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超5亿,盗过上百个古墓,落网后大喊:我能打开秦始皇陵。他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身价超5亿,盗过上百个古墓,落网后大喊:我能打开秦始皇陵。他是谁?,第1张

“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徇,重器备。”宋文公死的时候人们采取极高的规格为他举行了葬礼。事实上,中国封建社会每个人都笃信入土为安。为了让自己死后能够在阴间也能拥有优渥的生活,人们往往会拿出家中最值钱的东西为死者陪葬。

既然有人费尽心思将葬礼办的体面,就一定会有人起贼心去盗墓。人们往往将这一类人称为摸金校尉。其实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有很多擅长盗墓的人,就连曹操也曾经四处寻找擅长盗墓的人才为自己的军队筹措军饷。不过说到盗墓,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名字那就是当代的姚玉忠。

姚玉忠于1962年出生,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可是他却是近代以来最大的盗墓案件的主犯。他曾经盗掘古文化遗址11次,盗掘古墓葬16次,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古墓,一共有120多座,2063件文物被他盗走并且倒卖。他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够建立起这么大的一个盗墓组织?这位“关外第一高手”平时不怎么喜欢说话,但是他非常喜欢钻研古籍古书。

他觉得这些文献资料能够给他提供一些盗墓上的灵感和指导。也的确是如此,只要是姚玉忠看中的墓地,就一定能够挖出价值连城的宝贝。因此很多想要依靠盗墓来发家致富的人都愿意跟着他学习所谓的盗墓技能和盗墓知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姚玉忠的名气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行内人的尊敬,成为盗墓行业的权威。但是姚玉忠的好运气似乎并没有延续到赌场上。逢赌必输几乎成了他的惯例。虽然每次一输就是上百万,但是姚玉忠似乎永远都不会为赌债而担心。有的时候他的账户里没有钱,手头上也没有资金的时候,他就会拿出自己盗墓得来的文物当场作出抵押。

2012年6月,他就为了区区6万元,将自己的玉镯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他还将玉璧抵押给别人拿到5万块钱的贷款。这两件宝物都是新石器时代价值连城的物件,可是它们在姚玉忠的赌债的面前只能面临被低价倒卖的命运。

姚玉忠非常高调的倒卖文物行为和高频率的作案早就吸引了警方的注意。2014年下半年,警方终于将其抓获。当时姚玉忠经常喜欢去一座山上闲逛,而且一共就是一整天。

如此反常的行为让警察们都觉得奇怪。后来警方在搜集到了大量的证据之后,决定对他进行抓捕。但是面对这些铁证,姚玉忠还是决定抵赖。直到警察在他家洗手间的镜子后面发现了两件文物,他才不得不低头认罪伏法。

尽管如此,姚玉忠在法庭上接受审判的时候还是十分嚣张。他在现场大喊大叫,说自己能够打开秦始皇的陵墓,还趁机炫耀自己破坏古物的经历。他的这些表现都反映出他没有丝毫的改过和认错的态度。2017年10月17日,辽宁省高等法院对他做出了最终的判决。

爱好可以有,研究也鼓励,但是亲身实地去实践就属于违法犯罪行为,没有做好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却做了盗墓贼。里面的法律问题我们简要分析。

首先,通过视频可以看到,王某盗掘的坟墓是北周的古墓群,早在1988年就被当地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保护单位。

其次,王某的行为不仅是作为“投资人”的身份,还是掘墓的实际参与人。那么其参与程度以及危害程度相比较其他人要严重得多。最后,有兴趣爱好也应当建立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对《盗墓笔记》有兴趣,可以放在对历史、收藏、文物保护、古籍宣讲方面,和研究领域。只是学其行,并不领其神地“模仿”,不是真正的喜欢。不仅如此还葬送了自己的十年时光,太可惜了

中国海底宝藏的秘密,被一个外国人在古籍上发现了,盗走了上亿的宝贝

南海的古代沉船现在有多少,并无准确的统计数据,这些沉船都是古代的货船,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对外出口的货物基本都是瓷器、丝绸和茶叶,沉船一旦打捞上来,当时的这些货物,还有船上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成了文物,当然,一部分茶叶和丝绸沉入海底会腐烂,并不能成为文物。

南海的古代沉船虽然很多,但是,进行水下考古的难度非常大,首先,潜水员要潜入到深海,对沉船进行探测,了解了这艘沉船的详细资料之后,然后,再用大型的打捞船将沉船整体打捞上来,成本非常的高。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的沉船一直沉没在海底。

中国南海的宝船也吸引着一些外国的盗宝者,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英国的职业寻宝人迈克·哈彻,二十年前,他曾在一本大约200年前的古书里发现了中国宝藏——书中记载了两百年前清朝一艘商船沉没在南海的事件,而且他又依据这个线索找到了当年亲历此事的欧洲商船留下的航海日志,这本200年前的航海日志如今已经成为文物被收藏,但Mike Hatcher还是想办法详细地翻阅了这本日志。

最终Mike Hatcher在这本航海日志中找到了古书中记载的那次事故——一艘名叫“泰星号”的清朝商船载满瓷器等商品前往西方时,意外沉没在南海某处,而记载了此事的欧洲商船碰巧经过事发地救起了部分遇难者,1999年5月,哈彻雇用一条盗宝船和300多名水手,找到了“泰星号”沉船的位置。哈彻从海底捞出来60万件康熙时期的精美瓷器和130块1斤重的金块,这一笔价值上千万英镑的财宝让哈彻疯狂。

