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是什么含义
含义概述特点电子书电子图书拥有与传统书籍许多相同的特点:包含一定的信息量,比如有一定的文字量、彩页;其编排按照传统书籍的格式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被阅读而传递信息等等。
但是电子图书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书籍,又拥有许多与传统书籍不同的或者是传统书籍不具备的特点:必须通过电子计算机设备读取并通过屏幕显示出来;具备图文声像结合的优点;可检索;可复制;有更高的性价比;有更大的信息含量;有更多样的发行渠道等等。
列举如下:方便信息检索。
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存储介质相较传统书籍而言容量更大。
可以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成本更低。
相同的容量比较,存储体的价格可以是传统媒体价格的1/10-1/100甚至更低。
内容更丰富。
数字化资料可以包含图文声像等各种资料。
增强可读性。
可以以更灵活的方式组织信息,方便读者阅读。
降低了工作量。
在电脑上处理各种资料,可以更方便。
更具系统性。
将各种资料有机组合,互相参照,能更好地理解资料。
新的方式方法、工具手段、形式内容。
无纸化:电子书不再依赖于纸张,以磁性储存介质取而代之。
得益于磁性介质储存的高性能,一张700MB的光盘可以代替传统的三亿字的纸质图书。
这大大减少了木材的消耗和空间的占用。
多媒体:电子书一般都不仅仅是纯文字,而有许多多媒体元素,诸如图像、声音、影像。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知识的载体。
丰富性:由于互联网快速发展,致使传统知识电子化加快,基本上除了比较专业的古代典籍,大部分传统书籍都搬上了互联网,这使电子图书读者有近乎无限的知识来源。
与纸质书的比较,电子图书的优点在于:方便,不需要大型印刷设备,因此经费也低;不占空间;方便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阅读;文字大小颜色可以调节;可以使用外置的语音软件进行朗诵;没有损坏的危险。
但缺点在于容易被非法复制,损害原作者利益;长期注视电子屏幕有害视力;有些受技术保护的电子书无法转移给第二个人阅读。
而纸质书的优点在于:阅读不消耗电能;可以适用于任何明亮环境;一些珍藏版图书更具有收藏价值。
而缺点在于占用太大空间;不容易复制,需要专用设备;一些校勘错误会永久存在;价格比较贵。
构成要素它由三要素构成:(1)E-book的内容,它主要是以特殊的格式而成,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上传播的图书,一般由专门的网站组织而成。
(2)电子书的阅读器,它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个人手持数字设备(PDA),专门的电子设备,如“翰林电子书”。
(3)电子书的阅读软件,如ADOBE公司的AcrobatReader,Glassbook公司的Glassbook,微软的MicrosoftReader,超星公司的SSReader等。
可以看出,无论是电子书的内容、阅读设备,还是电子书的阅读软件,甚至是网络出版都被冠以电子书的头衔。
电子书的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并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下载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
电子书是传统的印刷书籍的电子版本,它可以使用个人计算机或用电子书阅读器进行阅读。
它流行的原因就是因为电子书允许进行类似纸张书本的作--读者可以在某页做书签,记笔记,对某一段进行反选,并且保存所选的文章。
另外,电子书阅读器还包括内置字典,可变字体和样式。
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等等目前很多流行移动设备都是支持其阅读格式的。
网上较多的是PDF格式的书籍,如这类电子书。
手机电子书逐渐流行起来,大多附带阅读器的手机都支持TXT格式电子书的阅读,部分不附带阅读器的手机如诺基亚5300,也可以通过安装特定软件如“MOTOTXT”来支持电子书的阅读。
而大部分TXT格式电子书的都是以论坛的形式出现的,如(飘零书社)就是其中资源比较齐全,比较方便的一个社区。
含义来源电子书一般有2种含义,一指e-book,一指专门阅读电子书的掌上阅读器。
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很多流行移动设备都是支持其阅读格式的。
手机终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为UMD、JAR、TXT这三种。
