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京剧有什么关系
关公戏有又称红净戏,京剧现在的红净戏大多是以关公为主的,基本上承袭于元剧。比较著名的有《古城会》、《单刀会》、《华容道》、《走麦城》、《霸桥挑袍》等,现在京剧舞台上常演的不多。
善于演出关公戏的京剧艺术家有王洪寿、高盛麟、李洪春等
关公戏曲
三国故事改编成戏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据《大业拾遗记》载,炀帝(604—618)敕学士杜宝修《水饰图经》15卷,在曲江池大会群臣观看,其中属于三国故事的有5出。唐玄宗李隆基始创梨园,三国故事的剧目更加增多。北宋时有种影戏(疑为现今的皮影戏),即有关羽形象的出现。宋人张来(1054—1114)所著《明道杂志》中记载:“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元人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称,金院本有《大刘备》、《赤壁鏖兵》、《骂吕布》、《襄阳会》等6种三国戏,每出戏中都有关羽的形象。
进入元代,杂剧逐渐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主流,三国戏当是杂剧中的重要一类。据《元曲选》等古籍记载,以三国故事编写的杂剧约60多种,而以关羽为主角且属名家创作的就有10多种,现择其中主要的简介下: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简称《单刀会》,关汉卿撰。全剧7折,以鲁肃设宴索荆州,关云长单刀赴会为素材写成。现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和《孤本元明杂剧》两种刊本。
《关张双赴西蜀梦》,简称《双赴梦》,关汉卿撰。全剧4折,写刘备夺得阆州收关羽、张
飞二位弟弟英魂,剧情纯属虚构。现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简称《三战吕布》,郑光祖撰。剧情取材于《三国志平话》卷上《三战吕布》一节。现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云长千里独行》,简称《千里走单骑》,作者不详。剧情以《三国志平话》中曹公赠袍和千里独行两节为素材。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简称《桃园结义》,作者不详。剧情以《三国志平话》卷上“桃园结义”一节为素材。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云长古城聚义》,简称《古城会》,作者不详,原作已佚,现演剧本为后人新作。剧情以《三国志平话》中“古城聚义”和“斩蔡阳”两节为素材。元时亦有《斩蔡阳》的剧目,在《三国志平话》中“斩蔡阳”与“古城聚义”紧相连属,《古城会》和《斩蔡阳》是一本戏中不同两折。
《关云长单刀劈四寇》,简称《单刀劈四寇》,作者不详。剧中人物均出自《三国志平话》之中,但情节却系虚构编造。“四寇”为董卓余党李催、郭汜、樊稠、张济。董卓被杀后,四寇命人下书索王允、吕布、李肃等人。吕布率兵往西凉府攻四寇,先锋李肃战败自刎;吕布与四寇交战,屡次鼻中出血,布心狐疑,撤兵退走。四寇兵围长安,王允坠城而死;四寇各封官职,欲徒献帝至西凉。国舅董承得知,先送献帝往洛阳,四寇追至黄河岸边,恰遇曹操至济州催粮至此,遂派出曹仁、许褚、曹霸、曹彰迎战四寇。此时刘备仍任平原县令,关羽回乡祭祖,返回平原时路遇曹兵,得知此事,怒而请战,先后刀劈四寇。董承为关羽请功,献帝遂封刘备为德州太守,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以上情节均为《三国志平话》所没有。此剧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大王月夜斩韶蝉》,作者不详,原作已佚。所写剧情于史无据,亦不见《三国志平话》当为作者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
《汉寿亭侯怒斩关平》,简称《怒斩关平》,作者不详。剧中主要人物皆出自《三国志平话》,但本事却于史无据,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的“关公斩子”故事写成。关羽生日,孔明、张飞、赵云、黄忠等前往荆州庆贺,正欲返回西川,江夏张虎、张彪二寇作乱。孔明派小五虎(五虎上将之子)关平、张苞、赵冲、马忠、黄越迎敌。小五虎获胜,生擒二张,在驰马回营报功途中,关平战马踏死平民王荣之子。王荣前往荆州告状,州官不敢受理。王荣正欲自尽,幸遇关羽马夫指点,便到元帅府击鼓喊冤。关羽大义灭亲欲斩关平,赵云等求情被羽驳回。张飞赶来,欲与赵云等各斩其子,使小五虎将同死。王荣见状,情愿息讼撤诉,关羽乃释关平。姜维前来宣沼,赐王荣黄金百两,免本处差役。此剧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秉烛达旦》,尚仲贤撰,原作已佚。剧情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而成。
明、清时代随着对关羽不断地加官晋爵,关羽戏越编越多,称谓也随之而改称关圣、关帝
了。乾隆时期(1735—1795),特命庄格亲王、张德德等人系统地辑录和整理了供内廷演出的三国联合大戏《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关羽戏占了很大的比重。该长剧的情节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少部分是吸收了《三国志平话》、《关帝外记》等书和民间的传说故事。这样庞大的剧本,可惜只限于宫廷演出,以致影响不广。清代中叶,产生了新的剧种——京剧。起初剧目中就有155出三国戏,而以关羽为主角的则占到五分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以饰演关羽为主的“红生”行当。著名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红生演员)编演了连台本关羽戏,由关羽出世的《斩熊虎》,演至其死后的《雪地斩越吉》共36出。王鸿寿的弟子李洪春又增编了《走范阳》、《阅军教刀》、《收姚斌》、《破羌兵》、《教子观鱼》,使关羽戏连台本成为41出。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洪春演出的《关羽戏集》只选录了其中的27出,即《斩熊虎》、《桃园结义》、《造刀投军》、《斩华雄》、《斩车胄》、《屯土山》、《赠袍赠马》、《白马坡》、《诛文丑》、《阅军教刀》、《破汝南》、《灞桥挑袍》、《过五关》、《收周仓》、《古城会》、《训弟》《收关平》、《火烧博望坡》、《汉津口》、《临江会》、《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取襄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走麦城》等。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程长庚(1812—1882)与卢胜奎等人,参考《鼎峙春秋》等剧目,编演了从《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36出联台本三国戏。
盛演关公戏的剧种、剧目
