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汉龙实业公司做的古籍、经书的仿真复制件效果到底如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北京市汉龙实业公司做的古籍、经书的仿真复制件效果到底如何?,第1张

北京市汉龙实业公司可提供各种类型各种尺寸的古籍、经书、字画、手稿、报纸、地图、拓片、照片等纸质文献的仿真复制。

公司制作的仿真复制件曾多次参加展览,展出效果受到与会客户的一致好评,还多次受到媒体报道。

B

汉字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故ACD观点错误。

最近很多北京的小伙伴已经出现了旅游荒了,其实大家可以沉下心去博物馆看看,而且北京的博物馆可多了,大的不说,小的现在去还是可以的,人少又安静,下面给大家推荐了几处不错的小众博物馆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1、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其原名为觉生寺,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因寺内悬有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俗称“大钟寺”。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内藏有不同时期的各类古钟藏品,是我国唯一一座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旅游等为一体的古钟类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常年设有“古韵钟声”展,该展览共有钟韵洪鸣、敕建觉生、阅古钟林、礼乐回响、质器庄严、妙境梵音、金火流光、外国钟铃、诗韵钟声、永乐大钟十大主题。

初冬时节寒意未深,位于京西的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仿佛回到了近三百年前觉生寺的样子,庭院内的银杏美得赏心悦目,天高云淡,思绪随着落叶飞舞,时光也仿佛慢了下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

2、颐和园博物馆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与玉泉山、万寿山、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统称为“三山五园”,素以风景秀丽、人文荟萃而著称。颐和园博物馆就位于“三山五园”中的颐和园内。

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展厅,陈列上自商周、下至晚清的颐和园藏文物精品,是中国皇家园林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珍贵见证。

目前,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颐和园管理处承办的“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展览正在颐和园博物馆展出,该展览集全国十余家文博机构171件(套)珍贵藏品,向游客讲述三山五园的瑰丽传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颐和园内

3、北京汽车博物馆

北京汽车博物馆于2011年建成开放,其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造型创意为一只明亮的“眼睛”,寓意博物馆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展厅以“科学-技术-社会”为主题,设立三馆一区,展现世界汽车从无到有的百年发展历史,以及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发展与壮大,揭示汽车工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伟大贡献与影响。

馆内的展览展示打破传统的陈列方式,通过各种互动体验,让观众置身于可看、可听、可触摸、可互动、可体验的多维时空,深度感受科技与文化、科技与艺术、科技与生活的无穷魅力。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26号

4、首都粮食博物馆

你知道粮食是如何起源的吗知道扇车、石磨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都是干什么用的吗还有明清时代北京城的老粮店、老酒馆都是什么样子

首都粮食博物馆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粮食行业博物馆,关于粮食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馆内通过实物、照片、微缩模型、场景还原等方式,辅以透明屏、触摸屏、投影等先进展陈技术,介绍了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加工、供应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鲜有机会亲身体验了解农业知识,在这里不仅补充了缺失的知识,更能体会到饭桌美食的来之不易。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三元街17号

5、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

(琉璃河遗址)

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是由原北京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原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和原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三家遗址类博物馆组建而成的考古遗址类博物馆,目前博物馆为一馆三址。

琉璃河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距今3千多年前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北方重要的诸侯国——燕国的早期都城所在地,也是目前北京地区考古可追溯到的最早的城市文明源头。

遗址于二十世纪60年代被发现,经过五代考古人倾心奉献,科学发掘,发现了西周古城、高等级墓葬、宫殿建筑区、手工业作坊遗存等,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是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和礼乐制度的证明。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七区1号

6、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

经过半年的局部升级改造,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于2022年10月30日正式恢复对外开放,以全新面貌与游客见面。此次升级改造保持原有展陈风格,在全面地展示北京人艺深厚历史的同时,聚焦剧院近年来的艺术创作,通过对剧目艺术档案梳理,向游客展示更具代表性的馆藏文物,生动展现了北京人艺在艺术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设施建设、戏剧普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蓬勃朝气。

