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进行古书收藏,对于古代用纸也得略知一二!那古书收藏的基本知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书收藏基本知识,希望对您有用。
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一)麻 纸
我国古代造纸用麻,主要有苎麻和大麻。苎麻是我国的特产,外国称之为中国草。大麻也是我国古老的麻种之一,俗称“火麻”,外国称之为汉麻。麻纸就是以麻类纤维制的纸张,常见的麻纸品种如下:
1白、黄麻纸
白麻纸正面洁白、光滑,背面稍粗糙,有草秆、纸屑粘附。质地坚韧、耐久,只要不受潮,不会变质。黄麻纸呈淡**,一般比白麻纸略厚,性能与白麻纸相似,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无论是白麻纸还是黄麻纸,纸纹(也叫帘子纹)都比较宽,约有二指左右,有的纸纹不明显。
麻纸韧性好,有些流传至今的宋、元印本,虽历经千年,犹完整如新。
2麻沙纸
产于福建建阳麻沙镇。颜色稍黄,纸纹不明显,厚薄、韧性也与麻纸相仿。
(二)宣 纸
唐代的安徽宣州府,出产一种质地优良的纸,地方官每年把它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人们把这种纸按其产地命名为宣纸。
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的树皮。青檀树与桑树相似,是我国皖南一带的特产。明代以前的宣纸采用100%的青檀皮,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抄造而成。自清代起改用檀皮和稻草的混合浆料,其用料有全皮、半皮、七皮三草之不同。由于宣纸选择原料严格,胶汁使用得法,制造技术娴熟、高超,所以制成的成品质地柔韧、洁白平滑、细腻匀整,色泽经久不变,且不易蛀蚀,便于长期保存。我国唐宋以来的书画作品多采用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称。
宣纸属皮棉纸类,品种繁多,有单宣、夹宣、二层夹、三层夹之分,规格有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共有60多种,常见的有:
1,罗纹纸
颜色有素白、浅黄两种,质地细薄柔软,有明显的横纹,韧性强,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故名。宋、元、明、清都有生产,并用以印书。但宋、元的罗纹纸印本,今已罕见。明、清的罗纹纸印本,有时还能见到。如雍正年间(1723~1735年),武英殿本《律吕正义》、席启寓刻的《唐百家诗》等,都是用素白罗纹纸印的。此纸适宜修补善本书或镶裱,也可染成深浅各种颜色,或作书皮,或作护叶。
2棉连纸
纸质白润如玉,细腻、柔软、匀密,富有绵韧性,无明显纹路。有一种质地极薄的叫“六吉棉连”,也称“汪六吉”,是棉连中的精品,较为少见。棉连纸可用作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尤宜作为金镶玉的材料纸。染色后还可以做书皮等用,也用于拓碑帖。明末清初比较考究的印本,也采用棉连纸。
3玉版宣
色白,质细而厚,吸水性强,韧性比棉连纸稍差。清末民初印制的印谱、书册、画册等,经常采用。
4单宣
亦称料半。它比玉版宣薄,颜色洁白,质地均细,性质绵软,韧性较好,有纵横帘纹,印书美观大方。晚清至民初印的书籍多有采用。它亦可用于裱潢,作覆背纸;还可以染成磁青或古铜色,作封皮。
5十刀头
即重单宣,比单宣厚,吸水量大。韧性很好,可以用作衬托册叶和绫。
6夹连纸
比棉连纸稍厚,但不如棉连柔软。遇到厚纸书可用以镶书,也可用以修补明代厚棉纸图书,或作护叶用。
(三)棉 纸
南方称之为皮纸。系以楮树皮等为原料做成的高强度纸。质地细柔,纤维较多,极有韧性。从纸的纵面顺撕,它的断裂处有参差不齐的短纤维,因而叫棉纸。明代前期印书多用棉纸。嘉靖以前的棉纸比较细薄,隆庆以后的棉纸略显粗糙而较厚,用棉纸印书的比重也大为减少。清初还有少数棉纸印书,以后就少见了。主要品种有:
1河南棉纸
产于河南,故名。纤维细长,色泽白中带黄,厚薄很不均匀,质地较粗糙,但松软如棉,富有韧性。河南当地有用以印书的,古书修补中可用作书叶溜口,托裱糟配焦脆的书籍。也可作订书用的纸捻钉,或作套扉叶用的护套。还可以染成旧色,代替旧纸使用。这种纸张有大小两种之分,大张质地稍厚,小张质地稍薄,但功效相同。
2贵州棉纸。
产于贵州,故名。它比河南棉纸厚,尺寸也大。纸的颜色稍呈灰白,厚薄均匀,但棉性大,纤维粗,质地松软,经久耐用。用来印书则不太美观,所以未被广泛采用。清末贵州、云南有些书是采用这种纸印的。在古书修补中,其用途大体与河南棉纸相同。
3,黑棉纸
色稍黑,有浆性,托墨、韧性很强。适用于修补不很白的棉纸书。还可以用宋做大厚本书的锔捻。
4迁安棉纸
产于河北迁安县,故名。俗称茅头纸。颜色灰白,质地厚松,略呈棉性。民国初年一些民间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即以此种纸印行。
5上海棉纸
质地薄而细腻,其性能接近河南棉纸,产于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集散于上海,所以统称上海棉纸。在修书中用以修补书口最为合适。风伤的书需修补浆衬时,用这种纸效果很好。近几十年来,河南棉纸的产量很少,裁连口纸条或裱书的用纸,多以上海棉纸代替。由于这种纸质地薄而细腻,棉性又好,用它裱过的书,既牢固又不增加厚度,书叶也不会发硬,所以是古书修补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6山西棉纸
产于山西,故名。色泽灰白,稍厚,富有韧性,质地与河南棉纸相似,山西棉纸有用以印书的,也是占书修补中的常用纸。
7浙江棉纸
产于浙江,故名。质地薄而有韧性,性能与上海棉纸相仿,古书修补中可以作连口、裱书用纸。
8蚕茧纸
有两种颜色,一种洁白如玉,一种略呈乳白色。质细而薄,富有光泽,韧性很强。从表面看与丝棉相似,所以叫蚕茧纸。元代曾用以印书。
9云母皮纸
纸面光滑,韧性强。适宜作锔捻。遇水牢度更强,抗潮湿。
10藏经纸
这种纸呈黄褐色,近于茶色。质地厚硬,略有绵性,不透明。宋、元、明刻印的释道经典多用这种纸。唐人曾用以书写佛经,故名。现多用作装裱善本、珍本书的书签。
11桑皮纸
质地坚固,有**、白色两种。因为造纸原料中有桑树皮的成分,故名为桑皮纸。宋、元、明曾用以印书,但传世较少。
12高丽纸
产自河北迁安,类似印书用的纸,故名为高丽纸。色泽白净,纸质较厚,坚韧而有绵性,有明显的直纹。我国用高丽纸印书较少,古书修补中多用以染色作书皮。
13库笺纸
