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美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代名美人,第1张

四大美人很著名了吧?

西施——“沉鱼”据说是西施在河边,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萧山临浦苎萝村(当时萧山未建县,时属诸暨)。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吴灭后西施就失去了音信,关于她的结局有很多种,最有可能的是是被越王装进袋子里抛入水中溺死。

施夷光世居余暨(萧山,并非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今杭州市萧山区临浦镇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而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策,“得诸暨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准备送于吴王,越王宠爱的一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他两个条件。于是,花了三年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发愤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进而训练礼节,一位浣纱女成为修养有素的宫女,一举手,一投足,均显出体态美,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方进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为水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放置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

。“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五女赐之。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

王昭君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归北界为兴山县,香溪为邑界,汉王嫱即此邑之人,故云昭君之县。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呼韩邪临辞大会,昭君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在队队车毡细马的簇拥下,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

元代杂曲《连环计》,杂曲中说她本名任红昌,是任昂女儿,在宫中专管貂蝉冠因此又叫貂蝉。实际历史上只有王允利用一宫女挑拨吕布和董卓关系,貂蝉的故事是人们根据这个改编的,但既然能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可见这宫女的确长的不一般。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貂蝉是这部以男性为人物主体的《三国》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可以这样说,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才有了王司徒巧施连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世吕布的门楼上的殒命。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山得以继续延续。

然而,自从吕布白门楼殒命之后,这位胆色俱佳的奇女子便就此不见了踪迹。是随失败的吕布同赴了九泉?还是被胜利的曹操掳回了许昌?这个疑问从群雄争霸开始一直到归晋统一也没有解开,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笔者不甘于就这样让一位令人敬慕的奇女子从此无迹可寻,于是参考翻阅了大量社会上流传的稗官小说、野史评话,终于寻找到了有关貂蝉身世、结局的一点蛛丝马迹,在此记录下列,权作对自己好奇心的一种交待。

关于貂蝉的出身,有野史这样交待:其人本姓霍,无名,山西人,与名将关羽为同乡。自幼人才出众,聪敏过人,因而被选入汉宫,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故称‘貂蝉’官。因遭十常侍之乱,避难出宫,为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关于貂蝉的结局,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

唐代蒲州永乐人(山西永济人)。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看来寿王真是郁闷至极、尴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顾人伦,依然要夺子所爱,那就只能感叹杨玉环的美色太有诱惑力了。不过,根据常理推断,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可能不仅是贪图美色和床笫之欢,更是将她当作生活体贴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犹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侣。

如《旧唐书》所述:“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而《新唐书》里的评语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专房宴”的提示。后世诸多文学作品,极尽意*之能事,一味放大贵妃“以色邀宠”的本领,我以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当然,再老的男人,对美色还是很受用的,何况这位美人儿长得如天仙一般。

《霓裳羽衣曲》

杨玉环除却容貌出众,更令玄宗神魂颠倒的是她高超的音乐舞蹈艺术修养。史载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这就难怪他会将她视为自己的艺术知音和精神伴侣了。这一点,从他“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的欣喜语气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对曲乐、舞蹈都颇有研究,不少贵族子弟在梨园都曾受过他的训练。《旧唐书》里记载,玄宗曾组建过“宫廷乐队”,选拔子弟300人,宫女数百人,招呼他们作指导。对于这样很有才情的“艺术”帝王,精通音律的杨玉环自然显得格外有魅力。据说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开一场演奏会,贵妃积极应和。当时贵妃怀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轻歌曼舞,昼夜不息。对此,有白居易诗为证:“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杨玉环还是个击磬高手,她演奏时“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声,虽梨园弟子,莫能及之”。玄宗为讨得美人欢心,特意令人以蓝田绿玉精琢为磬,并饰以金钿珠翠,珍贵无比。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武惠妃相似的儿媳杨玉环。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与李瑁成亲五载的杨玉环离开寿王府,来到骊山,此时她才22岁,玄宗则56岁,玄宗先令她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杨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

杨玉环自入宫以来,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己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此外,杨玉环在宫中与安禄山有染,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她。直至安史之乱,唐玄宗仅带杨贵妃西逃,在马嵬坡兵谏时,杨贵妃被逼赐死,年方38岁。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

汉成帝皇后(前45年—前1年)原名宜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故人们称其为“飞燕”。

