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第1张

一、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二、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三、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四、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五、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六、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

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七、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八、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

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九、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十、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开放。

根据《达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通告》有关要求,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经研究决定,达州市图书馆于2022年9月22日(星期四)起恢复开放。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8:30—20:30(周一例行闭馆)。入馆前需要预约,读者可提前三天预约入馆名额。

预约方式i:

关注达州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限量。实时在馆人数不超过150人(含馆内工作人员),人数达到上限后,将实行“出一进一”动态管理。做好疫情防控。入馆排队等候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入馆需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检测体温、出示健康码、扫描场所码、查验风险城市旅居史和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

达州市图书馆始建于1976年10月,馆舍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位于达州市通川区荷叶街100号,以服务窗口和行政办公区为主,另一部分位于达州市通川区朝阳东路文化巷21号,以文献典藏区、生活区为主,馆舍总面积6340平方米。达州市图书馆内设机构五部一室:图书采编部、业务辅导部、网络信息部、文献特藏部、流通阅览部和行政办公室。对外服务窗口有图书外借室、现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古籍线装书查阅室、特藏文献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残疾人阅览室、外文阅览室、书画展室和对外阅报栏。拥有阅览座位80个,网络节点45个,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达州市支中心。

       蓄恒志 以远行

              ——易人先生与官澄阁书画院

    官澄阁书画院源于先辈姚官澄。

    高祖父姚官澄(1834-1895)字辔工,号练江,满族镶黄旗人。咸丰五年举人,时年21岁选授山西岚县知县。后又署理吉州州事,出任山西乡试同考官,调任永济知县、汾阳知县。同治十年升任朔州知州(后兼任山西戒烟局局正),连任二届至光绪九年,再南下出任解州知州,又连任二届至光绪十八年。后荐升候补知府,并掌教河东宏运书院。一病不起,于1895年逝世。官澄祖籍浙江湖州,寄籍顺天涿州,一生任职山西,融入三晋,卸任后携眷属老小定居运城,繁衍至今。

    姚官澄平生好动笔墨,被誉为"循吏诗人"。所著《一枝山房诗集》一函五册,在其逝世七年后于光绪28年(1902年)刻印出版。晚辈曾舍近求远四处查询这部诗作均无结果,后在山西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检索发现,如获至宝,惊喜自得。《诗集》汇集了不同裁体诗作500余首,末附《一枝山房词稿》,第五册《吟香阁诗集》百余首为其夫人范阳女吏田莲瑞所作。诗作多描绘田园风光和感悟仕途艰险,并引用名家作序,云:"其格局之超逸,风骨之清峻,与夫笔力之爽宕,琢句之浑融,大扺沉酣初唐,以津逮于六朝,汉魏之遗风其哉者"。《诗集》收入《中国文学大辞典》辞条、《中国近代文学辞典》辞条和《清代诗文集汇编》目录等……。另据《清词综补》……等六种文献统计:"清代以迄民国时期,直隶词人至少有132位",其中姚官澄和田莲瑞双双榜上有名。

    晚辈不通古文,不悉典故,阅读《诗集》颇感艰涩难懂。有幸得到易人先生、曹玉亲女士无私相助,为诗作注释标点,无疑这将使诗作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得以更好的释放,使后生赏读获得更多理解。

    姚官澄亲民四十年,誓言立命清廉,所在各州县方志中多留有宦绩专文颂词:誉为"姚菩萨",赞为"决讼如神",在任"民无怨仰",离任"行李萧然", 州民恩慕不忘为之立"长生位"、"德政碑"等。光绪七年清廷重臣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下车伊始先整治官吏,参免了贪纵害民的九名州县官吏,褒奖了姚官澄等六名府州县官:"……知州姚官澄操守廉洁,政事勤明,晋省早年州县不染卖票恶习者不过数人,而姚官澄兼以有才。"……敬仰先辈铁面铮骨的廉政之风,随设立书画院,承传家族仁爱礼仪之美。                                         (姚自力)

  靳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靳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靳姓来源

 源流一

 出自芈姓。据《风俗通》、《通志·氏族略》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靳,春秋时楚地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楚大夫靳尚之后,子孙以邑为氏。湖南有靳江河,源自湘乡市大凫塘,经宁乡县,至黑石渡注入湘江,过楚大夫靳尚墓前,因此而得名。

