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面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6收藏

擦面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古籍中的擦面 1 拼音

cā miàn

2 注解

擦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理瀹骈文》。即浴面。见该条。

古籍中的擦面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雀斑门主方

末。用大肥皂十荚蒸熟,去筋膜捣丸,同药做丸,早晚擦面。又方白丁香(五钱,即小鹊粪)鹰粪(三钱)羊蹄根

《寿世传真》:[修养宜行外功第一合行外功诀歌]擦面美颜诀

擦面美颜诀此诀无论每日早起及日间偶睡,凡睡醒之时,且慢开眼,先将两

《本草纲目》:[主治第四卷百病主治药]面

鹰屎白、附子,人乳涂。)石膏〔虫介〕白僵蚕(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石蜜(常服,面如

《外治寿世方》:[卷二面]面上风刺

黑牵牛酒浸三宿为末。先以姜汁擦面后。用药涂之。《外治寿世方》清邹存检公元16441911年

《女科切要》:[卷八附妇人修饰]面生痱

古代食品安全问题知多少有三本古书专门记载食品添加剂!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一起看下去。

提起食品添加剂,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这些害人的东西。其实,我们都误会了,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真正的食品添加剂,是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是没有害处的。中国人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至少有一万年。

中国人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

最早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人,是中国人。中国人早在一万多年前,就使用了最早的食品添加剂——盐。盐是食品添加剂吗当然是。比如说人类吃肉,动物也吃肉,但食肉类动物吃的肉,是不放盐的。人类发现了火,将肉烤熟吃,在吃的过程中,发现味道太淡了,于是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哪里盐最多,海里盐最多。古时渔民打渔,早就发现海水是咸的了。于是古渔民发明了海水煮盐的方法。

在汉语中,“盐”字是“在器皿中煮卤”的意思。《说文》上讲:“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所以火被发现后,接着就是发明煮盐的办法。盐的使用,大大丰富了食品的食用方法。在没有发现盐之前,人类的伙食该多么淡然无味啊。盐是人类身体维生素的需要,但主要发挥的,还是调味功能。目前考古已经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煎盐器具文物,证实了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的领先性。

六千多年前,中国人又发现了转化酶(蔗糖酶)可以酿酒;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肉桂增香;汉朝时期,中国人开始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淮南王刘安被称为豆腐鼻祖;魏晋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碱面蒸馒头,据说诸葛亮是馒头的发明者;唐朝时,中国人开始使用食用色素,一种添加的食用色素的“槐叶冷淘”凉面流行;宋朝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亚硝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制腊肉,并用“一矾二碱三盐”的食品添加剂配方“炸油条”。而炸油条据说与秦桧夫妇有关,出于对秦桧害死岳元帅的气愤,炸的就是秦桧夫妇。

古代记载“食品添加剂”的三本古书

北魏时期出了两位食品界的名人,一位名叫崔浩,北魏太武帝初拜博士祭酒,赐爵武城子。历任太常聊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司徒。崔浩给后人留下了一本《食经》,据说还不是崔浩本人写的,而是他妈妈口述,崔浩记录的。可见崔浩的老妈是位美食专家。崔浩的老妈姓卢,古人一般没有名字,所以称为卢氏。史载卢氏及其他崔浩的女性长辈“所修妇功,无不蕴习酒食。朝夕养舅姑,四时祭祀,虽有功力,不任僮使,常手自亲焉。”,由于卢氏亲自做饭,有丰富的做饭经验,所以她在这本《食经》里,记载了涉及食物储藏及肴馔制作多种,如“藏梅法”、“藏干栗法”、“藏柿法”、“作白醪酒法”、“作麦酱法”、“作大豆千岁苦酒法”、“作豉法”、“作芥酱法”、“蒸熊法”、“作跳丸炙法”、“作百饭法”、“作煸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不乏古代食品添加剂内容。因为要保证菜系的色、香、味,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可能的。