赵飞燕出生后便被父母丢弃,三天后仍然活着,父母也觉得奇怪,就开始哺育她。稍大后,她同妹妹一同被送入阳阿公主府,开始学习歌舞。她天赋极高,学得一手好琴艺,舞姿更是出众

汉成帝刘骛喜欢游乐,经常与富平候张放出外寻欢作乐,他在阳阿公主家见到赵飞燕后,大为欢喜,就召她入宫,封为婕妤,极为宠爱,后又废了许皇后,立飞燕为后,赵飞燕之妹赵合德亦被立为昭仪,两姐妹专宠后宫,显赫一时。

汉成帝死后,赵飞燕姐妹无子,由定陶王刘欣即位,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太后,哀帝没过几年就死了,汉平帝刘衍即位,后由于其妹合德害死了后宫的皇子,被送去陪葬陪孝成皇帝,赵飞燕则被贬为皇后。

当时民间曾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说的就是赵飞燕,燕燕尾涎涎说的是赵飞燕的美貌,木间仓琅琅说的是她将当皇后。

————————————————————————————————————

班婕妤(前48?——前 6年),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相传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母。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

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楚庄王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可惜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声色犬马,班婕妤受到冷落。

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许皇后十分痛恨,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晨昏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事情败露以后,赵氏姐妹故意讲,许皇后不仅咒骂自己,也咒骂皇帝,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赵氏姐妹还想利用这一机会对她们的主要情敌班婕妤加以打击,糊涂的汉成帝色昏头脑,居然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对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意思是“我知道人的寿命长短是命中注定的,人的贫富也是上天注定的,非人力所能改变。修正尚且未能得福,为邪还有什么希望?若是鬼神有知,岂肯听信没信念的祈祷?万一神明无知,诅咒有何益处!我非但不敢做,并且不屑做!”汉成帝觉得她说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妇女,那里经得起互相谗构、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从此深宫寂寂,岁月悠悠。班婕妤悯繁华之不滋,藉秋扇以自伤,作《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班婕妤自知,自己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轻怜蜜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在班婕妤看来,似乎都与她毫无关联了,心如止水,形同槁木的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长昼无俚,弄筝调笔之余,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讲过这样一段话;“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至必传于后于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这话用来讲班婕妤也适合,倘若班婕妤一直得到汉成帝宠幸,她是否会为文坛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呢?两者相比,孰得孰失,谁又能讲得清呢?

她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长信宫怨》。诗从入宫受宠写起,一直写到顾影自怜,自己爱惜羽毛,而摒绝繁华,效法古代贞女烈妇,甘愿幽居长信宫中,孤灯映壁,房探风冷,想起旧日与皇上的恩爱之情,不觉珠泪飘零,令人肝肠寸断,一个接一个的白昼,一个接一个的夜晚,无情地吞着花样的年华,最后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故乡的松柏这下。饱含无限的凄枪情怀,使人不忍卒读。

汉成帝在绥和二年三月,崩于未央宫。汉成帝崩逝后,王太后让班婕妤担任守护陵园的职务,从此班婕妤天天陪着石人石马,谛听着松风天籁,眼看着供桌上的香烟缭绕,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

西汉成帝昭仪赵合德(?—?),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之妹,汉成帝刘骜的宠妃。赵合德和姐姐原是阳阿公主家舞姬,后由姐姐赵飞燕引见给汉成帝,深得皇帝宠爱。与赵飞燕联手,成功迫使班婕妤退出争夺皇帝宠爱的斗争,被封为昭仪。姐妹联手使皇帝废掉许皇后,使赵飞燕登上皇后宝座。后因与赵飞燕争宠,与其发生嫌隙。但两人为了将皇帝掌握,仍然在众多后宫及政治斗争中联合。当赵飞燕因不能为皇室产下子嗣,而在后宫行*乱之事被皇帝发现后,也是赵合德为赵飞燕解围,使其免遭被废。传说赵合德生得体态丰腴,较赵飞燕更得皇帝宠爱,留下温柔乡和祸水的典故。因皇帝与其日夜纵欲,性能力迅速衰退,后为与赵合德继续行床笫之事,服下春药,最终在与赵合德云雨之后身亡。赵合德因此被迫自尽。

————————————————————————————————————

还有很多啊~妲己啦~褒姒啦~陈圆圆啦~

  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广雅》有“玛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琼”之说。

