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篆刻入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印章篆刻入门,第1张

石头首推青田,七八块钱的就好,最好买没有钉的,一是崩不说,就算你是力大如牛的汉子也拿钉没有办法,主要是刻不动。用石粉压成的冻石最好不要买,我觉得太绵了,寿山石也是。最后感觉喜欢石头真的很费钱大家可以看看蓝星特别美,纯正的真的很贵,还有西安绿啊之类的。

再说刻刀入门的话用用永字牌的典范系列刻刀就好,推荐8mm的。以前推荐的5cm的太小了……     

此所有篆刻书籍出自图中上的标记,注意看一下

篆刻书籍

《大篆百家姓》

《邓石如篆书《小窗幽记节选》》

《凡将斋金石丛稿》

《高亨古字通假会典》

《古币文编》

《古汉字》

《古文字诂林01》

《古文字类编(高明)》

《汉印制度杂考(汪桂海》

《康默如 大篆千字文》

《隶辨_隶书字典(上下)》

《马衡讲金石学》

《缪篆分韵》

《秦汉及北魏文字图案瓦当》

《清-邓石如书法集》

《商周古文字类纂》

《石鼓文定本》

《石鼓文拓片》

《书法篆刻-篆书百家姓》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

《王辉古文字通假释例》

《吴让之篆书两种》

《吴让之篆书墨迹》

《正草隶篆四体字典(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

《篆刻字典(日)中西庚南》

《篆隶楷行草五体字典》

《篆书导学篆书用笔间架一百法》

《篆书技法指南》

《篆书入门》

《篆体德道经》

《篆刻-美丽印石》

《篆刻边款技法与拓法介绍》

《钱君陶篆书千字文册》

补刻刀其实刻刀的大小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只是在我看来8mm的好用一点。但是接触下来,很多老师在刻边款的时候还是会选择小一点的。另外,现在用了“颂”系列的篆刻刀,感觉很棒,用起来很舒服,不像经典系列的那么钝。

印谱先从汉官印刻起,推荐的印谱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官印私印,这是说白文印。朱文印可以看看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的。

印泥首推上海西泠印社的镜面朱砂,30g就差不多啦,颜色好看,没有朱砂那样红的刺眼其实后来才觉得,好印泥真的很重要吧……前几日入手了兰厂的印泥,超好用,但是也超贵

其他的一些砂纸500目的,300的都准备一些。还有印床,可有可无吧……自我感觉印床不是很舒服,变换刻印的角度比较麻烦。还有画印稿的毛笔,樱花的勾线笔很好用连史纸,盖印用的,不用太好

(学篆刻的第二年)

对于石头,我觉得以前推荐的七八块钱的青田石好像有点贵了emmm那时候小还不太懂行情,学了一段时间篆刻后,我发现了一个又便宜又没有太多沙钉的店铺(绝对没有打广告的意思)超级推荐哲石斋青田石,卖二点五厘米的就好,因为大多数汉官印是二点五厘米的。其实,也不能说寿山石不好,看刻印的风格吧,要是刻比较精细的印章,像陈巨来的细朱文就比较好。

对于印谱的补充入坑一年后,发现浙江古籍的居然是盗版的日本二玄社的,就是印泥的颜色换了换,p的图过于厉害了此刻推荐,十锺山房印举选我是入了一本89年版的,真的很清晰 ,上海博物馆藏藏印选这本就是有些贵了,

对于边款我觉得刻边款真的挺难的其实学了篆刻大家都知道刀法大致有冲刀和切刀两种,刻边款的话主要是用切刀。我书法主要学魏碑一路,刻边款的时候就拿写碑的一套用上。其实也可以打稿子,就是在刻边款的时候先用笔写上,在用刀去切毛笔的书写轨迹,我想这可能就像模拟古代匠人书丹,并且进行刻石的过程吧,就像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而且如果想刻好,就一定要多练啊啊啊啊!临一些名家的边款也是很好的一个学习方法,像吴让之,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近代的来楚生的隶书边款也是可以学习的。

