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著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医名著有哪些?,第1张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别人一遍了

素问、灵枢经、难经本义、类经、内经知要

伤寒论、类证活人书、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注、伤寒贯珠集、长沙方歌括

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方论衍义、金匮要略心典、金匮方歌括

瘟疫论、痧胀玉衡、广瘟疫论、外感温热病、疫诊一得、温病条辨、温热经纬、随息居重订、霍乱论、六因条辨、伤寒瘟疫条辨、时病论

脉经、濒湖脉学、诊家正眼、脉诀汇辨、四诊抉微、三指禅、望诊遵经、察舌辨症心法、辨舌指南

神农本草经、雷公炮炙论、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汤液本草、本草备要、得配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本草纲目

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本事方、济生方、世医得效方、医方考、名医方论、医方集解、重校汤头歌诀、串雅内编、串雅外编、串雅补

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方论、内外伤辨、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阴证略例、十药神书、内科摘要、杂病论治准绳、济阳纲目、痰火点雪、症因脉治、理虚元鉴、傅青主男科、金匮翼、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醇胜义、血证论、中风斠诠 、刘涓子鬼遗方、卫济宝书、外科精要、外科精义、外科理例、解围元薮、疮疡经验全书、外科启玄、外科正宗、霉疮秘录

洞天奥旨、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外科真诠、疡科纲要

理伤续断方、跌打损伤妙方、正体类要、伤科汇纂、伤科补要、救伤秘旨、救伤秘旨续刻、伤科大成

女科万金方、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妇人大全良方、济阴纲目、陈素庵妇科补解、傅青主女科、达生编、妇科玉尺、女科要旨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婴童百问、幼科发挥、幼科铁镜、幼幼集成、幼科释谜、遂生编、福幼编

原机启微、银海精微、秘传眼科龙木论、审视瑶函、目经大成、咽喉脉证通论、重楼玉钥、白喉全生集、口齿类要

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子午流注针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奇经八脉考、针灸大成、厘正按摩要术

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素女经、养性延命录、新刻奉亲养老书、三元参赞延寿书、养生类要、饮膳正要、遵生八笺、内功图说

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医经溯洄集

推求师意、医贯、医旨绪余、质疑录、医学真传、医学读书记、医学源流论、重庆堂随笔、冷庐医话、医原、存存斋医话稿、西溪书屋夜话录、名医类案

寓意草、临证指南医案、古今医案按、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诸病源候论、华氏中藏经、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医学启源、洁古家珍、儒门事亲、洗冤集录、卫生宝鉴、此事难知、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玉机微义、证治要诀及类方、名医杂著、医学纲目、医学正传、韩氏医通、赤水玄珠、医学入门、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先醒儒医学广笔记、医宗必读、医门法律、增补病机沙篆、证治汇补、景岳全书、石室秘录、辨证录、张氏医通 、医学心悟、医方一盘珠、医碥、兰台轨范、医林改错 、医宗金鉴、杂病源流犀烛、类证治裁 、医学三字经、理瀹骈文、医理圆通、医理真传、伤寒恒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哈哈!够全了吧! 上面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中医古籍。你可以从中挑选自己需要的,可以把这些书名抄下来,对以后中医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目录 1 拼音 2 《圣惠》卷三十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36 制备方法 4 《摄生众妙方》卷二 41 方名 42 驻景丸的别名 43 组成 44 主治 4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46 制备方法 5 《银海精微》卷上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驻景丸 1 拼音

zhù jǐng wán

2 《圣惠》卷三十三 21 方名

驻景丸

22 组成

菟丝子5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车前子1两,熟干地黄3两。

23 功效

久服补肝肾,增目力。

24 主治

肝肾俱虚,眼常昏暗,多见黑花,或生障翳,视物不明,迎风流泪。

2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3 《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31 方名

驻景丸

32 组成

车前子(焙)、菟丝子。

33 功效

导小肠热。

34 主治

小便淋涩。

3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食后服之。

3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练蜜为丸。

4 《摄生众妙方》卷二 41 方名

驻景丸

42 驻景丸的别名

补肾丸

43 组成

车前子1两,当归(酒洗)5钱,熟地黄2两,楮实1两,川椒(炒,去黑子)1两,五倍子(炒)1两,枸杞(去核)1两,菟丝子(酒浸洗净)1两。

44 主治

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

45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清茶或酒送下。

4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 《银海精微》卷上 51 方名

驻景丸

52 组成

楮实(微炒)1两,枸杞子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熟地(酒浸,焙干)2两,乳香(制)1两,肉苁蓉(酒浸,焙干)4两,川椒(去目,炒干)1两,菟丝子(淘净,去砂土,酒浸3宿,蒸过焙干)4两(一方加当归)。

