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一共有什么经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1收藏

佛经一共有什么经,第1张

这个很难统计,参考一下吧,三藏即经、律、论,十二部即佛说经分为十二类,亦称十二分教,即长行、重颂、孤起、譬喻、因缘、无问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论议、授记。

大藏经

大藏经之原典,原本有梵语、巴利语二种,梵语原典今已残缺不全,巴利语藏经及译自梵语之汉译、西藏译、自西藏译本转译之蒙古语译、满洲语译、西夏语译等大藏经,大体上仍完整地留存至今。现今流传之佛典,从语文上可分为:巴利文、梵文、藏文、汉文、日文、蒙古文、满文、西夏文、西洋文等数种;前二种为原始型佛典,后面数种则由前二种转译者。

(一)巴利文:巴利文三藏又称南传大藏经,为南方佛教所依据之圣典。其成立年代被推定为西元前二至一世纪。另据锡兰岛史(巴Di^pavam!sa )记载,西元第一世纪末,锡兰王婆他伽

马尼王(巴Vat!t!aga^man!i )于无畏山(巴Abhayagiri )精舍邀集五百圣者,书写口传的巴利三藏,此即今日巴利文大藏经之原型。后经多次变迁,至西元五世纪,佛音(巴Buddhaghosa ,又称佛陀瞿沙)前往锡兰,将当时用土语所传之佛典全部改为印度本土之巴利文,并彻底整理有关之注释书,巴利文三藏至此乃见完璧。其后,佛音曾至缅甸等地传道,巴利文三藏亦随之传布于缅甸、泰国、越南、高棉等地,故知巴利文三藏系以锡兰为重心,渐次流布缅甸等处。今

日巴利文系三藏有锡兰字、缅甸字、暹罗字,及柬埔寨字等之各种版本。十九世纪末期,泰王秋罗隆高五世(Chula Longkorn V)曾发起汇辑、校勘流传南方佛典,并以暹罗字官本刊行全部藏经,裨益学界至钜。此外,西洋佛教学者自十九世纪开始巴利文佛典之研究,故巴利文三藏之出版与传译情形颇有与日俱进之势。(参阅‘南传大藏经’3748)

(二)梵文:印度贵族本有一种流行之雅语,然佛陀在世时,由于主张四姓平等,故不采用雅语。佛陀入灭后百年顷,文法学家波尔尼将雅语详为厘订,便于通行,佛教徒亦采用之,以记录佛典,此即梵文佛典。梵文佛典与巴利佛典,孰先孰后,已不可考,惟其流布区域有泾渭之别。据传,于迦腻色迦王时,曾勘定三藏,凡无传本者皆书写之,已有传本者则校勘之,梵文佛典乃称完备。然现存之梵文佛典大多仅余片断,内容亦笼统而杂乱,不若巴利文三藏之完整分明。就教理而言,巴利三藏可说全属小乘教义,梵文佛典则大部分属大乘教义,其中多数早已有汉译本,然亦有不少尚未汉译之珍贵文献。近代在尼泊尔、西藏、中亚等地均有梵文佛典之发现,而以尼泊尔发现者为数最多。一八二二年,英人荷吉森(BH Hodgson)于尼泊尔搜集梵文圣典,共得三八○部新旧写本。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七六年间,英人莱特(D Wright)继续搜集,共得三百二十余部。

梵文佛典之所以多存于尼泊尔,据学者研究,佛陀入灭后三世纪初,中印度佛教遭到空前之教难,印度佛教徒多逃入尼泊尔。又于十三世纪,回教徒侵入印度,印度佛教徒再避入尼泊尔。其地气候苦寒,极适于梵箧之保存。除尼泊尔外,于阗、敦煌、高昌、龟兹等处,均发掘大量梵文佛典,对学界之贡献及影响极大。现存之梵文三藏原典虽仅吉光片羽,寥寥可数,然在西元一世纪顷即流入西藏、中国,早已翻成部帙浩瀚的藏文及汉文三藏,而于全部佛教经籍中,占着重要位置。

(三)汉文:佛教各系之传译经典中,以汉译大藏经翻传最早,部帙亦最庞大,起自后汉,迄于元代,系由梵语、巴利语、胡语等译出。最早期之经典翻译,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至洛阳之安世高为代表,主要翻译小乘经典。桓帝末年之时,大月氏国之支娄迦谶亦至洛阳,主要翻译大乘经典。经典翻译之初,仅是各自书写传持,至苻秦道安(314?~385),始将译经加以搜集分类,编成目录,此即‘综理众经目录’一卷,内分:撰出经律论录、异出经录、古异经录、失译经录、凉土异经录、关中异经录、疑经录、注经及杂经志录等八部分,共收经典六三九部八八六卷,为我国第一部之佛典目录。其后,僧佑、宝唱等亦撰各经录以增补之。当时并书写全部译出之经安置宫室、诸大寺。迄隋唐,译经事业更盛,而有单译、重译、别生、疑惑、伪妄等之分,我国撰述之抄集、传记及著述等亦相继入藏。总计历代所编藏经目录,多达六、七十部,现存者有二十余部,其中以僧佑之出三藏记集、法经等之众经目录、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道宣之大唐内典录、智升之开元释教录、庆吉祥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等为最着。又于上举各种经录之中,开元释教录以收录完备、记述正确、分类合宜,而受到各时代学者之重视,其分类法亦为开宝藏以降大多数之藏经所沿用。

