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少将岳云何许人也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2收藏

南宋少将岳云何许人也,第1张

南宋岳云

岳云,字应祥,号会卿,河南汤阴县人。岳云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是中国历来都不很少有的年轻的将领。岳云出生在河南的汤阴,曾经担任过许多官职,如武翼郎、左武大夫等等。岳云跟夫人巩氏生有二子一女,两个二子分别叫岳甫和岳申,女儿是岳大娘。

岳云画像

绍兴十年,金兀术率兵南侵,率领精锐的部队在郾城跟岳家军进行大战。岳云在这场战役中表现出他应有的气魄,身先士卒,率领军队骑兵冲锋在敌军中,挫败了敌军的锐气,又进行多次冲杀,为这场战争立下了很大的贡献。这场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骑兵遭遇站,更是在中原野战上更加稀少的战役。

金军在郾城打败后不久,金军又开始增加增援,率领十万军队又选择攻打颍昌,岳家军的守军的军队才只有三万。岳飞预先就下令让岳云率领部分的军队去增援,在大战前,岳飞就曾对岳云说过:“如果这次的大战不能胜利,我就先砍下你的头颅。”当日,岳云在与金军的大战中,来回冲杀了很多次,敌军的人和马统统倒下了。因为金军的数量远远超过自己部队的数量,主将王贵觉得没有胜算就想要撤退,但被岳云拒绝了。在开战半天后,金军的气势低落,岳家军在这个空隙趁势开城门冲出去杀金军,一举歼灭了金军。在这场战争中,岳云诛杀了金兀术的女婿,还生擒了金军的首领将近80人,并且缴获了大量的兵器。

岳云从军

岳云在十二岁的时候就选择了从军,被他的父亲岳飞安排在了张宪的队伍中,当了一名小兵。虽然自己的父亲是一位功高盖世的大将军,但是岳云却没有因此骄纵,而是每天勤于苦练,不敢有任何优越的心理。

岳飞画像

尽管岳云是岳飞十分宠爱的儿子,但是岳飞对他还是非常严厉。记得有一次,岳云跟着一些将士训练骑马爬山的技能,但由于马失前蹄,岳云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岳飞并没有因此心疼岳云,而是非常生气,并且指责岳云,说是因为岳云平常不认真练习的缘故,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在了战场上,就会误了国家的大事。说着竟然还下令要将他推出去斩了。众将士听到说要斩了岳云,都跪下来求情,岳飞看在儿子年幼的份上,决定选择用军棍杖打岳云一百次。岳云在受到惩罚之后,更加用工学习了,最后也因此成就了他的钢筋铁骨。

岳飞跟随岳家军到处征战,每次都是冲锋在前,屡次战胜。跟随父亲夺回了原来的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岳云立下的功劳,岳飞却没有向皇上邀功,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抱怨过父亲,只是选择继续为国效力。

在与金兀术大战的过程中,他前后数十次在敌军中穿梭,杀的金军打败,立下了大功。随后,金军的援 战进攻颍昌,岳云以少胜多抵抗了金军的反击。岳云丝毫不惧怕敌军在数量上的优势,主将颍昌想要撤兵,但是岳云仍然坚持抗敌。

岳云出征

岳云,中国英雄人物岳飞的长子,历史上有名的少将。潮剧《岳云出征》主要是介绍了岳云为了解救岳飞而前去对阵金军的故事。岳云在这件事情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打败了金军的军队,解救了困在牛头山上的岳飞。

岳云画像

抗金名将岳飞被金兀术的军队围困在了牛头山上,双方的军队僵持不下。金兀术认为自己的军队并没有很大的把握,于是就派哈迷嗤回国去叫自己的儿子金蝉子前来援兵,又派了大将军薛礼花豹假借牛皋的名义来到了岳家庄,打算引诱捕获岳飞的家眷用此来威胁岳飞,好让岳飞投降。正当岳家庄的百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年少的岳云站了出来,对家人说道:“大家不要惊慌,我这就带兵出去打败他们。”岳云的祖母听到非常吃惊,认为岳云太狂妄了,便呵斥他说:“你小小年纪,怎么会说出这种大话!”岳云发现自己的祖母不是很信任他,于是就说:“如果我没打赢敌人,祖母再走也不迟。”于是就带着岳家军和百姓前去应战金军。金军的元帅看到带头的是一个如此年少的小孩儿,就没有多加防备,却没有料到岳云眼疾手快,瞬间向薛礼花豹锤去,还没等到薛礼花豹出手,他已经被打下了马,并且被岳云杀掉了。

