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一只鹅,年龄大概有24岁了,不知道能不能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我家有一只鹅,年龄大概有24岁了,不知道能不能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第1张

鹅的寿命    鹅一般可以活28—50年左右  

古罗马城郊有一座庇护神丘比特神庙,那里养着一群守护鹅。公元前390年的一天,高卢人夜袭罗马城,此时群鹅闻声高叫,惊醒了熟睡中的士兵,他们迅速迎战,击退进攻,免于浩劫。从此罗马人便把鹅尊为圣物,呢称“灵鸟”。在市内的纪念碑上立着一只鹅的塑像,正引颈张翅,形若大鸣大叫。

古希腊人视鹅为爱神维纳斯的化身,是生育之神,婚嫁之神。古埃及人在重要祭祀仪式上,都必须奉献肥鹅。在印度圣典《吠陀经》中,记载了白鹅谆谆教诲众生之父婆罗西摩,给他以智慧和灵感。中国是最早驯化鹅的地区之一,考古学家在河南、山东、湖北、广西等地,从商代到汉代的古墓中,发掘出众多的玉鹅及陶鹅的艺术品,及鹅因造型。古籍《札记》、《山海经》、《本草纲目》等书中,都提到驯养的家鹅。灰雁与鸿雁是家鹅的祖先,鹅的寿命一般为50年。

据古书记述,鹅有三职:警盗、却蛇、祈雨。看来鹅当警卫最为出色,在英国格拉斯哥,饲养着一群训练有素的白鹅卫队,充任警戒。最有名望的威士忌酒厂设在这里,贮藏10多亿夸脱(l夸脱一1136L)的名酒,价值9亿美元以上。鹅卫士们驻防酒厂四周,日夜巡逻,听觉灵敏,一有响声,整个鹅群会尖叫,呼唤安全人员到来。鹅发现陌生人会紧盯不放,主动攻击。它们对同伙相亲,若遇侵袭,群起而攻。

鹅为什么会看家有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孔子同门生公孙长、子路,驾一辆双轮辕牛车来到颜回家做客。主人操刀宰鹅,以款待贵宾。一阵鹅叫,引来孔子师生,他们在后园所见,已知其意。孔圣人要颜回留下鹅以维持生计,并说:“多逗人爱,就让它看家吧。”被放生的老肥鹅听得清楚,非常感谢圣人的赦免深情,含泪吩咐儿女们今后要早起身,晚回窝,不得东游西荡,忠诚地替主人看家,不负圣人教诲。从此,鹅的子孙世世代代为人看家,一见生人就哦嘎哦嘎地乱叫,以声示警。

美国军事科学家认为:白鹅听觉锐敏,灵敏度超过警犬,为对付恐怖活动,训练近千只大鹅,配备在各驻外基地周围,稍有一点异常声音,白鹅发出叫声,引起哨兵注意。

瑞典南部的玻加监狱,因警员人手不足,20世纪90年代初来了10只约1m高的大肥鹅,加入狱警队伍。它们凶猛、机警,从不打瞌睡,也不要求放假。鹅狱警值夜班,若有囚犯企图越狱,或有外来同党欲埋下毒品,他们便会大叫,惊动警卫,以作防范。

越南战争中农民也用到鹅,一有动静鹅就叫了起来,主人便可早做准备。德国有一只雄鹅,能呼唤主人的名字“彼得”,并随主人一道上街散步。江苏泰兴一农民喂一只白鹅,看守鱼塘,它一见陌生人下水就大叫,并用翅膀拍打水面。概警告偷鱼人,又向主人报警。有一次因它大叫而救活了一个跳水的妇女。

白鹅放进棉田还会拼命吃草,对有特殊气味的棉株不理睬,一般每只鹅可完成棉田的除草工作,效果很好。既不用除草剂,免于污染,又育肥了鹅,一举数得,苏北农村,常用此法,对于环保,功不可没。

