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是211院校吗?
根据全国211大学名单可知:浙江农林大学不是211大学。根据公开信息可知:浙江农林大学在浙江是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浙江农林大学是本科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浙江农林大学简介:
浙江农林大学,简称“浙农林大”,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CDIO工程教育联盟、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0年与浙江农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1970年7月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1979年2月恢复独立办学,2010年更名浙江农林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教职工近210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18人,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培育学科:植物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林业经济管理。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林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林学、农林经济管理、作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光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园艺学、兽医学、生物学、生态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法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农业、风景园林、法律、林业、中药学、会计、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电子信息、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兽医、图书情报、艺术。
教学建设
该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优势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项目2项,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有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园艺、林学、园林。
国家级精品课程:森林经理学、土壤学、动物生物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
省级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广告学、植物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园艺、林学、园林、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林经济管理、生物技术。
科研平台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林业感知技术与智能装备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林业智能装备与物联网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产品品质改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农药高效制备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固碳减排重点实验室、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特色中药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等。
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林木种质资源保育与利用公共基础条件平台、浙江省木材加工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竹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农民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农林大学环境医院:全国高校首个环境医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医院于2021年6月5日在浙江农林大学正式成立。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
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馆藏资源
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54万余册,电子图书9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800多种,读秀学术搜索平台、标准文献电子阅览室、《中国基本古籍库》、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CALIS农学中心学位论文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资讯行(ChinaInfoBank)、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网上报告厅、万方外文文献数据库、万方科技成果库、万方中国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30余个。
截至2014年4月,该校共有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勤业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等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社科基地和大学科技园项目。
该校被确定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设立土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所、交通工程研究所、建筑历史与文化研究所、经济管理与人居环境研究所、城市研究所、工程法律研究所、精密测量与重构研究所、摄影测量研究所、移动测量与城市管理研究所、城市测量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房地产法律研究所等28个研究所。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馆藏资源 截至2014年2月25日,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图书139万册(含建筑学院、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的资料室藏书10万多册,大兴分馆藏书25万册,本部图书馆55万册,中国建筑图书馆40万册),生均达到159册;期刊1435种(本部1109种,大兴分馆326种),报纸60种,资料(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标准图等)上百种,数据库40个(其中中文25个,外文10个,自建库3个,自建网络资源平台2个),电子图书30万种(连网络非本地共有121万种)。馆藏图书中75%为理工类图书,60%为建筑类图书。
该校图书馆积累了一批珍贵的,有价值的建筑类文献,包括中文60%、外文40%,著名古籍文献和原版文献约4000册。《中国营造学社汇刊》30种,我馆有28种;《埃及的穆斯林建筑》1951年版全球550部,该校图书馆有第299、426、516册三部;英文原版瑞典喜仁龙著《北京的城墙和城门》1924年版全球800册,该校图书馆收藏第241册。从清乾隆京城全图到各种老北京地图均有收藏,并建立了数字化的《北京地图》特色资源包。
该校图书馆先后与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B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签订了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协议,实现了北京地区高校间的文献资源共享 。 学术刊物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主办的科技类学术期刊,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大16开本,季刊。是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反映国内外城市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主要栏目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供热工程、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建筑机械、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与研究及管理科学等。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是《中国期刊网》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
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米,1962年建成7800平米图书馆楼。1998年5月,邵氏捐款,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现面积达21000平米,加之2004年11月并入的原兰州医学院6100平米图书馆、2005年9月启用的榆中校区38000平米图书馆及2000平米一分部馆,总建筑面积可达67000平米,在西北地区首屈一指。引进的美国Sirsi公司生产的Unicorn系统,集藏、借、阅、管为一体,适应了多校区办馆的要求。建成的自动化集成系统、光盘库系统和INTERNET网服务器等,又有遍布全馆的近2000多个信息节点,为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网络化服务、现代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医学馆、校区馆与中心馆实行“统一管理,业务延伸”的管理模式,分设馆长,现全馆设采编部、信息技术部、流通部、期刊阅览部、多媒体资源服务部、查新中心(文献检索教研室)等业务部(室)和党政综合办公室。