另一位北魏食品界名人更为出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贾思勰,贾思勰做过高阳郡的太守,也是位高官,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著成了《齐民要术》,成为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其中介绍了不少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内容,中国很早发明的酿造、烹调、贮藏技术,被这本书详细记载。比如唐朝风行的“槐叶冷淘”凉面做法,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记载,其中色素的制造方法是“把槐叶用水煮软烂,然后再捣成汁,和面的时候加在面条里”。

第三本古书是隋朝人谢讽写的《淮南玉食经》,谢讽担任过隋炀帝的“尚食直长”,这是一个主管御膳房的官员,有机会接触许多种菜饭的做法,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谢讽就是隋朝时最有名的美食家与厨师。在《淮南玉食经》里,谢讽记载了很多种饭菜的做法,如脍、羹、汤、炙、酱生饼、卷、糕、面、寒具、饭等,中国人做菜讲色、香、味俱全,而所谓的色、香、味,完全是靠食品添加剂来帮助完成的。这方面,谢讽应该比卢氏和贾思勰更专业。因为他是宫廷御膳房专家。

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现代人才有的。古代由于科学技术没那么发达,再加上一些不良商人出于赚钱的灰暗心理,自然也会像现在一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和现在一样,古代的法律对食品安全也有严格规定,违反食品安全者要被处以重刑,最重者甚至是绞刑。

我们看《水浒传》,就看到其实吃饭挺不让人安心的。如果赶上孙二娘、朱贵那样的黑店,被人放了蒙汗药,是不是一不小心就被人剁成了包子馅。蒙汗药就是非法添加物,而不是食品添加剂。还有一本书叫《夷坚志》,是南宋的洪迈写的,记载着有个卖油的油铺子,为了谋利,榨油时往里面掺尿的事,“每作油时,乘热益以便溺,几三之一”,掺多少尿呢差不多三分之一。你说缺德不缺德,活生生让人喝尿啊。这比现代人掺三氯氰氨更让人恶心。如果知道了,不知道这油可怎么吃。全得吐出来。

另一名宋朝的作家周辉,写了一本书叫《清波杂志》,其中记载一些不良商人为了使淮南的虾米保鲜,竟然使用粪便将虾米浸一宿,然后洗干净了再运输。袁采创作的《世范》,更是记载着不法商人在肉里注水、在粮食里洒水、在盐里掺灰土、往鸡肚子里塞沙的种种恶行,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不良商人。由此看法,古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往食品里添加非食品添加剂的非法添加物,古已有之。今人只是传承了古代不良商人的缺德而已。

面正为经穴别名,即面王,是素髎的别名。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

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 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详见百科词条:面正 [ 最后修订于2017/2/16 23:08:51 共24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面游风的病因病机 5 面游风的症状 6 面游风的诊断 7 需要与面游风相鉴别的疾病 71 慢性湿疮 72 白疕 73 白秃疮 8 面游风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811 风热血燥 8111 症状 8112 治法 8113 方药治疗 812 脾胃湿热 8121 症状 8122 治法 8123 方药治疗 813 肺胃热盛 8131 症状 8132 辨证分析 8133 治法 8134 方药治疗 814 脾虚湿困 8141 症状 8142 辨证分析 8143 治法 8144 方药治疗 815 血虚风燥 8151 症状 8152 辨证分析 8153 治法 8154 方药治疗 82 外治法 9 面游风患者日常保健 10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面游风的穴位 2 治疗面游风的方剂 3 治疗面游风的中成药 4 面游风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面游风 1 拼音

miàn yóu fēng

2 英文参考

facial wandering wi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eborrheic dermat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acial wandering win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facial seborrheic dermat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面游风(facial wandering wind;facial seborrheic dermatitis)为病名[1]。见《疡科选粹》卷三。又名白屑风,钮扣风。是指多发生于面部,以皮肤油腻或干燥,红斑上结黄痂或起白屑,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2]。是因皮脂分泌过多引起的慢性、亚急性炎性皮肤病[3]。因其多发于面部,表现为皮肤瘙痒、脱屑,故称之为面游风。以皮肤鲜红色或**斑片、表面覆以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为临床特征。多见于青壮年或婴儿,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皮脂腺较多的部位。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面游风》:“此证生于面上,初发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次后极痒,抓破,热湿盛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水,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痒甚者,宜服消风散;痛甚者,宜服黄连消毒饮,外抹摩风膏缓缓取效。”

