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蝎入药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5收藏

全蝎入药有什么作用?,第1张

中药有很多类型,不仅仅只有我们常见的植物药,还有动物药、矿物药等等,全蝎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动物药,一般全蝎入药性味辛平,主要有活血通络、止痛消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那么,全蝎入药有什么作用?全蝎有哪些药用功效?

全蝎全蝎为钳蝎料动物东亚钳蝎ButhusmartensiiKarsch的干燥体。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饲养蝎一般在秋季,隔年收捕一次。野生蝎在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

药性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痉挛抽搐。本品主入肝经,性善走窜,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有良好的息风止痉之效,为治痉挛抽搐之要药。用治各种原因之惊风、痉挛抽搐,常与蜈蚣同用,即止痉散(《经验方》);如用治小儿急惊风高热,神昏、抽搐,常与羚羊角、钩藤、天麻等清热、息风药配伍;用治小儿慢惊风抽搐,常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益气健脾药同用;用治痰迷癫痫抽搐,可与郁金、白矾等份,研细末服;若治破伤风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又与蜈蚣、天南星、蝉蜕等配伍,如五虎追风散(广州中医学院《方剂学》);或与蜈蚣、钩藤、朱砂等配伍,如摄风散(《证治准绳》);治疗风中经络,口眼_斜,可与白僵蚕、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2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味辛,有毒,故有散结、攻毒之功,多作外敷用。如《本草纲目》引《澹寮方》用全蝎、栀子,麻油煎黑去渣,入黄蜡为膏外敷,治疗诸疮肿毒;《医学衷中参西录》以本品焙焦,黄酒下,消颌下肿硬;《经验方》小金散,以本品配马钱子、半夏、五灵脂等,共为细末,制成片剂用,治流痰、瘰疬、瘿瘤等证。近代用本品配伍蜈蚣、地龙、_虫各等份,研末或水泛为丸服,以治淋巴结核、骨与关节结核等。亦有单用全蝎,香油炸黄内服,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3风湿顽痹。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可用全蝎配麝香少许,共为细末,温酒送服,对减轻疼痛有效,如全蝎末方(《仁斋直指方》);临床亦常与川乌、白花蛇、没药等祛风、活血、舒筋活络之品同用。

4顽固性偏正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之效较强,用治偏正头痛,单味研末吞服即有效;配合天麻、蜈蚣、川芎、僵蚕等同用,则其效更佳。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_斜,语涩,手足抽掣。”

2《本草从新》:“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_斜厥阴风木之病。”

3《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_斜,语言蹇涩,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蝎毒,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棕榈酸、软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尚含钠、钾、钙、镁、铁、铜、锌、锰等微量元素。现研究最多的有镇痛活性最强的蝎毒素Ⅲ、抗癫痫肽(AEP)等。

2药理作用:东亚钳蝎毒和从粗毒中纯化得到的抗癫痫肽(AEP)有明显的抗癫痫作用;全蝎对士的宁、烟碱、戊四氮等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全蝎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蝎身及蝎尾制剂对动物躯体痛或内脏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蝎尾镇痛作用比蝎身强约5倍;全蝎水、醇提取物分别对人体肝癌和结肠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内服蛇蝎散,由乌梢蛇2份、全蝎、蜈蚣各1份组成,治疗神经根痛52例,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新中医,2002,2:21);用活全蝎1只,置青瓦上焙干后研成细末,再取鲜鸡蛋1枚,冲成蛋花,将蝎粉均匀撒在蛋花上,趁热喝下,治疗晚期癌症疼痛42例,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时珍国医国药,2000,5:449);全蝎、蜈蚣、地鳖虫、血竭、参三七各等份,烘干研末,装胶囊,每次03g,治疗附睾炎性硬结50例,取得满意效果(江苏中医药,2002,1:27)。另有用全蝎等诒疗癫痫、脑血栓、狂犬病、乳腺炎、小儿麻痹症等。

