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香砂六君子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香砂六君子汤简介,第1张

处方人参3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2克陈皮2,5克半夏3克砂仁25克木香2克功能主治益气补中,化痰降逆。治脾胃气虚,痰饮内生,呕吐痞闷,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用法用量上加生姜6克,水煎服。摘录《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口齿类要》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参砂和胃散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茯苓1钱,半夏1钱,陈皮1钱,藿香8分,甘草(炒)6分,宿砂仁(炒)8分。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用法用量上加生姜,水煎服。《明医杂着》卷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加香附、藿香、砂仁。主治中寒呕吐痰水,微寒微热,甚则昏晕不醒,二便皆遗,脉沉细者。痰火初起之时,外无寒热诸症,内无烦热气急,但见神昏不安,肢体无力,声音低小,饮食不进,脉来沉细无力者。痰泻者,或多或少,或泻或不泻,中焦有痰,饮食入胃,里结不化,所以作泻,脉来弦细无力者。《张氏医通》卷十六方名香砂六君子汤组成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乌梅。主治气虚痰食气滞。《古今名医方论》卷一引柯韵伯方方名香砂六君子汤别名香砂六君汤组成人参1钱,白术2钱,茯苓2钱,甘草7分,陈皮8分,半夏1钱,砂仁8分,木香7分。功效疏补化痰,益气健脾,和胃。主治中虚气滞,痰湿内阻,胸中满闷,食难运化,呕恶腹疼,肠鸣泄泻。用法用量上加生姜2钱,水煎服。各家论述四君子气分之总方也。人参致冲和之气,白术培中宫,茯苓清治节,甘草调五脏,胃气即治,病安从来。然拨乱反正,又不能无为而治,必举夫行气之品以辅之,则补品不至泥而不行,故加陈皮以利肺金之逆气,半夏以疏脾土之湿气,而痰饮可除也。加木香以行三焦之滞气,缩砂以通脾肾之元气,膹郁可开也。四君得四辅,而补力倍宣,四辅有四君,而元气大振,胡须而益彰者乎。附注香砂六君汤(《麻科活人》卷二)。本方改为丸剂,名“香砂六君子丸”(见《丸散膏丹集成》)、又名“香砂六君丸&rdquo

详见百科词条:香砂六君子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28:19 共109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应龙:

黄帝大战的时期有它哦也是行雨的正神哦.大战结束会依然健在也.很不简单D.但是却回不了天界.只好住在南方.所以,这也是说明了,为什么南方比北方多雨呖.

乘黄:

来历不清楚.但据说可以骑它的人可以活3000岁也好羡慕。

犀渠,出于黧山,样子象牛,皮毛黑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

马腹,出于蔓渠山旁伊水,人面虎身,叫声有如婴儿啼哭,性情凶残。

蜚,出于太山,样子象牛,头部白色,独眼,蛇尾,上古的瘟疫之兽。

雍和,出于丰山,红色的眼睛,红嘴巴,**的皮毛,样子有点象猿,上古的恐慌之神,传说它一出现必有大灾荒伴随。

狍茑,出于钩吾山,羊身人面,眼睛长在腋下,爪子象人手人脚,又名饕餮。

最有名气的四圣兽:

1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2青龙

在中国,龙的地位就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又有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第六儿是霸下:又名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3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4朱雀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中国上古神兽汇总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华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白泽

号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通过去,晓未来(玩笑)。不过能说人言,曾应黄帝所求作鬼神图鉴(内有万一千五百二十种)(封神榜?)。绝对神兽中的No1。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存在象《3×3只眼》中的MM也有可能)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人头马?),有虎纹,生鸟翼(人头飞马?),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

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

《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

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

《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

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精炼?提纯?),可作兵器。

《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

山神,人脸猴身,(一手)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

《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

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

《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

一足鸟,招大雨。(估计只是能预见天气)

《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

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利用价值很高,呵呵)

《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

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

《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

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玄蜂升级版?)