兰州大学图书馆一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向现代化要出路、向管理要效益”的办馆方针,确立了将本部图书馆建设成为研究型图书馆及研究生文献检索中心,榆中校区馆建设成为学习型图书馆、医学馆建设成为专业图书馆的分型建设目标定位。截至2004年,拥有纸质文献260万册(件)、音像资料2000余种,年订购中外文期刊5000多种。馆藏文献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学、医学、外文权威检索期刊收藏上系统完整,具有特色。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丛书集成、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边疆丛书和方志丛书,还有较多考古图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书有皇明经世文编等近200种。涵盖理、工、农、文、史、经、哲、法、教育、管、医等十一个学科门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大量购置国内外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可供24小时在线服务;有读者阅览座位4000多席,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培训室、音像资料室和设施先进齐全的多功能会议室、报告厅,为读者增加了新的文献信息利用途径和信息交流场所。
兰州大学图书馆把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放在重要地位,注重科学管理,实现管理水平新的跨越,现已形成基础工作扎实、制度完善、激励创新的队伍管理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现有的工作人员117人中职称、学历、年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副高职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2人,工作人员中84%以上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初步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专业人员梯队,适应了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近几年,图书馆人以“211工程”建设和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西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模式研究,结合现代化建设目标进行管理服务模式改革的研究,结合文献检索课教学与科技成果查新咨询进行文检课教学内容改革与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们将中心馆新馆建设与榆中校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当作建设一流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内容认真地加以研究与探索,注重了传统造型、校园人文环境与先进信息服务功能的完美统一,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证,保证了图书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迄今,本馆人员在国内一些期刊先后发表了有关图书情报、文史政法和其他方面的论文、译文达300多篇,有些研究成果在图书情报界颇有影响,医学文献检索教学与教材撰写工作在省内外颇具影响,有些作者被国内权威和核心期刊列为重点作者。获教育部、科技部、省教育厅及校内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兰州大学211工程建设子项目标志性成果《西部大学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来又承担了国家教育部CALIS项目中的“敦煌学数据库”(A级)、“地学导航库”,并在积极申报建设CALIS省级中心。这些科研、业务活动在提高人员素质、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共630万册。
图书馆现设四个分馆:文理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
文理分馆主要收藏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管理、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类文献;
工学分馆主要收藏水利、电工、动力、土木建筑、电子、机械、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等类文献;
信息科学分馆主要收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计算机科学、大地测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图制图、印刷技术、光学电子仪器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等类文献;
医学分馆主要收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管理学、口腔医学等类文献。全校各院系还设有20多个图书资料室,与图书馆共同组成学校的文献服务体系。 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为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听音收视、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课题查新、读者教育、馆际互借、文献复制、文献传递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现拥有服务器、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部设备近2000台(套),建成了高带宽的馆内局域网和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可通过国家教育科研网(CERNET)和互联网(INTERNET)向网上用户提供文献服务。读者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馆的文献收藏信息、文献数据库及网上资源。
武汉大学图书馆设 有八个国家级的文献中心,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CALIS)华中地区中心、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华中区域中心、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加拿大政府出版物收藏中心、欧共体与世界银行资料中心、 联合国资料保存馆和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为全国高校及社会用户提供服务。
百年名校,人文荟萃;珞珈山下,卷帙飘香。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搜罗宏富的藏书和良好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成为 莘莘学子 博览群书、涉猎各科知识、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场所,传播 知识的圣 殿,孕育人才的第二课堂。 现代信息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员将 以忠诚的敬业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引导大家度过在武汉大学的求学时光。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全馆业务、行政工作;接待各类来访;对外交流与宣传;公文收发、处理、登记及归档管理;馆刊的组稿、编辑、制作、发行;业务统计及信息收集;会议会务筹备;馆舍管理与维护;设备采购与管理,办公用品供应;安全卫生管理;财务管理
二、采编部
中外文书刊、数据库、电子文献的采访、订购;中外文书刊、数据库、电子文献的分编、加工;新书分配;书目数据质量控制,以及书目数据库管理,并向 CALIS全国联合目录数据库上交本馆书刊编目数据和馆藏信息;书目回溯建库工作 ;CALIS华中地区中心的文献资源建设和协调工作 ;国际国内文献交换与赠送
三、系统部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管理;各类计算机硬件的采购与维护工作;CALIS 地区中心技术支持与技术培训;图书馆网络建设与规划;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办公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 ;ILAS系统代理服务与技术支持。
四、声像部
声像资料采访、收集、加工、整理;网络声像资料收集和加工;声像资料阅览、复制服务;图书馆视听综合教育网站的研究开发工作;视听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协助新生入学教育、馆内活动,提供设备保障服务
五、信息服务中心
《文检课》的教学及新生入学教育 ;科技查新与课题检索;特色库和导航库的建设;编、译二三次文献及专业期刊编辑;电子阅览室管理,及设备的日常维护;引进数据库 测试及推广应用;读者和职工培训;CALIS华中地区电子资源建设与集团采购;国内外相关单位文献传递
六、典藏部
负责全校文献资源布局规划和藏书异动;负责全馆藏书复审剔除 ;负责全馆新书入藏、馆藏统计、财产注销;负责学院资料室自购图书的报帐与统计;三线书库管理工作;组织全校图书的调拨 和捐赠;典藏目录和典藏数据库的组织管理
七、各分馆流通部门
负责办理各类读者借书证、阅览证等;办理读者证件挂失、补证,停借和离校手续;组织管理图书及新书的验收、入库工作;流通借阅服务 ;处理读者违章处罚、丢失赔偿;组织实施藏书异动和复审剔除;
组织新书展览和宣传导读工作;承担馆际互借等工作
八、各分馆阅览部门
阅览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新书刊的验收、入库工作;阅览室文献资源开发、书目宣传、检索服务;期刊下架整理、送出装订工作;藏书(刊)的异动和复审剔除;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
