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 41 小金丹的别名 42 组成 43 制备方法 44 功效主治 45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46 用药禁忌 47 小金丹的药理作用 48 小金丹的临床应用 49 各家论述 410 附注 5 《内经方集释》卷上引《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54 功能主治 6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九方之小金丹 61 方名 62 小金丹的别名 63 组成 64 功效 65 主治 66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67 制备方法 68 附注 7 《普济方》卷一一八方之小金丹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76 用药禁忌 8 《普济方》卷一八五方之小金丹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9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小金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功能主治 9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古今医鉴》卷十方之小金丹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功能主治 10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痘疹一贯》卷六方之小金丹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功能主治 11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16 用药禁忌 12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主治 12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方法 126 各家论述 127 附注 13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小金丹 1 拼音
xiǎo jīn dān
2 英文参考xiaojin mini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小金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4 《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 41 小金丹的别名小金丸
42 组成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各一两五钱,制乳香、制没药、当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香墨炭一钱二分[1]。
白胶香 草乌 五灵脂 地龙 木鳖各制末45克 没药 归身 乳香各净末22,5克 麝香9克 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克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一两五钱,没药、归身、乳香各(净末)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2]。
43 制备方法上药为细末,糯米粉打糊为丸,芡实大[1]。
共为细末,以糯米粉36克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实大,每料250粒,晒干。
以糯米粉1两2钱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锤为丸,如芡实大,此一料约为250丸,晒干忌烘,固藏。
以糯米粉一两二钱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实大[2]。此一料二百五十粒,晒干忌烘,固藏[2]。
44 功效主治《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功在治贴骨疽,痰核,流注,乳巖,瘰疬,横痃,善癀头等症[1]。
消痰化坚,活血止痛,消结散毒。治流注、痰核、瘰疬、乳巖、横痃、贴骨疽、鳝拱头等。流注初起,及二应痰核、瘰疬、乳巖、横痃初起。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
45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陈酒送下,覆盖取汗[1]。
每服l丸,用陈酒送下,取汗。重者2丸。
临用取1丸,布包放平石上,隔布敲细,入杯内,取好酒几匙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12时,以银物加研,热陈酒送下,醉,盖取汗。幼孩不能服煎剂及丸子者,服之甚妙。如流注等症,成功将溃,溃久者,当以10丸作5日早晚服,服则以杜流走,患不增出。
临用取一丸,布包放平石上,隔布敲细,入杯内,取好酒几匙,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一二时,一银物加研,热陈酒送下,醉,盖取汗[2]。幼孩不能服煎剂及丸子者,服之甚妙[2]。如流注等症,成功将溃,溃久者,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服则以杜流走,患不增出[2]。
46 用药禁忌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忌饮烧酒及食生冷,孕妇勿服。
47 药理作用实验研究:能抑制小鼠梭形细胞肉瘤和肉瘤180的生长[1]。
48 小金丹的临床应用流注:一儿岁半,太阳一毒,背上心脐对处二毒,颈后口对处一毒,腰腹二毒,两腿五毒,共十一毒,皆皮色无异,其大腿二毒,已经医者开刀,闻余至请治,以小金丹令日服二次,至五日消其九毒,消后,又以小金丹日服一次,十日后,二孔皆红润,以保元汤(耆、草皆用生者),加肉桂三分,煎杯许,另水煎参六分和服,半月后,以耆、草易炙者,一月收功。
49 各家论述《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方中用草乌逐寒湿,通经络,开顽痰;当归、麝香、地龙温经养血,开通经络;五灵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白胶香调气血,消痈疽;木鳖子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消结肿,恶疮;墨炭消肿化瘀;糯米以养胃气,酒服以助药势,使诸药速达病所。全方共奏化痰祛湿,祛瘀通络之功。
410 附注小金丸(《中国药典》一部)。
5 《内经方集释》卷上引《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 51 处方朱砂二两,雄黄、雌黄各一两、紫金五钱[1]。
52 制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1]。
53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日服一丸,水送下,和气咽之[1]。
54 功能主治《内经方集释》卷上引《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用于辟瘟疫[1]。
6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九方之小金丹 61 方名小金丹
62 小金丹的别名资寿小金丹
63 组成禹余粮末4两,赤石脂5两,代赭石1斤,石中黄2两。
64 功效《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九方之小金丹功在养心气,明目,解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久服补精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长年,大进饮食。