《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

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

《水经注(若水)》有载。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乘**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管子(水地)》、《太平预览》有载。

并封

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

Ps:述荡则是左右有头。

《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

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

《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

《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

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可惜无人饲养)

《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藐视?挑衅?)。因叫声得名。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

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

《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

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

《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湖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应该很适合作坐骑)。

《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

《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

《搜神记》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有载。

九婴

水火之怪,为羿所杀。(应可喷火吐水,为九头蛇之类)

《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可和西方的九头蛇比比?很类似吧。

或和小日本的八歧大蛇比比?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楚辞(离骚)》有载。

飞诞鸟

鸟,似鼠,赤足。口可分泌粘胶,用其洒在树上粘取飞禽食用,亦有时用其喷射,百发百中。(澳洲土著亦有用其法捕猎)

《广博物志》有载。

九尾蛇

巨蛇,体有鳞甲,腰以下有九尾,拖行,有铁碰撞之声。尾端有小孔,会喷射,如枪弹,中者非死即残。(神话气息不浓,但可算是比较标准的怪兽,而且还是满强的)

《续子不语》有载。

奚鼠

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鼠王的说)

《神异经》有载。

傲因(字打不出来啊,痛苦中)

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有相当智能,懂伪装。可能感觉敏锐,尤其是舌头(痛死的?)。可推见其反应甚快,为搏斗型。)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虎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强酸?)。(不过还是比犼弱太多了啊)

《偃曝馀谈》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傒囊

象小孩子,见到人就伸手牵引,但人一到它住的地方就立刻死去。(应该不是动物,而是一种鬼怪吧。吸人魂气?)

《搜神记》有载。

风狸

别名风生兽。似貂,青色。火烧不死,刀砍不入,打之如打皮囊。用锤击其头数千下方死,但只要其口入风立即复活。用菖莆塞其鼻方可杀之。其溺可入药,其脑和菊花服满十斤可寿五百。(此兽灭绝多半就是因为那个‘寿五百’上了,人类真是恐怖啊)

《抱朴子(仙药)》有载。

(角圭)(角虎)

又名任法兽。如羊,一角,青色,性忠直。看见有人相斗就触理亏的一方。皋陶(人名)曾用其断案。(疑可识人心,故能断对错。生物测谎仪?)

《诉异记》、《神异经》有载。

委蛇

又名延维。人首蛇身,有两头,紫衣朱冠,和车辕长度相当。厌恶雷声,闻之则捧首而立。见则能霸天下。

《山海经(海内经)》有载,《庄子(达生)》则说齐桓公曾见之。

Ps:闻一多《伏羲考》中则说此为人首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神象。(搞笑吧?)

契俞(不好意思,用了别字)

兽中最大者,龙头马尾虎爪,长四百尺,善走,以人为食。遇有道之人则隐藏,遇无道之人则食之。(惩恶扬善?不过依此之言,无法理解其捕食方式?如此大的体形,速度要多快才能)

《尔雅(释兽)》有载。

魍魉

木石之怪,亦有说为山川之精。状如三岁小孩,红眼长耳,赤黑色,喜欢模仿人声用以迷惑人。

《国语(鲁语下)》、《说文》有载。

(鼠勺)犬

类狗,能飞,食虎豹。

《周书(王会)》有载。

率然

五彩蛇,亦有说为两头。人物触之,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登它主要是因为《孙子兵法》中‘三军势如率然’即为此蛇)

《神异经(西荒经)》、《博物志(异闻)》有载。

佚事:

剑光射人(invincibility提供)

汉帝相传。以秦王子婴所奉白玉玺。高帝斩白蛇剑。剑上有七朵珠九华玉以为杂厕五色琉璃为剑匣。剑在室中光景犹照于外与挺剑不殊。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开匣拔鞘辄有风气光彩射人。