重新亮相的戏剧博物馆新增了重要手稿与历史档案,对历史厅、演员墙、剧目厅等展厅进行内容更新,展品定位更精准地突出主题,内容展示更加系统。

舞美厅可谓是展览中的最大亮点,实物与影像都颇具看点。不仅有《李白》中郭子仪的服装在夜色下的场景还原,还有《全家福》中1:2等比例缩小的灰色影壁墙,更有《雷雨》中拟音用的雨扇,游客甚至可以亲手操作感受舞台效果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在新增设的互动体验区,游客既可在留言簿留言,也可盖章留念,或是辨认一下挂在墙上的艺术家画像究竟是谁。在戏剧活动体验区内,未来博物馆将为游客策划丰富的戏剧体验活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首都剧场4楼

7、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河北岸,毗邻北京动物园、紫竹院公园和国家图书馆,是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舍位于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清代改为正觉寺,乾隆皇帝曾两次把这里选作为其母祝寿的场所之一。

据了解,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于1987年10月,馆藏文物2600余件(套),以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文物为主,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众多寺庙碑、诰封碑、墓碑、会馆碑、唐至清代墓志等石刻,是海淀乃至北京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每年秋末冬初,博物馆内的银杏树金灿灿,吸引游客前来拍照留念。除了银杏,博物馆内还种植了柿子树。一个个火红的柿子挂在树上,就像喜庆的小灯笼。站在柿子树下拍照的游客,要注意熟透的柿子随时可能落地“砸头”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村24号

8、中国园林博物馆

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以“中国园林——我们的理想家园”为建馆理念,是全面展示中国园林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多元功能以及辉煌成就的重要窗口。

中国园林博物馆以展厅、室内展园和室外展区为主要构成。全馆展示各类植物200余种、山石10余类,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多样性。馆内收藏有陶器、瓷器、木器、古籍等16类藏品,所属年代跨度大,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

“物上山水”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二号主题展厅对外开放。展览共展出107件(套)展品,包括“战国秦葵纹日月山水利瓦当”“清白玉渔樵耕读图山子”“钱维城画西湖名胜图”“清西厢记四条屏”“清碧玉浅雕山水花卉小屏风”等珍贵文物,更有文徵明《墨笔泉石高闲图轴》《墨笔树石图轴》、王原祁《设色山水图二条屏》及石涛的《墨笔郊行图轴》等真迹亮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15号

9、北京艺术博物馆

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古刹万寿寺内,是北京地区综合性艺术类博物馆。馆藏有各类文物藏品十三万余件,主要包含宫廷织绣、书画、陶瓷、玉石、竹木牙角、钱币、家具等品类,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民国,尤以明清时期蔚为大观。

博物馆现有基本陈列“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和“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初冬时节,博物馆内的两棵古银杏树满树金黄,一阵风吹来,片片黄叶飘落地面,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万寿寺

10、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目前,原创特展“微生·大观——我们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正在博物馆一层临时展厅开展。展览聚焦微生物学、传染病学、医学史以及公共卫生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成就和最新进展,通过精美的展板、等比例复原放大的微生物模型、馆藏生物标本,以及生动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剪辑节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微生物学知识以及人类与微生物之间既竞争、斗争,又互利互惠、协同演化的精彩故事,帮助观众全面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温馨提示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醒广大市民、游客出行时坚持疫情防控不放松,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进入公园、景区、景点、商超、酒店、民宿等公共场所配合全员扫码测温、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切实做到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

1593年刊刻的书

金陵本《本草纲目》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2011年5月,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13年12月,民间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纲目》首次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中文名

金陵本《本草纲目》

创作时间

1593年

快速

导航

收藏价值

相关背景

首次展出

基本介绍

《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插图1109幅,分为16部60类,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2000多年的药物学知识。其中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1]