有白、黄两色,韧性极强,纸质有厚有薄。纸幅都是67x67厘米,清代宫内常用以作包装纸,民间流传很少。193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用它影印过一些字帖画册。明、清两代,内府多用厚库笺纸染成磁青色装订书皮,通称“库磁青皮”。有时还用以缮写佛经,五彩套写,颇为美观雅致。
14册子纸
又称库钞纸。明代人为了节省纸张,曾用写过字的钱粮册子反过来印书。由于这种纸张质地较好,有些印本一直流传至今。
15日本皮纸
产自日本,又称东洋纸。有**的,也有白色,绵韧性较强。日本印书多采用。我国清末民初间也用此纸印书。
16,美浓纸
纸面光滑,细薄匀称,绵软而富有韧性。黎庶昌印《古逸丛书》,有一部分采用这种纸。日本印制古书亦广泛采用。
17开化纸
南方称之为“桃花纸”。原产于浙江省开化县,故名。质地细腻,洁白如玉,无帘纹。薄而有韧性。清代前期内府和武英殿刻印图书多采用,印本美观大方。嘉庆以后,产量减少,质量也较前降低,用以印书不多。江苏武进藏书家陶湘最喜爱收藏殿版开化纸印本书。
18开化榜纸
从表面看,与开化纸相像,但比开化纸厚,颜色也略显青色,质地稍逊于开化纸。清代嘉、道年间(1796—1850年)有些书使用开化榜纸印制。
19太史连纸
较开化纸略黄,质地细匀,绵软而有韧性,清代前期曾用以排印大部头书《古今图书集成》。
20东昌纸
产于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西部),故名。与迁安棉纸相似,山东东昌曾以此纸印制通俗读物。由于纸质松软,富吸水性,古书修补中常用以撒水吸潮。
21油衫纸
纸厚,富有韧性,柔软耐久,最宜做书皮,不用托裱就牢固耐用。做包背装的护叶纸尤为适合。
(四)竹 纸
竹纸因为颜色略呈**,故又称“黄纸”,品种繁多,主要有:
1毛边纸
亦称南毛边,颜色米黄,多产于福建。纸的正面光滑,背面粗涩,韧性较差。《常昭合志稿》卷三十二中说:“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指明代藏书家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沿其名不绝。”这大概是毛边纸名称之由来。清代印书用纸很大一部分用的是毛边纸。古书修补中一般用来裱书皮,做衬纸或护叶。也可以染做磁青、占色书皮。
2毛太纸
亦称南毛太纸,福建、浙江、江西都有出产。颜色浅黄,性能与毛边纸相仿,但纸幅较小,略薄。性质柔和,厚薄粗细稍有不匀,有明显的帘纹。因纸面清洁、光滑,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书的较多。毛太纸是修补旧书的必备纸张,补、镶、裱托竹纸书均很相宜。染色后也可以作为旧纸的代用品。
3川连纸
产自四川。色泽略黄或白,质地与毛太纸相仿。这种纸较有韧性,但薄厚不匀。多用于印制四川地区的出版物,如四川的一部分县志,就是用川连纸印的。印出的书不够美观。
4元书纸
产于浙江富阳、萧山等县,以富阳之大、小岭的出品为最佳。原料用石竹,色微黄,较毛边稍次。
5,梗棒纸
元代末年印书常用,质地粗糙,纸面涩,背面多碎草屑,既厚又脆,故被称为梗棒纸。
6赛连纸
产自四川,薄而匀。纸幅大,无矾性,用以粘补黄竹纸书最为合宜。
7玉扣纸
近似毛边纸,但不如毛边纸柔软。因其厚硬,不适于修补书叶,但适宜染色做书皮。
8官堆纸
比毛边稍厚,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
9连史纸
产于福建连城,故名。有大、小两种,分别称“大连史”、“小连史”。连史纸原料中有一定比例的韧皮纤维,故有人把它列入棉纸类。但现今制造的大连史纸原料中竹子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也可列入竹纸类。这种纸洁白匀净,正面光滑,背面粗涩发滞,但没有草屑粘附。纸料细而耐久性强,与棉连相似,惟韧性稍逊于棉连。托墨、写字易洇,清代乾隆以后用以印书者较多。它是修补装潢古书的必备纸张,用作普通线装书的补镶、衬或扉叶均可。尤其适宜作竹纸书籍的扉叶,但不宜用作书皮。
10机制连史纸
又称洋连史。与连史纸大致相似,但颜色稍黄。正面平滑有亮光,背面粗糙,纸薄而脆,不利于保存。这种纸出现较晚,清末民初始用于印书,中华书局排印的线装本《四部备要》。日久纸面上会因老化而出现**斑点。
11洋粉连纸
为机制纸。颜色灰白,正面光滑,背面粗涩,质薄而脆,不耐久藏。清末民初的石印本多采用此纸。
12山贝纸和本槽纸
二者都是竹草纸,产于广东,山贝纸色黄,本槽纸色白,广东广雅书局“外聚珍本”丛书,多用这两种纸印刷。
13呈文纸
亦称隔纸,纸质粗厚,正面平滑,反面粗糙,松软无力,不能作为印书用纸,也不能作为修补古书的直接用纸,但由于它吸水力强,可以作为修整古书时的隔纸,用以垫书撤水。
(五)其 他
1磁青(或古色)纸
古籍书皮用纸,一般用宣纸或毛边纸染成磁青或古色(即栗壳色、米色或古铜色),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
2虎皮宣古书收藏基本知识
用宣纸染成黄白相间虎皮的颜色和花纹,再托裱一层质地相同的纸张,可用以作书皮。
3蜡笺纸
产于明清时期。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纸质厚韧,有蜡色光泽。可用作书皮或护叶。
4发笺纸
以植物韧皮纤维制成,类似高丽纸,在制造时加进人的头发,增加纸张韧性,故称发笺。适宜于作善本书封皮。
5洒金纸
以金银箔片均匀地洒在含有胶矾水的宣纸上而成。颜色经年不变。分雪金笺与雨金笺两种,合称洒金纸或冷金笺。适宜作珍贵书籍的封皮或书签。
古籍收藏保存方法对爱好古籍的藏家来说,在收藏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正确保存藏品,如何妥善地保护好书籍,延长书籍的寿命。对此,业内专家特别强调要注意防虫和除污。
不管是古书籍还是平时我们所使用的书本,放久了都会引来小虫子,严重缩短了书的使用寿命。藏家必须保证书籍表面的清洁干燥,放置的位子也应该保持通风良好。此外,藏书温度最好保持在6℃-20℃左右,湿度则应该保持在50%-60%之间。对于这些古书籍,平常要时不时地挪动一下,并定期翻动。
在除污方面,书籍沾染上污迹不仅会缩短书的寿命,而且还会影响看书的效果。书籍如果沾上油迹,可以在油迹上面放一张吸水纸便可以把油分吸尽。如果混上墨水迹,可以在染有墨水迹的书页上下边各垫上一张吸水纸,再用20%的双氧水溶液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污斑去除。对于霉斑,则可用棉花蘸上氨水擦拭。此外,由于人为翻动,最常见的污迹便是手指印,去污时可以先用肥皂蹭去手指印,再用湿布擦去肥皂迹,最后在书页间衬上吸水纸,把水吸干。
