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枳壳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四方之木香枳壳丸 31 组成 32 制法 3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御药院方》卷八方之木香枳壳丸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瑞竹堂方》卷一方之木香枳壳丸 51 组成 52 功效主治 5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之木香枳壳丸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能主治 6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7 《袖珍》卷二引《太平圣惠方》之木香枳壳丸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效主治 7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8 《类证治裁》卷三方之木香枳壳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木香枳壳丸 1 拼音
mù xiāng zhǐ ké wán
2 概述木香枳壳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六首。
3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四方之木香枳壳丸 31 组成黑牵牛(头末,微炒)、大黄各二两,茯苓、白术、厚朴、半夏曲、人参、木香、青皮、陈皮、三棱、莪术、槟榔、神曲、麦芽各一两,干姜、枳实各五钱[1]。
32 制法为末,姜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1]。
3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七十丸,生姜煎汤送下[1]。
34 功能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六*门》卷十四方之木香枳壳丸主治积聚[1]。
4 《御药院方》卷八方之木香枳壳丸 41 处方木香60克 枳壳(麸炒,去瓤)黄耆 熟干地黄 当归 防风各120克 槐角子(炒)500克
42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3 功能主治《御药院方》卷八方之木香枳壳丸主治肠风痔疾下血。
4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不拘时候,米饮送下,温酒亦得。
45 摘录《御药院方》卷八
5 《瑞竹堂方》卷一方之木香枳壳丸 51 组成木香1两,枳壳1两(炒,去瓤),槟榔1两,半夏1两(汤浸7次),青皮1两(去瓤),陈皮1两(去白),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煨)1两半,京三棱3两3钱(煨),广荗(煨)3两3钱,黑牵牛(微炒,取末)3两,人参半两,神曲半两(微炒),大麦蘗半两(微炒),枳实(炒)半两,干姜(炒)7钱。
52 功效主治《瑞竹堂方》卷一方之木香枳壳丸功在升降滞气,消化宿食,去痰,进饮食。主治中焦气涩,胸膈痞闷,饮食迟化,四肢困倦,呕吐恶心。
5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后姜汤送下。
5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之木香枳壳丸 61 组成木香5钱,枳壳5钱(去瓤,麸炒),枳实5钱(去心,麸炒),青皮5钱(去瓤),陈皮5钱(去白),京三棱5钱(湿纸裹煨),广术5钱(炮),玄胡索5钱,香附子5钱(炒,去毛),槟榔(去皮脐)5钱,牵牛4两(取头末)2两。
62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姜汁打稀糊为丸。
63 功能主治《医方类聚》卷一一三引《经验秘方》之木香枳壳丸主治停饮不散,一切所伤,心腹闭闷。
6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40丸,生姜汤送下。
7 《袖珍》卷二引《太平圣惠方》之木香枳壳丸 71 组成木香5钱,槟榔5钱,陈皮(去白)5钱,黄连(去须)5钱,蓬术(煨)5钱,当归(去芦)5钱,枳壳(去瓤,炒)5钱,青皮5钱,黄柏1两半,香附子(去毛,麸炒)1两半,黑牵牛(头末)2两。
72 制备方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效主治《袖珍》卷二引《太平圣惠方》之木香枳壳丸功在宽胸膈,进饮食,消食快气。破滞气,散内热。主治痢疾里急后重。
74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或70丸,姜汤送下。若有疮毒,急服100200丸,看人虚实加减服之。但利57行,立消肿毒。
8 《类证治裁》卷三方之木香枳壳丸 81 组成大黄2两,黑丑2两,茯苓1两,白术1两,厚朴1两,半夏曲1两,人参1两,木香1两,青皮1两,陈皮1两,槟榔1两,神曲1两,三棱1两,蓬术1两,麦芽1两。
82 主治《类证治裁》卷三方之木香枳壳丸主治积聚。
83 木香枳壳丸的用法用量目录 1 拼音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 24 处方 25 制法 26 性状 27 检查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附: 1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寒水石散 1 拼音
èr shí wǔ wèi hán shuǐ shí sǎn
2 藏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Ershiwuwei Hanshuishi San
22 英文名 23 标准编号WS3BC015995
24 处方寒水石(制) 200g 天竺黄 20g 豆蔻 10g 诃子 30g 藏木香 20g 石榴子 10g 木瓜 20g 巴夏嘎 20g 绿绒蒿 20g 肉豆蔻 10g 红花 20g 木香 20g 余甘子 30g 芫荽果 10g 荜茇 10g 獐牙菜 20g 光明盐(制) 10g 丁香 10g 草果 10g 渣驯膏 20g 毛诃子 30g 沙棘果膏 20g 干姜 10g 肉桂 10g 木香马兜铃 20g