 根据《古今姓氏书辨证》上的记载,战国时期楚国大夫靳尚的后代食采于靳,因此以邑为氏,称为靳氏,望族出于西河。而根据《通志·氏族略》及《风俗通》两书记载,靳姓人的始祖,的确是距今2300年前在楚国显赫一时的楚大夫靳尚。靳氏是我国北方古老姓氏。望族居于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源流二

 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有靳准自立为王。

 源流三

 朱姓改靳姓。据《龙舒靳氏宗谱》记载:予生不辰,值兹多故,流言煽起,兵骑搜罗,刻无宁日。族人多有流离失所者,予思若不讳姓无他可免,爰携昆弟屏迹幽潜更姓曰靳,以祖延寿,公立功蕲黄蕲靳形类以地氏也。但伤自汉以来,传三十世自今改为靳姓,倘后代失记宗靳而不宗朱之血食何托挥泪和墨记之谱后,以示子孙,其无忘根本,所自并冒认他宗可以。至正十年六月十七日, 三十世孙育材谨记。

 源流四

 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蒙哥氏,亦称蒙格氏、蒙郭氏,满语为Mongo mongu,是蒙古、满洲共有部族,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群体部族,人数众多。

 要特别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蒙哥氏族人皆承认自己是蒙古族人,更多的蒙哥氏族人皆认为自己是在后金政权初期联合起来进入满洲 军事 组织和满洲部族团体的,这个姓氏群体中包括了巴林氏部族人(蒙语为,满语为Barin mongu)、达拉氏部族人(满语为Dara mongu)、奥库氏部族人(满语为Oko mongu)、乌芮氏部族人(满语为Uri mongu)等,民族成分以及属性比较复杂,在清朝时期被中央政府统称为“蒙古哈拉(Menggo Hala)”。

 蒙哥氏族人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记载,

 ⑴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满语为Ilari Hala,汉义“开”,人口众多,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叶赫(今吉林叶赫河、伊通河、伊丹河、东辽河流域)、蜚优城(今吉林珲春三家子乡高丽城村)、伊罕阿林城(今吉林市东北十五公里处)、松花江流域。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伊氏、何氏、赵氏、尼氏、潘氏、苏氏、许氏、岳氏、禹氏、仉氏、柏氏、樊氏、郝氏、李氏等。

 ⑵满族尼满氏,出自老满洲部族,满语为Nimangi Hala,汉义“山羊”,世居黑龙江北岸沿岸地区。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尼满氏部族人数非常少,且无分支。在清朝末期以后,满族、锡伯族尼满氏多冠汉姓为靳氏、满氏等。

 ⑶满族伊麻斯氏:满语为Imaci mongu,源出老满洲部族,人数很少,但有四个分支。一般认为其姓氏名称是由老满语“Nimaha”而来,其在明朝末期的快读缩音为“u”,其发音近似汉语的yǘ(ㄩˊ)即“鱼”,但使用另一个象形文字“”来描述。清朝中叶以后,大多冠汉姓为靳氏、鱼氏、于氏等。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靳姓发展

 靳姓自得姓后,或许因为宫廷内的斗争,子孙没有在起源地发展起来,而是避难逃往它国寻求生存。这从汉初两位开国功臣靳歙、靳强二人的传记记录可以看出来(见《史记》)靳歙,发迹起于宛朐(今山东菏泽);靳强,曲沃人,其先西河人氏。两地均在中国北方。自汉以后,靳氏世居西河一带,并于此形成了靳氏的西河郡望。

 此后的一千年内,靳姓在中国大地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或影响。或许正因为这个原因,东晋汉族大规模南迁时,靳姓基本上没有人跟随,而仍滞留北方地区。这从两晋南北朝以至隋唐有关 历史 记载无南方靳姓人物可以佐证。

 自宋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靳姓人物渐多起来。江山代有人才出。此一时期是靳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靳姓发展的基础。如靳德进、靳荣、靳义、靳学颜、靳贵、靳辅等均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考察这一时期靳姓人物的祖籍,南北均有,说明此时靳姓已从北方流至南方,时间估计在宋元时期。