在军情紧急的情况下,岳飞派牛皋去岳家庄搬救兵,岳云得知情况,向祖母请缨,岳云迅速与岳家军一起赶赴牛头山。

岳云母亲

有很多人怀疑岳云是否是岳飞亲生的,那么答案是肯定的。在史料中记载岳云就是岳飞的第一个妻子所生的,岳云的母亲是刘氏,是他的父亲岳飞在家乡汤阴的时候娶的。而那些说是养子的,应该是在演义中所提到的,所以不太可信。

岳云画像

那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岳云母亲刘氏的相关信息吧。岳飞的第一任妻子是刘氏,同时她也是岳云和岳雷的生母。大约徽宗政和八年的时候,岳飞娶了岳云的生母刘氏。之后岳飞离开了妻子和孩子出去抗战,他的妻子难以忍受艰苦,于是选择了改嫁。

关于岳飞妻子,也就是岳云母亲改嫁的事情,在《会编》有所记载,同时在《要录》中也有相关的记载。《会编》记载相对来说比较仔细详尽,韩世忠得知岳飞的妻子要嫁给自己的一个手下,于是让王忠臣回去告诉岳飞这件事情,快点让岳飞来接他的妻子回家。

岳飞在听到这则密保之后并没有作答。结果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边,岳飞才迫不得己上奏,说:“当初在渡河的时候,将自己的妻儿留在了家中侍奉家母,谁知这人竟然选择了改嫁,我真的是非常痛恨阿。我已经派人给她送去了五百贯钱,用这个来帮助她的家用,以免让别人引起误会。”毕竟是他的妻子先辜负了他,像岳飞这种大男子主义的人当然是觉得非常气愤的。对于皇帝的撮合,他也只能用一些词语来进行回复,但他们毕竟是夫妻一场,也没有过多必要来怨恨他的妻子。

岳云的后代

岳云,岳飞的长子,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年将领,抗金小英雄。在二十三岁那年,他和他的父亲岳飞及张宪遭到宋高宗和秦桧的陷害而死,死后葬在了杭州的栖霞岭。岳云与巩氏生有两儿一女,长子是岳甫,女儿是岳大娘,次子是岳申。因为岳飞得到了昭雪,岳云的后代才得以生存了下来。

岳云画像

岳甫是岳云的长子,字葆真,生于南宋高宗时期绍兴七年间,直到理亲嘉泰四年的时候去世,享年为六十七岁,葬在了西湖边上。岳云遇害的时候,岳甫才是一个四岁大的小孩子,跟随着自己的母亲和祖母以及叔叔流放到了岑南地区。

后来,孝宗皇帝恤录,岳甫从岑南回来,开始是住在潭州地区,同年十月份,又补授岳甫和弟弟岳申为承信郎。岳甫受任为寅教郎,字正卿,职位是吏部郎中。刚开始居住在杭州钱塘那边来看守祖父和父亲的墓地,袭承神武后军统制。隆兴初元间,岳甫在淮西的时候,上奏请复江州的田宅,皇帝允许了。后来岳甫又被任命刺史到宁波,晚年居住在杭州,晚年期间过着恬淡的生活,喜欢书法。在他历年来担任过的职务有朝请大夫、礼部尚书、中奉大夫等。

岳甫生有七个儿子,他的后裔刚开始是居住在苏杭地带,后来又散居在各个地方。经过历史考究,可以看出有两支的去向,一支是以岳甫长子岳觐为首在湖南益阳地区,还有一支是以岳甫次子岳觌为首在杭州地区。

岳云是岳飞的亲儿子吗

在《宋史・岳飞传》中记载的是,岳云不是岳飞的儿子,而是岳飞的养子。其实事实是否如此还是有待商榷的,因为从南宋的一些记载来看,岳云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至于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养子,也是有迹可循的。

岳云画像

据史书中记载的,岳飞在投军之前,在家乡就已经成亲,妻子为刘氏。后来刘氏为岳飞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岳云一个是岳雷。后来岳飞投身军旅,和赵构一起南下。岳飞就把刘氏留在了家中,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和两个幼子。但是不久之后,黄河以北的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都是战乱纷飞。所以刘氏就和婆婆还有两个儿子分开了,改嫁给了别人,而且还改嫁了两次。

后来岳飞在宜兴驻扎下来,派人去找自己的母亲家眷,前前后后找了十多次才找到母亲和儿子。于是就把母亲和儿子接到了江南的军营里。岳飞知道了刘氏已经改嫁了,所以就另外娶了李娃,生了岳霖、岳震、岳霆。后来韩世忠托人转告说岳飞的结发夫人在自己的军营中,是一个小队长的夫人,让岳飞派人来接。韩世忠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朝廷。岳飞厌恶刘氏没有情义,就没有去接她,给她五百贯钱。但是又被赵构误会自己,于是上书朝廷解释。这些事情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后来岳珂在编写《鄂王行实编年》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这是家丑,于是就把刘氏的这段故事给删了,所以就造成了岳云是养子的误传。