4不良反应: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若过敏者可出现全身性红色皮疹及风团,可伴发热等;此外,还可引起蛋白尿、神经中毒,表现为面部咬肌强直性痉挛,以及全身剥脱性皮炎等。全蝎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过敏体质者出现过敏反应。所以要严格掌握用量,过敏体质者应忌用。全蝎中毒救治一般疗法:蝎毒中毒出现全身症状者,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ml;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肌注阿托品1~2mg;静滴可的松100ml,同时注入抗组织胺药物,防治低血压,肺水肿;亦可注入抗蝎毒血清,可迅速缓解中毒症状。中医治疗:金银花30g,半边莲9g,土茯苓、绿豆各15g,甘草9g,水煎服。

用药禁忌

1、血虚生风者及孕妇禁服全蝎。

2、全蝎性烈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全蝎用量过大可致头痛、头昏、血压升高、心慌、心悸、烦躁不安;严重者血压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最后多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1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不知道是不是你找大我直接把你的问题 复制到白度上就找到这个 如果不是请告诉我

2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 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井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什么念头都没了,心好像死了一样。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已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 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

刘羽冲偶然得过一部古兵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感觉可以统领十万军兵冲锋陷阵了。正巧当时乡里出现土匪,刘羽冲就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们打仗,结果全队溃败,自己也差点被土匪捉去;又偶然得到一部古代水利书,苦读了一年左右,自己认为可以有能力使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绘画了地图去州官那里游说进言,州官也是个好事者,就让他用一个村落来尝试改造,水渠刚造好,洪水来了,顺着水渠灌进来,全村的人几乎全被淹死变成了鱼。 于是他从此抑郁不乐,总是独自在庭阶前散步,一边摇着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么可能会欺骗我呢!”就这样每天喃喃自语千百遍,就是说这六个字。不久刘羽冲就抑郁而死了。 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夜晚,经常会有人看到他的魂魄在墓前的松柏树下,一边摇头一边漫步,侧耳细听,鬼魂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时候听到的人笑他,鬼魂就会马上隐没,第二天再去那里看,还是看到鬼魂那样独步着喃喃自语。拘泥于古籍的人都有点呆气,但怎么会呆到这个地步呢? 何文勤大人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经书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但是一本书也不看,也会对事情的判断造成危害。下棋的大国手不会废弃古代流传下来的棋谱,但是不会很执着于旧谱;高明的医生不会拘泥于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但是经验里也不会偏离古方。所以说:‘能够把什么事做得出神入化,主要是看做事的人罢了’。”又说:“能够教会人做任何事的规范步骤,但不可能让人变得灵巧。”

3 《阅微草堂笔记》 选段古文翻译“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不久,发病死”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4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

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

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

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

〔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

〔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

〔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

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

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

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

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

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 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

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

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 忽闻数人吃吃窃笑。

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

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 《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

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

5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刘羽冲偶

原文: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译文:

刘羽冲,不太确定他的名字,他是沧州人。他去世的高祖刘厚道士,大多时间跟人以诗互相赠答。他性情孤僻,喜欢讲古代规章制度,实在是迂腐,行不同通。刘羽冲曾经请董天士作画,请刘厚道士题诗。他屋内有一幅画《秋林读书》,上面题诗是:“兀坐(独自静坐)秋树根,块然(孤寂)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面目)。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大概是规劝他的。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

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

阿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6 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节选(当止不止)译文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 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7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译文

《 两则》原文和翻译 40《阅微草堂笔记》两则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题目为编者所加。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

学问渊博,长于考证训诂,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任总纂官,并主持写定了《四库全书总目》200卷。②〔泥(nì)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古人的说法。

