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在明代的火器,是如何发展并投入使用的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出现在明代的火器,是如何发展并投入使用的呢?,第1张

兵器,历来被世界各国看做是御敌保国的重要条件,恩格斯提出“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可见,兵器对于每个国家、朝代、城邦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在我国,经历的漫长的冷兵器时代,随着经济发展、生产水平和冶铁技术的提高,为热兵器——火器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而在整个火器的发展历程中,明代是兵器变革最为剧烈的阶段,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由于火器的使用带来兵制的改革等等,都使得明代成为了火器的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就明代火器的使用情况和兵制的改革、军事思想的转变,来谈一谈明代火器的发展。

一、明代冷兵器与热兵器的交锋

明代仍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仍有诸多限制,导致明代仍未摆脱冷兵器的影响,然而从兵器的使用和兵制的改革方面来看,热兵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明代兵器是以冷兵器为主,热兵器——火器崛起的“弓马骑射”笼罩下火器觉醒的状态。

1、冷兵器仍占主导地位

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会使用各种原始的兵器,用来防身和狩猎,在我国的古籍中也有记载,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到后来的殷商,青铜的使用,让原来的武器杀伤力增强,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兵器逐渐由青铜变为铁质,再由铜、钢取代,整个冷兵器的发展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

在明代,冷兵器既有沿袭旧制的宋代传统的兵器,如宋代的长柄铁刀以及各种短兵器、弓箭和弩;也有明朝自制的兵器,如长枪和飞钩,和明代特制的长兵和绳系铁兵,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戚继光军中所用的特制狼牙筅等兵器;甚至引用了日本的兵器——日本刀,还进行了仿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明代,仍是以冷兵器的刀、枪、弓、箭、钩等为主要兵器的。

2、热兵器——火器的异军突起

早在北宋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冷热兵器并存的局面,但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只是运用在城池的攻守上,也只是一些简单的燃烧性的、爆炸性的运用,而到了元代,强大的蒙古人入主中原,成吉思汗的西征和进攻日本时,才真正见识到了火药的威力,得以在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

明代的火器发展是建立在宋元火器使用的经验之上的,在明代,生产力的提升、工艺的提升都是明代火器异军突起的前提条件,不仅在火器质量上有了突破,在火器种类数量上也有着惊人的突破,并且在这之中,还吸收了西方的一些技术,使得火器在明代迅速崛起,在战争中也表现出众,同时由于火器在战争中的辉煌战绩,也使得火器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同时改变着军队中传承几千年的编制、思想等等。

、‘明代是对于整个军事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沿袭旧制、突破创新的冷兵器时代,热兵器——火器犹如一匹黑马,使得明代在整个兵器变革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明代的火器演变以及部队编制的变革,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二、明代火器在战争中的突出贡献

明代是我们火器科学技术理论之始,由于经济、文化和战争的需要,火器得到广泛的应用,由此关于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情况就留下了诸多文献,如《阵记》、《大明会典》、《纪效新书》、《筹海图编》,尤其是《神器谱》是火器的专著,为我国的火器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火器的命脉——火药

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同时作为火器的燃料,对火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火药的认识和使用直接影响火器的发展。

孙元化在《西法神机》中提到,配置火药,必须了解硝、硫、碳的“性理”,并且《兵录火功药性》中明确记载了50多中火药的配方,不同的配方产生不同的威力,这也就说明,在明代人们已经掌握了火药的理论依据和配置规律了,而对于制作火药的工艺,在茅元仪的《武备志》中也有详细的记载,由此也表明火药的制作工艺上也有着较高的水平。

有着对火药的药性原理、配置比例和制作工艺的支撑,有这样强大的理论和技术后盾,火器的发展才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2、战场上累累战功的火器

