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的吉祥寓意
桃花的吉祥寓意
桃花的吉祥寓意,桃花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比较常见,它的树姿很优美,它的花朵色彩很艳丽,桃花的寓意和象征有很多,它可以象征着爱情,也可以象征着春天等,以下分享桃花的吉祥寓意
桃花的吉祥寓意1桃花的寓意和象征:桃花象征什么寓意
桃花除寓意“花开富贵”外,“红桃”又与“鸿图”谐音,还有“大展鸿图”的寓意。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桃花是长寿的象征。桃花的品质和象征意义。
在古代社会,人们普遍相信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以每逢农历元,全国各地每家每户都在大门外悬挂一种叫“桃符”的东西,用以镇宅驱鬼。
有关桃树的来源,在古代传说中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桃树是玉衡星散开而生成;又有人说桃树是夸父的手杖化成。传说夸父在逐日时口渴难耐,饮于河渭,但河渭的水不足解渴,夸父想北上饮大泽,但还没到大泽,就口渴而死,弃其手杖,手杖即化为桃树林。
在古代,人们逢年过节都在两块桃木板上画上神荼、郁垒神像,或只写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大门两边,以保家宅平安,这就是“桃符”。后来,人们在桃木板上书写对联,这是春联的来源。
桃花的花语和象征
1、在中国桃花的象征就是爱情,在国人眼中桃花就是爱情的代名词,像桃花劫、桃花运等等都是讲桃花形容为爱情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桃花的花语我们可以寓指爱情的俘虏,用桃花代表爱情就是桃花最为美好的象征。
2、桃花从盛开到凋谢枯萎时间不过短短的十来天,虽然盛开的桃花艳丽而动人,但较短的花期也预示着再美好的事物都有其谢幕和掉落的时候,所以盛开的桃花的象征也可以用来表示珍惜彼此,珍惜一起走过的短暂日子。
3、桃花盛开于早春时间,同李花、梨花、樱桃花等代表着青春和生命力,现在也多用桃李来形容和学生,所以桃花的象征意义中也带有学生和勃勃生机的寓意。
桃花适合送:桃花代表什么花语。
1、送朋友,知道了桃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那么作为鲜花家族中的一员,如今送桃花代表着大展宏图之意,送桃花代表了送花人对受赠者的美好祝福,用桃花暗指你定能大展宏图,飞黄腾达。所以桃花可以在盛开的时候做成简单的花束送给友人代表这层寓意。桃花结手链寓意和象征。
2、送恋人,桃花使爱情的'代名词,桃花运更是每个男士都想遇到的爱情机遇,将桃花送给暗恋的对象或者恋人,能将自己对心仪之人的爱慕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桃花可以送给恋人或者暗恋的人。
3、送长辈和老师,桃李代表学生,而用桃花送长辈和老师,代表着桃李遍布天下的学生对长辈和老师的爱戴之情。所以桃花也比较合适送给长辈和老师。桃花的寓意和象征风水。
桃花在中国古代有多重寓意,在不同意境或语境下,其象征着春天、爱情、长寿、美好生活、等。桃花的浪漫诗句。
(一)桃花象征着春天。桃花,开于早春,自古以来就是春天来了的象征。“桃红容若玉,定似昔人迷”,作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桃花无愧人们的厚爱。吴融在《桃花》诗中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王维留有“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而崔护在《题城南庄》中,也将桃花与春天联系在一起,有“桃花依旧笑春风”之说。桃花外貌描写。
(二)桃花象征着爱情。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在古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古人占卜时常说桃花运,就是指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而古代诗人也常常把桃花与爱情结合在一起,除了用“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这样的诗句来表达爱情向往,还常用于对红颜薄命的感叹,唐代大诗人李贺的一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就将爱情美好的幻灭写得凄美之至。当遽然而逝的生命与人们企盼红颜永驻而又不能联系一起时,桃花便成了旧时对红颜薄命的忧伤和隐喻。
桃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三)桃花象征着长寿。《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而桃花所形成的果实,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其引发出的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把桃果称为“寿桃”。清末画家吴昌硕夸张地咏寿桃,诗云“灼灼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
(四)桃花象征着美好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道“入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所以,古人常用桃花命名居所,如“桃花坞”、“桃花圃”、“桃花庵”等。
