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瘀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病因病机 4 症状 5 关于干血痨 51 病因病机 52 症状 53 治疗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虚血瘀的方剂 2 治疗阴虚血瘀的中成药 3 阴虚血瘀相关药物 4 治疗阴虚血瘀的穴位 5 古籍中的阴虚血瘀 1 拼音
yīn xū xuè yū
2 概述阴虚血瘀为病机[1]。
3 病因病机由阴虚内热,血热妄行,溢出血络之外而成瘀;或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1]。
4 症状症见羸瘦,骨蒸潮热,肌肤甲错,面目黯黑,妇女经闭,舌红绛有瘀斑,或遍体紫红瘀点,脉弦细涩等[1]。
5 关于干血痨干血痨为病名[2]。见《血证论》卷五。早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就有关于干血的记载,症状及治疗与本病一致[2]。
51 病因病机
病因五劳所伤,虚火久蒸,干血内结,瘀滞不通,久则瘀血不去,新血难生,津血不通外荣[2]。
52 症状症见经闭不行,身体羸瘦,不思饮食,骨蒸潮热、肌肤甲错、面目黯黑等[2]。
53 治疗治宜活血行瘀,清其积热,方用大黄廑虫丸;继宜养血和血,方用当归补血汤、四物汤等[2]。
6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7 关于高风雀目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的穴位 2 治疗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的方剂 3 古籍中的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 1 拼音
gāo fēng què mù ·gān shèn yīn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highwind sparrow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夜盲,视野缩小,眼干涩,头晕耳鸣,失眠梦扰,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高风雀目证候[1]。
4 症状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患者夜盲,视野缩小,且眼内干涩不适,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口干,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2][1]。
5 证候分析
肝肾阴虚,精亏血少,不濡目窍,目络枯涩,玄府渐闭,则眼罹本症。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皆由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清窍及心神不宁所致。舌红少苔,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2]
6 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治宜滋养肝肾[2]。
62 方药治疗高风雀目·肝肾阴虚证可用明目地黄丸[备注]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神、牡丹皮、柴胡、当归、五味子。加减治疗:原方滋养肝肾,益精明目,用于眼底血管变细或色素堆积,视网膜颜色污秽者,宜加丹参、牛膝、夜明砂、毛冬青之类活血化瘀,通络消滞。虚热重者,酌加知母、黄柏。[2]
7 关于高风雀目高风雀目(highwind sparrow eye)为病名[3]。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其记载以《太平圣惠方》为早[2]。又称高风内障(见《张氏医通》卷八)、高风雀目内障(见《秘传眼科龙木论》)、高风障症(见《审视瑶函》)。是指眼外观端好,以夜盲和视野日渐缩窄为主要表现的眼病[1]。本病具有遗传倾向,多于青少年时期发病,一般双眼罹患,病程漫长[2]。日久则成青盲,或瞳内变生翳障[2]。
《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盖高风才至黄昏便不见,经年瞳子如金色,所谓黄风者即此也。”高风雀目又名高风雀目内障、高风内障、高风障症[3]。
高风雀目类似西医的视网膜色素变性[3]。
发热恶寒为症状名。即发热怕冷。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感冒、伤寒、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先见恶寒,继而发热,发热后恶寒即减轻。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为太阳表证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张氏医通·诸伤门》:“劳倦所伤,寒温不适,身热头痛,自汗恶寒,脉微而弱,黄芪建中汤。”参见发热:发热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内伤多虚,可见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由于发热的类型不同,又有壮热、微热、恶热、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因发热时间不同,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等;因发热部位不同,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痰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详见百科词条:发热恶寒 [ 最后修订于2016/1/27 16:18:07 共56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虚阳上浮为病机 。又称孤阳上越,或称虚阳不敛。由于阴虚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失所附而浮越于人体上部,出现两颧泛红等症的病理变化 。
详见百科词条:虚阳上浮 [ 最后修订于2015/12/20 19:42:51 共2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虚阳上浮如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虚火旺的穴位 2 治疗阴虚火旺的方剂 3 治疗阴虚火旺的中成药 4 阴虚火旺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阴虚火旺 1 拼音
