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古籍?,第1张

以下书籍按不同种类分,个别会有重复!内容不全,仅供参考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书》、《礼》、《易》、《春秋》

诸子百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德经》、《庄子》、《列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

先秦:《穆天子传》、《公羊传》、《谷(榖)梁传》、《左传》、《山海经》、《楚辞》、《国语》、《战国策》、《考工记》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濒湖脉》、《奇经八脉考》、《金丹》、《仙药》、《黄白》、《肘后救卒方》、《玉函煎方》、《千金方》、《神农本草经》、《四部医典》

天文历法:《夏小正》、《甘石星经》、《三统历》、《乾象历》、《皇极历》、 《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书》、《周髀算经》、《步天歌》、《灵台秘苑》

数学:《九章算术》、《缉古算经》、《缀术》、《割圆密率解法》、《海岛算经》、《黄帝九章算法细草》、《议古根源》、《数书九章》、《测圆海镜》、《日用算法》、《杨辉算法》、《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图解》、《梅氏丛书辑要》

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镜花缘》、《聊斋志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警世通言》、《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说岳全传》、《金瓶梅》、《北宋志传》、《皇明英烈传》、《醒世姻缘传》、《雷峰塔传奇》、《女仙外史》、《七侠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残唐五代史演义》

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汉乐府》、《文选》、《全唐诗》、《花间集》、《全宋词》

农学:《齐民要术》、《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农桑辑要》

地理学:《水经注》、《徐霞客游记》

字典:《尔雅》、《说文解字》、《康熙字典》

还有:《梦溪笔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菜根谭》《天工开物》《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国学典籍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国学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例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了

杨家将传说、尧的传说、牛郎织女传说、西湖传说、刘伯温传说、黄初平(黄大仙)传说

观音传说、徐福东渡传说、陶朱公传说等众多民间文学还有中医养生、传统中医药文化

等,这些非遗项目都不是以典籍形式留存下来的。

所以,国学典籍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风光绮丽的江南水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是清末爱国女杰秋瑾的

故乡。

秋瑾的家庭封建气味很浓。她的爷爷、爸爸都做过官,张嘴闭嘴离不开

封建礼教的陈词滥调。

秋瑾长到十四五岁时,就已有志有才,很喜欢看有关梁红玉、穆桂英等

女英雄的故事书,决心像她们那样为女子争光。

有一天,秋瑾的表姐妹随大人来玩,交谈起来,姐妹们都恨自己是个女

孩子,没地位,没自由,好像笼子里的小鸟。秋瑾越听越觉不平,愤愤地说:

“女子的聪明才智不一定比男子差,只是因为女子没有机会读书,缺乏独立

谋生的本领,依靠男人吃饭,才受欺侮。我们应该立志图强。”

这话不知怎的被秋瑾的父亲知道了。他面带愠色,把秋瑾叫到面前:“《女

诫》看了没有?记住了吗?”

“不但看了《女诫》,还看了《史记》、《汉书》。”秋瑾从容回答。

“嗯,看这么多书?‘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你忘了么?”

“可写《女诫》、编《汉书》的班昭就是女的啊!还有蔡文姬、谢道韫、

李清照,都是才女。如果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汉书》就编不成了。”

父亲没料到女儿竟敢当面顶他,正要大发脾气,一个女佣人进来说:“舅

老爷来了。”他起身一甩袖子,就急忙迎客去了。

秋瑾看着父亲的背影,不服气地小声嘀咕着:“不对就是不对,发脾气

能让人服吗?”

隋,唐

平阳公主

南北朝统一,但是乱世还没有结束,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统天下,历史上只有汉高祖刘邦胜过李渊。但是汉高祖击败项羽,当上皇帝后,全国仍然动荡不休。汉高祖直到死前不久还在亲自镇压叛乱。而唐朝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因为唐高祖李渊有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说起这位窦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父亲窦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帅之一(窦毅官封上柱国。这个官名没有对应的现代官名。北周设八个柱国大将军统领全国官兵。勉强翻译可译为方面军司令。但是实际上这个官衔的荣誉性大于实际权力。所以和本朝开国时所封的元帅相仿。)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从小就很聪明,深受武帝喜爱,把她留在宫中当自己的女儿抚养。当时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个。为了取得外援,武帝娶了一名突厥公主当皇后。但是武帝对这个政治婚姻很不满意,经常让突厥公主守空房。窦氏就经常劝说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胁,全力对付南方的陈和东面的北齐。