我国有些地方农民在放牧鸭群的时候,常夹养几只雄鹅,像牧羊狗那样来保护鸭群。

鹅生活力强,适应性广,耐寒和抗病力都高,没有严重危害鹅体的传染病流行,育成率可达100%。鹅耐粗饲料,青草、浮萍、甘薯等都可食用,养鹅有可观的综合效益。

原苏联有位科学家,曾对鹅的鸣叫进行观察和研究,借助传言机来偷听鹅的语言,并录下音。他熟悉白鹅的词句,模仿鹅的叫声,常与之交谈。甚至双方居然能很好了解,白鹅也听他的指挥。英国的动物行为学家罗伦兹,常同鹅、鸭、猴等为伍。

鹅是能抗放射性核元素的家禽,这是白俄罗斯研究农业放射学的学者得出的结论。据《红星报》1994年耳月7日报道,试验表明,鹅肉中几乎没有任何放射性核元素。对于白俄罗斯来说,这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这里的一大部分地区有放射性尘埃。这一发现有助于在放射性污染的土地上得到生态干净的肉食。戈梅利州遭受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最严重,已迫不急待地利用学者们的这一研究成果,地方政府决定在每个区都建立几个大型养鹅场。看来,该州不久将变成一个真正的、遍地是鹅的地区。

天鹅是一种大型鸟类。又名鸿鹄,属雁形目鸭科,全世界有5种,我国境内有三种。雌鸟雄鸟的羽毛均为白色。颈长,陆上行动笨拙,水域游泳自如。以水生植物、草类、谷物等为主要食物,有时也吃昆虫、蠕虫和小鱼。天鹅巢直径约15m,巢高出水面约40cm,巢体主要由水草和沼泥构成,巢心向下10多厘米,里团铺着羽毛。产卵5-7枚,呈白色,椭圆形。每个重约300g。天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直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内繁殖,到长江南部越冬。

我国最大的天鹅栖息和繁殖地在新疆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上。和静县天鹅湖约1300km,主要栖息着大天鹅。环境质量下降和人为的干扰均对天鹅种群构成威胁。疣鼻天鹅和短嘴天鹅,已难以见到。天鹅体长15m,体重10多千克。天鹅种群原来有2万多只,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到2000多只,在 1990年随厉发展到5000多只,由于环境质量下降,天鹅数量有所回落。另外。天敌不可漠视,有金雕、胡兀骛、玉带海雕、白肩雕,还有狐狸、狼及麝鼠等。

天鹅是哈萨克人十分崇敬的鸟类,为吉祥和美丽的标志。人们严禁捕杀天鹅,路遇死去的也要拾口家,挂在毡房内支架上予以供奉,并且把天鹅的羽毛或头挂在孩子胸前,以求吉祥。

巴音布鲁克的蒙古族,一直把天鹅视作幸福鸟。他们赞美天鹅的纯洁,称赞天鹅忠贞不渝的爱情,视为神鸟。在1995年8月的《新疆军垦报》上,提到在塔克拉玛千沙漠里发现国家保护动物天鹅后,引发一位热情者对“白天鹅事件”的追踪采访。证明在干旱酷热的沙漠中,在茫茫的“死亡之海”’里;有天鹅的踪迹。6位去大漠边上执行任务的军人,归途中看见有4只天鹅从沙漠深处飞出;一农场职工在沙丘旁发现3只天鹅幼鸟;去沙漠的路边有天鹅的窝巢及粪便。但是,在缺水的火洲为什么有爱水的天鹅,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2010年,享年94岁。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1936年毕业于莆田师范学校,1944年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全国劳模。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名誉委员。1991年首批获得国务院授予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专家,195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主要作品编辑

著有童话诗集

《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

童话散文集

《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早晨的钟声》、《蒲公英的小屋》、《月亮的船》

散文集

《小小的履印》、《搭船的鸟》、《洗澡的虎》、《在植物园里》、《山溪和海岛》、《英雄和花朵》、《曙》、《避雨的豹》、《你是普通的花》、《杂文集》、《唱吧,山溪》、《给爱花的人》、《开窗的人》、《晴窗小札》、《石羊及其他》、《旅踪》、《木偶人水手》、《龙眼园里》、《钟楼读书》。