电子书是一种便携式的手持电子设备,专为阅读图书设计,它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内置上网芯片,可以从互联网上方便的及数字化的图书,并且有大容量的内存可以储存大量数字信息,一次可以储存大约30本传统图书的信息,特别设计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让人舒适的长时间阅读图书。
电子书便携、容易使用、大容量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生活,数字版权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书的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价钱方便的到更多的图书,为电子书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电子书是否真的将带来网络时代的新的阅读方式,它是否真的能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么?国内的PDA产品丰富,按功能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以学习为主,有各种英汉互译、字典等,如好易通、快易通等;二是以商务游戏为主,有记事本、万年历、汇率、股市行情、收发邮件、游戏等功能,如商务通、经理人、名人等;三是掌上电脑,可无线上网,WINDONSCE的作系统。
。
。
的PDA产品有写已经加上了阅读电子书的功能,虽然还不完善,毕竟EBOOK正处在初期,很多都在观望,等待时机,整装待发。
国外EBOOK有SOFTBOOK、ROCKETBOOK、MICROSOFTREADER等,国内还没有完整的EBOOK产品推出,它到底能否发展起来,是否会被PDA所兼容,能否发展以阅读为主功能的EBOOK。
主要功能可以订阅众多电子期刊、书和文档,从网上自动所订阅的最新新闻和期刊,显示整页文本和图形,并通过搜索、注释和超链接等增强阅读体验,采用翻页系统,类似于纸制书的翻页,可随时把网上电子图书到电子阅读器上,也可以自己的书和文档储存到电子阅读器上。
工具PDF格式电子书免费工具CuteWriterChm格式电子书免费工具Scrapbook2Chm可以把网页撷取后成电子书MicroSoftHtmlHelpCompiler分类电子书一般都有2种含义,一指e-book,一指专门阅读电子书的掌上阅读器。
电子书的主要格式有PDF、EXE、CHM、UMD、PDG、JAR、PDB、TXT、BRM等等,现代很多流行移动设备都具有电子书功能。
电子书可支持于其阅读格式的手机终端,常见的电子书格式为UMD、JAR、TXT这三种。
电子书是一种便携式的手持电子设备,专为阅读图书设计,它有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内置上网芯片,可以从互联网上方便的及数字化的图书,并且有大容量的内存可以储存大量数字信息,一次可以储存大约30本传统图书的信息,特别设计的液晶显示技术可以让人舒适的长时间阅读图书。
电子书便携、容易使用、大容量的特点非常适合现代生活,数字版权贸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电子书的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价钱方便的到更多的图书,为电子书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阅读方式PC阅读电子书形式多样,常见的有TXT格式,DOC格式,HTML格式,CHM格式,PDF格式等。
这些格式大部分可以利用微软Windows作系统自带的软件打开阅读。
至于PDF等格式则需要使用其他公司出品的一些专用软件打开,其中有著名的免费软件AdobeReader。
1:完全执行文件这种形式的电子图书一般带有保护性质,资料量大,有保密性,可阅读性比较差。
适合于内部刊物等。
2:专有格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图书需要以某种专门的阅读器阅读,功能比较固定,仅有国外几种阅读器适用,升级/二次开发依赖国外软件商的升级,不利于国内快速增长的电子图书市场。
3:通用格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图书一般以通用的图文混排格式,即使没有阅读器,一般用户也可在自己的电脑上阅读,而定制的增强功能的阅读器则可以发挥更高的阅读效率。
支持电子书的软件一般都支持“查找”、“书签”、“笔记”等扩展功能,这使得用户可以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必考虑其他附带问题如笔记本电脑丢失,忘记资料等。
而且“查找”功能更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传统读图书者需要十几秒甚至更久来完成的资料查找。
其他形式可供阅读电子书的平台将越来越多样化,除了现有的电脑、PDA、手机、电子书阅读机外,电视、手表、冰箱也都有可能成为其平台。
阅读器电子书阅读器与图书格式的不匹配是个难点。
上图馆藏的10万种、24万册电子书都是从方正Apabi的CED格式电子书,虽然市场上已经出现翰林V2、翰林V3、翰林V8、iRexiLiad2nd、Sonyprs-505、prs-700、汉王N516等数十种移动阅读器,但唯一能与方正Apabi的CED格式电子书“握手”的只有“易博士”,而且这种阅读器的屏幕还没有做到与电子书格式的自动适应。