盛演关公戏的剧种首推京剧和蒲剧。京剧是华夏大地的主要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蒲剧是关羽家乡的地方剧种。据不完全统计,京剧与蒲剧现在上演的关公剧目尚有30余出,并造就了一大批善演关公戏的著名艺人。京剧老前辈程长庚被观众称为“活关公”,赞扬他;迨出场后冠剑雄豪,音节慷爽,如当年关羽之再世”。米喜子演关羽也被人称绝,观众看其演出有如真关帝显圣之感,曾使人敬畏离座。当代的京剧名家李洪春、王金潞在塑造关公形象上都有独创之功。蒲剧著名演员董银午吸取京剧关公戏的艺术精华,大胆改革服装、化装、道具和作派表演,使人耳目一新。他演的《出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取长沙》等剧目,均属脍炙人口之作,除京剧、蒲剧之外,兴演关公戏的地方剧种还有: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湖南等地的汉剧,其代表剧目有《桃园结义》、《汜水关》、《挑袍》、《古城会》、《华容道》、《战沙》等10余出;流行于四川和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川剧,其代表剧目有《步月杀熊》、《因土山》《聚古城》、《水擒庞德》等;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的徽剧;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豫剧;流行于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的粤剧;流行于湖南的湘剧;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四川部分地区的滇剧;流行于广西和湖南部分地区的桂剧;流行于江苏苏州一带的昆剧;流行于江苏北部、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区的淮剧;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及东北三省部分地区的河北梆子;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各省部分地区的秦腔;流行于江西的弋阳腔和流行于安徽部分地区的青阳腔。尤其是北京昆曲剧院侯少奎主演的《水淹七军》,成为近年海内外公认的佳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关公戏无处不演,无处不唱。这也是关公影响遍及华夏的最好证例。
说唱关公的曲艺节目亦有不少,曲种有京韵大鼓、河南武坠子、评书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京津红极一时的“鼓界大王’’刘宝全,一生演唱的京韵大鼓曲目不过30段,其中《战长沙》(另名《关黄对刀》、《箭射盔缨》)和《华容道》等唱做俱佳,脍炙人口,至今传唱不绝。袁阔成的评评书《三国演义》,关羽故事久演不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深受听众喜爱。
舞台上的关公艺术形象
戏曲舞台艺术是一种内容广泛、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关公戏因其“乃戏中超然一派,与其它各剧绝然不同”,其舞台艺术除具有戏曲舞台艺术这个大范畴的所有特征之外—,又有其独特之处。戏曲演员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生行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须生、老武生、红生等。“红生”是演关公的特有行当,京剧早期演关公的红生以米喜子最为有名,辛亥革命前后以江南一带的王鸿寿(艺名三麻子)演技最佳。脸谱,为戏曲特有术,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关公是正貌,以忠勇见称,脸谱当然是红色,这至少在元代已成定式;但关公的红脸又是发展变化着的。清咸丰、同治年间,京剧名伶于四胜演关公只勾眼,上场前则痛饮一大碗酒,面色即很快变红,这是一种“醉”红。程长庚受此启发,改关公为“重枣脸、丹凤眼、卧蚕眉,研墨和朱,细心描画,开脸之美,一时无匹”。大约光绪初年,王鸿寿则将关公的脸谱改为大红色。“五绺”髯口为扮演关公这个角色时所专用,五绺即耳际两绺,嘴上两绺,须下一绺,此专称“关公髯”。关公这一角色专用的盔头为绿色,缀黄绒球,后有后兜(披风),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戏曲舞台的关公随身道具是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青龙偃月刀则是关公的专用之物。关公戏的表演,除戏曲中通用的基本程式外,还有不少特殊的极为严格的要求。近代戏曲评论家周剑云在评论王鸿寿所演《走麦城》时说:演者必熟读《三国演义》,定精神、艺术二类。所谓精神者,长存尊敬之心,扫除龌龊之态(伶界对于关公崇拜之热度,无论何人,皆难比拟,群称圣贤爷而不名),认定戏中之人,忘却本来之我,虔诚揣摩,求其神与古会。策心既正,乃进而研究艺术。以予所见,第一在扮相之英武。要求扮相之佳,尤在开脸之肖。关公之像,异乎常人之像,眼也、眉也、色也(以真朱砂和油搅和)皆有特异之点,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第二在作工之肃穆。要求之好,尤在举动之镇静。关公之武艺,异于常人之武艺,儒将风度,重如泰山,智勇兼全,神威莫测。用力太猛,则流于粗野;手足无劲,则近于委靡。以是舞刀驰马,极不易做,此则勤习无懈,方能纯化。
舞台上的关公形象既要勇猛威武,又要刚健凝重。亮相则是塑造关公外部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亮相,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外部形象。据扮演关公的老艺人讲,戏曲中关公的特有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这是根据各地关庙中不同的关帝塑像和24副对联创造出来的“关公48图”提炼而成。另外,在唱腔、做工、扮相等方面,各个剧种扮演关公的名伶都有不少艺术积累和经验之谈。
不知道要详细到什么程度……
中国后周皇帝。即柴荣:(公元921~959年),周世宗,一称柴世宗,邢州尧山柴家庄人(今河北邢台隆尧)汉族。著名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后周世宗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955~959年为期五年,终年三十八岁。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显德元年(954)继郭威为帝,对军事、政治、经济继续进行整顿。军事上,他严明军纪,赏罚分明,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政治上,他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招民开垦逃户荒田;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此外,还扩建京城开封,恢复漕运,兴修水利,修订刑律和历法,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遗书,雕印古籍等。显德二年起,伐后蜀,收秦(今甘肃秦安北)、凤(今陕西凤县东)、成(今甘肃成县)、阶(今甘肃武都东)4州;此后又3次亲征南唐,至显德五年,得南唐江北、淮南14州。六年,北伐辽,收复瀛(今河北河间)、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县)3州及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东信安镇)3关。六年五月,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幽州,却英年早逝。