面游风相当于西医的面部脂溢性皮炎[2],或脂溢性湿疹[1]。

4 面游风的病因病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生于面上,初起面目浮肿,痒若虫行,肌肤干燥,时起白屑。项后极痒,热湿甚者津黄水,风燥盛者津血,痛楚难堪。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以致阳明胃经湿热,受风而成。”

面游风多由平素血燥,过食辛辣厚味,胃蕴湿热,外受风邪所致[1]。

平素血燥之体,复感风热,郁久转而化燥,肌肤失去濡养;甚或风邪郁久,耗血伤阴,血虚阴伤,肌肤失于濡养则生风化燥。两者互为因果,以致皮肤粗糙,表现以干燥型者为多。或过食辛辣、肥甘、酒类,以致脾胃运化失常,生湿生热,湿热蕴积肌肤而成,表现以湿性皮损为主。

5 面游风的症状

初起面目浮肿或发红,痒如虫行[1]。风甚者肌肤干燥,时起白屑;湿甚者破流脂水,瘙痒难忍[1]。

6 面游风的诊断

面游风多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头皮、脸面、眉弓、鼻唇沟、耳前后、腋窝等处。并自头皮开始,向下蔓延,严重者泛发全身。

皮损形态多样,有干、湿两个类型。干性者为大小不一的斑片,基底微红,上覆以糠秕状或油腻性鳞屑,在头皮部可堆集很厚,梳发或搔抓时鳞屑易于脱落,而白屑纷飞,且毛发干枯,伴有脱发。湿性者多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异常油腻,多为红斑、糜烂、流滋,有油腻性的脱屑和结痂,常有臭味,在耳后和鼻部可有皲裂,眉毛往往因搔抓折断而稀疏,严重者皮损泛发全身,或为湿疹样皮损。

自觉程度不同的瘙痒。病程缓慢,常有急性发作。

7 需要与面游风相鉴别的疾病 71 慢性湿疮

慢性湿疮有一定好发部位,无油腻性鳞屑及痂皮,皮肤肥厚粗糙,伴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72 白疕

白疕皮损为红色斑块,上覆以多层银白色云母状鳞屑,无油腻性,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筛状出血点,头发粘连呈束状,无脱发,大多冬重夏轻。

73 白秃疮

白秃疮多见于儿童,有长短不齐的断发,发易拨脱,发根部有白色鞘膜,真菌检查阳性。

8 面游风的治疗 81 辨证治疗

阴伤血燥者宜滋阴除湿,方选滋阴除湿汤;

日久不愈可服祛风换肌丸。

811 风热血燥

面游风·风热血燥证(facial wandering wind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and blood dryness)是指风热血燥,以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燥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面游风证候[2]。

8111 症状

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燥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细数。

8112 治法

宜凉血清热消风

8113 方药治疗

方选消风散加减,或防风通圣丸。

服消风散(《医宗金鉴》)[1]。

812 脾胃湿热

面游风·脾胃湿热证(facial wanderingwind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tomach and spleen)是指脾胃湿热,蕴于头面,以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为常见症的面游风证候[2]。

8121 症状

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8122 治法

利湿清热

8123 方药治疗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或龙胆泻肝丸;

服龙胆泻肝汤[1]。

813 肺胃热盛 8131 症状

急性发病,皮损色红,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痒剧;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8132 辨证分析

肺胃热盛,熏蒸肌肤,故急性发病,皮损色红,并有渗出、糜烂、结痂、痒剧;热扰心神则心烦;肺气不宣,肠腑不通则大便秘结;津液不布则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肺胃热盛之象。

8133 治法

清热止痒。

8134 方药治疗

枇杷清肺饮酌加知母、苦参片、徐长卿、天花粉等。

814 脾虚湿困 8141 症状

发病较缓,皮损淡红或黄,有灰白色鳞屑;伴有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8142 辨证分析