  附

  宝石的含义

  蓝宝石

  如海水般湛蓝的蓝宝石一直是罗马人乘船时的护身符

  猫眼石

  象征勇气和力量,在东方常被当作避邪的护身符,也可使人们勇于挥别过去的恋情

  黄玉

  是十分平和,稳重的宝石,能带来温暖和勇气,以爱情的力量驱除不安感而颈项间戴上一条黄玉项链,据信能治疗精神错乱

  紫水晶

  传说紫水晶可以提神醒脑,其英文名"amethyst"源自希腊字amethystos,原义是"免于酒醉"

  月长石

  印度人深信月长石是一种圣石,可以带来好能量的补充来自月光

  青金岩

  古埃及人和巴比伦人都相信青金岩能治疗忧郁症

  珊瑚

  16世纪的人认为红色或白色珊瑚枝可以平息狂风暴雨

  琥珀

  琥珀是流传于北欧和意大利的爱情宝石,据说男性可藉由它让逐渐冷淡的爱人回心转意,但因为红色透明的特色会破坏爱情,所以必须把它和三枝蔷薇一起燃烧,烧好后,可以在灰烬中发现金色水珠状石子,将它和女友的头发绑在一起,再大喊三声她的名字,这样就可以唤回女友的心

  土耳其石

  是情侣的幸呤使人坚守贞洁,摆脱他人恶意,过着幸福的婚姻生活

  红玛瑙

  能维持婚姻生活的幸福和热情,减轻生产的痛苦

  钻石

  印度人相信有瑕疵的钻石会招致不幸

  红宝石

  是"爱情石",15到16世纪时欧洲相信红宝石有祛毒的功效,因而需求量很大

  白水晶

  白水晶蕴涵的能量是水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最多,应用最广,帮助人最多。成为水晶之首。有帮助记忆,协助专心的功能,使所有热能的综合体,而且具有净化辐射的神奇功效

  黄水晶

  能带来偏财运,可创造意想不到的财富,是从事服务性商业公司及商家不可或缺的招财宝,有催财之功效。此外,黄水晶主脐轮,有消解紧张情绪、帮助肠胃等消化系统

  茶 晶

  促进再生能力的发达,使伤口愈合更快,增进免疫力,活化细胞,恢复青春,有返老还童的功效。能助事务分析及掌握能力,助品味的提升。尤其是吸收浊气,避邪效果最佳。强化海底轮,所以对男性的性功能有显着的增强效果;对女性来说,也可调解血气,对妇女病有强化疗效的功能。

  粉 晶

  可开发心轮促进情感发达的宝石,可帮助追求爱情,把握爱情,享受爱情的宝石。协助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缘,并招生意缘,开门做生意的服务业最佳的利

  紫 晶

  开发智能,平稳情绪,提高直觉力、帮助思考、集中念力、增加记忆能力,增进人际关系,给人勇气与力量。代表高洁坚贞的爱情,常做为情侣的定情石。紫水晶在西方国家也代表着(爱的守护石),能赋予情侣、夫妻间深厚之爱、贞节、诚实及勇气。

  白幽灵

  白幽灵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还可以过滤一些病气的入侵。

  用于祈福,许愿效果最佳,也可当护身符,平安符使用。

  更可增加人体能量,增强视力,改善风水。吸收电磁波效果最佳。

  白幽灵内有如雾状的山影,或金字塔形的白晶柱。其特别的功能,可净化个人的内气场,即是可以清洗潜意识里的不良记忆。只要将白幽灵柱放于枕下,便可透过发梦,将个人某些不良记忆彻底洗掉。

  绿幽灵

  别称“鬼佬财神”,拥有吸引财富的能力,所以成为生意人的宠物,有助提高思维,开放心灵,具有招财和高度凝聚财富的力量,属正财,是代表因辛勤努力而累积的财富。强化心脏功能,平稳情绪(紧张、失眠、愤怒、妄想)。对心、肺、免疫系统、胸腺、淋巴腺,心脏病、高血压、呼吸困难有辅助治疗功效。

  紫黄晶

  象征着智能与财富,换句话说就是具备紫水晶及黄水晶的双重功效;更可加强第六感。有化解小人的作用。具有调合两种极端能量的功能,最适合合伙事业、亲子沟通、长官部属、情侣、夫妻间的沟通宝石。