[编辑本段]身世经历
柴荣,后世又称柴世宗。父名柴守礼、祖父柴翁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据说,他的姑母本唐庄宗之嫔御,庄宗没,明宗遣其归家,行至河上遇大风雨,止于逆旅数日,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惠,父母知志不可夺,遂成婚于逆旅中。
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郭威的姑妈,他性谨厚,帮助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被收为养子,改名郭荣。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经商,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练就一身武艺,又读了大量史书和黄老著作。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后汉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郭威任邺都(公元大名)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被任为天雄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郭威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被隐帝诛杀,郭威起兵,以清君侧为名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后周建立,柴荣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公元濮阳)刺史、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吏民赖之。”其后加封晋王并出任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太祖驾崩,晋王荣按遗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左谏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编辑本段]大事年谱
公元921年,唐天佑十八年,一岁。农历9月24日,柴荣出生于邢州之别墅,籍贯邢州尧山县柴家庄。祖父柴翁,父柴守礼,姑柴氏(公元郭威做皇帝后封为皇后,谥号圣穆),世家豪右。
公元926年,后唐天成元年,六岁。郭威在洛阳娶尧山同里柴翁女为妻。据说,柴氏原唐庄宗嫔御。是年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庄宗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公元明宗)进宫后,柴氏被放回家,行至汴水,天雨不止,住于旅舍。偶遇郭威,看他体貌非凡,一见倾心。而郭威亦闻柴氏贤淑,遂成婚配。
公元927~946年,唐天成二年~后晋天福十一年,七~二十六岁。柴荣年未童冠,因侍姑母在郭威左右。时郭威无子,家道沦落,然以柴荣谨厚,故以庶事委之。柴荣悉心经度,资用获济,郭威甚怜之,乃养为己子,故名郭荣。期间曾去江陵贩运茶叶,一边做生意,一边习文练武,从而精通了骑射等武艺,读了大量史书及黄老著作。及长,弃商随郭威从戎。
公元936年,后晋天福二年,十六岁。时郭威在刘知远部下,威妻柴氏卒。
公元947年,后晋天福十二年,二十七岁。农历2月,郭威等劝刘知远在太原即皇帝位,仍用“天福”年号。农历闫7月,郭威以佐命功为枢密副使,加检校太保。柴荣授左监门卫将军。
公元949年,后汉乾佑二年,二十九岁。郭威镇邺,柴荣任天雄军牙内部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公元950年,后汉乾佑三年,三十岁。农历3月,授郭威邺都留守,枢密使、天雄节度使。柴荣随郭威在邺,协助郭威政尚清简,治绩有声。农历11月,汉隐帝刘承佑以议事为名杀害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位顾命大臣,并诛杀了出镇邺都的郭威和柴荣在京的家属。郭威的夫人张氏与诸子青哥、意哥,侄守筠、奉超、定哥和柴荣的妻子刘氏及长子宜哥与其二次子皆为汉诛。郭威闻讯,留柴荣在邺,以清君侧举兵至京郊之北,隐帝出城观战,官军败绩,隐帝被乱军所杀。郭威入开封,由太后临朝听政。是月,契丹南犯,郭威奉命北上抗辽。军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将士撕裂黄旗,披于威身,拥呼万岁,返回京都。
公元951年,后周广顺元年,三十一岁。农历1月,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是月,授柴荣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镇,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澶之里弄湫隘,公署毁圮,柴荣即广其街肆,增廨宇,吏民赖之。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农历8月,郭威故夫人柴氏追立为皇后。农历12月,柴荣加检校太傅、同平章事。
公元953年,后周广顺三年,三十三岁。农历3月,郭威将重臣、枢密使王峻黜往外地,柴荣从澶州节度使任上出任开封尹兼功德使,封晋王。农历8月,柴荣第四子宗训生于澶州府第。农历10月,封柴荣为顿递使。农历12月,柴荣陪郭威郊庙行事。
公元954年,后周显德元年,三十四岁。农历1月,郭威大赦天下,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加晋王荣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宰臣冯道加守太师,范质加上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李谷加左仆射、集贤殿大学士。王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郭威寝病,召外甥重进受顾,令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临终前,屡戒柴荣,死后用纸衣瓦棺,不修地宫,不要守陵宫人,不得用石人、石兽,只立一石记子,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阴灵不相助。”不久,郭威病逝,终年五十一岁。晋王荣在柩前即位。农历3月,大赦天下,免诸道州府所欠去年夏秋租税。农历4月,郭威葬于新郑郭店,陵曰嵩陵,庙号太祖,谥曰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北汉勾结契丹南犯,柴荣召大臣议欲亲征,宰相冯道极力止,柴荣因言:“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道奏曰:“陛下得如太宗否?”柴荣怒曰:“冯相何少也!”乃罢其相位。曰:“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山压卵耳!”他率军兼程速进,在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北汉骁将张元徽被杀,刘崇军败北,契丹军退逃。此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他趁胜整饬军纪。