③〔佚其名〕其名字遗失了,不可知。羽冲是他的字。

④〔斋公〕对道士的尊称。⑤〔迂阔〕迂腐不合时宜。

⑥〔倩〕请人代劳。⑦〔董天士〕清初民间画家。

⑧〔块然无与伍〕孤独寂寥,没有人愿望与他为伍。⑨〔但见须眉古〕只见他的面目很像古人。

须眉,面目。〔井田谱〕即《周礼井田谱》,宋代夏休著。

研究周代所实行的井田制度。〔规〕规劝。

〔角〕较量。〔好事〕喜欢多事。

〔洫(xù)〕田间的水道。〔人几为鱼〕人几乎被淹死了。

〔歘(xū)〕忽然。〔阿文勤公〕清满洲正白旗人阿克敦,文勤是他的谥号。

〔国弈不废旧谱〕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不执〕不偏执。

纪昀 泥古②不化 刘羽冲,佚其名③,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④,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⑤不可行。尝倩⑥董天士⑦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 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⑧。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⑨。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⑩。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隐。

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某公表里 同年〔同年〕指科举考试中同年考中者。

②〔馆〕用做动词,任家馆教师,或在贵人家做食客。③〔为 外吏者〕做地方官的。

④〔崖岸高峻〕指品性高傲,态度严正。⑤〔厅事〕此指客厅。

⑥〔刻〕古代计时单位。一昼夜为一百刻。

⑦〔诟谇(suì)〕斥责,责骂。谇,斥责。

⑧〔承尘〕天花板,顶棚。⑨〔盖狐魅云〕大概是狐狸精之类吧。

项君廷模言:昔尝馆②翰林某公家,相见辄讲学。 一日,其同乡为外吏者③有所馈赠。

某公自陈平生俭素,雅不需此。见其崖岸高峻④,遂逡巡携归。

某公送宾之后,徘徊厅事⑤前,怅怅惘惘,若有所失。如是者数刻⑥。

家人请进内午餐,大遭诟谇⑦。 忽闻数人吃吃窃笑。

视之,无迹;寻之,声在承尘⑧上。盖狐魅云⑨。

《泥古不化》写了一个不能学以致用、拘泥古书的读书人。文中写了他照搬古书闹出乱子的两个事例,又写他死后仍执迷不悟,让人觉得他可笑又可怜。

文末的议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书学习仍具有警诫意义。 《某公表里》由三个画面组接而成:翰林公平常喜好“讲学”、翰林公拒贿前后、狐魅“窃窃私笑”。

作者对那位翰林公没有下一句评语,读者却由狐魅的“笑”对翰林公的“内在”心知肚明了。结尾让狐魅出场,真是神来之笔,既简洁,又冷峭。

鲁迅称赞《阅微草堂笔记》道:“隽思妙语,时足解颐”“叙述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阅读时要注意体会。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概述〕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

8 解释文言文《阅微草堂笔记》

古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i四声,等候)。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读音dun一声)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翻译: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另一个再给你一句一句的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原文: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译文: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佩服(它)是正确的道理。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译文: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原文: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原文: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译文: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

原文: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原文: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原文: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原文: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国医大师颜德馨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国内外尚无特异的药物能彻底治愈。无数医疗研究人员前仆后继,但是它仍旧是现代医学没有彻底解决的难题。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许多中医界人士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等也积极投身于血液病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此举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是不可被遗忘的历史记忆,但由于相关资料稀缺,对这方面的回顾研究较少。适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中医传承模式重点研究室和海派颜氏内科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工作启动,通过对一些历史文献资料启箧重温,分析整理,以期还原这段史实之原貌。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上海地区血液病发病率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层出不穷,由于缺乏有效的医治手段,各单位都展开了血液病医学攻关,为此上海市 专门成立了市血液病小组。适值1959年铁路医院划归为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翌年延长中路301号新院舍落成为住院部。医院为落实国家重大疾病重点攻关的精神,成立血液病专业组,颜德馨教授加入了上海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小组,投入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白血病的工作中。

