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宝的作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6收藏

燕宝的作品,第1张

1、《苗族古歌》(合作,贵州人民出版社)获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一等奖。

2、《苗族古歌》(苗汉文对照古籍本,贵州民族出版社)获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评奖二等奖。

3、《苗族民间事故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丛书故事大系之6,上海文艺出版社)获全国优秀民间文学作品荣誉奖;1989年台湾台南市王家出版社有限公司再版。

4、《张秀眉歌》(合作,苗汉文对照,贵州民族出版社)获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三等奖。

5、《贵州情歌选》第二集(苗汉文对照,《苗族游方歌》,贵州人民出版社)。

6、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贵州苗族民间故事选》(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7、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贵州苗族歌谣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8、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贵州省卷》。

9、《红军在贵州的故事》(合作,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0、《贵州神话传说》(贵州民间文学选粹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

11、《贵州民间故事》(贵州民间文学选粹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

12、《崎岖的路》(贵州民间文学三十年)。

13、《杨大陆之歌》(苗汉文对照苗族英雄史诗,贵州人民出版社)。 1、《苗族宗教神话》(部分)收入《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

2、《苗族饮食之花》(部分)收入《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3、《水族文学概况》(收入毛星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4、《双歌百则》收入“贵州民间文学选萃丛书《水族双歌》(贵州人民出版社)。 1、《从苗族神话史诗探苗族族源》(《民间文学6论坛》1987年3期)获《民间文学论坛》第2届银河奖“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首届“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成果优秀论文奖”;1999年11月台湾《历史文物》月刊转载。

2、《苗族民间诗律》收入《段宝林教授主编《民间诗律》,北大出版社。

3、《水族民歌格式与韵律》收入段宝林教授主编《中外民间诗律》,北大出版社。

4、《苗族宗教神话探幽》(收入《贵州古文化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获贵州苗学会“苗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5、《苗族信仰民俗中的“酿鬼”和“蛊”问题》(《苗侗文坛》),这是苗学研究中最敏感的重大课题,尚无人敢于涉足。

6、《苗族姓氏人名文化》(《苗侗文坛》)。7、《不问苍生问鬼神》(《苗侗文坛》)。 1、《爷兹力瑭和妮波妮当》(苗族英雄叙事诗,收入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选粹丛书《贵州民间长诗》,贵州民人出版社)。

2、《娥扎和召觉诗娜》(原发表在《民间文学》,收入苗族叙事诗选《贞芙和秀尤》,贵州人民出版社)。

3、《幺卯都和格鸟娥榜翠》(原发表在《民间文学》,收入苗族叙事《贞芙和秀尤》,贵州人民出版社)。

一、教学获奖

1.1987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2.1993年,获北京大学首届教学优秀成果奖

3.1997年,获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称号

4.1998年,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5.1998年,获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称号

6.2001年,获北京大学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称号

7.2002年,主讲的“中文工具书”课程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课程

8.2005年,主讲的“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课程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

二、科研获奖

1.1989年,《中文工具书》(与朱天俊合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著作奖

2.1989年,《论乾嘉目录学》(《北京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获中国图书馆学会优秀论文奖

3.1992年,参编作品《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获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三等奖

4.1992年《中文工具书》(与朱天俊合作,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获北京大学第二届优秀教材奖

5.2001年,《外国年鉴编纂出版概观》(中国旅游出版社,1998)一书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研究会第三届全国年鉴论著评奖优秀著作奖

6.2002年,《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一书获北京大学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7.2003年,《日本图书馆法律体系研究》一书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8.2005年,《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获第二届余志明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学术成果奖专著三等奖

9.2007年,《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获第二届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10.2007年,《关于中国图书馆立法的若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1期)被评为《中国图书馆学报》50年优秀论文

社会兼职: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国家图书馆首席专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图书馆法律与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图书馆年鉴》主编,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研究会特邀学术委员。

http://wwwgujiushucom/824265html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8篇)

  萨仁高娃 沉眠于雪域高原的《蒙古秘史》

  刘 瑛 芸香屑——即使是落英!