谏珂

平公有一天出朝,有只鸟围着他飞不离去,他就对师旷(人名)说:“我听说如果是霸王之人,凤亦为之下;今天有鸟整天围着我传,那是凤吗?”师旷说:“东边有一种鸟,名叫谏珂,文身朱足,喜狐,今天主上必然穿狐裘大衣上朝。”平公说:“是。”师旷说:“今天鸟围着你飞是因为狐裘,而不是你的德义。你为什么要自己yy呢!”平公听后很不开心。

揭露八仙中张果老的真正面目:

《独异志》载:唐玄宗时有张果老此人,岁数不祥,被皇帝召见,以礼待,问他问题没有不知道的。

当时还有个道士叶静能,也很博学。玄宗问他张果老是什么人,他说:我知道,但我说了就死,不敢说。但如果皇上免冠赤足救我,我就能活。皇上答应了他。叶静能说:张果老乃混沌初开之白蝙蝠精。言毕就死。

玄宗去求张果老,张果老说:此小儿太多口了,不惩罚他,天地间的事情都要坏了。玄宗一再恳求,张果老用水喷他的脸,道士就活过来了。后来张果老便不知所终。

《通俗编》载:张果老骑一白驴,日行万里,休息时将驴叠成纸,放于箱中;用时用水喷之,又变为驴。

特别客串(喾王星作):

充满神奇幻想的神话传说世界中,有许多生物是横空出世,莫问出处的;但也有一些有着明确的来历,便于后人系统地去了解。

今天介绍的角色就是有着“显赫身世”的一个邪恶神兽-穷奇。

穷奇作为怪兽的形象有两种:《山海经西次四经》上言“状如牛,音如狗”;《山海经海内北经》上言“状如虎,有翼”。但不管是哪种形象,它都是一种食人怪兽,而且有着固定的原则,大致引《神异经西北荒经》上的说法,它“知人语言,逢忠信之人,啮而食之,食人自首始;逢奸邪则擒兽而伺之”。也就是说,好人遇到它会变成食物,而且先被咬掉脑袋,而坏人遇到它反而会得到它送来的野兽之类做食物。这样“是非分明”且付诸行动的怪兽的确少见。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昊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舜将其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少昊为西方天帝,其母名皇娥,其父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精,他们的故事可见于《拾遗记》,非常美丽动人。在那里有一棵穷桑树,其果实万年一结,吃了的话天老我不老。少昊主宰西方,称为“穷桑氏”,或者“金天氏”。注意这些关键字“白”啊,“金”啊,少昊一族位于西方不容置疑,而穷奇也是被舜驱逐到了西北方向,被一同驱逐的还有黄帝的不才子“浑沌”;颛顼的不才子“桃(应为木+寿,音tao)杌;以及“饕餮”三族,作为怪兽的“浑沌”,“桃杌”,“饕餮”也无一例外地出现在西方,其中饕餮位于西南一些,但想来离被称为“西王母”(地名)的西荒之地不远。也就是说,和其他几位帝王略有不同,被虞舜放逐的都到了西方而不是四方都有,所谓“御魑魅”的说法很可能是指压制当地少数民族,从这样的想法衍生开思考,怪兽们的行为特性也就不足为奇。“浑沌”,“桃杌”,“饕餮”也具有相似的特点,这里不加赘述了。

一种说法认为“穷奇”是一种怪兽,而少昊子只是因为其特性而被比作“穷奇”。从家族命名和传说的情节而言都可以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穷奇就是少昊帝之子,不仅仅是因为有智能而被视为神兽,它本来就是“神-兽”,是一个是非颠倒,善捕禽兽的家伙。至于大傩(旧时的迎神赛会)中的逐疫十二神中负责“食蛊”的穷奇神,因为反而不够“神话”,也就暂时弃之不理了吧。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貔貅

大熊猫专浓家张和民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熊猫人工饲养可能开始于4000多年前。