1 卢文伟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地人氏为北方豪族父敞,过继伯父假为儿子文伟少时为孤儿,有志向,读了很多的经史书籍,喜好交游,年轻时便得乡里敬重州郡辟举为主簿年三十八,才被举为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劝说刺史裴俊依旧迹整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得其利其修整之工,裴俊一并委托给了文伟文伟善于营理,加之巧使私力,使贫寒之家,很快富足起来 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这时行台常景上书朝廷请留文伟为行台郎中当北方快要动乱的时候,文伟早在范阳城屯积了很多粮食,一出现荒灾,马上进行赈济,更是赢得了乡里民心不久被杜洛周俘虏洛周败,投奔葛荣,葛荣败,回到故家韩楼盘踞蓟城,文伟率乡民屯守范阳,与楼对抗朝廷便让文伟行范阳郡事与士卒同甘共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使得人人感悦,就这样防守了两年尔朱荣派出将领侯深讨伐韩楼,平定了蓟城文伟因功封大夏县男,食邑二百户,拜范阳太守侯深便留下镇守范阳尔朱荣被诛杀,文伟知道侯深不可靠,就引诱他出外打猎,然后紧闭城门不让进来,深无城镇守,只得前往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攻克瀛州,留文伟行瀛州事,自己领兵赶赴定州,却被尔朱荣的将领侯深打败文伟弃州,逃归本郡,仍然同高乾邕兄弟互为影响适逢高祖来到信都,文伟便派其子怀道奉表陈诚,高祖高兴地收纳了他们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此时安州没有宾服朝廷,文伟还是留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安州刺史卢曹也随灵助起兵,灵助失败,乘机占据幽州投降了尔朱兆,兆还是让他做刺史文伟不能入州,便将郡所升格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天平末,高祖命令文伟行东雍州事,又转行青州事 文伟轻财,爱交宾客,善于抚安,好行小惠,所以在任职之地颇得民心,虽有受纳,但吏民还能承担经营资财,常感不足,致财积蓄,承候宠要,馈送不绝兴和三年(541)死在州刺史位上,年六十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号孝威 子恭道,宽厚温良,颇有文才本州辟举为主簿李崇北征,任命为开府墨曹参军自从文伟占据范阳,多次经受寇贼之乱,也多亏了恭道时常协助父亲进行防守七兵尚书郭秀一向与恭道关系密切,他有地位后,不断地向朝廷推荐,高祖也因此听到了他恭道的名字天平初,特拜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政仁惠比父亲文伟早死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号定 恭道子询祖,袭祖父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丽,为后辈之俊举秀才入京师李祖勋曾设宴款待文士,显祖打发小黄门送书给祖勋之母说:“蠕蠕已被我们打败,为什么没有看到你们家的贺表?”使者站立一旁等候着诸位宾客都作起表来,只一会功夫,祖询就写成了后来有次朝廷大量地拜官迁除,一天之中就要很多的任官诏令询祖站在东止车门外边,为二十多人作表,文不加点,辞文通畅 询祖初次袭爵为大夏男,有位高德朝士对他说:“大夏初成”询祖应声回答:“暂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任筑长城子使询祖自认为有才,心怀不满,于是毁容改装,像贱役一样,去见杨忄音忄音说:“故旧都有合适的安排,惟有大夏未加处理”询祖高声说:“是谁的过失?”来到役所,作《筑长城赋》,其中有:“板是紫柏,杵为木瓜,为何有此材而有此用?草青青而繁茂,满山遍地都是,如让十步而有一芳,我为什么要辞别那荆棘?”邢邵曾开玩笑地说:“你是少年才学富盛,生角的动物是不长上齿的,我以为你不会长寿的”回答说:“询祖初闻此言,实在恐惧战惊,看到您老人家白发苍苍,才稍稍有些安心”邵极其看重他的敏捷由于他能言善辩,所以好臧否评价人物,曾对人说:“昨天东方欲晓之时,我走过和氏的门外,已经看见二陆两源,像槐柳一样整齐地排列着”大概指的是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等人邢邵高度赞誉卢思道,认为询祖赶不上询祖说:“看到不能高飞的鸟儿借助羽毛,知道能升云天的鸟儿被剪除了翅膀”毁谤每天都有,时论都鄙薄他的为人长广太守邢子广看了二卢说:“询祖想效法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一改往日脾气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于官有文集十卷,后来都散失了询祖曾为赵郡王之妃郑氏制作挽歌辞,第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格轻率,喜好饮酒,却极有追求因父守范阳的功劳,赐出身为员外散骑侍郎文伟派他带着奏启拜访高祖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王叔向朝廷推荐行平州事,又召征到高祖的霸府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参预了举义,高祖待他们极好出任乌苏镇城都督,死于任上 怀道弟宗道,性情粗鲁,讲义气历职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事曾在晋阳置酒设宴,引来满坐宾客中书舍人马士达看着那位弹箜篌的女妓说:“手十分纤细”宗道便将此婢送给了士达,士达坚决不收,宗道就下令家人假意要将她的手臂砍下,士达无可奈何,也就接受了宗道准备动身前往营。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1。
D2。C3。
A4。D5。
(1)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共4分,每错划、漏划1处扣1分,扣完为止。
(2)① 从前雍丘县以盗贼多为苦,但是不曾抓到过盗贼,当时的人没有谁明白其中的缘故。 苦:苦于、以……为苦,为……苦恼,1分;莫:没有谁,1分,故:缘故,1分。
②去年辽主正在吃饭,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 方:正,1分;中国:中原,1分;再:两次,1分。
解析1。座:因…犯罪2。
C项都是代词,什么; A项,与“为”呼应表被动/“所” 动词构成名词结构; B项,代词,他的/副词,难道;D项,介词,从/介词,把3。 题干句省介词“于”,A项省介词“于”,省主语; B省主语和宾语 C省主语和宾语 D省主语4。