齐梁以后,抄集诸经要旨之风亦盛,计有梁朝宝唱等之经律异相五十卷、梁朝简文帝令学士撰之法宝集二百卷、后魏昙显等之众经要集二十卷、梁朝虞孝敬等之内典博要三十卷、梁朝贤明之真言要集十卷、梁朝僧旻等之众经要抄八十八卷、义林八十卷、梁朝净霭之三宝集十一卷、作者不详之法苑经一八九卷、唐代道世之诸经要集二十卷、法苑珠林百卷、唐代玄则等之禅林钞记三十卷、明代陈实之大藏一览集十卷等。

隋唐以后,就藏经中之梵语及难解字句附以音义之风亦行,有唐代玄应之一切经音义二十五卷、唐代慧琳之一切经音义百卷、辽·希麟之一切经音义十卷、后晋可洪之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三十卷、宋代处观之绍兴重雕大藏音三卷等。此外,解题大藏经亦不少,如唐代玄逸之大唐开元释教广品历章三十卷、宋代惟白之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十三卷、宋代王古撰、元代管主八续之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十卷、明代寂晓之大明释教汇目义门四十一卷、标目四卷、明代智旭之阅藏知津四十四卷、日本净土宗僧随天之缘山三大藏目录三卷等均是。

汉文大藏经,在隋唐之世即有纂集,然其时未有印刷术,凡有编集,皆赖书写,直至宋代,始有刊本。而汉文大藏经之刊印,以宋太祖于蜀之成都雕刻(木版印刷)全部大藏经为嚆矢,此即官版蜀版开宝藏。此后,藏

经印刻之事业陆续兴起。宋朝计有:辽版之契丹藏、金版之金藏、福州版之万寿藏、毗卢藏、湖州版(浙版)之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等。元代根据宋本印行藏经,有普宁藏与弘法藏两种,然元末天下大乱,藏经烧失殆尽。明太祖洪武年间,集硕德于蒋山,点校藏经,刊刻南藏,然校勘不精,时有脱误。南藏之外,另有北藏、楞严寺版、报恩寺版等。清世宗雍正

十三年至高宗乾隆三年(1735~1738),以北藏为底本,复加新籍,刊刻龙藏。此外尚有频伽藏、百衲藏,及民国四十五年(1956)开始编行的中华大藏经、民国七十二年陆续出刊的佛光大藏经等。

高丽藏亦属汉文系统,始刻于宋真宗时代(高丽显宗二年,1011),以宋代开宝藏为底本,加入贞元录所收各本,此即高丽大藏初雕本。另于高丽宣宗时又开雕续藏本。高宗二十三年(1236)开雕高丽大藏再雕本,即今所传之丽本藏经。文宗十三年(1059)

,仿契丹本而刊刻高丽契丹藏仿刻本,然今已全部佚矢。(参阅‘中文大藏经’1001)

(四)日本:日本刻印之佛典本属汉文系统,然因日本藏经刊印事业极盛,且至近世,大藏经之编辑愈趋完整,形成后来居上而一枝独秀之局面。日本印行大藏经,始于德川初期之天海藏,系参照宋本与元本翻刻成者。其次有德川后期之黄檗藏,为明代楞严寺版之翻刻。明治时代,有弘教书院刊行之缩刷藏经,系依照丽、宋、元、明四藏校对,并加入若干的日本撰述。明治三十五年至三十八年(1902~1905),藏经书院刊行卍字正藏,系以黄檗本与丽本为底本,另参照明本而成者。明治三十八年至大正元年(1912),日本藏经院搜罗卍字藏中未收之佚本,集成卍字续藏。明治四十四年至大正十一年,东京佛书刊行会陆续印行一套以日本撰述为主之佛教全书,即大日本佛教全书。大正八年至十年,由中野达慧主编,日本大藏经编纂会刊行,称为日本大藏经。大正十三年,高楠顺次郎等人发起刊行大正新修大藏经,至昭和七年(1932)完成,内容集古来汉文藏经之大成,共收经律论万余卷,网罗印度、中国、日本、朝鲜一切佛教名著,为举世佛学界最完整之一部大藏经。校勘方面,除丽、宋、元、明四藏外,并对照日本圣语藏本、宫本、敦煌写本及各种古佚本、流通本而成。昭和十三年,影印、校订弘教本,而有昭和再订缩刷藏之刊行。此外,另有南传大藏经与国译一切经之编译,两者均以日文刊行,前者系南传系统之巴