25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除渣驯膏另研细粉外,其余共研成细粉,过筛,加入渣 驯膏细粉,混匀,即得。
26 性状
本品为灰色粉末;气香,味微苦、涩。
27 检查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0页)。
28 功能与主治清胃热,健胃消食。用于灰色、**“培根”、“木布”病,胃 炎、胃溃疡。
29 用法与用量一次1 6g,一日3次。
210 规格每袋装 16g。
211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寒水石散 《幼幼新书》:[卷第十二]惊痫第二及身体反张,目睛上视,色青,大叫声不转者。宜服寒水石散方寒水石紫石英石膏贝齿(各半两)龙齿(一两)上
《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惊末,入研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时,粥饮送下。《证治准绳·类方》明王肯堂
《医学纲目》:[卷之十三·肝胆部]惊悸怔忡
大健脾丸为方剂名,出自《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方。
别名百谷丸
处方人参、陈皮、茯苓各二两,枳实、青皮、炒半夏曲、山楂各一两,白术(土炒)三两,炒白豆蔻、木香各五钱,炒谷芽、黄连(同吴茱萸五钱浸炒赤色,去吴茱萸)各一两六钱。
人参(清河者)2两(饭上蒸),白术(无油者)3两(土炒),枳实1两(饭上蒸),广陈皮2两(米泔洗),广青皮1两(米醋炒),白茯苓2两(饭上蒸),半夏曲1两(炒),谷芽1两6钱(炒),山楂肉1两(饭上蒸),川黄连1两6钱(用吴茱萸半两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半两(不见火),白蔻仁半两(炒)。
人参(清河者)60克(饭上蒸)白术(无油者)90克(土炒)枳实30克(饭上蒸)广陈皮60克(米泔洗)青皮30克(米醋炒)白茯苓60克(饭上蒸)半夏曲30克(炒)谷芽48克(炒)山楂肉30克(饭上蒸)川黄连48克(用吴茱萸15克浸,炒赤色,去萸),广木香15克(不见火)白豆蔻仁15克(炒)
制法上药为细末,水煮荷叶,老米粥和丸,绿豆大。
为末,用长流水煮老米荷叶汤,滴丸绿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一百丸,食前温开水送下。
功能主治功能健脾养胃,利湿消食。治脾虚气亏,饮食不化,胸膈痞满,面黄肌瘦。
健脾养胃,滋谷气,除湿热,宽胸隔,去痞满,久服强中益气,百病不生,无精炯炯,长寿之基。主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大便溏薄或不畅,苔腻微黄。小儿脾胃脆弱,饱则易伤者。饮食不节,停湿伤脾,食物不化,体倦神疲。
附注方中半夏曲,《墨宝斋集验方》作“神曲”,有当归身,无山楂肉。
摘录《古今医统大全》卷二十三
详见百科词条:大健脾丸 [ 最后修订于2015/8/18 17:49:10 共6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目录 1 拼音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丁香豆蔻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局方》卷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丁香豆蔻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丁香豆蔻散 1 拼音
dīng xiāng dòu kòu sǎn
2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丁香豆蔻散21 处方
京三棱(炮)、木香(不见火)、厚朴(去粗皮姜汁制)、芍药、肉豆蔻(炮)、人参、干姜(炮)、茯苓(白者去皮),各五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焙)、甘草(炙)、丁香,各三两半;苍术(去皮)七两。
22 炮制上为细末。
23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并宜服之。
24 丁香豆蔻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擘破,同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温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25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 《局方》卷六 31 方名
丁香豆蔻散
32 组成京三棱(炮)5两,木香(不见火)5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5两,芍药5两,肉豆蔻(炮)5两,人参(去芦)5两,干姜(炮)5两,茯苓(白者,去皮)5两,吴茱萸(汤洗7次,焙)3两半,甘草(炙)3两半,丁香3两半,苍术(去皮)7两。
33 主治脾胃虚弱,宿寒停积,或饮食生冷,内伤脾胃,泄泻注下,水谷不化,胸满短气,呕逆恶心,脐腹(疒丂)痛,胁肋胀满,腹内虚鸣,饮食减少;及积寒久痢,纯白或白多赤少,日夜无度;或脾胃虚寒,泄泻日久,愈而复发者。
34 丁香豆蔻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擘破),同煎至8分,空心、食前温服。如不及煎,以盐少许,汤点服亦得。
3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丁香豆蔻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指南总论卷下]论泻痢证候丹、正元散、金液丹、二气丹(以上药性皆热)、丁香豆蔻散(微热涩固)。须用仔细审实,无伤食者,不可与
《妇科心法要诀》:[卷五产后门]呃逆证治丁香豆蔻散茹橘饮产后呃逆胃虚寒,丁香白蔻伏龙肝,桃仁吴萸汤冲服,不应急将参附添,热渴面红小便赤,竹
《妇科心法要诀》:[卷五产后门]产后门汇方钱半)桑寄生(五钱)上咀,每服五钱,水煎服。丁香豆蔻散公丁香白豆蔻仁伏龙肝(各等分)上为末,生姜汤
《阴证略例》:论阴脉小便不通利小便之药利之,四逆汤加茯苓是也,与仲阳硫黄丁香豆蔻散,内有滑石同意。大抵非茯苓、滑石二药利小便也
《医宗金鉴》:[卷四产后门]产后门汇方本文2023-08-06 12:45: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3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