最直观的结果是,书的格式不能随着阅读器的屏幕大小变化,阅读时需要左右上下不停地移动。
“一些读者反映阅读器没法英文期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其实上图拥有许多从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和欧洲专业图书数据库系统SpringerLink引进的英文电子期刊,但‘易博士’阅读器跟这些英文电子图书的格式不匹配,因此没法。
”掌上阅读器既电子书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比如PDF,CHM,TXT等。
不过的电子书阅读器越来越多采用的是电子纸技术,既特指使用eink显示技术,类似纸张阅读感受的的电子阅读产品。
采用电子纸作为显示屏,有多种技术,一般使用所谓“电泳”的技术,即:在微小胶囊中灌注极小的白色颗粒,加电后白色颗粒浮游到表明,显示白色,否则显示黑色或蓝色,从而达到显示图文的目的。
白色颗粒到位置后,即使撤掉电压,它们也会保持在该位置,因此不需持续加电,只在变换内容时才用电,因此非常省电。
特点1、获取与携带方便透过网络或很小的电子设备就能有大量的阅读资料。
2、易于检索与互动电子书可全文检索,作者与读者能透过网路互动。
3、个人订制读者可根据需要订制电子书。
个人出版成为可能。
4、使用方便,可透过网路超连结的特性获得更进一步资料。
5、多元化,多媒体可供阅读的平台越来越多源化,电子书内容亦呈现多媒体影音资料。
6、阅读感受与阅读传统纸张几乎相同。
7、功耗低,续航时间超长。
8、无背光不伤眼。
优势方便性,可搜寻内容,改变字体大小及字型。
容量大,随时可网路,不受地域,省去舟车劳顿之苦。
降低图书成本,价格便宜。
设计精美,灵活多样,有多媒体功能。
节省保存书本所需之空间。
电子书实现了产品零库存,全球同步发行,方便快捷。
节省纸张,减轻地球负担,零树木砍伐量,真正的环保低碳。
发展同中求异的经营模式:各出版社除积极将纸本书数位化,外可依属性发展各自特色,读者多样化的选择。
支援多种阅读介面,可直接在电脑上阅读,也可至阅读机阅读,加强不同系统的相容性。
付费制度的建立,线上试阅,促使读者付费,并且读者安全便利的付费方式。
阅读之外的服务平台,强调电子书的互动性,开辟作家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管道,更进一步设置个人出版平台,电子书的服务,以实现个人出版的梦想。
应用于数位学习E-Learning将电子书融入教学,同时发展电子教科书的市场。
建立电子书评审机制,网路上电子书蓬勃发展,但也良莠不齐,如有权威单位能提出精选书单,除对图书馆收藏有帮助外,对读者阅读或具有参考价值。
中文电子书拜网路及资讯科技日新月异之赐,加以华文市场人口数大,且以电子书具有方便性,及内容呈现多元化等优点,都让业者感到无限商机。
但是随着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壮大,电子书逐渐在向着免费模式转变。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文学网站,包括原创文学网站和转载文学网站,基本上全部都免费的电子书,只不过绝大部分原创文学网站的免费电子书是不包括VIP章节部分的,也就是不完整的,而转载文学网站的免费电子书是完整的。
相比收费电子书而言,免费电子书已经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
如"UC电子书"就大量免费电子书。
包括txt格式,umd格式,jar格式,jad格式电子书都能免费。
技术演变未来电子阅读器技术的演变可能大致经历以下几个大的发展阶段:黑白、静态→→→彩色、动态→→→柔性(可折叠)、太阳能随着阅读需求的不断演变,读者显然对电子阅读器的使用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
(鼓掌!)只支持黑白显示、难以折叠和刷新速度慢等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大家的忍受极限,于是将要产生彩色动态显示技术,改进屏幕刷新速度,并将在产品可用性、无线服务能力等方面有进一步提升。
在市场需求下自然催生了电子阅读器的全彩时代。
经过随后多年的技术升级,具备极强实用性的彩色柔性技术将会充分整合到新型的电子阅读器上。
未来的优势1、彩色显示,动态显示,显示速度提升;2、任意折叠柔性纸;3、双面显示,多屏重叠阅读;4、电子阅读器之间内容无线传输等。
未来的运用1、真正的“电子书”:未来的电子书的外形将与纸质书籍相差无二,加上“双面显示,多屏重叠阅读”的技术,纸质书籍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2、电子教科书:电子教科书的出现将会掀起教育行业的一大变革,不超过500g的“体重”和不超过1cm的厚度,让喊了多年的“学习减负”彻底变成现实,们不再背负沉重的书包上学,兜里揣上这个小巧的电子教科书即可,因为所有的课本内容校方在开学之初就已全部装到这个电子教科书中了。