《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影响十分深远。它以慷慨激昂、粗犷悲壮的艺术感染力,数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在民族存亡时刻抛头颅洒热血,在祖国危急时刻甘愿以身许国,杀身成仁。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江红》无疑是我国爱国诗篇中的最强音。

一直以来,这首词的作者,都公认为是岳飞。不过,从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就出现了一些争议,认为《满江后》的作者另有其人的观点甚嚣尘上。那么,《满江红》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岳飞呢?认为这首词的作者不是岳飞的人,主要持以下观点。

其一,岳珂编撰的《金佗粹编》中并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岳珂是岳飞之孙,三子岳霖之子,他将岳飞一生的诗词编辑成册,形成了《金佗粹编》。但从1203年始,到1234年再刊此书,中间历经了30多年,都未曾收录《满江红》一词。而《满江红》最早始见于1536年徐阶所编的《岳武穆遗文》,他是根据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收入的。在此之前的宋、元两朝中,根本不见对这首词的记载,它只是出现在明中叶以后。

其二,诗词中出现的地名和岳飞抗金路线不符。《满江红》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其中的“贺兰山”在南宋时期属于西夏的领土,在现今的内蒙古河套之西,根本不是当时岳飞抗击金人时的战斗地点。而西夏在当时也并未与宋朝发生战争。岳飞伐金的最终目的是“直捣黄龙”。而“黄龙”则属于现在的吉林省境内,两地相隔数千里之遥,并且方向和“贺兰山”完全相反。作为一代名将,在写诗作词时,不会犯此常识性的错误,“不应方向乖背如此”。

其三,《满江红》的风格和岳飞诗词的一贯风格不符。岳飞曾作过一首《小重山》,其风格婉转低沉,舒缓惆怅,娓娓道来。但《满江红》却激越慷慨,雄浑豪放,一泻千里。两首诗词的风格相差太远,不符合岳飞一贯的风格。因此不可能是岳飞所作,很可能是后人假借岳飞之名写成的。其四,《满江红》有可能出自王越及其同僚之手。王越是明朝中期的名将和诗人,曾三次出塞,收复河套地区。他不但能“身率三军,决胜千里”,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长于诗赋,有很多首传世之作。

更为巧合的是,王越确实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取得过重大胜利。不过对于这些说法,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反对意见。首先,岳飞的后人为什么没有收录《满江红》?众所周知,岳飞在1142年遇害时,不但家破人亡,父子被杀,而且还被抄家查封。在这种情况下,岳飞的诗作是很难被其后人保存的。更何况,岳飞冤死后,秦桧还把持朝政多年,他怎么会让岳飞如此充满正能量的诗词传世呢?

直到20年之后,岳飞才被平反昭雪,又过了若干年后,岳霖父子才开始收集岳飞的存世诗词。在平反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岳飞一直是秦桧等权臣眼中的“谋逆”之人,他的诗作定会被封禁。与其相关的诗词就此散失,是很有可能的。岳珂的《金佗粹编》没有出现这首《满江红》,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为何《满江红》的风格和岳飞迥异。岳飞是一位喋血沙场的将军,并非是专门写诗作词的文人,其风格并未形成。况且诗人写诗时,和当时当地的境况有很大的关系。即便青史留名的诗词大家,其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就像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的笔端,依然可以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这两种风格迥异的佳句。而这首《满江红》正是岳飞决心抵御外辱,收复大宋山河的内心真实写照,也正好符合他热血满腔,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形象。

其三,关于“贺兰山”的地名问题。虽然金人的老巢在东北,而贺兰山则地处西北,但并不妨碍岳飞用“踏破贺兰山缺”的壮志豪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痛歼胡虏的雄心壮志。由此可知,贺兰山在词中并非地名的实指,而是一种泛说。就像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样,都是泛指外族入侵,而不是专门针对金人。

比如陆游曾经写过“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轮台”泛指国家的边境,并非实指新疆的轮台县。总之,这些都是文学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比喻手法。其四,这首词是王越所写吗?有些学者认为,王越其人确实有一些军功,其文采也不错,但史书对其的评价并不高。“越在时,人多咎其贪功。