张和民说,在古籍中, 大熊猫被称为称为貔貅(pixiu)。《史记·五帝本纪》中,叙述了中国“五帝”之首的黄帝,他的国号为“有熊氏”,不仅尊重熊这种野生动物,而且能将熊(黑熊)、罴(棕熊)、貔貅(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明确区分开来。

这本史书还追述了一个故事:4000多年前,黄帝指挥驯养过虎豹、熊、罴、貔貅等猛兽的部落,在坂泉(河北涿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的首领蚩尤。由于板泉之战比较著名,所以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迁将它加以记载。

张和民说,这表明中国人工驯养 大熊猫,可能开始于距今4000多年前。

除了《史记》外,中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的《尚书》,在《牧誓》篇中也曾叙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队“如虎如貔”,在牧野大败商纣五的军队,一直到后代,还用貔貅比喻勇猛的军士,战无不胜。

另(JohnnyHe提供):

鲲鹏: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

鬼母:南海小虞山,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述异记》

神鸟帝江:天山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山海经》

恒山神鸟:恒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四海,悲鸣而送之。《艺文类聚》

海中大蟹:昔有海商海中行,遇洲港,林要茂甚,乃维舟登岸,息于水旁,半炊而林没,钯断缆乃得去,详视之大蟹也。《山海经补注》

龙鱼: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鲤),一日虾,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山海经》

犼(超强)

形类马,长一二丈,有鳞片,浑身有火光缠绕;会飞,食龙脑,极其凶猛。与龙相斗时,口中喷火,龙即不敌。

有人尝见一犼独斗三蛟二龙,斗三日夜

目录 1 拼音 2 《万病回春》卷四:解毒汤 21 解毒汤的别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功能主治 2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6 摘录 3 齐强方:解毒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医学集成》卷三:解毒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摘录 5 《回春》卷四:解毒汤 51 解毒汤的别名 52 处方 53 制法 54 功能主治 5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56 摘录 6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64 各家论述 65 摘录 7 《包氏喉证家宝》:解毒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治痘全书》卷十三:解毒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摘录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解毒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叶氏女科》卷三:解毒汤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玉案》卷六:解毒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2 《惠直堂方》卷三:解毒汤 121 解毒汤的别名 122 处方 123 功能主治 1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25 摘录 13 《痘疹会通》卷四:解毒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摘录 14 《疡科选粹》卷六:解毒汤 141 处方 142 功能主治 14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44 摘录 15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解毒汤 151 处方 152 功能主治 15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54 摘录 16 《痘治理辨》:解毒汤 161 处方 162 功能主治 1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64 摘录 17 《仁端录》卷十六:解毒汤 171 处方 172 功能主治 173 摘录 18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181 方名 182 解毒汤的别名 183 组成 184 主治 18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186 制备方法 19 《证治宝鉴》卷十 191 方名 192 组成 193 主治 19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0 《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201 方名 202 组成 203 主治 2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05 加减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11 方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2 《血证论》卷八 221 方名 222 组成 223 主治 224 各家论述 23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31 方名 232 组成 233 主治 24 《一盘珠》卷五 241 方名 242 组成 243 主治 24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5 《疯门全书》 251 方名 252 组成 253 主治 25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6 《片玉心书》卷五 261 方名 262 组成 263 主治 264 加减 27 《种痘新书》卷四 271 方名 272 组成 273 功效 274 主治 275 各家论述 28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81 方名 282 组成 283 主治 28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85 制备方法 286 附注 29 《幼幼集成》卷四 291 方名 292 组成 293 功效 294 主治 29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296 加减 30 《仙拈集》卷二 301 方名 302 组成 303 主治 3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1 《小儿痘疹方论》 311 方名 312 组成 313 主治 3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2 《治痧要略》 321 方名 322 组成 323 主治 3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325 加减 附: 1 古籍中的解毒汤 1 拼音