樊爱能、何徽等70多名将士因临阵脱逃悉数斩杀,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赵匡胤等将士给予重赏。册封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农历5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将北汉都城太原包围,但由于粮饷不继,未能拿下太原。农历6月,下诏班师,车驾发离太原。过新郑亲拜嵩陵,祭奠而退。农历7月,拜范质为司守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李谷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不由科进第的魏仁浦聘为枢密使、检校太保,面对议者曰:“顾才何如耳!”百官上表请以农历9月24日诞圣日为“天清节”,从之。农历9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监雍兵仓,纵吏卒陪敛”被除名,流放沙门岛。宋州巡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因“盗经商船不捕获”被斩。农历10月,柴荣吸收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下令整顿军队,他说:“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柴荣遂命赵匡胤负责,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通过整顿,禁卫军成为一支威震邻国无比强大的军队。赵匡胤升为殿前都虞侯,张永德出任殿前都指挥使。在叶县巡检日,“挟私断杀平民”的供奉官郝光庭以“弃市”处决。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以“监纳厚取耗余”之罪,令其自尽。农历11月,黄河郓州界决口,“数州之地,洪流为患。”柴荣派宰相李谷监筑河堤,征发丁六万人,三十日而罢。
公元955年,后周显德二年,三十五岁。农历1月,柴荣诏:“在朝文班,各举堪为令录者一人。虽因族近亲,亦无妨嫌。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若在贪官浊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轻重,连坐举主。”农历3月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租税。”委派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带领士兵,征发民夫疏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并在李晏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垒,派重兵戍守。又派德州刺史张藏英召募边境骁勇之民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军,形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边民得以安居乐业。为选拔人才,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柴荣亲自阅览新举进士的诗赋、论文与策文。农历4月,诏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期以来春兴役。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并采纳比部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农历5月,废童子、经明二科及条贯考试次第。柴荣派向训、王景率军西征后蜀,欲收复秦、风、成、阶四州。是月,下诏:“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今后不得创造寺院兰若”,并“禁私变僧尼”。当年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农历7月,因西征之师,军需供应不继,战事陷于僵局,周将执意请求罢兵。柴荣派赵匡胤作为特使前往秦州前线视察战局,及回,具以事实上奏,极言秦、凤诸州可取。柴荣提拔王景兼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西南面行营都监。农历9月,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规定除“县官法物,军器次寺观钟磬钹铎之类所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值。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处死,不及者论刑有差。”农历闰9月,大破西川军,秦、成、阶三州相继归附。农历11月,周军最后攻克凤州,收复四州之地。农历12月,命起居郎陶文举征残租于宋州。文举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数千,冤号之声闻于道路,有悼髦之辈,不胜其刑而死者数人,物议以为不允。
公元956年,后周显德三年,三十六岁。农历1月,发丁夫十万城京师罗城。柴荣下诏亲征南唐,派李谷、李重进、赵匡胤等战将出征。后来发现李谷怯懦,李重进战无不克,遂将李谷调开,任命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指挥使,从而大败唐军,取滁、扬、秦、光、舒、蕲六州。后因雨季来临,留李重进军围攻寿州,农历5月班师回京。农历5月,柴荣征集工匠“于大梁城西汴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绝唐兵。”农历7月,皇后符氏薨于滋德殿,终年二十六岁。农历8月,端明殿学士王朴撰成新历上之,命曰《显德钦天历》,并开始行用。王朴于农历9月升任尚书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农历10月,葬宣懿皇后于懿陵。诏:“漳河以北都县,并许盐货通商,逐处有咸卤之地,一任户煎炼。”赵匡胤晋升为匡国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跻身于后周大将行列。农历11月,放华山隐者陈抟归山。柴荣说:“帝素闻抟有道术,征之赴阙,月余放还归隐。”农历12月,故襄邑县令刘居方在任廉洁,死后赠右补阙,子刘士衡赐学究出身,以奖廉吏。
公元957年,后周显德四年,三十七岁。农历1月,诏天下见禁罪人,除大辟处,一律释放。准兵部上书张昭上言:“编修太祖实录及梁、唐二末帝实录。”农历2月,柴荣再次亲征南唐,攻破南唐援军紫金山寨,克寿州。消灭唐军四万人,获船舰数百艘,钱帛器械无数,车驾发下蔡还京。农历4月,故彭城郡夫人刘氏册封为皇后。故皇弟、皇子均赠封,故皇妹册封。农历5月,李重进、向训、张永德、赵匡胤等因功晋升官职。宰臣范质、李谷、王溥并爵邑,改功臣。枢密使魏仁浦加检校太傅进封开国公。农历8月,升王朴为枢密使,检校太保。前濮州刺史胡立自蜀回。农历10月,先期刺令光广造军士袍襦,不即办集,命斩之。至是以小过见诛,人皆冤之。诏悬制科凡三,其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其二曰经学优深可谓师法科,其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不限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召。农历11月,柴荣亲率诸军第三次征南唐,攻濠州、败唐军于涡。遂鼓行而东,沿淮城栅,所至皆下。农历12月泗州守将以城降,柴荣亲率水陆大军东下,得敌舰船三百余艘,加之周军数百艘舰船,水陆俱奔,所向皆捷,连降濠州、涟水、亳州。