常用格式OEB文件格式OEB是OpeneBook的缩写,用于格式化和包装电子书的一种行业标准。
OEB基于XML,定义了电子出版物的文本如何被标记,以及一本ebook的各部分(封面、目录、正文、说明、索引等等)应如何包裹在一起。
OEB实际上是一个综合体,可以说是HTML40、XML10、DublinCore、与CSS10的子集,主要是让编辑与系统商花最少的力气加入eBook行列,因为以上的语言都是它们所熟悉的。
OEB10版本仍偏重编排格式,即将制定的OEB20,就完全以XML为主干,严谨地把编排格式与资料内容分开。
LIT文件格式这种格式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MicrosoftReader的一种专有的文件格式。
该文档格式是HTML的一个变体。
同时,也支持OEB文档格式。
。
该格式最大的优点是它的阅读风格很接近于我们平时阅读纸质书,所以阅读起来十分的亲切,并且支持全屏阅读,但是它的特点是没有滚动条,翻页全部使用点击页来实现,所以更像看一本真正的纸质书。
由于该格式不支持中文,目前国内只有尝试性使用这种文件格式来和出版电子读物。
阅读器:MicrosoftReader。
支持WinCE系统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
XEB文件格式方正手持电子书格式。
以OEB(OpeneBook)为基础,以xml(eXtensibleMarkup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为核心的中文电子图书格式。
适用于手机、专用手持电子书阅读器、学习机、MP3、MP4等多种终端设备,并具有多种优势,如代文件小,资源占用少;融合版式和流式的阅读技术,自动适应终端屏幕大小;支持多语言的阅读;支持表格、数学公式、列表等;支持生僻字和古籍字等多种字符集;支持多种协议的阅读方案;支持通讯互动功能;支持DOC、PDF、APABI等多种格式的转换和阅读。
阅读器:ApabiXEBReader、津科翰林书、方正科技君阅天下阅读器、香港GSL等。
EBX文件格式ElectronicBookExchange(电子书)。
由ElectronicBookExchangeWorkinggroup开发的标准,用于在内容创作者、出版商和最终用户间eBook内容的安全传送。
阅读软件:XReader,支持WinCE系统的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
RB文件格式“RB”是“RocketeBook”的缩写,这是一种类似于掌上型电脑的电子读物阅读器。
由NuvoMedia公司开发的RocketeBook采用特殊的文档结构,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RocketeBook的文档由两种组成:基本文档(rb)和注释文档(rh、rn和ra)。
PDB格式一种PalmOS阅读工具采用的文件格式。
pdb是PalmDataBase的缩写,PalmOS所用文件的扩展名为pdb。
可以使用PalmReader打开。
JAR格式JAR(JavaARchive,Java归档)是一种与平台无关的文件格式,可将多个文件一个文件。
用户可将多个Javaapplet及其所需组件(class文件、图像和声音)绑定到JAR文件中,而后作为单个的简单HTTP(HypertextTranferProtocal,超文本传输协议)事务到浏览器中,从而大大提高速度。
JAR格式也支持压缩,从而减小了文件的大小,进一步缩短时间。
另外,applet编写者也可在JAR文件中用数字签名的方式签写各项以确认其来源。
它用Java编写,可与现有的applet代完全向后兼容且可充分扩展。
本版本的Java平台扩展了JAR格式的用途。
增强功能包括增加命令行JAR工具的功能,可用于创建和更新已签名的JAR文件。
同时,它也了读取和写入JAR文件的新的标准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
另外,Java扩展构架(ExtensionsFramework)也了一种机制,用来处理扩展相关性及打包为JAR文件的其它第三方库。
藏书印
藏书章是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又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
藏书章大都带“藏”、“读”之类的字眼。加上自己的名字、别号或其中的字改动成其他有相应含义的语句,或者是书斋的名称,一般是较简短的词组,少部分会用比较长的句子。
较正常的如:“毛氏藏书”(毛泽东)、“衡芷馆夫妇藏书画记”(俞平伯)、“秋之白华”(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一氓读书”(李一氓)
比较有个性的:“借书不孝”、“窃书非雅贼” “有钱便买,穷了就卖,下雨收好,晴天再晒。”
超长句:“借人典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其实藏书章的本意即原意就是一个凭证,告诉别人,这本书是我私藏的宝贝,你不许拿不许偷不许借,万一拿了偷了借了得给我好好保管,及时归还不许弄坏,否则我和你没完。后来渐发展成兼顾个性表达意趣的标识了。
想刻一枚藏书章,刻什么字比较好?