靳姓得姓始祖

 靳姓出自芈姓,始祖是靳尚。靳尚,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据有关资料记载,颛顼曾孙吴回任帝喾时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有六子,别为上古“祝融八姓”。其中六子季连为芈姓。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王师。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熊绎被周成王封于荆楚,靳尚当为其后。战国年间,适逢齐、楚响应苏秦之合纵策,欲联合拒秦,秦使张仪赴楚,以归还夺楚六百里地为诱铒,让楚怀王绝齐附秦。怀王怒囚张仪,欲杀之。靳尚接受张仪重赂,买通怀王宠妃郑袖,使张仪得释。楚王使尚随张仪 出国 ,因与小臣使有仇,为小臣使张旄刺死。靳乃春秋楚之小国,后为楚大夫采邑。靳尚为楚国公族大夫,本为芈姓,因其食邑于“靳”,其后子孙便以邑为氏,称靳氏。靳氏迁民始祖当时为汾州等籍人氏,明初奉旨集于广济寺大槐树下,迁往异地,迁民后裔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安徽等地。靳氏望出西河郡,即今山西省汾阳。

 楚大夫靳尚是如何被描黑

 在许多电视剧、文学作品的一些桥段中,编作者和导演总是在塑造完美、饱受赞誉的正面人物形象的同时就必须有一个奸佞、暗中使坏的小人形象。如《屈原》剧本中,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以死殉国的爱国者,而靳尚则是一个嫉妒贤能、求荣卖国者。最近播出的《芈月传》同样把靳尚刻画成阴险狡诈的坏人。

 历史上的楚国大夫靳尚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真实面目果真如是吗屈原是靳尚陷害的吗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文献。笔者对靳尚有了新的认识。

 一、靳尚和上官大夫不是一个人

 在许多著作中作者把上官大夫和靳尚当成同一个人。如:

 高中 语文 第五册《屈原列传》注七:“上官大夫姓靳名尚。”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第93页:“上官大夫靳尚。”

 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第8页:“他被一个上官大夫叫做靳尚的当作死敌。”

 郭沫若在他的《我怎样写五幕历史剧<屈原>》中也作上官大夫靳尚(《屈原》第118页)。

 就连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也把靳尚解说为:“战国楚上官大夫,幸于怀王”。

 看来,这些作者把上官大夫当做靳尚所认的官名了。其实“上官”是复姓,“大夫”是诸侯宗族的称谓。上官大夫即姓“上官”的重臣。但他并不是靳尚大夫。这在下列古籍中足可以得到证实:

 上官大夫最早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上官大夫欲夺之”,“(怀王)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

 这里上官大夫名字出现四次,并未提到靳尚。

 《战国策·楚策二》载:“靳尚为仪谓楚王曰”,“尚(谓郑袖)”,“靳尚谓楚王曰”,“楚小臣,靳尚之仇也”,“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而刺之”,“张旄果令人要靳尚刺之”。这里靳尚名字出现了六次,但没有提到上官大夫。

 《史记·楚世家》载: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靳尚谓郑袖曰”。“靳尚曰”这里四次出现靳尚名字。也没有提及到上官大夫。无论是《战国策》还是《史记》并没有说过上官大夫就是靳尚,古代史学家不可能用完全不同的两个名称来记述同一个人。

 在汉人著作中也有关于上官大夫和靳尚的记载,刘向《新序·节士》曰:“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上及令尹子兰,司马子椒,内赂夫人郑袖,共奢屈原。”

 王逸《楚辞章句》上说:“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奢毁之”二者的记载都将上官大夫和靳尚看作二人。

 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其中上官被列于“中中”,靳尚被列于“下上”,他们差两级。班固在这里很明显的把他们分为两个人。这应该是判断他们为两个人最重要的证据。

 宋人洪兴祖《楚辞补注》也说:“《史记》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朱熹《楚辞集注》又说:“同列上官大夫及用事臣靳尚……”这里也将上官大夫和靳尚明确分为两人。

 当代学者邹云鹤先生早在1962年就以“上官大夫并非靳尚”为题发文予以拨正和澄清:造成错觉的是刘向的《新序·节士》。刘向在该文里写有“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刘向在这里把上官大夫和靳尚第一次拉在一起,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认定他们是一个人。因为,“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应该理解为,“上官大夫、靳尚之属”,因为“属”是表示复数的。

 他认为:“把上官大夫与靳尚作为一个人。”是从王逸的《楚辞章句》中所产生的误会。王逸在《离骚经章句第一》中写道:“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妒害其能,共僭毁之。”这句话咋一看来,很容易把“上官靳尚”当作一大夫。如唐·张守杰的《史记正义》在上官大夫名下注曰:“王逸云上官靳尚”。