这个丧心病狂的家伙从瓷器里挑了356万件精美的瓷器带走外,竟然下令将剩下的20多万件全部砸碎在海底。在文物市场,物以稀为贵 ,砸了这20多万件,剩下的365万精品将升值2——3倍。一年后,哈彻又来到南海盗走了239万件青花瓷和125块金子,100个康熙元宝。

此后,世界各地的海盗都来到了这里进行盗宝,在这里其他国家的海盗还发现了唐代到清代的各种珍贵宝物,这些东西的价值一点都不比哈彻打捞上来的差。在2003年以后,中国的法律才开始介入到了这一环节中,可惜已经有很多的宝物流落海外了,已是为时已晚。

这座陵墓之所以千年无人敢盗,相传是因为**该墓有可能会受到惩罚。这一说法见于一本名为《坚威集》的清朝著作。据这本古籍所述内容可知,嘉靖年间曾有一盗墓贼偷偷潜入刘备陵墓,欲行偷盗之事。但是该盗墓贼刚入墓中便看到有两人在张灯对棋,另外还有十多名侍卫站在这二人身边。被此场景惊吓到的盗墓贼后来在“命速出”的呵斥声中,惊慌逃出墓穴。而待他逃出之后,早前被挖出好多个盗洞的陵墓竟然变得完好如期。

不过有关于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其实一直存有争议性,所以刘备陵墓不曾被盗窃的原因其实还是无从得知。相比起其他帝王陵墓,刘备陵墓为何会千余年不曾遭窃,其中缘由确实十分引人好奇。刘备与其夫人合葬的陵墓名为惠陵,位于今四川成都武侯祠内。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惠陵从建立至今确实都不曾有被偷盗的相关记录。

有关惠陵无盗墓贼光临的原因,除了上面那个说法之外,其实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刘备实际上并没有葬在这座陵墓中。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刘备并不是在成都逝世的,而是逝世于白帝城永安宫。刘备于221年在成都称帝,蜀汉政权自此建立。称帝后没多久,刘备便向东吴宣战,声称要为之前被杀的关羽报仇。当时孙权其实是想要与刘备议和的,但是刘备不肯接受。待真正开战之后蜀汉抢先占据战争优势,秭归因此为蜀汉所占。不过待战事进行至第二年后,蜀汉开始出现败退之势,最后于夷陵遭遇惨败。

经历这次惨败之后,刘备退守至白帝城。之后孙权再次请和,此次刘备没再拒绝。223年,刘备因病于白帝城的永安宫逝世。这永安宫地处奉节,而奉节则是位于重庆境内。以三国时期的交通速度来看,从奉节到成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刘备去世之时又是四月,天气日渐炎热。基于这两点,想要将刘备遗体妥善运回成都并非一件易事,很容易中途发生腐臭。因为这一点,有人猜测刘备遗体其实并未运回成都,而是直接葬在了奉节,至于成都的惠陵应该就只是一处衣冠冢。也就是因为惠陵只是衣冠冢,所以该陵墓才没有遭到盗挖。

盗跖(zhí)

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相传是当时贤臣柳下惠的弟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姓。系战国、春秋之际奴隶起义领袖。“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

柳下跖,春秋末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邹城看庄镇柳下邑人。柳下跖被历代统治者骂作盗跖,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之说,即指他。

还有一说:

据史书记载,柳下跖领导的奴隶起义声势浩大,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近万人,史称柳下跖起义。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他率领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惩恶扬善,杀贵族,救奴隶,攻城池,没收奴隶主的财物,所到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活动范围由泰山以南的鲁国,到达了晋国、齐国的局部地区,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由于奴隶主统治阶级的镇压,起义失败,柳下跖也在作战中牺牲。”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荀子》一书称颂柳下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1]”。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这支起义队伍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人们怀念着这位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在当今济宁市内的曲阜、兖州、泗水,乃至山东的章邱、河南的某些地区,仍然流传着柳下跖的动人故事,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

《荀子》不苟篇 中原句是 “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

要知道荀子本身就是孔老二的崇拜者,把孔丘的言行当成真理,为其杀害贤人少正卯开脱罪责,他所批判的对象还包括道家、墨家等等学派。连同宗孟轲也不放过。用这种喜欢搞思想大一统的学者来赞扬盗跖是对盗跖的侮辱。

生平介绍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河南省濮阳县柳屯镇)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春秋隐公八年》有:“冬,无骸卒,羽父请谥与族”这引出一段关于姓氏起源的讨论,司空无骸被赐姓展,也就是鲁国展姓的始祖,柳下惠,又名展季,是司空无骸的儿子,而盗跖则是和孔老二同一时代的人物,应该是在昭公到哀公之间,和柳下惠差不多是同一代鲁国君主。也就是说柳下惠是公元前500多年的人物,而盗跖也很可能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相差一百多年,所以盗跖完全有可能叫做柳下跖。

有人污蔑盗跖是盗贼的祖先,但许多史学家并不能赞同这个观点,历史上有很多典籍提到过盗跖,并不只是在《庄子》中提过。盗跖可说是盗贼中的英雄人物,《水浒传》中梁山泊打的“替天行道”所严格贯彻的,就是他那唱响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宣传口号——“盗亦有道”。

还有就是盗跖把跳梁小丑孔丘给骂的哑口无言,充分揭露了儒家的虚伪面目。而且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颜回卒于公元前482年,完全可能与他见面。而通过《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衍生出的《柳下跖痛骂孔老二》它就是著名现代作家唐生,以“唐晓文”笔名作文出版的一部作品。这篇改编自庄子的文章最初发表于一九七七年第二期的《历史研究》,虽然招致了一些腐儒的反驳,但还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