53 主治

心肾俱虚,血气不足,下元衰惫。视物不明,如纱遮睛。

54 驻景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盐汤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驻景丸 《银海指南》:[卷三]汤丸备要

,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白汤下。加减驻景丸治肝肾气虚,视物,血少气多。熟地当归(各五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积热证候

俱虚,不可便服凉药,只可与明眼地黄丸、菊睛丸、驻景丸、还睛丸、绵鸠丸、决明丸。寻常肝有风热,眼痒涩

《银海精微》:[卷下]视物不真

阳攻上,肝血衰故目不得血,岂非血衰而气旺也。服驻景丸补肾,四顺凉肝散。驻景丸川椒(去目,一两)楮实

《古今医彻》:[卷之三杂症]目病

药五味。一肝肾气虚。两目昏暗。视物不明。用加减驻景丸。一雀盲。至夜则目不见。用补中益气汤加枸杞子山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目昏花

太极拳的创编结合了中医原理,中医原理是太极拳的基础理论,练习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络。太极拳的练习和穴位之间有哪些联络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本质虽然是武术,但是已经被现代人当做养生拳术,习练太极拳能打通身体经络,修复病灶。

 一、理

盖世者习拳者多,得拳中精髓者少也。天下练太极者多如牛毛,成者似牛角,得之太极大成者更少也。

世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功不打术,术不打仙。吵架是骂人之苗,骂着是打斗之源,打斗是拼命之根。

盖世拳法,无非内外两种拳法。然而太极者,阴阳之母,天地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宫为九宫,练法九九归一。无手到有手,有手到无手。乃炼精化气,练气成髓,练髓还虚。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失真艺。

太极者,拳中之母。阴阳变化,能生万物。一动俱动,形似车轮,绵里藏针。静如山岳,动如长江波浪。内外合一,刚柔相济,乃是四两神气破千斤之力。

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年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经络;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年有二十四节气,人有二十四关节;天有多少星辰,人有多少毛孔;人有二十四筋脉,天有风、雨、雷、电尔;人有心、肝、脾、肺、肾,地有金、木、水、火、土。

 二、门规

太极者,上层练法,内有点穴闭户,分筋错骨更不轻易传人。本门有三不传,何为三不传一曰:不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二曰:不传好奇者、不敬师者、贪酒色财气者。三曰:不传不勤学苦练者、好斗者。传其真法必须遵守这三不传,不可轻易传人。

 三、本门乃有点穴、打穴、拿穴是也

点穴乃为单指点、双指点、三指点。打穴乃为拳打、掌打、肘打、气打、足打。拿住对方要穴为拿穴。手指抓住对方主要学位为抓穴。上者几种方法要毒、准、狠、意透其背。要做到不动则静,动者准、猛、狠。

 四、本门点穴法为三十六穴

其十二大穴、十二中穴、十二。

 五、本门有绝命三穴

练其本功法须功到、手到、敌到。按时辰点穴法乃为十大穴。不分时辰点穴为十二穴。点穴有绝命三穴当场死亡,或不出十二个时辰命亡。

 六、本门还有叫门法

点穴者关键在于叫门,门叫不开,点身无效。叫门法乃为子踝丑腰寅在目,卯面辰期巳手执,午胸未腹申在心,酉背戌期亥骨续。先师曰:时到者经到;经到穴到;手点穴到人倒也。

 七、太极点穴之法

有十二大穴、十二中穴、十二。有点死打活之法,有引进落空之法。点、拿、抓、打,阴阳不分,各有奥妙。

点穴分为四季,即春东、夏南、秋西、冬北。每到一季节,把敌人引进一方去点,自有点穴道之法。

 八、本门明知点穴之法

苦练点穴之功,无功不为点穴之大成也。练点穴之功,得点穴之功。练太极指之功法,各家不一,乃为内外结合练也。药水洗手之练法:一日两次苦练,百日苦练得成。太极阴阳金刚指练法分三部,一曰内丹功,即青龙探爪势为 功、松紧练法即桩功,手法若干势。

后用药水洗法,练功时将药水烧热,将手泡进药水之中,待手泡热后,将手提出药水趁热练功。

 具体做法

第一部面朝墙壁,距离两尺余,两脚分开,手五指定壁;随着功夫的增加,使两脚逐渐后移,直到身腰挺直,后臂与肩成直角后,再使五指点地;随着功力的增厚,逐步减为四指、三指、两指,指力已伟矣。