 洪祖兴也以迷惑的态度在《楚辞补注》中在王逸的这句话下写道:“史记曰上官大夫与之同列,又曰用事臣靳尚”,以为王逸搞错了,其实王逸并没有错。他说的是‘同列大夫,上官,靳尚’就是说“上官”和“靳尚”都是与屈原“同列”的大夫(语见1962年5曰9日《光明日报》文为“上官大夫非靳尚,作者邹云鹤”)称谓。

 范正生先生也认为唐代张守杰的《史记·正义》将上官大夫解释为:“王逸云上官大夫靳尚。这是张守杰对王逸章句的误解,将上官大夫与靳尚看作一人。也许正是由于张守杰《正义》的失误,才出现了上官大夫与靳尚合二为一的误传,以致于使郭沫若先生也把上官大夫与靳尚理解为一人。

 中华姓氏研究员靳国年先生认为在“上官姓氏起源的 传说 ”中,“上官”起源于上官大夫,这显然和靳尚的后人姓“靳”矛盾可见,上官大夫和靳尚的确是两个人。

 二、靳尚并非陷害屈原之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两次记载上官大夫与屈原之间争斗的事件。第一次是屈原“造为宪令”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便馋谤屈原,使怀王“怒而疏屈平”;第二次是怀王被拘于秦犷顷襄王继位后,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在这里司马迁已告诉我们,上官大夫在屈原任左徒时就在任,顷襄王继位后仍在任,上官大夫第二次陷害屈原已是怀王三十年以后的事了,而靳尚在怀王十八年就已去世了。由此,淮南大学教授靳学远感慨说:“公元前278年,屈原(62岁)投汨罗江自沉而死,靳尚于公元前311年秋被张旄杀害(当时屈原29岁),靳尚死后33年还能陷害屈原,靳尚真了不起啊。”

 三、靳尚是楚国的贤臣

 《楚辞策二》说:楚王将出张子,恐其败已也,靳尚谓楚王曰:“臣请随之,仪事王不善,臣请杀之。”楚小臣,靳尚之仇也,谓张旄曰:“以张仪之知,而有秦楚之用,君必穷矣。君不如使人微要靳尚刺之,楚王必大怒张仪也,彼仪穷,则子重矣。楚,秦相难,旄魏无患矣。”张旄果令人要靳尚而刺之,楚王大怒秦,构兵而战,秦、楚事魏,张则果大重。

 从这段记载看来,在国家危难之时靳尚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为捍卫国家利益,以身殉国。“终使楚王大怒秦,构兵而战”为靳尚报仇。可以说,靳尚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忠君爱国的大贤臣,他既是楚王的心腹爱臣,曾经几次救怀王于生死之间,使怀王“食不繇靳尚则不甘口,衣不繇靳尚则不安于体,出号令不繇靳尚则王心惘然不足。”靳尚又是博闻强志,明于治乱,深得楚国朝野信赖与敬重的重臣。靳尚还是全力辅助楚怀王熊槐治理国家,力促联合楚、齐、燕、赵、韩、魏六国一同抗秦,并与苏秦一起促成六国君王齐集楚国郢都,结成联盟的能臣。正因为怀王对靳尚的十分倚重和对靳尚忠义的表彰,才把最丰饶的靳江流域赐为食邑,并以封地为姓。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杭先生说:“要研究历史,尊重历史,还靳尚以公道。”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院教授、《山西档案》杂志社编辑,仝建平先生强调:“我们有责任给靳尚正名。”北京 财经 大学历史系教授杜靖,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大学教授张俊峰也指出:“为了不让后人再以讹传讹,我们必须明确说明:“上官大夫和靳尚根本不是一个人,屈原并非靳尚陷害的。靳尚是一个真正的能臣、贤臣、忠臣。”

 目前,有人在评说《芈月传》中,总也捎带靳尚几句,或褒或贬。还有人借机拿靳尚当说辞调侃当今走红的影视演员靳东。无论靳尚到底做过什么,然他与那个时代已成历史,但不可否认,靳尚在那个时代一定是叱咤风云真正影响楚国历史进程的非常人物。一万年后,靳尚仍然是我们的先人。姓靳的子孙中也一定会有无数个像靳尚谊,靳羽西,靳炎,靳彬,靳诺璀璨的明星闪烁在华夏文明的星河中。