机理研究

由于古代医学书籍没有「白血病」的记载,颜德馨教授与课题组成员结合患者体征及治疗中症状变化,参考中医学古代文献中与白血病临床症状相同和相似病证的描述,较细致地分析了中医学对白血病的认识,认为急性白血病与「温邪」(热迫营血)、「急劳」「热劳」和「血症」等相似;慢性白血病的证治则散见于「虚损」「症瘕」及「积聚」等病中。至于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者,又与「瘿」「瘤」及「痰核」等相类似,而「绿色瘤」则与「恶核」相似。其病因病机与肾虚有关,虽可牵涉他脏,但主要由于肾亏,乃因虚致病,而非因病致虚;但就现代医学的理论观之,认为还没有一个症状或体征具有特征性,因此诊断的确立主要依靠血象及骨髓象的检查。这一认识发表在了1963年7月《上海中医药杂志》中的《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体会》一文中。

在梳理了急慢性白血病在中医古籍的症状与治疗方后,颜德馨教授开始了用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并在治疗的过程中总结其发病规律及特点,形成了对白血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965年6月与课题组成员陈舜儒一起在《哈尔滨中医》杂志发表了《白血病发病机制之试探》一文,认为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总的来讲是以肾虚为主,其中除阴阳两虚型外,阴虚、痰热及温热三型属肾阴虚,阳虚、瘀血二型属肾阳虚,在此基础上因各人之体质,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之病机,累及不同之脏器。因此,分别出现各型所特具之症状,如阴虚型由于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肝阳上亢,水火不济导致心火上炎,另一方面心肝二脏又可相互影响,所以该型主要表现肾、肝、心三脏之症状。又如痰热型,亦本源于肾阴虚,一方面因水不涵木致肝阳上亢,肝阳亢后,木火又可刑金,而致肺阴虚。另一方面,肾属水,肺属金,金水为母子之脏,又可互相影响,而使肺、肾二脏之症势加重等。

临床研究

在中医治疗上,由于各类白血病或同类白血病的不同阶段,其临床表现都不相同。颜德馨教授将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初步归纳为六种证型,即为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痰热型、瘀血型、温热型六种。颜德馨教授体会治本病时,对患者正气之估计要保持高度警惕,急则治其标,治标正所以减少正气消耗,临床用药,常以补药结合对症治疗的方法,能使患者症状消失快,易趋缓解,或以西药抗白血病与中药补虚相结合,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颜德馨教授为了有效地控制白血病,在传统方药上不断寻求和筛选有效药物,特别是具有多种作用的药物。中药对贫血的治疗可分滋阴、补阳、阴阳并补三类。滋阴与健脾温肾(补阳)药,一般均有提升红细胞、血色素的作用。滋阴药获效时,亦有 白细胞上升的可能,一般以阴阳并补的疗效为最佳。滋阴药如首乌、生熟地、阿胶、枸杞子、当归、白芍、玉竹、黄精、萸肉等采用较多。对阳虚型以苍术、白术、山药、鹿角、仙茅、人参叶、巴戟、补骨脂、苁蓉等用之较为应手,其他为牛骨髓与胎盘煎服,疗效亦佳。对各型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的治法,则应分寒性或热性二类分别处理:热性者以首乌、地骨皮,寒性以附、桂、鹿角等应用较多。特别对白细胞降至1000以下者,西洋参之疗效较为显著,往往得以转危为安。其他如人参、紫河车粉等亦有一定的疗效。血小板减少,有时单用连翘、红枣即有效。在复方中用胶类,特别是龟鹿二仙胶或鹿胶,具有一定的作用。

中西医综合治疗白血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离理想效果还是有较大的差距,颜德馨教授开始思考在中药里寻找药物,他选择了雄黄(砷制),这一选择为白血病现代治疗做出了有益探索。