不久,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皇位。窦氏恨恨地说:“我恨自己不是男子,无法为舅舅家扫除祸患。”吓得父亲赶紧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说!这是灭门之罪!”不过窦毅由此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当然不能随便嫁人。于是到了女儿谈婚论嫁的年纪,就搞了个比武招亲的办法。当然,这个比武招亲可不是象武侠小说里那样摆个擂台让大家上去和窦氏对打。窦毅让人在大门上画了两只孔雀,有意招亲的必须在百步外射两箭。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就招为女婿。根据现在的正史记载,李渊是相当平庸的一个人。但是他别的好处没有,箭法倒是相当高超的。几十人来应试,只有李渊两箭都射中了。

窦氏嫁给李渊后成了他的贤内助。李渊的脸上皱纹多,隋炀帝便戏称李渊“阿婆”李渊回到家很不高兴。窦氏问清原因,马上安慰他:“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国公,唐和堂谐音,阿婆是一家之主也就是堂主啊。”当时,天子的金銮宝殿也叫做明堂。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取代隋炀帝。

由于长在宫廷,窦氏对宫廷政治颇多心得。李渊养了不少骏马,窦氏就劝他献给爱马的隋炀帝:“皇上喜欢鹰和马,您是知道的,现在应该把骏马献给皇上,不该自己留著,否则会招人诬陷。”李渊开始还舍不得他的骏马,后来真的被隋炀帝责问,才赶紧献了上去。窦氏在四十五岁时去世,李渊这才细细琢磨亡妻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经常给隋炀帝送骏马鹰犬,隋炀帝果然异常高兴,很快升李渊为将军。李渊流著泪对儿女说:“我如果早点听你们母亲的话,早就做上这种官了。”

扯了这许多题外话,只是想说明李渊如此平庸的一个人,为何会有杰出的儿女。

隋炀帝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标准的亡国之君。其文才武略决不输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输于李世民。这两个人上台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极好的名声,都立下了盖世无双的功劳,都是靠了血腥的政变才上了台。上台之后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问题是,隋炀帝比李世民少了一些纳谏的虚心又多了一些好大喜功。这遂导致他不顾国力开凿大运河,又远征高丽。结果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在江都掉了脑袋。

在这乱纷纷的时局中,李渊的胜出机会起初并没有那么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如果他起兵造反,家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诱惑力超过任何一种亲情,在周围包括李世民在内的众人的怂恿下,李渊于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于家人都在长安作人质,李渊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帝,对外他宣称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进军路线不是东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长安。这么干连李渊自己都说是“掩耳盗铃”。当然更瞒不过在长安留守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这位柴绍先生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贺有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不过大业13年时,柴绍可没有诗中的这股英雄气概。听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还对老婆说:“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家的人,怕带着目标太大,自己一个人逃跑胜算就大一点。平阳公主何等聪明,当然看的出这里面的潜台词。但是她的胆量比老公大多了,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心安理得独自逃走了。

平阳公主说她是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不过是为了宽柴绍的心,但是她的确有自己的计划。柴绍离开后,平阳公主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招兵买马,公开与朝廷对抗。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领是西域来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冈山时收编王佐,袁文才颇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实,不知道当时是否想起过这段历史。

言归正传,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队伍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的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是怎样评价都不过分的。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很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古籍都是历代一再删削过的。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不过根据种种史籍中的蛛丝马迹,对这六年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大概来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长安之后,平阳公主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李渊虽然攻克了长安,但是他不过大致控制了半个关中。他的四周都是敌人。攻克长安后,李渊立刻面对据有陇西之地的薛举和凉州(今甘肃武威)李轨。从唐武德元年七月薛举派兵大败唐军于浅水原开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轨占河西五郡为止,李渊好不容易才安定了关中和西方。才喘了口气,刘武周就抄了李渊的后路,攻占了李渊的老巢山西。李渊命李世民征讨。李世民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才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灭王世充。这一役唐军围城打援,把前来援救王世充的窦建德一起干掉了。这几仗柴绍都有份参加。如果说平阳公主这时在长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为杰出的将领,她当然是要参加这些决定大唐命运的决战的。窦建德覆灭后,余部推刘黑闼为主,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圆朗、高开道亦举兵响应。他们北联突厥,不到半年尽复窦建德旧地。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