及死,而将馁卒惰,冒功糜饷滋甚,边臣竟未有如越者”,而且他“既躁于进取,依附攀援”,这样的胸襟和为人,怎会写出如此大气磅礴,壮怀激越的诗作呢?所以,这些学者普遍认为,《满江红》确为岳飞所作,不管是词中所体现的身份、志向和胸襟,都和岳飞完全一致。当然了,关于《满江红》是不是岳飞所做的争论还在继续。希望将来能够找到更有说服力的例证

谢谢邀请,张俊之所以被铸像跪在岳飞墓前,乃是因为他与秦桧同流合污之举。

张俊,作为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的中兴四将之一。16岁时便开始参与对西夏作战,镇压农民起义,并且在苗刘之乱时,立下功勋。我们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一名将领,他在抗击金军、镇压农民起义、维护王朝统治上都是有着赫赫战功的。

但当1141年,宋高宗赵构,眼见张俊、岳飞、韩世忠等人兵权在握,而且兵势正盛,害怕他们有不臣之心,更对岳飞迎接宋徽宗、宋钦宗之言颇为忌惮,因此决定与金国谋和。

继而便明升暗降之下,以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将一众将领兵权收归中央。但是作为主战派,岳飞自然是极力反对。而秦桧为了推行乞和,能够达成与金国的协议,因此便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父子构陷下狱。

作为同僚,韩世忠愤而辞职,而张俊则为了苟安,协助秦桧制造伪证,构陷岳飞。最终,岳飞父子惨死。虽然张俊本人因为迎合宋高宗赵构,被封为清河郡王,并且终高宗一朝,也是荣华等身,甚至号称"占田遍天下,而家积巨万"。宋高宗赵构更有“卿议论持重,深达敌情;兼闻挽强之士数万,报国如此,朕复何虑。”的褒奖之语。但是即便是富贵一生,高宗褒奖,也掩盖不了他与秦桧的同流合污,构陷忠良的斑斑劣迹,而后人更是为了警示后人也便将他的跪像立在了岳飞墓前。

先说观点:是真英雄,但只能说岳飞被冤死大大提高了他的名气,当时的韩世忠论能力本事都不次于他。岳飞打的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战役,像韩世忠在黄天荡与金军大规模的指挥战斗,基本没有。岳飞总的来说害怕金军来攻,就比如说决了黄河大堤,表面上是淹金人,可金军离黄河还有那么远呢?其实他的真实目的是阻挡金军来攻,避免直接与金军作战。

我不是要黑岳飞,实事求是,有错误的大家可以指正,我们用事实说话。在马家渡战役中,岳飞迎来了自己算得上可以记入史册的一仗,但是结果呢?岳飞跑了,而且是败逃!后来的一段时间,金军不断逼近南宋,但岳飞在干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保卫建康,保卫杭州的战役中,都没有出现岳飞的身影,不觉得很奇怪吗

试问岳飞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役?史书上加载的只有马家渡和郾城战役,其它都是小规模战役根本不值一提,且这俩个也并不是什么著名的战役,只不过后人抬高岳飞,而对战役进行了人为的扩充。岳飞经过后来人们的不断对其功德加持,逐渐成为了一名民族英雄,这其实完全可以,但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岳飞的不实之处,我觉得韩世忠更符合民族英雄的形象。

让我们看看岳飞出名的《满江红》,据现在考证,这首词也并非岳飞所做,“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是这首词里面的句子,贺兰山在哪?在内蒙古唉,不管南宋还是北宋的疆域从来没有到达过那里,岳飞写词会犯这个错误吗?很显然这是后人以岳飞的立场,杜撰的一首词。而且这首词基本上都是出现在明朝时期,在明朝之前的古籍中,包括宋朝均没有发现此词的出处,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

岳飞岳云

岳云是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的儿子,而且是长子。岳云也和岳飞一样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将领,岳云也是岳家军最主要的将领之一。

岳云水墨画

也有人说岳云不是岳飞亲生的儿子,而是岳飞的养子,其实这一点是误传。在许多文献和古籍中都提到了。岳云是岳飞的前妻刘氏所生的儿子,后来刘氏撇下了儿子和岳飞的老母亲自己在岳飞从军之后就改嫁给了他人。所以后来岳飞就没有再去找过刘氏,而是重新再娶了一个妻子李娃。岳飞的孙子再给岳飞作传的时候认为这件事情是家丑,所以就没有把刘氏的这一段往事给说出来。所以就造成了岳云是岳飞养子的误传。

关于岳飞和岳云还有许多小故事,岳飞在检阅部队,而岳云的因为受惊了,所以岳云才马失前蹄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后来岳飞就要军法处置,但是身边的将领门纷纷为岳云求情。但是岳飞却说军法如山,不能不惩罚他,而岳云自己也甘愿接受惩罚,最后岳飞打了岳云几十军棍以示惩戒。后来岳云也不辱父命,立下了许多战功,在战场上杀敌勇猛,就连金兀术也称赞岳云勇猛非常,有万夫莫开之能。