公元958年,后周显德五年,三十八岁。农历1月,柴荣亲攻楚州,遇到楚军防御使张彦卿的誓死奋击,周兵死伤甚重。“拔之,斩伪守将张彦卿等,六军大掠,城内军民死者万余人,庐舍焚之殆尽。”农历2月,车驾发楚州南巡,破扬州,继续扩大战果。农历3月,幸泰州、广陵、迎銮江口,大败敌军。南唐主李璟迁陈觉奉表陈情,献贡品,被迫谴人献四州之地,画江为界,岁输贡物十万,以求息兵。柴荣悉平江北,得州十四,县六十。南唐去帝称号,只称“江南国主”。令翰林学士李昉对被贡者进行复试。诏曰:“比者以近年贡举,颇事有循,频诏有司精加试练,所冀去留无滥,优秀昭然。昨据贡院奏,今年新及第士等,所试文字或有否臧,奚命辞臣再今考覆,庶泾、渭之不杂,免玉石之相参。”农历4月,车驾发扬州还京。新太庙城,迁五庙神主入于其室。农历5月,下诏:“侍卫诸军及诸道将士各赐等第优给。应行营将士殉于王事者,各与赠官;亲的子孙,并量才录用;伤夷残废,别赐救接。淮南诸州及徐、宿、宋、亳、陈、颖、许蔡等州,所欠去年秋夏税物,并于除放。”农历6月,命窦俨参定雅乐。有司奏御膳料,柴荣批曰:“朕之常膳今后减半,余人依旧。”兵部尚书张昭等撰《周太祖实录》三十卷成。农历7月,颁行《大周刑统》。赐诸道节度使、刺史《均田图》。农历10月,诏淮南诸州乡军,并放归农。均定河南六十州税赋。颁行《均田图》。诏曰:“言念地征,罕臻艺极,须并行均定,所冀永适轻重……”让地方官吏均定田赋。并派官吏巡行诸州,丈量土地,以据田亩,定税赋。农历11月,诏翰林学士窦俨,集文学之士,撰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农历12月,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因擅杀降卒弃市。楚州防御使张顺因贪污榷税钱五十万,官丝二千两赐死。诏重定诸道州府幕职令录佐官料钱,其州县官俸户宜停。
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三十九岁。农历1月,诏:“每年新及第进士及诸闻喜宴,宜令宣徽院指挥排比。”“礼部贡院今后及第举人,逐科等第定人数姓名,并所试文学奏文,候敕下发榜。”农历2月,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河。发滑、亳二州丁夫浚五丈河,东流于定陶,入济,以通青、郓水运之路。又疏蔡河,以通陈、颍水运之路。左补阙王德成因举官不当,左迁右赞善大夫。农历4月,柴荣亲率诸军北伐契丹。至宁州,刺史王洪以城降。之后,领兵水陆俱下,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至瓦桥关,守将姚内斌以城降。鄚州刺史刘楚信以州降。农历5月,瀛州刺史高彦晖以本城归顺。这次出师,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柴荣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遇疾而返。农历6月,柴荣因病班师回到汴京,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升赵匡胤为检校太傅、殿前都俭点。立魏王符彦卿女为皇后。以皇长子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农历6月19日柴荣驾崩,终年三十九岁,其子柴宗训柩前即位,时年七岁。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执掌朝政。农历11月,葬柴荣于新郑陵上村,谥曰睿武孝文皇帝,陵曰庆陵,庙号世宗。以贞惠皇后刘氏附焉。
[编辑本段]周世宗改革
周世宗柴荣(921—959)后周第二代皇帝。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后周开国皇帝太祖郭威在位期间,曾就恢复农业生产、革除累朝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显德元年(954),柴荣即位,广泛收罗人才,继续推行改革。政治上,澄清吏治,严明赏罚,惩治贪赃,倡导节俭,力戒奢华。经济上,鼓励逃户回乡定居,减免各种无名科敛,安抚流民,招民垦殖逃户田,编制《均田图》,派遣使者分赴各地均定田租,查实隐匿耕地,使之均摊正税,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动员民众兴修水利,疏浚漕运;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 3 万余所,敕额外僧尼一律还为编户,禁私度僧尼;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缓解了唐末以来长期缺钱的局面。军事上,整肃军纪。显德元年,处决了与北汉作战时临阵溃逃并劫掠辎重,扬言周军已败的禁军大将樊爱能、何徽以及中级将校 70 余人。班师后,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募壮勇,组成了精锐的中央禁军。周世宗还修订刑律,修订历法,考正雅乐,广搜遗书,雕印古籍。显德二年,世宗采用王朴提出的“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致力于统一全国的大业,先出兵后蜀,收回 4 州。次年伐南唐,经三年苦战,收回淮南、江北 14 州 60 余县。六年征辽,收回燕云 16 州中的 3 州,五月间,乘胜进取幽州,突患重病,被迫班师,六月卒,年 39 岁。世宗柴荣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改革及成就,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周世宗灭佛
后周显德二年(955)五月,后周世宗诏天下寺院,非敕赐寺额者皆废之,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并于当留寺院中,今后不得再造寺院。禁私度僧尼,凡欲出家者,须先取得祖父母、父母、伯叔同意,方许出家。唯两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京兆府(今陕西西安)、青州(今山东益都)置戒坛。禁僧俗舍身、断手足、炼指、带铃、挂灯、毁破身体等。有如所犯,所在严断,递配边远,勒令还俗。重者准格律处分。令两京及诸州每年造僧帐两本,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有死亡还俗随时开落。当年废寺院三万O三百三十六座,存二千六百九十座。有僧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万八千七百五十六。此即佛教史上著名的周世宗灭佛。至九月,周世宗又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毁铜钱造器皿及铸佛象,于初一,敕立监采铜铸钱,除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磬钹铎之外,民间铜器、佛像,限五十日内全部送官,官给价值;过期匿而不送,五斤以上死罪,一斤以下徒二年。
[编辑本段]周世宗大义责夏州
后周显德二年(955)正月,定难节度使(治夏州,今内蒙白城子)李彝殷不满与之相邻的府州(今陕西府谷)折氏升为节度使,与自己并列,拒绝府州使节通过其辖境入周。周世宗柴荣与宰相商议,宰相以为夏州是边镇,向来加以优恤,而府州偏小,无关大局,宜抚谕李彝殷。但世宗以为府州折德扆忠心对周,抗北汉,不可一旦弃之,夏州只产羊马,而贸易百货全部仰仗中原。于是遣供奉官齐藏珍赍诏书责李彝殷。李彝殷谢罪。
可以参考《新五代史》……
http://guoxuebaiducom/page/d0c2cee5b4facab7/12html
谢谢!