娘子关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与河北省交界,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井陉”是晋中和冀中地区之间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韩信灭赵就是走的这条路线。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井陉”进入山西。

由于没有打败刘武周夺回山西前平阳公主不可能驻守在此,所以平阳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进驻娘子关。那么她之前都在做什么呢?当然是在打仗。在没有一天不打仗的情况下,李渊怎么可能让平阳公主这样一员良将闲置3年多后又突然启用呢?

平阳公主最后死于何种原因,史书上没有说。李世民生于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渊起兵时他18岁,李建成大李世民10岁左右为28岁,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岁左右为16岁。如果平阳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应该是至少16岁了。再小就不可能为老爹在关中抢地盘了。但是16岁又不太可能。因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双胞胎,否则很少有人能够连续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应该是20到26岁之间。这样,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6至32岁之间,万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么去世时不过22岁而已。古人的寿命虽然不长。但以这样的年龄去世,对于身体强壮的武将来说,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结合她死时以军礼下葬,大胆推测一下,应该是战死或负了重伤回到长安后创发而死的。

她战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性是在与突厥作战时身亡。当时中国内乱,北方军阀包括李渊在内都和突厥结盟。利用突厥攻击自己的敌人。突厥也不把结盟当一回事,经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经常侵犯的地区。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身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唐朝的女强人很多,公主女强人尤其多。平阳公主开风气之先,之后又有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但是论才能和功绩都比不上平阳公主。

穆桂英,佘太君,杨门女将,在丈夫,儿子死后仍然能够挂帅出征,抵抗外敌,受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尊敬。

秋瑾,女,原名秋闺瑾,字璿卿(璇卿),又字竞雄;号旦吾,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父秋信候任湘乡县督销总办时,将秋瑾许配给今双峰县荷叶乡神冲王廷钧为妻。光绪二十二年,秋与王结婚。王廷钧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秋瑾大部分时间住在湘潭,也常回到婆家。这年秋天,秋瑾第一次回到神冲,当着许多道喜的亲友朗诵自作的《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膝室空怀忧国恨,谁将巾帼易兜鍪”,以表忧民忧国之心,受到当地人们的敬重。

“当大街上只剩下最后一个革命者,这个革命者必定是女性。”这是共产国际女***卢森堡的名言。说明巾帼不让须眉,女人对自己的信仰,也许更坚贞,更执著。

我们熟知的女烈士,如赵一曼、投江八女、江姐、刘胡兰等,都是女中之豪杰。但作为中国近代女革命家,首先要数秋瑾。秋瑾比卢森堡小4岁,却比她早牺牲12年。

潘姓起源及简介

潘姓起源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毕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毕,建立毕国。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

出自芈[mǐ]姓,是春秋时楚国公族的后代。见于家传者始祖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师。《通志氏族略三》:“潘氏,芈姓,楚之公族,以字为氏。潘崇之先,未详其始,或言毕公高之子季孙食采于潘,谬矣。潘岳家风诗自可见。晋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汉有潘瑾,后汉有潘勉。”

出自北方鲜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潘”氏。

清康熙年间,台湾高山族相继归顺,被赐姓潘。分别发源于南方和北方的两支潘氏,姓源虽然看起来有所不同,但认真推溯起来,根本都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因为,周文王固然是黄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国所出的芈姓则是传自黄帝之孙颛顼。在血统方面实际上同出一源,没有太大的分别。

潘姓郡望堂号 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郡望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隋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广讳,改名宗城。十六国后赵为建兴郡治;北魏为广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此支潘氏为潘崇之后。