(五)桃花象征着学生。由桃花与李花构成的春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被喻为学生。语出《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的“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其中的桃李即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桃花的吉祥寓意2八字中桃花代表什么
1、桃花代表感情、恋爱、婚姻、诱惑、异性缘好
桃花本来就是一颗“沐浴”之星,也叫咸池,它本身代表的就是感情、恋爱、婚姻、诱惑、异性缘好这些。但同时,也有一些桃花是烂桃花。烂桃花多是没有结果的桃花,属于先好后坏的感情格局,当然烂桃花又分很多种,比如桃花劫,桃花煞等,总归来说结果不是很好,比如被骗财骗色,甚至带来灾难,伤心等。比如出生在卯年的子月或子日卯时等等,这就是命中带了烂桃花,感情上、婚姻上多干扰等等。
2、桃花代表人缘好、沟通能力强、人际关系好
命中桃花旺的人,或八字中带桃花的人,人缘往往比没有桃花的八字会更好,命带桃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与人沟通都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其人际关系也往往比一般人要更好一些。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桃花不但人缘不好,还会带来是非,比如桃花逢刑,反而在工作生活中容易有是非、口舌、小人等。
3、桃花代表相貌好、样子好、体形好
桃花的特点就是漂亮、好看、美丽、迷人、吸引人,所以,命中带桃花的人,往往长相都比较好看、相貌有气质、样子好、或体形好。所以,桃花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的长相、样子的。也正是因为长相好、有气质,所以往往比一般人更吸引人等等。再延伸出去的,比如年支带桃花,就是父母长相好看、月支带桃花,就是兄弟姐妹或朋友中,长相好看,日支带桃花,就是配偶样子好看,时支桃花旺,代表子女长相出众等等。这些就是桃花的深入延伸,往往也能断出很多神奇的事情。
4、正印、偏印带桃花,代表居住环境好、房子好
何为正印、偏印从定义来说,就是生我者为印,比如甲木日干,壬水、癸水就是偏印、正印。比如子水是命中的桃花,就是印星带桃花,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运气到了的时候,往往能住上好房了、居住环境好、小区环境好、生活环境优雅等等。
5、印或财带桃花,驿马合桃花,代表有好车、名车
八字里面印或财带桃花,又或者是驿马合桃花的,往往代表这个人命中会有好的交通工具,会有好车,会有名车等等,这个大家可以观察留意看看。这一点上,在平时断八字的过程中,其实也经常会遇到的。
桃花的吉祥寓意3桃花的花语:爱情的俘虏
在中国,桃花一直以来都离不开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桃花运,就是因为桃花能给人带来爱情的机遇,有了桃花的祝福,相信你会很快拥有你自己的爱情。
花占卜:您很有自信,喜欢思考问题,对自己的前途有肯定的看法。由於您是个理智的人,在感情上不会有太多的花巧,这是因为您的心态仍未稳定当找到心上人时,您会成为爱的俘虏。
桃花所代表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蕴含着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生育、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
这些象征意义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潜存于民族心理之中并通过民俗活动得以引申、发展、整合、变异。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颜与理想世界;枝木用于驱邪求吉,在民间巫术信仰中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桃果融入了中国的仙话中,隐含着长寿、健康、生育的寓意。桃树的花叶、枝木、子果都烛照着民俗文化的光芒,其中表现的生命意识,致密地渗透在中国桃文化的纹理中。
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影响最为久远,其中描写道……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人雅士,为人们塑造了一个令人神往、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志士仁人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所以人们喜欢用桃花命名居所,如“桃花坞”、“桃花圃”、“桃花庵”等。
桃花是学生、弟子的象征
由桃花与李花构成的春光,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自古以来被喻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以歌颂老师的业绩。
桃花是长寿的象征
《太清方》曰:“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神仙传》曰:“高丘公服桃胶而得仙。”桃实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由此也就引发出许多如王母的蟠桃会等故事。所以桃子也就被称为“寿桃”。清末画家吴昌硕咏寿桃更为神奇,诗云:“灼灼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
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到今民间还认为桃木制品可驱除鬼怪,辟邪。而桃则寓意长寿,给老年人祝寿,送上一盘寿桃,以表示祝老年人健康长寿。
关于桃花的神话传说