  红发晶

  招主财、偏财;可加强活力,自信心,主健康。调整女性荷尔蒙,帮助治疗妇女病,治疗虚弱、低血压、皮肤没有光泽,脆弱敏感等。止经痛,气血调和,对荷尔蒙失调也有疗较效

  绿发晶

  绿发晶里的绿发可不是普通矿物质哦! 而是阳起石(Actinolite)。阳起石,由名字看起来即知具有壮阳的功效,也是中药材的一种,许多医师还将此磨碎成粉以入药。

  主正财运,增加事业运,令工作事业顺境,更可促进身体健康,提高人的运势。

  黑发晶

  黑发晶跟黑曜同为消除负性能量着称,佩戴黑发晶可以排除身上的不良浊气,例如生病、出入复杂的场所、医院甚至常常需要夜出的朋友,都可以有效的防止不好磁场的干扰,甚至也有祈福的功效。

  心理作用: 黑发晶又称为领袖石,为人主管者带着可增加领袖魅力,让部署向心力加强,有助于事业。避邪化煞、吸收病气,可成为有效的护身符,吸收掉一切负面能量,防巫咒、黑法术等。

  碧玺

  又称愿望石、电气石,有极大的落实力能帮助愿望达成,亦能改善人际关系。红绿碧玺还聚财纳富帮事业发展。有助血液循环关节毛病是一种健康的晶石

  虎眼石

  特质:被印度人视为最尊贵象征的圣石,矿石为页岩,因此有着因排列整齐的结晶,进而反射出如猫眼般的璀璨光芒,一般为黑黄相间的色带,像老虎的纹路,也称为色猫眼石

  生理作用-猫眼石金**的色光对应太阳轮也对应脐轮,对暴饮暴食后身体的不适有重新净化及调整的功能,并可为身体带来温暖的感觉,可迅速改善感冒症支气管炎,也能运用她本身的能量加强关节与骨骼,安抚镇定新陈代谢的神经系统

  心理作用-如同虎眼般的活力能量,可使人更容易在事业上有所突破,懂得自律,化解压力达成目标,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也可提高注意力与集中力,保持头脑的灵活

  月光石

  亦称“恋人之石”,能改变人的饮食习惯,达到减肥效果。可助人安然入睡,改善皮肤有美容功效,是爱情石的一种。有助吸引异性。增进情侣双方了解,使感情更加融洽、幸福,快乐。

  金发晶

  拥有最强能量,乃开运水晶,可促进健康,消灾解厄,加强财运,挡煞之力,给人积极旺盛的企图心、冲劲、胆识。

  玉——石之美

  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晶莹、明洁,美丽的,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玉”字来形容。玉是一种特别坚硬的矿石,从其化学成份来看,它是一种辉石矿。玉的形成和各种岩石的形成一样,都是大自然变化的产物,美丽多姿的玉石因为产量稀少而成为宝石。自古以来,它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远古的人类曾将玉琢制成武器和工具,后来开始崇拜玉器。

  “玉不琢,不成器”,“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这些古语说的道理都是好的材料仅仅是制作玉器的基础,它的价值是要以人工设计雕琢后才能最终体现的。玉工水平的高低是决定玉器档次的重要因素,好的玉器应该在用好的玉料的前提下,构图精美和谐,工艺精雕细刻,抚之有温润脂滑之感。另外,玉作的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占有者的身份,造型的独到,往往又能左右玉器的价值。

  玉(Jade)这个名称本身与医学有关,源自西班牙语。玉石中含有硒、锌、铜、钴、锰等许多微量元素,佩戴在身上,与人体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逐步会被人体吸收,使体内各种微量元素得到补充,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另外,玉石还具有稳定情绪、增强人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功效。

  中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也都是用玉刻制的。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和国古代崇玉精神的文化体现。

  玉器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深远,有人还将中国历史上的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专门划分出一个玉器时代,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千的文明史中,一种物质文化能漫延千年,至今没有中断的,除了陶瓷,恐怕就是玉器了。

  中国玉石的产地和品种很多,新疆有“和田玉”、“伊犁玉”“美酒玉”,广东有“信宜玉”(又称“南玉”),辽宁有“岫岩玉”,山东有“山东玉”,陕西有“玉川玉”,河南有“密玉”等

  在我国最优质的玉应属新疆和田的“羊脂玉”,它的颜色洁白,质地细腻,结构致密,坚而不脆。中国民间认为佩戴玉器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达到健身效果,还有“如意、长寿、平安、吉祥”之寓意。