第二部练后用药水再浸泡之热,将手提出,将沙袋放在与腰同高处。沙袋内装铁砂五斤,用猪血煮、绿豆五斤、山里红籽五斤,共为十五斤合在一起,装在四方沙袋里,趁热练习,五指一戳一百,久而久之,五指之功与腕低之劲相结合,内气久练成为太极金刚功。再做与人同高的木桩,内包棉花,外包牛皮,有头有四肢,把三十六穴都注上,乃练习点穴,要准,一丝不差,久练久之,蒙上眼睛再练点穴,如能点准,此功成矣。

第三部药水功法,青木香五钱、生姜五钱、桂心五钱、百密五钱、陀僧五钱、宣木瓜五钱、路路通五钱、制川乌五钱、蛇床子四钱、地骨皮四钱、净红花四钱、土麻四钱、泽兰叶四钱、草乌四钱、透骨草四钱、象皮四钱、细辛四钱、当归四钱、虎骨一两浸泡三十天与药合在一起,两大碗河水浸之一时,药六天。

 太极拳点穴原理来源

 一、太极点穴术的历史渊源与分类

太极点穴术源于中医针灸术。据中医重典《内经》记载,针灸穴位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运用砭石针刺穴位治病了,山东省境内发掘出了砭石实物。随着铁器的应用,砭石逐渐被金属针所取代,也就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针灸”。

大约在唐朝时期,就有了“穴位损伤”的概念了。唐朝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在太阳穴,乃是命处,断然不可治矣”的记载。

到了明朝中期,已经出现了不少论述点打穴位损伤的专科著作,其中《跌损妙方》可称得上是少林寺伤科及太极点穴术的开山祖师!异远真人独创了“血头行走穴道”的论述,成为点穴伤药方。此书也就成为少林太极点穴术的理论基础,历代僧人的点穴、治伤经验及实践与传承,也便有了各门派的各种“太极点穴术”。

太极点穴术依照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医学太极点穴术简称点穴疗法,武术太极点穴术,保健太极点穴术。而武术太极点穴术就是以防身、自卫、攻击为目的的,专打人体穴位的一门技击术。

 二、太极点穴术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太极点穴术与针灸术一样,以《内经》为理论基础,把阴阳五行学说、八卦学说、经络学说等学术思想融入其中。

武术太极点穴术是以“十二时辰气血流注”和“血头行走穴道”等观点为实践依据的。得到武术、技击、医疗跌打伤科界的广泛认同。并广泛传承至今,且经现代科学验证了其科学性。在《救伤秘旨》中说:“跌打损伤,从古为技击家所秘,世传盖鲜。”

 三、太极点穴术与经脉、36要穴

武术太极点穴术与医疗太极点穴术、保健太极点穴术不同,武术太极点穴术很直观地以人体十四正经的百余穴位为攻击目标。而其中又以三十六大穴,七十二为分别,且又分为死穴、昏穴、软麻穴等。

据《少林寺点穴秘诀及秘传药方》记载,“点穴法中,主穴凡三十有六”,谚云“穴有死晕,点有轻重”,这“36穴”如下。

“百会、太阳、鼻梁、人中、牙腮、开空、天井、肩井、气门、玄机、将台、期门、七坎、章门、丹田、下阴、白海、曲池、脉腕、阳冲、三阳焦、太溪、太冲、涌泉、天股、对口、凤眼、挂膀、凤凰眼、脊梁、凤尾、脊心、精促、笑腰、敲尻、踝骨”,以上三十六穴,点重不可救治。轻点也可令人晕倒。

太极点穴术一般攻击的是十四正经,上述“36穴”除了分属十四正经外,尚有不在其列的经外奇穴。这十四正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

 四、人体经脉、穴位是客观存在的

《内经》以文字描述了十四正经的部位,唐代孙思邈曾绘制了十二经脉图等。北宋的《针灸铜人》则是考核学者针刺穴位正确与否的工具。

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经脉、穴位是客观存在的。江西省有关院校通过低频电脉冲、毫针或其他方法 穴位所产生的得气感觉,从受 的穴位开始沿典籍记载描绘的经络路线传导的。

有实验观察到气血在24小时中的执行状态,初步看到寅时时,受测试人双侧肺经发光子发射的数量测定值是对称的,而过了寅时以后,手太阴肺经中执行的气血的状态是不同的,其经脉的光子数值不对称。此实验说明人体经脉中执行的气血是按一定的规律客观运动的。而点穴秘传口诀“寅肺卯大胃辰宫”等确实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五、点穴伤人的成因