关于桃子,在中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在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吃了头等大桃,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正因为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在《西游记》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决非一般水果可比。至于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他的子孙们,均是以桃子为粮食。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桃花做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不但桃有仙缘,连桃木都有神灵,而且她在民间的威望比桃还大。早在先秦时代的古籍中,就有桃木能避邪的记载,一切妖魔鬼怪见了都逃之夭夭。
黄梅桃花相传起源于何时如下如下:
黄梅桃花相传的起源
黄梅桃花是中国传统的花卉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花型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然而,对于黄梅桃花的起源,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根据古籍和民间传说,黄梅桃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桃花文化
在中国古代,桃花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被广泛用于文化和艺术中。桃花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经常出现,被用来描绘春天和爱情的美好。桃花也被认为有驱邪和辟邪的功效,人们常常在春天时种植桃花,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民间传说与黄梅桃花的起源
根据民间传说,黄梅桃花的起源与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黄梅的女子,她非常美丽善良,被人们称为“黄梅仙子”。
黄梅仙子爱上了一位名叫桃花的青年,两人相爱并结为夫妻。然而,他们的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桃花因为一场意外而英年早逝。黄梅伤心欲绝,她每天都在桃花的坟前哭泣,她的眼泪滴落在桃花上,奇迹般地,桃花重新开放,变成了**的花朵,这就是黄梅桃花的起源。
黄梅桃花的象征意义
黄梅桃花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还象征着爱情和坚强的生命力。黄梅桃花的**代表着黄梅仙子的眼泪,而花朵的美丽则是黄梅仙子对桃花的深深思念。黄梅桃花的开放也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它告诉人们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向前,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结语
虽然黄梅桃花的起源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是不可忽视的。黄梅桃花以其独特的花型和鲜艳的颜色,成为了中国传统花卉中的一朵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象征着爱情和生命力的文化符号。无论是古代的桃花文化,还是民间传说中的故事,都使得黄梅桃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琼瑶楼阁朱微抹下一句“金碧峰峦粉细勾”。
出自古籍桃花扇第二十四出·骂筵(副净)琼瑶楼阁朱微抹。(末)金碧峰峦粉细勾。(净)好一派雪景也。
(副净)这座赏心亭,原是看雪之所。(净)怎么原是看雪之所?(副净)宋真宗曾出周_雪图,赐与丁谓。说道:“卿到金陵,可选一绝景处张之。”因建此亭。
桃花的传说
传说有一个叫桃源的古国,有一天年轻的国王在桃花林里,遇到了一位像桃花一样美丽的少女,国王迎娶少女成为了皇后,不久,王后生下了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国王非常地高兴,王子取名为玄都,公主取名为红雨,一家人过着幸福的日子。
十年之后,这个国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灾难,土地干旱,寸草不生,百姓没有食物可以吃,遍地都陷入了荒芜,就在国王一筹莫展的时候,年轻的王子和公主决定:跋山涉水去寻找神仙,向他许愿,请求帮助自己的国家。就在他们许愿时,神仙出现了,神仙说:虽然我住的地方是仙境,但很寂寞,他非常喜欢桃花,除非他们能带来永不凋谢的桃花陪伴自己才愿意帮助和拯救他们的国家。王子偷偷的跑去对神仙说:“我就是桃源国永不凋谢的桃花,我留下来陪你,你让我的妹妹回家去,拯救我们的国家吧。”公主也背着哥哥,偷偷的跑去对神仙说:“我就是桃源国永不凋谢的桃花,我留下来陪你,你让我哥哥回国,继承王位拯救我们的国家吧。”于是,神仙笑了,他用粉红色的云彩送他们回家,当他们的脚又落在桃源国的土地上的时候,一切又恢复了生机,国家得救了。从此以后,桃源国的男生都叫玄都,女生叫红雨。从此以后,桃源国的人们过上了快乐,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中国桃文化