jiě dú tāng

2 《万病回春》卷四:解毒汤

21 解毒汤的别名

八宝汤(《万病回春》卷四)。

22 处方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连翘 槐花各75克 细辛 甘草各12克

23 制法

上锉一剂。

24 功能主治

治脏毒下血。

2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腹时服。

26 摘录

《万病回春》卷四

3 齐强方:解毒汤

31 处方

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

3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

3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4 摘录

齐强方

4 《医学集成》卷三:解毒汤

41 处方

荆芥、防风、黄芩、黄连、连翘、大力子、犀角、薄荷、大青、人中黄、灯心、芦根。

42 功能主治

麻疹已出后没。

43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5 《回春》卷四:解毒汤

51 解毒汤的别名

八宝汤

52 处方

黄连2钱半,黄芩2钱半,黄柏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槐花2钱半,细辛4分,甘草4分。

53 制法

上锉1剂。

54 功能主治

脏毒下血。

5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56 摘录

《回春》卷四

6 《张皆春眼科证治》:解毒汤

61 处方

银花18g,蒲公英12g,酒黄芩9g,天花粉6g,薄荷3g,赤芍9g。

62 功能主治

天行赤眼(流行性结膜炎)。

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若兼风轮生翳,可加秦皮15g以清肝退翳。

64 各家论述

方中重用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酒黄芩、天花粉清肺解热;薄荷清透,引毒邪从肌表而出;赤芍凉血活血,以退目中之赤肿。

65 摘录

《张皆春眼科证治》

7 《包氏喉证家宝》:解毒汤

71 处方

元参、木通、淡竹叶、生地、生山栀各等分,灯草心20根。

72 功能主治

咽喉三十六证。

7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将好时加入生大黄4钱,朴消2钱(水泡去滓),滚23沸,温服;或将朴消冲服更妙。

如挟风痰热毒攻心,言语狂妄,加三黄,并研朱砂、珍珠末服。

74 摘录

《包氏喉证家宝》

8 《治痘全书》卷十三:解毒汤

81 处方

防风、羌活、川芎、白芷、柴胡、紫草、蝉蜕、麻黄、姜、葱。

82 功能主治

透脓散腐。主热毒痘疮发不出,麻疹。

83 摘录

《治痘全书》卷十三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解毒汤

91 处方

连翘、荆芥、木通、黄连、生地、牛膝、忍冬花、滑石、甘草、何首乌各等分。

92 功能主治

下疳初起。

9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用水2大钟,煎8分服,滓再煎7分服。

94 摘录

《疮疡经验全书》卷六

10 《叶氏女科》卷三:解毒汤

101 处方

人参2钱,白术(蜜炙)2钱,生地黄2钱,黄耆1钱,银花1钱,茯苓1钱,连翘(去心)4分,青皮3分,白芷5分,乌梅1枚,大枣1枚。

102 功能主治

乳痈脓出,寒热如疟。

10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04 摘录

《叶氏女科》卷三

11 《玉案》卷六:解毒汤

111 处方

防风8分,薄荷8分,荆芥8分,石膏8分,知母8分,桔梗6分,甘草6分,牛蒡子6分,连翘6分,木通6分,枳壳6分。

112 功能主治

痧症初起,天时温暖。

11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淡竹叶20片,水煎服。

114 摘录

《玉案》卷六

12 《惠直堂方》卷三:解毒汤

121 解毒汤的别名

疏风解毒汤

122 处方

土茯苓1两,米仁7分,防风7分,木瓜7分,木通7分,白鲜皮7分,金银花1两,皂角刺4分。

123 功能主治

杨梅疮,服杨梅疮煎方后毒未尽者;杨梅疮初起结肿,筋骨疼痛。

1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疏风解毒汤(《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气虚,加人参;血虚,加熟地3钱,归身1钱。