在明代,火药为火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火器也迅速、全面的发展起来。火器的种类繁多,火铳、鸟枪、双管枪、连子铳、虎蹲炮、旋风炮、大将军炮、千子雷炮等等,在这其中尤其是管型的火器,发展最为迅速,也是运用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陆地上使用的各种类的火器外,还有水雷类的,如水底龙王炮、混龙江、即济雷等等,这也就为火器的发展开辟出了新的道路,为我国水上保卫增添了一层保护网。

根据茅元仪的《武备志》中的记载,火箭也在明代得到重视,并得到使用,根据发射方式的不同,分为了弓弩发射的火药箭和利用火药的反冲力推进的两大类,光燃烧性的火器就有七、八种,而这些都被运用到陆地、水上的攻守战争中,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明代边境冲突不断,瓦剌部的多次挑衅、“土木堡之变”、与后金努尔哈赤的战火延绵再到沿海倭寇的骚扰等等一系列的战争,火器也就被大量的使用,并且在这些战争中表现突出,显示出了热兵器——火器相较于冷兵器的优势,火器的使用时顺义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它的优势也让人们逐渐认识、接受、重视。

三、明代火器的威力重新定义了战争

火器的变化和发展是建立在战争上的,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随着战事的变化、需求的改变,天气、地势、对手的状态、装备等等无比影响着火器的改进和发展,火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步步改进、一步步完善。

1、火器以及兵制的上的变化发展

在明代,火器和火炮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仅仅一个步骑兵营就配备大炮16位、佛郎机炮256位、三眼枪1984枝、火箭7680枝、灭掳炮80位等等,然而一场战争又何止一个小小步骑兵营,再加上火器部队的完整装备,火器的使用数量庞大,在这样的火器武装之下,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对火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火器在军队中的广泛运用和赫赫战功,对于旧兵制来说,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火器的发展,所以火器的运用发展势必会影响军队内部的兵制变化和改革。在明代初期,引进了神机枪炮后,便在军队中创建了神机营,也就成为了我国的第一个炮兵营,同时出现了炮兵这种新的兵种,除了炮兵以外,还有战车的新兵种,这是伴随了火器装备部队出现的,与步兵、骑兵协同作战,大大的提升了冷兵器的时代的战斗力。

除了火炮部队、战车部队,还出现了辎重部队、具有火器装备的步兵、骑兵部队以及与水师配合的火器部队,在作战中,这些部队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拉开了冷兵器时代短兵相接的传统作战方式,开启了新的战争模式。

2、军事思想上的变化和发展

军事思想源于战争,火器的出现,让战争从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变成了远距离的“法术攻击”,这也就为军事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思考。

车营战法是明代较为普遍,也是接受度较高的一种战法,它注重火器和火器部队的运用,在实战中展现出了绝大的优势,这种战法从思想到行动,都体现了明朝已经进入到火器时代。在明代将领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他提出了“用车在用火,用火在用阵”的战术方针,要求步兵、骑兵重迭配置,长短互补,协同作战。

明代最为著名的将领戚继光同样再《纪效新书》中提到,作战必须“临时制变”,“因敌转化,因变用权,因人异施,因情措法”。

也就是说要灵活多变,作战时要会根据地形、对手的情况、风俗、我军的阵容、火力、人力等等来制定作战计划,创造出了以12人为基础的阵法,形成了“鸳鸯阵”、“三才阵”的戚家军基本阵型,同时这也是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精华。

军事思想是源于战争,但反之,军事思想的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反映到战争中,来得以验证和实践。军事思想的变化同时也是明代火器、兵制、战法发展的一个综合体现。

四、总结

兵器,无论是古代战争的冷兵器还是从明代崛起的热兵器——火器,再到现代的高科技武器,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生产力,同时兵器的变革发展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从火药被发明,简单的燃烧、爆破,再到火器的出现、火炮的出现、火箭的出现等等都是我们的先人一步步实践、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虽然在火器的种类、数量等方面未能冲破冷兵器的时代,但也为火器的发展、兵制的改革和军事思想的产生,乃至现代军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传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东征,民怀切。会稽耻,终须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扩展资料:

满江红,词牌名,双调,93字,仄韵。 词牌是填词的格式。

词的创作特点是先曲后词,即先有一个固定的乐曲,然后按这个乐曲的需要来创作歌词,所以人们常把词的这种写作过程称之为"填词",而对于这些有固定乐曲的歌词及字数、段落、句读、韵脚等创作要求,人们仿照曲牌的样式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做"词牌"。

 词和词牌最先大约产生于隋唐之际。宋人张炎认为:乐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张炎认为词始于隋唐,其实也不止是张炎,后蜀的何光远和与张炎同时代的王灼等人甚至还直接提出过词和词牌都产生在隋炀帝游幸江都之说。 

最先的词牌,应该是与曲牌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词牌从曲牌因袭而来。因为早期的词都是按先有的曲子填制而成,曲牌就是词牌,二者互相统一。但到了后来,随着时间的消磨,古老的曲谱不断地散失漶灭,许多词和曲谱便自然而然地分离开来。

而词的发展中,又有一些新的词牌不断从著名作家的笔下创作出来,便有了"自度"词牌的产生。不论因袭还是自度,词牌作为词写作基本格式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人们把词的这些写作格式统一称为"调",调是词牌的总称,所以在有关词的著作里出现"调寄"一类文字的时候,所指的就是词牌。

参考资料:

-郁达夫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

戚继光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7月调任浙江,到隆庆二年(1568)2月调任北疆,在东南沿海防倭抗倭13年,其中防守台州(治临海)7年3个月(15567-156310)。在整个抗倭战争中,戚家军大小百余战,累计歼灭倭寇及勾结倭寇的海盗约8万余人,戚家军阵亡将士约2千余人。

长沙之战总共消灭倭寇3000名。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俘虏29名.牺牲13人。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己方无一人牺牲。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俘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生擒1名,己方牺牲24人.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己方无一人阵亡.蔡陂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己方牺牲31人.

扩展资料:

倭寇

是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倭寇初时仅为九州沿海一带的名主、庄官等阶层及失业人民,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在长期战乱中失败的南朝封建主组织武士劫掠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区。因中国古籍称日本为倭国,故称倭寇。晚清时期,在光绪皇帝的上谕中,也大量使用“倭寇”指称日军,衍生出倭军、倭兵、倭炮、倭廷等词。

从洪武时起,明朝致力于加强海防,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此后海防较为平静。嘉靖以后,日本进入战国时代,在封建诸侯支持下,日本海盗与中国海盗王直、徐海等勾结一起,在江浙、福建沿海攻掠乡镇城邑,明朝东南倭患大起。明廷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但因朝政腐败而难有成效。嘉靖后期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先后平定江浙、福建、广东倭寇海盗,倭患始平。

王懿荣(一八四五——一九○○年)

字正儒,一字廉生,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光绪六年(一八八○年)进士,以翰林擢侍读,官至祭酒,《清史稿》有传。著有《汉石存目》二卷《南北朝存石目》八卷、《天壤阁杂记》一卷、《翠墨园语》等书。王氏富藏古玺印,其后人辑录复刊本《福山王氏劫余印存》一册,殆庚子之役藏印散失后仅存者。胡厚宣所著《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一书说,王懿荣于一八九九年首先发现甲骨刻辞,并断为是古代文字,是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

王懿荣又以精研古币见称,与钱币名家鲍康(子年)、李佐贤(竹朋)、杨继震(幼云)、潘祖荫(伯寅)、胡义赞(石查)、吴大澄(清卿),以及稍后之刘鹗(铁云)、罗振玉(叔蕴)诸人多有过从。据罗振玉《俑庐日札》称,王氏殁后,所藏钱币为刘鹗所得。其钱币学方面著述,已刊行的仅有神州国光社版《古泉精选》一卷。

一片甲骨惊天

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坐落在东城雍和宫对面的国子监里,这所国家皇家大学已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八旗子弟们,昏昏噩噩地花天酒地,全不把学业当一回事。