散文诗集

《叶笛集》、《笙歌》、《灯火集》、《小郭在林中写生》、《会飞的种子》

诗集

《轮船》

论文集

《散文札记》

古籍译注

《中国古典散文诗》

选集

《郭风童话选》、《郭风儿童文学文集》、《郭风散文选》

俄文本

《郭风作品选》([俄]谢曼诺夫译)

个人成就编辑

童话集《红菇们的旅行》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

郭风

等奖、《孙悟空在我们村里》获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奖一等奖,《郭风散文选集》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和鲁迅文学奖,散文集《黄巷集》获1995年台湾金鼎奖,《汗颜斋文札》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以及许多省级奖、报刊奖。2003年、2007年,福建省文学艺术界先后两次举办祝贺郭风文学创作70周年活动和祝贺著名作家郭风90华诞活动,郭风当之无愧地获得了福建省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的崇高评价。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

郭风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他的《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写过《郭风评传》的王炳根回忆起与老人的交往时说,“再没有这么纯净天真透明的老人了,他的文是干净的,人也是干净的。他就是个小顽童,有一颗孩子的心……”在郭老身边工作生活了近30年的原省文联副主席、原作协主席陈章武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逝者亦师亦友的情感:“一位温柔敦厚的长者。一位学贯中西的智者。一位白发苍苍的儿童。一位勤劳俭朴的老农。一位爱吃地瓜稀饭的老乡。一位喜欢早起开窗的人,一位爱花、爱蝴蝶、也爱榕树的人。一位充满幻想的诗人,一位五官开放的旅行者,一位使用问号最多的散文家,一位一辈子为孩子精心制作‘点心’的厨师……一位从不请人写序,却为许多年轻人写序的人。不善交际而朋友遍天下的人,一位不爱在公众场合讲话,但却常常妙语连珠,语惊四座的演说家。一位把生命牢牢钉在文学十字架上的人,一位著作等身但却拒绝炒作的成功者……”黎烈文评价郭风的童话诗说:“郭风先生的童话诗,给中国新诗开拓一个新境界,成为新诗坛的一朵新花……”。

郭风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方面。这类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抒发作者对乡土和祖国的挚情。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其作品《松坊溪的冬天》被选入小学六年级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上册。

《松坊溪的冬天》被选入小学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课本第7课,还被选入六年级上现代在小学语文第28课,《松坊溪的冬天》还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本,鄂教版六年级第14课。

《长江》被选入北师大版初一下册第一课。

《叶笛》(二章)被选入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四课。

《雪夜闲书》是一本由储劲松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26,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夜闲书》读后感(一):“闲”中自有真意气——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汪维伦

闲读书,读闲书。无论前者后者,如若不是有目的的,一味只是为了用读书来消闲,其结果也不是很坏。首先他不会让那些闲下来的时光虚度,并多多少少能给人增些知识,长些见识。若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来读“闲”书,读古今中外圣贤之书,比喻经史典籍,圣贤诗哲。这当属于研读,其收获之丰硕自不必说。储劲松的闲读当属后者,因而便在随读随记中而得这本厚厚的思悟之著——《雪夜闲书》。

之前常读之集作,大都是现代人所写的现代诗,或今人所写之抒情文。或沉醉于由诗人所营造的诗意中,或欣喜于文人笔下的锦段美篇之意境里。读到这本读古思悟之随笔结集,口味大改,半天不能适应,不过还是很欣喜。首先让我看到的是储劲松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地漫步于古籍林中,于史风古韵的游园中闲庭信步,静思默想。在那里吹着古风,浴着古雨,却带着今人的眼光和头脑去做古今思、或为古人忧、或与古人辩。