125 摘录

《惠直堂方》卷三

13 《痘疹会通》卷四:解毒汤

131 处方

银花3两,北防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木通1钱,连翘1钱,甘草1钱。

132 功能主治

痘疹蕴留不散之毒。

133 摘录

《痘疹会通》卷四

14 《疡科选粹》卷六:解毒汤

141 处方

皂角刺1钱,薏苡仁1钱,防风1钱,天花粉1钱,木瓜1钱,白鲜皮1钱,荆芥1钱,金银花1钱,川芎1钱,木通1钱,土茯苓2两5钱。

142 功能主治

解杨梅初发之毒。主杨梅疮初发者。

14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3碗煎服。

若欲除结毒之患,与铅、酒兼用。

144 摘录

《疡科选粹》卷六

15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解毒汤

151 处方

黄连、黄芩、栀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贝母,无桔梗)。

152 功能主治

麻疹热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15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4 摘录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16 《痘治理辨》:解毒汤

161 处方

荆芥、甘草、鼠粘子。

162 功能主治

痘症14日前后。

16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1钟半,加生姜1片,煎至5分。

164 摘录

《痘治理辨》

17 《仁端录》卷十六:解毒汤

171 处方

川芎、当归、生地、白芍、黄连、黄芩、山栀、牛蒡、连翘、甘草、桔梗。

172 功能主治

疹出谵语如狂;阳毒得泄,疹出稠密红紫而痢下清水;毒尚留连肺胃,疹发后烦热呕吐。

173 摘录

《仁端录》卷十六

18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181 方名

解毒汤

182 解毒汤的别名

溯源解毒汤

183 组成

当归身、川芎、生地黄、白芍药、甘草(生)、人参、连翘、黄连、陈皮、木通各等分。

184 主治

胎毒。痘疮血气弱,干焦黑陷。

18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加淡竹叶10片,水1盏,煎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186 制备方法

上锉细。

19 《证治宝鉴》卷十 191 方名

解毒汤

192 组成

荆芥、防风、牛蒡、羌活、连翘、甘草。

193 主治

痄腮肿毒。

19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外用赤小豆研细,醋调敷肿。

20 《经验百方良方续录》 201 方名

解毒汤

202 组成

大当归8钱2分,金银花5钱,生绵耆5钱,生甘草1钱6分。

203 主治

阳痈,乳痈。

2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酒3碗煎服。服后宜避风出汗。轻者半剂,重者12剂,外贴玉红膏。未成者消,已成者溃。

205 加减

上部加川芎,中部加桔梗,下部加牛膝各1钱5分;乳痈,加桔梗1钱5分,用酒2碗,煎至1碗,服后汗出自消。

21 《圣济总录》卷二十一 211 方名

解毒汤

212 组成

柴胡(去苗)半两,黄芩(去黑心)1分,荆芥穗1分。

213 主治

伤寒,初觉烦热,头疼脚痛。

2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入生地黄汁1合,白蜜半匙,更煎35沸,热服。

215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

22 《血证论》卷八 221 方名

解毒汤

222 组成

大黄1钱,黄连3钱,黄芩3钱,黄柏2钱,栀子(炒)3钱,赤芍2钱,枳壳1钱,连翘1钱,防风3钱,甘草1钱。

223 主治

脏毒。

224 各家论述

解毒者,谓解除脏毒也。脏毒由火迫结在 ,故用泄火之药极多。其用白芍者,兼行其血,血行则火无所著。用枳壳者,兼行其气,气行则火自不聚,而火势之煽,每挟风威,故以防风去风以熄火,且防风上行外达,使火升散,则不迫结 ,此即仲景白头翁汤之意。