后来岳云也是因为秦侩的诬陷而入狱,在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在大理寺监狱里面被杀害之后,岳云也被斩首示众的。这就是这一对忠烈的父子的结局,当然时至今日,陷害岳飞和岳云的秦侩等人,还有在背后操纵的宋高宗都受到了世人的谴责。

岳云是岳飞的亲儿子吗

在《宋史・岳飞传》中记载的是,岳云不是岳飞的儿子,而是岳飞的养子。其实事实是否如此还是有待商榷的,因为从南宋的一些记载来看,岳云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至于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养子,也是有迹可循的。

岳云画像

据史书中记载的,岳飞在投军之前,在家乡就已经成亲,妻子为刘氏。后来刘氏为岳飞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岳云一个是岳雷。后来岳飞投身军旅,和赵构一起南下。岳飞就把刘氏留在了家中,照顾家中的老母亲和两个幼子。但是不久之后,黄河以北的地方都被金兵占领了,整个黄河以北的地区都是战乱纷飞。所以刘氏就和婆婆还有两个儿子分开了,改嫁给了别人,而且还改嫁了两次。

后来岳飞在宜兴驻扎下来,派人去找自己的母亲家眷,前前后后找了十多次才找到母亲和儿子。于是就把母亲和儿子接到了江南的军营里。岳飞知道了刘氏已经改嫁了,所以就另外娶了李娃,生了岳霖、岳震、岳霆。后来韩世忠托人转告说岳飞的结发夫人在自己的军营中,是一个小队长的夫人,让岳飞派人来接。韩世忠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朝廷。岳飞厌恶刘氏没有情义,就没有去接她,给她五百贯钱。但是又被赵构误会自己,于是上书朝廷解释。这些事情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后来岳珂在编写《鄂王行实编年》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这是家丑,于是就把刘氏的这段故事给删了,所以就造成了岳云是养子的误传。

岳飞传岳云

小说《岳飞传》主要讲述的是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生,岳飞从一个贫困的普通人到一代的名将,一生效忠为国,最后却含冤而死的故事。在小说中,除了岳飞的精忠报国,其实他的长子岳云在小说中也有不少的精彩描写,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岳云画像

来看一下小说中第三十七的回合中岳云战金陵的精彩片段。金兀术率领兵队围攻金陵,想要夺取城门,一把活捉皇帝。正当危机的时刻,岳云快速感到了金陵,舞动着自己手上的双锤,所过之处,使得金兵连连后退,四处逃走,转眼间就来到了两个军队中,决定要跟金兀术正面对峙。

金兀术看到岳云之后非常吃惊,心想:中原之地,竟然有这等高人,一个娃娃竟然能闯入我的营地,真是令人惊奇,便问道:“小英雄敢问你的大名?”岳云就报了自己的名和姓。金兀术听到之后很吃惊,有点害怕了,毕竟他被岳飞给打怕了。岳云也问了他的姓名,听到后岳云挺兴奋,因为他也想要会会金兀术,对金兀术说:“国土有南北之分,你本应该在北方生活的,我们之间互不侵犯。可你这不知好歹的人,抓我中原人去当奴隶,我中原怎忍得了这种事情。”

金兀术并不想要跟岳云打,觉得岳云一个小毛孩没什么好较量的,这时他的二儿子从军队中冲了出来,想要会一会岳云。两人都是用锤子,四个锤子在空中飞荡,二人一来我往,气势都差不多,不能分出个胜负。等到打到了五十个回合,银锤子累坏了,岳云趁着此空隙趁胜追击,最终将金军赶出了金陵。

岳云比岳飞厉害

要想说到底是岳飞厉害还是他的儿子岳云厉害,那主要是看比较的是哪一个方面的了。根据史料的记载,岳云的属于猛将型的将士,金军非常怕他,而且岳云在军队中还有一个称号叫“嬴官人”。但是在军事指挥上面来讲,岳云距离他父亲岳飞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不能从单方面去比较谁厉害一点,还是要从整体、全面看问题。

岳云画像

先来说说岳云的作战和军事能力。首先岳云所持的武器是擂鼓瓮金锤,是一件非常重的武器,其重有320斤,可以说是巨重无比的了,而且岳云小小年纪却有这么大的力气,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擂鼓瓮金锤是隋唐的时候赵王的心爱之物,同时擂鼓瓮金锤在东汉的时候伏波大将军马援曾经使用的。历史上就只有马援和岳云拿得动它。擂鼓瓮金锤在很多民间传说和演义中都有出现过,属于极强的武器。但是岳飞却拿不动它。然后是岳云用自己的锤子打死了金兀术的女婿,但是岳飞却打不过他。所以,在作战武力方面岳云是比较占优势的,可以说是强过他的父亲。