65 主治五脏虚乏,腰膝无力,嗽逆寒热,泄泻下痢,惊气入腹,痈疽疮痔,妇人百病,崩,带下赤白,产难,胞衣不出,血闭血利。
66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食前,望太阳香水送下。
67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令干,烧沙锅通赤,次入药在内,用木炭火煅令通赤为度。
68 附注资寿小金丹(《是斋百一选方》卷一)。
7 《普济方》卷一一八方之小金丹 71 方名小金丹
72 组成草乌6两(姜、葱各半斤,捣烂),苍术4两(米泔浸),地龙半两,穿山甲半两,败龟壳半两,白芷半两,晚蚕沙半两,骨碎补半两,虎骨半两(炙),自然铜半两,破故纸半两,何首乌半两,川萆薢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
73 主治《普济方》卷一一八方之小金丹主治中湿。
7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至15丸,茶、酒任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忌热物。
8 《普济方》卷一八五方之小金丹 81 方名小金丹
82 组成苍术1两,威灵仙1两,五加皮1两,青藤根1两,草乌1两,生姜1两,葱白1两。
83 主治《普济方》卷一八五方之小金丹主治诸痹。
8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20丸,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上用生姜、葱捣细,将药拌匀,酒渍春3、秋7、冬10日,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小金丹 91 方名小金丹
92 组成哑芙蓉1钱,朱砂3分,麝香3分。
93 功能主治《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小金丹主治劳瘵吐痰吐血,发热咳嗽。
9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先吃梨1片。然后以药丸嚼下,再吃梨1片。痰嗽顿止,发热即退。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外用高良姜4两,切碎,烧酒泡3日,去酒,入水10碗,煎至23碗,滤去滓,慢火熬成膏,再入乳汁半盏,再熬,入前药为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
10 《古今医鉴》卷十方之小金丹 101 方名小金丹
102 组成雄黄1钱,姜黄1钱,巴豆(去油)1钱,山柰1钱,丁香25个,人言3分。
103 功能主治《古今医鉴》卷十方之小金丹主治虫之作痛,时痛时上,痛则攻心,口吐清水,人中鼻唇一时青黑者。
10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45丸,56岁儿用67丸或89丸,艾叶煎汤,入醋少许送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红枣煮熟去核为丸,如粟米大。
11 《痘疹一贯》卷六方之小金丹 111 方名小金丹
112 组成上上沉香2钱5分,广木香3钱,丁香1钱5分,莪术1钱5分,三棱1钱5分,陈皮1钱5分,青皮2钱,川郁金2钱,巴霜5钱(去净油),川大黄1两(酒浸1日夜,炒),牛黄5分,朱砂3钱(研末,水飞另用)。
113 功能主治《痘疹一贯》卷六方之小金丹主治疟疾,痢疾,诸气痛,牙痛,小儿乳积惊疳,臌膈痞块,翻胃黄疸,胃口不开,胸中胞闷,大小便不通。
11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7丸为度,不宜双数,疟疾临发日宜早服,用茶叶2钱,生姜3片,水煎汤送下;白痢,姜汤送下,红痢,砂糖汤送下;红白痢,姜糖汤送下;诸气痛,玄胡索2钱,水1钟,煎5分,入白酒5分送下;牙痛,用1丸棉包,咬患处即愈;小儿乳积、惊疳,亦用此丸,其丸如粟米大,每服57丸,姜汤送下;滚水亦可;臌膈痞块,翻胃黄疸,胃口不开,胸中饱闷,大小便不通,日服3丸,或滚白水,或淡姜汤送下。做此丸药,必须晒干,收瓷罐内,日久潮湿发即变药力,宜常取出晒为妙。
1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用乌梅肉50个煮烂,捣如泥,再用神曲1两打糊和前梅泥及诸药捣匀为丸,如大黄豆大,将朱砂为衣。
116 用药禁忌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慎之慎之。服丸病去之后,宜用补气血药,或六君子汤,或八珍汤,或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在此诸汤中选而用之。妇人有孕勿服,恐伤胎。
12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 121 方名小金丹
122 组成辰砂2两(水磨),雄黄1两,叶子雌黄1两,紫金半两。
123 功效主治《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功在辟疫。主治五疫。
12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日望东吸日华气1口,服药1丸,冰水送下,和气咽之。服10丸,无疫干也。
125 制备方法同入盒中,外固了,掘地1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20斤煅之,7日终,候冷7日取,次日出盒子,埋药地中,7日取出,顺日研之3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辰砂生禀青阳,受气于丙,有木火之德;雄黄得阳土之精,雌黄得阴土之精;金禀己土,阴气得水之精,以火煅之,以土埋之,循太阳左旋以研之,吸太阳初升之气以吞之,纯阳之气用冷水以摄之,采取阴阳之精气,坐镇中宫,正气在内,邪不能干也。
127 附注1 字的来历
字的来历 字的来历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
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
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
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
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
《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
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
,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见一支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
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幺?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
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
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
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
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
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 二字。
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
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