潘姓家乘谱牒 暂无! 潘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潘姓早期在河南发展,唐代扩展到河北、陕西等地。第一次进入广东是在西晋年间,后又发展到湖北、江苏、浙江。第一次进入福建是在唐代(现福建省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涂楼自然村,全村共有100余口人,均为姓潘),后又迁居广东、云南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间,潘姓第一次移居台湾。由于《史记》载有潘崇的事迹,故潘氏大多以潘崇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为楚大夫;孙子潘党,继为大夫。 潘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潘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

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

潘大临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

潘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

潘翼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

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

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当时知名画家。

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

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报告,未被采纳。

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问题、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现家谱具有多元文化功能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

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毕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各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表演,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

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寄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

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创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成本会计》等。

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创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

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是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之一。长期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工作,功勋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造旧上海做了大量工作。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潘天寿(1897--1971)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寿者,浙江宁海人。长期从事绘画活动和美术教学。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擅写意花鸟和山水画,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等,近受吴昌硕、黄宾虹影响,布局善于"造险""破险",笔墨有金石气,朴厚劲挺,气势雄阔,题识跌宕疏斜,有黄道周风。能融诗、书、画、印于一炉,形成独自风格。又长于指头画。于画史、画论研究有素。作品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谈丛》、《潘天寿书画集》等。 暂无! 潘

无情

四大名捕中的大师兄,本名成崖余(盛崖余)。入门最早,其是诸葛先生的大弟子。被当今皇上御赐为“天子御前四大名捕”之首,人称“大捕头”。江湖赞言:“无腿行千里,千手不能防。”幼年时曾惨遭十三凶徒灭门,幸得诸葛先生相救保住性命并收养,经脉受损而双腿残疾要以轮椅代步,而且终生不能修炼内外武功。可幸他并不因此感到气馁挫败,反而努力苦读钻研各门学问。在师伯“天衣居士”的指点下练成“破气神功”,凭借轻如鸿毛,可重逾泰山之心法以及坚强意志和毅力,练成了独特的以巧劲收发暗器的手法,由于手法出神入化独步天下而被赞誉为“暗器之王”,而且练就自成一家的轻功更克服了他行动不便的障碍。除了收发暗器的手法与“破气神功”,其亦擅于设置各种机关。无情对付凶恶之徒出手便是杀招且一向不留情,其绰号由此而来。因为身体上的残疾无情性格孤僻,其苍白如雪的面庞没有一点表情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外冷内热,脸冷心慈;极易动情,一旦动情便不可自拔。无情智慧过人,聪明冷静;心智极高深得大家尊重,四大名捕中不可或缺的***才。所使暗器绝不涂毒且暗器明发,故此无情所使的暗器也被江湖中人称赞为“明器”。

无情生长在江苏淮阴城白瀑村的一个富有之家,父亲为王相爷手下名重一时的“文武榜眼”成亭田(盛鼎天),是华山派的门人,其会使“掌心雷”且能文善武,诗才京城称绝。母亲“玉女穿梭”甄绣衣,一口细针能绣出皇官御园里也培植不出的花朵;而且能刺中人身的七十二处穴道百发百中,能治病杀人。无情六岁的一天晚上,薛狐悲等十三个蒙面人闯了进来杀了他全家三十二口。无情当时也受了重伤,后为诸葛先生所救。

由于无情苦修勤习,于巧劲及机括发射暗器方面独有专长;又因其入门时间早,在四个同门之中位居第一。其于机关五行又有心得,终于以手代腿练成绝世轻功。无情苦练一种不以腿发劲的轻功:流风所及可凌空飞渡,化弱点为优点。潜心练暗器,因所使暗器从不淬毒并以巧劲射出;故而被江湖上的人誉为江湖上第一流暗器名家,也是第一个将暗器转化为“明器”的人。除了出色武功外,其也擅于布制精密、奇妙的机关。他心思缜密出手狠辣,可内心非但不是无情而且极易动情。

他双腿虽然残疾但是悟性极佳,其继承了其母之暗器方面天赋;其轮椅之上布满机关,更可倚仗其轮椅两侧的飞爪而使自己借物飞行且自由活动。而其精通的暗器有:顺逆神针、精钢白骨追魂钉、丧门钉、钢镖、金镖、蓝羽箭、银针、铁弹、火磷弹、铁胆、铁鸡爪、铁蒺藜、青莲子、铁莲子、椎、流星槌、明器、堡垒经、六角挫、飞叉、袖箭、飞蝗石、各种型号的柳叶飞刀、匕首、背弩、口中乌金梭(辅以“破气神功”能在最后时刻将对方击毙)……