yīn xū huǒ wàng
2 英文参考asthenic yin causing excessive pyrex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ire excess from Yin deficiency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yperactivity of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阴虚火旺(hyperactivity of fire due to yin deficiency[1])为病机[2]。是指 亏损,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而致虚火炽盛的病理变化,可见到烦躁易怒,两颧潮红, 亢进等症。见烦躁易怒、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咽痛、舌红少苔、 亢进脉细数等[3]。
4 病因病机
亏损而致虚火炽盛[2]。
5 症状症见烦躁易怒、两颧潮红、口干咽痛、 亢进等[4][2]。
6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虚内热的穴位 2 治疗阴虚内热的方剂 3 治疗阴虚内热的中成药 4 阴虚内热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阴虚内热 1 拼音
yīn xū nèi rè
2 英文参考yin asthenia generating intrinsic hea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阴虚内热为病机[1]。又称阴虚发热[1]。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
4 病因病机由于阴液损耗,水不制火可导致发热[1]。《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阴虚则内热。”
5 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夜热,或五心烦热,并且多兼见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1]。
6 治疗
治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1]。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
7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 5 症状 6 治疗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阴虚阳亢的方剂 2 治疗阴虚阳亢的中成药 3 阴虚阳亢相关药物 4 治疗阴虚阳亢的穴位 5 古籍中的阴虚阳亢 1 拼音
yīn xū yáng kàng
2 英文参考asthenic yin causing predominant yang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阴虚阳亢(hyperactivity of yang due to yin deficiency[1])为病机[2]。阴虚,阴不敛阳,阳相对亢奋而浮越于上的病理变化,可见到头晕目眩,面色潮红等症[1]。
4 病因病机精血或津液亏虚,导致阴阳平衡失调,阳气失去制约而浮动;阳又能使阴液进一步亏损,互为因果[3][2]。
5 症状
症见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咳血、消瘦或失眠、烦躁易怒,或遗精、 亢进,舌红而干,脉细数等[2]。
临床多见头晕目眩、头胀且痛、耳鸣如蝉、面红目赤、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健忘失眠,或遗精,或 亢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4]。
6 治疗治疗原则宜育阴潜阳[4][2]。
7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固阴煎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固阴煎 1 拼音
gù yīn jiān
2 处方人参适量,熟地35钱,山药(炒)2钱,山茱萸1钱半,远志7分(炒),炙甘草12钱,五味14粒,菟丝子(炒香)23钱。
3 功能主治肝肾两亏,遗精滑泄,带下崩漏,胎动不安,产后恶露不止,妇人阴挺。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肝肾血虚,胎动不安;产后冲任损伤,恶露不止。阴虚滑脱,以致下坠者。
4 固阴煎的用法用量水2钟,煎至7分,食远温服。
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肉23钱,或醋炒文蛤2钱,或乌梅肉2个;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2钱;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适量;肝肾血虚,小腹疼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23钱;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12钱;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1钱;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2钱(炒用)。
5 各家论述
《证因方论集要》:人参、熟地两补气血,山萸涩精固气,山药理脾固肾,远志交通心肾,炙甘草补卫和阴,菟丝强阴益精,五味酸敛肾气,阴虚精脱者,补以固阴也。
6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固阴煎 《妇人规》:[上卷经脉类]治崩淋经漏之法
末,每服一、二钱,温汤调下。若脾肾阴气不固者,固阴煎、五阴煎、秘元煎。固阴煎(见肾虚经乱)五阴煎(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九人集·妇人规(下)带浊遗淋类]带下(五八)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丸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
《景岳全书》:[卷之三十八人集·妇人规(上)经脉类]崩淋经漏不止(十二)。若阳气大虚脱陷者,四维散;若脾肾阴气不固者,固阴煎、五阴煎、秘元煎;若肝胆气虚,不能藏血者,必多
《妇人规》:[下卷带浊梦遗类]带下欲事过度,滑泄不固而带下者,宜秘元煎、寿脾煎、固阴煎、苓术菟丝丸、济生固精丸、锁精丸、金锁思仙丹之
《妇人规》:[上卷胎孕类]胎漏本文2023-08-06 11:34: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