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记录汉语的文字系。
求关于汉字的由来与历史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处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可以说,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汉字可是,大家知道汉字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汉字的历史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法,可记号太多,容易忘记,后来就用图形表达意思,比如“太阳”就画成一个圆圈的形状,“树”就画成树的模样,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时,需要文字记载的东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示,显得太繁琐了于是人们就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把一些象形字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字,让人能更容易看懂比如把“人”和“木”组合起来,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又创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汉字的一个新类型——会意字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而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又有所区别,于是出现了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的情况,这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在全国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但仍有些繁琐,于是民间逐步兴起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钟繇又创造出了一种更为简便美观的文字——楷书从此以后,汉字就确立了它的方块形态,开始有了间架结构以后人们又陆续创造了草书、行书等各种各样的字体,也涌现出了像“钟、王”、“颜、柳”、“苏、黄、米、蔡”这些举世闻名的书法家汉字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而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个数也越来越多,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便于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像《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汉字的起源、演变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字的来历有哪些
我国古代没有硅字。
汉语中原先并没有这个词。我们的祖先既不知道硅这种元素的存在也没有创造过硅字,康熙字典里就没有这个字。
汉字中的“硅”是民国早年创造的新字。当年西学东渐,西方的化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人才开始有了元素的概念。
回头看看中国人在那之前认识的元素,凑起来大概只有金、银、铜、铁、锡、铅、汞、碳(炭)、硫、磷(磷)、砷(砒)十一种,而还没有元素的概念。西方文化的东来,当年所谓元素和许多元素名称中国人都是第一次听说。
当时译名十分混乱,有些是借用日本人翻译的名称。因为日本向西方学习起步比中国早,而早年清廷向日本派去过几批东洋留学生,是他们从日本学回来的。
譬如,氧先是被日本人译作酸素,那是德国人命的名,因为绝大多数酸含有氧,今天德国人仍那样称呼。后来又用“养气”来称呼氧,寓意是养活生命所需的气;氢被日本人译作水素,那也是德国人命的名,后来又称做轻气,因为它比空气轻;氮先前被日本人译作窒素,因为它会引起窒息,后又称淡气——冲淡空气中的氧气;氯早先译作绿气,因为它是黄绿色的,等等。
很不规范。并且与汉字的特征不符。
汉字的由来的传说(50字)除仓颉造字外我要50字以内的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呢?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研究的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先生说,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文字字头已有4100多个,能和今天的字联系起来、仍然“活着”的字有1250多个 中国历来重视编写出版字书,最早的字书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共收汉字9353个,《说文解字》的出现,使汉字书写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许慎因此被历代学者尊为“字圣” 南北朝时期,南梁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这部书在唐代、宋代时修订,收字增至22726个宋代丁度等编纂的《广韵》,收字达53525个,是古代收汉字最多的字典清代张玉书奉诏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达47035个,辛亥革命后,欧阳溥存等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入汉字达到48000多个 近年来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56000多字,是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堪称当今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它的编纂,曾被列为国家文化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凝聚了300多名专家学者的10多年的心血 据介绍,目前海内外汉字文化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高达15亿人之多,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课还有不计其数的海外中小学和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据国家有关机构统计,国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人 王蕴智介绍说,汉字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深度开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最近又组建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后通过对古今汉语言文字定性定量研究和语料库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 一个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古今汉字信息化建设平台将会建立起来 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最早刻划符号在8000年前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
汉字来历的故事,200字左右,急!30分钟内回答!