  陈 琪 古籍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郑金生 海外求书二十年——国内失传珍稀中医古籍调研回归之路

  曹 杰 四代守护的那一卷古籍

  胡 露 蠹鱼脉望三生愿 楮墨芸香不解缘

  严启勇 心中一支美丽动人的歌

  孙 艳 寂静花开

  三等奖(20篇)

  朱志明 木匠半生惟“补”书

  赵 洛 老兵李一氓

  杨成凯 我与中华古籍四咏

  韩锡铎 我与《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

  顾志兴 我与中华古籍相伴六十年

  黎家芬 我的“教科书”

  王玥琳 不教书林有遗珠——记宋刻本《周易集义》的发现与鉴定

  陈先行 撰写伯克莱加大善本书志的回忆

  刘 明 我与宋本《荀子》结缘

  薛元敬 我与中华古籍的不解之缘

  陆蓓容 孤本的故事

  赵 前 守望古籍善本三十年

杨秀廷 十年甘苦寸心知

  侯妍妍 做事先做人 修书亦修心——一个修书人的碎碎念

  任小玫 俯下身去,从细节处体味“时光修复”

  吴雨晨 一位典籍博物馆讲解员的独白

  姚伯岳 梦想与使命——我与北大图书馆古籍未编书的不解情缘

  张 超 致我们终将离开的8楼

  邵 滨 心魂端赖故纸传

  朱吉红 活出人生的快乐和价值

  优秀奖(50篇)

  胡毅雄 一册在手三十年《楹联丛话》带给我的阅读盛宴

  钱超尘 《宋本伤寒论》访书记

  王泽强 清末才女汪藕裳手稿的发现、整理与出版

  康尔平 圆梦之旅

  张 洪 与“聊斋”结缘

  殷 实 “北图”的特藏解密“法宝馆”

  庞文龙 创办图书馆 保护古文献

  朱赛虹 随侍清宫古籍三十七年

  张 磊 有福读书

  李华伟 “援”来如此——话说我与新疆古籍保护之缘

  李 红 古籍编辑的苦与乐

  刘运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

  侯体健 我与《平斋文集》

  王玉良 谈谈有关中国古代书史问题

  宋惕冰 图书编辑与收藏往事

何亦凡 其人少年,学有根柢

  卢英宏 古籍的高度

  罗 瑛 人生有情泪沾臆

  吉家林 在古籍传承收藏与阅读应用中实现自我

  刘和平 无形的台阶

  史宝友 古籍修复,拿得起却永远也放不下的情结

  靳 菁 抹不开的情缘

  王子科 父亲的医书

  楼科敏 一本《余杭许氏宗谱》

  谢建中 我与固始旧志

  张仲英 祖父的遗产

  俞 冰 我与中华古籍

  张美莺 故纸堆里的温度

  沈秋燕 古籍普查花絮乱弹

  许更生 纠错订正 纯洁典籍

  朱向峰 贸大古籍:中国外贸的历史记忆

  马善军 编写《村志》与古籍的故事

  张国风 我与国图、与古籍的缘分

  王春伟 板凳坐穿十年冷——《道园学古录》版本考证过程及随感

  潘云玲 夏老师

  王永华 让文化瑰宝在我们手中重放光彩

  唐桂艳 由沈从文先生的一封信谈起

邱晓刚 师傅张士达先生的修复理念与纸浆补书技术

  沈怀玉 宝晋梦寻

  兰 侠 一名八零后的古籍缘

  肖喜雨 用执着和平凡来传承中华文明

  李森虎 幸得被劫家藏古籍

  谢方儿 时光中的古籍书店

  王 俊 古籍随想

  张华敏 我与中医古籍

  施文岚 修复人生——我和古籍修复工作的不解之缘

  曾舒怡 古籍印象四章

  吴 梦 归去来兮

  王影聪 《苏东坡全集》给我力量

  李旭光 中华典籍引领着我的生活

  组织奖

  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张振林

张振林教授,男,广东兴宁人,1939年12月生。专长为汉语文字学的教学与科研。师从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金石篆刻家、书法家容庚、商承祚教授。,中国古文字研究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广东省语言学会会员。1986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汉语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之一。