据古文献记载和科学考证,确认中国西部是桃的起源中心。早在4000年前,桃就被人类利用、选择、驯化、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古书有《诗经》、《山海经》、《管子·地员篇》,以后《尔雅·释木》、《初学记》、《本草衍义》、《救荒本草》、《本草纲目》、《群芳谱》等书,又从不同角度对桃品种类型、生长特性、适栽地域、加工方法、医药应用等方面做了阐述,为现代桃栽培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在汉武帝时代之前中国桃就向外输出,对世界桃的贡献与影响极大。如上海水蜜桃的输出,改变了世界桃的品种组成,提高了桃果实的品质,增强了桃的抗病性等等。桃现已遍布全球,雄居核果类果树之首。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桃的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再发展等各个阶段,到1996年为止全国桃的栽培面积已达28万hm2,年产量232.2万t,年产值46.44亿元,为繁荣农村、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美化、改善环境等均起了积极作用。
桃原产中国,分布广泛,在中国北纬23°一45°的范围内都有栽培。自古以来,桃作为五果之首(桃、李、杏、枣、栗),受到人们的喜爱。
桃的文物资料始见于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家在新石器时代(纪元前6000一7000年到纪元前4000年)氏族社会的遗址中发现桃核的资料见于表:
http://20219413322:1021/myweb2/new_page_180htm
以上资料说明,要新石器时代,野生桃已被广泛采集利用,成为氏族社会的一种食品来源。
中国商、周时期已有普通桃的原始种。主要文字记载如下:
1.《诗经》中有关桃的记载有5处。从出现的地域看,“何彼稿矣,华如桃、李”(见于《召南》,为周公姬爽的驻地镐京,今西安以南的地域);“园有桃,其实之殷”(见于《魏风》,为今山西西南部商城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琼瑶”(见于《上风》,为今河南北部漠县、滑县、复县、濮阳、汤阴、新乡及河北南部临漳等地);“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桃之天天,有苍其实”(见于《大雅》,为周王室统治中心王韶所在地,指今陕西中部、西安、户县、武功、歧山等地)。总的看来,《诗经》中桃的出现是在黄河流域中上游,与汝水以南、武汉以北的江汉合流地域。从记载“园中有桃”,“有蔷(指果大小)其实”,可知当时开始已有人工栽植,且结实繁多。
2.《山海经》中桃的记载有6处。其中“不周之山…爱有佳果,其实如桃。”“边春之山多…桃、李。”不周、边春两山即指昆仑山,位于今甘肃、新疆、青海之间,产桃的具体范围还可缩小到西宁、酒泉、敦煌一带。《东山经》中“吱山…其木多桃、李”。歧山位于今陕西歧山县,在扶风、风翔中间。《中山经》中“灵山…其木多桃、李、杏”。灵山位于河南宜阳。
又“卑山…其上多桃、李”。卑山在今河南泌阳。可知《山海经》中的桃多出现在黄河中上游甘肃、青海、陕西、河南等地。桃水、桃山分别见于《西荒经))及《大荒北经》。《中山经》《中次六经》中有“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是广员三百里,其中多马。”《尚书正义》卷十一中有“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可知桃林是大量野生桃集中生长的地方,亦是我国桃树大面积原始林最早的历史记载。
3.《夏小正》中记有“正月…梅、杏、拖桃则华…六月煮桃。”夏王朝的历法以孟春为正月,今日农历又称夏历。则桃应是公历2—3月开花的山桃。从西汉载熙的传释至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等均认为“桃也者,拖桃也,拖桃也者,山桃也,煮以为豆实也”。现知山桃不可食。但宋。林洪《山家清供》中有“采山桃用米柑煮熟施置水中,去核,候饭涌同煮倾之,如今饭法称之为蟠桃饭”。明·朱棣《救荒本草·桃部。救饥》内记载野生之桃叶、桃果匀可煮食,未熟之桃果还可以切片晒干“以为楼,收藏备用”。可推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除了采食普通桃外,果小而木之山桃,味酸且有时有苦味之毛桃均在煮食之列,甚至特别利用其酸味作“滥桃”。
古代习惯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季春3部分,分别为夏历正月、二月、三月。上述
《夏小正》中桃开花物候期的正月约为公历2月。而《吕氏春秋》及《礼记·月令》中为“仲之月桃始华”,则在公历3月。《逸周书·时训解》中“惊蛰之日桃始华”。惊蛰约在公历3月5日至6日。据张福春《中国农业物候图》,今日黄河流域山桃盛花期为3月21日前后,而在较暖的长江流域山桃盛花期提早到3月1日前后。东汉张仲景(150—210年)在《神农本草经·下经。桃仁》中注释为“…花三月三日采…”,山桃花期被推迟到公历4月上旬才开花, 说明东汉时的气温较《夏小正》时为低。
4.《周礼·天官》中:“馈食之遵,其实枣、栗、桃…”。东汉成书的《礼记》中“桃诸 ,诸卵盐”及“瓜、桃、李、梅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说明桃及干藏的桃作为食品至东汉时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礼记·内则》中“桃曰胆之”,对胆的解释,唐·孔颖达认为“桃多毛,拭治去毛,令色青如胆也”。又释“胆”为苦桃,“有苦如胆者去之”。可知当时的栽培桃多毛、色青,有的还带苦味,尚处于驯化、改良的早期阶段。从多毛、味苦的性状看,显然,还受其亲本毛桃的影响较大。甜味桃的记载见于《韩非子·外储》第三十三卷,“弥子暇有宠于卫君,食桃为甘,不尽其半唱君…”。推之河南淇县、汤阴、新乡、濮阳为当时甜味桃的一个产地。