“徽宗”应为“高宗”。5。
略文言文翻译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 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
考中进士等级。做雍丘县县令时,管理下级如同使科学家们对相关问题进行另辟蹊径的研究。
(2分)捆扎湿物(那样急切严厉),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轻柔细心)。 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
从前雍丘县苦于盗贼多,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当时的人没有谁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靠岸过夜的),就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如果是)奔赴京城的船只,就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也没有偷盗现象)。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见,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拔为左正言。
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听用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期窃取朝廷大权,欺骗国君,流毒百官,趁先帝突然去世,就表现出篡权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 假使他的计谋得以实行,将在什么地方安置陛下与皇太后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么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
我听北方(指辽国)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说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两次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的辽国,也没有人不认为该杀的。
”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的疏有一百零八份。
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里告诫他把沉默作为原则。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章弹劾曾布。
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他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因犯结党的罪,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配到通州。
他又被蔡卞陷害,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
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辜负朝廷,也应当从此诀别。
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 朝廷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
淳熙年中,朝廷赐予他“忠敏”的谥号。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答案小题1B小题2B 答案解析小题1A项,①是说自幼矫然不群;C项,①表现其处逆不惊;D项,①表现他不相信好人会受冤屈;②表现他整顿纲舟。
小题2B项,任伯雨提升为左正言时,上书徽宗。[参考译文]任伯雨字德翁,是眉州眉山人。
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后,做雍丘县县令,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
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为盗贼多而苦恼,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前往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采纳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
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把陛下与皇太后放到什么地方呢!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
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认为此人该杀的。 ”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
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告诫他少说或不说是根本。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奏疏弹劾曾布。
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 (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
又被蔡卞陷害,与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名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传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应当从此诀别。