张振林教授,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并以优异成绩被推荐为著名文字学家容庚、商承祚教授的研究生,1965年毕业后留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在中文系本科和研究生中开设《正字与书法》、《文字学》、《金文通论》、《临摹与传拓》、《战国秦汉文字》等课程。张教授治学严谨,并在多年的研究中练就了一手好字,精通金文、竹简等字体,其书法深受容庚、商承祚两位大师赏识。

作为古文字学家的张振林,他在研究生阶段时学习认真刻苦,考证金文方面发现良多。毕业论文中考证未识字一批,容庚先生后来多数采纳入新版的《金文编》中。张振 林教授初学古文字不久,就以一篇古文字研究论文引起国内老专家们注目,他的好学精神深得容庚先生的赞赏。1978年容庚先生因年事已高,原先协助他的马国权先生又离开了中山大学,故把尚未做完的《金文 编》的修订、摹补工作单独交给张振林教授去完成。经过5年的努力,1985年,列为全国“六五”重点项目的第四版《金文编》正式出版。第四版的《金文编》共1505页,全部是张振林教授一笔一划用小楷笔书写而成,体现了张振林教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扎实的书法功底。《金文编》是容庚先生成名之作,而第四版《金文编》凝结了师生两代人的智慧。1982年初容庚先生卧病一年后溘然逝世。因此可以说,没有张振林教授继承道统,勤勉工作,就没有第四版《金文编》问世。《金文编》(新增订本)于1987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2年获国务院新闻出版署颁发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出版图书二等奖。

张振林教授在金文研究中,十分注意唯物辩证地进行全面考察。在《试论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这一长篇论文中,结合考古学的器类组合、器形、花纹的风格和铭文的语言文字表现形式的统一关系来研究铜器的断代。他对铭文形式上的氏族文字、文字的点画、偏旁结构、新生字、语词、文辞格式等方面的发展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了有意义的探索。这篇论文对汉字学和考古学的研究,都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张振林教授的书法成就显著,在释读鸟篆书方面也有精深的造诣。鸟篆书也叫鸟书。容庚先生的《鸟书考》在学术界影响甚大。张振林教授正是得了老师的真传,加上他本人相当的美术素养,使他在释读鸟虫书文字上见解独到。他善写各类古文字各种书体,其书写的鸟书堪称一绝,深受收藏家的喜爱。他在《中山靖王鸟篆铜壶铭文之韵读》和《关于两件吴越宝剑铭文的释读问题》两文中,释读了极为难读的壶铭,纠正了长期不能解决的勾践剑和夫差剑铭文释读上的谬误。

张振林教授精通金文,旁及简牍。在战国竹简的研究方面,也有可喜的成绩。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无一完整,支离破碎,长短不一。他在既无先例可循,又缺文献可征的情况下,就是凭借他古文字学的深厚功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摸索半年,终于根据简文的文例、书写风格、长度、断口形状等10个条件,把出土时四百二十五号散乱的断简合为二百号,使这批竹筒得到合理的拼复,并做了初步考释,基本弄清内容。后来同一地区的夭星观出土了同类内容的全筒,证明他的开创性工作是基本正确的。解放初期长沙五里牌战国楚墓出土的37块碎筒,经他研究拼复,弄清是由18根竹简组成的《遣册》。

张振林教授近年来正在进行古文字隶变为文的研究。他已经整理出《秦隶字样》的书稿,目前正对隶变过程进行探讨。此外,还进行着已被国家教委列为重点项目的大型工具书《金文辞综类》的编纂工作。

