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了几个朝代的书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古今图书集成收录了几个朝代的书籍。,第1张

大清百科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内容简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三大资料渊薮之一,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整的一部古代类书,也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康熙皇帝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间,历时两朝两代,共二十八年。

l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过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最初由清代著名学者陈梦雷主持编纂,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至四十五年(1706)四月完成初稿,名《汇编》。于五十五年(1716)呈进康熙帝,康熙赐名为《古今图书集成》。后雍正继位,严厉打击三皇子允祉等异己势力,作为三皇子老师的陈梦雷也无可避免地受到牵连,再次被流放。雍正命蒋廷锡等重新审校,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年完成校订工作,并装订样本一部,请求皇帝做序。雍正皇帝亲笔题序,于雍正四年(1726)九月二十七日完成,加盖“雍正御笔之宝”大印章。雍正皇帝借流放陈梦雷打击允祉,借颂扬康熙而显示自己“继志述事”的合法性,使一部文化经典巨著充满了意味深长的皇权争斗。

印制工作于雍正六年(1728)完成,连同一部试印样本,共印成65部。每部正文10000卷,目录40卷,分装5020册,共计520函。印本用纸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庄重大方,充分展示了作为国之宝典巨著的皇家风范。

l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结构体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包容了清雍正以前,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和积累的各个门类的知识,上起经史子集的典籍,下及至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悉数汇纳。其中还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共有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全书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按天、地、人、物、学术、政事依次展开,层层隶统,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傲视古今中外,是查找古文献所需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其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次序井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它是获取中国古代知识的百宝库,被尊称为“大清百科全书”。

l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作用影响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自出版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青睐。乾隆皇帝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更尤为钦敬和尊重,多次题诗赞及此书“文宗今古,空前绝后”,并启引其编纂《四库全书》的想法。用来贮存《四库全书》的七阁均庋藏《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且安放在一楼正厅的两侧。

之后,王室贵族争相收藏,在清代并作为国之重礼赠送他国。1908年,清朝政府为了答谢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赠送一部同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给美国,现存放美国国会图书馆。而流失在大英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更被视为珍宝。

大学士康有为曾收藏一部《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并评价此书为“清代第一大书”,“一切做学问之人不可缺少的工具书”,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已价至一万两白银。

近现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仍显示出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多。我国科学家竺柯桢先生在其研究领域翻阅最多、引用最多的一部书就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英俄日等国非常重视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运用和研究,并编制了索引。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真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国外的学者尊称此书为“康熙百科全书(KangHsi ImperialEncyclopaedia)”

l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影印新版出版价值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自陈梦雷着手编纂,至今已有300余年,历经沧桑、时事变迁,其流传版本也各有演绎。除初印版之外,另外还有三个版本:分别为光绪十四年(1888)图书集成局的“扁铅字本”、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同文书局的“石印本”和1934年中华书局的“缩印版”。由于战乱和保存的不善,完整保存下来的极为稀少,而最初的雍正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则更是弥足珍贵。即便是本研究领域的学者,平常也难以窥见原版本一面,更不用谈及对本书的深入研究、引用和校对。这样的现状,极大的限制了学术队伍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也使得这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蒙上了厚厚的历史尘埃。

迄今为止,由于印制成本的昂贵,100年来,尚未有一家出版单位对雍正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依照原书尺寸进行再版。经过三年酝酿,国家图书馆与齐鲁书社强联合,郑重推出“雍正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出版工程”,秉承“还原古书风貌,再现版本韵味”的宗旨,即按国家图书馆藏清雍正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为底本,采用宣纸印刷、六眼线装影印出版,开本、卷册、函数、装帧形式一仍其旧,以“传承中华文化血脉,展示皇家御制善本”,原汁原味地恢复其最初风貌,为后人研究提供最珍贵的摹本。

本工程一经推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将本工程列为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并荣获2006年度“优秀古籍图书奖”最高荣誉奖。

2006年1月,项目组于国家图书馆召开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影印出版的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赞称此工程为“国家之盛事,出版之盛举”,并为出版工作献计献策。4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随齐鲁书社赴美参加纽约书展,在海外书业首次亮相;5月,项目组参展新疆全国书市,广受好评;6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在山东首届文博会上成为亮点;8月,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古今图书集成》在红木书柜的映衬下,再次成为山东出版集团展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07年1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一举成为出版界关注的焦点。应社会各界的要求,2007年4月,项目组开始举办了“大清百科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国巡展”活动,目前,已完成了重庆、湖北、山西、陕西的巡展,其他省份的巡展工作将陆续完成。

2006年1月7日,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对影印工程首次宣传;2006年9月8日,中央四套《国宝档案》专门进行深入报道。另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各大报纸相关报道近百篇;新浪、搜狐、国学网站等相继转载3000余条,引得社会各界对这部规模宏大、立意深远的出版工程的一片赞叹。

http://weibocom/maodingwvr=5&sudaref=wwwhao123com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_文学创作 (lamsrscn)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作者:文学创作来源:文学创作发表于:2022-11-07阅读:115