喜读书之人常常为自己备一方或几方私人藏书章,一则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二则当作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
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古代藏书家的书印一般不只一枚,有的多达十多枚乃至数十枚。中国古代藏书章对于后人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以及鉴别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当宰相后,决心改革,推行新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坚决反对,没几年就被罢了官。他在京城闭居无聊,决意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令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令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的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上,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他为例。
一年初春时节,诗人王安石从扬州到了瓜州渡口,归心似箭,想早日返回金陵钟山的寓所——他因变法失败而被罢相之后,一直住在这里。他打算先坐船横渡长江,到对岸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上岸,然后连夜赶路回钟山。
渐进黄昏,船就要靠近南岸,马上可以上岸赶路了,诗人不禁往西边眺望着,只见峰峦重叠,绵延不断,伸展到远方,最后被云雾所遮裹,看不到夕阳外的钟山。但它并不遥远,要知道,从京口到金陵,中间不过隔了几座山峰而已!船一靠岸,王安石第一个跳上岸,忽然一阵春风吹来,夹带着一阵使人心醉的花香。啊!诗人的脚步正好赶上了春天的脚步,双脚踏上了江南绿色的地毯。回望江北岸,只有那苍苍的暮霭和滚滚的烟波……这时,一轮明月从东方升起,它将伴随着诗人连夜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王安石一时兴起,随口吟出一首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一路上反复吟诵着,思考着,总觉得第三句中的“到”字太平庸,也不够贴切。后来改为“过”字,读了几遍,又嫌不好;又改为“入”字——“春风又入江南岸”,咦,这象什么话?不好!他自言自语着,然后又改为“满”字——“春风又满江南岸”,唉,越改越不像话了,诗人又抛弃了“满”字,跑了十多里路,想了又想,改了又改,却总是找不到一个妥贴的字眼。最后,他忽然想到在船上望见的绿色的山、绿色的水、绿色的田野和草木……绿,不正是江南春天的象征吗? 何不用一个“绿”字呢?于是诗人大声吟诵道:
“春风又绿江南岸”——好一个“绿”字!
王安石到此才确定用“绿”字来取代“到”、“过”、“入”、“满”等字眼。第二天,诗人回到钟山的寓所,就立即把这首诗抄录在自己的稿本上。
诗人想用一个动词来表现江南春天的景象,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形容词,将形容词作动词用,这就是“形容词动用”。“绿”不仅表明“绿色”,还有“吹绿了”的意思 ,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
中国诗歌最早起源于远古先民们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举重劝力之歌。如,民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载于《吴越春秋》,相传是上古炎黄时期的诗歌,内容记载了当时人们的劳动情景。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 这500多年的时间中,我国古代诗歌取得了卓越成就。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诗经》,共收存诗歌305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当时十五个诸侯国带有地方色彩的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也叫做庙堂音乐。
西方诗歌产生于古希腊青铜时代晚期。源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古代民间传说、行吟的英雄歌谣和神话故事。相传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在此基础上整理成长篇文字史料《荷马史诗》,它包括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内容包括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以及2000年前的迈锡尼文明。主要歌颂本部落、本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英雄业绩,包括原始人开创历史的艰难险阻,抵御外侮的斗争,以及有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其他重大题材。成为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作品。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小时候觉得中药的味道很神秘,煎中药是那么一种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事情,从纱布中过滤的中药仿佛充满了魔力,得了病的人,喝下去,就恢复了元气。
中药是什么呢?大部分的路子是,把很多植物+动物+奇奇怪怪的东西混合在一起,碾碎,熬,喝掉。这种熬出来的东西,是混合物,就是说,里面有很多很多种化学物质。
我们先不去判断中药有没有效,我们假设它有效,能治好病。原理也必然是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来和你病变的部分产生了反应,导致病毒或者细菌被杀死,病就好了。
中药的广告经常说它是纯天然制剂,绝对没有副作用。许多人不敢吃西药,选择吃中药,也是因为相信西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自古以来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某些中药有毒副作用,甚至有很强的毒性。最早记载中药的书籍是《神农本草经》,里面共记载了365种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可见古人也知道中药并非没有毒性,很多天然的东西吃了是会中毒的,甚至是会被毒死的。
对于从小就开始学习科学知识的我们来说,中医理论听起来就像是骗人的,和算命、星象、风水、宗教等等理论感觉都差不多。而中药的味道和外观等等都不是那么招人喜欢的。现在所说的西药,就是基于现代医学理论开发出的药物。现代医学致力于研究药物中的每一个成分对疾病的作用和对人体的影响,也确实做到了明确药理作用,经过了近百年的不断进步,西药给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明白、高效。医生和病人都能知道自己使用的药物会产生的效果和造成的影响,即使是用错了药物导致了某些后果,也能够很明白的追溯原因和责任。
中药材中的很多东西本来就是食物或者不作为常规食物但是本身也是容易获取和能够直接食用的。在心理上就很容易接受,有点吃大杂烩的感觉,而且很接地气对么?