利三藏与藏外佛教典籍之整编,后者则为各种藏经中唯一包含解题、注解之藏经。

推荐12本佛学入门书

佛法讲闻、思、修。如何闻法?看书,是最方便的途径。佛法经论浩如烟海,对于初学者,如何选择入门的书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书苑为方便各位网友,特列举如下书单。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习惯,这个书单也只是本人比较喜欢的,供大家参考即可。

1、《中国的佛教》

作者:潘桂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这是一本小册子,只有204页,开本也很小,却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习佛法的历史。就像我们谈恋爱,肯定要首先了解对方的身世:哪里生的,在哪上的学,在哪儿工作,父母是干什么的……学习佛法的历史,也是了解佛法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的、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这本小册子言简意赅的阐述了佛法的产生、发展和传播的过程,重点介绍了佛法在中国的流变过程,非常值得一读。

2、《为居士说居士法》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印顺法师(1906-2005)是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一生倡导人间佛教,著书四十余种,共计800多万字,其学术水平受到海内外佛教界和学术界的推崇。印顺法师自称不属于佛教的任何宗派,他的著作能够尽可能接近佛法的本来状态。这本《为居士说居士法》,准确来说是个文摘,节选了他一些著作中的文章、演讲录等,都是关于居士如何学佛的。内容通俗易懂,值得各位读读。

3、《人间佛教论集》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中华书局

这本也是印顺法师的著作。也是文摘。这本书是印顺法师关于“人间佛教”的重要开示。在本书中,印顺法师提到:“佛陀怎样被升到天上,我们还得照样欢迎到人间。人间佛教的信仰者,不是人间,就是天上,此外没有你模棱两可的余地。请熟诵佛陀的圣教,树立你正确的佛陀观;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不再天上成佛也!”(见第67页)我们在人间生活,离不开人间。学佛终究不是逃避,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4、《佛法概论》

作者:印顺法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印顺法师1944年在重庆讲《阿含经》,讲稿后来在香港出版,被取名为《佛法概论》。《阿含经》是三藏经教的源头,研究佛法的本质,不能不了解《阿含经》。本书苑即将出版的书籍《杂说<杂阿含经>》也重点参考了这本书。《阿含经》更接近释迦牟尼当年讲经说法的实态。读了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有全新的认识,对于贬低“小乘”的说法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本书虽然只有十万多字,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禅宗是什么》

作者:胡适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宗是中国的原创,是中国佛教对印度佛教的全面的改革。在中国谈佛法、佛教,如果不了解禅宗,是非常遗憾的。中国现存的寺院,大部分都是禅院;当今著名的佛教大师星云大师,也是禅宗的大师。胡适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哲学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本书收录了胡适先生关于禅宗的几篇重要的论文。尤其是他在阐述中国禅和印度禅的区别方面,非常有见地,深入浅出,值得各位一读。

6、《佛教三宝原理奥义解》

作者:多识仁波切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的佛教除了汉传佛教,还有藏传佛教。多识仁波切是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教授。他写的这本书,用非常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他说:“藏传佛教属清一色的中观派”。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对佛法的“中观论”有初步的了解。“中观论”作为大乘佛法的重要论述,对我们学习佛法有重要的启示。

7、《正见:佛陀的证悟》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佛法的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所谓四法印,就是区别佛法和非佛法的四项基本原则。作者说:“佛教与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有什么不同?我相信四法印提供了答案的精髓,而我试图将这些艰深的概念,以我所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

8、《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著述):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1918-2012),对儒、释、道都相当精通,因博学广闻而被众多学子尊称为“南师”。《金刚经》是佛学必读的经典。大师对《金刚经》的讲解非常精妙,言辞又非常浅显易懂。这本书是大师1980年在台湾为十方书院的学员和研究所讲课的记录,由刘雨虹整理。大师在书中说:“不苦就是乐”,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9、《四十二章经》

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出版社:中华书局

《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我国的第一部佛教经典,也是我国最早译出的佛教经典。因经文分为四十二段而得名。这部经的形式很像论语,大部分经文都以“佛言”开头,很像“子曰”。经文简约平实,用了很多比喻,非常适合初学者看。通过这部经,也能了解佛法刚传入我国时的实态。

10、《金刚经心经》

主编:赖永海 译注:陈秋平 出版社:中华书局

佛法的核心是般若。般若与慈悲被称为大乘佛法成佛的两大资粮。《金刚经》和《心经》是浓缩的《大般若经》。两部经可以说是佛经经典中的经典。两部经的核心思想都是“缘起性空”。《金刚经》侧重于破外相,心不住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经》侧重于破内执,“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这两部经的解说版本不计其数。中华书局的这版比较严谨,解说也比较简要,适合初学者阅读。

11、《坛经》

主编:赖永海译注:尚荣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中国僧人撰写的著述中,唯一被冠以“经”的经典,就是六祖慧能的《坛经》。足可见《坛经》在中国佛教的地位。中国佛教以禅宗为主要特色,而《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坛经》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佛’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坛经》前言)