仓颉造字的传说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 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也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悉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头头是道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就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仓颉头脑就有点发热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头顶心里去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这话传到黄帝耳朵里,黄帝很恼火他眼里容不得一个臣子变坏怎么叫仓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黄帝召来了身边最年长的老人商量这老人长长的胡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个结,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岁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会,独自去找仓颉了 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和别人一样认真地听着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老人不走,还坐在老地方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仓颉看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他,很高兴,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 仓颉一听,心里有点慌了:自己原先造“鱼”字时,是写成“牛”样的,造“牛”字时,是写成“鱼”样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颠倒了 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这时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而铸成了大错这些字已经教给了各个部落,传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恳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使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会记住你的,但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行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说好时,才定下来,然后逐渐传到每个部落去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当初仓颉也用结绳记事,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曾造成黄帝同炎帝一次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深感愧疚,遂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几年之后,他返归故里,独居村西深沟之中,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揭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 陕西白水仓颉庙前殿共四间,紧贴两边有小耳房各一间,硬山结构前殿现存有汉、魏、宋、明、清各个时代的碑石有仓颉颂碑,有仓颉文字碑,有翻修仓颉庙碑,有和仓颉庙有关的记事碑等这些碑石都是仓颉庙可靠的历史记载其中汉《仓颉庙碑》、苻秦《广武将军碑》、清《仓圣鸟迹书碑》、《大宋仓公碑》、唐《仓公碑》、魏《孔子弟子题名碑》等都是碑石史上的名碑 仓颉庙的碑石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书法艺术、文物价值上,都是仓颉庙古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了各朝各代,不但从中可以看出碑碣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一部完整的仓颉庙史其中的《仓颉庙碑》在全国也算得上最早的碑石,《广武将军碑》为苻秦唯一的一块石碑,碑文为隶书,且隶中有楷,亦含有乡草野味,难怪从宋代的赵明诚到近代的康有为、于右任都为之书法而倾倒 清乾隆《仓圣鸟迹书碑》是白水知县梁善长,将仓颉所造文字遗存的二十八个字摹制而成据史料载:“仓颉造书两卷,隋乱时失于兵火,现存只有二十八字”这二十八字在宋时被破译为“戊已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二十八个字。
1商朝时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2饕餮纹代表着鬼神
3夔龙纹代表着祖先
4凤鸟是他们的图腾
青铜器的纹饰题材丰富,多有几何纹、动物纹等等,到商代中期和西周中晚期,这段时间的动物纹通过人们对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认识和主观的加工,产生的一种以幻想为主的动物纹饰。其中饕餮纹、龙纹、凤纹等占着主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这三种幻想动物纹的分析和介绍(当然也不乏介绍一下其他动物纹),来看商朝时期的受宗教礼治和原始图腾影响的幻想动物纹,及其美的独特之处。