1 边个识得翻译以下古文
房恭懿,字慎言,是河南洛阳人。
父亲房谟,曾任南齐的吏部尚书。恭懿性格深沉,有器量,精于参与政事。
他(曾)在南齐为官,最初任开府参军事,(后来)先后担任平恩县令、济阴太守,都博得能干的名声。(只是)正赶上南齐灭亡,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尉迥作乱时,恭懿也参与其中,尉迥失败后,恭懿就赋闲在家。开皇年初,(由于)吏部尚书苏威推荐,恭懿被授予新丰县令一职,他的政绩是三辅地区最好的。
隋文帝听说后就嘉奖他,赏赐了四百匹绢帛,恭懿把所得的赏赐都分给贫困的人。不久,皇上又赏赐了三百石米,恭懿再次用它来赈济穷人。
皇上闻讯就制止了他。当时,每月初一,雍州所属县令都要朝谒天子。
隋文帝见到房恭懿时,一定要把他叫到坐榻前,向他征询治理百姓的方略。(后来)由于苏威又一次举荐,他被破格提拔为泽州司马,有卓越的政绩,又被赏赐百匹绢帛,一匹良马。
升任德州司马,在职一年多,卢恺又上奏朝廷,(说)恭懿的政绩是天下最好的。皇上非常看重他,就又赏赐绢帛百匹,于是对各州朝集使说:“(有)像房恭懿(这样)一心想着国家,爱护黎民百姓(的官员),这实在是上天和祖先保佑我大隋王朝,哪里是我微薄的能力能招致的呢!我立刻封他为刺史。
这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州郡,当今天下人都要以他为模范,你们都应该向他学习。”皇上又说:“房恭懿所在之处,把他看作父母。
我如果视而不见,不加奖赏,那么上天和祖先就该会责备我了。宫廷内外的官员应当理解我的心意。”
(然而)不久,国子博士何妥上奏(朝廷)说,恭懿是尉迥的余党,不应该在朝为官,苏威、卢恺二人相互勾结,故意隐瞒(这一点),举荐他。隋文帝(闻奏)大怒,恭懿竟然(因此)获罪,被发配到岭南充军。
时隔不久,他又被召回京师,走到洪州,就生病死了。一直到今天,论及此事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饮,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了吗?座中的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实情全都禀报了(皇帝)。
(皇帝)笑着说:“的确这样,你没有欺骗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2 疱丁解牛文言文的翻译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本为虚词,无特定之意,可解成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意思是:只看见一个虚线的牛,就是只看见怎么样去解)。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因为不知道怎么砍,所以砍到骨头的时候就容易坏)。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3 新课标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七单元郑人有且买履者的所有翻译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有个想买鞋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
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用尺子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子。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灯谜郑人买履(打三字口语一) 谜底:不知足[1]。
4 文言文翻译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军官们都说:“好。”项羽就和章邯约好日期在洹(huán,桓)水南岸的殷墟上会晤。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
部队到了新安。诸侯军的官兵以前曾经被征徭役,驻守边塞,路过秦中时,秦中官兵很多人对待他们不像样子,等到秦军投降之后,诸侯军的官兵很多人就借着胜利的威势,象对待奴隶一样地使唤他们,随意侮辱。秦军官兵很多人私下议论:“章将军骗我们投降了诸侯军,如果能入关灭秦,倒是很好;如果不能,诸侯军俘虏我们退回关东,秦朝廷必定会把我们父母妻儿全部杀掉。”诸侯军将领们暗地访知秦军官兵的这些议论,就报告了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道:“秦军官兵人数仍很多,他们内心里还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指挥,事情就危险了,不如把他们杀掉,只带章邯、长史司马欣、都尉董翳(yì,益)进入秦地。”于是楚军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击杀坑埋在新安城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好运!