刻本也就是版本类型。亦称刊本、椠本、镌本。均指雕版印刷而成的书本。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很早。唐代已经有雕版印刷的书籍流行。五代已由政府指令国子监校刻“九经”。至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大盛。旁及辽、金、西夏,直至元、明、清,前后盛行1000余年。

石印本指用石印印刷的图书。这也是晚清时传入我国的一种现代印刷方法。 采用药墨写原稿于特制纸上,覆于石面,揭去药纸,涂上油墨,然后用沾有油墨的石版印书。石印与铅印本均是油墨印刷,与水墨印书的刻本古籍有区别,而且石印本多为手写软体字,易于辨认。

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过去的影印本,大都采用线装,保持中国古书古雅的特色;但当代的趋势,要求影印的古书采用平装、精装的形式,这样价格可以低廉,又便于插架。影印的古籍也可以加以断句或校勘,有部分影印的古籍已是断句本或校勘本。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的石印文献,内容以古籍为多,遍及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通俗小说、唱本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石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石印的《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地图、画刊、报刊和时人新作等也大量地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影印图书大约有3种方式:珂罗版影印,石印,胶印。工序基本上都是先照相,而且是依原本照相。影印本在古籍中很普遍。

-刻本

-石印本

-影印本

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发现的河泊所遗址,是被列入日前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的新发现之一。考古过程中发现的大量封泥、简牍等文物,为汉益州郡的存在和细节提供了重要线索,是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云南行使治权的直接体现,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考古实证。

河泊所遗址发掘现状 

据当地考古部门介绍,河泊所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推测属新石器时代。后经2008年滇池盆地调查,进一步明确其属于青铜时代,是滇文化的核心居住区之一。

该遗址实际上由相距不远的大大小小数十处遗址组成,统称为河泊所遗址群。

该地以北约700米处的石寨山滇文化墓群与遗址关联密切,2019年时曾出土一枚“滇国相印”封泥。同年10月,该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进入2021年之后,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云南省考古机构对遗址群的上西河村西南地点、上蒜第一小学北侧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

截止目前,已经陆续揭露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发现了建筑遗址、灰坑、墓葬、水井等生活遗迹,以及封泥、简牍、金属器具、骨器玉石等各类文物合计2000多件

最具价值的封泥简牍等文物

专家认为在这些发现当中价值最高的,是携带着文字信息的封泥、简牍类文物,以及能够佐证当时人们生活状态的建筑基址、道路水井等遗迹。

目前该遗址发现的封泥已经超过500枚,既有官印,也有私印。其中官印包括“益州太守章”,以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例如“建伶令印”、“同劳丞印”等;私印封泥上的人名则有宋虞、王福、君冯等,由于多为公私印同时发现,这些人名很有可能是官员的姓名。

为什么此地会发现如此大量而集中的封泥实物?专家推测,出土地点极可能是当时文书资料的销毁场所

而出土的上千片简牍残片中,字迹明显的有超过两百片,目前仅清理出一部分,已经辨认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始元四年”等文字。这些简牍的用途有可能是官方文书

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

河泊所遗址的一系列考古发现,首先证实了古代史籍中“古滇”的存在。

云南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而古滇国则是从战国时就存在的古国名之一,在当时归属于“西南夷”。汉武帝时代,滇王向汉王朝投降,随后在该地设置了益州郡,又“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

大量封泥、简牍的发现提供了文字证据,印证了古籍中关于古滇国与益州郡的记载,也是汉代中央政府在云南行使治权的体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实证之一,因此被认为具有重大考古意义。

我国古代印刷术主要分为雕版和活字印刷两种。

雕版的质量较好,多用于官刻和有钱人的私人作品。还有就是佛经。(每个时代都有有钱的宗教人士。)