中医使用峻药已经有千年历史,一般而论,平常之症当用平和之药,无须峻药重剂,但当大病重症之际,则非寻常药剂所敌。颜德馨教授讲述他使用雄黄来治疗白血病是受其父亲颜亦鲁的影响。颜亦鲁行医期间常用雄黄二分同拌茯苓治疗疟疾等顽固性高热,颜亦鲁解释使用雄黄治疗高热是取中医治疗思路中「以毒攻毒」的思想。颜德馨教授在父亲思维的启迪下,用中医药取类比象的思维,把雄黄用到一位白血病高热屡治乏效的病人身上。使用雄黄是一种冒险之举,胆欲大而心欲小,病人服药后,颜德馨教授日夜陪护在病人身边,吃住在病房,晚上也不回家,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两天以后奇迹出现,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下降到正常水平,后服滋阴固本汤,症状改善,转院继续休养治疗。接着,他又在病区其他病人中使用了雄黄粉,同样证明雄黄治疗各型急性白血病,能降低白细胞,对红细胞、血小板无影响,结合化疗能起协同作用,亦可作为维持缓解期的药物。其后他除了雄黄,还研究了腰黄,体会毒性比雄黄要平稳一点,对于热性来势过于凶猛的白血病用腰黄,来势平平的白血病就用雄黄。只要用上这两味药,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他把雄黄制剂化,做成0.5g/颗的胶囊,在相关文献中使用55号作为雄黄的编号。

研究期间,颜德馨教授单用雄黄治疗慢性白血病8例;雄黄与马利兰合用治疗慢性白血病7例;单用雄黄治疗急性白血病4例;雄黄和6-MP联合用治疗急性白血病7例,观察患者血常规、部分患者骨髓涂片和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结果在血象改变上发现雄黄对白细胞总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敏感者在1~3天内开始下降。但与6-MP或马利兰合用时则可产生协同作用,加速彼此之疗效,缩短开始下降天数。在骨髓象的改变上,在获得的治疗前后的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情况来看都是有不同程度缓解。在临床表现上慢性白血病单用雄黄治疗组8例,皆为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单用雄黄治疗组4例中2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慢性白血病雄黄加马利兰合治组中7例中,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这2例。急性白血病雄黄加6-MP合用组7例中,完全缓解者2例,部分缓解者4例,无效果1例。颜德馨、余怀勤、陈舜儒等于1964年10月总结其临床观察效果,在《哈尔滨中医》杂志发表《中药「55粉」治疗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认为通过临床疗效发现雄黄对白细胞异常增高确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的影响,并认为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通过某些酶的作用而减低氧化及糖代谢作用,抑制红细胞的耗氧量及蛋白质的分解,能扩张毛细血管,加强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同化过程,促进吸收,并且在论文中明确地表明了中药「55粉」是砷与硫的化合物。该文章曾于1963年在苏杭沪地区血液病学术座谈会上及1964年全国血液病会议上交流,此项临床报道对白血病以后的现代治疗起到了一定参考价值。

此外,应用55号自制粉剂加入金黄散膏中外敷或作游子透入,对白细胞浸润引起之局部肿痛及皮下结节等效果颇佳;超短波透热疗法应用于淋巴结肿胀及局部炎症;用「消痞粉」外敷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皆为综合治疗各类方法之一。如一位邹姓患者,在住院九个多月中,仅用「6-MP」16天,其余全部用中药治疗,亦获得血象及临床的全部缓解,并存活一年以上。慢性白血病病例中,不以「马利兰」为唯一的治疗药物,亦可取得血象及临床的完全缓解。在经治急性白血病的病例中,存活率超过一年以上的有3例,慢性的也有超过7年以上者。从1962年到1964年,颜德馨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发表了多篇有影响的论文,如《白血病的辨证论治》《白血病的综合治疗》《白血病发病机制的试探》《白血病证治》《治疗白血病的临床体会》《白血病的综合治疗介绍》《慢性白血病脾肿大的外治法》,陆续在《上海中医药杂志》《哈尔滨中医》《中医杂志》及全国性血液病会议上交流发表,奠定了中医对白血病的诊断治疗的总体思路。

但随后而来的长达10年的政治风暴,中断了颜德馨教授在白血病领域的研究步伐,然而国内对于白血病诊治的科学探索仍在延续。在《中药「55粉」治疗白血病疗效的初步观察》文章发表9年后,张亭栋教授用复方砒霜「癌灵」(砒霜、轻粉、蟾酥等药组成)治疗白血病有效,于1973年发表文章《癌灵注射液治疗6例白血病初步临床观察》,其后连续发表多篇文章。至1996年张鹏教授等首次报告用单味药砒霜提取的「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白血病。1996年王振义、陈竺院士等进行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其后又有一些专家进行了临床前实验研究和Ⅱ、Ⅲ期临床试验,为砷制剂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1年1月11日(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初三)