动物纹主要是以动物为原形而进行的动物图案装饰。动物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写实动物型,以尊最多,像象尊、羊尊、牛尊等等。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真实、生动;而另一类为想象动物型。多有鸟首兽尊、鸟兽纹四足光觥等等。这类动物多是人们把一些动物典型的特征加以组合创造出来的,多恐怖、怪诞、神秘为主。
1兽面纹
兽面纹古称饕餮纹:(1)传说中的一种贪吃的恶兽。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2)比喻贪婪凶恶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杜预注:"贪财为饕,贪食为餮。"后亦专指贪于饮食。如饕餮之徒。
这类纹饰是各种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神兽头部的正视图案。后另名为兽面纹,比之饕餮纹更确切、明了。商代至西周时常作为器物上的主题纹饰。自宋代宣和时的《博古图录》称此类纹饰为饕餮纹后,历代沿用这一名称。
兽面纹形状说法不一,有说是牛、羊、虎、鹿、山魈……。在这诸说中,饕餮为虎说声音最响。许多从事原始文化与艺术研究的学者认为,饕餮纹是虎纹的夸张、变形。在古代,虎亦为很重要的通天神兽,巫师乘虎的造型在后世文物中多有出现。而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在"龙凤"崇拜之前,曾有过一个相当长的龙虎崇拜的阶段,龙虎斗图案造型在东周至西汉时代大为盛行,其中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龙虎相斗图最为精美,气势不凡。古人认为虎为阳兽,"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斗表示阴阳交合。在汉代,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表示天文中东、西、南、北四官。至少,在中国历史早期,虎的地位不在龙之下。然而,古籍中对虎的神通的描绘显然难与饕餮在青铜器上的显赫地位相比。
这说明兽面纹并不是代表一种动物,而是所有的常见的有代表意义的动物纹样。不过这些由各种猛兽综合形成的凶恶动物形象,衬托出一股狰狞、神秘、规正、威严的气氛。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突出正面造型,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有眉,目侧有有耳,多数有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则没有兽体和尾部。可以说所有的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动物形有所不同。亦称"兽面纹"。也有用两个相对的夔纹组成。其最突出特点是它的双眼: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这是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对青铜饕餮的断语。
兽面纹主要的装饰对象:
几乎所有的青铜器都以兽面纹为主。鼎,最为突出。青铜鼎除了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用途,就是作礼器使用。兽面纹大都以夸张的兽面、简洁的线条来修饰器物,相信这同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是研究古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宗教的主要依据。
商朝前期兽面纹主要是单层装饰。例如: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所有的兽面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一时期的特色。商代早期的几何纹极其简单,有一些粗率的雷纹,也有单列或多列的连珠纹,乳钉纹也已经出现。商朝中后期尤其是迁殷后,开始出现双层装饰。兽面纹下面出现了回纹。用以衬托兽面纹,更加显示出其的神秘性。
商朝的统治者铸饕餮,号召节俭,劝贪婪。
这是一种政治的需要,而且和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的低下,物品供应严重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上古的人们从平均主义社会转向私有制社会应该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平均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有很大的影响,加上物质生产的匮乏,统治者占有了大量的食物,就会引起大多数人的不满,增加社会的不公平感,如果在饮食上节俭,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戴。大禹是那个时代的正面典范,而夏桀则是反面的典型。夏桀的贪婪、豪奢,引起了民众的愤怒和仇恨。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并灭了夏朝。从民众对夏桀贪吃好饮行为的仇恨中,可以知道民众对饥饿充满了恐惧,他们想不出还有什么比"多吃"、"多喝"还要严重的罪恶,于是对放纵饮食的声讨就成为全社会最普遍的呼声。这在几千年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成为主导的政治思想之一。汤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商朝经济发达从商人员特别多。用饕餮来告戒大家不要贪婪过多。饕餮的历史传说告诫人们做事,索取应有节制。一个人把周围的一切东西都视作是自己的筹码,然后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人很可怕,就如饕餮喜欢吃东西一样,他所追求的欲望广,标准高,所伤害的人也很多,是极其有害的。饕餮的象征意义是我们对后代进行德育教育的好题材。