靳姓迁徙分布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三国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今山西长治)徙居今河北大名。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一百六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三十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二百一十二位门阀,人口约一百零八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8%左右,多以西河、辽东为郡望。

 靳氏族人早期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和江汉地区,汉、唐时期在西河郡形成望族。宋朝初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南宋以后在全国各地逐渐分布开来。

 今江苏省的镇江市丹阳市、宿迁市宿豫区曹集镇新靳村、宿迁市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靳桥村、常州市、徐州市、连云港市灌南县、苏州市吴中区,安徽省的宿州市埇桥区、巢湖市、阜阳市、六安市霍山县,山东省的济南市历城、平阴县、章丘市、聊城市莘县王庄集乡中沙村、东阿县、临沂市莒南县;费县、日照市莒县、泰安市宁阳县、菏泽市牡丹区、曹县、郓城市、单县、东明县、济宁市金乡县有胡集镇靳楼村、济宁嘉祥县、德州市夏津县、济宁市邹城县、潍坊市安丘市,河北省的安平县、宁晋县、石家庄市无极县、张家口市、衡水市饶阳县、邯郸市永年县、鸡泽县、曲周县、大名县、广平县、武安市、成安县、邱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沧州市肃宁县、保定市涞水县、安国市、博野县、邢台市南宫县、巨鹿县塔堤村、沙河县、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小集镇宋家营、唐山市丰润区、广东省的中山市、深圳市,山西省的太原市清徐县孔村、大同市浑源县、灵丘县、晋城市、临汾市尧都区、乡宁县、曲沃县、吕梁市、运城市,湖南省的长沙市宁乡县、娄底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榆林市,河南省的郑州市花园口区、荥阳市、巩义市、新密县、沁阳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新乡垣县、安阳市汤阴县、林州市(原林县)鹤壁市淇县、洛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孟州市、博爱县、濮阳市、郾城区、商丘市夏邑县、柘城县、项城市、平顶山市汝州市、南阳市西峡县、镇平县、唐河县、方城县、洛阳市宜阳县、孟津县、开封市兰考县、尉氏县、驻马店市、漯河市临颍县、许昌市禹州市、商丘市民权县、登封市、三门峡市卢氏县、灵宝县,福建省的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盘县,甘肃省的兰州市山丹县、天水市,云南省的玉溪市江川县、楚雄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的成都市、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达州市达县,湖北省的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荆门市钟祥市、宜昌市,辽宁省的沈阳市、鞍山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县、四平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海南省的海口市、三亚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京市的平谷县,上海市,天津市的静海区,重庆市的云阳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台南市、花莲县等地,均有靳氏族人分布。

靳姓名人

 靳佩芬,1919年生于宁河县芦台镇。著名台湾作家,名震寰宇的文坛巨匠。她已出版《罗兰小语》5辑,《罗兰散文》11 辑,《绿色小屋》、《飘雪的春天》、《西风·古道·斜阳》等长短篇小说5部,“堪称新传记之范本”的自传性文学《岁月沉沙》三部曲,以及诗论、游记、诗歌 剧、广播作品31部。罗兰的作品多次获奖。

 靳之林:男,1928年5月生,河北滦南人。当代著名 油画 家、 美术 教育 家、中国本原 文化 研究学者。

 靳尚谊:1934年生,河南焦作人。1953年 毕业 于中央美院 绘画 系。1957年结业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并留校在 版画 系教授 素描 课;1962年调入油画系第一画室任教。原中央美院院长。现为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教授、中国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和个人 收藏 。

 靳羽西:美籍华人,祖籍广东,1946年出生在“山水甲 天下 ”的桂林羽西 化妆 品公司副总裁,世界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化妆品 王国皇后、畅销书作家、慈善活动家。在美国主持的《看东方》电视节目,获得“杰出妇女奖”、“终生成就奖”。

 靳树增,河北雄县沙辛庄人,1954年生,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只上过初中二年级便辍学。成年后应征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成为部队里的一名文艺兵,主要表演天津快板。经努力,其后担任中国亚洲电视艺术中心总裁,荣登《东方之子》节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因伪造凭证实施巨额诈骗,被判处无期徒刑。