读书最切合实际的目的就是“明理”,即寻求已知的和未知的真理。“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幽梦影》)“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章;纵能,亦儿女语耳。”(元代学者吴莱语),这些自古籍中所得,乃古人实践之总结。能不真理乎?万里路要行,万卷书也不能不读。行路是为了让自己不断地走出去,不断开阔生活的视野。而读书则是让人更多的明理益智。储劲松的这些文章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本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就如同自一棵棵古籍的古树上生发出的新芽。然而这些新生是储劲松的创造,他让这新生出的绿,不但“绿”得别致有个性,有见地,也“绿”得有生机,有意气。这些篇章让我们通过作者手中的唤醒之笔点化之后,读到了其中的情、味、理、诗气、剑气、书卷气、幽兰气、血雨腥风气、村庄田园气……读古书,是与古人游,读名著是与高手游。但这不是游戏之游,也非游玩之游,需具有一双能透视之眼和一颗智慧之心,才能去探得那深埋于远古中的文化之金和知识之瑰宝。

追本溯源,古文化是文章的源头,也是文学的源头。这最初的源泉里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去发掘和获取的有用资源。储劲松说“文穷而求诸古”,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求。劲松就因为有了这一不错的选择,方著出这些独具古风雅韵的佳作。仅六七年时间就写出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来,本书只是精选出其中的部分,真可谓创丰。

作文如做菜,哪怕只是些老材料,高手操厨自有独家烹制之法,再配以适当的火候,会做出与众不同别具风味的菜肴来。储劲松给献上的这道独具浓浓古味的佳品,叫人胃口大开。我品味,我已痴醉。(汪维伦,作家,诗人。著有《闲锄窗月》等。)

《雪夜闲书》读后感(二):雪夜野狐白——关于《雪夜闲书》

储劲松

白是形容词,雪白;是名词,说白;也是动词,曰。

二零一四年春,我出了一本读书札记,名为《书鱼记:漫谈中国志怪小说·野史与其他》。冒号后边的副题系责编黄大奎先生所加。黄先生后来在通信中说,这是他到出版社后责编的第一本书。人书之缘如同《蒹葭》《菁菁者莪》,千万人里我心只悦你一人,作者与编辑之间的情分也如同《红楼梦》里的金玉缘、木石盟,仿佛上天注定。我与黄先生从未谋面,因他远在海峡彼岸。他虽是初涉出版行业,书却做得很漂亮,眼光也是好的,加这个副题即足见其匠心与职业素养。那本书繁体竖排,内容又多涉往古,印数既少,认真读的人自然不会很多。却也有幸遭逢了几个知音,多是嗜古成癖的人,是读书人中往历史的烟堆里勤苦挖掘者。一册书得一知音已足,何况有好几人。

读书人里,我是一个嗜古者。云胡不喜,非古不乐。十余年来,所读无非先秦以降至明清的先贤著作,尤其钟爱繁体竖排的书,执卷在手,古风古貌扑人眼帘,畅人怀抱。读而有所思,有所悟,随手记在书隙里,一册书读完,圈点评缀横涂竖抹几无可以落笔处。得闲整理出来,也就有了《书鱼记:漫谈中国志怪小说·野史与其他》,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本《雪夜闲书》。

《雪夜闲书》的出版历经了一年时间。去年三四月间,我与浙江作家、独立出版人、“雅活”书系策划组稿人周华诚兄微信聊天,表达了出版一本关于古籍读书笔记的想法。华诚兄让我整理好书稿,他去争取出版社的支持,列入“雅活”书系。广师大出版的人文社科类书,在读书界享有盛誉,以“有生活的文艺,有文艺的生活”为旨归的“雅活”书系深得读书人的喜爱,此前已经出版的十三部书,如《草木滋味》《古珠之美》《古画之美》《飞鸟物语》等一版再版,有的书像华诚兄自己的《草木滋味》已经第四次印刷。《雪夜闲书》作为“雅活”书系的第十四名成员,作者与书均与有荣焉。书的红娘华诚兄之前就说了,这本书内容有些小众,对于销售没有把握,但他又说,读书是“雅活”,他想做一个尝试。我说,我一直想出一本小众的书。读书人本来就是小众的,关于读书的书,特别是阅读古籍的札记、书话、笔记,更是小众中的小众。唯其小众,读它的人懂它的人,才是子期之于伯牙、高山之于流水。