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直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赐谥号忠敏。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木先生传清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C小题1(1)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2)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小题1海瑞历两京左、右通政。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海瑞历任南京,北京左、右通政。
下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离官而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
答案解析小题1应为“做客、客居”。小题1③不是直接表现,⑤不能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
小题1“矛盾性格”有误。 小题1(1)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恒”译对1分,倒装句译对1分。
(2)意思对、语言通顺1分;“倚” 译对1分,判断句译对1分。小题1断句一处0。
5分,翻译3分。参考译文(一)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
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 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
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
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
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
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
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
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
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 甲戌年,他和我在扬州相遇,知道我更加贫困了,就握着我的手哭着说:“你也到了我这种地步,这种处境不容易立足,怎么办?”我返回淮地,将要解开缆绳,先生登上船跟我告别,指着初升的月亮对我说:“跟你一别,日后见面不可约定。
面对这样悲伤的情景,想要写几句话送给你,可是文思阻涩,还是等待他日吧。 ”当时是十月七日,又过了七天先生就去世了。
享年五十四岁。所写的书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
又模仿唐人小说写了《儒林外史》五十卷,穷尽读书人的情态,人们争着传抄。我平生结交的朋友,没有比敏轩贫困的。
先生抵达淮地看望我,我察看他盛物的袋子,连笔砚都没有。 我说:“这是我们这些人所依靠的用来谋生的工具,可以暂时抛离吗?”敏轩笑着说:“我胸中自有笔墨,不担心这些。”
他的流风余韵,足以盖过当时的人。
5 卢文伟,字休族文言文翻译北齐书卢文伟传原文卢文伟,字休族,范阳涿人也。
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
文伟少孤,有志尚,颇涉经史,笃于交游,少为乡闾所敬。州辟主簿。
年三十八,始举秀才。除本州平北府长流参军,说刺史裴俊按旧迹修督亢陂,溉田万余顷,民赖其利,修立之功,多以委文伟。
文伟既善于营理,兼展私力,家素贫俭,因此致富。孝昌中,诏兼尚书郎中,时行台常景启留为行台郎中。
及北方将乱,文伟积稻谷于范阳城,时经荒俭,多所赈赡,弥为乡里所归。寻为杜洛周所虏。
洛周败,复入葛荣,荣败,归家。时韩楼据蓟城,文伟率乡闾屯守范阳,与楼相抗。
乃以文伟行范阳郡事。防守二年,与士卒同劳苦,分散家财,拯救贫乏,莫不人人感说。
尔朱荣遣将侯深讨楼,平之,文伟以功封大夏县男,邑二百户,除范阳太守。深乃留镇范阳。
及荣诛,文伟知深难信,乃诱之出猎,闭门拒之。深失据,遂赴中山。
庄帝崩,文伟与幽州刺史刘灵助同谋起义。灵助克瀛州,留文伟行事,自率兵赴定州,为尔朱荣将侯深所败,文伟弃州,走还本郡,仍与高乾邕兄弟共相影响。
属高祖至信都,文伟遣子怀道奉启陈诚,高祖嘉纳之。中兴初,除安东将军、安州刺史。
时安州未宾,仍居帅任,行幽州事,加镇军、正刺史。时安州剌史卢曹亦从灵助举兵,助败,因据幽州降尔朱兆,兆仍以为刺史,据城不下。
文伟不得入州,即于郡所为州治。太昌初,迁安州刺史,累加散骑常侍。
天平末,高祖以文伟行东雍州事,转行青州事。 文伟性轻财,爱宾客,善于抚接,好行小惠,是以所在颇得人情,虽有受纳,吏民不甚苦之。
经纪生资,常若不足,致财积聚,承候宠要,饷遗不绝。兴和三年卒于州,年六十。
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瀛殷三州军事、司徒、尚书左仆射、定州刺史,谥曰孝威。 子恭道,性温良,颇有文学。
州辟主簿。李崇北征,以为开府墨曹参军。
自文伟据范阳,屡经寇难,恭道常助父防守。七兵尚书郭秀素与恭道交款,及任事,每称荐之,高祖亦闻其名。
天平初,特除龙骧将军、范阳太守。在郡有德惠。
先文伟卒。赠使持节、都督幽平二州军事、幽州刺史、度支尚书,谥曰定。
子询祖,袭祖爵大夏男。有术学,文章华靡,为后生之俊。
举秀才入京。李祖勋尝宴文士,显祖使小黄门敕祖勋曰:“茹茹既破,何故无贺表?”使者伫立待之。
诸宾皆为表,询祖俄顷便成。后朝廷大迁除,同日催拜。
询祖立于东止车门外,为二十余人作表,文不加点,辞理可观。 询祖初袭爵封大夏男,有宿德朝士谓之曰:“大夏初成。”
应声答曰:“且得燕雀相贺。”天保末,以职出为筑长城子使。
自负其才,内怀郁怏,遂毁容服如贱役者,以见杨愔。愔曰:“故旧皆有所縻,唯大夏未加处分。”
询祖厉声曰:“是谁之咎!”既至役所,作《筑长城赋》,其略曰:“板则紫柏,杵则木瓜,何斯材而斯用也?草则离离靡靡,缘岗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于荆棘。” 邢邵曾戏曰:“卿少年才学富盛,戴角者无上齿,恐卿不寿。”
对曰:“询祖初闻此言,实怀恐惧,见丈人苍苍在鬓,差以自安。”邵甚重其敏赡。