12、《维摩诘经》

主编:赖永海 译注:赖永海 高永旺 出版社:中华书局

“《维摩诘经》是对中国佛教影响最大的一部经。不论是中国佛教代表的禅宗,还是成为现、当代佛教主流的人间佛教。”(中华书局出版的这本《维摩诘经》的总序)维摩诘是个大居士,对佛法有深刻的领悟。他说:“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是人间佛教的总纲。他提出的“不二法门”,是整个中国佛教的方法论依据。

阿弥陀佛!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有分「经」、「律」「论」,而「集大成」统合为《大藏经》

《大藏经》又依翻译分三大系统,我们现在读到的汉文佛经,即「汉系」《大藏经》,目前流通的总共106册4200馀种23000馀卷1亿多字。

其「十二部」是对佛经内容文体的分类,是「分类」,而并不是具体那一本佛经

以下摘自每 日头条

一、长行:直说法义

是指经文字句不拘多少。通篇一长行、一长行的叙述开示的体裁,有如现今的「散文」。其特性是「直说法义」,为一切佛经的主要文式。《大智度论》又称为「契经」,意谓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

二、重颂:重宣其义

这可以形式与内容两层上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似於「古诗」,这是从梵文、巴利语沿习而来的文体,一般称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是称重颂或应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也。

三、孤起:不依长行而独自孤起

是相对於重颂提出来的,即与长行文字内容无关而直接作偈颂的经句,所谓「不依长行而独自孤起」者,又称讽颂。

以上三部是从经文的体裁上分立的,为一切经典的主要文体。正如《百论疏》说:「总谈设数,凡有二门:但有长行无有偈颂,如《大品经》之类;但有偈颂而无长行,如《法句经》;长行偈颂均有,如《法华经》」。

长行偈颂均有,如《法华经》

下列九部则是从内容属性上分别,所谓「依别事而应名」。

四、因缘:记述

是有关该经有在什麼情况下为解决什麼问题对什麼人所说的等等记述,属於交待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的。

此外,佛经典籍在整体结构上,大多分为「三段式」即初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初序分也叫因缘经,因这是记述众菩萨、比丘等於佛面前亲自闻佛说法、亲受教化的现场记实,这个机遇是由大事因缘决定的,是称「因缘经」。

五、本事:菩萨档案

佛经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某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本事品即是其例。

六、本生:佛的档案

在佛经中,佛也说了许多自身过去世所作所为的种种业绩,是称「本生」。

七、未曾有:娑婆世界无有

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经文。未曾有者,是因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

八、譬喻:打比方

经文中用事例喻义理的文句颇多,故列为一部。

九、论议:以理论义,明辨法相

这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义,明辨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得。这在文体上分为「一问—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儒家的《论语》与此就极其相似。

十、自说:佛之直说

佛说法多是弟子或菩萨先请问,佛再作答,於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既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的开示众生,如《阿弥陀经》就是佛主动开示的自说法。

十一、方广:无所不包曰广,离於偏颇曰方

此是从经义的内涵上立名分列的。方广者,「无所不包曰广,离於偏颇曰方」,是指经文具有方正、广大的真理,也即「议论之方正,言词之广博。」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宏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

於这大方广三字,当年慧明法师曾说「每个字有广中广,广中量,量中广,量中量四种讲法」,接著仅就「量中量」的体相用的三重玄义如何名「大」、如何名「方」、如何名「广」足足讲了三个小时。

十二、授记:预言录

是指经载佛明告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经文。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就专名「授记品」。

上述十二部这样认真细致的从体裁到内容如此分条析缕的大作案头文章,是由佛法名相之确当、义理之深密所决定的。此之示范足以启迪後学於佛陀圣言「善思念之」,以践闻思修三慧之成就。

於此十二部,为便於记别,向有四句偈,现抄录如下:

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议论及授记。

一、什么是佛经

佛陀于公元前五百多年逝世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整理起来,再流传下来,

这就是佛经。

最初由于没有使用文字记录,所以是靠修行人口口相传,

直到几百年后才借用其他字母注音写定的。

佛陀最初使用的,据考究应该是摩揭陀语,

这是他活动传教的那一带国土比较常用的老百姓的俗语。

注意,不是梵语!

梵语是当时佛教的对头婆罗门教所使用的雅语、书面语,

由于比较严谨,适合书写典籍和传承,

佛陀有两个来自婆罗门的弟子也曾建议他采用梵语,但被呵斥和拒绝。

所以原始的佛经一定不是梵语,梵语是后人的事了。

二、佛经的几次大结集

佛陀逝世后,他的弟子们立刻就组织了第一次结集,

传说当时由“优婆离”诵出了律,由“阿难”诵出了经。

“律”是指各种戒律规定等。注意,当时并没有规定不能吃肉;反而是佛陀的死对头、堂兄弟提婆达多分裂出去的一个僧派禁肉食。

“经”是指佛陀平日的讲法教导。大多数经读起来都像个故事,在什么地方、什么缘由、佛陀跟谁谁讲解了什么东西、对白是什么。

这两类题材的佛经,由两位主导的弟子诵出,现场其他几百位弟子一起回忆,

如果没有异议,就通过了,以后就靠口头相传下去。

这就是第一次结集,留下了律和经,也是最原始的佛经,最接近佛陀的教诲。

这一次结集真正的内容,已经不可考了。

结集以后,是否有后来晚出的经典继续加入呢?这是肯定有的。

佛灭一百年后,佛教僧团开始严重分裂,原因是对律有了分歧,

一派认为律不应该被改变,而另一派认为应该因时制宜。

保守派称为上座部,改革派称为大众部。

大众部决定自行对律进行第二次结集。从此两派正式分裂。

由于经方面并没有什么分歧的考据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合理推断此时的经仍然相当程度保留了第一次结集的原始样貌。