因为书的内容涉及上百部古籍,出版社的编辑光校勘就用了好几个月时间。他们的古文学养很高,博洽淹通,治学态度也极严谨,穷根溯源字斟句酌,对于书中的谬误、不当处一一作了改正和处理,也删除了少数有伤温柔敦厚的篇目,所有引文全部与原典对照,存疑处则返回作者查证、修改。遇到这些优秀的编辑,是我之福,是小书之福。我不敢说自己的书有多大价值,但我敢说,里面的舛误很少。

书是精装,做得朴素而美。封面以深蓝作底色,雪花飘飞,左下角数间草屋一丛疏竹,屋顶白雪如被,竹梢上雪绒朵朵,右上角的书名也独具匠心,字字雪意簌簌。蓝白相间,纯然的蓝,纯然的白,纯然的朴质与风雅,不少人见了,说有惊艳之感。我也很喜欢这个封面,理想的书,静如积雪,美如闲云,应当就是这个样子。

广师大社名不虚传,编辑怀珠含贝文心玲珑,是懂书的人。我要敬重地写下他们的名字:伍丽云、金晓燕、郭振洋、李春林、赵艳芳……

整理书稿时,我给小书取的书名是《野狐谭旧》,取野狐谈禅之意。华诚兄和责编以为过于古气,几经商榷才定为《雪夜闲书》。雪,夜,书,三个名词加一个“闲”,天然有安静气韵,有雍容气度,有书香气息,字不古而意思高古,与书的内容相配,也与我的志趣相契合。书名出来后,许多朋友也都很喜欢,以为是一个嘉名。而我之前的书名,我也很钟爱,以为自己就像一只野狐狸,钻进茫茫古籍林中,翻、阅、嗅、思,点头、摇头、窃笑、私语、暗喜、伤心、气愤、血沸血凉,恰是“听评书落泪,替古人担忧。”所谈虽非卓识,却也轻易不肯拾他人牙慧,总要说点自己的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我读前四史,有时耳中征鼓锵锵、鸣镝破空,有时满目日升月落、云卷云飞。前者,如身置古战场,血脉贲张,身体因激动而微微地颤抖,此时若假我以战衣长矛,给我一支骁勇劲旅,我也许能奋勇杀敌建立奇功,如霍去病封狼居胥。后者,如端坐幽谷伽蓝,唯觉风清月白,寰宇澄明,人间盈盈通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一身秋水木叶气,如老僧,如国画山水中人。史籍中的文章气象,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如百二秦关,又如霜天草木。”这是我从前读前四史时写下的话,读古的况味大致如斯:雪夜野狐白——一只野狐狸,雪夜守着一堆纸张黄脆的旧书,陶陶然自言自语。

写作是一个人的事,自说自话自写心意,本无须别人喜欢,但文章结集成书推向市场,譬如自家儿女相亲,却不得不打扮得周正体面一些,自己认为是佳儿好女不行,得让人喜欢。写作是雅事,售书却是俗事。荆山之玉,沧海之珠,本是天地间的宝物,一旦入了珠宝行市,供人瞻观、品评、挑选,则与猪肉无异。珠玉如此,一本小书更是如此,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读者亲之爱之,或弃之厌之,生养它的作者,就像父母嫁女,婆家待之如何如何,自己只能远远旁观,完全做不得主。反过来想,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且由它去,我还有古书要读,还有文章要写,顾及不到许多。