1894年7月16日,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王懿荣受命来到国子监,担任这里的最高长官“祭酒”。

王懿荣祖籍山东福山,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曾受到皇帝的嘉奖,赏戴蓝翎,加员外郎衔。王懿荣一生坎坷艰难,他的妻子为此常感到愁苦凄惨,不幸早逝。王懿荣任祭酒后,曾经写过一首诗。诗中说:

碧桃花下清明节,底事家书惯不来。昨梦乘风破浪去,满山灯火是烟台。

此诗表现了他不恋官位、热爱桑梓之情的真切。1895年初,日本攻占朝鲜之后,又出兵我国东北。后来,日军又在山东荣成登陆直逼威海卫军港的北洋海军。刚任国子监祭酒半年的王懿荣上奏皇帝,请求回山东老家操办团练。迎击日本侵略者。在山东莱阳,友人赠送给王懿荣一把当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用过的宝刀。戚继光也是山东人,他带领的“戚家军”勇猛顽强,成为明代抗倭的主力军。戚继光用过的宝刀薄如纸光如水,上面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的款识。王懿荣得了宝刀之后,曾写过一首《偶感》:

岂有雄心辄请缨,念家山破自魂惊。归来整旅虾夷散,五更犹闻匣剑鸣。

他亲自到第一线调查地形,构筑堡垒,决心把日军赶到东海里。

王懿荣学识渊博,对金石、版本、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他酷爱文物,为搜求散失在民间的古物几乎花尽了俸禄。有时手头紧张,他把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典卖了。他在一首自嘲诗中写到:

廿年冷臣意萧然,好古成魔力最坚。隆福寺归夸客夜,海王村暖典衣天。从来养志方为孝,自古倾家不在钱。墨癖书*是吾病,旁人休笑余癫癫。

1899年的秋天,王懿荣得了疟疾病,用了许多药,就是不见轻。京城里一位深谙药性的老中医给他开了一剂药方,家人马上就去中药店取。药取回来,家人在伙房用砂锅细细地煎,王懿荣捏着药方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走着走着,他的步子停下来。原来,药方上一味中药吸引住了他的目光:龙骨?怎么还有一味药叫龙骨呢?他想去看个究竟,脚刚一迈出门槛,家人端着煎好的汤药进屋里来了。王懿荣问:“药渣呢?”家人一听这莫名其妙的问话就随口答道:倒了。王懿荣认真地说:下次一定要留下!家人糊糊涂涂地答应下来。

王懿荣的病一阵好一阵坏的,过了几天,他又想起了龙骨的事,便不顾家人的劝阻,要去翻看药渣。自然,他是什么也没有见到,因为龙骨在药房里就已经捣碎了。

终于,王懿荣让家人从药店买回了没有捣碎的龙骨。他翻看再三,摩挲良久。虽然没有看出什么名堂来,但他心上却打下了“龙骨”的深深的印象。

话分两头说。王懿荣是皇家大学国子监的祭酒,又是北京城里有名的金石学家,加之他人品好,在京师学界颇有口碑。不少名流学士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谁得了什么宝物,都想请他给鉴定鉴定,每每会学到不少的知识。来到北京的古董商大都知道王懿荣的名气,所以,有事没事的,也来请教一二。前面提到山东潍县的范维卿,偶尔也是王家的座上客。

这天,范维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几样宝物,一到京城,就匆匆赶到王懿荣家。王懿荣这时候住在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院里。范维卿是王懿荣的山东同乡,一见面就又拉起了家常。问过家乡灾情,又打听了河南近况,范维卿这才掏出来自己带来的宝物。三件青铜小鼎一字排开,王懿荣一眼就辨出了真伪。范维卿不好意思地说:老爷,我可不是故意蒙你的!王懿荣微微一笑道:“你跑古董这么多年啦,也该学点鉴定方面的本领了。来,你看——”王懿荣一边指点,一边让他仔细分辨。王夫人这时走了进来,小声给王懿荣说了点什么。王懿荣面有难色:“有求夫人啦,先从你的嫁妆里给调剂点银两吧!”王懿荣把银两递给范维卿,范维卿执意不收。再三推辞,他总算收下了。