印度半岛战乱不断,佛教僧团和佛经的流传受到极大破坏。

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阿育王再次组织第三次结集。

这次结集为上座部所认可,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它仍然传承自第一次结集。

但里面有哪些部分相对可靠,后面再说。

同时,主持人“目犍连”尊者从经藏里整理出一部《辨宗义论》,

它的内容是针对佛陀的教义该如何理解,这是“论”的雏形。这也被上座部接受。

在后来的流传中,后人书写的论逐渐多了起来,

一般把佛经的总体称为“三藏”或“藏经”,即是律藏、经藏和论藏。

(现在我基本上是抵制一切论藏了。)

三、南传佛教

此后,阿育王广派使者将佛经传播四方。

其中,只有到了斯里兰卡的佛经被妥善流传下来(其他地方受到战火摧残),

一开始仍是口头相传,而且是采用原始的语言进行流传。

如前面所介绍的,古摩揭陀语是没有文字的,

直到公元前20多年,才再次结集,并借用僧伽罗字母、以注音的方式写定在贝叶上,

从此保留至今,也不许修改一字

(后来针对原始经典所写的论、疏,绝对不和原始经典混杂,不形成混乱)。

如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区,僧侣们仍然使用这种古老的语言,

并称之为为“巴利语”,意思是经典语。

至此,我们所知道的最原始、最古老、最靠得住的佛经,应该就是来自南传上座部佛教了。

南传佛经,南传上座部佛经,南传巴利语经典,巴利语经典,巴利语三藏等等,

泛指同一事物。

虽然它至少经历了两三百年的不确定、不可考时期,也掺入一些晚出的经典,

但在这地球上,仍比其他派系的要可信很多。

整个南传巴利语三藏,包含了律、经和少量的论,

而经藏则称为《尼柯耶》,意思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

《尼柯耶》几乎只相当于汉传佛教的一部《阿含经》,

不过这部《尼柯耶》可是超大规模的,它的结构大体如下:

(一)《长部》,相当于旧汉译《长阿含》,共有三十四种经,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十六《大般涅盘经》,详细地记载着佛陀临终前后一周的情况。

巴利文《长部》,由江炼百据日译本重译成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二)《中部》相当于旧汉译《中阿含》,共有一百五十二种经。

巴利文《中部》前五十经,由芝峰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三)《相应部》,相当于旧汉译《杂阿含》,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九经,

其中最著名的是《转法经》,即佛陀成道后的第一次说法。

(四)《增支部》,相当于旧汉译《增一阿含》,最少也有二千三百零八经。

(五)《小部》,旧汉译缺,据斯里兰卡版本,有如下这些经:

1、《小诵》包括七篇念诵的短经。

2、《法句》分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颂。由叶均译为汉文出版。

3、《自说》分八品,二十二个故事。

4、《如是语》,长行与偈颂结合,有一百一十二篇。

5、《经集》,分五品,七十二小经。

6、《天宫事》,分七品,八十三个故事。

7、《饿鬼事》,分四品,五十一个故事。

8、《长老偈》,一千二百七十九偈。

9、《长老尼偈》,五百二十二偈。

10、《本生经》。

11、《义疏》,是《经集》的注释。

12、《无碍解道》,叙述阿罗汉的证知,形式如论。

13、《譬喻》。

14、《佛陀史》,叙述二十四佛的故事。

15、《行藏》,叙述佛陀过去行十波罗密多的二十五个故事。

注:前面虽然说四大部“相当于”旧汉译《阿含经》,

但实际上内容还是有些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汉文的南传经典据我所知大部分是根据日译本来的,

完整的版本来自台湾元亨寺的整理校订,

还没有直接从巴利语翻译为汉语,所以准确度和权威性有折扣。

我国著名巴利语学者郭良鋆曾翻译《经集》,也只是五大部分里《小部》的15部之一。

一、什么是佛经

佛陀于公元前五百多年逝世后,他的弟子们将他的言论整理起来,再流传下来,

这就是佛经。

最初由于没有使用文字记录,所以是靠修行人口口相传,

直到几百年后才借用其他字母注音写定的。

佛陀最初使用的,据考究应该是摩揭陀语,

这是他活动传教的那一带国土比较常用的老百姓的俗语。

注意,不是梵语!