“人生如飘蓬,读书以自适。万象皆幻相,书是吾故人。”印在书腰上的这几句话,原是我从前清夜读书时,写在书眉上的。是自况也是自嘲,是自得其乐也是渊鱼饮水。自少年时代起至今,读了几十年书,从前古今中外拉拉杂杂,近十余年来专读古籍,以为好文章多在故纸堆里。读史,读经,读子集,读黄老,读志怪,读笔记,读野乘,读杂剧,读话本,读书家跋画家题文章家尺牍,读《蟹略》《香乘》《砚笺》《墨经》《金石学》,此间乐,不思凡。古人说,文能寿世,我以为文也能寿人,至少,能让头脑有层峦胸中有丘山,让极长又极短的生命有一些意思。如果我能活到我祖父七十八岁的年纪,我还可以读三十多年书,二十五史我还只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明史》和《清史稿》,其他的古籍更是如繁星闪烁,也尽量搜罗,多读一些。一本《先秦诗鉴赏辞典》,我已经读了好些年,有空时每天读一首或者三五首,如晨露沾衣,受其润泽和陶冶。

读无涯之书而遣有涯之生,是志趣,是性情,是身体的需要,也是生活的方式,无关宏旨,甚至不是为了增长智识,不是为了写文章。但浸*于古籍许多年,下笔也就受了一些濡染,自己的文章有一些长进,也是拜古书所赐。书好读,文章难写,文章难写,文章难写。胡竹峰兄高谊,为小书写序,他在序文中说:“劲松的才华遮都遮不住,竖排的经史子集,他写出横溢的绝妙好辞。几朵浮云一湾清水时隐时现,字里行间熏染有青灯的柔和与白宣的温软。”明知是鞭策鼓励语,当不得真,却也颇喜悦。文追古人,区区之志也,虽不能至,踽步力行之。

人间多事,并不闲。手脚不闲,心却可以闲一些,散淡一些,如天上归云地上野水,如桑中小虫花间细蝶。读书是闲情,写文章是闲事,闲情可寄意,闲事可快心。庄周说:“大知闲闲”。《诗经·十亩之间》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行与子还兮,走啊,与你携手同行。愿与天下读书人手挽手,闲闲以还。

2018510于鹞落坪闲云山庄

《雪夜闲书》读后感(三):雪夜闲书,好书必读

如果文章是一件衣,作家即是织补匠,布纹、图案和设计,只是衣裳的一方面,缺少了灵魂的骨架,它的美终究还是少了一点点。 文贵有气,这个“气”很个人,是区别于他人很独到的地方,我喜欢的作家都各有各的”气”,劲松亦如此,他的文章我能辩识,读来很享受。认识劲松多年,相交并不多,换言之,见他的文章,比见他本人概率要大。报纸上杂志上博客上。悄悄地看,默默地品味。有时他看到我的”足迹”,会前来发一语。然后我就心想,原来这个人我认识啊,他还没变啊,还是如此勤奋如此好学啊。说了这么多,是劲松又织完了一件作品,这“衣裳”很古旧,绣着前朝的故事,抒发着劲松的情怀。劲松从前本就少年老成,他写这书,更觉他长衫翩翩,变成了古代人。文字当然是好的,闲来一杯茶,你也可以手捧一卷书——《雪夜闲书》,然后,细细品读,慢慢欣赏~

《雪夜闲书》读后感(四):字携风霜和私人读史

字携风霜和私人读史

——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黄亚明

储劲松近年痴于史。据说他发下宏愿,要读遍可读的野史正史。这本《雪夜闲书》就是读史之余的产物,可归于私人读史之列。自古,私人读史的上品则需见真性情,但这条崎岖的路子趟下来,披荆斩棘,不免血肉淋漓。要见性见情,要春秋笔法,要微言大义,就是带镣铐跳舞,舞还需跳出大名堂,这种高标就 了大批所谓“私人史”者。除非金圣叹一类,刀架脖子犹言“腌菜与黄豆同嚼,大有胡桃滋味”。