5.桃的栽培记载,在《管子·地员篇》中最早论述栽培与土壤的关系。主张用好的土壤如“息土、位土与沃土”栽培桃树。在《苟子·富国篇》中有“…今之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古代计量单位),然后瓜、桃、李、枣,一本数以盆鼓”。认为桃等果蔬栽培是仅次于粮食生产的一项富民措施。可见,桃在当时人民生活中已有相当地位。在《墨子》中包有多处关于桃的记载,墨子认为偷人犬泵比窃其桃李更为不义,这也侧面反映了当时民间种植桃李如同养猪犬一样普遍。此外,在《韩非子·外储》第三十三卷十二及《吕氏春秋》还已有“子产治郑,桃李之荫于街者莫援也”。说明桃除了可食用外,在河南新郑还有用于美化环境,作行道树。
桃生产的兴衰联系着国运的兴衰,国家兴旺、人民安居乐业,桃树就得以蓬勃发展。如20世纪30年代,地处中原的河南较为集中的桃产区有5个,即偃师桃区、宁陵桃区、汝南五里岗桃区、商水桃区、叶县桃区,出产甚多。后因连年的战争,桃树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全省仅剩桃树180万株左右,栽培面积仅为4000hm2,曾经是历史上重要产区的甘肃,全省亦仅有桃树122.71万株,年产鲜桃842.28万kg。
20世纪50年代以来,桃的生产经历了恢复、发展、停滞、再发展等各个阶段,桃的栽培面积和年产鲜果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提高。1987年全国桃树栽培面积已超过ll万hm2。1990年迅速扩大到24万hm:,年产鲜果60万t以上,1996年栽培面积又增至28万hm2,年产鲜果232.2万t,年产值达46.44亿元。随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开拓,全国罐藏桃生产也快速发展,浙江、江苏、辽宁、河南、四川等地已建成大规模的黄桃商品生产基地,而且有了自育的黄桃罐藏品种。1990年据全国罐藏桃协作单位统计,罐藏桃生产面积达5.3万hm2,年生产罐头1.44万t,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古以来,桃因其花艳春色,果称佳品,在中华大地广为栽培。在中国古文化中,中国 的桃文化源远流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桃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一、和平景象,人间乐园
在古时,桃树的兴衰,常联系着国家的兴衰。适逢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桃也得以很好发展。《尚书》记载:“周武王克商,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周武王凯旋而归,坐定天下,便公布了一项偃武修文的重大措施。这是一幅和平景象,不用别的花作陪衬,只用桃花,足见桃花和西洋的橄榄枝具有同样的意义。
桃生长旺盛,花色艳丽,结果早而多,亦象征着家庭人丁兴旺、祥和与幸福。在《周南·桃夭》中,就有以桃起兴的著名贺婚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其茨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词大意:桃树茂盛,花红似火,果实累累,绿叶成荫。预示出嫁的姑娘,也会像桃树那样,给家庭带来兴旺、幸福与吉祥。
到了东晋末年,陶渊明更巧妙地构思出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陶渊明的笔下,桃又变为世外乐土的标志。
二、人才、人品的象征
古人在用植物比喻人才时,较著名的有屈原的《橘颂》。橘为常绿乔木,经冬不凋,结果多,味香甜,用它比喻人才十分贴切。但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与《韩诗外传》中讲的故事,赵简子把橘柚改为桃李,把枳棘改为蒺藜并非偶然。子质在魏国当官犯罪,逃到赵简子门下,对赵说:“我以后不再推荐人才了。魏国朝堂和守边的官吏;有一半是我推荐的,当我处境危难时,他们不但不助我,反而落井下石。”赵说:“夫春树桃李者,夏得荫其下,秋得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今子所树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择而后种焉。”这是把桃李比喻人才、人品的最早记载。桃比橘分布广,以桃比喻人才、人品自然比橘更为人们理解认同。
至于桃、李并称同喻,《诗经》中就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诗句。在汉代,还常把两者比喻成互爱互助的兄弟。“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汉,乐府诗《鸡鸣》)。桃李本为同属植物,比喻非常生动。此后,在古籍中古人用植物比喻人才、人品时,多钟情于桃、李了。如“桃李满天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盈门”等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三、果中佳品,吉祥长寿
把桃视为百果之冠,在春秋时代已有记载。据《晏子春秋·谏下二》载,春秋齐景公身边有三个勇士,都恃功而骄,齐相晏子劝景公除去三人,设计让景公送去两个桃子,要他们论功大小取桃,三人互不相让,结果都弃桃自杀。国君能用两只桃子当奖品,使三个勇士为桃而死,也反映在春秋时代,桃子已被人们看成果中佳品。嗣后,神话不断渲染发展。宋王锤在《云仙杂记》里首先把“王母桃”称为蟠桃。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又设想出天上有蟠桃园。到了吴承恩写《西游记》时,又引出大闹天宫:孙悟空监守自盗,偷食仙桃的故事,使王母娘娘群仙招待会也无法进行。人吃仙桃能长寿、成仙,于是桃子逐渐变成了长寿的象征。桃的生长受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季节性,而人的生辰并非都在桃成熟季节,于是用面粉、糯米粉、甚至奶油蛋糕制成的寿桃就被发明出来。手捧寿桃的老寿星贺卡、年画年年印制,经久不衰。一个观念,一种习俗,一旦形成,其习惯作用是何等强固。