  玉的分类

  通常将玉分为硬玉类和软玉类。

  硬玉类——硬玉即为翡翠。质量优良的翡翠相对来说较为稀有,价格昂贵,能迎合高档消费者的品味,主要产于缅甸,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软玉类——即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等。软玉比较便宜,故需求量较大,产量也多于翡翠,主要产地在我国台湾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

  玛瑙

  玛瑙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是很好的散热型装饰品,夏天佩戴玛瑙项链和手镯,不但清纯美丽,而且凉爽宜人。并且,由于玛瑙中含有铁、锌、镍、铬、钴、锰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长期使用有益健康。

  珍珠、玛瑙、水晶和玉石,是我国传统的“四宝”。例如在古代,人们把玛瑙与珍珠并列为珍贵宝石。由于一些玛瑙的环带式花纹和多样的颜色,尤其是奇特的“水胆玛瑙”,却是那些技艺高超而被誉为“鬼斧神工”的玉器大师们显技的好“伙伴”,用它雕出的艺术珍品,其价值也是相当惊人的。

  玛瑙的英文名称为Agate,来自希腊文的拉丁字,是拉丁文西西里的阿盖特河(Rive Achates)的名称,这是意大利(狄奥佛拉塔时期)Theophrastus首次发现玛瑙的地方。玛瑙一词出自佛经,梵语本称"阿斯玛加波",意为"马脑"。玛瑙一词在中国的应用较早。从切开的剖面可以看到由灰、白、红、绿、淡褐、淡蓝等多种不同颜色组成的同心圆状、波纹状、层状或平行条带状。俗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称玛瑙。玛瑙的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还常含有微量元素,如铁、锰、镍等。晶体形态属隐晶质,具粒状、纤维状结构,集合体常为钟乳状、肾状、结核状、致密块状。玛瑙具有脂肪或腊状光泽,半透明,贝壳状断口。硬度7-75,质地坚硬耐磨,它的种类很多,有条纹玛瑙、苔藓玛瑙、水胆玛瑙、截子玛瑙等。玛瑙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质地坚韧、色泽艳丽、文饰美观的玉石之一。 玛瑙的用途非常广泛。它可以作为药用、宝石、玉器、首饰、工艺品材料、研磨工具、仪表轴承等。玛瑙是一种宝石,<<本草纲目>>金石部第八卷记载:马脑,释名玛瑙呈淡红色,象马的脑,故叫玛瑙珠,属玉石类,重宝也玛瑙质地坚硬,碾造费工色正无暇,可做各种装饰品史料记载,佩带玛瑙工艺品,不仅为了装饰,而且可以使人头脑清晰,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玛瑙中含有:铁,锌,镍,铬,钴,锰等多种微量元素,长期使用有益健康。