饕餮是天地的媒介、人神相通的使者,象征着权力。甚至可以说就是他们崇拜的鬼神。青铜艺术的狞厉之美便主要来自铸刻其上的动物纹饰,特别是那长睛大耳、大口獠牙的被称作饕餮纹的兽面纹。《左传》记载:"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好。"这说明青铜纹样的狞厉之美的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宗教意义非常强烈,让我们不得不承认饕餮纹在商朝时的神圣地位。
商朝青铜器主要是作为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器。因为在商周两代,宗教活动特别盛行,一为占卜,二为祭祀。特别是在商代的时候宗教活动尤为多。商朝时对卜辞的迷信,已发展到了极至。并且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古代记载原有"商人尚鬼"的话,证以卜辞而知其确切。在商人看来,神鬼的世界是和有形的世界同样地实在,而且这两个世界关系极密切。鬼神充斥于他们的四周,他们自身及其环境的一切变动,操纵着他们的一切利害吉凶祸福,需要他们不断的馈飨和贿赂。在日常生活中每遇有可容犹豫的事情或不能解答的疑问,照例要听命于龟壳和牛骨。神鬼世界的主要成分是他们的祖先。
王室对祖先的祭祀,其名目之众多,次数之频繁,供献之丰盛都非我们所能想像。用牲的数目有多至一次五十羊、三百牛,或四百牛的。用牲的方法,除置俎中蒸熟或当场生宰以供陈列外,有以火焚烧,或沉于水中,或埋入土中的。祭祀的时日,用牲的种类、数目、方法,有时连牝牡、毛色,都要凭卜人预先向所祀的祖先请示。商人心目中死鬼与现世的关系,从盘庚迁都前对臣民的第二次训词(即《盘庚》中篇所记)很可以看出。祖先而外,商人的神祗, 有主土壤的社神,有山川之神,有风雨之神,有蚕神,还有主宰百神的"帝",即上帝。风神就是上帝的使者,他是凤鸟。卜辞中风与凤同字。这说明商朝时对鬼神的崇拜远远大于对其他的崇拜。而作为最主要装饰纹样的饕餮纹无疑便是鬼神的象征。当然有时商人把自己的祖先比作操纵一切祸福吉凶的鬼神(或者说祭祀鬼神的同时也经常祭祀祖先)。例如把两个夔龙纹组合成一个饕餮纹。
然而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2夔纹、龙纹
夔纹: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成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屈曲形态,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
龙纹、夔纹的特点: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象,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象,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龙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纹饰也各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有爬行龙纹、卷体龙纹、交体龙纹(盛行于春秋战国)、双体龙纹、两尾龙纹等。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爬行龙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通常为龙的侧面形象,作爬行状,龙头张口,上唇向上卷,下唇向下或向上卷向口里,额顶有角,中段为躯干,下有一足、二足或仅有鳍足之状,简单的也有无足的,尾部通常作弯曲上卷。大多作对称排列。盛行于商末和西周时期。这体现了似形的艺术风格。
卷龙纹
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的躯干作卷曲状,首尾相接,或者呈螺旋蟠卷状,常饰于盘的中心。《仪礼·玉藻》:"龙卷以祭。"郑玄注:"画龙于衣。"孔颖达疏:"龙卷以祭者,卷谓卷曲,画此龙形卷曲于衣,以祭宗庙。"古以为龙、蛇属于同类,故把龙画作蛇身蟠卷状。自殷墟到战国各个时期青铜器上都有这类装饰,只是图像结构有所不同。这体现了似形的艺术风格。
双体龙纹
亦称"双尾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其状以龙头为中心,躯干向两侧展开,这类纹饰呈带状,因而体躯有充分展开的余地,实际上是龙的整体展开的对称图形。盛行于商末周初。大多施于方彝或方鼎口沿上。两尾龙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头在中间,两尾在左右。
夔纹也有不同,按图案结构分,有两头夔纹、三角夔纹等等。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两头夔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构成为一身两头。头一般作颠倒相向。有的两头相同,有的两头相异。通行于商代。三角夔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三角形中两夔纹相对,空间饰以雷纹主要装饰在鼎的腹部、爵尊的尾部。这体现了似形的艺术风格。商朝前期龙纹、夔纹和饕餮纹一样为单层装饰。商朝后期以回纹作底,更突出其庄重、肃穆之感。
夔纹龙纹装饰地位:
主要在饕餮纹两旁,或有时作为主要纹样。