四、艳外之艳,花中之花
桃花的喻意在古籍中极为丰富多彩。它不像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雅,牡丹象征华贵,荷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傲骨,都较单一。桃花可就不同了,它既是春光春色的象征,又是女性艳丽、青春的同义语。桃花开放是在仲春时节,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桃花一开,众多的花也随着开放,顿时大地万紫干红。所以许多诗人便断言:“占断春光是此花”“无桃不成春”“惟桃举蕾急春迎”“桃花落尽春归去”等等。
唐·大诗人皮日休的《桃花赋》更是把桃花称作“艳外之艳,花中之花”,并用许多古代美女比喻,这是任何名花都不曾有过的。“艳如桃花”“桃花面”“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都是古人赞誉美人的诗词。
正由于桃花在历史上一直有着美好的喻意,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才编了一段“桃园结义”的故事。许多诗人,亦借桃吟诗: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杜甫“桃花一族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苏拭“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等等。这些诗句不仅用桃花赞美了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相对生活的炽热之情。
桃花盛开时候,多为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场春风,花飞满天,一夜春雨,红落遍地。落花这本是植物生长的自然现象,花受精后,花瓣必然要掉落,这并非桃花如此,其他花也一样。或许是古人对桃的偏爱,却由此联想到韶光易逝,春光短暂。“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诗)。桃花既然是美女的重要喻体,就很容易联想到红颜薄命,青春易逝,又成了感叹薄命美女的现成比喻。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春秋时息夫人的故事了。息夫人出嫁,途经蔡国,姐夫蔡哀侯调戏遭拒,恼羞成怒,便去鼓动贪色楚文王灭掉息国,夺占了息夫人。息哀叹不幸,在楚宫三年不言,郁郁而死。后世人怜惜息夫人,为她立庙,并种了桃树,称她为桃花夫人,庙也命名为桃花夫人庙。
至于古代用桃表示某一地名或某一植物,在中国大地亦甚普遍。如以桃花命名地名的就有湖北的仙桃,湖南的桃花源,苏州的桃花坞,黄山的桃花峰,五台山的桃花洞和台湾、福建的桃园、桃源;以桃命果的也有“樱桃”“阳桃”“核桃”“猕猴桃”等。
在上海、北京、成都、兰州等许多城市,当那桃花盛开的时候,还年年举办盛大的桃花节,招徕赏花游客,已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大景观。
可见,桃文化与其他中华文化一样,虽历经千载,却依旧青春常在,生机勃勃,并以其艳丽秀姿,装点着中华大地。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后,群籍中记有类似《桃花源记》中事者不乏其文,现将所见姑录于此以备览:
①武溪石穴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一:“元嘉初,武溪蛮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入。蛮人入穴,见其傍有梯,因上梯,豁然开朗,桑麻蔚然,行人翱翱,无复彷佛。”
康按:南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亦有此记,文同《异苑》,见《初学记》卷八引。康又按:武溪,当即 “五溪” 之讹,“武”“五”音同。又按:五溪:古时对沅水中上游五大支流的总称,这五大支流主要分布在今湖南省怀化市境内,故怀化古时除称鹤城外,还称五溪。五溪具体指那五溪,自古有争议,一般认为指满溪丶雄溪丶潕溪丶酉溪丶辰溪。
②鹿山鹿穴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一八《郎州•武陵县》下引南朝•齐•黄闵《武陵记》:“鹿山有鹿穴,昔宋•元嘉初,武陵溪蛮人射鹿逐入一石穴,穴才可容人,蛮人入石穴,见有梯在其旁,因上梯,豁然开朗,桑果蔼然,行人翱翱,不以戎境。此蛮乃批树记之,其后寻之,莫知处所。”
康按:此记亦见《太平御览》卷五四引,文同。又按:此与《异苑》中所记武溪蛮人射鹿入石穴乃同一事而另记,见前 “武溪石穴” 条下引文。而此言 “武陵溪”,《异苑》则言 “武溪”。“武溪” 或即 “武陵溪” 之脱字所致欤?或 “五溪” 之讹欤?不详孰是!武陵溪乃武陵山区中之溪的泛指,具体溪名无有确指,渊明所记亦然。
〖鹿苑〗唐•李君何《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园花发》诗:“地闲分鹿苑,景胜类桃源。”此即用“鹿山鹿穴”之事。下“桃源鹿”用事亦然。
〖桃源鹿〗宋•郭汝臣《失题》诗:“龙抛玉涧归金阙,鹿认桃源入洞天。”
③桃李源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武陵源在吴中,山无他木,尽生桃李,俗呼为桃李源。源上有石穴,洞中有乳水。世传秦末丧乱,吴中人于此避乱,食桃李之食者皆得仙。”
康按:吴中:古时对今江苏丶浙江广大地区的总称。