梵语是当时佛教的对头婆罗门教所使用的雅语、书面语,

由于比较严谨,适合书写典籍和传承,

佛陀有两个来自婆罗门的弟子也曾建议他采用梵语,但被呵斥和拒绝。

所以原始的佛经一定不是梵语,梵语是后人的事了。

二、佛经的几次大结集

佛陀逝世后,他的弟子们立刻就组织了第一次结集,

传说当时由“优婆离”诵出了律,由“阿难”诵出了经。

“律”是指各种戒律规定等。注意,当时并没有规定不能吃肉;反而是佛陀的死对头、堂兄弟提婆达多分裂出去的一个僧派禁肉食。

“经”是指佛陀平日的讲法教导。大多数经读起来都像个故事,在什么地方、什么缘由、佛陀跟谁谁讲解了什么东西、对白是什么。

这两类题材的佛经,由两位主导的弟子诵出,现场其他几百位弟子一起回忆,

如果没有异议,就通过了,以后就靠口头相传下去。

这就是第一次结集,留下了律和经,也是最原始的佛经,最接近佛陀的教诲。

这一次结集真正的内容,已经不可考了。

结集以后,是否有后来晚出的经典继续加入呢?这是肯定有的。

佛灭一百年后,佛教僧团开始严重分裂,原因是对律有了分歧,

一派认为律不应该被改变,而另一派认为应该因时制宜。

保守派称为上座部,改革派称为大众部。

大众部决定自行对律进行第二次结集。从此两派正式分裂。

由于经方面并没有什么分歧的考据流传下来,

所以我们合理推断此时的经仍然相当程度保留了第一次结集的原始样貌。

印度半岛战乱不断,佛教僧团和佛经的流传受到极大破坏。

到公元前三世纪左右,阿育王再次组织第三次结集。

这次结集为上座部所认可,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它仍然传承自第一次结集。

但里面有哪些部分相对可靠,后面再说。

同时,主持人“目犍连”尊者从经藏里整理出一部《辨宗义论》,

它的内容是针对佛陀的教义该如何理解,这是“论”的雏形。这也被上座部接受。

在后来的流传中,后人书写的论逐渐多了起来,

一般把佛经的总体称为“三藏”或“藏经”,即是律藏、经藏和论藏。

(现在我基本上是抵制一切论藏了。)

三、南传佛教

此后,阿育王广派使者将佛经传播四方。

其中,只有到了斯里兰卡的佛经被妥善流传下来(其他地方受到战火摧残),

一开始仍是口头相传,而且是采用原始的语言进行流传。

如前面所介绍的,古摩揭陀语是没有文字的,

直到公元前20多年,才再次结集,并借用僧伽罗字母、以注音的方式写定在贝叶上,

从此保留至今,也不许修改一字

(后来针对原始经典所写的论、疏,绝对不和原始经典混杂,不形成混乱)。

如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地区,僧侣们仍然使用这种古老的语言,

并称之为为“巴利语”,意思是经典语。

至此,我们所知道的最原始、最古老、最靠得住的佛经,应该就是来自南传上座部佛教了。

南传佛经,南传上座部佛经,南传巴利语经典,巴利语经典,巴利语三藏等等,

泛指同一事物。

虽然它至少经历了两三百年的不确定、不可考时期,也掺入一些晚出的经典,

但在这地球上,仍比其他派系的要可信很多。

整个南传巴利语三藏,包含了律、经和少量的论,

而经藏则称为《尼柯耶》,意思是“收集、集合、分类、群体”等。

《尼柯耶》几乎只相当于汉传佛教的一部《阿含经》,

不过这部《尼柯耶》可是超大规模的,它的结构大体如下:

(一)《长部》,相当于旧汉译《长阿含》,共有三十四种经,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十六《大般涅盘经》,详细地记载着佛陀临终前后一周的情况。

巴利文《长部》,由江炼百据日译本重译成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二)《中部》相当于旧汉译《中阿含》,共有一百五十二种经。

巴利文《中部》前五十经,由芝峰据日译本重译为汉文,收在“普慧大藏经”中。

(三)《相应部》,相当于旧汉译《杂阿含》,共有二千八百八十九经,

其中最著名的是《转法经》,即佛陀成道后的第一次说法。

(四)《增支部》,相当于旧汉译《增一阿含》,最少也有二千三百零八经。

(五)《小部》,旧汉译缺,据斯里兰卡版本,有如下这些经:

1、《小诵》包括七篇念诵的短经。

2、《法句》分二十六品,四百二十三颂。由叶均译为汉文出版。

3、《自说》分八品,二十二个故事。

4、《如是语》,长行与偈颂结合,有一百一十二篇。

5、《经集》,分五品,七十二小经。

6、《天宫事》,分七品,八十三个故事。

7、《饿鬼事》,分四品,五十一个故事。

8、《长老偈》,一千二百七十九偈。

9、《长老尼偈》,五百二十二偈。

10、《本生经》。

11、《义疏》,是《经集》的注释。

12、《无碍解道》,叙述阿罗汉的证知,形式如论。

13、《譬喻》。

14、《佛陀史》,叙述二十四佛的故事。

15、《行藏》,叙述佛陀过去行十波罗密多的二十五个故事。

注:前面虽然说四大部“相当于”旧汉译《阿含经》,

但实际上内容还是有些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目前汉文的南传经典据我所知大部分是根据日译本来的,