23 《痘疹传心录》卷十五 231 方名

解毒汤

232 组成

当归尾、生地黄、紫草、紫花地丁、番白草、牛蒡子、蝉蜕。

233 主治

五六日间痘疔。

24 《一盘珠》卷五 241 方名

解毒汤

242 组成

苍术2分,陈皮2分,厚朴2分,甘草2分,大黄2分,黄芩1钱,芒消1钱,花粉1钱。

243 主治

便毒初起。

24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

25 《疯门全书》 251 方名

解毒汤

252 组成

荆芥、苍术、羌活、白芷、黄柏、黄芩、丹皮、赤芍、大黄、当归、川芎、枳壳、泽泻、甘草、银花。

253 主治

麻风轻者。

25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食远服。

26 《片玉心书》卷五 261 方名

解毒汤

262 组成

玄参、连翘、升麻、黄芩、赤芍、当归、羌活、防风、生地、甘草、荆芥穗。

263 主治

小儿因气血凝而热乘之,致生痈毒肿疖。

264 加减

秘结者,加大黄、木通。

27 《种痘新书》卷四 271 方名

解毒汤

272 组成

连翘1钱,牛蒡1钱,枳壳6分,木通6分,防风5分,桔梗5分,紫草7分,川芎4分,升麻4分,虫退4分,黄芩4分,黄连4分,前胡1钱,麦冬8分,甘草3分。

273 功效

解毒。

274 主治

痘疮外感风寒,毒气壅盛,憎寒壮热,咳嗽流涕,服加减升麻汤、扶元宣解汤后,依然大热熏蒸,眼红唇紫,舌有黄苔,口中气臭,狂言谵语,二便不通,恶风恶寒,嘎齿咬牙,腹中隐隐作痛者。

275 各家论述

翘、蒡、芩、连解毒除烦,枳、桔、防、木疏风开窍,芎、虫退达气上升。清毒之方,莫良于此。眼之觉烦闷少解则止,候痘出而中自安,而热亦渐退矣。盖热以发痘,痘未出,其热终不退也。

28 《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281 方名

解毒汤

282 组成

麻黄(去根节)半两,人参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分,甘草(炙,锉)1分。

283 主治

阳毒伤寒,口舌干燥。

28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8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86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解阳汤”。

29 《幼幼集成》卷四 291 方名

解毒汤

292 组成

润元参1钱,净连翘1钱,绿升麻1钱,片黄芩1钱,京赤芍1钱,全当归1钱,川羌活1钱,北防风1钱,怀生地1钱,荆芥穗1钱,淮木通1钱,炙甘草5分。

293 功效

托毒。

294 主治

小儿疮疥,误用搽洗,逼毒入腹。

295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10茎,水煎,热服。

296 加减

大便秘,加酒大黄。

30 《仙拈集》卷二 301 方名

解毒汤

302 组成

黄连1钱,当归1钱,苦参2钱,荆芥2钱。

303 主治

肠风下血,不论粪前粪后。

30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远服。

31 《小儿痘疹方论》 311 方名

解毒汤

312 组成

黄连3分,金银花5分,连翘5分。

313 主治

小儿一切热毒肿痛,或风热侵犯脾胃,肌肤瘙痒。

31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2 《治痧要略》 321 方名

解毒汤

322 组成

连翘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钱,银花3钱,土贝8分。

323 主治

痧滞经络肌肉,发为肿毒疔疮。

324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温服。

325 加减

毒在背,加皂刺;在面,加白芷;在胸,加瓜蒌、僵蚕;在手足,倍银花。

古籍中的解毒汤 《丹台玉案》:[卷之二伤寒门]水渍法

饮水不至甚者。五苓散。自汗渴者。白虎汤下痢者。解毒汤。此亦危症也。白虎汤(方见前)解毒汤(方见后)

《麻科活人全书》:[卷之一]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

(见三十条)。去甘草。加黄连、枳壳。或古方黄连解毒汤(见三十五条)。加地骨皮、连翘、牛蒡子、当归。

《原要论》:虞氏麻疹治法

汤,入烧人屎亦妙。如便秘者,加酒大黄利之,或元参解毒汤,皆可选用。若黑色者,热毒太甚为十死一生之症,

《痧疹辑要》:[卷二]论治(上)

芩汤。吐利宜黄芩加半夏汤。自利里急后重者,宜黄连解毒汤(方见前)合天水散主之。黄芩汤治协热而利。黄芩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六·心脏部四痘疮(下)]麻疹