点穴伤人主要是通过手、脚、器械等击打或日常生活意外损伤,或年老久病等其它因素导致的穴位受伤。

武术点穴伤人通过击打人体表的穴位,破坏其人原有的正常平衡,损坏其部分正常功能,损伤其人部分经脉穴位,致使其人原有的皮肉、气血、脏腑、筋骨等机体组织发生病变。

比如,点选其人期门穴,则期门穴所在的表皮或肌肉组织受损,可能有淤紫、疼痛、酸胀;期门穴所在的足厥阴肝经中执行的气血可能会停滞淤阻,进而影响其肝脏正常功能,此穴受伤久而不治则可能会面黄肌瘦、全身无力。被重点时,当场可能瘫软倒地,或昏迷!假如按时点穴,受伤更严重。

又如,足少阴肾经受伤,就会使肾脏的功能紊乱,导致筋骨受损,出现腰背酸痛、手脚乏力、小便不利等症状。受伤的肾经上的相关穴位可能有压痛,小腹时冷时热,头晕。

而膝部后弯处可能有痉挛、麻痹的感觉。诸如此类的现象,只有用经络学说才可能解释清楚。因为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穴,终止于俞府穴,循行经过足内踝、腿内侧、脐旁边、 下。 上直至颈下,此经受伤,所经过的部位都有病变可能。于是,就可能有以上的部分症状和感觉。

古籍《金汤录》也有记载,历史上著名射手后羿曾被人点伤曲池穴,导致他无法射箭。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世卫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及最大生产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疠疡风的方剂 2 治疗疠疡风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疠疡风 1 拼音

lì yáng fēng

2 注解

疠疡风 病名。浅在性皮肤斑剥点状之病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疠疡者,有颈边、胸前、腋下,自然斑剥点相连,色微白而圆,亦有乌色者,亦无痛痒,谓之疠疡风。”多因风邪搏于皮肤,气血不和所生。好发于颈侧、胸背、腋下等处,色多紫白,斑点群集而相连,可蔓延扩大,或间有痒感,夏重而冬轻。治以外用药为主,可选密陀僧散外搽,或以雄黄、硫磺、明矾各等份研细末猪脂调匀涂敷。或用乌贼骨磨陈醋搽患处。严重者可选内服药,如乌蛇散用于祛风清热,燥湿解毒。相当于花斑癣,包括有皮肤异色症者。

治疗疠疡风的方剂 白丁香散

:处方:白丁香、贝母。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疠风,眼中生胬肉。用法用量:入乳汁调,点眼内。摘录:

大风子膏

(去壳)10个,硫黄3分,轻粉3分。功能主治:肺风并鼻。用法用量:上药捣成膏。不时以自己唾津调擦患

透经解挛汤

7分,红花7分,苏木7分,羌活7分,当归7分,防风7分,蝉壳(去土)7分,天麻7分,甘草7分,白芷

灵水膏

huǐgāo处方:树孔中水。功能主治:白鲛风;疠疡。用法用量:温热洗之,然后捣细辛、牡蛎等分为末,

羌活白芷散

,白芷1钱,软柴胡1钱,荆芥1钱,蔓荆子1钱,防风1钱,猪牙皂角1钱,甘草1钱,黄芩1钱,黄连(酒

更多治疗疠疡风的方剂

治疗疠疡风的中成药 愈风丹

,即以炼蜜和入臼内,捣一千杵,丸如大鸡头大。《疠疡机要》卷下引海藏方:方名:愈风丹组成:苦参1斤(

防风通圣散

或中风诸潮搐,并小儿诸疳积热,或惊风积热,伤寒疫疠而能辨者;或热甚怫结而反出不快者,或热黑陷将死:

百花膏

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3.有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心病、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时应去医院就诊。4.

六神丸

主治:《喉科心法》卷下引雷允上方之六神丸主治时邪疠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疔疮对口,痈疽

生肌散

能主治:《跌损妙方》之生肌散主治跌打损伤,臁疮,疠症。用法用量:每膏1张各下数分,贴伤处。若臁疮、

更多治疗疠疡风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疠疡风 《医心方》:[卷第四]治疡方第十八

。又方∶荷叶上水洗之。《极要方》疗面上生白驳名疠疡风方∶雄黄硫黄矾石以上等分为末,以猪膏和涂之。又

《杂病广要》:[身体类]疠

则》,揭出数十证,稍涉繁冗,今不采入。源由总说大风病须眉堕落者,皆从风湿冷得之,或因汗出入水得之,

《疠疡机要》:[上卷]本症治法

味逍遥散加生地黄及换肌散兼服。一疠疡生虫者,五方风邪翕合,相火制金,木盛所化,内食五脏,而症见于外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四天集·杂证谟疠风]述古治法(共八条)

散加生地黄,及换肌散兼服。一、疠疡生虫者,以五方风邪翕合,相火制金,金衰不能平木,所以化虫。内食五

《张氏医通》:[卷六诸风门]疠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