龙纹是中华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纹饰,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铜器上才出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龙的萌芽。在青铜时代,龙的真正形象出现了。早期的龙纹为:夔龙纹。它是多种动物形象的综合体,是一种经古代人民创造性想象而产生的怪异而神秘的动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为主,因为在中国古代有龙蛇互化之说:"龙或时似蛇,蛇或时似龙"等说法。而蛇却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的图腾动物,因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不少是龙首蛇身或人面蛇身的形象,如:女娲、伏羲、黄帝(号有熊氏,以蛇和熊为图腾)等等都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都为人面蛇身或龙首蛇身的动物,都广受人尊敬和爱戴。龙之所以受到中华民族的尊奉,也就在于它是以蛇为主要原形的神异动物,还融合了马、牛、鹿、虎、象、驼、兔、鱼、鹰等多种动物的形象,形成对龙的一种强烈的图腾崇拜。而龙的形象在商朝青铜器中并不少见,它把表现的每一个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还有选择性的进行了强化。像钩嘴尖喙是对鹰的特征的一种强化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神秘、威严而庄重的氛围。如爬行龙,就强化了眼睛钩嘴、尾巴。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而商朝祖先冥被后代尊为水神3。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这说明夔纹龙纹代表着商朝时期的祖先。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祖先崇拜在这个时代已经定型。但是又因为夔纹龙纹的地位远不及饕餮,因此祖先崇拜远不及鬼神崇拜。
3凤鸟纹
青铜觥,此凤鸟纹大,而商朝凤鸟纹小,尾短。
凤鸟:凤凰始见於《诗经》,原为"凤皇",汉代毛亨解释为"雄为凤,雌为皇"。凤和龙同为古代的祥瑞动物。"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倾》是宋国颂扬其先代的诗,记载了商人的古代传说,玄鸟即燕子,可视为商的图腾。《吕览·音初》说:"有氏有二佚(美)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隘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反。"高注说:"天命燕降卵于有氏,女吞之生契。"《史记·殷本纪》说商族的祖先为契,契母简狄是有氏之女,帝喾次妃(按此为后来附会),"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楚辞·天问》也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可嘉"可见简狄传说出自先秦旧籍。在古代,凤鸟就是鸟图腾的代表。商朝的图腾崇拜。
商青铜器上凤鸟纹。
凤最初的形象是玄鸟,和龙一样,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动物,也是一个综合了多种动物的形象而创造出来的神鸟。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锐的爪子是取自愈凶猛的鹰。另外,它也还吸收了另外的一些动物形象的成分,如兽、鱼、蛇等等。《韩诗外传》里就有关于凤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别的氏族的文化。但是这里的凤纹变化极多,可与夔龙纹相媲美,也给人一种神秘感。上面所讲的龙纹、饕餮纹他们都融合了多种图腾的形象,这就必须要求对所有的图腾形象具有的典型特征,加以整理,简化和抽象化它们各自的图案造型,原始图腾的融入,使它产生了神圣和威严的宗教气氛,而同时人们想象的一种神物,也能增加人们对图腾的崇拜,也极好的保持了它的神秘感,作为变形和组合了的图案也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凤鸟纹特点: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商代鸟纹多短尾。鸟长翎垂尾或长尾上卷,作前视或回首状。在青铜器上大多作对称排列。鸟大多比较小,且很少处于主要地位。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
饕餮纹周围为商朝凤鸟纹凤鸟纹位置:多饰於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凤鸟纹按照构图形象分为:长喙鸟纹,体躯是鸟,头部有一较长的喙;鸱枭纹,正面,大圆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不管是从商代的文化经济,还是祭祀来看凤鸟纹远不及龙纹夔纹。因此在当时祖先崇拜远大于图腾崇拜。并且凤鸟纹为其图腾纹样。
4回纹(有的也叫云雷纹)
回纹是变形线条纹的一种,大都用作地纹,起陪衬主纹的作用。用柔和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是雷纹,盛行于商中晚期。勾连雷纹:由近似T形互相勾连的线条组成。回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至商代晚期,回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回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代回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回纹也消失了。
5涡纹(火纹)
商青铜鼎上的火纹涡纹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6乳钉纹
乳钉纹: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之一。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另有一种图案,乳钉各置于斜方格中,称为斜方格乳钉纹
7蚕纹
蚕纹:又有叫之蛇纹。有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两眼突出,体有鳞节,体屈曲状。多饰于器物的口部或足部。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8蝉纹