 靳海涛,男,1954年2月出生,河南焦作人,中共党员,研究生,管理学硕士,经济师。靳海涛是深圳市 创业 投资同业公会会长,国家 科技 部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专家,至今任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任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广州珠江实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深圳市特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靳诺,女,靳诺,女,1956年12月生,汉族,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 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 政治 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曾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挂职)等职务,2008年1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2013年4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2013年10月,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靳蜀美,香港著名编剧,作品有《风流残剑血无痕》,《刺客列传》,《女杀手》等。

 靳德茂,中国著名男演员、电视剧导演。毕业于北京**学院表演系。

 靳建新,男,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书记。1974年至1981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演出队演奏员。1981年至1983年 天津美术学院。1983年9月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1984年9月 南开大学政治学系1987年7月 获南开大学法学学士。1987年7月至今天津音乐学院,曾任学生处干部、党委办公室秘书、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 键盘 系副书记兼副系主任、键盘系书记,现为音乐学系书记,高级政工师[6] 。

 靳克文,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河南省项城人,1971年2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现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靳铁章,男,1959年出生于台北,台湾音乐人,代表作品为《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真的还是假的》、《带年轻的心远走高飞》等。

 靳常青,男,1965年6月生,1991年,中国科学院 物理 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极端条件物理开放实验室副主任。

 靳忠,男,陕西靖边人,1966年8月9日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靖边县政协副主席。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 易本命》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它和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徵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起源概述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

《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

《诗经·大雅·卷阿》:“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

《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

《毛诗陆疏广要》:“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风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很早就出现在图腾之中,是殷民族的标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始祖契的母亲简狄一次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坠落一卵,被简狄吞食,因此怀孕生了契。契长大后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尊为玄王。从此有了商民族,殷人以后就把玄鸟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玄鸟的形象类似燕子,后来随氏族部落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玄鸟逐渐演变成了有鸡冠,鹤足和孔雀尾巴的凤凰了。

●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凤凰的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融合、发展的历史,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儒家始祖孔子南游楚国时,楚国的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在楚国的出土文物中,无论是丝织品上刺绣的凤凰,还是漆木器上彩绘的凤凰,以及雕刻造型中的凤凰,其基本特征都是引颈长鸣,振翅冲天,体现出一种向上升腾的动感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西方有凤凰涅磐的神话,中国也有火凤凰的传说,中西方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凤凰象征着生命、活力与激情。

凤凰的传说

1、 相关的神话传说最早是流传于东方,因此有东方神鸟、长生鸟之称。

西方神话传说中亦有关于神鸟的叙述。郭沫若所作诗歌《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即指西方传说中的phoenix。

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而寿命为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会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香草筑成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了。新生的幼凤凰就将老凤凰的骨灰装进药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带著它飞到太阳神那里,由太阳神将它放在太阳庙的神坛上。

以上所指的“凤凰”,与中国传说中凤凰有一定差别。西方传说中的凤凰与鹰相象,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更近似于孔雀的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似无凤凰自焚之提法。

2、 要谈凤凰的起缘离不开龙,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从未发现过龙和凤的化石标本。那么,龙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类似现在的国旗,或者说是国家的标志)。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她发明了养蚕,给黄帝制作了衣冠,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细心端详,也仿照黄帝制定的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只漂亮华丽的大鸟,嫘祖叫来黄帝另外三位妻室征求她们的意见,方雷氏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对嫘祖说:“姐姐,你组成的这只大鸟像只美丽的大公鸡,可就是个单身汉,水中的鸳鸯还是成双成对呢?”一席话提醒了嫘祖。当时,彤鱼氏,嫫母也齐声叫好,都说方雷氏说的有道理。她们姐妹四人,一齐动手,把剩余下来的,没有用到‘龙’图腾上的其它小图腾,很快地组成了另一只华丽的大鸟。正好和嫘母组成的大鸟配成一对。可是,把它们叫什么名字呢?这下可把黄帝四位妻室都难住了。最后,她们还是请来老谋深算的风后、造字的仓颉。叫他俩给这两只大鸟取个名字。风后看罢,哈哈大笑说:“黄帝制作了一条‘龙’,世界上各种飞禽走兽中找不到它,你们四人又制作了两只大鸟,空中飞翔的鸟群中也找不到它。这就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吉祥物”。仓颉全神贯注,一直在详细地观看这两只鸟,一句话也没有说。直到嫘祖问他时,仓颉把早已在脑子想好的名子脱口而出地说:我看就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