开设课程

本科:文字学、正字与书法

硕士生:青铜器铭文研究、临摹与传拓、秦汉文字研究

博士生:铜器铭文与商周文明、商周典籍导读

主要著作

《金文编》(容庚撰集、张振林摹补),中华书局1985年7月出版,1992年获新闻出版署古籍图书二等奖

主要论文

《中山靖王鸟篆壶之韵读》(论文),《古文字研究》(一),1979年

《铜器铭文形式上的时代标记》(论文),《古文字研究》(五),1981年

《对族氏符号和短铭的理解》(论文),《中山大学学报》(三),1996年

《毛公鼎考释》(论文),《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998年



1、《左传纪事精选》是陕西语言学古籍,由三秦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书籍,1994年获全国古籍整理三等奖。

2、《语言学纲要》是陕西商务印书馆发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之学、传承之学,也是古籍整理的根柢之学。

专著《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8月)于1992年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奖一等奖;1994年获天津市第五届哲学社会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专著《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于1996年获天津市第六届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7年获天津市优秀图书特等奖;1998年获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考古类二等奖。

此外著有《先秦史研究概要》(二人合著,为第一作者),主持编撰了《西周诸王年代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之一)、《文物鉴定指南》等书,并在各种学术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枣“夏商周断代工程”课题一中的专题1以及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商周家族制度研究”。

给先秦史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开设《先秦史研究中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甲骨文、金文与古史专题研究》课程,为硕士研究生开设《商周史研究》、《先秦史料学》等数门专业课程 。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先秦史、古文字与青铜器研究。著有《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初版,2004年增订。)、《古代中国青铜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先秦史研究概要》(与徐勇合作,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并主持编辑了《西周诸王年代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马继兴先生深知,许多古医籍虽佚失国内,却收藏海外。因此他有一个心愿:尽早让先人留下的宝贵知识遗产——古籍善本回归故里。为此,数十年前他就开始积累海外收藏中医古籍的书目。先后三次申请经费,以“日本现存中国散佚古医籍的考察与出版研究”为题,复印、拍摄回归国内亡佚古医书155种。在主持完成“考察当前流散海外中医药善本古籍及其回收途径的研究”、“《海外中医图书联合目录》的编纂”等课题基础上,领衔国家课题“国内失传中医善本古籍的抢救回归与发掘研究”。已收集11个国家、2个地区(香港、台湾)230种中医古籍收藏目录,复制回归古籍266种,并影印、校点出版69种善本古医籍,复制古籍达17万叶。2003年出版的《海外回归中医善本古籍丛书》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古籍整理图书二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马继兴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60余年,出版学术著作25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带教学生数十名。这些成就与硕果,使马先生成为中医药文献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大家。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古文感兴趣了,不管古诗词还是古言。《古文观止》作文其中的代表作,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那哪一个版本比较好呢?

版本选择问题。关键看谁读。对于首辅这样的水平来说,推荐中华书局版点校本或华东师大版《古文观止解题汇评》。前者简洁,只在保留二吴选注本原貌基础上作点校;后者则广罗相关史籍作了解题和汇评,一册在手尽现诸家风流,号称“学术版”。 

当然译注本有它的好处,毕竟古文阅读文从字顺更爽一点。而且《古文观止》作为古文入门读物,是可以传给自己孩子看的,大抵到他小学高年级阶段就能用上了,故译注本居家必备。这方面网上查了一下,杨金鼎版可能有他的好处,但似远不如阴法鲁版。没看到“很经典”的评价,若真经典各大出版社应无理由不出该版,至少当当那句介绍“学界公认的最早、最全、最精当的注译本”,出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

两者创作团队实力相差也大,杨版团队作者几乎查不到学术作品,阴法鲁版是北大中文系师生集体注译,多为名家手笔,且获首届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称为“古籍整理译注模式图书的奠基之作”。网上也有不少《古文观止》版本讨论,综合看来阴法鲁版是评价最好的,推荐该版。唯一缺点,修订本没像旧版那样做成上下册,部头太大不便把玩,且易吓坏小朋友。

我的启蒙版本是昱麓书社的,装帧比较精美,当时是中学买的,后来还买过《译古文观止》。我对文言文的爱好得益于《古文观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