出生于杭州世医之家。

1924年1月~1937年6月

在家庭教师教导下学习古文,包括《四书》、《五经》、诗词等;上小学、中学;随父亲何公旦学习中医。

1937年7月~1938年6月

“七·七”事变,日军侵华战争爆发,随家南迁缙云;随父行医。

1938年7月~1941年7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学习。

1941年8月~1949年4月

上海新中国医学院毕业;任盐局中医师;1947年举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开始从事中医教学;编写《实用中医学》一、二、三集;行医。

1949年5月~1955年

创办庆春中医联合诊所;兼卫生人员训练所中医课程授课;1953年4月获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中字06437号中医师证书;任杭州市中医协会主任,杭州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负责浙江中医进修学校教学工作。

1955~1956年

参与省卫生厅、省中医进修学校等购置大学路老浙江大学校址后,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与省卫生干校分开,单独建校;1956年7月加入中国***。

1957年~1958年

任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兼中医授课并门诊;举办中医师资班;筹办浙江省第一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学制三年),编写教材兼授课。

1958年~1959年5月

“整风反右”运动开始,为领导小组成员;筹建浙江中医学院。

1959年6月~1960年3月

浙江中医学院成立,任副院长;招收首届六年制中医专业本科生;《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出版;被评为浙江省文教系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奖章、证书;筹建浙江中医学院函授部,编写出版《函授通讯》,并代厦门大学筹编海外中医函授讲义。

1960年4月~1963年8月

浙江中医学院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撰写《谈治学》一文;《金匮要略归纳表》出版;组织教师编写《温病条辫白话解》、《中医内科手册》、《中医儿科手册》、《中医妇科手册》、《中医针灸手册》、《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白话解》等,并先后在浙江、北京等地出版发行。

1963年9月~1966年5月

恢复浙江中医学院;在第一次中共浙江中医学院党员大会上被选为党委委员;回顾过去四年办学经验,组织教师编写《中医学院各课教案与教学经验集》;《医宗金鉴四诊心法白话解》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66年6月~1970年6月

“文化大革命”受批判;去嵊县三界、华堂等地劳动,前后共3年。

1970年7月~1973年10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并入浙江医科大学;担任浙江医科大学中

医学院副院长。

1973年11月~1977年7月

浙江中医学院第二次从浙江医科大学划出,单独成立;恢复工作后,筹建《浙江中医学院通讯》。

1977年8月~1979年1月

根据省委(77 ) 163号文担任党委委员、院革委会副主任,以后改为副院长;任第四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首批评定为教授;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委会主任;《何任医案》编印成册;组织全院老中医编成《老中医医案选》(第一辑)。

1979年2月~1983年12月

根据省委(79 ) 68号文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为浙江省第六次党代会代表;1981年赴北京参加首届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代表中方作学术讲演;1982年10月在全国四版中医教材编审会上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任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中医学会会长;为浙扛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何任医案选》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3年12月~1988年1月

根据省委(83)183号文改任浙江中医学院顾问;浙江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何任医论选》、《金医要略提要便读》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1985年底赴日本访问讲学;((金匮要略讲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

1988年2月~1991年5月

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湛园医话》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详编《金匮要略校注》、《金匮要略语译》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新解》日文版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出版。

1991年6月~1992年12月

国家级名老中医带高徒;获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主编《金医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金医要略百家医案评议》由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1993年1月~1997年12月

何任中医基金会成立;业绩载录于英国剑桥名人录;经人事部批准暂缓离退休,继续从事研究、著述工作;参加全国《金匾要略》学术研讨会,作学术讲演;应香港医学会邀请,赴香港访问讲学;何任中医基金会两次向在中医领域作出贡献人员和品学兼优学生颁奖;进修中国画;担任浙江省名中医馆馆长。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何任临床经验辑要》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全书计42万余字;从事中医医疗、讲座等工作;被评为浙江中医学院优秀***员;全国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楷模”匾额;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哈尔滨、南京、吉林、上海等省市邀请,为讲习班讲课、座谈;浙江卫视拍摄临床工作录像;被《中医杂志》聘为第三届编委会顾问。