活字因其价格低廉,多用于民间用品,如课本、日历等。

----------------

还有什么相关的问题的话可以直接和我联系,咱们共同探讨。

博极群书,勤于著述。阮元曾聘他为“诂经精舍”教习,主讲钟山书院,以学术渊博称。性嗜聚书,闻人藏有善、秘本,借抄无虚日。金石文字拓本,古鼎彝书画,无不考其源委。家有藏书楼“平津馆”、“问字堂”、“孙氏祠堂”、“廉石居”等,贮书极富,以校勘精审见称。编撰有《孙氏家藏书目》,分外编3卷、内编4卷。《廉石居藏书记》1卷、《平津馆鉴藏书籍记》3卷,续编1卷,补遗1卷。嘉庆五年(1800),刊行《孙氏词堂书目》7卷。金石学代表作《寰宇访碑录》12卷,嘉庆七年成书。为收录石刻种类较多的一部石刻文献目录。全书依时代著录,周秦至元代石刻8 000余种,每件石刻注明撰人、书人、书体。编辑和刊刻文献甚多,嘉庆中刻有《岱南阁丛书》16种128卷,主要收集自著诗文集和校订的《古文尚书》、《孙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馆丛书》10集32种,主要为辑校的诸子、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古籍,选择精严,校勘精审。藏书印有“东方廉使”、“东鲁观察使者”、“伯渊”、“孙氏祠藏”、“孙忠愍侯祠堂藏书”、“都官”、“星衍私印”、“芳茂山人”、“五松书屋”、“太史之章”、“青溪寓公”、“绿衣执法大夫印”、“丁未对策上第”、“东方都漕使者”等。著述宏富,有《尚书近古文注疏》、《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训诂韵编》、《晏子春秋音义》、《金石萃编》、《史记天官书考证》、《明堂考》、《续古文苑》、《平津馆文稿》、《芳茂山人诗录》、《仓颉篇》等。

家有藏书楼“平津馆”,贮书极富,以校勘精审见称.编撰有《孙氏家藏书目》,分外编3卷、内编4卷。《廉石居藏书记》1卷、《平津馆鉴藏书籍记》3卷,续编1卷,补遗1卷。嘉庆五年(1800年),刊行《祠堂书目》。辑刊文献甚多,嘉庆中刻有《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主要收集自著诗文集和校订的《古文尚书》、《孙子》和地理,刑律方面的古籍。《平津馆丛书》10集32种,主要为辑校的诸子、医学、历史等方面的古籍,选择精严,校勘精审。著述宏富,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寰宇访碑录》、《周易集解》、《考注春秋别典》、《尔雅广雅训诂韵编》、《晏子春秋音义》、《金石萃编》、《史记天官书考证》、《建立伏博士始末》、《明堂考》、《续古文苑》、《平津馆文稿》、《芳茂山人诗录》、《仓颉篇》、《神农本草经》等。

值得我们收藏的书本大体有以下几种:

  1、 精印本

  有些书,除廉价的普通版本外,另有若干册限定的精装本或特精本。这些书由于在油墨及印刷方面特别精致,开本较大,纸质较好,数量亦有限,便具有收藏价值。例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朱维之翻译的《失乐园》,1984年首次印刷为46400册,内含精装本3400册,就较为高雅。1989年齐鲁版特精全本《新刻锈像批评金瓶梅》,就受到海内外行家的高度赞扬,因为它在全本《金瓶梅》的印刷史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当然,精装本中又有特精非卖品之书就更为珍贵了。如傅雷所译《夏洛外传》,1933年9月初版,其中非卖品精装本仅印了50册,为海内外藏书家所瞩目。

  2、签名本

  有些书本来就出于名家之手,加之名人签名留言于扉页之上,便更有意义,书价亦飞腾而上,甚至达数十倍之多,极为烫手。1992年4月杨绛女士的《洗澡》签名本,在杭州竟卖到78元。签名本中又有编号本。所谓编号本,是因其印量有限而按序编排,或赠人或出售。1991年4月巴金先生签名的《随想录》编号特装本,在上海竟卖到13000元,创下大陆40年来拍卖书的历史新纪录。

  3、初版本

  初版之书大都是由作者亲自监督印刷和校对的,历来被版本学家看重,并可以此查核出后来编辑者的疏忽。如著名诗人臧克家的第一本散文集《乱莠集》,上海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9年5月10日初版;还有陈寅恪弟子刘开荣的《唐代小说研究》,1947年商务版。夏罗德·布伦忒著的《孤女飘零记》伍光建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9月初版,都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