既有口辩,好臧否人物,尝语人曰:“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盖谓彦师、仁惠与文宗、那延也,邢邵盛誉卢思道,以询祖为不及。
询祖曰: “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谤毁日至,素论皆薄其为人。
长广太守邢子广目二卢云:“询祖有规检祢衡,思道无冰棱文举。”后颇折节。
历太子舍人、司徒记室,卒官。有文集十卷,皆致遗逸。
尝为赵郡王妃郑氏制挽歌词,其一篇云:“君王盛海内,伉俪尽寰中。女仪掩郑国,嫔容映赵宫。
春艳桃花水,秋度桂枝风。遂使丛台夜,明月满床空。”
恭道弟怀道,性轻率好酒,颇有慕尚,以守范阳勋,出身员外散骑侍郎。文伟遣奉启诣高祖。
中兴初,加平西将军、光禄大夫。元象初,行台薛琡表行平州事,征赴霸府。
兴和中,行汾州事。怀道家预义举,高祖亲待之,出为乌苏镇城都督,卒官。
怀道弟宗道,性粗率,重任侠。历尚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后行南营州刺史。
尝于晋阳置酒,宾游满坐。中书舍人马士达目其弹箜篌女妓云:“手甚纤素。”
宗道即以此婢遗士达,士达固辞,宗道便命家人将解其腕,士达不得已而受之。将赴营州,于督亢陂大集乡人,杀牛聚会。
有一旧门生酒醉,言辞之间,微有疏失,宗道遂令沉之于水。后坐酷滥除名。
文伟族人勇,字季礼,父璧,魏下邳太守。勇初从兄景裕俱在学,其叔同称之曰:“白头必以文通,季礼当以武达,兴吾门在二子也。”
幽州反者仆骨那以勇为本郡范阳王,时年十八。后葛荣作乱,又以勇为燕王。
义旗之起也,卢文伟召之,不应。尔朱灭后,乃赴晋阳。
高祖署勇丞相主簿。属山西霜俭,运山东乡租输,皆令载实,违者治罪,令勇典其事。
琅邪公主虚僦千余车,勇绳劾之。公主诉于高祖,而勇守法不屈。
高祖谓郭秀曰:“卢勇懔懔有不可犯之色,真公直人也,方当委之大事,岂直纳租而已。”迁汝北太守,行陕州事,转行洛州事。
元象元年,官军围广州,数旬未拔。行台侯景闻西魏救兵将至,集诸将议之。
勇进观形势。
6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河北有哪些著名图书馆?一起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河北省图书馆
河北省图书馆是政府兴办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位于石家庄市东大街16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馆舍始建于1983年,占地总面积为38254平方米,现有藏书146万册,年接待到馆读者100万人次,外借书刊50万册次;有各类阅览室12个,阅览座席1200个,文献外借处4个。
2
石家庄市图书馆
石家庄市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位于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18号,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141万册,其中普通图书约110万册,古籍约17万册,期刊1300种,报纸200余种,电子图书3200余种,电子期刊3400万条,视屏资源2000余部。建立了新乐、元氏、正定、新华区等14个分馆。
3
唐山市图书馆
唐山图书馆1956年筹建并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位于唐山南湖生态城文化广场东南部,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藏书,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图书共计78万册,阅览座席210个,设有舒适的阅览席位188个,报纸210种、期刊1050种,为读者提供24小时借阅服务,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
4
秦皇岛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是市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是国家一级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曾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等光荣称号。图书馆现有藏书70万册。年订阅期刊1000余种,报纸120余种。
5
邢台市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位于邢台市钢铁北路789号,2018年4月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邢台市图书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邢台市图书馆馆藏各类纸质文献467万余册,电子图书276万余册,设参考咨询部、典藏图书室、借阅室、阅览室、少儿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室等。
6
邯郸市图书馆
邯郸市图书馆始建于50年代中期,现馆位于邯郸市人民东路399-2号,建筑面积为30463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50余万册(件),订阅报刊1300余种。特色馆藏资料有:部分清代古籍善本图书;影印本《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永乐大典》。
7
沧州市图书馆
沧州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新馆坐落于西部新城文化公园内,建筑面积31714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藏总量达到80余万册件,设有33个读者服务区,读者坐席26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10000余人次。2013年被评定为地级一级图书馆,2018年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8
廊坊市图书馆