但是历史上有很多的名将打战不是只靠武力来解决问题的,还要靠***的勇气和谋略等。而在军事策略这方面,相对来讲岳飞有很大的优势。早年在跟王彦一起作战的时候,他就有自己的主见。在马家渡阻止金军进攻的时候,颇有主见地选择了选择撤军,而不是强行进攻,这样让军队保存了时间和实力,从而让军队有反攻的机会。

岳云

岳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将,小小年级就有了很大的成就。从他的上来看,他给读者的形象就是年轻和帅气,双手握着一把大银锤纵横沙场,英勇无敌,这是一位忠心为国、正直善良的岳家军,是在历史上十分了不起的一名年轻的大将。

岳云画像

有一次,当岳飞在前线抗击金兵的时候,金兵因为打不过岳家军,于是决定派兵去岳飞的家中抓拿岳飞的家属来进行要挟。当家中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小岳云站了出来,对家人说:“大家不必惊慌,待我前去打败他们。”祖母听到岳云的话,大声呵斥他:“你小小年级,怎能说出这种大话!”岳云反驳道:“我如果没打嬴番兵,祖母那时候再走不迟。”随后,就带领兵队和村民去大战金兵。番兵的大将薛礼见到年级如此小的岳云,并没有多加防范,只见岳云迅速向他捶打一击,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已经被岳云打下了马。副将军看到这个情景,想要纵马过来帮忙,正要举起斧子往岳云那砍去,但岳云的一个锤子将它荡开,另一个手将银锤砍向副将,副将在一招的功夫内早已死在了马下。金兵看到副将已死,于是都全部散去,岳云大获全胜,带着兵队回到了家中。

之后的岳云跟随岳家军走南闯北,到处征战,每次打战都是冲在最前锋的位子,几乎没有不胜的战。十六岁的岳云跟随岳飞出征去收复被金军所占领的随州和邓州。少年岳云手持双锤,冲在最前,很快就收复了随州,之后又收复了邓州,被人称做是“常胜小将军”。

岳云的武器

关于岳云的武器,这其中还是有一些文章可以作的,因为这里面对岳云所用的武器有些误会。在《说岳全传》和《八大锤》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岳云所使用的兵器都是双锤,这似乎给了大家很深的印象,以至于让大家都有了岳云是使用双锤的错觉。

岳云锤

但是有研究的学者发现,在古代兵器中的“锤”,在繁体字的时候都是写作“m”。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锤”在古代的时候,并不是锤子,一般是被称为是“骨朵”、“骨朵子”的一种兵器,大致是那种像蒜头造型的那种兵器。虽然说宋朝的时候“锤”和“m”两个字已经可以通用了,但是如果岳云用的兵器真的是蒜头形状的锤子的话,那么在记载的时候也会记载说他是手持双骨朵的。

但是史记中的描述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几卷不同的古籍中有好几重不同的记载,但是都没有出现过骨朵这样的字样。在《鄂王传》和《宋史・岳云传》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是“铁椎”;在《鄂国金佗续编》有“铁m”、“两锥”两种写法。所以大致能够判断,宋朝的时候“m”“椎”“锥”三字是可以当成通假字来使用的。

而在《辽史》对骨朵、m这些兵器进行了分别的描述,所以能够大致的推断骨朵和m可能不是同一种兵器。在《金史》中有记载“每畋猎,持铁连m击狐兔。一日与海陵同行道中,遇群豕,亨曰:‘吾能以m杀之。’即奋m遥击,中其腹,穿入之。”所以说“铁连m”是类似后世链镖的穿刺性兵器,而决非是后世流星锤式的兵器。

据古籍记载,岳飞死后,岳飞的家人死于岳云同案,秦桧还将岳飞的后人蛮荒驱逐,折磨他们。 岳飞被奸臣秦桧无辜杀害,最终死在狱中! 说到岳飞,总是想到精忠报国,而岳飞是反抗南宋黄金的大将军啊。 这个人很有才能。 文天祥和孙中山先生也提到了这个人。 孙中山说岳飞有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岳飞魂是民族魂。 因此,这样的英雄受到奸臣秦桧的伤害是令人遗憾的。