5 文言文 项羽少有大志 翻译文言文启蒙读本版: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全篇翻译版: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后来项梁又杀了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
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
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
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就把项籍叫进来了。
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给项籍使了个眼色,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
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
项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强官吏,向他们说明起事反秦的道理,于是就发动吴中之兵起事了。项梁派人去接收吴中郡下属各县,共得精兵八千人。
又部署郡中豪杰,派他们分别做校尉、候、司马。其中有一个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来找项梁诉说,项梁说:“前些日子某家办丧事,我让你去做一件事,你没有办成,所以不能任用你。”
众人听了都很敬服。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
这时候,广陵人召平为陈王去巡行占领广陵,广陵没有归服。召平听说陈王兵败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过长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
召平说:“江东之地已经平定,赶快带兵西进攻秦。”项梁就带领八千人渡过长江向西进军。
听说陈婴已经占据了东阳,项梁就派使者去东阳,想要同陈婴合兵西进。陈婴,原先是东阳县的令史,在县中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赞他是忠厚老实的人。
东阳县的年轻人杀了县令,聚集起数千人,想推举出一位首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就来请陈婴。陈婴推辞说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就强行让陈婴当了首领,县中追随的人有两万。
那帮年轻人想索性立陈婴为王,为与其他军队相区别,用青巾裹头,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义军。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们陈家的媳妇,还从没听说你们陈家祖上有显贵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这么大的名声,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依我看,不如去归属谁,起事成功还可以封侯,起事失败也容易逃脱,因为那样你就不是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陈婴听了母亲的话,没敢做王。
他对军吏们说:“项氏世世代代做大将,在楚国是名门。现在我们要起义成大事,那就非得项家的人不可。
我们依靠了名门大族,灭亡秦朝就确定无疑了。”于是军众听从了他的话,把军队归属于项梁。
项梁渡过淮河向北进军,黥布、蒲将军也率部队归属于项梁。这样,项梁总共有了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pī,批)。
这时候,秦嘉已经立景驹做了楚王,驻扎在彭城以东,想要阻挡项梁西进。项梁对将士们说:“陈王最先起义,仗打得不顺利,不知道如今在什么地方。
现在秦嘉背叛了陈王而立景驹为楚王,这是大逆不道。”于是进军攻打秦嘉。
秦嘉的军队战败而逃,项梁率兵追击,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过头来与项梁交占,打了一天,秦嘉战。
6 古文翻译,求解答,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屋选自《说文解字序》〔原文〕(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①。
时有六书②。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
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
四曰左书,即秦隶书③。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
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④。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⑤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⑥。〔注释〕①亡新居摄:指王莽摄政。
王莽代汉后国号称“新”,“亡”指它被刘秀所灭。“亡新 ”犹言“伪新”。
应制:奉皇帝之命。②六书:六种字体。
与文字构制的“六书”不 同。③左书:左即“佐”意。
以“佐”相称,知当时法定的标准字体仍为小篆。 ④鲁恭王:汉景帝之子刘余,封国在鲁,谥号为恭。
他为了扩大王府,拆毁了一些孔府房屋,在夹壁中发现一些前代藏书。字体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称“蝌蚪文”,又称“孔壁古文”。
实际是六国文字。⑤鼎彝:鼎是炊具,彝是酒器,泛指青铜器。
铭:铸在青铜 上的铭文用字。⑥汉字更远的历史状况虽不可再见到,但详情的大略可以做些解说。
〔翻译〕到了王莽执政摄行王事的时候,他要大司空甄丰等人检校书籍,以标榜自己尽力于制礼作乐之事。这期间对古文字很有一些改动。
那时有六种字体,第一叫古文,这种文字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中收藏的一批古籍;第二叫奇字,它也是古文,不过字体又同古文有别:第三叫篆书,也就是小篆:第四叫左书,即秦朝的隶书,是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创制的;第五叫缪篆,是用在玺符印鉴上的文字;第六叫鸟虫书,是写在旗幡等物上的。鲁恭王拆毁孔子住宅,(无意中)得到了《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等古文典籍。
(古文典籍)还有北平侯张仓所献的《左传》。一些郡县、诸侯国也往往从地下发掘出前代的宝鼎和器物。
它们的铭文就是前代的古文。(这些古文字数据)彼此多相似,虽说不能再现远古文字的全貌,但是先秦古文字的情况却能知道大概了。
〔原文〕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就乱常行,以耀于世①。诸生竞逐说字解经,醓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②。
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③。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④。
“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⑤。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之文,谬于史籀。
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⑥。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⑦。
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⑧。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⑨!〔注释〕①“大共非訾”句:大都是非议毁谤讲说古文字的人,认为都是好弄奇怪的人。
故:故意。 诡更正文:弄假改变字的正确写法。
乡壁虚造:向壁伪造。“乡”通“向”。
不可知之收:不可理解的错字。②诸生:今文家博士们。
醓字同喧,喧称,即嚷着说。父子相传: 即一代一代传授下来。
③猥:曲,卑贱。猥曰:鄙陋地说。
马头人为长:长字的古文作,隶体变成,当时有的人按隶体说它的上部是马字的头部,下部是人字。斗字:金文作,篆体为。
汉隶作,当时被分析为“人持十(升)为斗”的会意字。单体的虫音hu ǐ,即虺字的初体,指覆蛇。
字形为。双体的虫虫是昆 虫的昆字的初体。
三体的虫,是总称的虫类义。“虫者,,屈中也”是说中字的长竖下部弯曲,就成虫字。