④小成都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三《彭州•九陇县》:“白鹿山在县北五十里,《周地图记》云:‘宋元嘉九年,有樵人于山左见鹿群,引弓将射之。有一麛所驰险绝,进入山穴,行数十步,则豁然平博,邑屋边接,阡陌周通。问是何所?有人答曰:小成都。后更往寻之,不知所在’。”
康按:此条所记,亦见《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又按:九陇县,在今四川彭县西北今成都市西北不远处。清•蒲松龄《毕刺史效樊堂落成》诗:“嘉树成林竹数株,风烟绝胜小成都。” 诗中所用 “小成都” 即此。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伤寒论》方之桃花汤 31 方名 32 桃花汤的别名 33 组成 34 功效主治 35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36 使用注意 37 方解 38 临床运用 39 各家论述 310 附注 311 歌诀 312 摘录 4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家塾方》之桃花汤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7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桃花汤 1 拼音
táo huā tāng
2 概述桃花汤同名方剂约有五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具有温中涩肠止痢之功效。主治虚寒痢。本方是治疗虚寒血痢证的常用方。现常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
3 《伤寒论》方之桃花汤 31 方名桃花汤
32 桃花汤的别名三物桃花汤
33 组成赤石脂1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1两,粳米1升。
赤石脂30g、干姜9g、粳米30g[1]
34 功效主治具有温中涩肠止痢之功效。主治虚寒痢。症见久泻不愈,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1]
固下,散寒,止利。少阴病23日至45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
35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7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匕,日3次。若1服愈,余勿服。
36 使用注意若热痢便脓血,里急后重、 灼热者,禁用。[1]
37 方解本方主治因少阴阳衰寒盛所致的虚寒痢,治宜以温中涩肠止痢为法。方中赤石脂质重性温,入下焦血分而涩肠固脱为君药。干姜辛温祛寒,为臣药。粳米养胃厚肠,为佐药。诸药共起温中涩肠之效。[1]
38 临床运用1.本方是治疗虚寒血痢证的常用方。临床上以久痢便脓血,色黯不鲜,腹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迟弱为证治要点。久泻滑脱不禁者,虽无脓血,亦可用之。[1]
2.加减法:阳虚阴寒盛者,可加人参、附子、炙甘草,以补虚散寒;腹痛甚者,可加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止痛。[1]
3.本方现常用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结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阳虚阴盛,下焦不固者。[1]
4慢性肠炎《浙江中医杂志》(1982;8:378):王某,女,52岁。1981年4月21日诊。患者久有慢性肠炎病史,大便溏薄,腹痛绵绵。今年正月初四因食油腻,下利不止,服土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等药后泻利稍减,但仍是日十余行,呈白色粘冻状,兼见小便不利,腹部冷痛,四肢发凉,面色青黄,精神萎靡,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证属脾阳虚衰,下元失固。治宜补脾回阳,温中固涩。方用赤石脂30g,粳米60g,干姜15g。服6剂,腹痛消失,大便已转正常。
5癃闭《中医杂志》(1984;7:18):曾某,女,42岁。1978年4月5日诊。1977年10月起即作腹痛,少腹拘急,尿少而频,日排尿仅100200ml左右。曾经双氢克尿塞、速尿治疗,尿量增至15002000ml,腹胀随减,停药诸症又发。中药曾服八正散、五苓散、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等剂,亦仅服药时症状好转,停药复如旧,病趋重笃,刻下面色苍白,形体肥胖,口和纳呆,恶心欲呕,心烦易怒,少腹拘急,腹胀尿少,尿意频频,尿色白浊,大便干,34日一行,舌暗淡肥大,脉沉紧。此属脾肾阳气衰惫,枢机不运,气化无权。治宜温运脾肾阳气,枢转气机,方拟桃花汤:赤石脂60g,干姜、粳米各30g,清水煎至米烂熟为度,去渣,分昼三夜一温服,2日后大便通,小便利,色白浊,精神好转,寐安,纳食稍增,余症减轻。嘱再2剂,煎服法同前。4日后尿量增,腹胀、少腹拘急和心烦欲呕等证已除,面色转红润,纳增,舌体肥胖,苔净,脉沉紧,此中阳已运,肾气来复,原方再进,10日后舌脉复如常人,小便正常,大便通畅,遂以调理脾肾之剂善后。
39 各家论述①《注解伤寒论》: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
②《医方考》:此方用赤石脂,以其性寒而涩,寒可以济热,涩可以固脱;用干姜者,假其热以从治,犹之白通汤加人尿、猪胆,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用芩、连,彼假其寒,此假其热,均之假以从治耳;用粳米者,恐石脂性寒损胃,故用粳米以和之。向使少阴有寒,则干姜1两,岂足以温?而石脂1斤之多,适足以济寒而杀人矣!岂仲景之方乎?