岳飞死后,秦桧是怎么对待他的妻子和孩子的呢? 这个奸臣会放过岳飞的妻儿吗? 岳飞一生中娶过两个妻子。 他前妻是刘氏,这个人和岳飞在一起七年了。 金军入侵岳飞老家时,岳飞离开家乡避难。 这位刘先生本来在家照顾岳母,但后来她悄悄地扔下岳母一个人离开了。 但这只是当时官员对待岳飞行为的一小部分。 当时,岳飞作为重要的罪犯,名声并没有到后来因端正而出名的地步,而是岳飞事件的深刻。

他生前死后,与他的敏捷截然不同,有人揭发他,有人揭发他,为了保护自己,有很多人。 后来偷偷和军官结婚了。 岳飞得知后很难过,同时岳飞也知道了刘氏的下落。 但是,这个时候岳飞不想再和刘氏继续前缘了。 岳飞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也很震惊,在刘氏的阴影中很晚才出来。 之后,岳飞没有妾。 即使有人把氏族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也拒绝。

岳飞事故后,说起这个叛徒,就要说起姚岳了。 姚岳是西安人。 南宋初年,落入金手后,姚岳逃到四川。 那时,岳飞在那边当官。 姚岳遇到岳飞的时候,岳飞很高兴,因为他的名字里有自己和母亲姚先生的姓,就把姚岳戴在自己身边叫到身边。 岳飞对姚岳有知遇之恩,可以说把姚岳从流转的生活中解放了出来。 岳飞不愧为后人所尊敬。 真是英雄本色。 在岳飞遇到李娃之前,李娃是岳飞的第二个妻子,这个妻子和岳飞的第一个妻子李先生不一样! 李先生是个自私的人,而李娃是个很孝顺的人。

 岳飞的诗词,虽留传较少,但这首气势磅礴、悲壮深沉的《满江红》却深为人们喜爱。岳飞写《满江红》词时,中原大地正遭受金人铁骑的践踏。岳飞矢志抗金,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他执著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心声;他战功赫赫,治军严谨,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自奉菲薄,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满江红》一词,和岳飞的高风亮节一起,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绝唱,唱彻神州。

 《满江红》是在明朝的前期才广泛传播开来的,在宋、元两代极少或根本不见于记载。然而,在上世纪三十

年代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它是岳飞的作品,没有人怀疑过它的作者是不是岳飞。让人始料不到的是,三十年代学者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一书的《岳武穆遗文》一篇中对《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提出质疑,从此江湖多事,数十年来关于此词的作者是不是伪作,争论不断。

 对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的争议,最初是在几位著名的前辈学者中进行的,其中有余嘉锡和夏承焘先生,还有张政烺和邓广铭先生,各持针锋相对的议论。龚延明先生在《岳飞研究》第2辑《岳飞〈满江红〉词讨论综述》中介绍了相关情况。夏承焘先生最初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认为是明人伪作。此后,夏承焘先生在《浙江日报》1962年9月16日《岳飞满江红词考辨》一文中,则判定此词作者是明朝大将王越,“我认为,这词若不是他作,也许是出于他的幕府文士”。后来,此文搜入《月轮山词集》时,改为“如果如我的猜想,这首词的作者是参与这场斗争(按:指对鞑靼作战)或对这场斗争有强烈感受的人,可能会是王越一辈有文学修养的将帅(他们的身份正和岳飞相同),或者是边防幕府里的文士”。龚延明先生未曾提及者,是张政烺先生。在《张政烺文史论集》的《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一文中指出:“《满江红》词从命意和风格看可能是桑悦的作品。”张政烺先生认为,此词“像是一个失意文人落魄江湖的情调”。

 邓广铭先生曾说,现在《满江红》就是岳飞,岳飞就是《满江红》。他曾向夏承焘先生劝说,何必写辨伪的文字。他为此发表了两篇文章,特别是《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还特意搜入《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又编入最近出版的《邓广铭全集》中。

 人们可以对《满江红》词提出一些疑点,但如要断然判定为伪作,只怕拿不出充分的证据,这在邓广铭先生的文章中已作论证。

 但是,以上的争论大致都是针对晚至明代才出现《满江红》词,进行是真是伪的探讨。如果在宋人的记载中确实没有提到岳飞的《满江红》词,也不能不说是个缺憾。幸好又有郭光先生的《岳飞集辑注》中的《岳飞的〈满江红〉是赝品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见此书第489页),此文无疑是研究岳飞《满江红》词的最重要的新进展。可惜此书流传不广,人们一般不知郭光先生的研究和论证,在此有必要作简单介绍。南宋后期陈郁著《藏一话腴》,使用的是《豫章丛书》本,并将有关文字编入岳飞孙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此书为岳飞的主要史料)中。但郭光先生则使用清沈雄《古今词话》卷上和康熙《御选历代诗馀》卷117中所引的《藏一话腴》文字,比之《豫章丛书》本,多了如下一段重要文字:

 (武穆)又作《满江红》,忠愤可见。其不欲“等闲白了少年头”,可以明其心事。

 这当然为判明岳飞《满江红》词的真伪,提供了十分有力的证据。郭光先生所作的详细考证,在此也不必重复,感兴趣者可找来阅读。此外,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卷3《忠义》也有如下一段文字:

 武穆家谢昭雪表云:“青编尘乙夜之观,白简悟壬人之谮。”最工。武穆有《满江红》词云:“怒髪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雠恨(应为‘胡虏’,乃出自清人篡改)肉,笑谈渇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稗类钞》是辑录宋代的各种笔记小说,分类编排而成书。此书卷3辑录的四条岳飞记事全未标明史料出处。但依今存载籍参对,第一条是抄自《朝野遗记》,第二条是抄自《枫窗小牍》卷下,第三条即以上引文,第四条是抄自《说郛》卷18《坦斋笔衡》。今查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3《谢昭雪表》的前一句与此段引文几乎全同,唯有“最工”作“甚工”,开头多一“岳”字,可知上引第三条大致可判定为《鹤林玉露》的另一版本。岳珂《鄂国金佗稡编、续编》在南宋最后一版是端平元年(公元1234)。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乙编自序中所说的写作年代是“淳佑辛亥”,即淳佑十一年(公元1251)。其成书年代与《藏一话腴》相近,都在端平元年之后,自然是反映了在岳珂的《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成书后的新发现,故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不载此词,就可以得到解释。

 邓广铭先生早已指出:“我认为,不能因为我们不曾见到,就断言宋元人书中全未出现过这一作品。”他引用了宋人《宾退录》中所载岳飞的绝句,而此诗未曾被《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所录为证。《宾退录》记载,岳飞在新淦县青泥市萧寺题诗说:“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雠。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作者赵与峕说:“今寺废壁亡矣。其孙(按:指岳珂)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既然如今尚得以见到南宋后期有两处记载,《满江红》词确是岳飞所写,便无可疑者。至于此词中引用“贺兰山”,自然只能作为古典文学的典故,诚如邓广铭先生在《辨岳飞〈满江红〉词中的贺兰山在磁州说》中所论证者,“全系泛指”,不须望文生义。

 但是,今人已不可能判定《满江红》词的确切创作时间。《尽忠报国——岳飞新传》和历史小说《转战湖汉》将此词系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克复襄汉,荣升节度使之后。宋时节度使是军人最重要的虚衔,可以比喻为如今荣获元帅军衔。岳飞决不是官迷,正如袁甫诗中引用南宋百姓的评价:“儿时曾住练江头,长老频频说岳侯:手握天戈能决胜,心轻人爵只寻幽。” 此诗见《蒙斋集》卷20《岳忠武祠》(其二)。这位常胜将军决不会因荣升而沾沾自喜,相反,荣升只能使他更加强烈地关注山河一统的大业,心中念念不忘的是肩负的重任,今后修远而漫长的征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用以反映他此时的心态,也许是最为恰当的。这是我系于此时的一点臆测,在现代史学研究中,只怕还是允许的。

 岳飞另一阕《小重山》词,从词意判断,《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第981页注认为:“此词当写于绍兴八、九、十或十一年秋,反映岳飞反对降金乞和,有志莫伸之苦闷。”岳飞传记和历史小说《忠贯天日》则系于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被捕入狱之前,虽然不可能有十分确切的依据,但大致也是允当的。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至今流传的岳飞诗文和墨迹也确有伪作,如所谓《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诗等。当时根本没有文臣张浚北伐,而有劳武将岳飞相送之史实。岳飞称张浚,也只能称张相、张相公或张都督之类,不可能称紫岩先生。如伪造的岳飞书《前后出师表》,另有“还我河山”题字,已经传布甚广,其字迹都不是岳珂说祖父所习用的苏东坡体。另从时间上考证,岳飞书所谓《前后出师表》时,也根本不在南阳;而《前后出师表》中居然不避宋钦宗赵桓的“桓”字御讳,这在宋朝臣子,是绝不可能的,故断定为伪作无疑。特别是张政烺先生在《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一文中作了令人叫绝的考证,说明“还我河山”四字实出民国八年(公元1919)的童世亨《中国形势一览图》增修十四版,其伪托固然是出于爱国 。传世的伪托岳飞之作当然不能不辨。

 尽管《满江红》的作者一时难下定论,但这首词的价值和历史影响是没有人怀疑的。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