又寒暄了几句,范维卿准备告辞了。他嘴里嗫嚅着说:“王老爷,我这次还带了点东西,不知有用没有?”范维卿一边说着,一边从褡裢里掏出那些白片片。他说:“这东西让您见笑了!老百姓叫它龙骨,我,我想,龙骨,大概就是龙的骨头,既然是龙的骨头,也该是很古很古的了吧!要是没有用,您就扔了吧!”

本来王懿荣因为吃中药就对龙骨有了点印象,这下,他又收到了大大小小的一包龙骨,心里高兴极了。入夜,他在灯下仔细琢磨这些龙骨,发现上面有许多刻画的小道道。他把大大小小的龙骨对到一起,竟然拼成了两三块龟版!他小心地擦去龟版上的泥土,刻画的道道更加清晰了。左右端详,苦思冥索,他一会儿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子。一会儿又伏案查阅资料。莫非,莫非这是上古之人留下来的文字?他知道,相传之中,上古之人是十分崇尚鬼神的。闭目凝思,渐渐地,他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华夏先民祭神的场景。

荒蛮的山野,身着树皮与粗麻编成的衣服,人们一步一叩地爬上山头。他们认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跟主宰世界的神离得近一点。一个长者威严地立在那儿,他指挥手下的人在垒一个祭台。几个奴隶一般的人笨拙地从山下运来几块稍显平整的石头。三块大石头靠在一起,又把一块更大的平板似的石头“杭育杭育”地放到那三块石头之上。长者走近祭台,使劲地用手推了推,看看祭台稳不稳。长者脸上露出了微笑。众人欢呼起来。长者一挥手,欢笑声停止了。人们纷纷从怀里掏出自己带来的供品。供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一条羊腿、一块鹿肉、一包秫米或是精心制作的装饰品等。这时候,一只大铜鼎抬上来了,人们纷纷伏地,虔诚地拜叩。大鼎下面,火点着了,袅袅的烟火升腾起来,甚至几十里地以外都可以看见。一群年轻的男女嗷嗷地叫了几声,围着祭台和大鼎跳起舞来。跳舞的人为了让神能知道,就把土制的颜料抹在脸上。为首的一个,还戴上了面具。舞越跳越热烈,人们的情绪达到了顶峰。长者又一挥手,戛然而止,跳舞的人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仿佛成了雕塑一般。长者示意,一位巫师走到祭台前,口中开始念念有词。上古之时,巫师是十分受人尊敬的。大家认为,他可以在人、甚至于国王与上天之间建起一条通道,把天神的意图传达给人们。

今天这场祭祀的目的是为了部落的兴旺。他们希望这里的女人生下更多的孩子,祈祷天神带来许多许多的强壮的生产好手。巫师郑重地拿起一块龟版,从大鼎下燃烧的大火中取出一小块木炭。一个小巫把木炭放到一只铜盘里,跪着送到巫师跟前。巫师用一把青铜钳子夹住红红的木炭,对准龟版之上一个小坑烫去……龟版上冒出了一丝青烟。伏地长跪的人们中,有的偷偷地抬起眼来看看,马上又低下头去。巫师把龟版送给长者观看。长者翻过龟版来,细细地琢磨龟版上裂开的纹路。这可是种族繁衍的大事啊!