他未能真无情,又不能洒然忘情,难免身受其苦,可最终基于众人的帮助下走出了这一份痛苦。

四剑一刀童:

“金剑童子”“金俑枭神剑”林邀得(旧版名林邀德,后被“捕神”刘独峰误杀)。

“银剑童子”“银河七夕剑”何梵。

“铜剑童子”“阴阳小剑仙”陈日月。

“铁剑童子”“阴山铁柔剑”叶告。

“风云一刀童”白可儿(递补金剑童子)。

轿子:其内外上下有二十四道机括,无一不是无情亲手制作、雕刻。这顶轿子的功效不仅能弥补他两腿的缺憾,甚至就相当于另一个和他一样暗器令人难防的生死战友。轿子不是人,正因为它不是人更叫人难防;而因为教人,死在它手上的人就更多。也因为轿子不是人,所以它与无情之间从没有误会、隔阂更加不会出卖主人。它不是人可比人更值得信赖,无情对这顶轿子有说不出来的亲切之情。有一次在昆仑绝顶上,他受五十三名黑道中人的攻击;可这五十三名负责攻击无情的人无论如何努力,却没有一人能冲过这顶轿子的防卫线。这顶轿子既是他的战友也是他的恩人,甚至是他的家;他自幼失去了亲人,除了他与诸葛师傅及三位师弟在一起时就只有在这顶轿子里最温暖、最安全。曾在会京师魔姑一役中被姬摇花踢下山崖。

神侯府小楼:无情负责镇守小楼,里面藏有大量奇珍异宝,古玩字画,设有大量机关,天下宵小虽说觊觎内中宝物,但没有无情的允许,没人敢近小楼或他本人十步之内。

铁手

姓名:铁游夏 绝技:一以贯之神功、杀冶神功、赤手凶拳

四大名捕中的二师兄,年纪比无情和冷血大,比追命小。早年镖师出身(见“江湖闲话之追命的命”),十六岁时已是当地名捕;后来因崇拜诸葛正我,最后选择带艺入门。为人温和有礼,正直谦厚;胸襟磊落,豪迈坦荡。四捕当中他最具亲和力,在男女感情事上顾虑较多;虽拿得起但放不下,而且感情沉而悠长。江湖经验丰富,内力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是四大名捕当中内家修为最高的一人,仅次于其师父诸葛先生。而一双铁掌刀枪不入、百毒不侵故得其名,在武林中被称为“一双最有份量的手”。所使的外家拳法名为“赤手凶拳”,所修内功是刚猛至极的“杀冶神功”;二十八岁时练就了连诸葛先生也未练成的“一以贯之神功”,内功修为在当今江湖上已鲜有人及。

铁手虽然年纪方轻,貌不奇特;但是自有令人感到一种谦和、开朗、从容的气度,喜穿黑衣。铁衣神风渊亭岳峙,竟隐然武林宗主气度。举止悠闲淡雅,人人以为外号人称“铁手”者必绷脸怒目;没料到是一个谦恭有礼,随和风雅的年轻人。而他的名字以及江湖上黑道人谈虎色变的名头,大不相同。

铁手的声音,绵延不绝;不见得如何震耳,却能把一切声音压下来。铁手是个捕快,他本可以只管职份以内的事,缉拿罪犯便可。可他侠义气概比谁都烈,许多不是他管的事他都要管上一管。他生平捕获大好大恶之人固然多,可也释救侠义之士(比如义释“天机”龙头张三爸,帮助曾经阻挠过他办案的连云寨大寨主戚少商等等)。

神侯府旧楼:旧楼位于神侯府南面,收藏古籍、经书和各种稀奇古怪的册子,以及数百座罗汉泥塑及其他诸天神的雕像。平日里无甚人愿意光顾,但是铁手就在这样的楼里练习内功,此外,蔡京派遣的六大高手也在旧楼内设伏狙击过诸葛先生。