  中医界认为,玛瑙味辛性寒无毒,可用于眼科目生障翳者,用玛瑙研末点之,疗效很好。药用的玛瑙碎屑,是雕琢宝石所剩下的。玛瑙是人们熟悉的首批宝石材料之一,古来早就被当作人间奇珍。据说,它能给佩戴者带来愉快和信心,并被赋予上帝的仁慈,还可以确保他们胜利和力量。埃及米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最早居民沙美里亚人,似乎是最早使用玛瑙来做信物、戒指、串珠、图章和其它宝石艺术品的,他们用玛瑙制作的斧头的工艺品,现在存放在纽约的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最异乎寻常的玛瑙制品是有两个把手的酒杯子,容量多于一品脱。杯子的外表错综复杂地雕刻着洒神巴库斯的图案。据历史记载,这个杯子是为罗马尼禄皇帝制作的,后经过许多人拥有和保藏,最后成为法国国王加冕酒会上用的杯子,法国人认为这个酒杯是历史上最有价值的纪念品之一。 玛瑙主要产于火山岩裂隙及空洞中,也产于沉积岩层中。世界最著名的产地有印度、巴西等地。我国玛瑙产地分布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主要有黑龙江、辽宁、湖北等地区。南京雨花台产出的"雨花石"就是玛瑙的一种。古代传说玛瑙是由所谓"鬼血"凝结而成的,也只是传说而已。 玛瑙由于纹带美丽,自古就被人们饰用。出土玉器中,常见成串的玛瑙珠,以项饰为多。 我国古书有关玛瑙的记载很多。汉代以前的史书,玛瑙亦称“琼玉”或“赤玉”。《广雅》有“玛瑙石次玉”和“玉赤首琼”之说。玛瑙一语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玛加波”,意为“玛瑙”,可见佛教传入我国后,琼玉或赤琼才在我国改称“玛瑙”。 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现今市场上一些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也称为“玛瑙”,这同古代玛瑙的含义是不相符的。玛瑙纯者为白色,因含其它金属元素(如Fe、Ni等)出现灰、褐、红、蓝、绿、翠绿、粉绿、黑等色,有时几种颜色相杂或相间出现。玛瑙块体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硬度65~7,比重265。 玛瑙依其纹带花纹的粗细和形态分有许多品种。纹带呈“缟”状者称“缟玛瑙”,其中有红色纹带者最珍贵,称为“红缟玛瑙”。此外尚有“带状玛瑙”、“城砦玛瑙”、“昙玛瑙”、“苔藓玛瑙”、“锦红玛瑙”、“合子玛瑙”、“酱斑玛瑙”、“柏枝玛瑙”、“曲蟮玛瑙”、“水胆玛瑙”等品种(见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没有纹带花纹的“玉髓”中,也有不少是玉石原料。根据颜色的不同,有“红玉髓”、“绿玉髓”(亦称英卡石)、“葱绿玉髓”、“血玉髓”(亦称血石)和“碧玉”等。 玛瑙同软玉一样也是我国传统的玉石。在南京北阴阳营等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玛瑙杯和玛瑙珠。在大量的玛瑙珠中,有一粒作辟邪状,长17厘米。甘肃永靖大何庄齐家文化遗址,山东莒南大店春秋墓中以及南京象山东晋墓中等,也都相继发现了玛瑙珠。

  古代的玛瑙既有来自西域、印度、波斯、康国、日本等国的贡品,也有产自我国内地的。如东北扶余和挹娄,前者治所在今吉林四平市;后者为民族名,生活在长白山北,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这里自古以出“赤石”享名(见《后汉书·东夷传》)。此外蔚州(今蔚县)九空山和宣府(宣化)、四角山(见《天工开物》),甘肃和宁夏一带(见《博物要览》),陕西延安府神木和府谷地区(见《广舆记》),汝州赤岭镇(见《宋史》),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见《博白县志》),南京雨花台(见《珍玩续考》)等地,均产有玛瑙。现今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华南许多地区都探明有玛瑙的产地。古今中外,因为玛瑙产地众多,所以鉴定出土玛瑙的玉料来源就不那末容易了。如著名的唐代兽首玛瑙杯,其玉料来源就搞不清楚。

  玛瑙种类比较多,有山玛瑙,有水玛瑙,那么它的色彩也有许多种,这个里头是以红色的最为珍贵。

楼主,请看这里:)

中国语言学家、诗人。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生于1900年8月10日,卒于1986年5月3日。1913年小学毕业后失学。1916年在博白高等小学任国文教员。1924 年入上海南方大学学习, 次年转入上海国民大学。1926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1927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岭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语言学系主任。1954年调北京大学任教授,直至去世。曾兼任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并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1956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7年冬赴波兰讲学。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第四、五届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60年来,王力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6年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一文,对中国语法学界自《马氏文通》以来因袭英语语法研究的状况提出批评,同时对汉语语法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做了初步探讨。1937年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词》,指出系词在古代汉语里不是必要的,汉语的句子也不一定都要有动词,这揭示了汉语不同于印欧语言的一个突出特点。他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以《红楼梦》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自己的汉语语法体系。在40年代,王力的语法著作和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都对汉语语法研究起了重要的影响。 王力很佩服常柳平