廊坊市图书馆始建于1994年3月,2013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一级图书馆”。目前藏书81万余册,期刊1000余种,报纸150余种,重点藏书包括:《永乐大典》、《大百科全书》、《中国全史》、《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设有借阅厅、报纸阅览厅、期刊借阅厅、少儿图书借阅厅、视障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厅、特藏书库、基藏书库。
9
定州市图书馆
定州市图书馆于1998年正式开馆,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馆内有藏书12万册,新投入使用的“电子书借阅机”,内置电子书3000余种、期刊100种。电子借阅机在支持阅读的同时,还能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140余万册在线图书、报纸、期刊、视频公开课等。
10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惠丰湖畔,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于2018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评估定级为一级公共图书馆。现有纸本藏书20多万册,其中有古籍图书4500多册。年增图书15000多册、报刊400多种。下设:少儿借阅部、文献借阅部、文化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部、惠丰展窗、丰南讲堂、文化沙龙、古籍室、地方文献室。
河北国家级公共图书馆名单
序号名称所在地区图书馆等级
河北省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石家庄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秦皇岛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邢台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邯郸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沧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廊坊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定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丰南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行唐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大名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青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迁安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正定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临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张北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武安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元氏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滦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曲周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香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乐亭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威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易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承德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泊头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邯郸市丛台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鸡泽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石家庄市藁城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蠡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承德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三河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辛集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大城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井陉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玉田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遵化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滦南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邯郸市永年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晋州市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霸州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宁晋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肃宁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石家庄矿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围场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昌黎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三级图书馆