完整的版本来自台湾元亨寺的整理校订,

还没有直接从巴利语翻译为汉语,所以准确度和权威性有折扣。

我国著名巴利语学者郭良鋆曾翻译《经集》,也只是五大部分里《小部》的15部之一。

 在佛经里面有很多很有哲理的 故事 ,你看了一定有所收获。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佛经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佛经故事精选: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结束后带着弟子们游化各地;他们到达某个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见到佛陀都很恭敬。

 当佛陀带着弟子们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时,这些敬重佛陀的民众关心地告诉佛陀说:‘那个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据着一条毒龙,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千万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龙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伏龙,佛陀默许。

 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内某个角落,静静地打坐。没多久,毒龙果真出现了,它口吐毒气要伤害善来长老,而善来长老则聚精会神地加以对抗,僵持一段时间后,毒龙终于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随后也来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为毒龙开示佛法要义及皈依意旨,然后带领一行人回到村里。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无恙地回来,都很高兴地欢呼,以为是佛陀的威德降伏了毒龙。佛陀告诉村人是善来比丘降伏的,大家听了,都来到佛陀座前向佛陀敬礼,并向善来长老行礼,表达敬爱和感恩之意。

 村民纷纷表示愿供养佛陀和善来长老,佛陀默然,善来长老也没回答,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很用心地准备好要供养佛陀的斋食,另外也有许多村民请善来长老到他们家中受供,并且以‘无色酒’来供养他。

 善来长老喝了很多酒,当他离开村人家里,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着佛陀。

 酒醉中的善来长老,翻来覆去,翻到后来变成脚朝向佛陀。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向着佛陀,感到很惭愧,马上起身顶礼佛陀。

 佛陀问比丘们:‘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家回答:

 ‘是!’佛陀又问:‘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恭敬心呢’大家回答:‘已失去恭敬了。’佛陀再问:‘他降伏毒龙时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后,有没有办法降伏一条蚯蚓呢’弟子们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强调:‘喝酒会让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僧团中就有了不能饮酒的戒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 清明 、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来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龙,但几杯酒下肚后就变得糊里糊涂,酒戒岂可不慎

 精进奋勇地行持戒律、遵守规范,努力行善、断恶,是人人的本分。如果能把持戒守规的本分做好,则一切的法都容易通达。大家要多用心啊!

佛经故事精选:小偷冒充和尚去寺庙欲偷盗

 某座寺院有一只黄金锅,寺院就用这只锅,煮出各式各样的东西给行路的人吃。

 有个男人想盗出那只锅,于是穿起袈裟,冒充和尚,混在僧众之间。当时,寺院内的一位高僧正在说他闻所未闻的佛法;正在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那小偷听罢,内心不禁深深忏悔起来。

 他想:“我因这寺院有黄金锅而起偷盗之意,才混进这里,却听见可贵稀有的佛法而幡然悔悟。如此说来,那只锅应是接引我向佛的可敬师父。”那男子有感于此,于是必恭必敬地向那只锅礼拜,而后向大众诉说事情原委,及现在自己信仰的心境。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过你现在已悔改,所以你已是了不起的和尚了。既然引导你向佛的确实是那只锅,那么你礼拜它,是对的。今后就跟我们一起修行吧!”寺院的大和尚平静地对他这样说。

 那男子从此以后,研究种种学问,努力修持,最终成了极优秀的和尚。而他仍一直礼拜那只黄金锅。

佛经故事精选: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的时间有多长

 提婆达多几次谋害佛祖,最后堕入阿鼻地狱。

 阿难尊者说,正如佛祖所说,这都是提婆达多咎由自取,自己作恶,导致自己堕入地狱。我现在悲伤的是,提婆达多虽然不顾自己的名誉,不顾种族的荣誉,不为父母尊长争光,有辱整个释迦族,让整个释迦族蒙羞。不过呢,提婆达多堕入地狱,还是不太恰当啊。

 阿难尊者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释迦族是转轮圣王的后裔,提婆达多是王族,不应该堕入地狱啊,提婆达多应当修行证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没想到却入了地狱啊。

 阿难尊者说:提婆达多有大神通,能够去到三十三天上面,随意变化,这种人怎么还会入地狱呢佛祖啊,不知道提婆达多在地狱里面要待多久呢

 佛祖说:这个人要在地狱待一劫。

 阿难尊者又问:劫有两种,大劫,小劫,这个人要待一劫是什么劫呢

 佛祖说:这个人要在地狱里面待一个大劫,就是贤劫。然后才会命终,投胎做人。

 阿难尊者说:要这么久啊!