脾虚运化失职。生化之源不足,可致阴血亏虚,肌肤失养,故皮损淡红或黄,有灰白色鳞屑;脾壶水湿不运,流注肠腑则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脾虚湿困之象。

8143 治法

健脾渗湿。

8144 方药治疗

参苓白术散加减。

815 血虚风燥 8151 症状

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

8152 辨证分析

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故见皮肤干燥,有糠秕状鳞屑;风盛则痒;发为血之余,血虚发失所养,故头发干燥无光,常伴有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为风燥之象。

8153 治法

养血润燥。

8154 方药治疗

当归饮子加减。

82 外治法

外治可选:翠云散、玉肌散、冰硫散。外搽摩风膏[1]。

(一)干性型发于头皮部者,用白屑风酊或侧柏叶酊外搽,每天3次。

(二)干性型发于面部者,以痤疮洗剂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每天2次。

(三)湿性型,用青黛膏搽后,扑三石散;或用脂溢洗方(苍耳子30g,苦参15g,王不留行30g,明矾9g,煎水)洗头。

9 面游风患者日常保健

1.忌食辛辣,少吃油腻甘甜食品,少饮浓茶,忌烟酒。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2.不要用 性强的肥皂洗浴。

3.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避免情志内伤。

10

最近看了《典籍里的中国》,这一个系列的读物,目前,在读的是《帝王将相》这本书,话说,在看完《美人心计》和《独孤皇后》这两部剧后,再看这本书里的内容,突然觉得以前的电视剧,简直看了一个寂寞,剧里面大部分人的设定不能说是和真实历史大差不差,有的电视剧和历史简直毫不相关。

当然,电视剧毕竟是为了剧情发展和大部分观众的喜好,而这本《典籍里的中国:帝王将相》则更加贴近历史,更加的真实,在《帝王将相》这一卷中,你不仅仅会见到帝王将相的各种优点(表演),还会发现深藏在历史中,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啥?你说你不相信,那么举几个栗子,给你们“尝尝”吧~

刘秀:秀儿,赶紧坐下~

俗话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娶妻当娶阴丽华,可见大部分人对刘秀的羡慕。当然,因为书中对刘秀的设定和篇幅的限制,全书仅仅展示了刘秀和阴丽华的抗力情深,以及刘秀早期到称帝期间一些简短的发家史,对他在位时的功绩,倒是没有过多的提及,因为之前上课的时候听到过,老师们对刘秀的肯定,对刘秀生平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隋文帝杨坚: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耙耳朵~

如果有人在某一天说你耙耳朵,你就可以很自信的回怼他:耙耳朵不可怕,没用才尴尬,连杨坚都耙耳朵,我为什么不可以?

所以,在我看完杨坚的故事以后,我发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也并不妨碍他在家耙耳朵。

王莽:这个世界欠我一个奥斯卡~

再说王莽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在我看完这本书的另一大发现,在缓缓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皇帝不仅仅隐藏了自己的多面性,还隐藏了自己的演技。

当然,在我看完他整个奋斗史的时候,我发现,不得不否认他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为了维系“人设”进行了某些表演,但纵观他的整个人生,我总觉得他的心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国,对于他做的所有狠心,更像使他为了实现自己伟大事业的“腹黑”。

好了,目前先介绍这三位有特点的皇帝,对于这书中其他的帝王将相,比如:除了当皇帝,什么都擅长的宋徽宗赵佶,当皇帝不如做郎中的刘协,等等这些有特点的帝王将相,都可以在这本书中,对他们有新的认识,喜欢这本书的小伙伴们,自己去找书看一下吧。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构叶面条是什么,其实它就是构树的树叶所做出来的面条,具有独特的味道,在河南地区比较常见,既然加入构树的成分,有些人就会好奇,构叶面条有啥功效呢那下面我们来详细分享构叶面条的功效吧。

构叶面条有啥功效

 1、凉血止血

 构树叶有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吐血、衄血、崩血、金疮出血各种出血证。典籍《本草用经》中记载:构树叶主鼻洪,鼻洪就是鼻血不止。其嫩芽以当菜茹,还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