滦平县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一级图书馆
唐山市曹妃甸区图书馆河北省国家二级图书馆
孤竹的读音是:gūzhú。
孤竹的拼音是:gūzhú。结构是:孤(左右结构)竹(左右结构)。注音是:ㄍㄨㄓㄨ_。
孤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独生的竹。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古代乐曲名。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_叔齐。'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_叔齐。竹的一种。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二、引证解释
⒈独生的竹。引《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郑玄注:“孤竹,竹特生者。”贾公彦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_阳孤桐。”汉班固《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__,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唐杨炯《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⒉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引晋葛洪《抱朴子·博喻》:“_阳孤桐,不能无_而激哀响;大夏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晋张协《七命》之二:“吹孤竹,拊云和,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北周庾信《变宫调》之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_。”宋张先《菩萨蛮》词之一:“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⒊古代乐曲名。引北周庾信《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元胡三省注:“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⒋商周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引《国语·齐语》:“遂北伐山戎,_令支、斩孤竹而南归。”韦昭注:“二国,山戎之与也。令支,今为县,属辽西,孤竹之城存焉。”南朝梁任_《百辟劝进今上笺》:“山戎孤竹,束马景从。”唐张说《吊国殇文》:“北伐兮东胡,邈辽阳兮孤竹。”明唐寅《出塞》诗之一:“_金出孤竹,飞旗掩二榆。”⒌后遂用“孤竹”借指伯夷、叔齐。引《庄子·让王》:“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於孤竹,曰伯夷、叔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孤竹不以_粒易鹿_之富,子廉不以困_贸铜山之丰。”南朝宋范晔《逸民传论》:“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_。”唐李德裕《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产禄擅朝,充躬交乱,每念王室,殆於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孤竹之志。”⒍竹的一种。引宋赞宁《笋谱·孤竹笋》:“襄阳薤山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笋。及笋成竹,竹母已死矣。”⒎复姓。见《通志·氏族二》。
三、国语词典
孤生的竹。
四、网络解释
孤竹孤竹,名词,亦作“觚竹”。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甲骨卜辞有关竹氏的活动,有40多条纪录。今河北唐山滦南、迁安、秦皇岛卢龙以及辽宁西部出土的商代玉器、青铜器,发现多件器物带有“孤竹”铭文。孤竹国的历史记载还散见于《国语》、《管子》、《韩非子》、《史记》等古籍。孤竹国是北方建国最早的子姓墨氏侯国。
关于孤竹的诗词
《和孙廷平坦嵩山十首·孤竹苹》《复次韵·病肺还孤竹叶青》《登孤竹城楼》
关于孤竹的诗句
病肺还孤竹叶青萧萧孤竹君清越孤竹
关于孤竹的成语
豪竹哀丝破竹之势芒鞋竹笠竹罄南山丝竹管弦竹柏异心丝竹_弦敲竹杠垂名竹帛孤孤单单
关于孤竹的词语
丝竹_弦豪竹哀丝垂名竹帛易如破竹破竹之势芒鞋竹笠敲竹杠丝竹管弦竹柏异心竹罄南山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孤竹的详细信息
迁西板栗如下:
这个板栗是迁西生产的,正式由于它的出名被冠以地方的特色,所以才有迁西板栗的说法。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是“中国板栗之乡”,近年来,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发展板栗产业,让板栗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迁西县75万亩板栗迎来收获季。
古籍的记录:
《清异录》记有这样一件轶事:晋朝皇帝一次穷追敌寇时,军粮供应不上,将士三日粒米未进,士气大落。行至燕山滦水之东,见满山板栗,便命军士蒸栗为食,借以饱腹。于是士气大振,大败敌兵。由此,将士们就称栗子为“河东饭”。
民国《迁安县志》对板栗这样记载:“邑境产量最富,行销最远,为邑产大宗”,这里的“邑境”主要是指今迁西一带。
本文2023-08-06 12:27: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