长者向巫师点点头,巫师张开双臂,高叫着舞向空中。人们从地上爬起来,也欢呼起来,舞蹈更急更快了。跳着跳着,青年男女跑向山脚的桑林之中,相互追逐,相互戏谑。不一会儿,一对对男女分开了,有的跑到他们约会的老地方,有的又跑到了更远的偏僻处,也有的一去再也不回来了……桑林之间,只留下靡靡之音在空中弥漫。

外面鸡打鸣了,王懿荣才从这上古的一幕中解脱出来。他从迷茫中理出了头绪,这龟版兽骨肯定是三代遗物。他不顾连日的疲劳,拿起放大镜又一头埋进研究之中。突然,他从字里行间看出来一点眉目:雨,这不就是“雨”字吗?多么形象的象形字啊!紧跟着,他又辨认出了“日、月、山、水”等字。天亮了,他高兴地冲出屋门,高声喊道:出来呀,大家快出来!我从骨头片子上找到字啦!他一边喊,一边顺手接过家人端过来的洗脸水,用手巾在地上大大地写下了一个他从骨头片子上读出的“雨”字,兴奋地问:你们说,这是什么字?大家正被他搞得一头雾水时,他又把脸盆里的水哗哗地朝天上撩出去……�,原来这是一个“雨”字呀!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上古之人是怎样占卜的。毫无疑问,这就是先祖们占卜用的龟版!此后,他又从骨头片子上找到了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对照《史记》,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到此时,王懿荣的疑惑彻底解开了。王懿荣认定,这一定是早在篆籀之前的上古文字。他吩咐家人到北京各个大药房,专拣带字的龙骨买下。很快,王懿荣分辨出来哪些是龟版,哪些是牛的肩胛骨……同时,他从骨头片子上又认识了更多的字,读出了上古社会的许多湮没已久的秘密。

秋高气爽的北京,王懿荣府上高朋满座。这些被王懿荣邀请上门的京师著名的学界名流们,静静地等待着这位令人尊敬的国子监祭酒发布震惊天下的消息。一块块精心整理过的龟版、兽骨在他们手上传来传去,人们屏住呼吸,摩挲着3000多年前的“神”物。一个声音从北京传开来: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发现啦!

以下是山东的历史人物,从春秋时期到清朝时期春秋时期有:齐国大夫晏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丘;他的学生曾子;兵家孙武; 战国时期有:名医扁鹊;哲学家子思;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翟;建筑工匠鲁班;围棋名手弈秋;军事家孙膑;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学孟轲;思想家_梁赤;汉代有:医学家淳于意;水利家_宽;西汉今文《尚书》的最早传授者伏生;文学家东方朔;经学家匡衡;文学家韦玄成;农学家汜胜之;文学家孔融;经学家郑玄;哲学家仲长统;文学家王粲;文学家刘桢;天文学家刘洪; 三国时期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经学家、训诂学家、郑玄弟子孙炎; 晋代有:数学家张邱建;文学家羊祜;玄学家王弼;文学家左思;书法家王羲之; 南北朝有: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诗人颜延之;文学家鲍照;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文学家温子升;文学家王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名医徐叔向;医学家王叔和;史学有崔鸿;农学家贾思勰; 隋朝有:画家展子虔; 唐朝有:天文历算学家崔善为;诗人储光羲;文学家段成式; 宋朝有:学者胡旦;文学家王禹_;学者、文学家石介;医学家钱乙;文学家晁补之;医学家成无己;女词人李清照;抗金英雄、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 金代有:历算学家张行简;水利家王居卿;围棋名手刘仲甫;古代建桥工程专家王辟之;画家张择端;金石学家赵明诚;画家梁楷;道教全真道北七真之一丘处机;金末史学家孔元措;金代史学家、书法家党怀英;词人、学者周密; 元代有:著名诗人和散曲家杜仁杰;史学家、文学家王恽;水利家贾鲁;文字学家杨桓;散曲作家、文学家张养浩;散曲家杨朝英;戏曲作家高文秀;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王祯;戏曲作家康进之;历史地理学家、文学家于钦;四书五经注释者董养性; 明朝有:机械家王诏;民间水利家白英;文学家谢榛;戏曲家李开先;散曲家冯惟敏;著名诗人、文学家李攀龙;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书画家邢侗;学者焦_;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散曲作家刘效祖;名医毕荩臣; 清朝有:文学家、药学家王象晋;戏曲作家、文学家丁耀亢;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薛凤祚;历史学家傅以渐;经济学家张尔岐;诗人宋琬;史学家马马肃;诗人王士礻真;文学家田雯;诗人曹贞吉;史学家张昭潜;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戏曲作家孔尚任;书法、绘画家潘伍云;诗人赵执信;书画篆刻艺术家高凤翰;医学家黄元御;书法家刘墉;地方志学家李文藻;学者孔继汾;儒医孔继_;学者孔继涵;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民间名中医綦沣;文字学家王_友;著名金石学家、校勘学家和书法家许瀚;文学鉴藏家、古钱币学家李佐贤;金石学家陈介祺;医学家蔡玉珂;教育学家武训;著名金石文学家,甲骨文的发现者王懿荣;艺术家孙中新;藏书家杨以增;著名学者和古籍编纂家马国瀚;金石学家吴式芬;针灸名医杨作质;兵器制造专家丁守存;名医臧应詹;史学家、书法家吴浔源。