追命

姓名:崔略商 绝技:轻功、追命腿法、追踪术、喷酒术

四大名捕中的三师兄,原名崔略商;四大名捕当中年纪最大者,父母是“太平门”梁家的旁支。由于其母“烟水寒”梁初心怀孕时被人打伤故出生时便有内伤带出娘胎,是家中第七子;而其父“醉翻天”崔唇容流连于杯中之物懒得为他取名,平时就叫他做:“喂,那个内伤的。”。后来为他治伤的“三缸公子”温约红觉得叫“崔内伤”太难听,故以诗句“商略黄昏雨”为灵感为他取名“崔略商”;五岁时父母双亡,从此流落江湖历经沧桑。其擅长腿法;因出腿速度快、力量大、角度刁,能将双腿变成一双可硬可软、可长可短的兵器。因为脚力无双,所以轻功也奇佳。追踪术一流,几乎没人能在他的追踪之下逃脱;幼年在启蒙师傅温约红的影响下嗜酒如命、越醉越强,却从来不会因为喝酒而耽误追捕犯人。为人洒脱不羁、不修边幅,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虽然常醉的东倒西歪,但只要遇到突发状况立刻变得冷静清晰。令人惊奇的是,酒在他而言也可当武器;含在嘴里喷射对手力量奇大,而酒也的确救了他几次命。追命曾助“北城”城主周白宇及“仙子女侠”白欣如,一招败“一剑夺命”施国清;杀无谓先生,并与数人联手,终于把名震天下的贺兰山无敌公子也杀了。武功之高,可想而知。他杀无敌公子那一下子,就是全凭那一口酒激喷而出;分了无敌公子的心才能得手,因为追命办案向无失手;无论凶手巨盗最终仍给他追了命地追捕回来,所以人称之为“追命”;又因他腿法极好,也有人叫他“神腿追命”。至于他原来是姓什么叫什么名字的,大家就忘了。所使腿法为名动江湖的家传腿法追命十一腿法。

追命轻功奇高,腿法无双。追命为人最为嬉谑,游戏江湖不拘小节。时常穿破鞋烂衫手中有酒便可,可他却练成一种以酒作暗器的方法。他腿功极好,追踪术又是无人能出其右。其曾经与民间一女子小透相爱,却被县官之子逼死。小透死后又情系其师好友饱食山庄庄主舒无戏的女儿舒动人,后由于其已是皇妃而未果;愈是喝酒,胆子愈大;拼劲愈狠,武功愈高。因喝酒而练成了绝技,把所有的酒都贮藏在喉里;可以一喷再喷,令对方防不胜防。血战无敌公子和幽冥山庄庄主石幽明时就以喷酒之术将对方射瞎,从而获胜。

神侯府老楼:贮存大量好酒,由追命负责镇守,一般来这栋楼的大多是追命的同好酒友。

冷血

姓名:冷凌弃 绝技:越路剑法之四十九路无名剑(其中第四十九路是断剑,后来自创第五十路:掌剑。)

四大名捕中的四师弟,原名冷凌弃;四大名捕中年纪最小、入门最晚,外貌特征是绿发碧眼。冷血是弃儿,在森林里由狼养大,后被前来抢救“不死神龙”冷悔善遗孤的诸葛先生所收养。小时候则是在野外生活习武,故而对人世间的感情缺少理解。在十六岁的时候便已屡建奇功,他追缉要犯从来未失败过。十八岁时他为了要擒住一武功极高的混世魔王,他躲进那魔王的魔窖里十一天不言不动、不饮不食;抓住一个仅有的机会趁那魔王不防之际给予致命的一击,一时使武林为之轰动。十九岁时单人匹马闯入森林追杀十三名巨盗,终于把对手一一杀死;甚至高过他武功一倍的首脑也死在他剑下。冷血善剑法,性格坚忍不拔;与人搏斗,只进不退;遇强愈强,受伤更勇。凡做一件事必全力以赴、无后退之心,能站着的时候绝不坐下。习武比别人更迅疾快捷,但到达一定境界就不易再提高。他使的剑是长软剑,所使剑法叫“四十九路无名快剑”;而且和一般剑法不同的是,冷血的剑法是反手拔剑反手出剑的。刺出一剑就是一剑,快、准而狠;但这些刺出的剑,却都是没招式名称的。而且敢于拼命,剑招没有回剑自守的招式全是对准敌方咽喉刺出;对方遇见这样不要命的剑法往往无所适从,正好给冷血机会一剑封喉。