 阿难尊者那个时候没有证阿罗汉,担心他的亲哥哥,那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阿难尊者哭哭啼啼的,又问佛祖:提婆达多从阿鼻地狱出来,会生到哪里呢

 佛祖说:会生到四天王天。

 阿难尊者又问:提婆达多在四天王天死后又去哪里呢

 佛祖说:又生到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阿难尊者又问:然后呢

 佛祖说:提婆达多从地狱出狱之后,生到天上,在六十劫当中不堕三涂,都在天上和人间辗转投胎,最后做人,他会出家学道,证辟支佛,辟支佛的名字叫做南无。

 这下阿难尊者开心了,又问佛祖:佛祖啊,提婆达多干了很多坏事,所以下了地狱。他有什么功德,导致出狱之后六十劫都不再受苦,还修成辟支佛,名字叫做南无

 辟支佛比罗汉还要高一点,也是觉,意思是缘觉或者独觉,不过这个觉跟佛祖的觉还是有差距。

 有人也会想,提婆达多做了什么呢,出狱之后就去享福,还能证辟支佛难道因为他是佛祖的亲戚吗当然不是这样。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弹指之间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你对三宝发了善心,那这个福报也是无法譬喻的啊。何况提婆达多博学多闻, 记忆力 超群。提婆达多因为宿世恶缘,所以对佛祖起杀心。又因为宿世的善缘,最终对佛祖起了喜悦之心。因为这个缘故,出狱之后,六十劫不堕三恶道。因为他最后临死前,起了和悦之心,口中说南无二字,所以以后证辟支佛的时候,名号就叫做南无。

 阿难尊者听了之后,估计是心花怒放,上前礼佛说:感谢佛祖教诲啊。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说:我准备去阿鼻地狱跑一趟,对提婆达多说这个好消息,让他高兴高兴。

 佛祖说:不要心急,不要打妄想,为什么呢因为那些穷凶极恶的众生,非常难以调伏,所以才堕入阿鼻地狱。而且阿鼻地狱的罪人不能听懂人间的言语。

 以前说过瞿波离的故事,诽谤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也是下了阿鼻地狱,大目犍连尊者好心去探望他,结果这位瞿波离毫不留情,反而骂大目犍连尊者。

 所以佛祖提醒大目犍连尊者,你去的话,要注意 方法 方式才行呢。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说:我现在知道64种语言,我可以用合适的语言,告诉提婆达多。

 估计阿鼻地狱用的语言跟我们人间用的频率是不同的。人耳只能听到20~2万赫兹的声音。

 佛祖说:那你去吧。

 当时,阿难尊者听到之后,欢欣雀跃,非常高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很多这种书,就是佛经的普及教材。例如有本书《佛经故事》

者:

潘明权,李叔严

编著

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其实,这种书都是在佛经中延伸出来的故事,在翻译成白话,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延伸故事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的主观臆断因素。所以,如果你的佛学水平到了一定程度后建议你涉猎经典佛学的直接翻译读物:例如大藏经

药师经

观音经

六祖坛经

金光明经

阿弥陀经

金刚顶经

妙法莲华经

金刚经

龙树心经

苏悉地经

佛说佛名经

等等,佛学经文还有很多,不过这基本比较经典和常见,所以在此推荐。

一般书店都可买到,部份书籍甚至有电子版:

1、正念的奇迹(一行禅师 著)

正念既是方法,也是目的。无论是对于修行者,还是普通人,保持正念都是很重要的。走路的时候走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全然的觉知自己的状态,并安住在那个状态中,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保持正念,将使你的人生活得更加充分。陷入生活泥淖的人们,阅读此书,将会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2、透过佛法看世界(希阿荣博堪布 著)

一百八十个问题,透过佛法,解答你的人生困惑。作者希阿荣博堪布的文字很优美,一点也不枯燥,在这本书里,他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

希阿荣博堪布的另外一本书《次第花开》也写得很不错,值得一读,是他的心灵随笔集。这些随笔以现代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为我们娓娓道来心灵世界应有的美好境界。

3、人生佛教丛书、人生佛教小丛书系列(济群法师 著)

济群法师长期从事佛学研究及教学、弘法,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他的这套丛书浅显易懂,阅读这套丛书可以很好的了解佛教的观点。

4、金刚经说什么(南怀瑾 著)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南怀瑾先生用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讲述了金刚经的内容,比起看佛经来好玩、有趣多了,通过南怀瑾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对金刚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

5、八万四千问(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

这本书中所讨论的,都是大家所关心的话题,同时也可能是大家最常遇到疑惑的地方。包括如何认识佛教、因果与轮回、佛法与日常生活、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佛教与现代教育、佛教与艺术、佛教与社会等。

宗萨仁波切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的语言,帮助大家在这个物质主义空前强大的世界里弄明白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去往哪里。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另外一本书《正见》也值得一读。

扩展资料

佛教经典书籍,简称佛经。《阿含经》《杂阿含经》《涅盘经》《金刚经》《心经》《般若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经》《坛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观音经》《解深密经》《大般涅盘经》《四十二章经》。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上一篇:宙合的典籍相关下一篇:通神散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