“好!我赞成,就叫凤凰”。

原来,谁也没注意到黄帝早已站在他们身后,倾听着他们各种议论。现在黄帝既然赞成叫凤凰,就请黄帝最后作决定,黄帝沉思了半天,才说:“龙凤在世界上生存的飞禽走兽中没有它们,谁也找不到,它的高贵处就在这里。我看,还是风后说的对:这两种图腾谁也不会伪造,给后世的子孙万代也立下规范。我同意,‘龙凤’就正式定下来,作为新部落统一联盟后的新图腾”。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接受了龙凤的神话传说,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物,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广大人民也把龙凤作为吉祥物。所以,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龙凤带到哪里,在世界各地只要发现龙凤,就有中国人。

凤凰的考古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已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人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如:

1、"鸾凤和鸣"。"鸾凤和鸣"既表示自然界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也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夫妻关系和谐。

2、"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既象征自然界的和谐秩序;旧时也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象征全社会的和谐。

3、"丹凤朝阳"。"丹凤朝阳"既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时代阳鸟与太阳的和谐关系;在古代也被用来表示君臣之间的和睦协调状态。如王世贞《鸣凤记》:"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

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楚文化的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凤凰华韵

在古代,凤凰是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们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凤凰”命名。

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在我国大陆上,当今有42座山叫做凤凰山。它们的名称由来,或者因其状似腾飞、似蹲伏的大鸟;或者因古代神话、民间传说而得名。这种重名之广,是很少见的,可谓是“九州凤凰多”,这些凤凰山分布近二十个省,遍及全国各地区:

辽宁省朝阳市、凤城满族自治县

浙江省杭州市、瑞安县

湖南省衡东县、凤凰县、祁阳县、平江县

陕西省延安县、潼关县、安康县

广东省潮州市、增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县市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四川省成都市、西充县、达州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县

湖北省京山县、嘉鱼县、大冶县、宣化市

上海市松江区

江苏省武进县、江宁县

福建省沙县

河南省新野县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

安徽省凤阳县

黑龙江省萝北县

江西省丰城市、修水县、玉山县

贵州省凤冈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等等。

凤凰的文化定位

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具体来说,中国的崇拜文化,影响最大的为动物四灵龙、凤、龟、麟。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与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凤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经过艺术加工,更使凤蕴含了很多浪漫主义的色彩。凤为中国古代动物四灵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凤凰的原型

凤凰的动物学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个混合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风」一书所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表明:龙的原型动物是大型爬行类,主要是鳄鱼及巨蜥,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 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

关于凤凰的典故

1梧桐栖凤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凤凰的这种君子风范在姜子牙、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们在没有遇到“梧桐树”前宁愿做一个平凡的钓者耕者。

2得凤之象

传说中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我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南齐·谢兆《永明乐十首》:“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3凤求凰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文君。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当夜随其私奔。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4凤还巢

《凤还巢》里"错中错"兵部侍郎程浦告老还乡,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 丑陋;妾生女雪娥,美丽聪慧。程浦喜爱少年英俊的穆居 易,欲将雪娥嫁与他,夫人却要先嫁亲生女雪雁。程寿诞 之日,穆居易前来拜寿,被留宿书馆。深夜雪雁冒雪娥名 去书馆,穆居易见其貌丑,行为不端,误以为受骗,连夜 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离家赴任。皇族朱焕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机冒穆居易名来程家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计以雪雁 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程浦平定贼寇,接雪娥到军中,穆居易从军也在此, 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记前事,坚决拒婚,但元帅与监军强制主婚。洞房中,穆见雪娥貌美,惊喜异常,连连赔罪, 误会消除,花好月圆。 该剧是一出喜剧,由于误会和"错中错"生发出一系 列妙趣横生的情节。在情节结构上"留扣子"、"抖包 袱"等技巧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书房"一场,雪雁冒 雪娥之名深夜去纠缠穆居易,穆便认定雪娥是个丑女子, 这就"留扣子"埋下了伏笔。"洞房"一场,新娘子明明 是美如天仙的雪娥,穆居易却执拗地认为她是丑女子,不肯人洞房,厌恶而烦躁不安;主婚的洪公公等人则不知原因,疑神疑鬼。这种主观和客观的不谐调使产生了喜剧性,引起观众的笑声,笑声中椰榆穆居易正在"搬砖砸 脚"。等到"包袱"一抖露,帐帘揭开,误会消除,意外 的发现使情节突转,欣喜若狂的穆居易又急忙向受了委屈的雪娥赔礼,也引来观众的哄笑。正是"扣子"留得好, "包袱"抖得妙,喜剧性悬念才能紧紧抓住观众。 《凤还剿》原名《阴阳树》,又名《丑配》,最早由梅兰芳编演。