九、文理分馆特藏部
阅览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新书的验收、分配工作;馆舍及古籍保护(阅览室、书库“五防”工作 );古籍开发、数字化建设;参考咨询,导读及书目宣传工作;古籍的修补复;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古籍补充、调整工作;教育部引进文科图书中心书库面向中南地区高校文科专业提供阅览咨询服务;
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电子文献,网上资源的检索服务;文科课题的定题服务等。
十、教育部生命科学外国教材中心
面向全国高校生命科学专业服务;中心阅览室日常接待服务及藏书组织管理;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馆藏文献开发、书目宣传;外国生命科学教材推荐引进、评介;全国其他外国教材中心联系交流;
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
十一、学院资料室
资料室的日常接待服务及组织管理;本院专业文献的采集、分编、加工、管理;资料室文献资源开发、书目宣传、检索服务工作;为本院教学科研提供课题检索、定题跟踪服务;参考咨询及导读工作;
藏书异动和复审剔除;业务工作资料的统计、归档
1、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2、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3、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4、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5、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6、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
打开联网即可使用,Funbook拥有海量中英文绘本资源,具备动画、游戏、AI智能评测等功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儿家庭阅读好伙伴。
一、Funbook自带权威英文蓝思分级体系
蓝思分级体系是全美非常具有公信力且使用广泛的阅读难度分级体系,大约75%的美国中小学生都在使用蓝思分级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Funbook在对孩子进行蓝思测评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阅读到适合自己评级水平的英文原版绘本,堪称“学英语神器”。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闯关式学英语模式
Funbook动画书交互式阅读+游戏闯关式学英语,用符合孩子天性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Funbook还通过交互式阅读的形式,让孩子沉浸在动画故事中,边玩边学。
三、拥有海量绘本堪称一座“移动图书馆”
Funbook的绘本内容分为中、英文两大类,绘本总数高达上千本。除迪士尼、梦工场动画、托马斯和朋友等知名IP内容外,还囊括了众多名家的优秀原创绘本。其中,英文绘本还包含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中国少儿量身定制的英语分级读物系列、全球畅销英语分级读物BigCat(大猫)系列等,数量之多,可以称得上是“孩子专属的移动图书馆“。
四、不光能读书还会随时智能测评的AI老师
Funbook就像一个随身的私人AI教师,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它会结合英语内容和动画书的特点,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指标划分,根据指标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全方位评测和智能分析并生成智能阅读报告。最后将针对孩子在阅读中所欠缺的能力指标,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类纸护眼屏守护孩子用眼健康
Funbook采用的类纸护眼屏拥有全纸质观感,五重护眼黑科技所呈现的“低蓝光、无频闪、防眩光、使用限时、距离提醒“功能,全方位保障了孩子的用眼安全。同时,Funbook类纸护眼屏还是唯一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_VVDE双认证的护眼屏,孩子用的舒心,家长们也更放心。
Funbook就像一座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双语图书馆,在引导孩子逐级进步的同时,还能很好的提升他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玩着学”的梦想。
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近期发展的一个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它是一个让读者能方便地访问、检索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的运行于网络的系统。
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电子图书馆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线上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线上图书馆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浏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推荐myON电子图书馆
myON内含5000多册由各大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英文原版电子书,每本书还配有纯正的英音/美音朗读,孩子们可以边看边听,阅读听力两不误,实时纠正孩子英文发音。此外,myON还有内置的英英词典和多项阅读辅助工作,进一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目前软件有离线功能,可以让孩子们在平板或电脑上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阅读。
书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级和蓝思阅读等进行匹配,并内置一整套阅读工具箱和支持功能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得到成长。在这个个性化英语读写平台上,孩子们多种多样的阅读喜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平台上既有小说类也有非小说类的原版电子书籍。同时还有可选的阅读辅助功能和整套的读写工具,帮助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myON还可以帮助老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孩子们阅读的进度。老师们可以在myON Reader上布置阅读、写作和小作业来支持课堂教学,并且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作业分数来有效地进行区分化教学。老师们同样在平台上为学生们划重点,利用平台上的笔记、日志和写作记录来监督学生学习并及时提供对应的辅导。
想线上图书馆了解更多,可留言~
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1、打开白噪音软件,点击上方的看一看图标。
2、在打开的看一看页面,选择其中的工作学习系列选项。
3、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其中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即可进行查看。
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自从图书馆出现以后线上图书馆,它就一直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图书馆使人类实现线上图书馆了知识共享,图书馆的普及使得追求知识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专利,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图书文献,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在崭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下,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书中所记载的信息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线上图书馆:一本一本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被多个读者同时共享,读者必须亲自到图书馆借阅,需要排队等等,也会遭遇“此书已借出”的烦恼。图书馆检索工具不完善,有时查找一本书真如大海捞针一般,费时费力费神。如果能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网络传输,直接阅览并下载所需要的图书、文章或数据,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如今,这一切已不是梦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解决现有图书馆机制的不足,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也称为“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它打破了国界、时空的限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对数字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些组织和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工作组于1993年提出,数字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系统:它能使用户持续不断地访问内容浩杂的信息和知识库而获得资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图书馆项目组于1994年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虚拟图书馆,即将数以千计的电子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对用户是不透明的,用户只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参考书目、影音数据以及数据检索等。网上数字图书馆也提供相同的信息服务,并更高程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网上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子书柜。所谓“电子书柜”,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中“书架上的图书”,你可以用网络浏览的方式,根据你的阅读兴趣,任意选择你所需要的图书。