四神

朱雀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祖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青龙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是长翅膀的蜥蜴。

四灵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龟(4灵之一)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四凶

梼杌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相传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它还有名字叫做傲狠,难训,由这几个名字里,也可大略推知它的作为了。和穷奇一样,梼杌后来也成了四凶之一。

穷奇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所载,指穷奇外貌像老虎,长有一双翅膀,喜欢吃人,更会从人的头部开始进食,是一头凶恶的异兽。可是,同样在《山海经》中,〈西山经〉一篇却提到穷奇的另一种形象,该篇中的穷奇,外貌像牛,长著刺猬的毛发,与〈海内北经〉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别。不过二者都是喜欢食人的凶兽,这方面则没有分别。

混沌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

饕餮

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怪物。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以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强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绍圣 初,先人官 长安府 ,於西城 汉高祖 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 三代 宝器。”

除了古代神兽外,游离与古书之外的上古神兽也为人所称道

水麒麟

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王者的神兽。

赤焰兽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本是神农氏后裔,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神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另一说法是白色的马)

重明鸟

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

毕方

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版本一:

好重者: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好望者:鸱吻(音吃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参见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的装饰小兽

飸餮(音滔帖),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装饰在桥栏板的,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生性好杀者:睚眦(音牙自),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好烟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性情温顺者:椒图,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版本二:

1、赑屃(bi,xi):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3、蒲牢(pu,lao):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

4、狴犴(bi,an):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5、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

6、饕餮(hao,tie):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7、睚眦(ya,zi):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8、淑图(shu,tu):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版本三: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龙子之赑屃

龙子之嘲风

龙子之螭吻

龙子之负屃

龙子之蒲牢

龙子之囚牛

龙子之狻猊

龙子之睚眦

其它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古风》有载。

凿齿

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狴犴

又叫xian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yu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yu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yu的威严,让罪fan们望而生畏。

九尾狐

省称“九尾”,亦称“九尾禽”。传说中的异兽。居青丘之山,食人。其说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又,天下太平则现,象征王者子孙繁息。

《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耳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白虎通》:“德至鸟兽则九尾狐见。”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三足乌

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乌,人们敬仰太阳,三足乌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乌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乌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乌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夔(kui)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夔与天地同生 世上只有三只 以上是第一只 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 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 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化蛇

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

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飞廉

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

目录 1 拼音 2 酸枣丸的别名 3 处方 4 制法 5 功能主治 6 酸枣丸的用法用量 7 摘录 8 《千金》卷二十一 81 方名 82 酸枣丸的别名 83 组成 84 主治 85 酸枣丸的用法用量 86 制备方法 87 各家论述 88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酸枣丸 酸枣丸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suān zǎo wán

2 酸枣丸的别名

酸枣仁丸(《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3 处方

酸枣仁90克 酸安石榴子(干子)30克 葛根 覆盆子各45克 乌梅50枚 麦门冬60克 茯苓 栝楼根各50克 桂心18克 石蜜68克

4 制法

上十味,为末,蜜丸如酸枣大。

5 功能主治

治消渴,口舌干燥。

6 酸枣丸的用法用量

频频含化,不限昼夜,以口中生津液为度。

7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8 《千金》卷二十一 81 方名

酸枣丸

82 酸枣丸的别名

酸枣仁丸

83 组成

酸枣1升5合,酢安石榴子5合(干子),葛根3两,覆盆子3两,乌梅50枚,麦门冬4两,茯苓3两半,栝楼根3两半,桂心1两6铢,石蜜4两半。

84 主治

口干燥,消渴。

85 酸枣丸的用法用量

每次1丸,含化,不限昼夜,以口中润为度。尽复更合,无忌。

8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87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酸枣丸中专以酸收为主,唯取桂通阳气,葛行津液,石蜜温脾,茯苓安胃,麦门冬滋肺,栝楼根止渴,覆盆子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