许慎认为这三个字形体的解释都是不对的,是由于不知字形的演变所致。④廷尉解释法律条文,错到竟然用字形的误解来解释法律。
⑤苛人受钱:汉代律令中有“诃人受钱”一条。是说诃责审案人接受贿赂。
“诃 ”字用“苛”字作通假,当时的隶书俗体又写成“可(苛)人钱”句讲成:不再审理而钩取被审者的钱。⑥卖弄他们习以为常的错误说法, 拒绝接受很少听到的正确解释。
⑦通学:通达合理的学问。字例之条:字形的规律,即六书。
怪旧艺而善野言:对传统的解释感到奇怪,喜欢道听途说。究洞:深知圣人深奥隐微的旨意。
⑧幼子承诏:幼子指学僮:承诏谓师之教告。秦汉以前,“诏”字有一般 的“教训”义,不专用于帝王的文书命令。
神仙之术:指传说中的黄帝死时乘龙升天。既然《他颉篇》是黄帝所作,要“幼子承诏”继位,由此可知书中必记有黄帝升天的仙术。
这是望文生义者的错误推理。⑨迷误不谕:执迷不悟。
〔翻译〕世人无知,极力否定、诋毁古文,认为古文是好奇的人故意改变现行文字的写法,假托出自孔子住宅墙壁,伪造出来的不能知晓的文字;(认为古文)是诡变正字,搅乱常规;(认为拥护古文的人)是想借它炫耀于世。很有一些儒生(喜欢凭着臆断)争着抢着解说文字和《经》义。
他们把秦朝才有的隶书当做仓颉时代的文字,说什么「文字是父子相传的,那里会改变昵」?他们竟然瞎说:「马字头作一人字是长。」「人握十是斗。
」「虫字是屈写中字的一竖。」掌刑官解说法。
450分有机会能上德州学院,德州学院历年分数位于450分到500分之间,学校介绍如下:
一、学校简介:
1、德州学院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是一所山东省综合性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71年5月,2000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2、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32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图书2407万册,电子图书149万册,设有22个二级学院,3个研究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70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97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3000余人。
二、学术资源:
1、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德州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38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网上数据库27个,期刊5127种,报纸41种。
2、图书馆收藏的《六书正讹》《弘简录》《国语》《二程全书》《韩非子》《六经图》《孔丛子》等古籍均为明清刻本,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1 古代人都说文言文吗
古人和我们说话完全不一样,古人要是复活我们肯定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现在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口语,保留了一小部分古音方法,所以南方方言很难听懂,比如吴语、粤语。当然古代也有方言之分的。
古代也有官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的一种共通语,是做官的人便于行政交流必须学习的语言,所以叫官话,一般百姓如果活动范围广也要使用官话,便于交流。当然官话我们也听不懂。
具体到书面语,你所说的文言文是古代统一的书面语,是古代读书人统一使用的书面文字,你说的史官有可能是说民间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有文化的人根据他们口语的意思记录下来。提醒一下,古代史官写史不是民间采集,只是从古籍中选材料,你说的从事民间语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诗官,就是统治者派往民间收集民间诗歌的官员,《诗经》就是靠这些诗官做成的,他们写下的基本还是民间的本色语言,但不排除做了文学加工的可能。
总之,简单的说,官话写下来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不用官话写的作品,比如《海上花列传》是用吴语写成。
2 古代人说文言文吗古人说的是文言文,还记得史记上的记的陈胜说的那句话吗?“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里是引用陈胜做平民时的原话。越是古老的时候平民说的话越是难懂,《木兰辞》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三国》和《水浒》就是明时的白话文,就跟现在的语言差不多了。
其实,现在所说的文言文,是远古时期人们说话,成文当然与口语稍有不同,但差别应该不大。后来,在文章中沿用下来,而口语变化较大。到唐宋时代,文言与白话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后来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就用了当时的白话。白话文的普遍使用是在近现代。
其实现在还有一此地方方言中残留古人说话的影子,以厦门话为例,“吃了没有?”,厦门话只说“食未?”。“有没有?”只需说“有无?”如果问得详细些:“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厦门话则说“到底有抑无?”
3 古代人说话都说文言文吗、先秦时文言和口语基本一致中古汉语口语研究尚不足 大约在先秦时期,文言文还是和当时的口语一致的,与现在倾向使用双音节词不同,当时的汉语里单音节词占据上风。
《论语》《孟子》这类,可以说就是当时口语的实录。“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当时说话,就是这么个腔调。
但是由于书面语本身的保守性,加之以文言文为载体的儒家著作经典地位的确立,以及汉字对于汉语的巨大影响,文言文和口语很快就进入了漫长的双轨发展时期。大约在两汉时期,口语和文言文就有了一定的距离。
中国第一部方言著作、西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除了以通语解释方言以外,还注重以今语解释古语。《方言》卷一就记录:假、炽、怀、摧、詹、戾、艐,至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
[3] (大意为:假、炽、怀、摧、詹、戾、艐这些词,都是“至”的意思……是从古语分化出来的不同说法,现在有些地方已经通用了。) 虽然文言文和口语都在发展,但前者远远跟不上后者的速度,距离越拉越大。
可惜由于反映当时口语文献远没有文言文献那么丰富,中古时期汉语口语的研究尚有很大空间。2、唐代出现白话文宋代文言彻底脱节 这种情况在唐朝出现变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佛教的大发展。
由于潜在教徒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老百姓,出于方便传播佛教、吸引教徒的目的,大量翻译的佛经和佛教故事多使用当时的口语,成为早期白话的重要来源。到了宋朝,文言文和口语已经完全脱节。
当时的读书人,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一般口语要说的意思。宋吕本中《轩渠录》记述了这么个故事:族婶陈氏顷寓岩州,诸子宦游未归。
偶族侄大琮过州。陈婶令作代书寄其子,因口授云:“孩儿要劣你子,以阋阋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胳胝儿也。”
(应为开封地区方言,大意为:要给孩子买把小剪刀,剪去脚上的硬皮和老茧。) 大琮迟疑不能下笔。
婶笑云:“元来这厮儿也不识字!”[4] 宋朝的文人和学者们有时也使用白话文。譬如苏轼最爱用“呵呵”,在给挚友兼亲家文与可写信时、在给同事和文友鲜于子骏写信时、在给“河东狮吼”男主角陈季常写信时,都在末尾加上一句:“呵呵。”
[5]大儒朱熹在《朱子语类》中点评史书时也是一口白话:“南北史除了通鉴所取者,其余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说。”[6]宋人的日常对话,就是这么通俗。
3、皇帝也爱说大白话:成吉思汗和朱元璋的圣旨 到了元代,由于汉语并非统治者的母语,很多时候连皇帝的诏书也直录当时的口语。《长春真人西游记》记录了一篇成吉思汗写给丘处机的诏书,全文如下:宣差都元帅贾昌传奉成
本文2023-08-06 11:25: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0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