电子期刊杂志和电子出版物。它的数据更新较快,你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查阅到最新的相关信息。
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电子报纸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来源,在网上图书馆你可以看到许多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
数据库查询系统。你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或主题词语,便可查询到你需要的特定资料或数据。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索信息资源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组织和整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查询工具。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全文检索,也可利用某一关键词(如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查询,还能针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基于内容的搜索。查询结果的显示形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文本、声音、图像等。
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同投资一亿多美元,倡议发起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涵盖了大规模的文献库、影像库、地理图像、声像资源库。这项工程历时四年,已告完成。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又投巨资开始了第二期工程。
日本投资四亿美元,由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邮政省支持的宽带ISDN网络协会牵头,于2002年完成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馆工程,使其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筹备和启动数字图书馆工作。1995年,文化部把“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进行研究与开发。
1997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成立“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中心。这一系统的总目标是:“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使信息资源网——通信网协调发展,真正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为‘211工程’院校和其他院校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CALIS计划建设“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网络环境,即建设一个CALIS全国管理中心、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以及以“211工程”立项高校为主体的一批高校现代化图书馆。CALIS全国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小组由文化部牵头,于1998年8月25日成立。该工程将建立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中文海量数据库及其信息服务体系,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有利环境,中文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挑战了西方的文化霸权。
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组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专门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当年11月12日,863项目组与北京首都图书馆进行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签约,表明此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是,不少省市、院校的图书馆已走上因特网,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其中,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已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迈开了很大的步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它的前身是兴建于1909年9月的京师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9年8月与北京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京图书馆;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1998年12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历经90年沧桑的国家图书馆,和我们一起走进信息时代。
国家图书馆的借阅,现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图书馆中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电子阅览室,拥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
国家图书馆的馆域网采用的是千兆以太网,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因此,馆内的数据传输流量大、速度快,查阅资料和多媒体信息方便而快捷。
国家图书馆很早就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已与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实现100M速率网络的连接,而且通过北京有线电视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实现了100M速率的专线连接,还分别与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及北京有线电视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有线电视网等实现了高速互联,通过中国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与其他省市用1000M宽带网进行沟通。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开通了中文图书网上预订外借服务,读者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台能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随意查询并借阅。
国家图书馆的在线图书馆也已经开通。早在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就开始提供网上阅览功能,只要你联上Internet,就可以下载一个叫“超星图书浏览器”的软件,然后通过它阅读在线图书馆的藏书。现在上网的图书资料,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中有文学、哲学、计算机、医学、军事、历史以及新书等11个远程虚拟图书馆。在线图书馆到2000年年底,提供3000万页共15万本图书供网上阅读。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
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堪称全国古籍善本珍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图书馆,藏有170941册古籍善本书,自1997年11月正式启动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使长期“养在深闺”的古籍珍品走到了人们身边。上海图书馆目前已将20种19794页国内外罕见的珍品放上了因特网。其中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一种和稿本两种。书目有《周髀算经》、《文心雕龙》、《杜工部集》、《资治通鉴》等等。读者通过上海图书馆的网址进入,点击“上图数字图书馆”或者直接进入网址就可以浏览。
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变更了网址。因为myON线上图书馆在2022年2月17日变更了网址,所以打不开。myON线上图书馆平台是一款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电子图书馆。学生可在myonreader上无限量阅近五千本电子原版书籍。
本文2023-08-06 12:25: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