蝉纹:图案大多数在三角形中作蝉体,无前后足,四周填以回纹。也有作长形,并有前后足的,中间再填以回纹。蝉纹有两种:一种以横向带状排列或以纵向连续排列,一般带蝉足,用主题纹饰;另一种多于三角形几何纹图案中出现蝉体,一般不带蝉足,大目,体近似长三角形,腹部有节状的条线,常以回纹衬地。此种多作为主纹的配饰。蝉纹盛行于商晚周初时期。
9虎纹(食人纹)
虎口大张,并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高高在上和凶猛。一般为虎侧视爬或跑形状。虎大张口,背微凹,尾下垂而后上卷。多饰于鼎、尊等器物上和钺、戈等兵器上。虎纹流行时间长,一直延续到汉代,不过商朝时这种虎纹很少见,在司母戊大鼎的双耳上有其纹样。
10牛纹
多于器物的颈,腰上作牛的全形。牛体圆肥、大首,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前足多作跪卧状,但全形的牛纹很少见。一般为牛头纹较多见,有的以牛形作成器物的,如犀牛尊,还有以牛头浮雕器物的盖或提梁的两端,如北京琉璃河出土的牛头鬲。
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生活中乌龟相信大家是比较熟悉的一种动物了,乌龟在古籍当中就被定为是一种祥瑞之物,但是也有很多需要讲究的地方。以下详细介绍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1养龟的好处:
1、养龟可以改善改善家居空气质量。
养在家中随处走动的草龟,基本上无须喂饲,因为它会吸食空气中的微生物,龟所以长寿。在家中养一龟,让它吸食微生物,可以改善家居空气质量。
2、养龟给生活增添乐趣。
时下许多人喜欢养宠物增加生活乐趣,有人喜欢养猫养狗,有人特别喜欢龟,理由是龟极长寿,能见证人间数百年兴衰,自古被视为长寿、吉祥之象征。
3、养龟能增加财富
养龟经济效益较大。腹甲称为龟板,为我国传统珍贵药材,它富含骨胶原和蛋白质、钙、磷、脂类、肽类和多种酶。据中医临床研究证实,龟板气腥、味咸、性寒,具有滋阴降火,潜阳退蒸,补肾健骨等功效。据说龟血还有抑制癌细胞的特殊功效。肉、卵均可食用,有滋补作用。
养乌龟的坏处:
1、家里不能喧闹。因乌龟性情温和胆小,应保持饲养四周安静,以免影响乌龟摄食,晒太阳,交配,产卵等正常活动。
2、经常要换水打扫卫生耽误时间。以防乌龟发生疾病,饲养池的水要经常更换,要保持池水洁净,搞好饲养池的卫生。
乌龟的生活与气候关系密切,每年4月初开始摄食;6~8月摄食活动达最高峰,增重速度最快;至10月气温逐渐下降后其来食量开始下降,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则停止摄食,进入冬眠期。所以喂食时应根据乌龟的生长特点来进行,一般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1)定时。春季和秋季气温较低,乌龟早晚不大活动,只在中午前后摄食,故宜在上午8~9时投喂饲料。从谷雨到秋分是乌龟摄食旺季,时值盛暑期,乌龟一般中午不活动,而多在下午17~19时活动觅食,故投食以在下午16~17时进行为宜。定时可使乌龟按时取食,获取较多的营养,并且还可保证饲料新鲜。
(2)定位。沿着水池岸边分段定位设置固定的投料点,投料点的食台要紧贴水面,便于乌龟咽水咬食。定位投喂饲料,目的是让乌龟养成习惯,方便其找到食物,同时便于观察乌龟的活动和检查摄食情况。
(3)定质。投喂的饲料应该保持新鲜,喂食过后,要及时清除剩残食物,以防饲料腐烂发臭,影响乌龟的食欲和污染水质。
(4)定量。饲料的投喂量视气温、水质、乌龟的食欲及其活动情况而定,以当食欲及其活动情况而定,以当餐稍有剩余为宜。一般每隔1~2天投食1次。
(5)龟食台:能减少食物的浪费,减少水质的污染。
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2养龟的好处有哪些?先来细数一下。
1、首先,就是你可以大声的说出来:我也是养宠物的!现如今,似乎养宠物成为一种流行,当然如果不是追求极致,咱就算养养巴西,只用个盆,也算是龟坑中人。费不了多少时间费不了多少钱,而且不用乱七八糟的手续,有一点点空间,敞开饲养就是了。
2、龟安静,不会打扰你更不会打扰邻居。不挠沙发,不掉毛,也不会随地大小便,而且饲养照顾简单,不需要霸占多大的地方。更不会在外面伤人给你添麻烦的。
3、增强被动性的运动。虽然养龟没啥那么多的琐事,但是养的多了也会有工作量的。每天的换水、喂食、打理卫生,虽然都可以在家里完成,但是这运动起来也是够呛了。适时的增加的运动量还是很不错的哦,保证你的健康。
4、无形间改善自己的伙食情况。为了龟能享受到美食,自己一有空就会去市场淘一些属于龟爱吃的食材,但是也不能少少的买吧。于是自己就不经意间给自己改善了不少好伙食。
5、有了克制自己进行“无意”社交的理由。如果不是特别的事,一般不会在下班之后在外逗留。想到自家的“小宝贝”,都会早早回家,伺候着龟主子。这样可以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6、养龟的过程中体会了耐心、探索、求知、和龟友交流、以及水族的魅力。增加了自己的心灵充实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说完养龟的好处,是不是还有养龟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呢?当然有了!
1、总是想着买买买!一只太孤单,两只感觉缺点啥,三只不热闹……下一只总是有各种理由。结果龟越来越多,龟种越来越多,空间越占越多,家庭矛盾越来越多
2、龟生病了,治疗费劲费时间,自己也是心力交瘁啊。
3、工作时总是分心,想着家里的龟儿子会不会打架,会不会咬尾、会不会被卡住溺水呢?各种烦恼,杞人忧天,自己折磨自己了。
4、有太阳怕晒坏了,没太阳怕得病,怎么办,好纠结!
5、一有空闲时间开始逛网店,都是看各种龟的器材,参考龟的价格,完完全全的只有龟。把自己忽略了,把身边重要的人忽略了,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了以后。
养龟自然也有利弊关系,还是要权衡好,才不会背离我们的初衷。
家中养龟有什么好处和坏处3龟的风水作用
养龟可以改善家居风水,其主作用有如下几点:
1、养龟能起到化煞的作用。龟的背部有龟
本文2023-08-06 11:46: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