古代典籍按时间顺序排列

先秦文学的重要文学家及文学作品:

1《山海经》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 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口”、“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它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3《尚书》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尚"的意义是上古,"书"的意义是书写在竹帛上的历史记载,所以"尚书" 就是"上古的史书"。《尚书》书名为汉代今文家所定,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一些讲话记录。《尚书》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中的文诰都独立成篇,有完整的结构,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着直接的影响。

4《春秋》

《春秋》,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 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春秋》在语言上极为精炼,但又因为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前者以叙事为主, 后两者以解经为主、侧重阐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5《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后人对此颇多疑义,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在艺术方面,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 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国语》

《国语》,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撰,现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 21 卷,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思想比较驳杂,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就文学价值说,《国语》虽不及《左传》,但比之《尚书》《春秋》等历史散文还是有所发展和提高的。

7《战国策》

《战国策》,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西汉刘向整理并取名《战国策》,至此成为完整的著作。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战国策》对后代文学有深远的影响,汉初的散文家贾谊、晁错和司马迁都受到它的影响,《史记》的某些史料就直接取于《战国策》。

8《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 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以记言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水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9孟子和《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孟轲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儒家经典之一,在后世被列为儒家经典。《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论语》中单人的语录占总条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对话体不到三分之一;而《孟子》则基本上是对话体。《孟子》文章向以雄辩著称,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荀子和《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荀子》,荀况的著作集,今存32篇。荀况,赵国人。《荀子》一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基本上都是独立的专题散文,每篇都有题,作为各篇内容的概括,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疑为门人弟子所记。

11《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说《仪礼》的文章选集,又称《小戴礼记》或《小戴记》,《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礼记》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老子和《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老子所著。传世本《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故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作为先秦道家的奠基之作。《老子》以“道”为核心,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哲学体系。相较而言,《老子》与《论语》,是先秦王官之学“六经”之外深刻影响中华文化基本性格的两部著作。

13庄子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 杂11篇。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出入。

14韩非和《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55篇。《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5墨子和《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录,为其弟子及墨家后学所记。《墨子》虽不重文采,整体风格为“意显而语质”,但是在对话体的结构中,每一篇都首尾完备,条理明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在记述有情节有人物的历史故事时,能通过情节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营造出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效果。

16孙武和《孙子兵法》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年兵家孙武及其弟子门人所著。《孙子》虽是实用的兵书,可它的散文艺术却不容忽视。其文字简练,多用 排比句进行铺叙,用生动、通俗的比喻解说用兵之道,力求委曲详尽,明晓易懂。

17《易传》

《易传》是《周易》的组成部分。《周易》除《易传》之外,还包括《易经》。《易经》部分,除卦名、卦象之外,还包括卦辞和爻辞。《易传》部分,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称之为《易大传》,包括《彖》 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史记》 认为《易传》出自孔子之手,现代多数学者认为《易传》当为战国晚期儒者所作。

18屈原和《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 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 句,2456 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 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完美。

对于古籍的编排顺序

按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排列:《尚书》(上古时期),《易经》(夏商周时期),《诗经》(西周至春秋时期),《内经》(战国时期),《山海经》(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礼记》(西汉时期)

一、《四库全书总目》,除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外,还有存目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二者总计一万零二百五十四种。  二、《中国丛书综录》,计收现存历代丛书两千七百九十七部。子目七万多条,除去重复,实收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  三、《贩书偶记》及其续编共著录《四库全书》编成以后的古籍近两万种。  四《书目答问》著录古籍两千二百多种,后范希曾又作《补证》,除订正—些讹误,还补收了—些和原书性质相近的书。二者共约三千种。 五《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现存方志八千二百余部。  六、《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著录清人著作近两万种,其中部分著作与《四库全书总目》、《贩书偶记》、《书目答问》重出。 七、《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明清小说目》等著录小说两千多种。《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清代杂剧全目》著录杂剧传奇三千五百种。《子弟书总目》著录子弟书四百多种。《京剧剧目初探》等著录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约六千种。《宝卷综录》著录宝卷七百七十四种。《弹词宝卷书目》著录弹词二百七十种。以上共约一万三千种。 八、《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著录年谱三千零一十五种。加上族谱,总约一万种。 九、《历代医学书目提要》、《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古医书八千多种。  十、《中华大藏经》、《佛教典籍分类之研究》等,著录佛教典籍四千一百多种。加上道教典籍和其他宗教书,共约七千种。 十一、又据《谈谈古籍和古籍分类》的估计,碑帖舆图约有一万种,兄弟民族语文古籍约有一万种。 以上,除去重复,总计十五万种左右。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