2001年1月~2002年12月

江苏讲学;天津讲学、义诊;上海讲学;中央电视台《黄帝内经》摄制组拍制写作、科研、临床工作录像片;浙江电视台拍摄“名中医馆”录像片;自传式书稿《诗意流年》在

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杭州电视台拍摄“精彩人生”录像片;学院第二门诊部成立,应邀门诊;被《中医药学刊》聘为顾问。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奖牌;浙江省劳动模范协会颁发“省先进工作者01670会员证”;被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聘为理事,参加北京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教材编委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书画展”优秀奖;第七期全国名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讲习班授课并招收弟子;被《中医杂志》聘为第四届编委会顾问;被《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聘为专家编委会常委;《何任医学经验集》在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被中国中医科学院聘为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抚今忆昔说中医》发表,驳斥“取消中医”之谬论;浙江中医药大学何任中医研究所成立;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7年1月~2007年12月

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任名誉院长、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被浙江省中医院聘为首席学术顾问;浙江省何任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人事部、国家中管局“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传承高级讲习班”北京讲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远志大讲堂”首场报告会讲学;国家中管局邀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秋赏月;主编《名医手稿》,由华宝斋杭州富阳古籍印刷厂印刷装订;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08年1月~2010年12月

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评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王国强副部长在杭州为何任教授颁发证书,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王贺文、副省长郑继伟亲切看望何任教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中医药大学隆重召开何任教授当选国医大师表彰大会;何任名中医工作室建立;《国医大师何任翰墨文化选集》、《国医大师何任医案墨迹》先后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全国《金匮要略》师资进修班等讲课;“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中医药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医人要有中医思维”,在《中国中医药报》头版专文刊登;《金医要略临证发微净》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再版;浙江电视台拍摄《中医故事》纪录片;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撰稿等工作。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中华中医昆仑·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何任》在中国中医药出版再版;继续从事中医医疗、教学、撰稿等工作。

2012年2月23日(农历壬辰年二月初二)7时38分

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

鲁兆麟

鲁兆麟,出生于北京中医世家,“中医各家学说”的领军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二级教授、主任医师,首都中医药养生首席指导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文名:鲁兆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2年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要成就:首创“中医医案学”

代表作品:《中医各家学说(四版教材)》

人物简介

鲁兆麟(1942—),男,北京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

家庭背景

鲁兆麟,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鲁氏家族世代行医,其父鲁春溥先生师从于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独立开诊后医名遐迩。

生平经历

1942年,出生于中医世家。

1959年—196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今北京中医药大学)系大学毕业。

1965年—197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

1971年—198年,拜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教授为师,随师学习。

1978年—1984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教师、副主任、主任。

1984年—1988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1986年—至今,评为副教授。

1989年—2002年,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兼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1997年免去教研室主任)。

1990年—至今,评为教授。

1994年—至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

1995年—至今,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2年—至今,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学术带头人。

2010年—至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

大事件

2010年在台湾友人和海内外朋友的一再建议下,鲁老师决定开办“兆麟国医堂”诊所,服务社会。现在兆麟堂名医汇集,已成为北京著名中医诊所之一。

出诊时间

兆麟堂:周一、周三、周四全天,周六下午,周日上午,须预约。

医疗特长

擅长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对于脾胃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社会职务

1兆麟堂首席医生。

2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3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4全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5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药人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8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委员会主任。

9台湾长庚大学、西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澳门科技大学中医学顾问。

教学经验

鲁老师经常说,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勇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培养中医思维;师承名师,加快成长过程。近年来,鲁老师考察接受了一批青年中医,成立了“国老讲习所”,开启了一种传承中医的全新模式。鲁老师要求学生们多读中医经典,并在繁忙的日常诊疗工作中抽出时间,每周定时亲自为学生们讲解医学典籍,解析临床病案,并亲自带学生们出诊,使学生们的中医能力迅速提升。