孔子,全国人民都道

1,千古武圣姜太公

姜太公作为中国韬略鼻祖、千古武圣,其文韬武略、经国治军,理民化俗之论、之策、之术,都为后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华夏民族所称颂、效法。

“兵圣”孙武及其《孙子兵法》饮誉中外,堪称兵法之集大成者,其军事思想亦不乏借鉴太公谋略之处。举例说明:如《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之句,而以反映姜太公军事思想的《六韬》论着中《文韬·兵道》记载即有“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之句;《孙子兵法·计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与《六韬·龙韬·论将》中“将有五材十过”,“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相近;《孙子兵法·计篇》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国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而《六韬·龙韬·论将》亦言“故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将者,国之辅,先王之所重也。”等等。

有关姜太公军事思想的著作有《六韬》、《六韬》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问的形式写作,其书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个部分,共六十篇。《阴符经》、《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但现存甚少。其军事韬略、战争谋略、战法战术、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思想的高明、深邃、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创造性、开拓性,他不是单纯地就军事而论军事,而是从哲人智能的高度,以聪明政治家的眼光,将政治与军事、治国与理军紧密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加以论述。这就使他的军事韬略、谋略颇具全面性、深刻性、精辟性,因而为历代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所推重,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六韬》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著作,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教本,成为武将们必读的兵书。二千多年来,《六韬》与其它“武经”一样,从先秦至现代,不断有人注释、讲解、校勘、阐扬,挖掘其思想宏旨奥义,吸取其思想精华,经久不衰,至今愈盛,充分展现了其光辉的思想价值和不朽的生命力。我们应当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在新时代更加辉煌。

http://baikebaiducom/view/56754htm

2,司马穰苴( 田穰苴)

春秋后期齐国大夫,军事家。即田穰苴。系田完庶枝后裔。古籍对其活动年代记载歧异。据《史记》记载,齐景公时,齐国遭晋、燕两国军侵伐,败师失地,举国震动,穰苴以“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之才,受大夫晏婴推荐,出任将军,统兵抗御晋、燕之师。相传其出征前阅兵,申明约束,而受命监军的景公宠臣庄贾不遵约束,误期而至,穰苴乃令执法官将其斩首示众。继而景公遣使驰入军中以救庄贾,穰苴又斩使者之仆,全军为之肃然。为将体恤士卒,亲问饮食疾病,与士卒平分口粮,使全军将士斗志高昂,争相赴战,病者皆求行。及晋、燕军闻风而退,乘势追击获胜,尽复齐国失地,因功升任大司马,故有“司马穰苴”之称。后遭鲍氏、高氏、国氏之谮,失宠,发疾而死。对春秋以前古兵法有深刻研究和论述,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把穗苴对古兵法的阐发之辞附于其中,曰《司马穰苴兵法》,一称《司马法》,以此名于后世。残存至今的《司马法》五篇,有些内容反映出穰苴的军事思想。主张“以仁为本”,既不“好战”,也不“忘战”,要“以战止战”;强调治军与治国有别,治军应以“义”、“武”、“法”为准绳;将战争中的诸因素抽象为“轻”、“重”的关系,用“筹以轻重”阐明各项军事原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田书的孙子孙武

