆以、绘画、文字解说和数百件实物为内容,展现了当年挺进军的战斗历程。

开放时间:8:30—17:00(17: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参考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

交通:地铁苹果园站乘坐892路公交车到斋堂大街站下车,在斋堂站换乘M03路公交车到马栏站下车

房山区

1、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主题展览分为“历史回响人民心声”、“深山里飞出不朽的歌”、“让心中的歌代代传唱”三个部分。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

交通:乘坐901路快车到燕化羊耳峪站下车,换乘房25路到堂上南站下车

2、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展出文物数百件,有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和甲骨等,尤以四座原址保留的墓葬和车马坑为特色。

开放时间:9:00—16:00(15:45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办事处董家林村

交通:在天桥汽车站乘坐835路快车到商周遗址站下车

3、平西人民抗日斗争纪念馆

馆内展出的是以平西抗战史料为主要内容的抗战历史长廊,其内众多文物、照片资料向人们讲述着平西人民这段光荣的历程。

开放时间:8:30-11:30,13:3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十渡村

交通:天桥汽车站乘坐917路公交车到十渡站下车

4、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

馆内外展示区集中了岩石、动植物化石标本100余种类型,3000余例,展陈内容以“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人类进化”为主线。

开放时间:9:00—16:00(15:3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参考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六甲房村

交通:天桥汽车站乘坐917路快车到二龙岗站下车,换乘房12路到坟庄站下车

密云区

1、密云博物馆

展览按历史朝代分为七个部分,展出的实物包括石器、陶器、瓷器、青铜器、黑陶乳鬲、先秦火锅、唐三彩等珍贵文物,参观者可大饱眼福。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夏季8:00—11:30,14:30—18:00;冬季:8:00—11:30,13:30—17:00

地址:北京市密云区西门外大街2号

交通:东直门枢纽站乘坐公交980路到密云果园小区站下车

延庆区

1、中国长城博物馆

基本陈列由“历代长城”、“明代长城”等八个部分组成,展览集中了全国长城沿线各地出土的文物、标本精华,辅以翔实的历史文献、照片和模型,对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进行了详尽的表述。

开放时间:夏季9:00-17:00,冬季9:00-16:30(周一闭馆

地址: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八达岭风景区内(进八达岭景区需买通票

交通:乘坐地铁8号线到霍营站下车,在

吃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

萝卜古代时称芦菔,旧时药典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熟、当菜当饭而食,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常食萝卜不但可解春困,还可有助于软化血管,降血脂稳血压,可解酒、理气等,具有营养、健身、祛病之功。

扩展资料

立春之日吃春饼这一习俗在晋时就有,每到立春这一天,人们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关于春盘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

唐宋时,春盘之俗已很盛行。至明清,史上均有皇帝在立春日向百官赏赐春盘春饼的记载。明代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

源于汉代,与六朝元旦之五辛盘也有一定联系。故春盘或亦称辛盘。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春盘

中国网--2月4日立春 “咬春”咬的究竟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614410htmlwtp=tt

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返回

年 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返回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返回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

霜降养生有道。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 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补冬不如补霜降 秋季是易犯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所以霜降之时要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而燥易伤津。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其次要防秋燥,运动量可适当加大。霜降时节的饮食要注意健脾养胃润肺,防秋燥。

饮食调养方面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多吃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玉米、萝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山药、奶白菜、牛肉、鸡肉、泥鳅等都不错。还可根据不同体质选择药膳。

羊肉火锅吃多了会上火。

  羊肉味甘性温,是冬季大补佳品。

冬季常吃羊肉可促进消化,保护胃壁,修补胃黏膜,并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老年人和体虚胃寒者,冬季应该多吃羊肉,特别是数九寒天,羊肉更是防寒御寒的佳肴,并且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产后气血虚、腰膝酸软及一切虚寒病症都有益处。

羊肉是一种适合于各种人食用的食物。不过,为防“上火”,在吃羊肉时要掌握好量。

羊肉性味甘热,具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的作用,被视为“补阳”的佳品。但中医认为,吃羊肉时,有以下几种禁忌:

忌与西瓜同食:中医认为,吃羊肉后进食西瓜容易“伤元气”。这是因为羊肉性味甘热,而西瓜性寒,属生冷之品,进食后不仅大大降低了羊肉的温补作用,且有碍脾胃。对于患有阳虚或脾虚的患者,极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因此,吃完羊肉后不宜大量进食西瓜、黄瓜等寒性食物。

忌与茶同食:茶水是羊肉的“克星”。这是因为羊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而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羊肉时喝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水分减少,进而诱发便秘。

此外,中医古籍中还有羊肉不宜与南瓜同食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羊肉与南瓜都是温热食物,如果放在一起食用,极易“上火”。同样的道理,在烹调羊肉时也应少放点辣椒、胡椒、生姜、丁香、茴香等辛温燥热的调味品,特别是阴虚火旺的人更应格外注意。为了防止“上火”,不妨适当放点凉性的食物,如涮羊肉时可放点豆腐。

涮羊肉虽然美味,而且有滋补的效果,不过吃多了就会容易上火。最好在火锅里放点不去皮的生姜,因为姜皮辛凉,有散火除热、止痛祛风湿的作用,与羊肉同食还能去掉膻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