收藏价值

据了解,《本草纲目》问世后,版本甚多,《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纲目》版本就有82种之多。1606年,《本草纲目》首次传入日本;18世纪到20世纪期间,它又被译成日、法、英、德、俄等多种文字广泛流传。明清出版的《本草纲目》各种版本分别被英、法、德、美、韩、俄、意、日等国多家收藏单位收藏。

相关背景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自2007年开始实施,至今国务院已颁布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陈荔京介绍,此次展览是从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古籍文献中精选而来,包含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古籍文献为首次面世展览。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虽也有很多私人藏书单位踊跃申报,但普查实施得仍较艰难。如何保护好很多流散在私人、宗教寺庙等处的珍贵古籍,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金陵本《本草纲目》在发现私人收藏之前,目前中国只有两个单位各有一部。2011年5月,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评审这个古籍时,专家们都很震惊,没想到在民间还保存着这么完整的《本草纲目》。由于流落民间,当时这本《本草纲目》非常残破,根本无法打开阅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委托修复中心对其进行了修复,修复之后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林世田回忆。

首次展出

河南私人藏家申报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是古籍普查中的惊人发现

藏文书法展馆:通过一百多种不同风格的藏文书法,介绍了历史悠久的藏文化丰富内涵。藏文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重的乡土特质和明丽的雪域色彩,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瑰丽珍品。藏文书法展馆通过展示、介绍,力求将藏文书法这一瑰丽珍品进一步继承发扬。

藏族民俗展馆:通过复原和展示藏族民居、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卡垫文化、宗教法器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如馆藏的一块硬质方圆木上雕琢有许多动物和地方生灵图像的朵巴尔(祭祀模子),是整个藏区流传至今的祭祀模板文化的代表。

彩绘大观展厅:展出有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并受国家版权保护的《中国藏族彩绘大观》。《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画面达1500平方米,上有唐卡700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3000多种,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包括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艺术、民俗、文化生活等诸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藏族民俗馆:通过复原和展示服饰文化、民间工艺、马具文化、藏族卡垫和生活用具,形象而生动地展现了藏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独特的民俗民情。

藏医史展厅:通过藏医药学发展的七个历史时期的介绍,28位历代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事迹、塑像、名著和琳琅满目的藏式器物,勾勒出藏医药发展的辉煌历史轨迹,图文并茂地向人们介绍了作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并通过一位位造诣高深、影响久远的名医和他们对疾病的独到见解和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展示了作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的藏医史绚丽多彩的画卷。

曼唐器械展厅:展出的80幅唐卡,为祖国医药学历史上绝无仅有,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亦属罕见。80幅曼唐作品(即彩色系列挂图唐卡),通过4900多幅小图诠释了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的比想学、胚胎学,解剖学、心理学、养身保健学、药物临床学等诸多内容。这在世界医药学史上也是亦属罕见绝无仅有的。除此之外还展出了藏医临床中比较普遍用到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

古籍文献展厅:陈列了卷帙浩繁的藏医药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1000多函典籍,还展出有用传统工艺制成的藏纸,以金、银、珍珠、珊瑚等为原料书写的《四部医典》。还展出了300多部现当代藏医药学书籍和珍贵的古籍印版。

藏药标本展厅:展出有2000多件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动物、植物、矿物标本,其中有利用汞、金、银等原料经特殊工艺炮制而成的、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还有已收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等成品药。展厅不但展示了藏药学名著《晶珠本草》中所收载药物中的精品,而且也成了高原生物学的一个最精彩、最集中的展示课堂。展厅的一侧,模拟高原雪山、湖泊、河流、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陈列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野牦牛、雪豹、藏原羚、金雕、藏马鸡、旱獭等标本。

天文历算展厅:采用木雕时轮坛城、天文历算工具、古籍、历代有突出贡献的藏历算学家雕像和现代化科技手段,再现场景复原和模拟藏族历算的日月星辰运行状况,演示它在藏历推算、天气预报、测定方位等方面作用与推算方法。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