读史,要钻进去,钻进去还得科学甄别、认真体察。书史者,也是喜欢和读史者捉迷藏的,他往往布了几个局,往往貌似胡言乱语,貌似正大光明,内里却藏了些幺蛾子,读史者得挖出这些幺蛾子,还复真相打出原形。比如《笔如刀》,是《次柳氏旧闻》里的事:“玄宗初即位,体貌大臣,宾礼故老,尤注意于姚崇、宋璟,引见便殿,皆为之兴,去则临轩以送。”这个“初”字,劲松说大可一说。唐玄宗刚当皇帝时,对臣子怎么样,对故老怎么样,当时是太好啦。宰相姚崇、宋璟见玄宗,玄宗都起身迎接、走时恭送呢。那么这个“初”字,反过来说,就是当初如此,后来不如此。后来不如此如何?就是信任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了,就是摆谱了,就是唯我独尊了,就是安史之乱了。如果我们将这段历史放大一些,放到古代许许多多国君、重臣身上,也是可以的。当初嘛,共患难,兄弟情,后来嘛,一刀一个,一刀几个,成了历史常态。劲松叹息,“笔如刀,墨如血,读古人的书,得长两个心眼”,事实上,还可以延伸到社会层面人生层面的。

《雪夜闲书》里,难得存有率真气,这口气吊着重病的今人,也钓着了历史之鱼。率真气多流落于卷一“闲书散叶”、卷二“怪力乱神”。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花间穿行、捉虫扑蝶的姿态。得我心的是《岂能不写》,我们和劲松一样,多曾在写文章时怀疑自我:“文章何用?不写又如何?”“写掉了头发,写坏了眼睛,写糟了身体”,何必?但是写文章“有瘾”,他说就像“叉麻将”,我们就是一群把写文章当做叉麻将的麻将鬼子。劲松找到了理论依据,这一句来自唐人范摅的《云溪友议》,“街谈巷议,有裨王化;野老之言,圣人采择。”意思是写啊写,说不定哪天你的文章就被哪个圣人大佬“采择”了。这一点我无所谓。我很认同劲松引用古语 “以无用为用,乃得受用”,即写文章,自遣人生无聊之妙法,所以“岂能不写!”

《秋水篇》也颇值得一说。“我在冬阳里读《却扫编》和《宾退录》,书中有刀剑气,也有林下风,但觉襟抱萧散,眼目旷达,胸中有幽幽山林一座。”“积贮一股真气再写文章,文章才会有秋水之味。”这就是典型的文人生活,这是温古,以“读书养气”。气质,气概,气象,气势,而能归于秋水一脉,也就是化了,就是胸中有丘壑。劲松这两年的散文,一个嬗变的迹象,就是“化”,消磨了些愤青姿态和少年犟倔,注重“襟抱萧散”,清风脉脉,反倒显出一股子“真”来,抱璞守真,道法自我,生机就如月下露、林间风了。

卷四“江山劫数”、卷五“清宫漫语”,当写于几年前,多是对古代帝家的评述。此中真意,权谋手段,非我辈能私揣一二。且略过。但我能读出劲松的那种 ,那份睥睨,“挟风霜”的字里行间,那种背后做鬼脸的“滚滚风雷”,到底是比我年轻三岁。这两年,我已从历史里侧出了身子,且容小僧伸伸脚,偷个懒。

劲松的《笔记》里说,“历史起源于神话,落脚于史实。纯粹的神鬼不足以令人信,纯粹的历史不足以令人乐,夹于二者之间的村夫闲谈巷叟耳语最对人胃口”,“世间但有史书而无信史,所谓的二十五史,其实都如《独异志》,七八分真两三分假。”这是他《雪夜闲书》的态度。他还说,“我端坐桌前读史,满眼远古风云;我靠在床头读史,一纸娱乐精神”,这就对头,对路子。读史,我一直是这么做的,我们就像地下党,对接了暗号,OK!(黄亚明,诗人,作家,著有《别对世界撒娇》《市井水浒》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