反过来西药的说明书一打开,那个分子式直接秒杀大多数人了吧?即使能认出这个分子式或者某些基团,那又怎么样?还是不明白啊,再看看说明书,那么吓人啊!而且还挺贵,不是么?
说到西药,动不动就说,是药三分毒,西药不是杀这个就是杀那个,太危险了。要么就是说,西药都是针对症状来的,不能解决病根。殊不知,这个看法太落后太狭隘了,实际上不但会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病因而配不同作用原理的药,而且对于不同程度的病症用多大的药量都是有标准的。
西药做的是什么呢?假设每种中药里面有一万种化学物质(实际应该远不止),西药会去做实验,把具体这个药汤子里的一万种化学物质都分离出来,挨个去试,找到那个真的和病变部分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再把一种或者几种对病变部位起作用的化学物质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复制粘贴,做成药,这叫西药。比如著名的青蒿素,就是这么出现的。
在大部分西药的说明书上你可以看到这种东西,这叫结构式,标出的是这个药的成分。
中药最大的问题所在,它无法满足现代医学对药品的一切要求——成分、作用机制、临床数据、副作用等等,根本无法解释自己,也就不能被现代医学甚至现代科学所接受。但这恰恰又是中药受到许多人信赖的原因——西药的成分表上,全是看不懂的化学物质,并且副作用一大串,任何一种药都会写“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会致死”;中药就不一样了,当归、党参、何首乌……都是纯天然成分,也从来不提示副作用,当然可靠得多。
西药在上市之前,它的药效、安全剂量和不良反应都已经经过了系统的实验,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说明书里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可以事先加以防范,出现了问题也可以尽量挽救。
实际上,我们的药监部门和制药厂商是很不负责任的,很多物体被加入药典之前根本没有进行严格的毒副作用测试,所以你吃下这些药以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真的是随缘。比如之前很有名的“龙胆泻肝丸”,含有“关木通”,导致千百人肾衰竭。因为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会导致肾病。而关木通这个药材是收录在中华药典里的合法药材。中药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物体,常年吃中药的人,会不会撞到下一个关木通,完全是看运气。
再打开你身边的中成药,看不良反应和禁忌那一栏,大部分都是: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禁忌: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药检的时候没有试出什么不良反应,可是并不代表着这药就没有不良反应。换句话说,尚不明确的意思是,吃了以后会怎么样,我们其实也不太知道。大部分人都没事儿,也有可能吃了以后口吐白沫,还有可能像龙胆泻肝丸一样肾衰竭。这种吃了以后不知道怎么样的药就能上市,这不就是不负责吗?
现代科学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为什么你会吃一个你都不知道里面含有什么物质的药?那些每天担忧食品安全的人,抵制毒牛奶,抵制地沟油,抵制食品添加剂的人,为什么你们会去吃一个吃了以后甚至都不知道会怎么样的药?这不是一种矛盾吗?
另外再说说有效性。这都是老生常谈了。比如一个药在上市之前需要做双盲实验,来确定有效性,为了排除药的“安慰剂”效应。什么叫安慰剂效应呢?就是你吃完这个以后“感觉自己”好了很多。
医学本来就是在试图不断满足病人的需求,和伤痛,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去做。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管中医怎么辩解,不管广告说得多么好听,也不要吃药效不明确、毒副作用不清楚的任何药物、补品。身体是自己的,乱吃中药吃出了问题,后悔就来不及了。
我们是人类,所以我们具有偏见,我们会固执,我们难以接受他人的观点。但试图纠正这些弱点并不可耻,会思考的人应该基于逻辑,基于事实去思考,而不是基于立场,基于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处在无知之幕的背后去思考。
所以,只要现代医学无法治愈人类所有的疾病,我们就希望中医能够传承下去,当然能够进步能够让人们明白就更加好了。
本文2023-08-06 11:42: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