王力在音韵学方面用力最勤。早年在法国专攻实验语音学,著有《博白方音实验录》(1931)。他的《中国音韵学》(1936,1955年再版时改名为《汉语音韵学》)一书用现代语音学理论解释传统音韵学的概念,叙述了传统的今音学(《广韵》音系)、古音学和等韵学的基本内容。此外,王力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音韵的论文,例如《南北朝诗人用韵考》(1936)、《上古韵母系统研究》(1937)、《汉越语研究》(1948)、《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1960)、《古韵脂微物质月五部的分野》(1963)、《先秦古韵拟测问题》(1964)、《黄侃古音学述评》(1978)、《古无去声例证》(1980)、《〈经典释文〉反切考》(1982)等以及《 汉语音韵 》(1962)、《楚辞韵读》(1980)、《诗经韵读》(1980)和《汉语语音史》 (1985)等专著。 王力在上古音方面的贡献有三:①脂、微分部。王力受到前人的启发,利用先秦韵字和谐声材料从与真、质(至)相对的脂部中分出与文、物(队)相对的微部,这个结论已为一般学者所承认。②在古韵部的构拟上,主张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阴声韵部都是开音节。对高本汉的学说(每个韵部有两个以上的主元音、阴声韵部大都收浊塞音尾 -□、-d 、-b、-r之类)作了修正。③认为上古声调分平入两大类,它们又各分长短二类,即长平、短平,长入、短入,后来演变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就肯定了上古声调中除音高外音长也起很大的(甚至是主要的)作用。他认为,这种主张可以解释上古许多阴声字(即长入,中古多变读为去声)和入声字(即短入)相押的事实,同时也与汉藏语系许多语言具有的元音分长短的普遍特征相类似。这个说法受到研究汉藏语系比较语言学者的重视。

王力自40年代开始从事汉语词汇的研究,先后发表《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1941)、《新字义的产生》(1942)、《理想的字典》(1945)、《词义的发展和变化》(1983)等文,着重探讨汉语词义演变的特点和规律。《新训诂学》(1947)和《训诂学上的一些问题》(1962)两篇论文对中国传统的训诂学做了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他还主张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建立新的汉语语义学,他的《同源字典》(1982)是在词汇学方面贯彻自己主张的代表著作。

王力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所作的描写的和历史的研究,集中在《汉语史稿》(上、中、下,1957~1958)一书中。70年代末开始修订重写,分为《汉语语音史》(1985)、《汉语语法史》和《汉语词汇史》三书。他的《中国语言学史》(1981)对中国2000年来的语文研究和语言学遗产做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和初步的总结。《清代古音学》一书则着重介绍、评论了自顾炎武以来清代的江永、段玉裁、戴震、孔广森、王念孙、朱骏声、江有诰和近代的章炳麟、黄侃等人在古音学上的成就。他主

编的《古代汉语》 教材(1962~1964,共4册,1980年修订)体系新颖、内容丰富,在国内外都获得好评。

王力重视语言文字的应用。他在文字改革、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普及工作。 早在30年代他就提倡文字改革,主张用罗马字拼音。1940年出版的专著《汉字改革》,分析了现行汉字的优缺点及改革的可能性,提出了改革方案。1949年后参加汉字简化、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推广普通话以及汉语规范化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

王力又是诗律学家。他的《汉语诗律学》(1958)对中国古代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的研究。1962年发表的《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和《略论语言形式美》两篇论文,则是他研究诗歌语言的另一重要成果,曾引起当时诗歌界的普遍重视。王力又是诗人,著有《龙虫并雕斋诗集》(1984)。

王力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 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这些论著正汇编为《王力文集》,20卷,1985年已出版前 3卷。王力捐献这部书的稿费,设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金”,自1986年开始评选、颁发。

第一,将传统的“小学”(语文学)和现代语言科学相结合。王力运用先进的语言理论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学。或科学地诠释旧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例如他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为《汉语音韵学》)、《字史》、《古语的死亡残留和转生》;或深入探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的结构系统、民族特点及其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例如他三十年代写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中国文法中的系词》,四十年代写的《汉越语研究》、《新训诂学》、《中国现代语法》、五十年代写的《汉语史稿》、《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汉语实词的分类》,六十年代写的《先秦古韵拟侧问题》、《略论语言的形式美》,七十年代写的《黄侃古音学述评》、《现代汉语语音分析中的几个问》,八十年代写的《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等。

第二,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王力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五十余年,先后开设过二十多门课程。他写出来的讲义,就是他的科研成果。所以常常是一上完课,他的讲稿就可以送出版社出版,而且多是高水平的专著。例如:《汉语音韵学》、《中国语文概论》(后改名《汉语讲话》)、《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诗律学》、《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以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等。