 2、利尿解毒

 构树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疝气、痢疾、毒疮等症。古籍中也有例证:《药性论》:炒末搜面作饦食之,主水痢。《别录》:习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3、抗菌作用

 楮叶的丙酮提取物对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楮叶提取物构树总黄酮对铅砷染毒的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氧化损伤有防护效果,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

 首先我们要多采摘一些构树叶子,把它清洗干净之后放入热水中烫一烫或者是上锅蒸熟。叶子熟了之后比较容易碎,然后在叶子上面加上一些干面粉,用手揉搓成絮状,再加入少量的清水和成面团,和面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食用盐面条,会更筋道。

 面和好之后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饼,然后把它像折扇子一样重叠起来,切成条面条就做好了。撒上少量的干面粉防止粘连,锅中加水煮沸腾之后加入一勺食用盐,再把面条放入锅中去煮,锅中的水沸腾两次面条就可以出锅,加上一些蒜汁或者是炒一些鸡蛋拌着吃,味道会更好。

挂面和鲜面条哪个好

 1、 保质期、价格的方面来看,无疑挂面要更好一些。

 2、 从营养、口感的方面来说,湿面条要更好,因为它的含盐量低,没什么添加剂、防腐剂,食用更利于我们的健康。

 我们在购买挂面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挂面的成分表。那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挂面的产地,一般来说如果是北方的挂面的话,那么相对来说口感就更好一些,而且如果是硬质的小麦,那么里面的蛋白质含量就比较多一些,这样的面条煮出来就更好吃一些。

 大家在购买市场上的鲜面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首先我们要看一下这家面条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鲜面条是非常劲道的,有一些鲜面条的压的次数不够,做出来的反而不如挂面好吃。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这两种面条完全根据自己的口感来进行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自由的选择,让大家自己觉得口感不错就可以了,但是无论购买哪一种面条,都一定要注意卫生条件,而且质量问题不要给我买那种添加添加剂的面条。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翼》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面药的用法用量 3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面药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面药 1 拼音

miàn yào

2 《千金翼》卷五 21 方名

面药

22 组成

朱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水银霜半两,胡粉2团,黄鹰屎1升。

23 功效

泽面。

24 面药的用法用量

上合和。净洗面,夜涂之。以1两药和面脂令稠如泥,先于夜欲卧时,澡豆净洗面并手,干拭,以药涂面,厚薄如寻常涂面厚薄,乃以指细细熟摩之,令药与肉相入乃卧,一上经5日5夜勿洗面,只就上作妆即得,要不洗面,至第6夜洗面涂,一如前法,满3度洗,更不涂也。一如常洗面也,其色光净,与未涤时百倍也。

3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31 方名

面药

32 组成

夏枯草1钱,僵蚕1钱,羌活1钱,海藻1钱,白芷1钱。

33 主治

皮肤疮疡,风热疥疮瘙痒者。

34 面药的用法用量

摊于油布上贴之。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加冰片少许,蜜调成膏。

36 各家论述

此药调膏薄贴,为光绪帝皮肤疮疡而设。白芷有排脓消肿止痛之功,为外科要药,其味芳香,富含油脂,《本经》谓其“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古方嫩面润肤方中辄用之。海藻除消坚散结外,其水浸剂对皮肤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古籍中的面药 《普济方》:[卷五十二面门]澡豆

白檀香白术木香芎一两)上先以猪和面曝干。然后合诸药捣末。又以白豆屑二升为散。每旦用盥洗。十月色如白

《验方新编》:[卷二十三跌打损伤]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煎水,浸猪腿精肉贴眼上,秘传常服活血住痛散及清头面药,余皆照外伤见血治之。夫颊骨脱。令患人坐定,揉以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七窍病上面药第九]澡豆方

两)上七味捣筛,将猪胰拌和,更捣令匀,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净如素。洗面药方。白芷白蔹白术桃仁冬瓜仁

《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整骨接骨夹缚手法

浸猪腿精肉,贴眼上,秘传。常服活血注痛散,及清头面药,余皆照外伤见血治之。夫颊骨脱,令患人坐定,揉以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脉杂医科]头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