③《古方选注》:桃花汤,非名其色也,肾脏阳虚用之,一若寒谷有阳和之致,故名。石脂入手阳明经,干姜、粳米入足阳明经,不及于少阴者,少阴下利便血,是感君火热化太过,闭藏失职,关闸尽撤,缓则亡阴矣。故取石脂一半,同干姜、粳米留恋中宫,载住阳明经气,不使其陷下;再纳石脂末方寸匕,留药以沾大肠,截其道路,庶几利血无源而自止,其肾脏亦安矣。
310 附注三物桃花汤(《杏苑》卷三)。
311 歌诀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享之。[1]
312 摘录《伤寒论》
4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 41 处方干姜(三钱炮) 赤石脂(七钱)
42 功能主治唐·孙思邈《千金翼方》之桃花汤治伤寒下痢脓血。
43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糯米一撮,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44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5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 51 处方桃花(干者)6克 甘遂(炒)75克 郁李仁(去皮、双仁,别研膏)海蛤(捣碎,炒)枳实(去瓤,麸炒)大黄(锉,炒)各15克 木香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75克
52 制法上八味,先粗捣七味为末,与郁李仁和匀。
53 功能主治《圣济总录》卷九十七方之桃花汤治五脏风壅,膈实不宜,大便秘涩。
5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每服4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良久以干饭1匙压之,觉转动腹如雷鸣,即以热水洗足,泻下诸恶物后,即以糜粥助之。
55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6 《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 61 方名桃花汤
62 组成赤石脂2两(捣筛),干姜2两,附子1两。
63 主治《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之桃花汤主治下痢赤白脓血。
6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得3升,服1升,日3次。
65 摘录《医心方》卷十一引《范汪方》
7 《家塾方》之桃花汤 71 方名桃花汤
72 组成桃花2钱,大黄1钱。
73 主治《家塾方》之桃花汤主治浮肿,大小便不通。
74 桃花汤的用法用量以水2合,先纳桃花煮取1合2勺,纳大黄,煮取6勺,顿服。
75 摘录1出自《桃花源记》的古诗
桃花源诗
陶渊明
嬴(yín)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niè)清风,高举寻吾契(qì)
补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关于桃花的诗句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元稹《离思五首》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晁冲之《春日·阴阴溪曲绿交加》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凌廷堪《点绛唇·春眺》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李贺《送沈亚之歌·并序》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3有关桃花源的诗句1、《武陵桃源送人》唐代 包融
武陵川径入幽遐,中有鸡犬秦人家。
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
译文:
进入幽静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鸡犬处处,是那秦时人家。
最先见到这幅美景的是谁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动依旧,桃花也重开了。
2、《点绛唇·桃源》宋代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3、《伤桃源薛道士》唐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译文: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4、《桃源忆故人·暮春》宋 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在何地?只听得黄莺啼于红树。蔷薇露珠如香雨般滴下,寂寞地进入了闲空的庭院。
温暖的春风不懂得留住花,却将它一片片地吹落到人们身上。楼上人远看着春天快要过去,满地长长的芳草迷了人眼看不见归路。
5、《踏莎行·郴州旅舍》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4描写桃花林古风唯美句1 桃花树下,流水溪畔,飘落的桃花,逐水而流,碧浅深红,桃花染香衣袖,花间醉,寒烟翠,更进一杯酒,众人皆醒我独醉。
2 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3 玉溪,面如桃花之色,动心魂;唇似胭脂几点,醉不停;千万桃花不敌你笑容一脸。
4 桃花园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仙貌美如七仙,何时再能见桃仙。
5 桃花开,画江南春色满,桃花红,映篱外故人颜,桃花舞,晕纸伞白衣沾,桃花酿,醉踏歌剑挽流年。
扩展资料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公元前十世纪左右,《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魏风》所指系今日黄河以北以及山西广大地区,园中种桃,自然是人工栽培的,植桃为园,则表明已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其他古籍如《管子》、《尚书》、《韩非子》、《山海经》、《吕氏春秋》等都有关于桃树的记载,表明在远古时期,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都已遍植桃树。《礼记》中还说当时已把桃列为祭祀神仙的五果(李、梅、杏、枣)之一。
参考资料:
关于桃花的诗句
1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唐代)-《题都城南庄》
2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唐代)-《题都城南庄》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佚名(先秦)-《桃夭》
4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宋代)-《惠崇春江晚景 / 。》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唐代)-《大林寺桃花》
6写桃花林优美环境的诗句是什么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赏析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他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本文2023-08-06 12:05: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