治学思想

鲁教授长期坚持“科研不脱离临床”的原则,认为“治好病是评判医生的根本标准”。

学术内容

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研习历代名医医案,有利于读者开阔诊治思路,逐步达到“审证确、思路精”的临床水平。中医医案自宋代以来,受到后世中医学者的广泛重视,专著有数百种,临床各科医案多不胜数,明代以后研究者殊多,逐步形成了一门学科。中医医案有“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作用,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医案有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能力与作用。同时,还可继承古今临床的丰富经验。因此,研究中医医案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老师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案研究,首先提出“中医医案学”概念,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展了《中医医案学》的教学工作,并编写了高校内部教材。今天,中医医案学已在全国众多高校开展,颇受广大师生欢迎。

中医医案的整理最早始于明代,江_父子用数年时间,整理成《名医类案》一书,开创了医案整理研究的先河,清代魏之_在《名医类案》基础上,又整理成《续名医类案》一书,两部医案著作收集自战国至清代近8000则医案。此后,这一工作一直无人继续传承,直至1995年,由鲁老师率领的专家团队,历时十余年终于完成了中医医案学巨著——《二续名医类案》。该书收集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后至中华人民和国建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也收录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成书之前未收之医案。共收集医案专著200余部,选录医案约一万五千则。医案的排列,按内科、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口腔科为序;各科下按病分类,各病之医案均按成年年代先后编排,系后人整理的医案则按医家卒年排入,以例对历代医家进行对照研究。鲁老师说,古代医籍中记载的中医医案共有十余万则,此次专家团队共整理出八万余则,又在其中精选出一万五千则医案,编辑成了《二续名医类案》。

此后,鲁老师又陆续出版了《中医医案学》、《中医临床思维方法》、《临证必读医案专著丛书》等中医医案类学术著作,为中医医案整体学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主要领域

鲁兆麟教授在中医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中,研究领域为中医医史文献,主要研究方向为:1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2中医学术流派及学说研究;3中医医案研究。

科研成果

先后主持与参加局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获科研成果奖3项,主编全国各家学说教材2部,率先开展中医医案研究,主编《二续名医类案》,获立夫医药优秀著作奖。先后主编及参编出版著作2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此外,与王永炎院士共同主编的中医教学高级参考书《中医内科学》曾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一等奖。

医学贡献

曾先后赴美国、新加坡等地讲学,赴日本、韩国、德国进行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此外,鲁老师还多次应邀到台湾、香港及澳门等地讲学,并指导当地的中医药教育和中医的医疗工作。在其受邀于台湾长庚大学讲学期间,同时进行带教义诊,被当地媒体广泛关注并作追踪报道。有利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在两岸三地的传播与发展。

目前,鲁兆麟教授负责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的建设工作,2010年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的“鲁兆麟名医传承工作站”与面向广大患者而成立的“北京兆麟堂中医诊所”合并办公。悬壶济世,带徒授课指导临床技巧,并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家玮副教授作为自己的学术经验继承人,继续为中医药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贡献自己一生所学。

获得荣誉

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个人生活

鲁老师最初在中医诊断教研室工作,后因文革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经常派出医疗组进入基层给广大工农兵治病。因此,鲁老师在独立应诊的同时,还得到了董建华、印会河、刘渡舟、赵绍琴等多位中医大家指导,名家点播,受益匪浅。1973年,为了传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国家“解放”了一批中医学名老专家,其中包括中医泰斗任应秋先生,鲁老师作为首批学术继承人,正式拜在任氏门下,并调入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1973年至1984年的十年间(任先生1984年10月17日逝世),鲁老师跟师十载,尽得真传。中医历代古籍浩如烟海,不将中医古籍阅遍,如何能将中医各家学术思想、学派传承了然于心。鲁老师说为什么任先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