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介绍点书看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6浏览:1收藏

谁给介绍点书看看,第1张

看安妮的吧 她的书脱俗

安妮宝贝2013 年开年推新作《眠空》和《古书之美》将同时上市。

距安妮宝贝上一部随笔集《素年锦时》的出版,已经过去了五年的时间,五年里,安妮宝贝的生活状态和写作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在《眠空》这部作品里,安妮写到女儿出生、成长给自己带来的生活、心理及写作状态种种微妙变化。写作方式也由以前的“冷眼看世界”到现在宽容看世界,娓娓道来五年内有关亲情、行走、阅读、生活等方面的心理轨迹,既是和自己内心的一次坦诚交流,也是带着感恩、宽容之心与周遭人事的一次和解。

  《眠空》全书以关于四季“春夏秋冬”的时间线连接,分为“电露泡影”、“荷亭听雨”、“心如秋月”、“人杳双忘”四部分,阐释安妮宝贝的文字美学。书中令读者印象深刻的是安妮“和母亲、女儿一同旅行”的故事,“如在以往,我会要求她换上皮鞋,把运动鞋放在我的箱子里,再说服她把那一堆零食从袋子里取出。我不吃零食,孩子也不吃,旅途最好行李轻省。如果她不同意,我也许会如同少女时发作小小脾气。但现今,我学习纵容她,接受她做自己喜欢的事。”“火车站人很多。拖着箱子走在前面,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走在后面。终于落定。孩子坐在窗边,我坐中间,母亲喜欢过道的位置。”这是安妮首次在作品里正面谈到母亲、女儿。曾与安妮共同编辑《大方》的著名学者止庵表示:“与《素年锦时》比,《眠空》里更多出现女儿、父母、家庭生活、写作等状态,在表现形式上更为开放、坦诚和勇敢。”

  创作: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思想

  新作除了延续一贯空灵、精致 、哲思的特色外,更多融入安妮自己的故事和人生感悟。安妮写和“母亲、女儿一起旅行”,“与友人一期一会饮茶聚谈”、“与父亲在上海车站的多次告别”等,将自己的故事融入她最擅长的散文写作中,真实、生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评价说,“安妮宝贝在《眠空》里尝试更多地展现自己对周遭的认识,更自由更真实也更坦诚。”止庵说,“从安妮宝贝的创作看,如果说《 告别薇安》的主人公是VIVIAN ,《春宴》的主人公是庆长,《眠空》的主人公则是安妮宝贝自己,《眠空》里安妮宝贝不借助故事,直接说出自己。”《眠空》里安妮宝贝的写作多了一些温暖,不再是与读者若即若离的关系,更像一位友善智慧的朋友一点一滴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新书取名《眠空》有何意境?安妮宝贝说,“眠空是某种生发、循环 、分解、消释。它们是内心的一种觉知和清理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认为,“眠空”两字,营造了一种空灵又安然的深度感。“空”不但可以解释为空旷 、空寂、空无,和“眠”字的结合,可以理解为“睡眼状态下释放的潜意识,有做梦的意味”,这也是安妮长期以来在读者心里建立起的一种属于安妮宝贝的美学意象。

  尝试:《古书之美》同时推出

  此外,记者从出版方了解到,与《眠空》同时推出的还有一本文化随笔《古书之美》。这是安妮宝贝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一次创新和尝试。自2011年秋天开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 ,安妮宝贝与著名藏书家韦力进行了多次对谈,录音文字三十多万字,最后精简成五万多字。所谈话题不仅有“藏书,古书形态、古代用纸、藏书印、善本”等涉及古书的内容,还有韦力讲述的他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道出了古书收藏过程中难以言尽的苦与乐。

  安妮还和韦力一起去挑书选书、参加图书拍卖、下江南寻访已被历史湮没的古代藏书楼,以真人实录、现场采访的形式,配以大量精美的照片,展示了古书在版本、纸张、装裱、刻印等方面的含蕴精致之美,回顾古书百年嬗变的历史,寻访传统文化的源流。

  书中还附有韦力撰写的“古书谈”和“古书收藏”,让读者可以简要快速了解古书的基本知识点,可以作为一本国学文化的普及读物,既有文化蕴藉,也可以让普通大众初步领略到古书之美。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上海,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和金克木先生(高中就读于上海华师大一附中。中学期间估计是个顽皮学生,以至于老师担心他考不上大学,建议他填写志愿的时候报低一点,结果他以外语类文科第二名考取了北大。)。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师从著名印度学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学家L Schmithausen 教授、著名伊朗学家RE 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学五年。1996年,受人引荐,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右图为钱文忠梵文书法《心经》钱文忠梵文书法《心经》。

一、诸葛亮的“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隐居荆州隆中之时,与颖州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并一起拜师游学。其他三人

读书学习“务于精熟”。诸葛亮读书却与诸生不同,他他没有钻进书堆,死记硬背,而是泛读大

概,撷取精华。

二、陶渊明的“会意”读书法

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三、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

苏轼在他的《又答王庠书》里,介绍了他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他说:“书富如入海,百货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为书籍

丰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游。人的精力,不能够全部收取看尽。只要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书就行。

四、郑板桥的“精当”读书法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

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五、钱钟书的笔记读书法

钱钟书先生渊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广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钱钟书的博学,不仅与

他的天才有关,更与他的勤奋有关。据钱钟书夫人杨绛回忆,钱钟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

书馆读书时养成的,历时十余年的时间。

扩展资料:

阅读方法是理解读物内容,从中接受信息所采用的手段或途径。有不同类别和层次。

1 综合类,有朗读法、默读法、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等;

2 分项类,有解词、释句法,文章结构分析法,文章中心思想归纳法等;

3 与思维方法结合,有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和演绎阅读法等;

4  阅读笔记方法,有划重点、写标题,编写读书提纲,写读后感及读书心得等方法;

5 按文体阅读,有散文阅读法、小说阅读法、诗歌阅读法、剧本阅读法、科技文阅读法等。

一、关于开卷有益的名人名言有:

1、书籍是最好的一种过去的影响。——〔美〕爱默森《美国的哲人》

2、人类在阅读,人类就是在获得知识。——〔法〕雨果《论文学》

4、只有宇宙而没有书籍,只是一种萌芽的理想。宇宙加上书籍,才有了科学的雏形。——〔法〕雨果《论文学》

5、书不像工具,它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所献身的目的就是读者的自由。——〔法〕萨特《为何写作》

6、书籍的原理是高尚的。最初的学者接受他四周的世界,这使他沉思;在他自己内心里把这一切重新整顿过之后,他又把它陈述出来。它进入他里面的时候是人生;它从他里面出来的时候是真理。——〔美〕爱默森《美国的哲人》

二、关于开卷有益的故事有:

1、吕蒙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

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

2、曾国藩

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他很重视做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 

3、贾逵

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他非常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

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温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就这样,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

上一篇:藏族舞蹈的特点下一篇:合谷简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