  4、未裁本

  所谓未裁本是指书的边缘从不曾为装订者的工具裁剪过的书籍,亦称毛装本或毛边本。如:1931年5月15日上海联合书店初版的《青春散记》(作者邹枋),初版仅印了1500册,且从未有过初版毛边本的纪录,故较为罕见,是海内的珍本。

  5、孤本

  实际上五四以来有不少书亦成为孤本。1948年4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黄裳先生的《锦帆集外》一书,作者曾云:当时"又曾以宣纸印一本,装两册。盗掠之余,只存下半。是更有'孤本'资格矣。"

  6、错本

  有时,某部书因印刷或装订错误得以问世,被称为特殊版本。这正如集邮爱好者获得错票一样,物以稀为贵。如:上海北新书局1933年11月初版的《现代小品文选》,由赵景深先生编选,分上下两册。其下册即为错本。开卷处有一枚藏书印:"结屋三间藏万卷"。

  7、藏书票本

  所谓藏书票本,是指在版权页上贴有藏书票之书。而藏书票在我国的兴起,当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叶灵凤曾说:"丢开书籍本身,仅仅对于这东西的收集,已经和邮票一样,是茫无止境的事。"藏书票在海外的售价,已极为昂贵,据董桥云,Eric Gill为其妻雕画的一枚藏书票,80年代已标价90英镑!具体内容详见《藏书票》一文。

  8、私印本

  有些非正式出版的私印之本,由于作者日后成名或其本身的价值,亦值得收藏。例如,台湾诗人郑愁予1949年在湖南以青芦为笔名出版的石印处女诗集《草鞋与筏子》,就颇为珍贵。

  9、古籍版本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代越久的图书越有收藏价值,民国时期,宋本书价被炒到五六十块银元一页。这在1942年赵汝珍《古玩指南》一书中是有记载的。50年代初期,宋元本古籍的行情一度低落,明本书有过论斤售卖的时候。这种不正常的行情自然是社会变革时期的短暂一瞬。很快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到了50年代末,宋元本书几乎退出了公开的古旧图书市场。不过明代古籍还不鲜见。当时的售书目录标价表明,普通的明本,每册的价格仅在五元左右。这一价位当与那里的社会购买力相适应quot;文革"期间,社会藏书大量损毁,藏书活动陷入极度的萎缩,古籍已无行市。70年代后,古籍从内部售卖逐渐走向公开,乐于收藏者寥寥。只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人们在生活富足之余,才恢复了鉴赏与收藏的雅兴。古籍的价格也如众星捧月,逐年攀升。如今人们如能在千元以下买到一部真正的明版书,已是十分幸运的了。

 近年来,古籍善本在收藏品中,继学画、古玩等脱颖而出。撇开古籍善本的文献价值,就其鉴赏价值而言,一部品相上好的古籍善本,本身就是一件高雅艺术品。线装古籍那典雅的封皮设计,精巧的书脑、书脊和恰到好处的签条等,这些华夏独有的装帧形式令人倾心。打开书卷,清新隽永的字体还不时散溢出古墨遗香。

  一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秋季拍卖专场,成交总价高达375万元,成交率76%。古籍善本拍卖,成交价如此之高,如今已不再令人咋舌。

  10、文革版本

  由于"文革"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文革图书印量之多,印刷之精美,堪称一绝,博得海内外收藏家的好评。如"红宝书"和"小人书"都已成为抢手的图书,有的每本标价数百元以上。现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的收藏市场,"红宝书"交易十分红火,一本上等品相的初版《毛主席语录》交易价达350元,一本法文版的语录本价位高达480元,一些稀有版本(如少数民族版、盲文版等)更是价格不菲,含金量颇高,成为藏家投资的"热点"。

  11、港台原版本

  港台文史类的原版本由于印制精美而深受大陆藏家喜爱。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探亲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虽然有一些台湾版的图书流入大陆,其数量及种类仍十分有限,特别是一些纯文学作品,在大陆仍是难寻,被行家以珍本相待。因为截至1992年底,台湾邮寄大陆的图书仍十分不畅,须转道香港才能抵达。台湾早期绝版的一些文史类图书更使大陆藏家闻而难睹其容。沙叶新有次过境香港,跑了几家旧书摊,才淘得余光中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缪思》(1963年初版)而大喜过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