孙武也就是孙子,出生于约公元前535年,字长卿,后人又尊称孙武子,齐国乐安人,汉族。

公元前552年,即孔子出生的前一年,在齐国都城临淄以北的莒邑(今山东广饶县境内,与乐安邑为同一地面),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他就是被后世并称为山东文武两圣人之一的武圣,也称“兵圣”——孙武。(孙武出生时姓田,后改姓孙。为使称谓统一,书中统称孙武——编者注)

孙武的远祖其实既不姓孙,也不姓田,而是姓陈,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陈完的后代。

陈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领域包括今河南的东部及安徽的北部,国都在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始封之君是周武王的女婿胡满,他是舜的后代,父亲是周武王时负责执掌陶器制作的“陶正”(官名)。周王朝建立后,建立了数百个诸侯国,以屏卫周王室。姜子牙被周武王分封到齐地,建立齐国。胡满则被周武王分封到了陈。此后,胡满因封陈而称陈胡公,所建方国亦称陈国,子孙后来也以国名为姓氏,即姓陈。

公元前527年,年仅25岁的孙武完成旷世圣书——《孙子兵法》。

孙武的后代孙膑

孙膑,战国时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银雀山出土,有一万一千余字。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1htmfunc=retitle

田单

战国时名将。系田齐宗室的疏远族属。生卒年不详。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齐□王时为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市掾。燕将乐毅破齐时,田单与族人避居安平(今山东临淄东北)。安平城破,他又命族人尽断车轴末端,用铁包裹轴头,使之坚而易行,得以免为燕军所虏,东保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即墨大夫战死,田单被推为将军,守即墨拒燕。燕惠王继位,田单闻乐毅与燕新君有隙,乃纵反间于燕,使燕惠王遣骑劫代乐毅为将。他又自称得神人相助,设计使燕军尽劓所俘齐卒,掘烧齐人□墓,以激怒齐人。为麻痹燕军,田单还遣使约降于燕,令即墨富豪献金于燕将以求乞保护。

齐襄王五年(前279),田单大破燕军。他搜集城中千余条牛,饰以绘有五彩龙文的绛色缯衣,缚兵刃于牛角,灌油脂于芦苇而系于牛尾,于夜间点燃,牛因而怒直奔,突燕军。齐壮士五千随后冲杀,大破燕军,杀其将骑劫。田单乘胜挥军尽收失地七十余城,由莒(今山东莒县)迎齐襄王入都临淄。田单因功被任为相,封为安平君,后又益封夜邑(今山东掖县)万户。田单后又事赵,《史记》载他于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将赵师攻燕,又攻韩。次年,田单为赵相。

http://baikebaiducom/view/54513htm

戚继光

qī jì guāng

(1528-11-12-1588-01-05) 汉族,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军事家、武术家。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原籍河南卫辉。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于闽、浙、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少时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二十三年(1544)依例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二年,任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三十四年,调任浙江都司佥事。旋进参将。分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三十六年以劾免官,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今浙江建德东北)三府。时浙江多被倭患,而旧军素质不良。戚继光招募农民和矿徒,组成新军。严明纪律,赏罚必信,并配以精良战船和兵械,精心训练;他还针对南方多湖泽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的特点,审情度势,创造了攻防兼宜的“鸳鸯阵”战术,以十一人为一队,配以盾、矛、枪、狼筅、刀等长短兵器,因敌因地变换队形,灵活作战。每战多捷,世人誉为“戚家军”。

http://baikebaiducom/view/10438htm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