只要他还可以站的时候,他决不会坐着。能走的时候他绝不站着,他认为走路是一种更大的歇息。他脚步很轻,步调一致、速而不急。冷血很少说话,他的话往往都很有力,很决断。(柳激烟比较多话。他的话,很睿智、很沉着、也很动听。)

神侯府大楼:藏有大量兵器,由冷血负责镇守。一般在经过冷血同意后,旁人可以入大楼一观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所珍藏的各种兵器。

诸葛神侯

四大名捕的师傅,本名诸葛正我,字小花,出身于武林名门正派“自在门”,师傅为一代奇侠韦青青,与师兄懒残大师叶哀禅、天衣居士许笑一、师弟元十三限四人一出师门便名震天下,号称“老四大名捕”。 绝技:惊艳一枪(为了纪念所爱的女子小镜而创,一招就击败和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师弟元十三限)、越路剑法(本有八十二路,传于冷血后其改为四十九路无名剑)、无鞘刀法(传给了萧剑僧)、三界真元气、奇门术数…………

四大名捕都敬称他为世叔。他是当今太傅,掌管朝廷六部也是十八万御林军总教头;天子座下的第一人是上一代的四大名捕之一。因其战绩突出,而被皇上封为神侯。其生亲手训练的捕头三十年来,只有四人且四人都曾名震天下;另有三名义子(萧剑僧为其一,死于惊怖大将军凌落石之手)。

他是武林之贤,皇上之友;文林之仙,侠道之师。若有他相助或肯指点迷津,很少有办不到的事。他为人光明磊落,为国为民;智慧超凡,一身武功修为冠绝天下登峰造极,武功和地位之高,世上无人能及,本已年过七旬,理应退出朝野不再过问朝廷中事,可不忍见大宋江山日渐糜烂百姓受苦受难,以仍然辅佐皇上并伺机进言,率四大名捕维持武林和朝廷法纪。

这老人历尽风霜的脸上已有了许多许多的皱纹,可却仍然具有一张孩子般俊朗的脸容,其年纪虽然大了,但是却显得更加清癯了起来。于他的少年时光里是何等的惬意激越,何等壮志豪情、何等神风俊朗。他穿着白色的长袍,黑色的辫子自领部一直镶至腹部;令黑色更显著,白衣更夺目。他一生人也是这样,足智多谋、位高权重。他黑白分明,一生人做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侠者的信念,正义的主张,从来就没有动摇过。

诸葛神侯最爱:琴、棋、诗、书、画

楼主你知吗?《三囯演义》有几个不同的古籍版本,您可赏鉴一下《三国志平话》评书体的古籍,看看花关索、关银屏等评书人物。这可是《演义》里看不到的啊!另外我推建《水浒传》这是四大名著之一,我喜欢其中的天巧星浪子燕青。更喜欢漂亮的绝代佳人李师师!愿你喜欢!我再介绍的是中国四大奇书中的两部。所谓中国四大奇书是“神奇”的《封神演义》,“鬼奇”的《聊斋》,“武奇”的《隋唐演义》与“欲奇”的《金瓶梅》。我向楼主推建的是其中的《封神演义》以及《隋唐演义》。其中《隋唐演义》是罗贯中的早期作品,亦有《三国演义》的风采。另外再推一本古折子。“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正是《荆轲刺秦王》。另外就要属《杨家将》与《岳飞传》了,这些楼上介绍过了!我就不多说了!《戚继光荡倭志》与《水浒后记》是两本比较偏的小说都是居士写的!有修行之气,近鬼神。你可尝试阅读。最后我想起了《东周列国记》和《五代十国记》都是不错的战争古典小说。但我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是最杰岀的古典战争小说。至今暂无超过此书的作品。百炼才疏学浅,略表个人见解!见谅!愿你找到心仪的小说,我会默默祝福你的,感谢楼主给了我这样一个交流小说的机会,真心地谢谢你!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