5凤鸣铿锵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后世强大无比。

6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韩诗外传》)。

7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8凤凰涅盘 浴火重生

《广雅》:“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飞翔五百年后,负香木飞入太阳神庙中,于神坛上自焚,翌日雏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丰满,辞庙主而飞去。《淮南子》天文训云:“火气之精者为日”凤凰为火精,是则凤凰此鸟,在古时为日之征象,原即所谓“金鸟”。在诗《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涅磐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无名者说,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灵昧的体验,体验到空境,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万物由我心流出,执万物与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掌握这个真理就不能成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这个真理,正因为掌握了这个真理才成为圣人,所以圣人与真理契合无间,凡是圣人都不能离开这个真理!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二,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不一不异。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因为诸法无边,故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会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万法冥然一体的真理。万物与我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与万物实质一样,物与我玄妙会通,无极是它们最后归宿。涅磐就是进而不前,退而不后,无始无终,终始不在其间!天女说: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无终始。

9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不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10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

11吹箫引凤

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

凤凰有个传说:浴火重生。相传在五百年前,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活,美艳非常不再死,是以,称为不死鸟,也就是凤凰。关于凤凰还有一说,说凤凰是死神的使者,负责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坏人如地。

下面很详细,慢慢看!

一、卫姓源流

1、起源

源自姬姓 以国为氏

“卫”字本义是保卫、守卫的意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次见到,是会意字。其形状:中间是个口字,代表城邑,四边各有一个脚丫。罗振玉解释为:众足绕城,有守卫意。

“卫”字作为姓氏的标识,是以国名为氏。卫国是周代姬姓国,文王第九子(还有一说是文王第八子)卫康叔所封之国,灭于秦,国灭之后,子孙为纪念故国以国名卫为姓氏。卫姓的得姓方式是以国为姓,是被后世研究卫姓的学者们所公认的,几乎所有古籍对于卫氏的姓源,都有类似的记述。譬如,《广韵·祭》说:“卫:本卫国。亦州名。亦姓。周文王子卫康叔之后,国灭因氏。”《元和姓纂》上记为:“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于卫,传国四十余代。秦末,国灭,子孙以国为氏。” 《通志·二六·以国为氏》记载:“卫氏,文王第九子康叔所封之国也。……至卫君角之九年,秦并天下,子孙以国为氏。”《古今姓氏书辨证·十三祭》中也记载:“姬姓。……传国至卫君角,为秦二世所灭,为庶人,子孙以国为氏。”

卫康叔为卫国的得姓始祖,姓姬,名封,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文王第九子。周成王时改封于卫,卫成了姬姓之国,康叔也称为卫康叔。

周武王克商以后,大封天下诸侯,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为殷君,将商朝的旧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给他,让他管理殷商遗民,以奉先祀。为防止武庚率领殷人叛乱,武王又封三弟叔鲜于管、五弟叔度于蔡、八弟叔处于霍,将商代畿内之地分为三国,“纣城东曰卫,南曰鄘,北曰鄁”(《玉篇·邑部》),“鄁,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汉书·地理志》),共同负责监视武庚及殷商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子成王姬诵继位,因为年幼,由武王弟周公辅政。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篡夺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于是,胁迫武庚,又联合徐、奄、薄姑等东方部落,起兵反周。周公秉承王命,出兵东征,击溃了叛军。武庚被诛,管叔自杀,蔡叔被流放。于是,周公将康叔改封于卫,管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周公旦又担心康叔年轻,难以维持统治,还为康叔举行了授土授民仪式,谆谆告诫康叔:一定要找到殷朝有德望的人,向他们了解殷朝兴衰成败的历史,并务必关心爱护百姓。并且作《康诰》、《酒诰》、《梓材》等文告,作为康叔治国用以效法的准则。后来康叔果然不负众望,借鉴殷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爱惜民力,把卫国治理得很好。康叔的声誉日隆,到周成王亲政之时,被举用为司寇(掌管全国刑法的最高官员)。成王还把许多宝器、祭器赐给他,以表彰康叔的德行。《史记·卫康叔世家》对此有详细记载:“卫康叔名封,周武王同母少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