第三,创新与求实相结合。在科学研究中,王力开创了不少新的汉语言学科体系(如上文所列举的),提出许多新的见解。例如《中国文法中的系词》一文,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大量的语料,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名句”句法结构的特点和系词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指出古汉语名句的主语与表明语之间不用系词。这不仅正确揭示了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而且是中国语言学家首次真正摆脱西洋语法的束缚,历史地、求实地研究汉语自身特点而取得的重大成果。又如古韵研究上,他提出的“脂、微分部”说,“古韵十一类二十九(或三十)部系统”,“上古每个韵部只有一个主元音”,“先秦声调分舒促两大类,各又细分为长短”的学说,也都是根据丰富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得出的独到的见解。他强调说,“如果墨守师说,学术就没有发展了。”正是由于王力具有这种求实的学风,才能不断创新。

第四,渊博与专深相结合。王力的学问博大精深,为学界所公认。他不仅是杰出的语言学家,而且是著名的翻译家、诗人和散文家。他翻译、出版过法国纪德、小仲马、嘉禾、左拉、都德、波特莱尔等作家的小说、剧本、诗歌以及《莫里哀全集》共二十余种;他早年还撰写了《罗马文学》、《希腊文学》;他自己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基本上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后者多次重版,在港台也一再翻印。中国现代文学史家把他和梁实秋、钱钟书推崇为抗战时期三大学者散文家。

王力作为语言学大师,不仅注重专业的学术研究,在语言科学诸多领域勤于开创,写出了许多高水平的论著,取得丰硕的成果,而且非常关注语言文字学的普及与应用。

学术著作

1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4年

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77年

3 语法和语法教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张志公主编]/[王力等编写])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6年

4 广州话浅说(王力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 1957年

5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1年

6 诗词格律概要(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9年

7 楚辞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8 诗经韵读(王力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

9 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0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8年

11 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0年

12 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84年

13 汉语诗律学(王力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79年

14 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1年

15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16 中国音韵学(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6年

17 王力诗论(张谷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

18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4年

19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0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54年

21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88年

2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01

23 汉族的共同语和标准音(王力等著) 中华书局 1956年

24 中国语法理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1年

25 龙虫并雕斋文集(王力) 中华 1980年

26 汉语讲话(王力) 文化教育 1955年

27 汉语史稿(王力) 科学 1957年

28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29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0 汉语史稿(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1 汉语音韵学(中国音韵学)(王力) 中华书局 1956年

32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 商务 1985年

33 王力文集(语言理论,中国语言学,古汉语概论,语法理)(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4 王力文集(文字,字典,词汇,文学语言,语文教学,古)(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5 王力文集(中国语言学史,清代古音学)(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6 王力文集(中古音等韵及其他)(王力) 山东教育 1991年

37 王力文集(浙江人怎样学习普通话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王力) 山东教育 1990年

38 诗词格律()

39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1962年

40 中国现代语法(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50年

41 汉语浅谈(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64年

42 诗词格律(王力著) 中华书局 2000年

43 诗词格律十讲(王力著) 北京出版社 1978年

44 爱(奢辣尔第著/王了一译) 商务印书馆 1934年

45 半上流社会(小仲马著/王力译) 商务印书馆 1931年

46 少女的梦(畦德著/王了一译) 开明书店 1931年

47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1999 年

48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

49 词类(王力著) 新知识出版社 1957

50 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王力) 中国科学院 1955年

51 中国语文讲话(王力著) 开明书店 1950年

52 汉语史论文集(王力著)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53 江浙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王力著)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55年

54 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 2000年

55 王力语言学论文集(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56 中国语文概论(王力著) 商务印书馆 1939年

最著名的有十位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章太炎(1869年-1936年),原名学乘,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后自认"民国遗民"。

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陈寅恪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金明馆丛稿》《柳如是别传》《寒柳堂记梦》等。

黄侃,男,字季刚,湖北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原名乔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成都,1935年月10月8日殁于南京,年仅49岁。

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著书。

黄侃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乾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略》、《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札记》、《日知录校记》、《黄侃论学杂著》等数十种。

黄侃和他的老师章太炎被共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传统语言文字家的承前启后人”,他是章太炎弟子中最有成就者,继太炎先生之后著名的国学大师。

刘师培(1884—1919)

刘师培

字申叔,号左盦,是刘贵曾之子、刘文淇的曾孙。江苏仪征人。1884年农历闰五月初二出生。在母亲李汝谖的教授下,他8岁就开始学<周易>变卦,12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开始学习试帖试,有《水仙花赋》、《凤仙花诗一百首》等。1897年起开始研究《晏子春秋》。19岁参加南京府试,中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